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青釉五孔弦纹琮式瓶,清乾隆,成交价:920万霁蓝釉象耳琮式瓶,清,成交价440万宋代的琮式瓶的烧制都比较简单,传世官窑琮式瓶也十分稀少。因为古代玉琮的崇高地位,琮式瓶也被称为“瓶中之王”。炉钧釉八卦琮式瓶,清乾隆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琮式瓶与宋代的兴衰是有一定联系的。
这个瓷器是真的吗?
谢谢邀请!你好,此瓷器应叫五彩缠枝如意五管瓶,流行于北宋早期至五代,龙泉窑一般为天青釉,后经多代衍变,颜色变多。 就图来看以下几点,第一各管口描金颜料着似均属漆金(化学金),圈口黑点为颗粒壮的脱落所致,鎏金,泥金不应有此现象。 第二,花纹颜色(蓝色)无黑晕之感,官窑之觉(官窑为苏麻尼青料),颜色太蓝,花纹釉过于肥厚,也无莹润之感觉。
第三,由于胎质松软,底圈足肥厚,显得笨重。 第四,这个落款方式不对,六字款一般是从右至左三字两纵排,而此款为二字三纵排,也不常见,特别落款颜色是人为所至,再加篆款,晕暗不清。故此来看,这个五管瓶既不是外销瓷,也不晚清民仿官官瓷,就一现代仿品。自己喜欢,无可厚非。 个人小建,不知对你的问答是否有所启发和帮助。
世界上最好的瓷器在哪里?是怎样的?
多想回答是中国呀!瓷器从中国走向世界,世界通过瓷器认知了这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并用这种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产地之一"昌南"(CHINA),称谓这个国家;(昌南就是今天的景德镇)从东汉到清代尤其是唐宋时期,中国瓷器领先世界…但遗憾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瓷器由于缺乏创新,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好瓷器的代表了…据称,目前最好的瓷器在德国。
定字款瓷器是定窑吗?怎么识别真假?
不是,定窑瓷器带题款的有15种,大都与宫廷有关。15种题款中数量最多的是带“官”字的,据不完全统计,出土及传世的近80件。这种带“官”字铭文的绝大多数是碗、稻田 ,也有少量的瓶、壶和缺罐。这些器物大多出于五代示到北宋前期墓葬之中。出土地点有辽宁省赤峰、建平、法库、北京、河北及长沙地区。河北定县出土较多,仅定县两座塔基就出土了“官”字款瓷器达17件之多,而多数又出于5号塔基之中。
此外,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品中也有带“官”字款盘、碗、罐7件;流散到国外的有皮囊壶、碗和盘等数件。除“官”字外还有刻“新官”二字的,4件出土于上述地区同时期墓葬之中,2件流散到国外。关于上述近80件“官”字款及“新官”字款瓷器的产地,一般认为它们是定窑的产品,也有认为是辽官窑的产品。但定县塔基出土大批定瓷之后,使人确信“官”字题款绝大多数白瓷是定窑产品。
是年出土流散到国外的定窑白瓷有盘底刻“会稽”二字的,可以肯定是吴越钱氏定烧之器,吴越钱氏统治地区属会稽郡,定烧瓷器底刻会稽郡字样。传世定窑瓷器碗底刻“易定”二字的有两件。碗形相同,大小相等,胎体薄厚也一样。早年出土于同一墓中,刻字也出于一人之手,字体瘦劲有力,时代也属五代后期。出土及传世定窑题款中还有刻“尚食局”、“尚药局”的。
刻“尚食局”的稍多,刻“尚药局”的仅一件直口平底碗,碗外由右向左横刻“尚药局”三字。刻“尚食局”器均为大形盘类器物,所刻字体有粗细两种。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印花雄壮龙纹盘及碎片标本之中都以现过这种“尚食局”的铭文。宋宣微院下设六局,其中尚食局掌管膳食之事,尚药局掌管和剂诊候之事,除设有官员外,下面设有膳工及医师。
流散到国外的还有刻“食官局正七字”铭文的白釉碗,刻这种铭文的仅此一件。“食官局”一名不见于宋、辽、金三史职官志,有待进一步考证。1957年故宫博物院第二次复查涧磁村窑址时,采集标本中有刻“五王府”三字铭文的碗底一伯。“五王府”铭文过去未见,这种铭文应当是某五王府定烧的器皿。上述八种题铭都是在烧窑前刻在坯足上。
定窑瓷器传世品中有些铭文是宫廷玉工刻的。这类铭文都与宫殿建筑有关,如“奉华”、“凤华”、“慈福”、“聚秀”、“禁苑”、“德寿”等等。定窑白瓷刻“奉华”铭文的有三件,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折腰盘及小碗各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标本。“奉华”字铭还见之于汝窑青瓷器物上,台湾故宫博物院汝窑藏品中有出戟尊、瓶、瓜棱注碗及碟四件器物都刻有“奉华”二字。
河南禹县钧瓷厂1957年调查禹县钧台窑址时,也采集了一件钧窑出戟尊残品,底部刻“奉华”字铭。这八件除钧台出土的在烧前先刻者之外,其余七件字体大体相同,都出于宫廷玉工之手,是到宫廷之后刻的。:德寿“、”慈福“ 为德寿宫、慈福宫简称。清人朱彭《南宋古迹考》中多次提到了它,此外,“凤华”、“聚秀”,也似是宋代宫殿名称。
“凤华”等均未见宋人著称。流散到国外的一件定窑盘,光素无纹,盘心印阴文“定州公用”楷书四字,宋瓷没见过这类的铭文。1977年南朝鲜新安海底发现了我国沉船,打捞出元代泉窑瓷器之中有两件盘底刻有“使司府公用”字样,“使司帅府”是“使司都元帅府”的简称,瓷盘是供这个机构使用的。一件为“定州公用”字铭盘,定州是地名,定州辖地有几个县,此器或为定州官衙所使用,字铭是楷书体,在宋瓷中也比较少见。
除刻或印字铭外,定窑小杯有用红彩在杯里写“长寿酒”三字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宋代北方白瓷已用红绿黄彩绘纹饰,而定窑宋瓷尚未见到这种标本,使用红彩写“长寿酒”的在定窑白瓷中也不多见。定窑瓷器,来源朝代宋代。特点: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工艺特色:泪痕定窑瓷器的胎骨较薄而且精细,颜色洁净,瓷化程度很高。
釉色多为白色,釉质坚密光润。定窑瓷器的多闪黄,故有“粉定”之称,釉面偶尔还有垂釉的现象,由此又有了“泪釉”的别称。宋代定窑瓷器常见的器型以碗、盘、瓶、碟、盒和枕为多,罐、炉等器形则比较少。定窑瓷器的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北宋早期的定窑刻花,构图、纹样都比较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具有的美感。
北宋中晚期,定窑的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发展历史:定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以生产白瓷而驰名。定窑瓷器多为白釉,亦有少量的黑釉、酱釉、褐釉、绿釉等品种。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工艺特色: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定瓷大宗的北宋定窑白瓷,具有以下的特征:1、泪痕,泪痕是指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
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北宋早期,定窑采用正烧,流釉方向自口至底,北宋中期以后,定窑创造了覆烧的技法,流釉方向自底向口,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笔者曾见过一些定窑白瓷,泪痕方向为横向,十分奇怪,形成原因尚待研究。
竹丝刷痕在定窑碗、盘类器物的外壁,经常可看见细密如竹丝的划痕,这些划痕是器物初步成型后旋坯加工时留下的,当然在其它窑口的器物外壁也可见到旋坯痕,但不如定窑的纤细密集,此为鉴定定窑器物的一个特征。鉴赏方法:一、 要有玉质感。宋代制瓷追求玉质效应,以有玉质感的为上品, 特别是作为宫廷烧造的瓷品,更是必须要烧出玉质感来的。
因此,一件定瓷器物上手(无论是白定, 还是色釉定都是如此)首先要看有无玉质感?真品应是釉水莹润,富有灵动之气,就如白玉一-般的。仿品因胎釉原料和烧造温度等不易掌握, 很难烧出玉质感来。-般都是气韵呆滞、釉色苍白, 无玉质感可言。个别能烧出玉质感来,但常见色彩显新, 有火爆之感。二、釉色如象牙之白。五代之后,定窑器施釉前已不施化妆土了。
所施白釉的釉水为白中闪黄,所以釉面之色呈所谓的“象牙白”色。少数质差的釉为白中微闪灰黄。白定釉面呈半透明状,因为施釉较薄,所以薄处能隐约看到胎色。在器物的折腰处可见积釉呈浅浅的黄绿色。积釉处气泡稀疏通透,大小不一。这也是一个鉴识时要注意的要点。仿品因掌握不了定窑特定的烧成气氛,故难以烧出“象牙白”的釉色来。
釉色常不是偏白就是偏黄,在器物折腰处也难见浅黄绿色。三、要见“竹丝刷痕”。定窑的制胎工艺中,在胎半干之时,有用竹丝刷子旋修这一道工艺,因此在胎面.上就留有一些“竹丝刷痕”。定窑因为施釉.较薄,烧成后,在釉薄处透过釉面就隐约可见竹丝修胎所留下的刷痕。这是定窑瓷的一个基本特征之一,在鉴识时必须特别留意。仿品中常不见这种“竹丝刷痕”。
有的做了,但做得生硬拙劣,不够自然,据此可以鉴别。四、釉面常见“蜡泪痕”。这种“泪痕”是由于.上釉不均匀,入烧时釉水垂流所致。垂流釉的下部似蜡泪状凸起,球面下部呈浅水绿色。这种“泪痕”只出现在盘碗的外部。 有否“泪痕”也成为鉴识是否北定的一个基本特征。当然,川, 不是每一个定窑瓷都有“泪痕”,但有“泪痕"比没有“泪痕”的要容易确认。
中国历史五大名窑的瓷器分别有什么特点?
中国历史上五大名窑瓷的特点:首先要搞清楚五大名窑,我认为一,越窑青瓷,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于唐.五代.北宋。工艺.造型.釉色等而名噪一时,成为跤跤者而受历代的推崇。二,龙泉青瓷,也开创了自已独特的风格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三,定窑白瓷,在传统白瓷的基础上,创新,并开创多种工艺.釉色达到精益求精,独步天下,创造了辉煌。
琮式瓶的历史起源是什么?为何会流行起来?
琮式瓶的历史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的玉琮,而琮式瓶最早出现在宋代,目前初步定在南宋。玉琮是一种祭地的礼器。宋代社会动荡,玉料难得,便开始了用瓷制作礼器替代玉制礼器,玉琮是被仿造的一个重要对象。因为古代玉琮的崇高地位,琮式瓶也被称为“瓶中之王”。《周礼》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宋青釉琮式瓶南宋官窑琮式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玉琮玉琮以良渚文化的为最高,玉琮是良渚文化非常典型的一种礼器。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馆都有良渚文化玉琮的身影。杭州还有良渚博物馆。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的玉琮更有“琮王”之称。也是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反山玉琮王反山琮王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重约6500g,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
当然,除了良渚文化,新石器时期其它文化中也有玉琮发现,如山西的陶寺文化,以及最早发现玉琮的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玉琮图良渚文化玉琮琮式瓶瓷质琮式瓶基本上仿照玉琮的形制制作,即内圆外方的基本特征。只是玉琮上下通透,而瓷制则加了圈足和底,演化为一种琮式瓶。粉青釉五孔弦纹琮式瓶,清乾隆,成交价:920万霁蓝釉象耳琮式瓶,清,成交价440万宋代的琮式瓶的烧制都比较简单,传世官窑琮式瓶也十分稀少。
元朝时瓷质琮曾一度走向衰落,到了明清时期,仿古之风日胜,琮式瓷瓶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清朝时才是真正的流行起来,并且花样百出。官窑大量烧造琮式瓶,有青花、青釉、白釉、炉均釉、仿钧釉、仿官釉、仿哥窑釉等品种。后期还演变出了一种外壁为八卦纹的八卦琮式瓶,也称“八卦瓶”。炉钧釉八卦琮式瓶,清乾隆不得不说,某种程度上,琮式瓶与宋代的兴衰是有一定联系的。
元代釉里红瓷器,世界上存世完整的,不到一百件,你什么样?
元代瓷器的伟大成就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多彩斑斓的元代瓷器:除青花瓷外也有很多显为人知的元代瓷器品种,有釉里紅、青花釉里红、青花描金、釉里红描金、青花镂空描金、青花釉里红描金、蓝釉白花、蓝釉印花、篮釉青花开光、红釉青花开光、红釉白花、外蓝釉内白釉青花、外红釉内白釉青花、孔雀绿釉黑花、孔雀蓝釉、釉里红印花、青花五彩等等稀世罕见的贵品种。
上述瓷品不仅造型新颖,而且作工精良,堪称中国古陶瓷之精华。瓷品的成功烧制,为后世的明清时代陶瓷生产奠定了功不可没的坚实基础。关于釉里红、有青花釉里红、釉里紅描金、还有青花釉里红描金等等的确存世也屈指可数,弥足珍贵。特别是流传至今的蓝釉白花瓷,已存世不多,寥若晨星或凤毛麟角,目前官方发表国内外馆藏篮釉白花瓷器共16件,私人收藏不在其内。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