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人眼里,洞庭湖并是不单调的湖。古代的诗人大部分都在朝廷担任职务,赚取俸禄。诗人乘着船,在洞庭湖面上游览,喝着酒,渐渐醉去。在这种如梦似幻的情景里,诗人产生了奇妙的感觉。王家祯在《研堂见闻杂录》写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
古代诗人靠什么生活?
我们知道,古代文人墨客的最初梦想都是能够通过才华得到朝廷重要,实现自己的仕途之路,像苏轼、辛弃疾等。而一些没有进去政治中心,却成为诗人的,也是因为政治斗争或者社会动荡、政局黑暗,不得已而隐退江湖。职业诗人,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多元化的赚钱渠道,诗作还不能通过大面积地印刷出版来赚钱,更多的是作者感情的宣泄方式。
古代的诗人大部分都还在朝廷担任职务,赚取俸禄。像苏轼,曾做过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诸多职务。他的很多作品,也是在反复任职、被贬的时候写下来的。比如《赤壁赋》《定风波》等。还有辛弃疾,就职过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他的很多作品就描述了他仕途不顺、壮志未酬的情怀。如《满江红》《破阵子》等。而像李白,终年游历江湖、欣赏祖国的山川美景,好像潇洒、随性。
但实际上这样的生活也不能长久维持。我们从他的诗作《将进酒》中“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可以看出,自由自在的诗人生活是以自己财富的散尽换来的。当一个纯粹的诗人,是不太可能的。还有陶渊明,他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选择归隐田园,与自己喜爱的诗作为伴。到现实是残酷的,他必须种地为生,以此赚来生活开支,整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有哪些只留传一首好诗的诗人?
一生只留传一首好诗的诗人其实还真不少,下面列举一、二:《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在诗人眼里,洞庭湖并是不单调的湖。它有人的灵性,被萧瑟的秋风一吹,水波如皱纹,显得苍老,而这洞庭湖之水连接湘水,也让诗人想起了传说中的湘君。在传说中,湘君是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诗人想着,恐怕这湘水女神,也己经随着湖水老去,满头白发。其实洞庭湖水不会老,传说中的湘水女神也不会老,只是诗人此时心情有愁绪,移情于景,带着凄沧之态。“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诗人乘着船,在洞庭湖面上游览,喝着酒,渐渐醉去。醉后小憩,忽而醒来,夜色如水,恍惚间分不清天地四至。这时湖面已经成为星空之境,而他竟不知道是整个天上的星辰都倒映到了水中,还以为是自己载着满船的清梦,卧在整个璀璨的星河上。
在这种如梦似幻的情景里,诗人产生了奇妙的感觉。他觉得刚刚做的梦,仿佛是有体积的,“载满”了整个小船。这梦仿佛是有重量的,沉甸甸的“压”在了星河之上。一切那么真实,又那么梦幻。在真实和梦幻的交织里,感受到超尘拔俗的空灵。唐温如这首孤篇而言,并不输唐诗中任何名家。这样一个杰出的诗人,在唐朝的史料里,竟找不到有关他的任何记载?原因可能是:唐温如根本就不是唐朝的诗人。
据后来学者考证,唐温如实为元末明初的诗人,他这首巜题龙阳县青草湖》是被误收录到巜全唐诗》里。一一生只留传一首好诗的人诗人还有:《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其实,张若虚的巜春江花月夜》不只有这一首有名,而是别的诗稿从文库,史料中都找不到了,只有这一首,孤篇盖全唐。巜春怨》(唐.金昌绪)巜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巜雪梅》(宋.卢梅坡)巜题临安邸》(宋.林升)《绝句.古木阴中系短蓬》(宋.南)不一一注释,希爱好文学的朋友都倾注心血去仰望巜唐诗.宋词》。
古今中外,你最喜欢哪个诗人,哪一句诗?
我最喜欢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从军行》(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698—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开元进士,诗作多写边塞军旅生活,有“七绝圣手”之美誉。注释:1.辕门:古代行军扎营用车环卫,出入处以两车的车辕相向对立如门,故称辕门。
2.前军:先头部队;洮河:黄河水系上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青海省西倾山。3.吐谷(yu)浑:古代部族名,居住在今青海省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一带,唐初常侵扰边境,这里借指敌军首领。导读:这首诗是王昌龄《从军行》中的第五首。诗作前两句描写风沙蔽日的恶劣环境,渲染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展现了大军出征的凌厉气势。
“红旗半卷出辕门”可谓匠心独具,既说明将士们有着行军作战的丰富经验,以“红旗半卷”减少风的阻力,加快行军速度,又表现了他们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三四句笔锋一转:后续部队尚在开进途中,先前部队已在夜战中生擒敌酋。全诗虽然对战斗一个字未提,却能让人联想到前军将士们的勇猛凌厉,感受到唐军的骁勇善战。感言:战场上个个奋勇,就能汇聚成压倒敌人的钢铁洪流;部队中人人争先,就能集合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宁古塔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古代犯人都怕被分到宁古塔?
宁古塔在清初可谓赫赫有名。凡是因反抗清廷统治的政治犯,或触犯刑律等原因遭受惩处的其它犯人,往往都会因皇上的一句“发往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世不得入关”,而成为宁古塔的流人。(宁古塔遗址)所以,清朝犯人闻宁古塔色变。只要是被发配宁古塔的人,虽未直接判处死刑,但离死也差不离了。他们往往不是死在去宁古塔的路上,就是永远也别想再回来。
就连清初大才子吴兆骞,也曾因顺治十四年的科场案而无辜遭累,被遣往宁古塔。临行前,他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吴伟业,做诀别诗相送:“人生千里与万里,黯然销魂别而已。君独何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一句“山非山兮水非水”,就将宁古塔的可怕和偏僻描写得入木三分。那么,宁古塔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宁古塔,其实并非是像字面意思那样,是一座塔名,而是一个地名。
具体位置在黑龙江省牡丹江中游,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关于宁古塔,历史文献中有新旧两地之说,新城在今天的宁古市所在地宁安镇,而旧城则指的是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浪河边的长汀镇古城村。宁古塔最早见诸史料,是《清太祖实录》上的记载:“上命巴图鲁额亦都率兵千人,往东海渥集部之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四路”。
明末清初人张缙彦在《宁古塔山水记》中对它也做了详尽的描述:“宁古塔者,奇势怪状,如鼻、如口、如耳、如丫、如人、如鸟之状。”宁古塔地名是怎么来的呢?在满语中,“宁古”表示数字“六”,“塔”就是汉字“个”的意思,所以“宁古塔”翻译为汉文就是“六个”。关于宁古塔地名的由来,被发配到此地的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中明确说明:“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
”还有一位宁古塔流人杨越之子杨宾,曾两次跋涉千里去往宁古塔探亲,在他的《柳边纪略》中,也对宁古塔做了类似的描述:“宁古塔之名不知始于何时。宁古者汉言六,塔者汉言个”。宁古塔究竟有多可怕呢?为何犯人都宁死不去呢?(清朝带枷的囚犯)一、宁古塔远离中原,是边塞苦寒之地。王家祯在《研堂见闻杂录》写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
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这么远的路程,如果轻装出行,脚力好的人徒步前行,也得4个月的时间,更何况重枷在身的流人,至少得花上半年。如果是举家遭徙,携妻带子,其困难程度更是无比艰辛。吴兆骞在前往宁古塔的路上,就曾这样描述路途的艰辛:“山野相错,或继或续,无日不行山水间,亦无日不行风雨间。
”他于当年闰三月从京城出发,至七月才抵达宁古塔,足可见路途之远。正是由于路程遥远,很多人在半道上就病死饿死了,有的人被野兽吃掉,还有的人被饿极了的其他人分而食之,无数人在这漫漫长路上成为了孤魂野鬼。即便是侥幸活着到达了宁古塔,等待他们的仍然是“魔鬼地狱”。二、宁古塔气候寒冷,环境恶劣。当时宁古塔的气候,类似于西伯利亚。
《吉林通志》中记载:“是时宁古塔,号荒徼,人迹罕到,出塞渡湍江,越穹岭,万木排立,仰不见天。乱石断冰,与老树根相蟠互,不受马蹄。朔风狂吹,雪花如掌,异鸟怪兽,丛哭林嗥,行者起踣期间,或僵马上。”清人徐釚在他的《南州草堂集》中,也对宁古塔有生动的描述:“宁古塔垂二十余年,白草黄沙,冰天雪窖,脚之李凌、苏武,犹觉颠连困厄也。
”(宁古塔的披甲人)三、宁古塔犯人从事繁重的苦力劳动。流人达到宁古塔后,等待他们的,除了恶劣的环境外,还有繁重的苦差和奴役生活。这些人都会被安插在各旗之中,要么在官府里做苦役,要么给披甲人为奴。当差的流人,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面黄肌瘦,一年到头都在劳作。要么种田,要么打闱、烧碳,没有半刻空闲日子。每到种田之日,五更而起,黄昏而散。
每个犯人名下要粮十二石、草三百束、猪一百斤、炭一百斤、芦一百束等。而为奴的流人,则更为凄惨。既没有人生自由,也没有半点尊严,主人可以任意剥夺他们的生命而不受惩罚。即便是犯人的后代,也没法摆脱为奴的厄运,世代都将是披甲人的奴隶。因此,那些不堪忍受折磨的流人,往往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逃跑。据《清史稿》记载,“黑龙江、宁古塔等处发遣人犯,逃者甚众”。
在清初,逃离宁古塔的犯人达一半左右,很多人宁愿逃入深山饿死冻死,也不愿在此为奴。当然,也有极少部分流人的处境稍微好过些,特别是那些才高八斗的文人,或者是一些官宦和绅士犯人,或者是有名气、有才华、学识出众或社会地位特殊的流人,往往会受到当地官吏和百姓的敬重。吴兆骞就被宁古塔将军巴海聘为家庭教师,专门教授他的两个儿子读书。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怎样的一种思想境界?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一股超脱于物外的自负,与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孤独,豁然跃于纸上。他认为,自己理念的高度层次超出了,世俗所接受的范围。他的理念,以前的古人没有过。也许后来人也不会认同吧!这些理念思想谁能共我分享呢?念天地之悠悠,知己在哪儿啊?只有独自泪下。他认为自己是悲哀的,空有独到的见解,没有知己,不能货卖君王家,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悲哀吗?他对自己的思想层次很自信,从诗中看出了作者的骄傲。认为我的思想或者理念,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是超脱人类认知的,以前的古人都没有涉足过,尝试过。是不是很自负?其实我们现代人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尤其在某一领域有独特想法的时候,说出来吧惊世骇俗,整不好就被划入神经病行列。所以说天才是孤独的,默默地行走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古人,没有来者。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