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单机攻略 - 罗马时代统率攻略,罗马时代帝国ol怎样增加升统率的成功率

罗马时代统率攻略,罗马时代帝国ol怎样增加升统率的成功率

时间:2022-07-17 21:51:02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罗马时代帝国ol怎样增加升统率的成功率

我。。知。。道加。。我。。私。。聊
11点59分58秒准备好十本连续点升级要快

罗马时代统率攻略,罗马时代帝国ol怎样增加升统率的成功率

2,哪位统帅立志终身与罗马为敌

汉尼拔·巴卡。汉尼拔·巴卡(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统帅、行政官,军事家。出生在巴卡家族。汉尼拔·巴卡生长的时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少年时向父亲立下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他奇迹般地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并多次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汉尼拔·巴卡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突出表现,当代仍是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的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

罗马时代统率攻略,罗马时代帝国ol怎样增加升统率的成功率

3,日本君主为什么是天皇而不是皇帝天皇和皇帝有什么区别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公元前216,罗马进行坎尼会战,同时公元前215,蒙恬率兵三十万北攻匈奴,如果在公元前215至前216年罗马与秦国打仗,秦国会完胜。下面从双方的将领能力,军队数量和兵种战术来分析罗马必败的原因。一.罗马执政官领兵,秦国蒙恬挂帅,秦国胜罗马是共和制,作战军队由执政官率领,作战经验不足,兵法布阵也不好。更加要命的是坎尼会战由两个执政官轮流指挥军队,命令与作战思路不统一,指挥混乱。秦国蒙恬曾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军旅出身,作仗经验丰富,军队统领能力强,指挥单一有效。从将领能力看秦国强。二.军队数量,秦国胜罗马在坎尼会战中倾其所有只有4万步兵和2400名骑兵;后来加上同盟军4万步兵和3600名骑兵,总兵力不足十万。数量不多。公元前 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国一次战争随便就派出三十万,军队数量完胜罗马。三.罗马重步兵强,秦国弓驽强,秦国胜罗马军队优势在步兵强,并且组织性和纪律性强。缺点是其它兵种弱,缺乏远程打击能力。所以,罗马步兵方阵一被挤压在狭窄区域,其阵型会被打乱根本无法作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围的人不断倒下被敌人砍杀,然后被敌人一层一层消灭。秦国四处征战,常常会以箭阵打头,开战前箭阵发出,遮天蔽日,先行大量杀伤敌人,并摧毁敌人斗士,然后骑兵,战车和步兵冲锋跟进,所以秦国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强大的运程攻击能力,足以对付克制龟蛇阵,秦国胜。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公元前216,罗马进行坎尼会战,同时公元前215,蒙恬率兵三十万北攻匈奴,如果在公元前215至前216年罗马与秦国打仗,秦国会完胜。下面从双方的将领能力,军队数量和兵种战术来分析罗马必败的原因。一.罗马执政官领兵,秦国蒙恬挂帅,秦国胜罗马是共和制,作战军队由执政官率领,作战经验不足,兵法布阵也不好。更加要命的是坎尼会战由两个执政官轮流指挥军队,命令与作战思路不统一,指挥混乱。秦国蒙恬曾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军旅出身,作仗经验丰富,军队统领能力强,指挥单一有效。从将领能力看秦国强。二.军队数量,秦国胜罗马在坎尼会战中倾其所有只有4万步兵和2400名骑兵;后来加上同盟军4万步兵和3600名骑兵,总兵力不足十万。数量不多。公元前 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国一次战争随便就派出三十万,军队数量完胜罗马。三.罗马重步兵强,秦国弓驽强,秦国胜罗马军队优势在步兵强,并且组织性和纪律性强。缺点是其它兵种弱,缺乏远程打击能力。所以,罗马步兵方阵一被挤压在狭窄区域,其阵型会被打乱根本无法作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围的人不断倒下被敌人砍杀,然后被敌人一层一层消灭。秦国四处征战,常常会以箭阵打头,开战前箭阵发出,遮天蔽日,先行大量杀伤敌人,并摧毁敌人斗士,然后骑兵,战车和步兵冲锋跟进,所以秦国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强大的运程攻击能力,足以对付克制龟蛇阵,秦国胜。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汉尼拔不仅是罗马人的噩梦,而且也是罗马人的克星。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经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和姐夫一起随军同行,深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幼的汉尼拔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和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在父亲和姐夫死了之后,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推选为统帅。由于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随即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汉尼拔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因此选择从海上向罗马挺进是已经不可能的。而如果坐等罗马的进攻,迦太基会势必落败,于是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的背后杀向罗马。其实,罗马也早就拟定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从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而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渡海去西班牙,以牵制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境内,这着实让罗马人大吃一惊。情急之下的罗马,急忙派出原来预定前往北非的2500人的队伍和由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的四万多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进行决战。但汉尼拔早有准备,他把军队部署成中间凸起的圆月型,待交锋之后又把军队变成凹陷的选月型。在困乏不堪的罗马士兵刚刚渡过冰凉的特蕾比亚河之后,恰恰也正遇上了以逸待劳蓄势待发的迦太基军队的冲击。汉尼拔在此次交战中,采用了罗马人从未曾想到过的战术:先以战象攻击罗马军团的骑兵,继而又以骑兵部队从侧面进攻罗马军团的步兵。然后再以预先潜伏在树丛中的迦太基2000多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罗马军队不敌迦太基军队,许多罗马士兵不是被迦太基军队砍死,就是在激流中淹死,最后塞姆普罗乌斯只带了一万余人冲出迦太基军队的包围圈。此战过后,汉尼拔又率领迦太基军队屡次大败罗马军队,但后来罗马军队也学会了汉尼拔的作战策略,他们也派兵向迦太基进攻,迫使汉尼拔最终撤回迦太基。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公元前216,罗马进行坎尼会战,同时公元前215,蒙恬率兵三十万北攻匈奴,如果在公元前215至前216年罗马与秦国打仗,秦国会完胜。下面从双方的将领能力,军队数量和兵种战术来分析罗马必败的原因。一.罗马执政官领兵,秦国蒙恬挂帅,秦国胜罗马是共和制,作战军队由执政官率领,作战经验不足,兵法布阵也不好。更加要命的是坎尼会战由两个执政官轮流指挥军队,命令与作战思路不统一,指挥混乱。秦国蒙恬曾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军旅出身,作仗经验丰富,军队统领能力强,指挥单一有效。从将领能力看秦国强。二.军队数量,秦国胜罗马在坎尼会战中倾其所有只有4万步兵和2400名骑兵;后来加上同盟军4万步兵和3600名骑兵,总兵力不足十万。数量不多。公元前 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国一次战争随便就派出三十万,军队数量完胜罗马。三.罗马重步兵强,秦国弓驽强,秦国胜罗马军队优势在步兵强,并且组织性和纪律性强。缺点是其它兵种弱,缺乏远程打击能力。所以,罗马步兵方阵一被挤压在狭窄区域,其阵型会被打乱根本无法作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围的人不断倒下被敌人砍杀,然后被敌人一层一层消灭。秦国四处征战,常常会以箭阵打头,开战前箭阵发出,遮天蔽日,先行大量杀伤敌人,并摧毁敌人斗士,然后骑兵,战车和步兵冲锋跟进,所以秦国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强大的运程攻击能力,足以对付克制龟蛇阵,秦国胜。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汉尼拔不仅是罗马人的噩梦,而且也是罗马人的克星。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经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和姐夫一起随军同行,深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幼的汉尼拔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和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在父亲和姐夫死了之后,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推选为统帅。由于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随即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汉尼拔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因此选择从海上向罗马挺进是已经不可能的。而如果坐等罗马的进攻,迦太基会势必落败,于是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的背后杀向罗马。其实,罗马也早就拟定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从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而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渡海去西班牙,以牵制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境内,这着实让罗马人大吃一惊。情急之下的罗马,急忙派出原来预定前往北非的2500人的队伍和由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的四万多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进行决战。但汉尼拔早有准备,他把军队部署成中间凸起的圆月型,待交锋之后又把军队变成凹陷的选月型。在困乏不堪的罗马士兵刚刚渡过冰凉的特蕾比亚河之后,恰恰也正遇上了以逸待劳蓄势待发的迦太基军队的冲击。汉尼拔在此次交战中,采用了罗马人从未曾想到过的战术:先以战象攻击罗马军团的骑兵,继而又以骑兵部队从侧面进攻罗马军团的步兵。然后再以预先潜伏在树丛中的迦太基2000多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罗马军队不敌迦太基军队,许多罗马士兵不是被迦太基军队砍死,就是在激流中淹死,最后塞姆普罗乌斯只带了一万余人冲出迦太基军队的包围圈。此战过后,汉尼拔又率领迦太基军队屡次大败罗马军队,但后来罗马军队也学会了汉尼拔的作战策略,他们也派兵向迦太基进攻,迫使汉尼拔最终撤回迦太基。地中海畔的“雅法古城”,这是一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港口贸易城市之一;这座千年古城很早就在《圣经》中被多次提及.这里风景绝佳,秀丽如画,至今仍保持着千年前质朴的外表。古城的街巷大多为石头房屋组成,依地势高低起伏而修建,处处充满沧桑的历史感,在蔚蓝色的地中海怀抱中格外迷人。老街上古老的石屋石楼跨街骑楼比比皆是,穿梭其间,视乎忘却时光的钟,那一砖一瓦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公元前216,罗马进行坎尼会战,同时公元前215,蒙恬率兵三十万北攻匈奴,如果在公元前215至前216年罗马与秦国打仗,秦国会完胜。下面从双方的将领能力,军队数量和兵种战术来分析罗马必败的原因。一.罗马执政官领兵,秦国蒙恬挂帅,秦国胜罗马是共和制,作战军队由执政官率领,作战经验不足,兵法布阵也不好。更加要命的是坎尼会战由两个执政官轮流指挥军队,命令与作战思路不统一,指挥混乱。秦国蒙恬曾攻打齐国,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军旅出身,作仗经验丰富,军队统领能力强,指挥单一有效。从将领能力看秦国强。二.军队数量,秦国胜罗马在坎尼会战中倾其所有只有4万步兵和2400名骑兵;后来加上同盟军4万步兵和3600名骑兵,总兵力不足十万。数量不多。公元前 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秦国一次战争随便就派出三十万,军队数量完胜罗马。三.罗马重步兵强,秦国弓驽强,秦国胜罗马军队优势在步兵强,并且组织性和纪律性强。缺点是其它兵种弱,缺乏远程打击能力。所以,罗马步兵方阵一被挤压在狭窄区域,其阵型会被打乱根本无法作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围的人不断倒下被敌人砍杀,然后被敌人一层一层消灭。秦国四处征战,常常会以箭阵打头,开战前箭阵发出,遮天蔽日,先行大量杀伤敌人,并摧毁敌人斗士,然后骑兵,战车和步兵冲锋跟进,所以秦国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强大的运程攻击能力,足以对付克制龟蛇阵,秦国胜。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汉尼拔不仅是罗马人的噩梦,而且也是罗马人的克星。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经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和姐夫一起随军同行,深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幼的汉尼拔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和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在父亲和姐夫死了之后,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推选为统帅。由于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随即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汉尼拔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因此选择从海上向罗马挺进是已经不可能的。而如果坐等罗马的进攻,迦太基会势必落败,于是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的背后杀向罗马。其实,罗马也早就拟定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从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而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渡海去西班牙,以牵制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境内,这着实让罗马人大吃一惊。情急之下的罗马,急忙派出原来预定前往北非的2500人的队伍和由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的四万多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进行决战。但汉尼拔早有准备,他把军队部署成中间凸起的圆月型,待交锋之后又把军队变成凹陷的选月型。在困乏不堪的罗马士兵刚刚渡过冰凉的特蕾比亚河之后,恰恰也正遇上了以逸待劳蓄势待发的迦太基军队的冲击。汉尼拔在此次交战中,采用了罗马人从未曾想到过的战术:先以战象攻击罗马军团的骑兵,继而又以骑兵部队从侧面进攻罗马军团的步兵。然后再以预先潜伏在树丛中的迦太基2000多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罗马军队不敌迦太基军队,许多罗马士兵不是被迦太基军队砍死,就是在激流中淹死,最后塞姆普罗乌斯只带了一万余人冲出迦太基军队的包围圈。此战过后,汉尼拔又率领迦太基军队屡次大败罗马军队,但后来罗马军队也学会了汉尼拔的作战策略,他们也派兵向迦太基进攻,迫使汉尼拔最终撤回迦太基。地中海畔的“雅法古城”,这是一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港口贸易城市之一;这座千年古城很早就在《圣经》中被多次提及.这里风景绝佳,秀丽如画,至今仍保持着千年前质朴的外表。古城的街巷大多为石头房屋组成,依地势高低起伏而修建,处处充满沧桑的历史感,在蔚蓝色的地中海怀抱中格外迷人。老街上古老的石屋石楼跨街骑楼比比皆是,穿梭其间,视乎忘却时光的钟,那一砖一瓦都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古罗马与明朝初期的军队都不在一起并存,真要比起来,明朝初期会胜过古罗马军队;而古罗马的军队在鼎盛时期,也能干过明朝军队末期;两过都处于鼎盛时期的话,明朝的军队能更胜一筹吧,因为部队装备要好,作战意志力强点,毕竟打败过蒙古军队,而当时的蒙古军队打败过欧亚。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汉尼拔不仅是罗马人的噩梦,而且也是罗马人的克星。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经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和姐夫一起随军同行,深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幼的汉尼拔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和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在父亲和姐夫死了之后,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推选为统帅。由于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随即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汉尼拔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因此选择从海上向罗马挺进是已经不可能的。而如果坐等罗马的进攻,迦太基会势必落败,于是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的背后杀向罗马。其实,罗马也早就拟定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从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而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渡海去西班牙,以牵制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境内,这着实让罗马人大吃一惊。情急之下的罗马,急忙派出原来预定前往北非的2500人的队伍和由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的四万多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进行决战。但汉尼拔早有准备,他把军队部署成中间凸起的圆月型,待交锋之后又把军队变成凹陷的选月型。在困乏不堪的罗马士兵刚刚渡过冰凉的特蕾比亚河之后,恰恰也正遇上了以逸待劳蓄势待发的迦太基军队的冲击。汉尼拔在此次交战中,采用了罗马人从未曾想到过的战术:先以战象攻击罗马军团的骑兵,继而又以骑兵部队从侧面进攻罗马军团的步兵。然后再以预先潜伏在树丛中的迦太基2000多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罗马军队不敌迦太基军队,许多罗马士兵不是被迦太基军队砍死,就是在激流中淹死,最后塞姆普罗乌斯只带了一万余人冲出迦太基军队的包围圈。此战过后,汉尼拔又率领迦太基军队屡次大败罗马军队,但后来罗马军队也学会了汉尼拔的作战策略,他们也派兵向迦太基进攻,迫使汉尼拔最终撤回迦太基。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汉尼拔不仅是罗马人的噩梦,而且也是罗马人的克星。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经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和姐夫一起随军同行,深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幼的汉尼拔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和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在父亲和姐夫死了之后,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推选为统帅。由于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随即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汉尼拔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因此选择从海上向罗马挺进是已经不可能的。而如果坐等罗马的进攻,迦太基会势必落败,于是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的背后杀向罗马。其实,罗马也早就拟定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从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而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渡海去西班牙,以牵制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境内,这着实让罗马人大吃一惊。情急之下的罗马,急忙派出原来预定前往北非的2500人的队伍和由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的四万多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进行决战。但汉尼拔早有准备,他把军队部署成中间凸起的圆月型,待交锋之后又把军队变成凹陷的选月型。在困乏不堪的罗马士兵刚刚渡过冰凉的特蕾比亚河之后,恰恰也正遇上了以逸待劳蓄势待发的迦太基军队的冲击。汉尼拔在此次交战中,采用了罗马人从未曾想到过的战术:先以战象攻击罗马军团的骑兵,继而又以骑兵部队从侧面进攻罗马军团的步兵。然后再以预先潜伏在树丛中的迦太基2000多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罗马军队不敌迦太基军队,许多罗马士兵不是被迦太基军队砍死,就是在激流中淹死,最后塞姆普罗乌斯只带了一万余人冲出迦太基军队的包围圈。此战过后,汉尼拔又率领迦太基军队屡次大败罗马军队,但后来罗马军队也学会了汉尼拔的作战策略,他们也派兵向迦太基进攻,迫使汉尼拔最终撤回迦太基。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作者:Heinrish“我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与那些还未归服于我们帝国的部族相邻的行省——的边界扩大了……两支军队在我的命令和指挥下被带进埃塞俄比亚和被称为“福地”的阿拉伯地区,来自两个部族的大部分敌军在对垒中被击败,许多城池被攻破,我的军队深入埃塞俄比亚直达麦罗埃附近的纳巴塔城。并且攻入阿拉伯直达萨巴伊人疆域的马里布城。”——《奥古斯都功业录》第二十六条01上篇 — 远征正如奥古斯都在其功业录中自述的那样,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公元前的最后三十年,我们会发现罗马帝国正经历着空前的领土扩张:他们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内几乎把帝国疆域扩大了一倍,从阴暗湿冷的日耳曼森林到炎热干燥的北非沙漠,无数风格迥异的土地都被笼罩在军团鹰旗的光芒之下。确实,这些在奥古斯都指导下进行的军事扩张,奠定了未来5个世纪内罗马的超级大国地位,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影响。|身披紫袍的奥古斯都 图源于网络不过,上述远征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当后勤组织因种种原因跟不上扩张的野心时,象征厄运的莫洛斯就会降临,奥古斯都对也门的远征即为其中的典型。也门位于今曼德海峡以东的阿拉伯半岛南部,罗马人称之为“福地”阿拉伯(Arabia Felix)。在希腊罗马时代,当地星罗棋布着数个小国,其中最强势最著名的是闪族萨巴伊人建立的萨巴王国。该国很早就从贸易中获利,并以其富庶而声名远扬,《圣经》和《古兰经》都曾夸张地称赞当地黄金遍地、沃野千里;罗马著名地理学者老普林尼和斯特拉波则认为萨巴伊人是周围所有民族中的最富有者。考古学的证据也显示,萨巴伊人把本国出产的乳香、松香、芦荟、没药、肉桂和各色宝石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货物输送到罗马世界,利用赚取差价获得大量金银。同时,又因当地人素有积累贵金属的习惯,也门的诸多城邦国家手头都握有巨额的金银财宝,正是这些财富吸引了罗马人的最初觊觎。|《圣经》提到的所罗门王接待来访的萨巴伊女王 图源于网络不仅国家繁荣富裕,也门的战略经济地位也极其重要。当时通过海路来往于埃及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两条主要的商贸通路:来自印度的商品货物首先经阿拉伯海进入红海,其中一路登陆阿拉伯半岛西海岸的琉瑟-科姆港,然后经过运输先后抵达纳巴泰王国首都佩特拉城和叙利亚或腓尼西亚的里诺科卢拉,最终分散运输至地中海世界各地;另一路则登陆埃及东海岸的米奥斯-霍尔姆斯港,接着用骆驼运送到靠近底比斯的科普图斯城,再沿尼罗河顺流而下直抵亚历山大港。很显然,无论哪一条通路都必须经过萨巴王国控制下的“福地”阿拉伯,这使得想要掌控商路的奥古斯都迅速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入侵也门不仅可以打通并掌握泛阿拉伯地区的物流交通,还可以勘探周边民族的风土人情,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罗马人的全球视野。此外,与伊朗高原不同,阿拉伯半岛并不存在一个足以抵挡罗马军队入侵的强大势力,当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来保护其财富。因此,奥古斯都做出远征萨巴伊人的决定显然顺理成章。|古代往返于海路两端的商船 图源于网络受命组织并指挥此次远征的是帝国在埃及的第二任总督盖乌斯·埃利乌斯·伽卢斯,公元前26年起成为埃及总督。虽然此君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多少印记,但于当时却深受皇帝的信任,得以挑大梁成为攻打也门的领军人物。遗憾的是,从此后的远征进程来看,伽卢斯无疑属于那种志大才疏的类型,虽有志气却无应变手段。他的种种作为一手葬送了远征的成果,而他最让人诟病之处,即在于完全忽视了其中的后勤支援。从组织远征伊始,伽卢斯就将提供补给的重要任务交给了罗马的东方盟友、红海之滨的纳巴泰王国。该国居民与萨巴伊人一样,不仅同属闪族阿拉伯语系,而且也都依靠贸易维持生计,这就使他们对掌握红海贸易的后者抱有天然的敌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乐于见到罗马人毁灭自己的竞争者。因为一旦后者占领也门,那就代表他们占据了贸易路线的生产地和终端市场,作为中间商的纳巴泰人无疑将失去赖以为生的活计。是以在王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大事件上,纳巴泰人绝不可能坐视上述计划成功,更遑论为远征提供后勤补给。|公元1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贸易路线 图源于网络然而身为罗马帝国附庸,纳巴泰国王奥波达斯三世自然清楚不能公开抵制宗主的决定,否则就有亡国之虞。因此他另辟蹊径,准备在不惊动罗马人的前提条件下暗中使坏。奥波达斯三世首先尽可能拖延补给物资的准备工作,进而影响远征进度;同时密令王国各地方官不得私自向远征军提供物资。但他最重要的举措却体现在误导伽卢斯方面,按照事先的布置,国王向远征军派遣了一位向导希尔拉伊乌斯,并示意后者故意将伽卢斯诱入歧途。显然,纳巴泰人此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远征失败,从而巩固自己在商业市场中的地位。然而可悲的是,无论是奥古斯都还是伽卢斯都对纳巴泰人的真实目的一无所知,所以从一开始,这次志在必得的远征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糟糕的计划、缺乏应变能力的统帅和己方阵营内的尔虞我诈,直接体现在远征的后勤不利上,最终成为远征失败的主导。02中篇 — 进击传统观点一般认为阿拉伯远征的时间在公元前25-24年期间,但是考虑到伽卢斯拖沓的作风,这次远征的起始时间很可能提前至公元前26年年末。帝国为此次远征抽调了驻扎在埃及的1万名军团士兵——超过当地驻军的一半力量,罗马在东方的两个附庸国纳巴泰以及犹太也分别派出1000名和500名士兵作为辅助军队,著名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在其《犹太古史记》中曾特别指出,那500个犹太士兵是希律王在自己的禁卫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古代犹太战士 图源于网络毫无疑问,这些阿拉伯辅助士兵均由自己的统帅、即整支远征军的向导希尔拉伊乌斯指挥,而后者又直接听命于奥波达斯三世,由此产生了军队内部政令不一的隐患。伽卢斯为此次远征建造了80艘由二层桨战舰、三层桨战舰和小艇组成的战船,显然埃及总督原本计划跨海进攻阿拉伯腹地,然而他立即就发现自己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因为当地并未建立海军,试图通过海战的方式夺取胜利的作战模式根本不可行。因此总督不得不重新建造了130艘运兵船。或许他仍然寄希望于渡海运兵于也门海岸、再通过陆战的方法迅速取胜,但是他却很快犯下了第二个也是最重大的错误:决策改变了运兵的方向。秉承国王懿旨的希尔拉伊乌斯尽一切可能误导罗马统帅,从一开始他就极力规避渡海入侵阿拉伯腹地的可能性,他劝导伽卢斯若通过海路航行,阿拉伯半岛那充满戈壁悬崖的海岸将无法为海军提供充足的水源、食物补给和安全的停泊海域,同时又大肆宣扬经纳巴泰国土陆路远征的成功率。正是在纳巴泰人的蛊惑下,伽卢斯把跨海远征的方向改为纳巴泰王国在红海北岸的商港琉瑟-科姆。如前文所述,为了尽可能降低远征成功率,纳巴泰人尽一切可能来制造困难。比如在舰队从克里奥帕特里斯港到琉瑟-科姆的短期航行期间,尽管国王允诺为他们提供远征所需的各种补给,但却在所有事务上均阳奉阴违。向导同样不提可以从陆路直接到达琉瑟-科姆,还故意引导伽卢斯通过荒无人烟并且需要绕圈的戈壁弯道,或者是没有任何港口补给的岩石海岸,希尔拉伊乌斯甚至让舰队驶入充满暗礁浅滩的危险海域,特别是那些涨潮落潮更替速度快、容易陷入困境的地方。以至于为了渡过这一段仅数百公里的海程,整支舰队竟然耗费了十四天的时间。不仅如此,罗马人还在途中损失了许多船只,甚至有整艘船失踪和沉没的纪录,幸存者也因极度疲劳和水土不服患上严重的坏血病和中风症状,一些士兵因此瘫痪。伽卢斯被迫让自己的士兵在琉瑟-科姆度过了一整个夏天和冬天,以等待他们恢复身体健康。在如此长时间的休整过程中,罗马远征的消息早已四处散布至各地,远征已经完全丧失了奇袭的可能性,后来远征途中阿拉伯土著首领出逃、军队很早就作好准备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远征中的罗马军队 图源于网络罗马军队在琉瑟-科姆的休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4年初才告一段落,是年春季,伽卢斯方率领军队踏上征途。良心发现的希尔拉伊乌斯建议罗马指挥官用骆驼搭载可供士兵饮用的淡水,这项建议倒无任何非议之处,但由于后来罗马人对纳巴泰向导的憎恶,后者的所有意见均被视为居心叵测之举。罗马人最初的行军尚算顺利,他们到达了奥波达斯的属官阿勒塔斯管辖的领土,后者表面上友好地接待远征军,并且向伽卢斯赠送礼品,就是故意不向罗马人提供足够的粮草,于是伽卢斯补给不畅的麻烦很快就接二连三地出现。据记载,纳巴泰向导故意带领他们通过一条距离长、弯路多且荒芜的无人之途,却不提有更近更好路况的要道,伽卢斯及其麾下将士耗时一个月才穿越纳巴泰王国的边界,旅途中唯一可供食用的军粮仅仅是粗制滥制的齐亚谷粒、棕榈树叶和用来代替橄榄油的黄油;然后更是用了五十天的时间才横穿整个阿拉伯中部,到达闪族沙漠居民米纳伊人的城市尼格拉纳(即现在沙特阿拉伯的奈季兰),沿途受尽补给短缺的各种折磨。好在由于当地的米纳伊酋长萨波斯早已逃走,罗马人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座城市,从而能让他们稍微恢复一点元气。不过,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作为入侵者的罗马人开始遭到当地武装的持续反抗。按照斯特拉波的记载,伽卢斯六天后在今日也门的巴拉奇什附近遇到了早已整装待备的蛮族军队。尽管经历了疾病、饥饿和内部欺骗在内的各种困境,罗马人优越的军事体系仍然被证明为行之有效,他们以损失两人的代价杀死了土著一万之众。虽然这些数据显然带有很大程度的夸张性,但米纳伊人无疑遭受倒了惨重损失。十分明显,阿拉伯人在使用弓箭、长矛、剑盾甚至投石机的技术相比罗马人并不逊色太多,他们无法适应罗马军团的战斗模式才是惨败的主要原因。|伽卢斯的进军路线 图源于网络此战之后,伽卢斯更深入地向萨巴王国的方向进军,迅速地攻占了被当地人放弃的一系列城市。罗马统帅在当地留下驻军,并且为自己的军队补充食物,试图把它当作进一步南征萨巴王国的基地。到目前为止,伽卢斯的远征虽然一度经历坎坷,但罗马军队的威势依然势如破竹:埃及总督一路行军进抵萨巴王国的首都、罗马人称之为马西亚巴的马里布城,远征军包围了这座南部阿拉伯最大的城市。这一切表明,在幸运女神的天佑之下,似乎奥古斯都开疆拓土的志向即将成为现实——当然,历史证明也仅仅是“即将”而已。03下篇 — 败退马里布城是也门地区最雄伟富裕的著名城市,也是罗马人试图掌握的商贸要道上最关键的门户,一般认为它始建于约公元前8世纪。马里布位于一处肥沃灌溉平原的中心,由一处在古代世界范围内堪称最伟大奇迹之一的大水坝所构筑的人工湖提供饮水。该城朝南一侧是由山脉隆起等地质活动形成的令人瞩目的也门高原;朝北一侧则是连绵起伏的巨大沙丘,东西侧则分布有萨尔瓦哈和哈里布两处平原农业区。|闻名古代世界的马里布水坝 图源于网络马里布城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加固要塞城市,古代阿拉伯人很久以前就拥有熟练地利用砖石构筑城郭的技术:早在萨巴王国第三十二任国王伊本·萨姆哈里·叶诺夫(公元前 640-620年)在位期间就已经修筑了两座大门和一个带尖塔的城堡;到希腊罗马时代,马里布城完全被由巨大石灰石构筑的雄壮城墙包围。这座城市从军事防御的角度而言堪称完美:它是一件由坚固的石灰岩和玄武岩紧密黏贴推积筑成的足有六米厚的建筑艺术品,其本已坚实的防御功能又因建有众多隐蔽的小棱堡和八座巨大的坚固大门而得到强化。这座城墙是如此难以攻破,即使是面对鼎盛时期拥有无数攻城经历和技术的罗马军队也丝毫不惧。|古代马里布城遗迹 图源于网络伽卢斯尝试围攻萨巴王国的首都,正常情况下他确实能拿下这座坚城,只要罗马人的后勤补给一直到位。然而,尽管马里布平原良好的绿洲水源和萨巴伊人修建的引水设施足以供给入侵者足够的饮水,但士兵们却因长期远征途中摄入营养不足而透支了身体,根本不可能按照统帅设想的那样继续坚持下去;更有甚者,许多士兵因水土不服和疲惫不堪爆发痢疾,导致整个军营中都被传染病所笼罩。伽卢斯无法随机应变的弱点也在此过程中暴露无遗:他完全无力处理面临的困境,只能坐视危机的蔓延。显而易见,如果罗马人有充足的物资补给,即使主帅如此无能,他们也绝不可能因此陷入慌乱。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后勤正常的基础上,而当时人困马乏、粮草殆尽的军团业已无力为继。最终,志大才疏的伽卢斯不得不于围城后的第六天就草草宣布撤退,这也是罗马军队所能到达的最南端之地。但远征军面临的后勤困境并未因此消失,由于此前驻守的阿拉伯城市早已被他们消耗掉了所剩不多的物资,因此他们不仅无法再前进一步,还不得不撤出已攻取的阿拉伯领土,物资补给的匮乏无疑在其中占据了决定因素。更糟糕的是,尽管罗马军队已经见识过其驻地埃及的地貌风情,对沙漠行军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围绕马里布周围沙漠环境的残酷性仍然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罗马史学家狄奥记载沙漠中的毒辣太阳和缺水状况导致了疾病的爆发, 幸存下来的大部分士兵就这样丧失了战斗力。这绝不匹配也门——“福地”阿拉伯——应具备的众神所赐予的名声,因为那片受到印度洋季风滋润的、充满绿色生机的香料之国,就如同海市蜃楼那样永远无法到达。讽刺的是,伽卢斯事后却从俘虏的口中得知罗马人离香料之国最近只有两天的路程,这也让他们体味到功败垂成的苦涩。|在沙漠中作战的军队 图源于网络埃利乌斯·伽卢斯被迫带着军队踏上返程的旅途,在最终意识到纳巴泰人希尔拉伊乌斯的不可靠性之后,他重新为自己找了一个向导,选择了另一条大道返程。然而与来时一样,这趟回程之旅同样充斥着悲剧色彩,按照狄奥的描述,罗马军队于撤军之路上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很可能不止一种疾病,甚至有可能传染。疾病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头脑,导致病人更加干渴,狄奥认为除了“饮用或外敷橄榄油和酒精的混合液,否则没有其它治疗的方法”,显然这是典型的沙漠脱水症状。罗马军士,尤其是那些来自高卢和意大利北部的士兵,在认清阿拉伯地区的残酷现实后,一定会产生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感觉,许多人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屈服于此,就连高级军官也不能例外,考古学家在巴拉奇什就曾发现过一位名叫普布利乌斯·科内利乌斯的骑士的墓碑,证明了当时罗马军队遭遇的真实困境。斯特拉波也提到,埃及总督在撤军的归途中一共经历了60个日夜,而他进攻的时间则长达6个月。在回程的路上仅仅只有两成的将士得到了相对充足的水源食物补给。直到最后他用了十一天的时间到达米奥斯-霍尔姆斯港,并从此地带着幸存者渡海到达科普图斯,才得以返回亚历山大。|在沙漠中的罗马军队 图源于网络伽卢斯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士兵,其中只有七个人在战斗中阵亡,其他人均因疾病、劳累和缺食少药而亡,虽然一些罗马作家曾宣扬远征结束后罗马人带回来许多珍奇宝物和蛮族俘虏,但这并不能掩盖整个远征花费巨大而一无所获的事实。伽卢斯对阿拉伯的远征虽然失败,但其后续影响却仍然作用于战争双方。由于抽调了当地大半的军事力量,埃及的防御链出现缺口,由此引发了库什人对上埃及的入侵和第三任埃及总督佩特罗尼乌斯对后者的反击战;与此相似,因为罗马人对萨巴王国的打击,遂使后者无力阻止也门新兴势力希木耶尔人的迅速崛起,马里布城在短时间内被希木耶尔人攻占,萨巴伊人的强大国家因此逐渐走向衰弱。同样,针对此次远征失败的相关善后事宜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绝大多数古代历史学家都站在伽卢斯一方,指责希尔拉伊乌斯作为东方人两面三刀、不可信赖的劣根性;然而倘若换位到其祖国的立场,我们会发现纳巴泰人不仅不应该受到苛责,还应得到褒奖,因为他捍卫本国利益的行为并无过错。当然,从罗马人的角度出发,纳巴泰国王和向导故意制造后勤困难,的确是远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有地理学家指出,即使没有向导的背弃,类似的远征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概因当地地形的极端复杂以及主帅对沙漠行军的一知半解,本来就容易造成远征半途而废。|AD 3世纪阿拉伯南部诸小国 图源于网络但是,倘若罗马人能得到充分的补给资助,纵使远征失利也一定不会导致如此惨重的损失。须知,正是因为如此严重的后勤灾难,才让奥古斯都意识都远征也门的危险性。自此之后,虽然帝国的军事势力也曾深入到希贾兹西北的麦达因-萨利赫、纳巴泰王国也在一个世纪后被罗马人直接兼并,但后者却再未对南部阿拉伯组织过远征,说明罗马统治者放弃了直接掌控海上贸易要道的想法,从当事者的角度考究,阿拉伯远征足以跻身罗马人最具影响力的失败战争之榜——因为这一格局不仅奠定了日后一千年东西方海上的贸易秩序,也是两个世界地位的真实写照。(END)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朝代,通常是一个家族的王朝,遵循父死子继的血缘继承规则,虽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这个规则。按照这样的朝代概念来说,古罗马不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古罗马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先说说王政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753年开始到公元前509年结束,持续了244年。王政时期统治罗马的虽然是国王,国王也是终生执政,但国王并不能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国王死后继任的国王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而即便是国王,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王朝的皇帝大,因为国王的权力要受到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制约,元老院就类似于今天西方的议会,由精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类似于今天的西方民主选举,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平民构成。再说说第二个时期共和国时期,这个时期从公元前509年开始到公元前27年结束,持续了482年。这个时期罗马国家最高领导人由国王变成了两名执政官,执政官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在特殊时期,由两名执政官提名产生一名独裁官,独裁官任期半年,拥有除改变法律外的一切权力。罗马共和国时期只产生过15位独裁官,除去最后的两位苏拉和凯撒,其余13位独裁官只担任过20个任期,时间不超过10年(有些独裁官任期没满就辞职了),真正长期担任独裁官的只有最后两位,苏拉和凯撒。罗马的帝国时代从公元前27年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结束标志,持续了503年,这期间罗马的最高领导人由执政官变成了皇帝,当然罗马皇帝的权力也没有我国传统意义上的皇帝权力那么大,只是相对于共和国时代的执政官来说,罗马皇帝的权力要大了很多,有时候可以压制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但元老院和公民大会仍然可以制约皇帝,比如在元老院宣布尼禄为国家公敌后,尼禄便失去了皇位。王政时期罗马的国王由选举产生,所以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和国时期罗马实行的是共和制,这个时期也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而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全部126个皇帝中,经常出现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继承,比如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的第一个皇帝屋大维,其继承者提比略与屋大维之间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妻子莉薇娅与前夫所生的孩子。再比如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涅尔瓦与图拉真之间也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在帝国时期每一个王朝都存在非血缘继承的情况,因此帝国时期的罗马还是不能等同于我国历史上的朝代。综合以上来说,无法拿我国历史上的朝代与古罗马做比较。古罗马历史上产生过很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就莫过于凯撒了。凯撒这个名字本身在西方就是皇帝的意思,扑克牌中的方块K也是凯撒。凯撒一生战功卓著,在8年的高卢战争中消灭了大约百万蛮族军队,之后在罗马内战中战胜了庞培,之后成为了罗马的终身独裁官,掌握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凯撒基本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体制,将罗马带入了帝国时代,不过就在他在即将要称帝的时候,于公元前44年在罗马元老院遇刺身亡。▲奥古斯都屋大维其次是屋大维,他是罗马帝制的建立者,也是凯撒的继承人,在凯撒遇刺后继承了凯撒的全部遗产。不过这个时期罗马政治比较混乱,屋大维审时度势先是与凯撒生前的副官安东尼结成了政治同盟,消灭了所有政治对手,与安东尼瓜分了罗马,屋大维分到了罗马的整个西部,安东尼分到了罗马的整个东部。后来安东尼到了埃及后,与埃及艳后纠缠在了一起,甚至宣布要将罗马的整个东部送给埃及艳后,此举引起了罗马上下的一致反对,屋大维也乘此机会组织军队打败了安东尼与埃及艳后的联军,之后便独掌了罗马的全部大权。屋大维统治罗马长达40年,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罗马的帝国体制,极大地削弱了元老院的权力,甚至将元老院变成了摆设,是罗马帝国制的创立者。最后再说一个文化名人西塞罗,他是古罗马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他出身于古罗马的贵族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了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耀人物。他从事过律师工作,后来进入政界,在开始的时候是平民派人物,后来成为了元老院派(贵族派),在公元前63年当选过罗马的执政官。▲西塞罗他是与凯撒同时代的人物,与凯撒之间往来密切,但后来因为政治立场不同而与平民派的凯撒成为了政敌。在内战中西塞罗支持元老院派的庞培,在庞培战败后凯撒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让他继续在元老院任职,在凯撒遇刺后被安东尼杀害。西塞罗一生著作非常多,在政治思想方面著有《论共和国》、《论法律》等,在哲学方面著有《论善恶之极》、《论诸神的本性》等,在教育方面著有《论演说家》等,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善打歼灭战,一生战功显赫。白起所处的时期,正是欧洲罗马共和国兴起的时期。为什么会有人说“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话呢?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伊阙之战以12万秦军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白起三次伐楚,赢得楚上庸、汉水以北土地,又夺取了鄢、邓等五座城池;甚至率数万秦军自断后路,深入楚境,攻破楚国都城郢、别都鄢,焚毁楚国的宗庙和夷陵,重创楚军几十万,淹杀楚国鄢城百姓数十万,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陉城之战白起率秦军攻占韩国陉城等9座城邑,此战斩首韩军5万人。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据后人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余万军人,白起一人就歼敌一百余万。那么如果让白起统率秦军攻打罗马军团,情形会怎样呢?我们知道,白起所在的秦国,当时正是秦昭襄王在位的时期,秦昭襄王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共在位五十六年,而白起晚年因得罪相国范睢,再加功高震主,于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因此白起建功立业都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这一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正是西方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至公元前27年)。公元前510年罗马人驱逐了前国王,结束了罗马王朝政治时代,建立了罗马共和国,国家由元老院、执政官和部族会议三权分立。掌握国家实权的元老院由贵族组成,执政官由百人队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产生,行使最高行政权力,部族大会由男性平民和男性贵族构成。罗马共和国建立后,在众强环视下,连年战争不断,主要战争有维爱战争,发生在公元前406年至公元前396年,使罗马共和国元气大伤,危机四伏;萨莫奈战争,发生在公元前343年至公元前290年,罗马人经过三次艰难战役,终于取胜,取得了对中部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希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82年至公元前275年,也经过三次战争,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全部意大利半岛;三次布匿战争,从公元前264年至公元前146年,期间还包含了一次叙利亚战争和四次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及其统辖下的希腊,兼并了小亚细亚地区。在不断征服的过程中,还镇压了国内内乱及被征服地区的起义。经过四百多年的征服战和内战,罗马共和国由意大利半岛中部的一个小国,逐渐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希腊、西西里岛等地区,一跃成为横垮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强国。罗马共和国后期,逐渐出现独裁统制,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神圣伟大)称号,罗马共和国开始进入罗马帝国时代。因此白起所处的时代,正是罗马共和国的中期时代,那时候罗马共和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意大利半岛,只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如果那时罗马军团与白起率领的秦军相遇,究竟谁胜谁负呢?从当时的兵力上来看,秦军应该多于罗马军团。秦国经商鞅变法,完全成为军事管制的国家,实行二十级军爵制。不管是平民还是贵族,要想提高地位,享受到好的生活待遇,得到爵位,就只有到战场上杀敌立功。当时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昭襄王在位,已经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领土得到扩大,人口也不断增多,大约当时秦国有人口500万到600万,而秦国由于属全民皆兵,大约当时有军队50万到60万。从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赵国军队45万可知,秦军参战的人数绝不会低于40万,不然不会在战争期间,秦王征发全国15岁以上男子参战;秦统一六国时王翦灭楚,秦国起兵竟达六十五万之众。而当时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自由民才有450万,其中正式罗马公民约30万,其它420万自由民中30%享有罗马公民权,合计罗马公民约有156万人。平均寿命55岁计算,适龄从军男子约40万人。以每人平均服役8年计算,罗马的正规军应该常年在11万左右。而据《世界通史》说,统一意大利半岛时罗马军队才有8个军团,约8万人。因此,当时秦国军队人数应远超罗马军队人数。从军队组成配备来看,秦军略胜罗马军。秦国兵役制,男子年满十七岁至六十岁,都要定期服兵役。秦军编制为部曲制,每部下辖五曲,每曲5000人,下辖五个二五百主(千人长),二五百主下辖两个五百主,五百主下辖五个百将,百将下辖两个屯长,屯长下辖十个伍长。有车兵、步兵和骑兵,也有水军。车兵进攻时可打乱敌军队形,防御时可布阵垒阻滞敌军冲击。步兵是秦军主力,分轻步兵和重步兵。轻步兵主要是弓弩兵,下穿铠甲,战时居前排,以弓弩远距离射杀敌军。重步兵全身铠甲,持盾在轻步兵之后,待接近敌人时以戈、矛、钺、殳等长兵器与敌人拼杀。秦国骑兵以精良出名,多持弓弩或青铜剑,或远距离侦察、偷袭,或战场冲杀。罗马共和国实行的是公民兵制,凡是17岁至60岁的公民皆有服军役的义务,由执政官负责征集并统率军队。公民兵出征须自备武装和给养,战后即解散,返回家园重操旧业。当时作战队形是排成密集方阵,重装步兵在战斗中起决定作用。当时罗马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是支队军团,通常由4500人组成,包括3000名重装步兵、1200名轻装步兵和300名骑兵。重装步兵为军团的主力,配备投枪、短剑、大盾、金属头盔、胸铠和胫甲。每个军团分为30个中队,每个中队又分为两个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中队按士兵年龄和经验分成三类:由年轻人和由成年人组成的中队,各有120名重装步兵;由老兵组成的中队,只有60名重装步兵。战斗时,年轻人组成的中队居前,称为枪兵;成年人中队居中,称为主力兵;老兵中队居后,称为后备兵。这就是著名的罗马军团三列队法。轻装步兵和骑兵亦分为小队,战斗中轻装步兵通常配置于军团前面,骑兵则掩护两翼。罗马兵使用的武器多是铁器,而秦军当时还以青铜器为主,在兵器锋利上不如罗马军;在马略改革军制(公元前107年至公元前101年改革)前,罗马军也和秦军差不多,都是战时为兵,农时为民,职业性都不很专业。但秦军有强大的弓弩兵,射程远,弓弩一般射程可达300米,有效射程为150米;秦军还有几个人操作的重弩,射程可达900米。罗马军虽以投标枪为主,但投标枪最远距离也不过六七十米,很难与秦军的弓弩兵相匹比。而且秦军骑兵也已形成战力,不像罗马骑兵,只供侦探掩护。从战略战术上看,秦军的机动灵活性更胜罗马军。我们知道,白起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作战方式灵活多样,善于打歼灭战,善于筑垒阻敌,善于诱敌突袭,善于根据战场形势来采取更好的作战方式。在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二万秦军,对抗韩魏东周二十四万大军。他充分利用韩魏都不愿打头阵的矛盾,以多增设旗帜等方式在韩军阵前制造要进攻韩军的假象,让韩军高度关注。而暗中则派出精锐主力绕到魏军背后突然袭击魏军。魏军仓促应战,来不及调整队形,立时军心大乱,急催韩军来援,韩军却以也正受秦军攻击为由,拒绝援助。魏军大败,韩军侧翼暴露,秦军两面夹击,韩军也大败。白起指挥秦军迅猛追击,斩杀韩魏联军24万。在长平之战,白起利用赵括急于出战的心里,以老弱之兵诱敌深入,使之进入秦军布置的口袋阵,又派一军偷偷绕到赵军背后,截断赵军粮道和归路,最终聚歼赵军45万。而同时期的罗马共和国,几乎没有多么卓越的将领出现。打仗机械地照搬三列队法,机动灵活性极差。就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03年),罗马共和国这时已征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北非的迦太基与罗马开战,为了将战争引向罗马境内,迦太基的著名军事将领汉尼拔,带领十万军队从北非出发,沿地中海绕道,途经多个小国,克服重重困难,又翻越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雪山,突入罗马共和国境内,这时汉尼拔的军队剩下的已不足三万人。但就是这些疲惫之兵,没有后援,没有军事供给,却在罗马共和国境内横冲直撞,所向无敌,达十五年之久。凡是与汉尼拔军交战的罗马军团,无不败北。之所以如此,最根本的还是汉尼拔用兵灵活,善于出敌不意进行突袭。最终罗马军队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能和汉尼拔正面作战,坚守城池,坚壁清野。汉尼拔军最终在无援无助的情况下,才被迫退出意大利半岛。因此,如果白起带领的秦军与罗马军团作战,自然也会以他超人的谋略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大败罗马军团的。综上所述,白起所带领的秦军,无论从军队数量、军队装备和战略战术上,都优胜于罗马军团,即使后来的罗马帝国,常备军的数量也不过三、四十万之众,还没有一个长平之战的赵军多。因此说当时“整个罗马军队都不够白起活埋的”,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罗马初建国时,经济、文化上都很落后。这时候,他们的邻居饱受希腊和腓尼基文化影响的伊特鲁里亚人给他们开了蒙,然后希腊世界的流亡贵族入主罗马,又给罗马带来了文化结构的政体升级。伊特鲁里亚人是罗马北方居住的一个神秘高贵的民族,大约就在今天的托斯卡纳。伊特鲁里亚到公元前8世纪,已经过渡到商人工匠的社会。组成一个联盟,在意大利中部和北部建立起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帝国。帝国建立对罗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公元前7世纪除,古希腊中的科林斯王国发生政变,平民出身的库普塞鲁斯推翻过了巴士奇家族的统治。这个家族的一人狄马拉图斯逃过了屠杀,来到伊特鲁里亚的城市塔克文尼,他娶了当地贵族女性,并生有二子。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塔克文,他把希腊观念和器物带入了一个偏远落后地区。后被选举为当地一小国的国王。罗马人的精神主要有尚武精神和法律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广泛。罗马从一个很小的城邦,经过不断的侵略扩张成为地垮三洲的大帝国,就是有这种尚武精神促使罗马人完成了对世界的征服。随着罗马的扩张,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发展,罗马法也在民法、商法、私人法等等说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老师体系。虽然后来罗马帝国灭亡,但是民主、法律的观念和精神却延续下来,为后世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接受。,在财产、继承以及契约等方面所遵循的原则也被继续采用。汉尼拔不仅是罗马人的噩梦,而且也是罗马人的克星。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时候,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经曾经率领弱小的迦太基军队对抗强大的罗马军团。在汉尼拔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和姐夫一起随军同行,深受父亲和姐夫的影响,年幼的汉尼拔在神殿内立下重誓:表示和罗马的仇恨不死不休!在父亲和姐夫死了之后,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驻扎在西班牙的军队推选为统帅。由于罗马公然违反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条约,随即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政府直接向罗马宣战。汉尼拔认为,与其等待罗马打上门来,还不如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意大利去。由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丧失了制海权,因此选择从海上向罗马挺进是已经不可能的。而如果坐等罗马的进攻,迦太基会势必落败,于是汉尼拔选择了一条常人难以想象的路线——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敌人的背后杀向罗马。其实,罗马也早就拟定了进攻迦太基的作战计划,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由执政官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从西西里岛进攻迦太基。而另一路由执政官西庇阿率领渡海去西班牙,以牵制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出其不意的翻越比利牛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境内,这着实让罗马人大吃一惊。情急之下的罗马,急忙派出原来预定前往北非的2500人的队伍和由塞姆普洛尼乌斯率领的四万多军队准备渡河与汉尼拔进行决战。但汉尼拔早有准备,他把军队部署成中间凸起的圆月型,待交锋之后又把军队变成凹陷的选月型。在困乏不堪的罗马士兵刚刚渡过冰凉的特蕾比亚河之后,恰恰也正遇上了以逸待劳蓄势待发的迦太基军队的冲击。汉尼拔在此次交战中,采用了罗马人从未曾想到过的战术:先以战象攻击罗马军团的骑兵,继而又以骑兵部队从侧面进攻罗马军团的步兵。然后再以预先潜伏在树丛中的迦太基2000多骑兵扰乱敌人的后方。在出其不意的打击下,罗马军队不敌迦太基军队,许多罗马士兵不是被迦太基军队砍死,就是在激流中淹死,最后塞姆普罗乌斯只带了一万余人冲出迦太基军队的包围圈。此战过后,汉尼拔又率领迦太基军队屡次大败罗马军队,但后来罗马军队也学会了汉尼拔的作战策略,他们也派兵向迦太基进攻,迫使汉尼拔最终撤回迦太基。循迹晓讲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作者:Heinrish“我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与那些还未归服于我们帝国的部族相邻的行省——的边界扩大了……两支军队在我的命令和指挥下被带进埃塞俄比亚和被称为“福地”的阿拉伯地区,来自两个部族的大部分敌军在对垒中被击败,许多城池被攻破,我的军队深入埃塞俄比亚直达麦罗埃附近的纳巴塔城。并且攻入阿拉伯直达萨巴伊人疆域的马里布城。”——《奥古斯都功业录》第二十六条01上篇 — 远征正如奥古斯都在其功业录中自述的那样,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公元前的最后三十年,我们会发现罗马帝国正经历着空前的领土扩张:他们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内几乎把帝国疆域扩大了一倍,从阴暗湿冷的日耳曼森林到炎热干燥的北非沙漠,无数风格迥异的土地都被笼罩在军团鹰旗的光芒之下。确实,这些在奥古斯都指导下进行的军事扩张,奠定了未来5个世纪内罗马的超级大国地位,具有十分积极的历史影响。|身披紫袍的奥古斯都 图源于网络不过,上述远征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当后勤组织因种种原因跟不上扩张的野心时,象征厄运的莫洛斯就会降临,奥古斯都对也门的远征即为其中的典型。也门位于今曼德海峡以东的阿拉伯半岛南部,罗马人称之为“福地”阿拉伯(Arabia Felix)。在希腊罗马时代,当地星罗棋布着数个小国,其中最强势最著名的是闪族萨巴伊人建立的萨巴王国。该国很早就从贸易中获利,并以其富庶而声名远扬,《圣经》和《古兰经》都曾夸张地称赞当地黄金遍地、沃野千里;罗马著名地理学者老普林尼和斯特拉波则认为萨巴伊人是周围所有民族中的最富有者。考古学的证据也显示,萨巴伊人把本国出产的乳香、松香、芦荟、没药、肉桂和各色宝石以及来自东方的奢侈货物输送到罗马世界,利用赚取差价获得大量金银。同时,又因当地人素有积累贵金属的习惯,也门的诸多城邦国家手头都握有巨额的金银财宝,正是这些财富吸引了罗马人的最初觊觎。|《圣经》提到的所罗门王接待来访的萨巴伊女王 图源于网络不仅国家繁荣富裕,也门的战略经济地位也极其重要。当时通过海路来往于埃及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的两条主要的商贸通路:来自印度的商品货物首先经阿拉伯海进入红海,其中一路登陆阿拉伯半岛西海岸的琉瑟-科姆港,然后经过运输先后抵达纳巴泰王国首都佩特拉城和叙利亚或腓尼西亚的里诺科卢拉,最终分散运输至地中海世界各地;另一路则登陆埃及东海岸的米奥斯-霍尔姆斯港,接着用骆驼运送到靠近底比斯的科普图斯城,再沿尼罗河顺流而下直抵亚历山大港。很显然,无论哪一条通路都必须经过萨巴王国控制下的“福地”阿拉伯,这使得想要掌控商路的奥古斯都迅速意识到其中的价值:入侵也门不仅可以打通并掌握泛阿拉伯地区的物流交通,还可以勘探周边民族的风土人情,有助于进一步拓展罗马人的全球视野。此外,与伊朗高原不同,阿拉伯半岛并不存在一个足以抵挡罗马军队入侵的强大势力,当然也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来保护其财富。因此,奥古斯都做出远征萨巴伊人的决定显然顺理成章。|古代往返于海路两端的商船 图源于网络受命组织并指挥此次远征的是帝国在埃及的第二任总督盖乌斯·埃利乌斯·伽卢斯,公元前26年起成为埃及总督。虽然此君在历史上并未留下多少印记,但于当时却深受皇帝的信任,得以挑大梁成为攻打也门的领军人物。遗憾的是,从此后的远征进程来看,伽卢斯无疑属于那种志大才疏的类型,虽有志气却无应变手段。他的种种作为一手葬送了远征的成果,而他最让人诟病之处,即在于完全忽视了其中的后勤支援。从组织远征伊始,伽卢斯就将提供补给的重要任务交给了罗马的东方盟友、红海之滨的纳巴泰王国。该国居民与萨巴伊人一样,不仅同属闪族阿拉伯语系,而且也都依靠贸易维持生计,这就使他们对掌握红海贸易的后者抱有天然的敌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乐于见到罗马人毁灭自己的竞争者。因为一旦后者占领也门,那就代表他们占据了贸易路线的生产地和终端市场,作为中间商的纳巴泰人无疑将失去赖以为生的活计。是以在王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大事件上,纳巴泰人绝不可能坐视上述计划成功,更遑论为远征提供后勤补给。|公元1世纪初的阿拉伯半岛贸易路线 图源于网络然而身为罗马帝国附庸,纳巴泰国王奥波达斯三世自然清楚不能公开抵制宗主的决定,否则就有亡国之虞。因此他另辟蹊径,准备在不惊动罗马人的前提条件下暗中使坏。奥波达斯三世首先尽可能拖延补给物资的准备工作,进而影响远征进度;同时密令王国各地方官不得私自向远征军提供物资。但他最重要的举措却体现在误导伽卢斯方面,按照事先的布置,国王向远征军派遣了一位向导希尔拉伊乌斯,并示意后者故意将伽卢斯诱入歧途。显然,纳巴泰人此举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远征失败,从而巩固自己在商业市场中的地位。然而可悲的是,无论是奥古斯都还是伽卢斯都对纳巴泰人的真实目的一无所知,所以从一开始,这次志在必得的远征就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糟糕的计划、缺乏应变能力的统帅和己方阵营内的尔虞我诈,直接体现在远征的后勤不利上,最终成为远征失败的主导。02中篇 — 进击传统观点一般认为阿拉伯远征的时间在公元前25-24年期间,但是考虑到伽卢斯拖沓的作风,这次远征的起始时间很可能提前至公元前26年年末。帝国为此次远征抽调了驻扎在埃及的1万名军团士兵——超过当地驻军的一半力量,罗马在东方的两个附庸国纳巴泰以及犹太也分别派出1000名和500名士兵作为辅助军队,著名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在其《犹太古史记》中曾特别指出,那500个犹太士兵是希律王在自己的禁卫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勇士。|古代犹太战士 图源于网络毫无疑问,这些阿拉伯辅助士兵均由自己的统帅、即整支远征军的向导希尔拉伊乌斯指挥,而后者又直接听命于奥波达斯三世,由此产生了军队内部政令不一的隐患。伽卢斯为此次远征建造了80艘由二层桨战舰、三层桨战舰和小艇组成的战船,显然埃及总督原本计划跨海进攻阿拉伯腹地,然而他立即就发现自己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因为当地并未建立海军,试图通过海战的方式夺取胜利的作战模式根本不可行。因此总督不得不重新建造了130艘运兵船。或许他仍然寄希望于渡海运兵于也门海岸、再通过陆战的方法迅速取胜,但是他却很快犯下了第二个也是最重大的错误:决策改变了运兵的方向。秉承国王懿旨的希尔拉伊乌斯尽一切可能误导罗马统帅,从一开始他就极力规避渡海入侵阿拉伯腹地的可能性,他劝导伽卢斯若通过海路航行,阿拉伯半岛那充满戈壁悬崖的海岸将无法为海军提供充足的水源、食物补给和安全的停泊海域,同时又大肆宣扬经纳巴泰国土陆路远征的成功率。正是在纳巴泰人的蛊惑下,伽卢斯把跨海远征的方向改为纳巴泰王国在红海北岸的商港琉瑟-科姆。如前文所述,为了尽可能降低远征成功率,纳巴泰人尽一切可能来制造困难。比如在舰队从克里奥帕特里斯港到琉瑟-科姆的短期航行期间,尽管国王允诺为他们提供远征所需的各种补给,但却在所有事务上均阳奉阴违。向导同样不提可以从陆路直接到达琉瑟-科姆,还故意引导伽卢斯通过荒无人烟并且需要绕圈的戈壁弯道,或者是没有任何港口补给的岩石海岸,希尔拉伊乌斯甚至让舰队驶入充满暗礁浅滩的危险海域,特别是那些涨潮落潮更替速度快、容易陷入困境的地方。以至于为了渡过这一段仅数百公里的海程,整支舰队竟然耗费了十四天的时间。不仅如此,罗马人还在途中损失了许多船只,甚至有整艘船失踪和沉没的纪录,幸存者也因极度疲劳和水土不服患上严重的坏血病和中风症状,一些士兵因此瘫痪。伽卢斯被迫让自己的士兵在琉瑟-科姆度过了一整个夏天和冬天,以等待他们恢复身体健康。在如此长时间的休整过程中,罗马远征的消息早已四处散布至各地,远征已经完全丧失了奇袭的可能性,后来远征途中阿拉伯土著首领出逃、军队很早就作好准备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远征中的罗马军队 图源于网络罗马军队在琉瑟-科姆的休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4年初才告一段落,是年春季,伽卢斯方率领军队踏上征途。良心发现的希尔拉伊乌斯建议罗马指挥官用骆驼搭载可供士兵饮用的淡水,这项建议倒无任何非议之处,但由于后来罗马人对纳巴泰向导的憎恶,后者的所有意见均被视为居心叵测之举。罗马人最初的行军尚算顺利,他们到达了奥波达斯的属官阿勒塔斯管辖的领土,后者表面上友好地接待远征军,并且向伽卢斯赠送礼品,就是故意不向罗马人提供足够的粮草,于是伽卢斯补给不畅的麻烦很快就接二连三地出现。据记载,纳巴泰向导故意带领他们通过一条距离长、弯路多且荒芜的无人之途,却不提有更近更好路况的要道,伽卢斯及其麾下将士耗时一个月才穿越纳巴泰王国的边界,旅途中唯一可供食用的军粮仅仅是粗制滥制的齐亚谷粒、棕榈树叶和用来代替橄榄油的黄油;然后更是用了五十天的时间才横穿整个阿拉伯中部,到达闪族沙漠居民米纳伊人的城市尼格拉纳(即现在沙特阿拉伯的奈季兰),沿途受尽补给短缺的各种折磨。好在由于当地的米纳伊酋长萨波斯早已逃走,罗马人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座城市,从而能让他们稍微恢复一点元气。不过,也正是从此时开始,作为入侵者的罗马人开始遭到当地武装的持续反抗。按照斯特拉波的记载,伽卢斯六天后在今日也门的巴拉奇什附近遇到了早已整装待备的蛮族军队。尽管经历了疾病、饥饿和内部欺骗在内的各种困境,罗马人优越的军事体系仍然被证明为行之有效,他们以损失两人的代价杀死了土著一万之众。虽然这些数据显然带有很大程度的夸张性,但米纳伊人无疑遭受倒了惨重损失。十分明显,阿拉伯人在使用弓箭、长矛、剑盾甚至投石机的技术相比罗马人并不逊色太多,他们无法适应罗马军团的战斗模式才是惨败的主要原因。|伽卢斯的进军路线 图源于网络此战之后,伽卢斯更深入地向萨巴王国的方向进军,迅速地攻占了被当地人放弃的一系列城市。罗马统帅在当地留下驻军,并且为自己的军队补充食物,试图把它当作进一步南征萨巴王国的基地。到目前为止,伽卢斯的远征虽然一度经历坎坷,但罗马军队的威势依然势如破竹:埃及总督一路行军进抵萨巴王国的首都、罗马人称之为马西亚巴的马里布城,远征军包围了这座南部阿拉伯最大的城市。这一切表明,在幸运女神的天佑之下,似乎奥古斯都开疆拓土的志向即将成为现实——当然,历史证明也仅仅是“即将”而已。03下篇 — 败退马里布城是也门地区最雄伟富裕的著名城市,也是罗马人试图掌握的商贸要道上最关键的门户,一般认为它始建于约公元前8世纪。马里布位于一处肥沃灌溉平原的中心,由一处在古代世界范围内堪称最伟大奇迹之一的大水坝所构筑的人工湖提供饮水。该城朝南一侧是由山脉隆起等地质活动形成的令人瞩目的也门高原;朝北一侧则是连绵起伏的巨大沙丘,东西侧则分布有萨尔瓦哈和哈里布两处平原农业区。|闻名古代世界的马里布水坝 图源于网络马里布城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加固要塞城市,古代阿拉伯人很久以前就拥有熟练地利用砖石构筑城郭的技术:早在萨巴王国第三十二任国王伊本·萨姆哈里·叶诺夫(公元前 640-620年)在位期间就已经修筑了两座大门和一个带尖塔的城堡;到希腊罗马时代,马里布城完全被由巨大石灰石构筑的雄壮城墙包围。这座城市从军事防御的角度而言堪称完美:它是一件由坚固的石灰岩和玄武岩紧密黏贴推积筑成的足有六米厚的建筑艺术品,其本已坚实的防御功能又因建有众多隐蔽的小棱堡和八座巨大的坚固大门而得到强化。这座城墙是如此难以攻破,即使是面对鼎盛时期拥有无数攻城经历和技术的罗马军队也丝毫不惧。|古代马里布城遗迹 图源于网络伽卢斯尝试围攻萨巴王国的首都,正常情况下他确实能拿下这座坚城,只要罗马人的后勤补给一直到位。然而,尽管马里布平原良好的绿洲水源和萨巴伊人修建的引水设施足以供给入侵者足够的饮水,但士兵们却因长期远征途中摄入营养不足而透支了身体,根本不可能按照统帅设想的那样继续坚持下去;更有甚者,许多士兵因水土不服和疲惫不堪爆发痢疾,导致整个军营中都被传染病所笼罩。伽卢斯无法随机应变的弱点也在此过程中暴露无遗:他完全无力处理面临的困境,只能坐视危机的蔓延。显而易见,如果罗马人有充足的物资补给,即使主帅如此无能,他们也绝不可能因此陷入慌乱。遗憾的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后勤正常的基础上,而当时人困马乏、粮草殆尽的军团业已无力为继。最终,志大才疏的伽卢斯不得不于围城后的第六天就草草宣布撤退,这也是罗马军队所能到达的最南端之地。但远征军面临的后勤困境并未因此消失,由于此前驻守的阿拉伯城市早已被他们消耗掉了所剩不多的物资,因此他们不仅无法再前进一步,还不得不撤出已攻取的阿拉伯领土,物资补给的匮乏无疑在其中占据了决定因素。更糟糕的是,尽管罗马军队已经见识过其驻地埃及的地貌风情,对沙漠行军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围绕马里布周围沙漠环境的残酷性仍然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罗马史学家狄奥记载沙漠中的毒辣太阳和缺水状况导致了疾病的爆发, 幸存下来的大部分士兵就这样丧失了战斗力。这绝不匹配也门——“福地”阿拉伯——应具备的众神所赐予的名声,因为那片受到印度洋季风滋润的、充满绿色生机的香料之国,就如同海市蜃楼那样永远无法到达。讽刺的是,伽卢斯事后却从俘虏的口中得知罗马人离香料之国最近只有两天的路程,这也让他们体味到功败垂成的苦涩。|在沙漠中作战的军队 图源于网络埃利乌斯·伽卢斯被迫带着军队踏上返程的旅途,在最终意识到纳巴泰人希尔拉伊乌斯的不可靠性之后,他重新为自己找了一个向导,选择了另一条大道返程。然而与来时一样,这趟回程之旅同样充斥着悲剧色彩,按照狄奥的描述,罗马军队于撤军之路上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很可能不止一种疾病,甚至有可能传染。疾病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头脑,导致病人更加干渴,狄奥认为除了“饮用或外敷橄榄油和酒精的混合液,否则没有其它治疗的方法”,显然这是典型的沙漠脱水症状。罗马军士,尤其是那些来自高卢和意大利北部的士兵,在认清阿拉伯地区的残酷现实后,一定会产生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感觉,许多人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屈服于此,就连高级军官也不能例外,考古学家在巴拉奇什就曾发现过一位名叫普布利乌斯·科内利乌斯的骑士的墓碑,证明了当时罗马军队遭遇的真实困境。斯特拉波也提到,埃及总督在撤军的归途中一共经历了60个日夜,而他进攻的时间则长达6个月。在回程的路上仅仅只有两成的将士得到了相对充足的水源食物补给。直到最后他用了十一天的时间到达米奥斯-霍尔姆斯港,并从此地带着幸存者渡海到达科普图斯,才得以返回亚历山大。|在沙漠中的罗马军队 图源于网络伽卢斯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士兵,其中只有七个人在战斗中阵亡,其他人均因疾病、劳累和缺食少药而亡,虽然一些罗马作家曾宣扬远征结束后罗马人带回来许多珍奇宝物和蛮族俘虏,但这并不能掩盖整个远征花费巨大而一无所获的事实。伽卢斯对阿拉伯的远征虽然失败,但其后续影响却仍然作用于战争双方。由于抽调了当地大半的军事力量,埃及的防御链出现缺口,由此引发了库什人对上埃及的入侵和第三任埃及总督佩特罗尼乌斯对后者的反击战;与此相似,因为罗马人对萨巴王国的打击,遂使后者无力阻止也门新兴势力希木耶尔人的迅速崛起,马里布城在短时间内被希木耶尔人攻占,萨巴伊人的强大国家因此逐渐走向衰弱。同样,针对此次远征失败的相关善后事宜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绝大多数古代历史学家都站在伽卢斯一方,指责希尔拉伊乌斯作为东方人两面三刀、不可信赖的劣根性;然而倘若换位到其祖国的立场,我们会发现纳巴泰人不仅不应该受到苛责,还应得到褒奖,因为他捍卫本国利益的行为并无过错。当然,从罗马人的角度出发,纳巴泰国王和向导故意制造后勤困难,的确是远征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有地理学家指出,即使没有向导的背弃,类似的远征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概因当地地形的极端复杂以及主帅对沙漠行军的一知半解,本来就容易造成远征半途而废。|AD 3世纪阿拉伯南部诸小国 图源于网络但是,倘若罗马人能得到充分的补给资助,纵使远征失利也一定不会导致如此惨重的损失。须知,正是因为如此严重的后勤灾难,才让奥古斯都意识都远征也门的危险性。自此之后,虽然帝国的军事势力也曾深入到希贾兹西北的麦达因-萨利赫、纳巴泰王国也在一个世纪后被罗马人直接兼并,但后者却再未对南部阿拉伯组织过远征,说明罗马统治者放弃了直接掌控海上贸易要道的想法,从当事者的角度考究,阿拉伯远征足以跻身罗马人最具影响力的失败战争之榜——因为这一格局不仅奠定了日后一千年东西方海上的贸易秩序,也是两个世界地位的真实写照。(END)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国家,日本君主的名号“天皇”一词自然来自中国典籍。那么为什么日本君主选择天皇的称号,而不选择皇帝呢?“皇帝”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来自三皇五帝呗,秦始皇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称之为皇帝,以后历代君主皆称皇帝。其实这个解释还没有涉及到“皇帝”的本义。《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字典,读书人必用的工具书,这里面对“皇”字是这样解释的:皇,大也,从自从王。意思是开始王天下者,即是皇。那么帝又是什么意思呢?帝其实是花瓣的中心,花蒂的象形。蒂与帝本义其实是一样的,是中心的意思。也就说皇帝的本义是,大中心。又大又是中心,就是皇帝。中国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意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只有“皇”和“帝”才能配得上秦始皇的功业。皇帝之意,从本质上来讲还是着眼于君主在人间的功业。中国古代其实也有君主自称“天皇”的。中国古代只有三个皇帝的称“天皇”的,唐高宗李治谥号是“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其在位之时也称天皇,与天后武则天并称“二圣”。朱泚的年号曾用天皇,朱泚在唐德宗时期曾反叛唐朝,自立为皇帝,国号秦,改元天皇。五代之时,南汉高祖刘岩谥号“天皇大帝”,但在位不称天皇。所以严格来讲,只有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有“天皇”的称号。(唐高宗乾陵↓↓↓)中国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用天皇?汉朝的纬书中称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是三位天神。因为天皇具有神格性,所以人间的君主很少用天皇二字。儒家经典中的天皇就是昊天上帝,《礼》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晋书·天文志》曰:“勾陈宫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主御群灵执万神图。”道教中的天皇就是玉皇上帝,玉皇上帝,又称玉皇大天尊,简称玉皇、玉帝,俗称天公,是道教中的天界的实际领导者,也是地位最高的神之一。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天公作美”,这个天公就是玉皇上帝。正因为天皇是神,所以人间的君主一般不敢用这个称号。在祭天礼仪中,皇帝祭祀的就是昊天上帝,也就是儒家经典中的“天皇大帝”。(天坛↓↓↓)中国人祭天,天是具有神格性质的,同时也被赋予了人物形象。并不是抬头仰望天空,那个自然存在的天空。日本的君主为什么用这个带有神格性质的号呢?因为天皇即是人间的领袖,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在神道教中,天皇就是天照大神的后裔,因而具有神性,天皇在日本被认为不是普通人,有别于日本的普通国民,日本宪法也未赋予天皇的公民权,天皇也没有姓氏,天皇的姓就是天皇氏。但是二战以后,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完全放弃了历史上其被赋予的“神性”。(昭和天皇↓↓↓)在《人间宣言》发表以前,天皇在历史上一直具有神性。日本君主在唐朝以前都是称“王”或“君”,随着各个小邦之间不断形成联盟和大邦,日本君主开始称“大王”或“大君”,认为自己统一全日本以后就称“治天下大王”。公元7世纪之时,圣德太子公布十七条宪法,始有“天皇”的称号。日本君主正式称“天皇”。但是在晚清之前,中国皇帝是不承认日本君主的这一称号的。(现在的日本皇室成员,佳子公主,被认为是日本皇室颜值最高的公主↓↓↓)同为汉字文化圈的国家,非常清楚“天皇”这个称号的意思。中国皇帝怎么可能承认“天皇”这个称号?前文已经说了,天皇在中国文化中是“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的意思。到了同治年间,中日之间开始以近代主权国家的名义互派使节,开展国际交流之时,中国清朝皇帝默认了日本天皇的称号。

罗马时代统率攻略,罗马时代帝国ol怎样增加升统率的成功率

4,罗马时代帝国ol 达到多少级就没有空地了

然后把其他玩家设成电脑,你如果玩单机游戏也不能设人口如果是确认是罗马了。 你应该进入“网络多人游戏”,就可以玩了
可以私聊我~

5,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啊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古罗马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四部法律组成,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体系。

6,古罗马时代欧洲土地上有黑人么

迦太基应该有黑人,三次布匿战争罗马征服迦太基后,应该有很多黑人奴隶进入罗马领土内。而且还有很多奴隶主从事奴隶贸易,应该可以从北非带回很多黑人。
有了,应该是奴隶之类的
有的,埃及再往南的两个王国努比亚和埃塞俄比亚都是黑人建立的,黑人奴隶也出现在罗马、阿拉伯、波斯等贵族的家庭中,只是比例较低,缺乏存在感

7,为什么会出现罗马全盛的时期这种现象

因为罗马帝国之前通过不断的征战,征服了其他在当时交通运输作战距离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对手。然后没有对手,倚靠各个地区运送过来的资源和财富,所以罗马全盛时代到来了。归纳起来就是能和自己作战的都被杀了,剩下的全自己奴隶,然后安于享受。要是把罗马放汉帝国旁边,没被打死算奇迹。几万人就叫大会战,中国当时都动员打上百万人的会战了。
罗马帝国至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时代)达到全盛。国家稳定、社会繁荣,被称之为罗马的黄金时期。

文章TAG:罗马时代统率攻略  罗马时代帝国ol怎样增加升统率的成功率  罗马  罗马时代  时代  

相关文章

  • 大侠立志传滋补鲜肉汤获取攻略

    在大侠立志传游戏里,玩家可以在大梁城繁华似锦楼伙计处购买滋补鲜肉汤,玩家在使用食物后可以恢复血量或者提升属性,游戏里有着丰富的食物系统,有着大量的食物和食谱等待玩家解锁。..
  • 我的世界怎么删除已购模组

    我的世界玩家购买了很多的模组插件,但是有可能遇到不兼容或者是好友无法进入的问题,想要把世界里面的插件删除但是不知道怎么操作,其实只需要在组件管理里面就可以删除了。..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使,装修,留学,游戏,,茶叶,道具,黄金,教育,珠宝,软件等信息创造价值.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