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历史上的标签多为“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人民的号哭,官员的焦急,如火如荼的民变军变,遍地的诟詈骂声和反抗暴政的革命,朱翊钧都无动于衷。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需要将来治国理民,所以应该从小接受教育,了解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
怎么看待明朝万历皇帝?
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历史上的标签多为“二十八年不上朝的皇帝”。或是学术界多以“明实亡于万历”作为对其一生的盖棺定论。柏杨说他:“世界上再找不出这种政治形态,关门紧闭,人们无法进去,奏章投进去如同投进了坟墓,得不到任何的回音。人民的号哭,官员的焦急,如火如荼的民变军变,遍地的诟詈骂声和反抗暴政的革命,朱翊钧都无动于衷。
明政府现在已成了一个断头的僵尸”。这个不公平的,万历皇帝真是这么不堪吗?我认为不是,至少前半生不是。下面就谈谈万历皇帝朱翊钧,请读者自己去评判吧!朱翊钧(万历帝,1563 -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载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1572年,朱翊钧即位大统,年号万历,在位共48年。
前十年,勤于政务,支持张居正改革。1620年,明神宗朱翊钧崩,终年56岁,庙号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明穆宗朱载垕共有四子,长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钤,俱早亡。朱翊钧是明穆宗的第三子。四子朱翊镠与朱翊钧同为李氏所生。朱翊钧小时候没有名字,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朱载垕继位,廷臣上疏请立皇太子,明穆宗才为他赐名“朱翊钧”,并立为太子。
皇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需要将来治国理民,所以应该从小接受教育,了解治国的经验教训,熟悉朝章典故,掌握驾驭臣民的本领。朱翊钧虽然年幼,却懂得这个道理。明穆宗任命张居正等大臣为教官,辅导他读书。朱翊钧学习也很用功。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身世卑微,原是宫女出生,后来母以子贵才晋升为贵妃的。李氏教子非常严格。
朱翊钧小时候稍有懈怠,李太后就让他在自己面前长跪。每次遇到讲筵的时候,李太后都令经筵讲官当面亲授。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十岁的朱翊钧继位,由于高拱与太监冯保不和。高拱离任宰辅,由张居正接任。朱翊钧将内廷的事务托给冯保,朝中大事悉归张居正。朱翊钧从思想上到行动上,全力支持张居正,合力进行改革,推行“万历新政”。
清丈全国田亩;推广“一条鞭法”。 在朱翊钧的大力支持下,张居正在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的经济颓势。万历十一年(1583年),明神宗朱翊钧真正掌握大权,热心朝政,希望励精图治,第二年,京城一带大旱,朱翊钧不辞劳苦,每天与百官顶着烈日,往返近40里,到南郊祈雨。
任用徐贞明为少卿,带来百姓兴修水利、疏浚渠道,三年时间,开垦良田39000,北京城河道全部疏浚一次。朱翊钧亲政后,主持了明王朝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和朝鲜展开的三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分别是: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名将李如松(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如松,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政权入侵的“朝鲜之役”;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大臣李化龙平定苗疆土司杨应龙叛变的“播州之役”。
为巩固和扩大大明王朝疆域、维护藩属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外交方面也颇有建树: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播基督教,使得中、西之间文化上得到交流、发展。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向朱翊钧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方物。荷兰约道库斯·洪第乌斯编制的万历三十八年明朝版地图。万历十四年(1586年),朱翊钧开始沉湎于酒色、荒于政事。
特别是在“万历三大征”以后,就基本不临朝理政了。对于大臣们的奏章,他就更不感兴趣,也不再接见朝臣。后来索性二十多年做到了“八不”。即:“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最后终了一生。尽管他不理朝政,万历一朝,没有出现宦官之乱,也没有出现外戚干政,更没有出现严嵩这样的奸臣。你说怪不怪?明代历史以万历纪元的时间为准,朱翊钧是明代历史中在位最久的皇帝,持续将近48年之久。
历史上有哪些伟大的开国皇帝?
这个问题有意思,两个前设,一个是伟大,二是开国。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从此革命性的把中国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奠定中国之后两千年的政治根基,光这个理由就能入围第一名了。 大一统的集权思想、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仍然适用今天的全世界各国。秦始皇虽然死去千年,但他人亡政却未息,他的道统仍然没断绝。
过了千年,道统仍未断绝之皇帝者,可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新中国建立以后,为了开启民智,为了百年教育之大计,为了减少国家运行的成本,为了团结全国各个民族,加强语言的交流,加速各民族的融合,新中国在“秦皇道统”之上又加上了一条“言同音”——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 依我看,过了万年,就这一套体系仍然没有过时。
然而,秦皇所处的时代是社会体制剧裂变革的时代。一般来说,处于这个时期的王朝一般都很短命。因为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执政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休制没有一个完整的上升通道,各种新旧思想文化的激烈碰撞,各种势力或明或暗的交锋,往往都会随着威望卓著的开国者逝去,二世而亡。(具体例子也可参考隋朝的二世而亡)从“分封制”迈向“集权制”的这一段时期里,有秦始皇的失败,也有项羽的失败。
霸王项羽夺得天下之后,逆天而行,重启分封,最终身死国灭。真是应了那一句话,秦皇激流勇进,虽败犹荣,墨守成规者最终留下了“妇人之仁”的骂名。 (项羽分封,自取灭亡) 后战国时代结束后,承载着“分封文化”的六国旧贵族终于被丧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刘邦面对的压力要比秦始皇要小得多得多,他只要解决掉“功臣集团”,就能稳住国家的阶层架构。
刘邦杀了念念不忘要分封的韩信,解决了三大异姓王,他便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集权制与分封制并存制——郡国制,只分封刘家子弟,不分封功臣。然而,刘家子弟仍然没有逃过“分封与集权拉据战”噩梦,最终爆发七国之乱。 由此看出,疆土的暂时统一不算是统一,思想文化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汉武帝北击匈奴,建立了赫赫声威,他利用董仲舒改革儒学,创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等学说,用来打造符合帝国发展的新文化,最终完成了秦始皇念念不忘的“文化统一”。
(可参考焚书坑儒事件) (汉武帝)到了魏晋南北朝,“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横空出世,这些人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把控国家高位,掣肘了中央权力的行驶。二百余年间,就四次改朝换代:魏——北周——隋——唐。 隋文帝在世的时候,就开始策划如何压制关陇贵族集团,他提出了一个理念——科举。其意图就是大力推动寒门的崛起,来制衡关陇贵族的势力。
但隋文帝在世的时候,他仅仅干了一件事,利用谣谶干掉了“李洪”一家,然后无所作为一直到死。 “开皇盛世”的光环看似炫丽无比,实则蕴藏大乱。隋文帝把这一个艰巨的任务交给后代子孙来解决,为此他放弃了亲“关陇”的太子杨勇,选择了相同理念的杨广继位。杨广继位以后,为了沟通南北,加强南北结合,开通了苏杭大运河;为了推行科举,他又开武举,招纳天下勇武之士,然而这一行动被宇文述破坏得一干二净,徒留骂名;又三征高丽,意图通边军功建立起朝庭的赫赫声威(参考汉武帝北击匈奴故事),然而又被政敌所破坏,他一手从奴隶中提拔上来的麦铁杖先死于战争之中。
(隋炀帝急功近利又过于脱离民众) 隋炀帝犯了急功近利的毛病,却没有关注到最底层庶民的心声。在一系列阴谋家的推动中,天下三十六反王,七十二路烟尘,隋朝也步了北周的后尘,被关陇贵族推翻,二世而亡。 等到李唐开国,李世民把隋炀帝黑出翔,但却搞“拿来主义”。 站在长安城头,看着那些士子成群结队去长安考试,李世民开心异常,“自此之后,天下英才入朕囊中耳!”。
不过,他确实是科举制度的集大成者。经过李世民的努力,大唐勉强将“贵族本位”向“官本位制度”推进了一小步。他一面推进科举制度,一面重用外戚势力,利用长孙氏对关陇贵族重新洗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唐亡以后,“关陇贵族”与“世家门阀”经过五代十国的洗礼,也终于被丧进了垃圾堆。 (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密谋)试图分封诸侯、裂土封王者,“分封制”也;试图“不王而王”者,“世家贵族”也。
但宋朝之后,中国进入文官治政时代或君主专制时代,“世家”与“贵族”最终也灰飞烟灭。秦始皇是大一统理念的开创者,汉武帝是大一统理念的集大成者;隋文帝对“科举制度”提出理念,隋炀帝是推动者,李世民是集大成者。能保留到现在的就这两大项——“大一统”与“公务员”制度。 从这个角度出发,能称之为“伟大”的,一定是推动社会休制变革的。
明朝的帝王庙,祭祀了十六位历朝历代有做为的皇帝,如果让你再加几个古代皇帝,你会加哪几个?为什么?
明朝立政之后,朱元璋在南京建了座历代帝王庙。帝王庙中供奉有三皇五帝,夏禹,商汤,周武王姬发,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一共十六位帝王。这十六位帝王都有自己的丰功伟绩,但我认为还有几位帝王也完全有资格进入帝王庙。一、秦始皇嬴政嬴政,秦庄襄王之子,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 嬴政13岁继位,39岁时统一中国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对外,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对内,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使原来分崩离析的中国又归于统一,奠定就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统一基础。
虽秦朝实行严刑峻法,骊山皇陵与长城的修建使民众苦不堪言,但其文治武功依旧不愧于“千古一帝”。位列帝王庙当之无愧。二、汉武帝刘彻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含前后少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之子。在位期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力改汉初与匈奴和亲的国策,采取果断出击的政策,任用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打入匈奴内部,给予匈奴以沉重打击,迫使匈奴臣服于汉朝,解决了侵扰近百年的北方边患得以解除。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高祖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武帝位列帝王庙也是当之无愧。三、隋文帝杨坚杨坚弘农郡华阴,隋朝开国皇帝,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588年,杨坚命杨广领兵伐陈,589年灭陈后结束分裂,统一了中国。
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间,锐意改革、政绩卓著。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