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单机攻略 - 手游一品大宰相兑换码哪里找,狄仁杰官居宰相只是三品

手游一品大宰相兑换码哪里找,狄仁杰官居宰相只是三品

时间:2022-05-11 16:35:23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大都督。姚广孝审时度势,建议朱棣绕过济南,采取大迂回大纵深大包围战略,直取南京。从一品太子太师。从一品嗣王。职官品级正一品太师。爵位品级正一品亲王。散官品级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唐朝在各州设立大、中、小都督府,并设立大都督一职,而大都督就是这些都督府的最高长官,负责该州的军务。

古代宰相,将军告老还乡后,和县令谁大?

古代宰相,将军告老还乡后,和县令谁大

古代宰相之类的高级文武官员告老还乡之后,县令是否有权对其进行管理?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一说我们古代的“致仕制度”,官员“致仕”制度源于周代,至汉代以后逐渐形成制度。致仕制度下,官员虽然已经交还权力,但通常还会享有一些特权,县令等地方官员想要管理其实并不容易?古代官员“致仕”之后,其实仍然享有大量特权古代的“致仕”制度,乃是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休致”、“致事”、“致政”等。

《春秋公羊传》有载,“退而致仕。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致仕”指的便是将权力、官位交还给君王。官员致仕之后,虽然将权力交还给了君王,但毕竟为国家劳碌了一辈子,因此仍然会相应的享受一些特殊待遇,从而确保晚年的生活。根据《礼记》的记载,卿大夫致仕之后被称为“国老”,一般官员致仕后则被称为“庶老”,以此作为对老臣们的尊重。

而到了唐朝以后,官员一旦致仕,尤其是高级官员,朝廷往往还会为其举办欢送仪式,以示优待。此外,在经济层面,致仕后的官员也会受到优待。例如汉朝便规定,年奉在两千石以上的官员致仕,可领取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又如唐朝,五品以上致仕者给半奉,功臣元勋经过皇帝特批后甚至可以拿到全奉,而六品以下的官员朝廷也会赐予一定田地用来养老。

更为重要的是,致仕官员在政治上仍然享有极大的特权。例如秦汉时期,朝廷明确规定,官员致仕之后,地方官员需要按时派人“存问”,即定期派人进行探视,询问一下生活情况之类的,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臣,甚至仍然可以定期朝见皇帝。唐朝时期,三品以上官员致仕之后,仍然允许其在朝廷行走,参与国家大事。宋朝时期,宋神宗以后,不仅规定官员可以带职致仕,而且致仕时还会晋升一级,甚至在致仕之后仍然可以加衔晋级,参与朝政。

此外,根据致仕官员的品级,其子孙还可以“荫补”一定的官职。明清时期,朝廷更是直接规定三品以上官员按现职致仕,四品以下官员,任现职满三年且无大过者,可晋升一级致仕(明中期以后改为政绩突出者可晋升两级)。此外,官员致仕以后,仍然可以参加朝廷宴会、祭祀等大型活动。如上所述,官员致仕之后,只要不是因罪被废为庶人,那么朝廷不仅在福利待遇上予以优待,而且在政治层面,这些官员仍然享有一定的特权。

高级官员即使退休养老,也不是县令想管就能管的县令作为古代最基层的朝廷命官,虽然从职务上来说负责主管一地大小事务,且属于在职官员。按理来说,告老还乡之后闲居在家的致仕官员,是要受县令管辖的,但从实际情况来讲,却并非如此。首先能不能管的问题。汉唐时期,虽然致仕的官员不再具有职权,但朝廷对于这些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仍然礼遇有加,按照规定,地方官员甚至还得去定期拜访探望。

而到了宋朝以后,由于官员通常是带职致仕,因此对于宰相这样的高级官员来说,即使他们不再掌握实权,但从职权方面来讲,像县令、知府这样的地方官员,是没有权力进行管理的。其次是该不该管的问题。如前文所说,官员致仕之后虽然不再具有实权,但却仍然保留有相应的职衔,只要不是因罪被废为庶人,便仍然属于官僚。而对于官员来说,即使犯了罪,除非上级行文让你去抓捕,否则地方官员是没有权力私自进行抓捕的,而只能通过上书来检举揭发,再由朝廷决定如何进行惩处。

最后是敢不敢管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说,对于三品以上的致仕官员来说,他们仍然时长能够见到皇帝,这根本不是县令这样的低级官员能够想象的。此外,这些官员虽然已经致仕还乡,但仍然活跃在朝堂的门生故旧必然不少,这种关系网也不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敢于得罪的,而一旦得罪了他们,他们有着太多的办法和渠道来打击报复。说一个典型的事例,作为明世宗时期的首辅,徐阶致仕之后,其子弟、家奴横行乡里、为非作歹,但地方官员却根本没有权力进行管理,而只能上书朝廷进行举报,这便是能不能管和该不该管的问题。

后来,应天巡抚海瑞、兵宪蔡国熙秉公办案,对徐阶的家人进行了惩治。结果,徐阶通过贿赂给事戴凤翔,又通过张居正命令给事陈三谟,直接导致海瑞和蔡国熙被罢免,这便是敢不敢管的问题了。而即使如此,等到徐阶八十岁大寿时,皇帝还专程派人前去慰问,并赐玺书、金币。△海瑞曾因惩办徐阶家人而被罢免综上所述,对于宰相这个级别的高级官员来说,他们即使告老还乡,不再具有实权,但无论从职权,还是隐形权力来讲,都不是地方官员想管就能管的。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么官?

唐代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么官

其实我们要知道宰相从始至终都不是什么正式的官职名,它只是民间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最高权力的官员的统称。据史书载在商代伊尹为相,周代周公为太宰,而这两人都是商周时期最著名的执政大臣,所以在春秋之后,史书就习惯的称呼那些掌握着朝廷最高权力的官员为“宰相”。在唐朝并无正式的宰相或丞相等官职名。当时民间却习惯的称呼在唐朝担任某些官职的官员为宰相。

比如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门下侍中和尚书省尚书仆射等三省长官都可称宰相,当然这里稍微提下在唐高宗之后,尚书省的尚书仆射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能被称为宰相,因为其实在唐朝原尚书省最高长官应该是尚书令,只是隋朝时期因尚书令权力过大,所以逐渐成为虚衔。及有权参加政事堂的官员,在唐朝加授参议政事、参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政事官衔的也可称宰相。

所以唐代的宰相其实不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官职,而是指的一群人或一堆官职。那么这样看来唐代的宰相也不都是三品官,其中代宗时期中书省中书令就是二品官。当然在唐朝一般情况能被称为宰相的官职太多都为三品,甚至是更低。但需注意唐朝的官职在德宗大庆二年曾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当时三省中的最高长官都变成了正二品,包括侍中和中书令。

不过在此之前,唐朝大部分能被称为宰相的的确都是三品。那么一品和二品又都是些什么大官呢?不过这里我们要知道唐朝的官阶相对于清朝的官阶可是值钱的多,在清朝甚至连一府的知府都是四品官,而且乾隆时期还创造了一个超品的官阶,专门用于那些王公贵族。所以千万不要拿清朝官阶来跟唐朝比。那么唐朝的一品和二品到底都是些什么官呢?首先唐朝的品级分为职官品级、散官品级、爵位品级和勋位品级,同时唐朝的一品和二品又有正和从之分。

所以我们分开来说,务求清晰明了。职官品级正一品太师。在周代掌全国政务的就是太师,又名太宰,它原是六卿之首,权力极大,商周之前天子如果年幼甚至能替天子掌全国政务。但是到了秦汉之后,就逐渐变成了虚职,一般情况下是用来加授那些劳苦功高或已无可封的功臣们,以此来昭示皇恩浩荡。而到了唐朝亦是如此,太师虽为三师之首,但却并无任何实职,只是用来象征身份的高贵。

太傅。始于周代,是辅佐国王治理天下和教导国王读书的重臣,并负责礼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三公之一。但是到唐朝太傅为三师,在唐朝,它同太师一样也是虚职,一般情况只是用来加授那些老臣的,或者是死后追赠所用。太保。同样始于周代,其职责就是监护和辅佐国王。同其他两位三师一样,它也是虚职,不过它比太师和太傅的地位要低。

其作用也是用来册封那些封无可封的功臣,亦或者追赠所用。太尉。为唐朝三公之一,本为秦汉时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逐渐成为虚职。在唐朝成了亲王、三省长官等官员的加官或赠官,象征地位的尊贵。司徒。为唐朝三公之一,本为秦汉时掌民政的最高官员。后与太尉一样成为虚职,用于加衔或追赠所用。司空。为唐朝三公之一,本为秦汉时掌监察的最高官员。

后与其他三公一样成为虚职,也用于加衔或追赠所用。天策上将。它是唐朝独创的官职,自唐一朝只有一个人有过这个官职,那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当时李渊在建立唐朝后,为了给劳苦功高的李世民一个合理的位置,所以就创造了这么一个独特的官职。在当时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李渊和李建成,它辖下的天策府是武官官府之首,位在十四卫府之上。

从一品太子太师。为唐朝东宫三师之一,是教导太子并辅佐太子的官员,它没有定员,也不是实职。在唐朝一般情况下它如同三师一样,是加衔,或用于追赠所用,比如李世民时期的长孙无忌就在尚书右仆射的实职中加授了太子太师一虚职。太子太傅。为唐朝东宫三师之一,也是辅佐与教导太子的官员。同太子太师一样,实际上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只是地位高贵,一般也是用于加衔或追赠所用。

太子太保。为唐朝东宫三师之一,同其他二位一样也是用于教习太子的官员。也是需虚职,用于加授或追赠。正二品尚书令。它本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尚书省乃是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掌六部和政令的实行,尚书令则是总管全国的所有政务。在唐朝这一官职仅有李世民和李适担任过,其余皆无人担任。大行台尚书令。这个官职曾经短暂的出现过,在李渊时期,唐朝设立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总管内军人,总领陕东道的所有军政事务。

后在李世民时期并废除此管,不再设。中书令。它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和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在唐德宗之前为正三品,之后升为二品。侍中。它是门下省的最高长官,门下省有共议国政的权力,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同时拥有退回皇帝失宜的诏令的权力。与中书令一样本为正三品,后在德宗之前升为正二品。

从二品尚书左右仆射。原是尚书省尚书令的副职,后尚书令成为虚职,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为了尚书省实际上的最高长官。但是由于它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最高长官,所以它的的品级却是比不上侍中等其余二省的长官。同时在唐朝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尚书仆射才能被称为宰相。太子少师。为唐朝东宫三少之一,它的职责就是教授太子知识。

当然与东宫三师一样,它也是虚职,也是用于加授或追赠所用。太子少傅。为唐朝东宫三少之一,它的职责就是监督太子的行为,及教导太子礼仪。少傅也为虚职,一般用于加授或追赠所用。太子少保。为唐朝东宫三少之一,它的职责就是保护太子的安全。少保也为虚职,也是用于加授或追赠。十六卫上将军。十六卫是唐朝掌管京城宿卫的机构,十六卫遥领全天下的657个折冲府,并居中守卫京师的安全。

而十六卫的最高领导就是上将军,在大将军之上,负责十六卫的所有军务。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当年唐朝在京兆府、河南府和太原府都设立了府牧一职,府牧负责掌这三府的政务,而且这三个府牧都有唐朝的亲王所领,不授予外姓。至于为什么这三府那么重要呢?很简单,京兆府是唐朝首都所在,太原府是李氏龙兴之地,而河南则是中原之地。

大都督。唐朝在各州设立大、中、小都督府,并设立大都督一职,而大都督就是这些都督府的最高长官,负责该州的军务。不过到了唐中期随着节度使等开始掌控各州的军政事务,大都督遂名存实亡。大都护。唐朝时期在西域、朝鲜等地设立都护府,并根据大小分为大、中小,由于大都护府的最高长官权力实在过大。所以在唐永徽年间,大都护则有亲王遥领,而由副大都护来主掌当地的事务。

散官品级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它是唐朝文散官中地位最高的,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唐朝的官员有了这个称号,他就可以自由的在任何地方设置办公场所,并且得到的待遇与三公的待遇一样。可以说这就是身份和地位象征。骠骑大将军。它是唐朝武散官地位最高的官职,为武官最高阶。当然这也许虚衔,只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无实权。正二品特进。

简单的说在唐朝如果被赐特进后,他的地位就仅在三公之下,可以说地位超然。辅国大将军。在唐朝它是武官的第二个等级,地位仅次于骠骑大将军。从二品光禄大夫。在唐朝它有两个等级,加金章紫绶者为金紫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者为银青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要高于银青光禄大夫,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是作为加官和褒赠所用。镇军大将军。

是仅次于骠骑大将军和辅国大将军的武散官。爵位品级正一品亲王。唐朝李氏宗族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为唐朝爵位第一等。从一品嗣王。唐朝王爵的第二等爵位,类似于明朝的反王世子,就是准备继承亲王爵位的那个人所能得到的爵位。郡王。唐朝王爵的第三等,有别于亲王和嗣王只能由李氏宗族的人所得,郡王可以友异姓的人获得,比如郭子仪的汾阳王。

当然在唐朝就是一字为亲王,二字为郡王。国公。唐朝公爵的第一等,在郡王之下,唐朝的国公有别于北周之前的国公,北周的国公是有封地的,而唐朝的国公是没有封地。正二品开国郡公。为唐朝公爵的第二等,在国公之下。唐需注意唐朝的国公虽带开国二字,但实际并不开国,只是荣誉称号。从二品开国县公。为唐朝公爵的第三等,在郡公之下。

同时跟郡公一样,没有封地,只有爵位,且不世袭。勋位品级正二品上柱国。这是对作战有功的人的特别表彰,类似于现在军队的一等功,同时立功特别多的人还可以有特等战斗英雄的称号。实际上在唐朝也一样,唐朝的勋位等级一共有十二等,其中最高一等就是上柱国。在当时这个勋位跟职事官的品级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唐朝不管你是什么品级的,只要你获得上柱国这个勋位的,你就能享受到正二品的待遇。

从二品柱国。同上柱国一样,它是唐朝勋位等级的第二等。也跟上柱国一样,它一旦获得不管你之前的品级是多少,哪怕你是小兵你也能获得从二品的待遇。其实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在唐朝一品和二品几乎都为虚衔,没有任何的实权的官职,当然在唐德宗之后三省的长官都是正二品的官员,但除了三省长官之外其余的全部都为虚衔。

北齐唯一的女宰相陆令萱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何被说是妖女?

北齐唯一的女宰相陆令萱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何被说是妖女

一部《陆贞传奇》又蒙住了世人的眼睛,剧中的陆贞,原型就是陆令萱。与剧中情节完全不同,陆令萱没有协助高家父子振兴北齐,而是在她的弄权之下,把北齐带向灭亡!题干称陆令萱为“亡国妖女”十分恰当。电视剧唯一能反应历史真相的就是“传奇”二字,陆令萱从一个奴隶,翻身为“女宰相”,后宫前朝,她都能呼风唤雨,把北齐朝政搅得乌烟瘴气。

包括高叡、高俨、斛律光这样的国家柱石,都败在她的手下,直到北齐灰飞烟灭。从奴隶到封君陆令萱的名字看起来像汉人,其实她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她的丈夫骆超因为谋反罪被杀,她被罚入宫廷为奴,那时她的儿子尚在哺乳期。可就是因为哺乳期,陆令萱因祸得福,她被分配给长广王高湛的儿子高纬当乳母。高纬从小吃陆令萱的奶长大,又是陆令萱一手带大,情同母子,高纬也以“乾阿你”(母亲)称呼陆令萱。

“乾阿你”读起来太费劲,你可以读成“掐你”,事实上,高纬的命运,从此被陆令萱“掐”住了。不久,天上掉馅饼的事发生了,孝昭帝高演迫于压力,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高湛,才五岁的小高纬瞬间晋升为太子,陆令萱这个“掐你”,也跟着时来运转了。因为把太子抚养得既健康又懂事,高湛和胡皇后对陆令萱赞赏有加。不久,高湛给陆令萱脱去贱籍,还给她封了郡君。

封君,只有公主和重臣之妻才有的荣耀,相当于“女侯爷”。你看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靠奶水足也能成就大事业!无冕太后高湛继承了祖上荒淫无道的光荣传统,因为天上有彗星出现,被太史官一忽悠,竟然将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儿子高纬,当起了太上皇。不过,高湛的太上皇也仅仅做了四年就驾崩了。高纬亲政了,“掐你”迎来人生的阳光灿烂时期!阳光总在风雨后,陆令萱的风雨就是胡太后,人家毕竟是高纬的亲“掐你”,俩人围绕着高纬开“掐”。

本来为高纬选皇后就是一次好的契机,可惜被高湛生前“挪用”了,他为高纬指定了太尉斛律光的女儿为皇后。胡太后退而求其次,将自己的侄女送到儿子身边做了昭仪。陆令萱好酸楚,娘家没人,谁让自己太卑微了呢。不过,她发现小淫虫高纬的眼神不在斛律氏的身上,总是在皇后的小侍女穆黄花身上游移。陆令萱笑了,闺女,要不要“掐你”一下?穆黄花绝不是省油的灯,二话不说倒头就拜,成了陆令萱的养女。

第二年,穆黄花就给高纬生下了一个儿子。斛律皇后不受宠,没生子,陆令萱展开她的活动能力,将穆黄花的儿子过继给斛律皇后,变成了嫡子,并顺利地被立为太子!斛律皇后凭空得了个儿子,也算有了个精神安慰,对陆令萱心存感激。穆黄花更不用说,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未来可期呐,全拜“掐你”所赐!顿时,陆令萱人气暴涨!相反,亲“掐你”却因为“偷嘴”被抓了现行,人气暴跌。

原来胡太后不甘寂寞,高湛在世的时候,就与大臣和士开有一腿。高湛死后,她更加奔放,把和尚都搞到宫里来了。高纬气得暴跳如雷,也不能真的“掐”妈啊,就将她圈居北宫,幽禁了一年多。亲的掐下去了,假的信心爆棚——我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后?脑洞开得实在太大,乳母想代替家母,真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呐!事实上,陆令萱的脑洞超大,后来结果证明,只有你不敢想的,没有做不到的!按理来说,这时候陆令萱已经获得“太姬”称号,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也该满足了,但她要向皇太后努力。

这时候她的第一个爪牙出现了:一个集才华与无耻于一身,合刚正与奸邪于一体的北齐刽子手,祖珽。祖珽官拜侍中、尚书左仆射,宰辅级的大人物,却心甘情愿,做了陆令萱的捧脚汉。祖珽为陆令萱谋立太后,大造舆论,他说:“太姬虽云妇人,实是雄杰,女娲已来无有也!”敢比作女娲第二,历史上再无二例。如此恬不知耻的说法,受到了斛律光等人怒斥,太姬终究没能如愿变成太后。

陆令萱只能哀叹,当初怎么没想办法跑高湛龙床上睡一觉呢!没沾过龙恩,就上不了台面,什么世道!看来只能当当无冕太后了,穆黄花跳出来:亲爱的“掐你”,你女儿我沾过龙恩!陆令萱点点头,行,便宜你吧。在斗倒斛律光后,斛律皇后不出意料地被废了,皇位空缺。穆黄花扭动婀娜的小蛮腰,向皇后宝座款款而来,却被胡太后一把拦住:我们家侄女的位置,轮得到你吗?胡昭仪抢先一步,成了小胡皇后。

面对眼泪鼻涕的穆黄花,陆令萱脑洞再次大开,她施展浑身魔力,竟然将穆黄花捧上了“左皇后”的位置。自周公创立《周礼》以来,中国的婚姻,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嫡妻只有一位,穆黄花的“左皇后”仅此一例!左,怎么听都有点别扭,山寨味太浓!穆黄花三头两日对“掐你”哭诉。陆令萱微微一笑,去掉“左”字有何难?她找到胡太后,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对胡太后说:你说皇后是您亲侄女,富贵都是您给的,怎么一点不知道感恩呐,竟然四处散布谣言,说你又跟和尚乱睡,连下人都不忍听!胡太后因为裤腰带不紧,被儿子囚禁一年多,最忌讳别人拿这个戳她短,被陆令萱一下子挑成“糊太后”了。

她立刻让人召来侄女,可怜的胡皇后,根本不知道咋回事,就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宫奴摁住,强行剃光了头!和尚,我让你做和尚!胡太后不由分说,让人将她遣送回娘家,主动帮穆黄花倒出了皇后位置。从此,母女俩一个是无冕太后,一个是六宫之主,后宫的事陆令萱一个人说了算。伸向前朝的触角如果仅限于后宫,那不是女人们干的事吗?我陆令萱......咳咳......不管啥了,我得当宰相!高纬忙于享乐,对陆令萱言听计从,真的就任命陆令萱为侍中。

侍中本不是官职,乃皇帝的政策顾问,后来慢慢变成朝廷的核心人物,只要加“侍中”,就是宰相。让一个后宫女官出任侍中,估计发明侍中职位的汉武帝,在地下惊得掐自己大腿。满朝的大臣回过味来了,敢情坐在龙椅上的是木偶,线攥在陆令萱手上呐,于是分封拜码头。除了上面说的祖珽外,陆令萱又成了两位重臣的“掐你”。一位叫高阿那肱,尚书右仆射,副宰相,另一位有点辣眼睛,淮阳王、尚书令和士开。

没错,就是那位跟胡太后有一腿的和士开!论年龄,和士开恐怕不一定比陆令萱小,但一点不妨碍他叫娘,只是不知道胡太后怎么想。朝中的宰相、副宰相们,都纷纷拜倒在陆令萱的脚下,她不光做了后宫的主,北齐天下的主,也得由她做!北齐“伐木工”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女主当家的事,有不少还真成了杰出的女政治家,比如武则天、吕后,又比如北齐的前身北魏冯太后。

可惜的是,陆令萱不是政治家,是北齐“伐木工”,她把高家的森林,砍成了光秃秃的荒野!陆令萱联合这几位品性极其恶劣的家伙,还有他那个嚣张跋扈的儿子穆提婆(瞧这名起的),卖官鬻爵,贪污受贿,污秽宫闱,什么没底线的事都敢做。北齐好人没死绝,他们的胡作非为,遭到了赵郡王高叡、太尉斛律光和琅琊王高俨的反抗。陆令萱处理反对派的办法极其简单,从来不婆婆妈妈,她直接动用御用杀手刘桃枝,干净利落地让朝堂安静下来。

569年,刘桃枝受命杀太尉、赵郡王高叡。在华林园雀离佛院,刘桃枝拉断了高叡的筋骨,高叡气绝而亡。571年,刘桃枝杀琅琊王高俨。“刘桃枝反接其手。俨呼曰:‘乞见家家、尊兄!’桃枝以袂塞其口,反袍蒙头负出,至大明宫,鼻血满面,拉杀之,时年十四。裹之以席,埋于室内。”572年,刘桃枝杀咸阳王、太尉斛律光。他们骗斛律光进宫,想乘其不备,从后面偷袭,但斛律光宝刀不老,刘桃枝竟然下不了手。

只好叫另外三个大力士帮忙,用弓弦勒死了斛律光。斛律光一死,朝中再也没有反对声了,陆令萱很满意,不过她的幸福时光不多了。自作孽的高纬四年后,北周的大军到了!高纬又做了一件荒唐事——赶紧禅位给七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准备逃跑。树倒猢狲散,有个最机灵的猢狲,没等树倒,就提前拔脚跑到北周投降了——陆令萱的儿子穆提婆!这个仗着老妈势力作威作福惯了的家伙,本就是绣花枕头,白瞎了柱国大将军的名头。

这会儿成了北周统战工作的标兵:大家快来向我学习,缴枪不杀,还有封赏!什么破孩子,难道就不能带着陆令萱一起逃吗?她可是你亲“掐你”啊!还是陆令萱够男人,她看着周围闪着怒火的眼光,毫不犹豫地把头伸进了绳套里......看完陆令萱的一生,不由纳闷,一个无根无基的女人,哪来的这么大能量,能够凭一己之力,把北齐天下活活葬送?其实还不是高纬作孽!陆令萱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高纬无条件的信任。

高纬这个荒唐、残忍、放纵的皇帝,就是个天生的怪胎,他在位除了变态的杀戮,就是无边的享乐,和超越想象的荒唐。比如,大臣给他汇报工作,不能抬头看他,多看一眼可能就丢命(你瞅啥啊!汗!),时间长了都没人敢见他。比如他给所有的宫女都封官,还赏给她们价值一万金的裙子,和价值连城的镜子。比如他的鸡狗等宠物,拥有跟大臣们一样的封号。

明代历史上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何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明朝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和尚。一个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皇觉寺的小和尚一步步成为开创一个盛世王朝的皇帝。另一个就是姚广孝,一个礼佛诵经的高僧改变了大明朝的轨迹,帮助藩王朱棣夺得天下。说姚广孝三教皆通实在是小看他了,论知识的渊博性,我认为他仅次于万家之祖的飞熊姜子牙。儒、释、道、法、兵、医、纵横、杂……可以说诸子百家,姚广孝无一不通。

如此博学的人,又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人,为何被一些人成为“妖僧”呢?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学识之广近乎妖《庄子·内篇》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姚广孝做到了。正如前面所说,诸子百家,姚广孝样样精通。

姚广孝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小接触医学,但他并没有继承祖业。年轻时,姚广孝就比较喜欢钻研阴阳之术。十四岁时,姚广孝剃度出家。他游历四方,不断学习,接触三教九流。姚广孝海纳百川,对于各家知识来者不拒,终于成为融汇百家的一代高人。睿智之巧近乎妖鲁迅曾这样评价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但“近乎妖”的孔明只存在于小说《三国演义》之中,而姚广孝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比诸葛亮要厉害千百倍。

诸葛亮即使是大罗金仙也仅仅是延缓了蜀汉的灭亡,而姚广孝帮助朱棣以五百亲兵造反,完成了旷世无双的不可能完成的事,开创了永乐盛世。诸葛亮近乎妖,那姚广孝就是妖了。姚广孝和朱棣的结识过程特别能体现其独到眼光。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结发妻子马皇后病逝,朱元璋全国范围内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这其中就包括姚广孝。

其他人都认为随侍藩王肯定不如服侍朱元璋朱标等人前途无量,只有姚广孝主动结识朱棣,“以白帽著王”,“白”加“王”就是“皇”。最终,姚广孝也真的帮助朱棣荣登九五。姚广孝不仅眼光独到,战略意识尤为突出。靖难之役中,朱棣数次南下都无功而返,尤其是在济南城,吃了大亏。姚广孝审时度势,建议朱棣绕过济南,采取大迂回大纵深大包围战略,直取南京。

在实力不如朝廷的情况下,姚广孝敢使用如此战略战术,中国历史上只有三次。第一次就是蒙元灭宋,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就是解放战争。文化成就之高近乎妖中国历史煌煌五千年,史籍浩如烟海,我们查找史料犹如大海捞针。但历史上曾经有人将这大海为我们整理成了一条条涓涓细流,这人就是姚广孝。朱棣登基之后,也烦恼于史料的凌乱,于是指定解缙主持编撰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旷世之作——《永乐大典》。

解缙文学成就大家应该了解,自小就被称为“神童”,官至内阁首辅,“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就是这样的大家,编撰《永乐大典》失败了。朱棣又指定姚广孝主持此项工作。姚广孝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到永乐五年(1407年)历时三年完成此项工作。《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八千多种,汇编了十四世纪之前几乎所有的中华典籍。

《英国大百科全书》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姚广孝之功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被吹嘘的上天的《四库全书》。据统计,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收录图书3500余种,不及《永乐大典》一半。其中改毁图书3100余种(另一说法2800余种),其中流散的《永乐大典》就被清朝毁灭了大部分,只留下区区八百卷。

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鼓动藩王造反是为妖这个不用多说,这也是姚广孝被称为“妖僧”的最主要原因。明朝正朔本是朱允炆,削藩也是朝廷大计,开始朱棣也是不敢起兵的。在姚广孝劝说下,朱棣才以五百亲兵扯起“靖难”大旗。“靖难”这杆大旗也是姚广孝提出的。出家之人不修行,反而造成天大打乱、生灵涂炭,不是妖僧是什么?民间传说能降妖在民间传说中,姚广孝能上天入地,上可通神,下可斩妖。

北京城就是姚广孝主持设计的。据传说,建设北京城的时候,有一条孽龙为害人间。姚广孝亲自出手,镇压孽龙于北京东直门桥下。孽龙问姚广孝,自己可有出头之日。姚广孝说此桥旧了你就可以翻身。但姚广孝将此桥命名为北新桥,永世不旧。传说,明十三陵也是姚广孝点的穴。当时朱棣问姚广孝此龙穴能保多少代子孙,这是变相的问姚广孝大明朝有多少年气数。

姚广孝说:“万子重孙。”朱棣高兴了,这不就是说大明江山永固吗?可后来人们才明白姚广孝说的什么意思。万历之后,儿子朱常洛做了一个月皇帝,后面就是两个孙子天启帝朱由校和崇祯帝朱由检。朱由检之后大明完。万子不行,重孙,两个孙子就亡国了。姚广孝没说错。以上就是人们称姚广孝为“妖僧”的原因,主要还是姚广孝太厉害了,已经不像凡间之人了。

从一品的直隶总督,权力非常大,为何管不了正三品的顺天府尹?

清朝实在是太大了,有1300多万平方公里,比现在还大了400万平方公里左右,别问我这400万平方公里去哪儿了,我们今天就谈谈清朝这么大,该怎么管理这件事儿。地方太大了,这也不太好管啊!那时候又没有电话、网络,传递消息基本就靠马的四条腿,发了疯似的狂奔。为了方便管辖,清朝便开始实行总督制度。其实这玩意儿明朝就有,不过两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明朝的总督,基本上就是遇到麻烦事儿了,就派个朝中大员到地方上兼任总督一职,等到事情解决了,这哥们就撤了,类似钦差大臣的意思。比如浙直总督胡宗宪,蓟辽总督袁崇焕等。清朝的总督,那可就是常设职位了。他们便是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了,主要管辖地方上的军政大权,一般手里有一到三个省的地盘可以管,那权力实在是大得吓人。

而且清朝总督,一般是正二品高官,如果还能兼有一个兵部尚书衔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衔的话,那可就成了从一品大员了。如果这位总督除此之外,还兼有大学士衔,那么就要恭喜他了,他可就荣升为正一品高官了,升无可升的情况下,就等着封爵了。一、清朝常设的总督,一般有9个。清朝的这9大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

直隶总督,坐镇保定。手握直隶境内的军政大权,包括了如今的河北、内蒙部分地区。两江总督,坐镇江宁。手握江苏(包括上海)、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政大权。四川总督,坐镇成都。显然,是四川的军政一把手。闽浙总督,坐镇福州。管辖福建、浙江两省的军政大权。云贵总督,坐镇昆明。手握云南、贵州两省的军政大权。湖广总督,坐镇武昌。

手握湖南、湖北两省的军政大权。(最近不太热播的电影主人公张之洞,就曾是湖广总督。)两广总督,坐镇广州。自然是广东、广西的军政一把手了。东三省总督,坐镇奉天。这个比较特别,过去清朝在东北设立盛京将军,到了光绪年间,才改成了东三省总督,手握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的军政大权。陕甘总督,坐镇兰州。主要负责陕西、甘肃等地的军政事务。

除了这9大总督以外,清朝还设立了另外两个比较特殊的总督:漕运总督、河道总督。他们俩是干嘛的呢?看名字其实我们就知道了,这两位并不是负责某一个片区的军政事务,而是负责水利运输的官员。其中漕运总督,驻扎在淮安,管理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8个省的漕运。主要负责将这8个省的粮食通过水路运送到京城。

河道总督,驻扎在清江浦(也在淮安境内),他们主要负责黄河、京杭大运河及永定河堤防、疏浚等事务。二、直隶总督有1个地方,他是管不到的,那就是顺天府。这9大总督,分别管辖着全国各地的军政事务,对清朝朝廷对地方的管理,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其中大家比较熟悉的,应该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和陕甘总督。陕甘总督大家很熟悉,因为在《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就是坐镇陕甘地区的陕甘总督,在这儿帮助十四阿哥胤禵运送粮草,顺便以粮草挟制他。

两江总督,那可是总督里的热门职位,因为他所管辖的两江地区,是清朝最为富庶繁华的地区,知道这人有钱就完事儿了。直隶总督,这是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不太了解,主要是因为直隶这个称呼如今没了。其实直隶就是如今的河北大部分地区外加内蒙的一小部分地区。那我们现在就通透了,直隶总督不就把京城给包裹起来了嘛!还真是这样,所以现在你应该能搞明白一点了,京城是直隶总督绝对管不了的地方。

而京城也不可能是皇帝亲自管理治安问题吧?所以京城及其周边地区还设立了顺天府,京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治安,则是由顺天府尹单独管辖。顺天府尹是正三品官员,那么是不是说直隶总督就能管辖顺天府尹了?当然不是!直隶总督看到这儿都懵圈了,什么情况?我一个从一品的高官,怎么就管不了一个正三品的家伙了?对不起,您还真管不了!第一,因为顺天府尹的职位比较敏感,一般都是由朝中六部的尚书、侍郎等高级官吏兼任。

都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人家就是朝中那个人,顺天府尹只是兼职而已,你说你一个地方总督能管得了嘛!第二,因为顺天府尹是皇帝跟前的父母官。好家伙,人家一言不合就可以直接面圣,你虽然是总督,可想要见皇帝,是不是也得层层申请啊?可人家顺天府尹完全有机会成为天天面圣,这就是区别。第三,因为顺天府相当于直辖市。顺天府尹这个直辖市的市长,自然和省部级高官的级别是一样的了,尽管你还是只能称呼他为府尹,可人家头上并没有巡抚和总督了。

由此可见,顺天府尹是不好惹的角色,人家在天子脚下做事,可以直达天庭,哪怕是封疆大吏直隶总督,也得给他几分面子。总结:直隶总督,其实是最尴尬的总督。都说直隶总督是天下11位总督中最牛的一个,其实在我看来,直隶总督是最为尴尬的一个才对。身为封疆大吏,一般的总督,在自己的地盘上,绝对是说一不二的对不对?可直隶总督不行啊,他的地盘上有他管不了的顺天府尹,还有他管不了的京城内各大高官包括皇帝。

管不了就躲远点呗,最要命的是,直隶总督还得在这帮高级官吏眼皮子底下干活。你尝试过在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一直盯着你的那种感觉吗?直隶总督整天胆战心惊地上班,这工作自然是很难办得好。而且想要揩油,也不敢随便找机会,因为他知道,有若干双眼睛正在盯着他。所以说,当年曾国藩平定太平军以后,从两江总督任上转任直隶总督,这可把他搞得烦透了,在那儿什么都干不好,最后还是回来做两江总督了。

玄武门之变后,从一品翼国公秦琼为什么变成了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

一品翼国公,和正三品左武卫大将军,不要看这个衣品和三品这两个数字,因为这两个职务并不是在同一个体系内。唐朝的时候官职十分奇怪,怎么说呢?它是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的,唐朝的官职品级虽然少,但是官职的分层却十分多,比如说正二品,从二品……唐朝的官员的官职大概分为九品30阶,也就是官职分成30个等级,大家想想在这其中密密麻麻的等级就被加塞到九个品级里面。

而这其中一品和二瓶除了几个特殊的官职以外,大部分都是散官,也就是虽然有那么一个名号,但事实上并没有实权,而真正掌握实权的大致都是要从三品官开始算起。而秦琼所获得的这个三品左武卫大将军其实属于武将级别里面的佼佼者,唐朝的军队,占据主体的是16卫,当然关于这支特殊的军队我也曾经讲过,这里也就不多做赘述,而这些军队的将军,一个个都是掌握实权的大将军,也就是说一个大唐王朝16个兵团,而秦琼就是这16个兵团里面的一个兵团的兵团长,这个待遇和地位就已经不是那些稀奇古怪的官职所能比的,而且由于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兵变之前是一个二品官,所以唐朝官员的官职基本上超不过良品,秦琼这个官职可以说在大唐王朝的关职场里面可以横着走。

至于说秦琼的那个一品翼国公,这不是官职的名称,这是一个爵位,爵位和官职名称实际上是不挂钩的,有的人爵位很高,但是官职很低耶,有的人官职很高,(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但是爵位很低,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像秦琼这种爵位又高官职很高的人士,已经算得上是凤毛麟角了。说起秦琼的这个爵位,实际上秦琼也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一个跟斗打上来的,在大唐王朝开国之初,秦琼就加入到了唐朝的阵营里面,并且一直在李世民的麾下奋勇作战。

在李世民麾下的时候吕建勤工,所以秦琼在秦国军队内部的地位很高,也因此得到了一个上柱国的称号,并且在这之后又被加封成为一评议国公。当然在玄武门兵变里面,秦琼并没有站错队,而是选择跟李世民一起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以李世民对于秦琼那十分感激。在这个时候秦琼的绝味虽然已经一品,但是秦琼的官职仍然还是四瓶,所以李世民帮秦琼升了一下官职掌,他从四平升到了三品,在得到三品左武卫大将军这个职位的时候,他并没有放弃掉他的爵位,也就是说他仍然还是一品翼国公。

《长安十二时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当时的一品大员是什么档次?

照着一般人理解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意思,必然认为古代官场之上宰相的权势是最大的,那么,相应的也就认为宰相的官阶也一定是最高的。可是,如果有这样看上去合情合理的观点的人接触到大唐的官职制度,就会傻了眼——宰相才区区的三品官? 《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热播剧,在该剧当中,曾经出现过执掌右骁卫的甘守城甘将军受制于右相这么一个宰相的剧情,很多人刚开始看其实没什么感觉——毕竟是宰相嘛,制得住一个将军那还不是毛毛雨嘛。

可是如果事后看看他们的官阶,就会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右骁卫属于南衙十六卫,而南衙十六卫的长官属于堂堂正正的正三品,而右相在唐朝三省六部的官职制度设计下,也还是一个正三品,两人其实都是正三品啊!这还没完呢,我们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还会发现这么一个细节,工部主事封大伦这个黑帮头子摊上大事后,为了解决张小敬,新丰县县丞吉温推荐元载的时候,曾经评价大理寺八品评事元载说,他想穿红袍想得眼睛都发红。

那么要是可以穿红袍了,那是一个什么官阶呢?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面,有一个主角团的角色“姚汝能”,他就是一身红袍!他是什么官,官居几品呢?我们会发现,姚汝能这个剧中的搞笑担当,谁都能使唤一下的家伙,居然是堂堂正正的正四品太子东宫卫率,这官阶不可不谓不高了,要知道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正四品红袍官员啊,距离传统意义上的“万人之上”的大唐宰相也不过就隔了一级啊。

为什么姚在电视剧里面的表现和那些七八品的小官区别不大啊。难道这是电视剧的失误嘛?实际上不是,事实上,这部电视剧出了名的注意细节,这里面的设计完全符合大唐的实际情况,不可能会犯这种超级低级的错误,其实这就是当时大唐官制的设定,官阶并不能决定职权,那些像姚汝能这样出身名门的人,生下来随便搞搞,也就有了寻常人一辈子都穿不起来的红袍。

甚至更高级的名门,生下来就能有紫袍在身。看完这些,言归正传,而宰相的官阶看上去不算很高,不过区区正三品,可是宰相拥有的职权实在是远超寻常的三品官,很多时候都可以轻易的对那些看上去的同僚“正三品”进行改变终身的改变。在唐朝历史上,正三品的宰相在三省六部的框架下,相权按理来说已然被大大限制住了,但是这种被限制住的相权却依旧要比大多数名门望族那与生俱来的官阶要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而虽然三省六部分割了相权,三省长官虽然都属于宰相,可是在这三省里面还是有一个高下低劣的,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里面的中书省是决策的机构,门下是审核的机构,尚书省却是直接控制六部进行执行的部门,尚书省的长官也因此官居正二品,但是因为曾经有一个过于出名的人担任过尚书令,就直接导致以后没人敢做这个尚书令了——文皇帝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

以后的尚书省的长官长期只能担任尚书省的副手。 而大唐的正一品从一品的高官,数目更是稀少的可怕,都是给予那些德高望重的公卿大夫以及曾经立下无数若干功勋的世家子弟养老用的,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少)师、太子太(少)保、太子太(少)傅,这些高官与其说是高官,其实不妨说是荣誉称号,基本上这么些个官职就是年老力衰的养老闲散职位了。


文章TAG:宰相  手游  官居  狄仁杰  哪里找  手游一品大宰相兑换码哪里找  狄仁杰官居宰相只是三品  

相关文章

  • 仙境传说爱如初见宠物选择推荐

    在仙境传说爱如初见中,玩家们在游戏过程中,往往需要面对选择宠物,但是对于宠物的选择方面,玩家们往往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选。玩家们不妨多了解一点关于宠物的。..
  • 仙境传说爱如初见杜尼尔怎么样

    在仙境传说爱如初见中,杜尼尔作为独特的宠物,不仅在技能效果方面十分厉害,而且其造型也仙气飘飘,所以导致许多玩家们都十分想要得到这个宠物。..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