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热衷于极限运动的都是什么人,和那些爱好“正常”的人相比,他们具有某种特别的性格特质吗?在2009年,两名研究者ErikBrymer和LindsayOades进行了一次访谈调研,调研对象共15人,他们分别是定点跳伞(B.A.S.E:筑、天线、跨度、地球)、极限冲浪、极限滑雪、瀑布皮划艇、极限登山以及无防护攀岩的爱好者。
什么是极限运动?
如今,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走出了家门,离开城市,走进大自然并与大自然对话,而承载这样一种功能的运动就是极限运动。极限运动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的融合过程中,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身心潜能,向自身挑战的娱乐体育运动。它除了追求超越自我生理极限,强调"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外,还能在跨越心理障碍时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体现了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如攀岩就是利用人类原始的攀爬能力,以各种装备作为安全保护,攀登一些峭壁、裂缝、海蚀崖以及人工制造的岩壁,如今攀岩己作为一项独立的,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的极限运动在全世界迅速普及。还有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滑板运动,它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集冲浪、滑雪,体操的某些特点于身,其中的冲大跳台,探角,翻转等动作很像滑雪,而不断掌握平衡的方式又很像冲浪,滑板以滑行为特色,崇尚自由的运动方式,给滑板运动者带来了成功和创造的喜悦。
就像滑板巨星美国人托尼霍克在许多年轻人眼中无疑是和乔丹,贝克汉姆有着同样传奇身份的超级偶像,由此可见这项运动的魅力之大。目前极限运动的比赛和表演项目有:难度攀岩速度攀岩空中滑板高山滑翔滑水激流皮划艇摩托艇冲浪水上摩托蹦极跳滑板花式滑雪攀冰雪地自行车怎么样朋友们,了解了这么多极限运动后,来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极限运动,都不怕死吗?
这些热衷于极限运动的都是什么人,和那些爱好“正常”的人相比,他们具有某种特别的性格特质吗?在2009年,两名研究者Erik Brymer 和 Lindsay Oades进行了一次访谈调研,调研对象共15人,他们分别是定点跳伞(B.A.S.E:筑、天线、跨度、地球)、极限冲浪、极限滑雪、瀑布皮划艇、极限登山以及无防护攀岩的爱好者。
实验探索了极限运动中涉及到的勇气和谦卑这两个积极心理学的构念。结果表明,通过有意地参加令人恐惧、带有生命危险的活动能够让人变得谦逊而更有勇气。其中一个重要发现就是极限运动的参与者认为极限运动体验直接影响了他们个人的转变,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并已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许能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极限运动积极的一面,《超越极限:极限运动中的普通人奥德赛》的作者Michael Bane认为,极限运动会让人发生改变,拿蹦极来说,当跳下去的一瞬你会感受到一种生命的不朽,而这会给你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
克服对恐惧的本能反应恐惧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反应,由人类自带的逃生保护机制决定,当面对危险时就会被启动,提醒我们存在威胁需要立刻做好准备。从进化角度来看,冒险去做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却可能送死的活动似乎荒谬至极,而另一方面如果可以保护自己或自己的种族远离入侵者(捕食者),这种情况下的冒险又是合乎情理的。经历过进化的基因会让我们做那些提升生存几率的行为,所以当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时,自然让人觉得不大正常。
也正因为如此,极限运动的参与者必须控制产生恐惧的自然反应,并试图抵抗自己的本能。不断暴露在令人恐惧的场景(如高桥)中会形成对危险的熟悉感,并逐渐产生一种更加积极的情绪反应。当你不断接触新的恐惧体验一段时间以后,恐惧反应会开始减少,因此许多人便开始追寻新的和更大的刺激。从智力水平来讲,参与极限运动的人当然了解每次进行运动时他们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
虽然作为自我保护机制的恐惧是人类共有的,但每个人对待恐惧的反应却是不同的。追求极限运动的人将恐惧看做是一种积极的讯号。极限运动与上瘾除了进化逻辑为我们设计的自我保护机制以外,我们的大脑中还有一个奖励机制,当经历了极限体验后这种机制就会被激活。神经心理学家了解这种奖励机制是如何对恐惧做出反应的:当经历了极限体验以后,这些深层组织就会释放神经信号多巴胺。
那些参与访谈的人所提到的转变感可能就来自于它,这种荷尔蒙的释放会激起快乐和幸福的感觉。多巴胺在大脑的奖励/激励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量的多巴胺会形成一种幸福感,因此你可以说克服恐惧会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这种由冒险而产生的恐惧感类似于那些劫后余生的人的反应,比如那些经历了重病、车祸或创伤的人们,他们认为这些灾难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这样的经历从长远来看会让人成长并变得更加感恩。
多巴胺是药物体验中最重要的一种神经信号,它会令人感到愉悦并且令人上瘾。极限运动似乎以同样的方式启动了奖励机制,并让那些极限运动爱好者们对其上瘾。我们的大脑无法辨别你正在进行的活动安全系数是多少,无论你是在蹦极还是在谈恋爱,唯一起作用的是这项活动是否造成了神经信号的释放。极限运动狂热者的秘密总之,对这些极限运动者们普遍的负面看法应该得到澄清,这些人为了降低风险都进行了良好的训练。
可以这样理解,吸引他们去进行极限运动的不是其中包含的危险,而可能是对大脑中生化反应的一种上瘾行为,因为这个生化反应会产生快感,所以不妨把他们看成是沉迷于自身天然毒品的“瘾君子”吧。当极限运动者停止活动,大脑也就停止制造这些会让他们感觉良好的“毒品”。如此看来,极限运动的终极目标与原始动机就是为了享受这种“天然嗨”,而其中包含的危险姑且算作副作用吧。
都是奥运冠军,谷爱凌和全红婵的差别在哪里?
同样天才、同样优秀、同样是奥运冠军,谷爱凌和全红婵在面对镜头的表现却截然不同。谷爱凌,落落大方,开朗自信,总是在最后一跳时顶着巨大压力去尝试从未成功过的高难度动作,即便以0.2分之差屈居亚军仍以一句无所谓云淡风清地离去。而对记者和观众热情大方,面对败于自己的对方也会送上最真诚的祝福,在万众瞩目前自顾自掏出馅饼大快朵颐完全不顾及自己的形象,从不怯场,接受采访不管中英文都是逻辑清楚,思路清晰,展现出的价值观完全不像一位18岁的少女。
而回过头去看去年奥运会上夺冠的全红婵,面对镜头紧张到不知如何躲闪,回答时总要沉思片刻,无法组织起完整的句子,都是以一些短词短句应答,有时候还会望向自己的教练或队友进行求助,眼神中显然全是第一次面对这样大场面的躲闪怯懦,让人看了心生怜悯,只想着还是放过可怜的孩子吧。同样是同龄人中杰出的佼佼者,为什么表现却会如此不同呢?相信所有人都会知道答案,那就是家庭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出身和成长基础。
谷爱凌的家庭,外祖父辈都是北大毕业的,父亲、母亲也全是世界名校毕业,高级投资人,从小家境优渥,可以满足她发展一切兴趣爱好,滑雪只是谷爱凌的爱好之一。就在冬奥赢得两枚金牌一枚银牌之后,谷爱凌毫不避讳地向外界公布,今后是否将滑雪当成毕生职业还不好说,取决于这个项目能否让她一直快乐。 反观全红婵妹妹,应该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代表,出身普通,甚至可以说是贫寒,不光对于她自己的未来,乃至对于全家来说,跳水都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选项。
天门山翼装飞行失联女生身亡,你如何看待极限运动?
喜欢一样东西会上瘾,既然玩这种极限的东西,就随时准备有失手的一天,俗话说,舞剑者被剑所伤。对这种极限运动,在没有绝对的安全保障之前(肯定也不可能有),我认为国家应该禁止,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他不仅仅属于个人,而且属于父母亲人,也属于整个社会。想想父母生育、瞻养、供读书等,花费多大的精力资源,一朝这样死去,对他们的打击,从物质到精神,是多么的沉痛!。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