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单机攻略 - 皇位争夺小游戏 争夺皇位的游戏

皇位争夺小游戏 争夺皇位的游戏

时间:2022-05-11 10:21:55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雄狮大战夺皇位的时候雌狮为什么不帮忙?

雄狮大战夺皇位的时候雌狮为什么不帮忙

提这个问题的人,一定觉得雌狮应该帮现任丈夫打入侵者。然而除非它们的幼仔还很小,否则雌狮没有义务也不会这么做。男人应该靠自己,雄狮也是一样。受一些纪录片的影响,很多人觉得雌狮很无情,眼睁睁看着丈夫被赶走,幼仔被入侵者杀死,然后还与入侵者交配。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雄狮争夺雌狮是自然规律雄狮之间的战斗是为争夺领地,更是为争夺雌狮。

只有强大的雄狮才享有交配权,而且可以和多只雌狮交配,留下更多子嗣,这就是性选择,符合自然规律。雌狮也希望和更强的雄狮交配,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后代更强大,使自己的基因更好的延续。因此,雌狮没有义务帮雄狮,通过雄狮之间的争斗正好可以选出更强的个体。地主雄狮对环境熟悉,心理上占优势,如果打不过外来入侵的雄狮,说明真的已经衰老了,应该被自然选择淘汰。

食肉动物的领域性都很强,但只针对同性别其他个体。如果有异性前来,给它们带来更多交配机会,它们求之不得,又怎么会驱赶呢?例如,土狼是一夫一妻制动物,按理说夫妻感情比较深,但在抵御外敌守卫领地方面,是雄性驱逐外来雄性,雌性驱逐外来雌性,它们都不会攻击外来异性。此外,狮群不是夫妻一起生活,雄狮和雌狮平时分开活动,只有发情期在一起交配。

兄弟或者姐妹在一起的时间比夫妻多。只有一种情况下雌狮会帮丈夫的忙,就是它们正在养育小幼仔的时候。外来雄狮为了刺激雌狮尽快发情会咬死前窝的幼仔。为了自己的孩子,雌狮会帮助老狮王抵御入侵者。例如,在南非的萨比森狩猎保护区,南部狮群的统治者老K已经老了,它的兄弟早就死了,剩它自己在支撑,它的后腿还有残疾,这引起了年轻的雄狮联盟沙河三兄弟的注意。

有一天,沙河联盟向老K发动攻击,三打一本来可以轻松解决的,结果一群雌狮一拥而上,沙河三兄弟只能落荒而逃。明尼苏达大学的狮子专家派克先生也报道过一个相似的例子,发生在塞伦盖蒂草原。有个小狮群由两只老雄狮、三只雌狮和六只幼狮组成,遭到了一个四狮联盟的入侵,两只老雄狮自然不敌,被赶走了。入侵者的目标是三只雌狮,然而雌狮却坚决不配合,它们采取分散防卫的策略,把幼仔带到草丛中藏好了。

入侵的四只雄狮将雌狮视为禁脔,围住它们不让走,然而由于小狮子活着,雌狮没有发情,拒绝和它们交配。经过了一天的拉锯,四只雄狮兴趣索然,去找别的狮群了,幼仔保住了性命。后来原来的两只老雄狮又回来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将幼狮养大了三只。可见,雌狮有时会参与雄狮之间的战斗,不过不是为了丈夫,而是为了子女。女儿为什么不帮父亲?狮群中往往还有地主雄狮的女儿,它们为什么不帮父亲打架呢?正常来讲,地主雄狮统治一个狮群也就是两三年的光阴,女儿才刚刚长大。

这不仅是由雄狮的生理状况决定的,雄狮过了壮年期就斗不过年富力强的入侵者了,也是狮子避免近亲繁殖的一种机制。斑鬣狗中存在一种机制,即雌鬣狗只喜欢在它出生后才进入群里的雄鬣狗,也就是喜欢外来户,从而排除了雌鬣狗与雄性长辈交配的可能性。这就迫使雄鬣狗不断换群,以获得雌鬣狗的亲睐。狮子也存在类似机制。当一个雄狮联盟统治一个狮群中超过三年,随着女儿的长大,狮群里不待见它们的雌狮就越来越多了,这就促使它们扩张,抢占更多狮群。

坏男孩、保卫者这样的超级雄狮联盟确立统治权超过七年,但它们占据的狮群是不固定的,少的时候只有一个,多的时候可达十几个。还有的时候,当一个狮群中长大的雌性后代过多,有的雌狮会带着自己的女儿们分裂出去单过,形成一个新狮群,这些小雌狮就与父亲分开了。总而言之,长大的女儿是不会为父亲的离开感到惋惜的,从它性成熟那一刻起,它就注定要与父亲分开了。

在人类眼中这也许很残酷,但这就是狮子的真相,都是为了延续基因。为子女而战前面已经讲了,雌狮通常不会参与雄狮之间的战斗,偶尔参战是为了保护子女。那么雌狮为守住幼仔而战的效果怎么样呢?答案是不怎样。由于雄狮体型比雌狮大50%,一旦雄狮下了决心,雌狮很难保住幼仔,有时雌狮甚至会因保护幼仔被恼羞成怒的入侵者打成重伤甚至杀死。

地主雄狮的存在才是幼仔安全的保障,这也是雌狮要帮当家的一把的原因。在塞伦盖蒂草原,派克观察到,当九只雄狮进驻吉本布狮群,没有幼仔的几只雌狮很快就与入侵者交配了。唯一带仔的雌狮开始单独活动,与雄狮保持安全距离。每当雄狮靠近,雌狮就低吼着威胁它,挡在幼仔身前。然而最后雄狮还是发起了攻击,雌狮打不过只好逃走,幼仔就全被咬死了。

几天后,雌狮开始和杀子仇人交配。这方面狮子远比人类现实,幼仔已经死了,它没有时间去悲伤。雌狮怀胎百多天,喂奶七个月,辛苦养幼仔那么久,它会想尽办法让幼仔活下去。有的雌狮面临入侵者的威胁,会直接带着幼仔出去另立门户。例如前面说到的南部狮群,当沙河联盟最后成功入主,几只有幼仔的雌狮跟着孩他爹流浪去了。印度吉尔国家公园的雌狮为了保护幼仔,不惜给老公戴绿帽子。

这些雌狮往往同时和多个雄狮联盟保持暧昧关系,当其中一个联盟倒台了,有幼仔的雌狮就立即带着幼仔投入另一个联盟的怀抱。由于雄狮认不出自己的幼仔,只认识与自己交配过的雌狮,也就帮它保护幼仔了。总的来说,雌狮是个好母亲,比做妻子、女儿称职多了。然而,对雄狮来说最重要的同样是延续基因,雌狮只要做到这点,也就算是好妻子和好女儿了。

历史上的九龙夺嫡是哪几个人,谁的下场比较好,为什么?

历史上的九龙夺嫡是哪几个人,谁的下场比较好,为什么

康熙朝晚期的党派斗争激烈,其中最为激烈就数“九子夺嫡”了,康熙皇帝晚年一直沉痛于九位皇子的夺嫡事件中。在清代历史上,雍正皇帝继位就被认为是一场阴谋。那么,他到底是怎么登上皇位的?这始终是一场引人注目而又难以解决的疑案。“九子夺嫡”是哪九子?康熙一共有24个儿子,最后参与皇位斗争的这9位皇子,最后四阿哥胤禛获胜,继位成为雍正帝。

其余夺嫡失败的皇子下场一个比一个惨,那么在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是什么呢?九子夺嫡中所有儿子们的下场皇长子胤禔:因野心太过暴露,遭康熙终身圈禁爱新觉罗·胤禔,其母为惠妃纳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早殇,按照封建礼法,所以被列为皇长子。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敏能干的,早年也很受康熙的信任。之后,胤禔仗着自己是皇长子,加上康熙对自己的信任,一心想夺嫡继承大统。因为胤禔比较痴迷喇嘛教的“魇胜”巫术,所以胤禔企图以喇嘛巴汉格隆的匿术咒死皇太子胤礽。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事情败露,胤禔因魔咒皇太子胤礽,谋夺储君之位,被削去爵位并且终身囚禁。

二皇子胤礽:被两次废黜,第二次遭废黜终身圈禁皇太子胤礽,其母为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时,恰逢吴三桂叛乱,就难产去世了。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康熙认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被封为太子亲自抚养宫中,对胤礽格外的宠爱。但是由于教子失当,加上康熙朝后期激烈的党派纷争,致使皇太子胤礽历经两立两废,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因此,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三皇子胤祉:先被派去守康熙景陵,后被关押在石景山,当年就被折磨致死三皇子胤祉三皇子胤祉喜欢舞文弄墨,周围都是些文人。他们受康熙之命,负责编书,还负责重修坛庙、宫殿、乐器,编制历法等。他们的最大成就是编辑了我国第二部大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根本没有形成什么明显的朋党之势。

雍正皇帝即位后,将其名改为允祉,并以他与废太子胤礽来往亲密为由,将他发配到遵化马兰峪为康熙皇帝守陵。在守陵期间,雍正其爵位,囚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皇四子胤禛:成功夺得帝位皇四子胤禛皇四子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帝。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雍正上位,完全是以制度取胜。可以说,没有他的“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深度改革,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被赶出皇族,自己改名阿其那,禁闭于宗人府,不久后死于监狱皇八子胤禩胤禩在康熙朝众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终是诸皇子内最好的一位,称赞他“朴实”“极正气”。胤禩为人“乐善好施”,人称“八贤王”。因此,胤禩在朝中、江南一带都有极好得声望。其身边还聚集了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十四阿哥胤禵以及侍卫鄂伦岱、内大臣阿灵阿等人,这就是著名的“八爷党”。

雍正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将胤禩削去王爵,开除出皇族,改其名为“阿其那”,囚禁于宗人府。不久后,胤禩病逝于宗人府。皇九子胤禟:雍正三年,在押解途中突然死去皇九子胤禟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在雍正即位后,皇九子允禟被派往接管军事,如同充军。雍正三年(1725年),胤禟被革爵。

雍正四年,被定罪状28条,削去宗籍,暂交直隶总督李绂监禁,改其名为塞思黑。同年,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享年43岁。皇十子胤䄉:获罪被关进大牢,直到乾隆继位才被释放皇十子胤䄉皇十子允锇,因党附允禩,为雍正所恨。因其参与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并在九子夺嫡中与以皇四子胤禛为首的三爷党作对。

因此,在雍正二年(1724年)被雍正皇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释放,并授予辅国公品级。乾隆六年(1741年),胤䄉病逝,享年五十九岁。皇十三子胤祥:成为满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讳的人皇十三子胤祥在九子夺嫡的争夺中,胤祥对雍正的帮助很大。在雍正皇帝即位后,被封为怡亲王,总理朝政。后又出任议政大臣,帮助雍正皇帝处理重大事务。

在其死后,雍正皇帝令其享太庙,并给他上谥号为“贤”。为了纪念其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使其成为满清王朝唯一一位不用避皇帝讳的人。皇十四子胤禵:雍正三年被降为贝子,次年被软禁,乾隆朝获释皇十四子胤禵皇十四子胤禵,是雍正皇帝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但兄弟二人的感情素来就不好。在九子夺嫡中,胤禵加入皇八子胤禩的阵营中与自己亲哥哥皇四子胤禛作对。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康熙的九个儿子为什么要争皇位,当个无忧无虑的王爷不好吗

康熙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共在位六十一年,康熙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他在位期间可谓披荆斩棘,一路开挂,平三藩、收台湾、战俄国……可这么强势的一个皇帝,晚年却为皇位的传递而苦恼万分,留下了九子夺嫡的传说。今天,我们就单说九子夺嫡,康熙帝的这些皇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也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为什么放着好好的王爷不做,非要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夺嫡之争呢?一、我们首先讲讲清朝的王爷们,到底逍遥不逍遥?清朝不同于明朝,明朝是巴不得王爷们都去就藩,留在京城反而是威胁。参考近期大火的《大明风华》,汉王为什么死也不肯离开京城,其目的就是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力。当然,电视剧是戏说,真正的皇权社会,由不得你不愿意,只要到了岁数,必须离开京城去就藩。

没有圣旨,就算亲娘死了,也得在就藩地忍着,不得擅自进京,钱是不少,但是政治权力,几乎为零。至于这些王爷们有无可能继承皇位,全靠天意,比如嘉靖帝,比如崇祯帝。前一任皇帝无子嗣,一不小心嗝屁了,继承人还在就藩地斗蛐蛐呢,“咣当”一下,皇冠砸头上了。就算这样的好事轮不到自己头上,当个闲散王爷还是可以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福王朱常洵,当年离京到河南洛阳就藩,万历皇上一次性就赏赐良田四万倾,连福王自己都不要意思了,只要了一半。

除土地之外,还有盐税、茶税、乱七八糟的税收,均归朱常洵。不过也把他养成了硕鼠,甚至于民间传闻洛阳富于皇宫,据说洛阳被李自成攻陷后,福王朱常洵连同几头鹿放在一起煮熟,众人分吃“福禄宴”。当然,福王朱常洵生不逢时,正赶上大明朝内忧外患之计,没能落得个好下场。但明朝的王爷们对于清朝的王爷们来说,虽然没有政治权力,也算是逍遥自在了。

二、而清朝的王爷们就要苦逼得多,或许是他们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定下了正好相反的规矩:"不赐土,不临民,不加郡国!"当然,也不能离京, 虽然有些王爷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但是经济收入主要靠朝廷发放,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爵位,爵位越高,俸禄越高;二是职务,职务越高,俸禄越高;三是朝廷赏赐的庄园、矿山、铺子等收入;四是一些额外收入,比如节日赏赐、属下孝敬、职场潜规则等。

貌似收入不错,实际上开销更大,我们熟悉的《雍正王朝》剧中,三阿哥和十阿哥,甚至太子,就因为府上的开销过大,而不得不借国库银子。也就是说,清朝这些王爷们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如果不能勤俭持家,维持生计都成问题。除此之外,清朝的王爷们,爵位并不是百分百继承的,而是递降的。这个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简单地讲,比如皇上封了一个亲王,亲王的儿子,只有一个可以继承为郡王,后面的就算是正室所生,最高可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往下传不了几代,先是妾的儿子不再享有爵位,再往后侧室的儿子也没有爵位了。而且前面所说的继承爵位是在最理想状态下,因为王爷们的儿子们还需要考试的。考试内容包括翻译、骑射、布射,只有考到全优才能获得应受爵位,考得不好,就算老爹是亲王,自己也捞不到爵位。三、第三点,康熙帝的儿子都封王了吗?在《雍正王朝》中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件发生后,康熙帝一口气封了四个亲王,貌似封王很容易,其实不然。

清朝的皇上也非常重视子女的生母,之所以胤礽一周岁就被立为太子,完全是沾了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光,又是嫡出。之所以对老八胤禩不待见,也完全在于他是系辛者库女所生,所以康熙朝连个郡王都没获封。而看起来傻乎乎的老十胤娥(䄉)就因为生母牛叉,康熙朝就被封为郭郡王了,这也是老八胤禩拉拢他的原因所在。康熙帝封王的众多皇子中,老五胤祺是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亲王,为和硕亲王,没有参与夺嫡。

老七胤祐在康熙帝活着的时候,被封多罗淳郡王,也没有参与夺嫡。其他参与夺嫡的九位皇子中,老大直郡王、老二太子、老三硕诚亲王、老四雍亲王、老十敦郡王,其余都没有封王。而这些王中,老大胤禔因为魇镇太子胤礽,被永久圈禁,老二太子胤礽又被废。而康熙帝一共有几十个儿子,没有被封王的大有人在,甚至后来的夺嫡热门人选老八胤禩,也不过被封为贝勒。

他的廉亲王的爵位是雍正帝即位之后,为了稳定人心,才封的。这么多皇子,王都封不上,俸禄必然就低,生母那边,也就是姥姥姥爷那边势力又不咋地,要想活得逍遥自在也难。更重要的在于,下一任皇上怎么看待他们,如果自己亲爹这里混不上个王,提前押宝一个皇子,也是有希望被封王的,只不过要冒很大的风险。显然这一点上,老九胤禟、老十胤䄉等就眼光不行,押错了宝,最后被雍正帝整得那叫一个惨。

四、实际上,九子夺嫡不过是说书先生的噱头罢了,真正的历史上,并没有真的争得死去活来。因为关键不在于“夺”这个字,而在于“嫡”这个字,而这个“嫡”,关键要看从谁的肚子里钻出来。这玩意不是你长大了,有想法了,能去自己夺了,而是在你还是小蝌蚪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之所以会出现九子夺嫡的现象,并不是皇子们出了问题,而是皇上出了问题,而且充其量也不能算是九子夺,顶多四个。

在《雍正王朝》中太子胤礽之所以两次被废,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康熙帝希望他做什么。在《大明王朝1566》中,若不是因为嘉靖帝只有这么一个裕王,早就不知道把他废了多少遍了。而真实的历史,也不过如此!人岁数大了以后,莫说是皇上了,就是我们自己,也会觉得子女们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点遗产。历史上做太子能把位置坐出蘑菇来的,也只有英国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能比了。

越是牢牢抓住权力的人,越害怕失去权力,不同于嘉靖帝,康熙帝是决不允许在自己的朝廷出现另一个小朝廷的。显然那些过早押宝太子胤礽的人,本想扶持和拥护太子,反而成了拉太子下水的人。下一任皇帝在自己的地盘上跑马圈地,这一任皇帝就会担心自己的安危,毕竟能挡在前面的只剩下自己。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不就是康熙帝自己通过一个行为联想出太子要刺杀自己吗?“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

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五、眼看着太子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其他皇子会怎么想?当然得为未来做打算啊,康熙帝早晚会驾崩,驾崩之后的皇帝会怎么对自己?既然无法预测到,但总有历史可以查吧,看看雍正帝之前的皇帝都干了些什么:努尔哈赤作为第一代,皇位是自己争夺来的,不是老爹传下来的。

到了皇太极即位,那就不一样了,努尔哈赤封的四大贝勒,除了就差把心掏给皇太极的代善,其余三个没有一个好下场。不仅对兄弟如此,对自己的小妈,也就是多尔衮的亲娘,努尔哈赤大福晋阿巴亥都拉去殉葬了。这个仇多尔衮算是记下了,一直在韬光隐晦,等皇太极一死,不仅睡了他儿媳妇,豪格的老婆,据说连孝庄皇太后都差点搭进去。

顺治帝是眼巴巴地看着这一切啊,传说他出家当了和尚,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豪格也罢,多尔衮也罢,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尤其后者,死后也不安静,被挫骨扬灰了。康熙帝即位总要好多了吧,毕竟他兄弟少,而且都还在吃奶的年纪就跟皇位错开了,没有灭他们的必要。但是顺治帝留下的顾命四大臣就不妙了,这四人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这个故事想必大家也听烂了。

索尼算是幸运的,不过父债子还,他儿孙就没这福气了,等到太子胤礽被废的同时,四大辅臣全都完蛋了。太子胤礽被废,其余皇子一下子就慌了,不是他们要夺嫡,而是康熙帝这个老爹逼着他们去夺。嫡子被废了,剩下的皇子谁怕谁啊,都TN的是庶出了,比的不就是实力吗?不争的话,万一哪一天看我不顺眼的兄弟即位了,再赶上他娘跟我娘争过宠,得,没跑了。

趁着还能一搏,索性就赌一把吧,就这样,剩下的几个皇子迅速结党,向皇位进军。康熙帝还算是仁慈,知道雍正帝即位之后必然会冲兄弟下手,这已经成了他们家的传统了。于是留下了圣旨,要他善待兄弟,可他一即位,早把嘱咐抛到九霄云外了。但还算仁慈,最起码,你们的老婆还是你们的老婆,你们的老娘,还是你们的老娘,不过是圈禁到郁郁而终,总比真刀真枪上强得多。

吕后、戚姬、薄姬三人为自己儿子争夺皇位,算不算最惨烈之宫斗?

根本就不存在皇位的争夺问题,因为从实力上来讲,不管是戚夫人还是薄姬,他们根本无法和吕雉对抗,说他们是吕雉的对手,太抬举她们了。吕雉作为吕氏外戚掌握天下大权,她们只有任人宰割的份,薄姬低调隐忍才逃过了一劫,而戚夫人则无法幸免。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史记·吕太后本纪》戚夫人得到刘邦宠爱,因此经常在陪伴在刘邦的身边,便日夜哭泣,想让刘邦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戚姬天真的认为,刘邦是天子,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说一不二,改立太子,不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她把政治斗争看得太简单,刘邦尽管是天子,却不是那个说一不二之人,在朝堂之上,刘邦、吕氏、功臣、诸侯都有自己的话语权,刘邦想做事,还是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而不是要后期君主集权之后的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史记·吕太后本纪》戚姬有要求却没有手段,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刘邦一个人,吕雉表面上不争,暗地里却拉拢各方势力,功臣、谋臣、诸侯们都站在了吕雉身边。刘邦的决定,没有人去支持,刘邦成了孤家寡人,他这个皇帝要做的安稳就要众人归心,而他不可能为了戚夫人而失去天下人心,进而威胁到刘氏的统治。戚夫人也好,刘如意也罢,最后都成为了弃子,刘邦最终选择了吕雉和刘盈。

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薄姬,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刘邦的宠爱,连和刘邦见面的机会都不多,在这样的人在吕雉看来,不仅没有威胁,还有点让人怜悯和同情,因此便让薄姬离开皇宫,到儿子刘恒的封地代地,做代王王太后。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个观点,宫斗是内宫争宠之斗,而吕雉和戚夫人之间不是所谓的宫斗,她们之间实际上是政治博弈,这叫政治斗争,而不是女人之间的嫉妒。

康熙儿子中有九人参与争位,其他儿子下场如何?得到雍正善待吗?

康熙在位61年,在位时间为历史上帝王之最,在位时间长,生育的儿子数量肯定也多,康熙一生共生育了35个儿子,其中序齿的儿子有24人,抛去夭折的孩子,长大成人的儿子共有20人。后来在康熙晚年参与争夺皇位的皇子共有9人,分别是皇长子胤禔、皇次子也就是废太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继位的雍正、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又名胤祯)。

最终雍正在皇位之争中胜出继位,而与雍正关系亲密的老十三胤祥也在雍正朝得到重用,成为仅次于雍正的“常务副皇帝”的存在,并且家族还得到了世袭罔替怡亲王爵位的铁帽子王待遇。除了雍正和胤祥作为胜利者笑到最后,其余七人都被圈禁起来。那么康熙20个儿子中有9人参与了争夺皇位,其他没有参与争夺皇位的11位皇子最终结局又如何?他们在雍正继位后得到善待了吗?秉性平和,忠厚老实的老五胤祺老五胤祺和被雍正收拾死的政敌弟弟老九胤禟是同母亲兄弟,胤祺和胤禟的生母是康熙最宠爱的妃子宜妃郭络罗氏。

胤禟因为在九子争位中坚决支持老八胤禩,在雍正继位后坚决不肯臣服,所以被雍正十分憎恨,其母宜妃也是如此强硬,胤禟和宜妃母子都让雍正十分恼怒,因此雍正最后对胤禟十分残酷,将其褫夺爵位并削除宗籍,还改恶名为“塞思黑”,最终被囚禁折磨致死。不过别看雍正对胤禟这么残酷,但他对胤禟的同母亲哥哥胤祺却非常不错。这就是因为胤祺自幼被康熙交由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后来的仁宪太后抚育,所以他与生母宜妃和弟弟胤禟的关系并不亲近。

胤祺因为自幼由皇祖母仁宪太后抚育长大,他在9岁之前都不通晓汉文,他的文化水平比之其他兄弟略差一些,所以胤祺也在成年之后没有过多参与政治,并且胤祺身上保持了满蒙人身上的淳朴和憨厚,后来他又受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熏陶,因此胤祺在长大成人之后脾气秉性非常的谦恭温和,也因为这些原因胤祺在成年之后没有参与争夺皇位,他也是康熙诸子中没有参与争位的皇子中最年长的皇子。

胤祺为人非常宽厚仁善,对待宫女和太监也没丝毫皇子架子,还能接济穷苦百姓,因此康熙对他颇为赞誉,康熙曾称胤祺为“此子心性最为良善,为人敦厚”。也因此胤祺获得康熙喜爱,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时,胤祺与雍正一同被晋封为亲王爵位,封号为恒亲王。康熙驾崩雍正继位之后,由于胤祺没有参与争位,而且胤祺幼年时还与雍正一同被康熙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抚育过,与雍正关系也比较亲近,因此雍正并没有因为胤祺的生母宜妃和亲弟弟胤禟不肯臣服自己而牵连胤祺,相反雍正对待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胤祺还非常不错。

不过在雍正收拾胤禟时,他还是暴怒的让胤祺持圣旨去胤禟的囚禁之所保定直隶总督府宣旨给胤禟改恶名“塞思黑”。雍正此举其实是故意恶心宜妃和胤禟母子,他故意派宜妃的大儿子、胤禟的亲哥哥胤祺去公布胤禟改恶名。胤祺接到雍正派自己去给亲弟弟胤禟改恶名的圣旨之后根本不敢推辞,他深知母亲和弟弟已经把雍正得罪得太深了,自己如果再违背雍正意愿,恐怕后果难料。

于是胤祺顺从的接雍正圣旨去保定给胤禟改了恶名。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享年54岁,雍正亲自给胤祺选了谥号为“温”,这个谥号非常贴合胤祺的一生,“温”者谦恭随和,待人温和宽厚,这说明了雍正对胤祺非常认可。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又亲自给胤祺撰写了碑文,在碑文中雍正称胤祺为“秉性平和,持躬谨慎,颇具乐善好施之风”。

总体来说胤祺在雍正时期得到了善待,毕竟他为人宽厚随和,野心也不大,做人还谨慎谦恭,这样的人很难被刁难。天生残疾且安分守己的老七胤祐胤祐是康熙第七子,生母为成妃戴佳氏,成妃家族出身一般,加之胤祐出生时天生右脚就略有残疾,所以康熙对胤祐母子并不重视,康熙早年更是险些将胤祐过继给了弟弟隆禧为后嗣。不过胤祐的天生残疾应该并不厉害,可能是长短腿这类的问题,胤祐此后半生都投身军旅,也能看出他的腿脚残疾并不是很厉害。

胤祐和母亲成妃在康熙的后宫和诸子中就如同小透明一般,成妃早就生育了胤祐,但在康熙后宫中一直是没有名号的庶妃,直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她才被康熙晋封为成妃。胤祐更是由于天生残疾,不受父亲康熙的重视,还险些被康熙过继出去,据史料记载,在胤祐年幼时宫中祭神康熙诸子都会跟随祭拜,但参与祭拜的诸子中唯独没有胤祐的名字,且当时宫中人称呼某阿哥都是为某宫阿哥或者某所阿哥,唯独称胤祐为七阿哥,这些似乎都说明胤祐从小并不在宫中被养大,也说明了康熙确实曾想将他过继给自己那英年早逝没有子嗣的弟弟纯亲王隆禧。

不过胤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打消了父亲康熙想把自己过继出去的想法,胤祐在16岁的时候,就主动请缨跟随父亲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康熙在亲征噶尔丹时,都只是将比较得自己喜爱的幼子比如老八胤禩、老十三胤祥等儿子带在军营,并不敢让他们独自统军,康熙没想到这位天生身体残疾的儿子还这么有勇气,于是康熙将最精锐的镶黄旗大营交由胤祐统领,后来胤祐在帮助父亲康熙亲征噶尔丹时立下不少军功,以此获得了父亲康熙的青睐,终于打消了将他过继给隆禧的念头。

后来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第一次大封诸子爵位时,胤祐与雍正、胤祺、胤禩三人一同晋封为贝勒,此后胤祐一直负责管理八旗军务,到了康熙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时,胤祐被晋封为郡王爵位封号为淳郡王,可见康熙虽然打消了将胤祐过继给隆禧的想法,但是给胤祐的王爵封号却和隆禧的爵位封号同音不同字。此后胤祐又负责掌管正蓝旗满、蒙、汉三旗军务,康熙晚年吏治腐败,八旗军队中更加如此,胤祐接掌正蓝旗三旗军务之后,立刻就开始对军队进行廉洁治军行动,在胤祐的管理下正蓝旗的军官作风大有改善。

虽然胤祐善于治军,但是胤祐为人却因天生残疾,略带自卑,他为人非常谦恭随和,能体恤士卒,因此胤祐深得军心,能获得中低层军官对他的效忠和认可。胤祐知道以自己的身体原因和母系家族的出身低微,他也没有资格去争夺皇位,于是胤祐主动淡出政治,只专心负责管理军务,所以他没有参与到康熙诸子争位之中。雍正继位之后,对胤祐还是比较认可,尤其是他提倡的廉洁治军之策让雍正最为认可,雍正继位后为此下旨夸奖胤祐,并晋封胤祐为淳亲王。

不过雍正生性多疑好猜忌,虽然胤祐没有参与争夺皇位,但是他毕竟曾经没有明确支持自己,人心隔肚皮,所以雍正对胤祐手握兵权是十分不放心,胤祐后来也看出了哥哥雍正对自己的不放心,于是胤祐主动以身体多疾为由,向雍正提出卸职交出兵权回家养病,这正合雍正心意,因此雍正很痛快的就批准了胤祐病退的申请。此后胤祐就安心地赋闲在家,极少参与政治,但由于胤祐善于统军,且深得军心,加之在康熙时期帮助征讨噶尔丹的亮眼表现,雍正始终还是对他放心不下,没事就想找机会敲打一下他。

后来雍正终于找到机会敲打胤祐,那就是胤祐的儿子弘曙违法乱纪,于是雍正为了惩戒弘曙,废除了其亲王世子的待遇,当然弘曙违法乱纪属于咎由自取,但雍正对弘曙的惩罚则是有些小题大做,当时同样违法乱纪还有胤祥的长子弘昌,可雍正碍于胤祥的面子只是痛骂了弘昌一顿,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因此雍正明面上惩处弘曙,实际上就是为了敲打胤祐。

自此之后,胤祐更加小心谨慎,几乎是闭门谢客,不与朝臣往来,之后雍正对胤祐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雍正拿弘曙敲打完胤祐之后就不再找胤祐麻烦了,胤祐也因此得以安享晚年。雍正八年(1730年)胤祐因病去世,享年50岁,胤祐去世后雍正表现的还是十分悲伤,也亲自给他撰写了碑文,在碑文中称其为“敬谨小心,安分守己”,并上谥号为“度”。

其实雍正形容的也很贴切,胤祐没法不谨慎小心,如果稍微大条一点,恐怕都安享不了晚年了。胤祐去世后,由于弘曙不得雍正喜欢,被废除了亲王世子身份,因此胤祐第六子弘景降级承袭了淳郡王爵位。胤祐去世时他的老妈成妃还在世,雍正对于胤祐后期的谨慎小心表现十分满意,也为了表现自己对庶母的孝心,雍正在胤祐去世后,特意下旨将其母成妃接回皇宫由自己为其养老送终,不过雍正没给庶母成妃送成终,成妃比他还能活,一直活到乾隆时期才以将近80岁的高龄去世。

胤祐由于天生残疾,不受父亲康熙重视,因此没有参与争夺皇位,后来对待哥哥雍正又是处处谦谨恭敬的表现,因此他在雍正时期能得以善终。低调内敛且长寿的老十二胤祹胤祹是康熙第十二子,生母是定嫔万琉哈氏,定嫔家族出身是正黄旗包衣,因此出身低微,在康熙后宫中地位也并不高,一直到康熙去世时还只是嫔级身份,雍正继位后才晋升其为定太妃,所以胤祹母子在康熙时期并受康熙重视。

胤祹出生不久就被康熙下旨交由太皇太后的心腹丫鬟苏麻喇姑抚育,苏麻喇姑是清朝皇宫中的一个传奇存在,她的身份虽然只是孝庄太后的陪嫁丫鬟,但是她忠于孝庄太后,对顺治和康熙两代帝王都有抚育教养之恩,因此康熙更是视苏麻喇姑为母亲一般。胤祹出生不久,正好孝庄太后去世,苏麻喇姑极为伤心,数日不进饮食,大有以身殉主之意,康熙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对苏麻喇姑如母亲一般,他不想苏麻喇姑为祖母殉葬,于是康熙就想到给苏麻喇姑找点事做,分散她的精力,就这样康熙把刚出生不久的胤祹交由苏麻喇姑抚育,并恳请苏麻喇姑能把胤祹培养成才。

因为胤祹的到来,苏麻喇姑才逐渐打起精神,放弃了为孝庄太后殉葬的想法,于是专心抚育胤祹。而胤祹生性低调内敛,心胸开阔,能长寿而终与母亲定嫔和苏麻喇姑的教育密不可分,苏麻喇姑受孝庄影响一直崇信佛教,心胸十分豁达,最终以93岁高龄善终。胤祹的生母定嫔更是豁达大度的女人,她一生活了将近100岁,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以97岁高龄去世,定嫔也是清代历史上最长寿的妃嫔。

所以胤祹在定嫔和苏麻喇姑的影响下,生性低调内敛,心胸豁达,并且谨遵苏麻喇姑的教诲,尽量远离政治,不参与皇位之争。胤祹因此在康熙时期几乎就是小透明的存在,不争不抢,无欲无求,加之其生母定嫔家族出身低微,因此康熙几乎没怎么重视过胤祹母子。但是后来胤祹还是凭借为人忠厚孝顺获得了康熙认可,苏麻喇姑在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以93岁高龄去世,康熙对于苏麻喇姑的去世十分悲痛,犹如丧母一般,而胤祹在苏麻喇姑葬礼上表现的万分悲痛,后来更是主动向康熙申请要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

要知道苏麻喇姑在皇宫中虽然深受康熙尊重,但她的身份毕竟是宫女,而胤祹以皇子身份替宫女披麻戴孝守灵,这在严格讲究身份等级的清朝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康熙却认为胤祹如此表现正说明了他是至诚至孝之人,于是康熙批准了胤祹为苏麻喇姑披麻戴孝守灵的请求,并且还要求每位已成年的皇子每天轮班一同陪胤祹披麻戴孝守灵。由此之后康熙认定了胤祹至诚至孝,于是在后来第二次大封诸子爵位时,康熙晋封胤祹为贝子。

不过胤祹获封爵位之后依旧是尽量远离政治,不参与兄弟们争夺皇位的事情。雍正继位之后,胤祹被晋封为履郡王。不过胤祹虽然为人低调老实,但还是受到了雍正的猜忌。胤祹先是被宗人府弹劾“治事不能敬谨”,被从郡王爵位降为贝子爵位。后来胤祹执掌礼部,在给乾隆妃嫔懋嫔宋氏和裕嫔耿氏写册文时,不小心把两人姓氏写颠倒了,这一下雍正就开始小题大做,直接将胤裪的贝子爵位降为镇国公爵位。

其实关于治事不能敬谨和礼部册文写错妃嫔姓氏的事并不是大事,如果与皇帝关系比较亲近的话,这种事顶多被皇帝斥责一顿,也不会直接把胤祹从郡王降到镇国公,这就是雍正想借此对胤裪进行打压,而主要在于胤裪的丈人乃是康熙临终时的顾命大臣之一大学士马齐。马齐与九门提督隆科多在康熙临终时,被康熙召见接受了临终顾命,也是马齐和隆科多一文一武联合执行康熙遗诏才使得雍正顺利继位,因此雍正继位之后马齐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权倾一时。

马齐大权在握,而他的女婿胤祹还是皇子,这不能不使雍正有所顾忌,但是马齐对雍正有拥立之功,并且马齐与后来居功自傲的隆科多不同,马齐为人极为谨慎内敛,雍正想直接敲打马齐也找不到借口,于是雍正就拿马齐的女婿胤祹开刀,用来敲打马齐。胤裪被降为公爵之后,一直到雍正晚年才重新被封回履郡王爵位。不过胤祹心胸豁达,到不为此郁闷置气。

胤祹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基本算是政治绝缘体,很少参与政治,大多时间都是负责礼部的一些琐碎之事,操持王公贵族的婚丧嫁娶等杂事。相较于政治来说,胤祹操持葬礼是一把好手,他主持葬礼比较多,在他主持葬礼生涯最辉煌的就是主持父亲康熙和哥哥雍正的两场帝王葬礼,胤祹因操持康熙葬礼获得雍正满意,被晋封为履郡王,后来又因为操持雍正的葬礼让乾隆十分满意,被晋封为履亲王,可以说两场葬礼让胤裪的爵位各升一级。

在乾隆时期,胤祹深受大侄子乾隆的敬重和礼遇,乾隆后来以胤祹为自己在世最年长的叔叔为由,让胤祹御前免跪,并加封其为议政王,特意批准胤祹可以在皇宫中乘轿。由于胤祹和其母定嫔寿命都很长,乾隆对叔叔和庶祖母都非常尊崇,定嫔每年过寿,乾隆必定都要亲临胤祹王府为其祝寿。乾隆一生中写过几千首诗,这其中还有好几十首诗是他特意写给胤祹和其母定嫔的诗,可见乾隆对这位叔叔胤祹和庶祖母定嫔的尊崇礼遇。

胤祹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去世,享年78岁,他是康熙诸子中寿命最长的人,但是很可惜胤祹一生无子,乾隆于是将自己的儿子永珹过继给他当孙子,其后永珹继承了胤祹的爵位。胤祹在康熙时期不冷不热,在雍正时期马马虎虎,到了大侄子乾隆时期才获得了应有的尊重和礼遇,加之其寿命很长,以及他佛系的性格,他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

雍正生母德妃抚养长大的老十五胤禑胤禑是康熙第十五子,他和康熙第十六子胤禄是同母所生,生母都是密妃王氏。胤禑出生之后其实是被交由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抚育长大,按理说胤禑应该与雍正关系亲近,获得雍正的信任和重用。但实际上雍正自幼是被孝懿仁皇后抚育长大,他与胤禑之间年龄差距比较大,两人交集其实并不多,而且胤禑与废太子胤礽和雍正的同母政敌弟弟老十四胤禵关系都非常亲近,所以雍正继位后他非但没有获得重用,反而并不受雍正信任,不过所幸的是胤禑没有过度参与争夺皇位的事,否则不止不受雍正信任了,他反而还会受到打击迫害。

胤禑在雍正继位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封爵,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将胤禩、胤禟、胤誐、胤禵四人收拾完之后,他确定胤禑没有参与其中之后,才晋封胤禑为贝勒爵位,不过虽然封爵却也不得重用,雍正给他派了一个给父亲康熙守陵的差事。在胤禑身体不好临死前一年,雍正才把他召回京城,并晋封为愉郡王,雍正九年(1731年)胤禑去世,享年39岁。

胤禑在康熙和雍正时期都比较透明,由于他和雍正的亲弟弟胤禵关系过于亲密,也导致他不受雍正信任和重用,表现不出自己,他也可能为此抑郁而终。与胤禑同父同母不同命的老十六胤禄胤禄和胤禑是同母亲兄弟,但是雍正对待两人的待遇却是天壤之别,雍正最为倚重的三个弟弟分别是老十三胤祥、老十六胤禄和老十七胤礼,胤禄就算是雍正最为倚重的弟弟之一。

在雍正时期,胤禄的待遇和地位仅次于胤祥和胤礼。胤禄在康熙时期被康熙下旨过继给了康熙堂兄铁帽子王庄亲王博果铎,雍正继位后博果铎去世,胤禄在雍正的册封下承袭了博果铎的庄亲王爵位。其实这样一来就代表着胤禄已经不再是康熙子嗣,对于雍正的皇位威胁也比其他兄弟要小得多,所以雍正对他是十分信任和器重。雍正在临终前更是遗命胤禄和胤礼辅佐青年乾隆,在乾隆继位后,胤禄就被任命为总理王大臣,还获得了御前免跪的待遇,但是后来胤礼先去世,乾隆担心胤禄一人权势过盛,于是在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的逆案中将胤禄牵扯进去,借此机会乾隆剥夺了胤禄的权力,不过后来乾隆并没有继续打击胤禄,此后胤禄就成为富贵闲散王爷在家颐养天年。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胤禄去世,享年73岁。胤禄在康熙诸子中也算是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雍正信任和喜爱程度仅次于胤祥的老十七胤礼胤礼是康熙第十七子,生母是勤妃陈氏,胤礼曾师从清代大诗人沈德潜,因此工于诗画,为人斯文谦恭,气度豁达。胤礼虽然在康熙晚年已经长大,但他也是几乎很少参与政治,寄情于山水诗画之间,没有参与九子争位的事情。

雍正继位后,他比较欣赏弟弟胤礼的才气,于是他给了胤礼机会,晋封他为果亲王并委以重任,而胤礼也不负雍正所望,在政治上认真负责,敢于任事,还不贪婪,可以说胤礼能得到雍正喜爱和重用,还在于他和胤祥风格很近,都是实干型人才,办事认真负责,为人还不贪婪,这也是雍正本人的行事风格,因此雍正格外喜爱和器重胤祥和胤礼两个弟弟。

雍正每次赏赐胤祥都会同样地给胤礼带一份,可以说胤礼也是雍正朝获得赏赐仅次于胤祥的王爷,在胤祥去世后,胤礼更是代替了胤祥的位置,成为清朝仅次于雍正的第二把手。雍正后来在临终时更是叮嘱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礼,“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日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傥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伤损其身。

若因此而损贤王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雍正就是十分了解胤礼的办事风格,他担心乾隆继位后让胤礼过度操劳,以致胤礼最终会步上胤祥的后尘被活活累死。乾隆继位后也确实遵照雍正遗嘱交代,给予胤礼总理王大臣的权力,并且还让他和胤禄都享受御前免跪的待遇,不过胤礼办事认真负责是谁都改变不了,最终胤礼还是因为过度操劳政务累死了。

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因操劳过度去世,享年41岁,他一生无子,乾隆让幼弟六阿哥弘瞻入嗣胤礼,继承了果亲王的爵位。整体来说胤礼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只可惜寿命太短,最终把自己累死了。皇家御用守陵人二十子胤祎胤祎是康熙第二十子,生母是襄嫔高氏,他也是康熙的老来子,九子争位的事从胤祎之后的康熙这些儿子基本都因为年幼,没有资格参与其中,因此他们在雍正继位后也没受到雍正的打击。

胤祎本身是康熙老来子,在雍正中期之后才成年获得了封爵,雍正晋封他为贝勒爵位,后来雍正让他接替身体不好的胤禑去替父亲康熙守陵,要知道守陵这事多无聊,住在清东陵山沟里,哪像京城这般繁华热闹,因此胤祎根本就不想去守陵,多次以生病推辞,最终惹恼了雍正,直接将他降级成辅国公。雍正去世乾隆继位后,乾隆看小叔叔胤祎也不容易,于是又恢复了他贝勒的爵位,不过乾隆同样给他派了守陵的差事,不过这回不是去给康熙的景陵守陵,而是去清西陵给雍正的泰陵守陵。

胤祎这回可不敢再推辞了,他也怕再把大侄子乾隆惹恼了,那自己就吃不开了,于是乖乖地就去给哥哥雍正守陵了。此后胤祎一生就是在为哥哥雍正守陵,他也可以说是康熙诸子中最能和守陵挂钩的皇子,雍正派他去守陵,乾隆还派他去守陵,他简直就是皇家御用守陵人。乾隆二十年(1755年),皇家御用守陵人胤祎结束了他守陵人的一生,享年50岁。

清朝著名的艺术家康熙二十一子胤禧胤禧是康熙第二十一子,他和大侄子乾隆同岁,仅比乾隆大了7个月,他的生母是出身比较低微的庶妃陈氏,在康熙时期陈氏都没有封号,直到乾隆时期才被晋封为皇祖熙嫔。生母家族出身低微,加之还是老来子,胤禧注定没有资格参与争夺皇位,因此他一生之中几乎很少参与政治,寄情于诗词书画,胤禧尤为擅长山水画,诗文写的也非常不错,乾隆曾经推许胤禧为“本朝诗词第一人”。

乾隆一生酷爱写诗,而且向来自负自傲,能让乾隆推许为诗词第一人,可见胤禧的诗词功底即便算不上清朝第一人,也绝对在清朝历史诗坛上能占据一席之位。胤禧最为难得的是他生性淳朴,贵为皇子,生活中却十分勤俭朴素,在雍正时期胤禧就获得了哥哥的喜爱被晋封为贝勒爵位,到了乾隆时期,乾隆酷爱诗词,与胤禧趣味相投,因此乾隆晋封胤禧为慎郡王爵位。

胤禧在乾隆朝一度成为议政王大臣,但由于他无心政治,最终他还是极少参与政治,而是寄情于山水书画艺术之中,胤禧也是康熙诸子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算是清朝的艺术家。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胤禧去世,享年48岁,乾隆在得知胤禧去世的消息时,十分悲痛,由于胤禧一生无子,乾隆将儿子永瑢过继给胤禧为孙子,承袭了胤禧的爵位。

胤禧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了。还是守陵人的康熙二十二子胤祜胤祜是康熙第二十二子,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一岁,生母是谨嫔色赫图氏,生母家族出身低微,自己还是老来子,因此也是一个小透明的存在。雍正在胤祜成年后将他晋封为贝勒,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就给这位小叔叔找了一份美差,让他和胤祎搭档去守陵,不过胤祜的职务比胤祎还高一些,他被乾隆任命为总理守护三陵(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雍正的泰陵)事务大臣,也就是清东陵和清西陵都由胤祜负责守护,可以说这位还是一位皇家御用守陵人。

乾隆九年(1744)比乾隆还小一岁的胤祜就去世了,年仅34岁。看来生活在皇室压力还是大啊,否则何至于如此英年早逝。不受雍正和乾隆待见的康熙二十三子胤祁胤祁是康熙第二十三子,也是老来子,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3岁,他的生母是静嫔石氏,也是母系家族出身低微还年纪幼小,是个小透明的存在。由于胤祁自幼生性轻佻浮躁,在雍正时期就不被哥哥雍正所喜欢,雍正在世时仅晋封他为镇国公,他也是康熙诸子中初始封爵最低的皇子。

乾隆继位后一看小叔叔胤祁爵位这么低,特意下旨越级晋升他为贝勒爵位,后来在胤祜去世后,接替胤祜为总理三陵事务大臣去守陵,不过胤祁守陵时间并不长,就因为守陵这么简单的事他都干不好。感觉史书记载,乾隆多次下旨申斥这位小叔叔胤祁为懒散不认真,后来乾隆直接撤了胤祁的守陵差事并将其爵位降为镇国公,之后二十多年里胤祁都以镇国公的爵位赋闲在家,做一个富贵闲人。

直到胤祁晚年快去世的时候,乾隆才将他晋封为贝勒爵位,并给了郡王虚名,即有郡王之名,不拿郡王之俸禄。乾隆五十年(1785年),胤祁去世,享年73岁。整体来说胤祁虽然不受雍正和乾隆待见,不过他很可能是故意想当一个富贵闲人,而且他最后一直活到了乾隆后期,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非常好的一位了。雍正和乾隆都宠爱的老幺胤祕胤祕是康熙第二十四子,也是康熙最年幼的儿子,他比大侄子乾隆还小了5岁,生母是穆嫔陈氏。

别看胤祕年幼,生母家族出身也低微,但是人家毕竟是老幺,还是很受宠爱的。雍正临终前特意晋封胤祕为諴亲王,因此胤祕也是康熙年幼的四个儿子中待遇最好的一位。老幺只要会来事很容易得宠,胤祕为人宽厚谦和,乾隆也对他非常不错。乾隆三十八年(1774年)胤祕去世,享年57岁。胤祕在世时得到了哥哥雍正和大侄子乾隆两代帝王的宠爱,后来寿终正寝,也算是康熙诸子中结局比较好的一位了。

写在最后可以说康熙其余没有参加争位的诸子结局都算可以,只是有些年长的还是受到了雍正的猜忌。这其中以老十二胤祹结局最好,寿命长,还受到了乾隆的礼遇,安享晚年;最受重用的还得是老十七胤礼,毕竟他在后来替代了胤祥的位置;最为明智的还得说是胤祁,虽然他看似不受雍正和乾隆两代帝王待见,但焉知这不是他明哲保身之策,不引起皇帝猜忌,让自己做一个富贵闲人,最终还能得享天年。


文章TAG:皇位争夺小游戏  争夺皇位的游戏  皇位  争夺  小游戏  

相关文章

  • 王者荣耀S33赛季延期结束介绍

    王者荣耀S33赛季即将结束,但突然又传出了消息,说S33赛季将会延期,这是怎么一回事,S33赛季会延期吗,还是说这只是一个假消息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王者荣耀S33赛季会不会延期吧。..
  • 崩坏星穹铁道虚构叙事玩法介绍

    虚构叙事将会在崩坏星穹铁道1.6版本更新之后加入游戏,成为游戏的常驻玩法,没错,就是常驻玩法。那么虚构叙事的玩法与规则是什么呢,虚构叙事该怎么玩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