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的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的区别完全是按照使用性质而发展来的,应该说是舰队驱逐舰、海洋驱逐舰是二战时期发展起来的,二战促进了大型驱逐舰的发展,护航驱逐舰就是当时的驱逐舰。驱逐舰也不再单纯是一种进攻性的鱼雷军舰,反潜、防空、护航等任务成为了驱逐舰新的发展方向。
潜艇最怕的是否是驱逐舰?
潜艇和驱逐舰属于“麻杆打狼、两头害怕”,驱逐舰担心深海中冷不丁的就有1~2条鱼雷朝自己奔来,被隐蔽在黑暗中的潜艇偷袭是所有水面舰艇都非常担忧的事情,而潜艇也担心驱逐舰发现自己,那样就很难逃脱了。潜艇就像刺客,无声无息地躲在大海深处等待机会,其携带的十几二十条的鱼雷、潜射导弹随时给予上方水面的舰艇致命一击,尤其是知道茫茫大海中存在潜艇但却找不出来的时候,这会给水面舰艇编队带来莫大的压力。
潜艇突袭进攻能力很强,但缺点也很多,尤其是常规潜艇,其在水下一般只能以6节以下速度航行,大多数情况下也就1~3节速度而已,跑不快也不敢跑快了,否则噪音飙升就会暴露自己,另外开太快电池也不够用,即使是AIP潜艇估计跑太快氧气也不够。即使是核潜艇最大速度也不过20节以上,全力狂飙也不及驱逐舰30节以上的速度,即使跑过了驱逐舰可还有反潜直升机背着鱼雷来追,还有反潜导弹直接远程输出。
因此当潜艇遭遇驱逐舰的时候,没有谁会发神经地开足马力狂飙,大多数情况还是快速下潜,关闭发动机悬停甚至坐沉海底,躲避声呐系统的追踪。潜艇一旦暴露被驱逐舰和护卫舰抓住尾巴,尤其遭遇反潜能力极强的驱护舰,那是相当危险的。水面舰艇有太多的手段来对付潜艇了,而且反潜能力越来越高效,首先是反潜巡逻机的大面积搜寻反潜,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就会抛出大量的声呐浮漂来围追堵截;第二驱护舰上的反潜直升机也可以完成250公里半径范围的大范围反潜工作;驱护舰上还有被动声呐监测系统,甚至还有拖曳声呐、主动声呐等等,现代的驱护舰还可以释放无人潜航器等等,这些手段对潜艇都是相当不友好的。
而潜艇自身来说一般也就对遇到落单的水面舰艇发动突袭,如果遭遇的是一个舰队,潜艇的突袭无异于自杀,除非是能够攻击到航母这种高价值目标。潜艇对付舰队来说,运气好可以拉一个垫背的,声音稍微大了一点被舰队反潜官兵侦测到,那也是在劫难逃。新一代舰载直升机SH-60L而驱护舰攻击手段更是比潜艇高明太多了,潜艇攻击水面舰艇的第一选择就是重型鱼雷,一般也就30~50公里的射程,如果想用潜射导弹还需要一个中继制导才行。
而水面舰艇对付潜艇手段可就多了去了,恐怕最弱的反潜深弹都够潜艇喝一壶的了,更何况军舰上还有舰射反潜鱼雷、反潜导弹,直升机还可以挂载导弹进行远距离攻击,这些都是对付潜艇的精确制导武器,露出尾巴的潜艇想要逃跑真是难如登天。而潜艇对付敌人的水面舰艇,则更像一个深入敌阵、守株待兔的刺客,大多数情况下潜艇都不是主动摸上去攻击,而是潜伏在某些重要的航道、必经之路的海峡位置,隐蔽起来等待机会,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就秘密监视,等待幸运女神降临,一旦水面舰艇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才会主动攻击,再然后快速按预定路线转移。
另外,如今作战都是体系化作战,潜艇也可以作为体系化的一部分,当两国空中力量进行较量的时候,潜艇就可以悄悄摸摸地潜伏到距离敌方水面舰队几百公里位置,利用空中平台作为中继制导突然发射潜射导弹突袭,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作为掩护,单独深入敌阵偷袭,一旦出手就会陷入敌方反潜网络轮番搜寻,想要脱身真的很难,即使是70年代的美国核潜艇深入我国领海刺探091核潜艇的信息,最终暴露被几艘老旧的R级潜艇包围逼出了水面。
核潜艇为什么不怕驱逐舰?
武器装备间虽然在功能上有相互克制的方面,如防空导弹与战斗机、武装直升机与坦克、反潜驱逐舰与潜艇等,但是并不意味着一旦相遇就会有谁怕谁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像核潜艇这样的大型装备,其技术含量和战斗力都很高,也具有挑战目前任何对手的实力,尽管一些先进型号的驱逐舰拥有强大的反潜能力,但是只要运用得当,核潜艇依然能够在对抗总占据上风。
一名合格的核潜艇艇长和素质过硬的艇员,在遇到对手时是不应该有恐惧心理的,即便是在装备技术性能存在差距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借助有利条件干掉对手,如果心理上存在畏惧感,就算拥有技术优势也未必能够占据上风。虽然潜艇与水面反潜舰艇是相互制衡的对手,但在战时谁也不会有惧怕对方的心理对于核潜艇而言,不论是面对何种水面舰艇,一般情况下往往会占据上风核潜艇是目前水下武器装备中技术含量最高、战斗力最强的装备,自1954年全球首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服役以来,截止目前也就只有美、俄、中、英、法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拥有完善的核潜艇设计、建造和应用能力,而且是作为各国的顶级军事机密对待。
相对于常规潜艇,核潜艇的优势可谓是压倒性的。一方面,核潜艇可以不需要定期浮出水面通气充电就可以长期在水下潜航,隐蔽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借助核反应持续稳定的高功率输出,核潜艇可以长期保持水下高速航行,部分型号核潜艇的水下机动能力甚至超过绝大多数反潜驱逐舰;最后就是凭借较大的体型(绝大多数核潜艇都要比最大的常规潜艇还要大)艇载设备和武器系统要远强于常规潜艇,对水面舰艇和其他潜艇的探测和攻击能力都十分强悍。
核潜艇的打击手段越来越多样核潜艇的隐蔽性无与伦比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可以达到34节以上的极速,超过绝大多数现役水面舰艇除了核潜艇自身的因素外,反潜本身对于任何国家的海军和水面舰艇来说也是件非常头痛的事情。茫茫大洋是核潜艇天然的“保护罩”,尽管现代反潜手段已经非常发达,包括主被动声呐、拖曳声呐、以及各大国在全球各主要海域设置的大量声学、电磁学反潜探测器等形成了多重反潜网,但是凭借水层的隐蔽和潜艇自身静音性能的不断提升,能够准确发现并有效跟踪潜艇动向的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瑞典“格兰特级”常规潜艇就曾突破美国“小鹰级”航母编队的层层反潜网抵近航母,也曾有报道称在冷战期间苏联核潜艇甚至发生国尾随美国航母编队、在航母编队底下穿梭的情况。尽管有些报道可能存在质疑,但可以肯定的是核潜艇在应对航母编队时都不会发怵,面对单艘或者少量的驱逐舰等具有反潜能力的水面舰艇时,更不会有惧怕的心理。
现代的立体反潜网络,本身就反映了反潜作战的超高难度美国P8A反潜巡逻机,为了反潜必须舍得投入核潜艇如果与驱逐舰在远洋对抗的话,由于是身在“暗处”,往往会占据先机,一波鱼雷或者反舰导弹攻击就可能解决问题。但是,如果核潜艇一击不中的话,由于位置暴露,接下来就会面临驱逐舰及其舰载反潜直升机的围攻了。在相互暴露的情况下,核潜艇与驱逐舰的对抗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单单是看装备的性能,更要看双方指挥员和舰员/艇员的素质。
请问:潜艇为什么怕驱逐舰?
潜艇和驱逐舰属于“麻杆打狼,两头害怕!”,潜艇担心驱逐舰的发现自己,那么潜艇就很难逃跑了,而驱逐舰也很怕潜艇就在自己航道上偷袭自己!别看潜艇就像大海里无声无息的刺客,带着十几二十条鱼雷、潜射导弹等,茫茫大海中知道有潜艇但是找不出来,给水面舰艇带来莫大的恐惧感。但是潜艇的短处很多,特别是常规潜艇,一般常规潜艇在水下航程速度不会超过6节,大多数时间也就以1~3节速度,跑不快也不敢跑快了,否则噪音太大很容易就暴露了!而且即使核潜艇以20节以上的最大速度跑,他也跑不赢驱逐舰的30节速度,更何况还有直升机背着鱼雷来追呢?还有反潜导弹的远程攻击,所以在潜艇遇到驱逐舰的时候,没有谁会发神经的开足马力掉头就跑,大多是快速下潜,关闭发动机悬停或者坐沉海底来降低噪音,躲避驱逐舰的追踪!潜艇一旦被驱逐舰和护卫舰发现,特别是反潜能力很强的驱护舰,那就非常危险了,一旦暴露驱护舰的反潜能力是很多而且非常高效。
即使是潜艇率先发现水面舰艇,如果对方不是落单而是一个舰队,潜艇一般也不敢发动突袭,这样的偷袭其实就是去送死,运气好能拉一个垫背的。运气不好别说过去偷袭别人了,就是声音稍微大一点,对舰队反潜官兵发现,那也在劫难逃。驱逐舰不但自己能搜寻潜艇,而且还有很多帮手,比如固定翼反潜飞机执行大范围反潜任务,一旦发现目标可以投放声纳浮标自行追踪,甚至可以指挥周围的驱逐舰发射反导鱼雷进行攻击,也可以自行投放鱼雷。
重要航道水域很多国家还布置了海底声纳阵列来执行对潜艇的监控。驱逐舰自己的反潜设备比较齐全,反潜效率最高的就是直升机,能搜索舰艇周围半径200~300公里的海域;另外大多数舰艇装备变深声纳或拖曳式线阵列声纳,还有驱逐舰自身的舰壳声纳等等,甚至驱护舰还可以释放无人水下潜航器等等,这些都是抓潜艇的高手,特别是拖曳式线阵列声纳为主动声纳,对金属外壳的潜艇反射信号非常强,发射信号也非常强,潜艇想藏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再加上现代军舰反潜武器非常先进,真发现了潜艇,恐怕仅仅就是反潜火箭深弹就会要了潜艇的命,更何况还有舰射反潜鱼雷,直升机挂载鱼雷,还有远距离攻击的反潜导弹等等,现代驱逐舰都装备精良,这些都可谓是水下精确攻击武器,潜艇想逃真难如登天!而潜艇对付敌人的水面舰艇,就像一个深入敌阵、守株待兔的刺客,大多数时候潜艇攻击水面舰艇靠的不是摸上去攻击,而是在重要航道以低速航行,一旦发现风吹草动自己先安静下来秘密监视,等到幸运女神的降临,一旦水面舰艇进入自己的攻击范围才可以发动攻击后快速按预定路线转移,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作为掩护,单独深入敌后一旦出手会遭遇敌方反潜网络的轮番搜寻,真的很难脱身,即使是在70年代美国核潜艇来我国领海刺探091核潜艇试航暴露了,最终被我国老旧的R级潜艇保卫并逼出水面。
巡洋舰和驱逐舰有哪些差别?
巡洋舰和驱逐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还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尤其是海军导弹化时代以来,各种主战军舰趋于同质化,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区别日益模糊,这也可能是为什么大家经常喜欢问巡洋舰和驱逐舰怎么界定的原因。先说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定义:巡洋舰的定义(北洋海军的“致远”号巡洋舰,是典型的蒸汽时代的用于报信、侦查等用途的近代巡洋舰)从诞生的年代来说,巡洋舰是老大哥,早在风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这一舰种。
从风帆时代一直到19世纪蒸汽时代,巡洋舰是一种无防护,或拥有有限装甲防护的快速军舰,通常装备200毫米及以下口径的主炮,在海军中主要扮演的是配角角色,诸如充当舰队的侦查、报信工作,或者作为列强的海上宪兵,前往遥远的海外殖民地实施镇摄、警备等工作。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华盛顿条约签署,各主要海军强国的战列舰发展受到限制,各国开始钻条约的空子,发掘巡洋舰的潜力,出现了战力很强的,可以和主力舰作战的重巡洋舰。
(二战后英国赠送给中国的“重庆”号巡洋舰,属于火炮巡洋舰时代的轻巡洋舰,拥有一定的装甲防护和较强的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样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巡洋舰也不再仅仅是辅助性质的军舰,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投入主力会战,甚至于开始出现了排水量过万吨的巡洋舰。(美国海军“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化、导弹化时代到来,巨舰大炮时代成为过去,巡洋舰进化出了适应新时代的导弹巡洋舰,取代了古老的战列舰,成为海军水面作战舰艇中的王者。
现代的导弹巡洋舰,通常是指排水量巨大,同时拥有强大的反舰、防空、反潜能力的大型作战军舰。驱逐舰的定义(清末海军装备过的“海龙”级驱逐舰,属于早期的以猎杀鱼雷艇为主要目标的驱逐舰)驱逐舰是19世纪蒸汽化时代出现的舰种。最初的定义,是一种放大了的鱼雷艇,体型较鱼雷艇大、拥有碾压鱼雷艇的火力、也装备有鱼雷兵器,同时拥有不输给鱼雷艇的高航速,以此作为对付敌方鱼雷的克星,在中国一度曾译为“攻捕雷艇”“鱼雷猎舰”。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代,驱逐舰所具有的鱼雷艇杀手的特点已经渐渐不明显,而是变成了一种在海军舰队中用于执行鱼雷攻击任务的、体型生存力都较鱼雷艇为强的军舰,即攻击型的鱼雷军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著名的“雪风”号驱逐舰,是一种以鱼雷为主要进攻兵器的驱逐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海军作战样式的变化。
驱逐舰也不再单纯是一种进攻性的鱼雷军舰,反潜、防空、护航等任务成为了驱逐舰新的发展方向。二战之后,驱逐舰也从既往的鱼雷驱逐舰朝向导弹化发展。乃至出现了同时具备防空、反潜、反舰能力的大型导弹驱逐舰,从功能和用途上,和导弹巡洋舰相差无几。(人民海军初创时代从苏联购买的07型驱逐舰,即“鞍山”级,属于标准的鱼雷驱逐舰,后来与时俱进改造成了反舰导弹驱逐舰)现代的导弹巡洋舰和导弹驱逐舰是如此同质化,以至于很难找到一把用来进行区分衡量的尺子。
很多时候,一艘军舰到底应该算是导弹巡洋舰还是导弹驱逐舰,更多是看各方自己的判断。例如人民海军的万吨大驱055型,我们称为是导弹驱逐舰,但在简氏年鉴中就被算成了导弹巡洋舰。(人民海军的055型军舰,之所以出现在国内称为导弹驱逐舰,在西方被当成巡洋舰,正体现了现代水面大型作战军舰日益同质化的趋势)最后,列一个人民海军关于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定义,大家可以从中去仔细对比这两个定义间的区别:巡洋舰:装有较大口径火炮和较厚装甲的大型军舰。
排水量通常为6000至17000吨,航速30节以上,装有152-203毫米口径的火炮。导弹巡洋舰:以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巡洋舰,装备有舰对舰、舰对空和反潜导弹。主要任务是在远海和远洋消灭敌舰船,掩护舰艇编队和远洋运输船队。驱逐舰:以火炮、鱼雷和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中型军舰。排水量通常为2000至5000吨,航速35节左右。
二战期间的护航驱逐舰和舰队驱逐舰有什么区别?
二战时期的护航驱逐舰是根据二战时期潜艇战的需要发展而来的,首先当时的驱逐舰排水量都不大,通常都是1000多吨,很少有超过一2000吨的,二战时期的护航驱逐舰并不是护卫舰,那个时候的护卫舰舰更小,基本都是近海水域巡逻用的。二战时期的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的区别完全是按照使用性质而发展来的,应该说是舰队驱逐舰、海洋驱逐舰是二战时期发展起来的,二战促进了大型驱逐舰的发展,护航驱逐舰就是当时的驱逐舰。
二战时期根据需要出现了不同用途的驱逐舰,护航驱逐舰和舰队驱逐舰有两大方面的主要区别。一个是使用名称上的区别。二战时期的驱逐舰的主要武器为火炮,鱼雷,防空火炮,主炮口径几十毫米~100多毫米,满载排水量大都在1000多吨以上,基本不超过2000吨,当时并没有什么舰队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性能上的严格的分类。
二战爆发后德国的潜艇战对英国的商船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对这些商船进行护航,于是英美等国开始组建护航舰队。商船的速度都很慢,而且需要护航的面积很大,如果使用战列舰、航母、巡洋舰去护航无疑会削弱舰队实力,当时的大型舰船本身就不够用,都去护航了也没进行海上作战的了。驱逐舰只所以被选上护航,是因为当时的驱逐舰就是多用途的舰船,是当时军舰中最苦最累的舰种,属于爹不亲妈不爱,本身就是一种巡逻,侦察舰船。
护航商船的就被定义为护航驱逐舰,加入海上作战编队的就是舰队驱逐舰。从性能上来说,二战时期护航驱逐舰早期并不是专门设计的,就是普通的驱逐舰,没有必然的区别,二战时期航母舰队,战列舰舰队也需要有驱逐舰伴随行动,主要就是前出侦察,警戒任务,当然它们也参战。于是为了能适应远海作战,这些驱逐舰都需要增加排水量,通常超过两千吨以上,这就是所谓的舰队驱逐舰了。
而护航驱逐舰主要是给商船护航,商船的出航是要看天气的,高海况情况下商船是不出航的,因此,护航驱逐舰不需要多大排水量,但要求航速快,机动灵活,要有专门的反潜武器,当时主要是深水炸弹。而且由于急需要使用,护航驱逐舰的技术性能主要是能满足反潜使用就可以,因此,总体性能不如舰队驱逐舰好。1941年6月,英国海军就根据和美国达成的《租借法案》要求美国专门建造了100艘护航驱逐舰,英国方面给出的要求就是排水量1500吨左右,航速20节,活动半径要大,从上面来看,就其排水量而言就是当时的驱逐舰。
于是美国就研制出了第一型护航驱逐舰,也就是“埃瓦茨”级,该型驱逐舰满载排水量1360吨,长88.24米,全宽10.73米,吃水2.67米;航速可以达到21~21.5节,完全能满足伴随商船护航需要,舰上装备了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深水炸弹投掷器8座,并且安装了刺猬弹发射炮1座。狩猎级护航驱逐舰满载排水量1340 吨; 坎农级1520吨,英国的花级不足1000吨,不过它属于护卫舰。
二战时期美国的”英格兰”号护航驱逐舰可是很有名的,“英格兰”号获得了总统奖章和10枚作战勋章,被誉为潜艇杀手,在12天时间内击沉6艘日本潜艇,英格兰号属于巴克利级护航驱逐舰,其全长91.8米,标准排水量1400吨。?“巴克利”级“英格兰号”护航驱逐舰?“坎农”级护航驱逐舰二战建造数量最多的驱逐舰,是美国的弗莱彻级驱逐舰,总计建造了175艘,标准排水量达到了2100吨,满载排水量 3050 吨,弗莱切级驱逐舰是一艘典型的舰队驱逐舰,主要优势是防空能力突出,二战时期它的使用范围很广,也参与护航行动。
建造数量最多的护卫舰是英国的花级,一共建造了267艘,一说超过290多艘,花级护卫舰是一艘小型护卫舰,长度只有60多米,排水量不到一千吨,很难给你确切的数据,主要是造了这么多,每一艘都不一样,可能是因为由小造船厂生产的原因,就连英国都搞不懂真正的花级护卫舰到底长什么样子。花级航速慢,只有16节,这还是把发动机开疯了才获得的,花级护卫舰只有一门主炮,还是船员闹情绪要来的,一门高炮,另外就是反潜刺猬炮。
花级被喻为“洋上的京巴”,别看个头小,跑的慢却是大西洋上的主力护航队员,共护送商船上万次,击沉俘获潜艇超过50艘。不过每次和潜艇博弈纠缠后,这艘“洋上小京巴”都在也追不上商船了,它太慢了。?洋上的小京巴,花级护卫舰?刺猬炮总之二战时期的护航驱逐舰就是一个杂牌军,什么舰船都有,专门制造的护航驱逐舰和舰队驱逐舰比,排水量小,武器装备性能落后,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能反潜,有的还能扫雷。
请问现代舰艇是如何反潜的,还在用深水炸弹吗?
俄罗斯海军最新型的11356R型导弹护卫舰(可以理解为俄罗斯的054A)在舰桥和3U14S1型多用途垂直导弹发射器之间安装了一部RBU600型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在21世纪的战舰上醢安装反潜火箭发射器,说明这种武器并没有过时。目前在战舰上安装反潜火箭发射器的国家除俄罗斯外还有我国海军和瑞典皇家海军,这三个国家都是海岸线漫长、近海海域面积很大的国家,而近海海域的水下受大陆架延伸的影响,水下山脉、暗礁...等障碍物众多,反潜装备的使用上反潜火箭弹要比轻型反潜鱼雷管用的多,因为它属于“点打击”武器,声呐探测到潜艇的具体位置后,十多枚反潜火箭弹发射出去后可以覆盖至少1万平方米的水下面积,在这个打击范围内,潜艇被击伤的概率很高...有可能就被迫上浮了。
我军054A护卫舰发射反潜火箭弹进行反潜科目的训练。所以,反潜火箭弹在100米水深以上的近海海域作战是很有效的,由于它装弹时间较快,第一波发射出去之后若是效果不好还可以发射第二轮打击,相反轻型反潜鱼雷在近海海域受水下环境的影响使用受限,在水下机动的时候弄不好自己就撞上暗礁了。但轻重型反潜鱼雷在深海宽阔的海域是反潜装备的主力!现代潜艇不论是常规潜艇还是核潜艇,水下排水量都比较大已经很少到近海活动了...在深海海域反潜战不论是舰艇或者反潜机使用的武器主要就是鱼雷,因为鱼雷重量较大(克服海水的浮力)还具备自航能力和自导能力,在深海区水下限制较少的情况下更能有效的追踪和打击潜艇...相反反潜火箭弹本身质量较轻,受海水浮力和水下暗流的影响发射之后散布面积较大,加之反潜火箭弹属非自导无控弹药不具备追踪潜艇的能力,所以它在深海区作战能力大为降低。
总得来说,反潜火箭发射器和反潜火箭弹目前的装备量都在逐渐的减少,主要的原因就是潜艇进入到水深100米左右海区次数在降低了,排水量较大的潜艇搞不好自己反而成了“龙入浅滩”!加上潜艇水下发射反舰导弹技术的出现也不需要再冒险进入到浅海区了,在深海区发射导弹就能打击得到近海区的战舰...所以反潜火箭弹作用在下降。
但是,目前军舰现在安装新型的多用途火箭发射器,不但可以发射反潜火箭弹进行反潜,还可以击毁来袭的鱼雷、发射红外/金属箔条干扰弹、使用常规火箭弹攻击陆上目标,支援登陆作战...这些都大大的拓展了现代舰用火箭发射器的功能。武器装备的发展从理论上来说越专业就越好,但是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有些当时看来很管用的装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能力越来越少了,但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作战思想的需要,它们已经发展成了“一专多能”型的装备了,老装备当然也能焕发青春。
驱逐舰、护卫舰、巡洋舰,它们在海战中各起什么作用?
驱逐舰、护卫舰、巡洋舰这三大类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信息战争的洗礼,其中的含义已经拥有了很大的差别。如今这三大类战舰过去与现今的定义,也有了天差地别的不同。首先是驱逐舰,二战期间驱逐舰的定义就是简单的驱逐,那究竟要驱逐什么呢?就是常规意义的地方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二战期间一艘驱逐舰如果遭遇了敌方大型水面舰艇,例如战列舰、巡洋舰等,驱逐舰就会发射自身携带的大装药鱼雷,迫使敌方大型水面舰只转向规避,这时己方大型舰只就可以获得有利位置。
如果遇到水下目标,驱逐舰就会投放深水炸弹将潜艇干掉或是逼迫其浮出水面,然后再用自身的舰炮将潜艇轰碎。可如果驱逐舰碰到的是敌方同等对位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那么驱逐舰就会全速航行与敌方驱逐舰进行炮战或是鱼雷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海上拼刺刀。因为如果让敌方驱逐舰突破,那么己方大型水面舰只就会有危险,毕竟驱逐舰上所携带的大装药鱼雷实在是太危险了。
可是现如今的驱逐舰却完全不同,再被信息化现代化武装到牙齿的驱逐舰们,如今已经变得身兼数职,防空、反潜、反舰、对岸支援等无所不能,而且万吨驱逐舰也能够独立远航,在某些特定时刻无需与编队结伴航行。其次就是护卫舰,二战期间的护卫舰承担的任务非常单一,那就是负责舰队的防空警戒任务,所以二战期间的护卫舰都会装备夸张数量的防空炮,以此来干掉来袭敌机。
可现如今护卫舰的定义多少有些尴尬,因为防空导弹的出现外加上驱逐舰的一舰多能化,护卫舰的位置则是越来越没有必要。就比如海军最强大的美国,在进入21世纪之后就不在独立建造护卫舰了,而是让阿里博克级驱逐舰同时担任护卫舰的任务。而那些独立建造护卫舰的国家,也是为了节省成本而建造的任务单一舰只,就例如054A型护卫舰,它们只能够承担区域防空能力,而且每一艘护卫舰也只能负担一项任务,不能像驱逐舰那般一舰多能。
最后就是巡洋舰,二战时期的巡洋舰可谓是海军的中流砥柱,由于自身的高航速和大口径火炮,巡洋舰往往能打出比战列舰更好的战绩,其实不止是现实就连游戏中也是如此,高航速、强火力、适量装甲防护的巡洋舰,要比吨位庞大体态臃肿的战列舰更容易操控。即便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美日数次海战中能击沉敌方战舰的也往往都是巡洋舰,而传统意义上的战列舰往往只能承担炸岛任务。
可是在信息化时代的巡洋舰,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目前还有巡洋舰在役的国家只有美俄的提康德罗加与基洛夫级,而且这两级巡洋舰也都是冷战时期建造的,而在进入到21世纪之后,就再没有巡洋舰服役入列。其实全世界之所以统一抛弃了巡洋舰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只是因为有更好的战舰取代了它,那就是驱逐舰。二战时期由于驱逐舰吨位小所以无法陪同舰队远洋航行,所以才会拥有吨位更大的巡洋舰。
军舰为什么要分驱逐舰和护卫舰,如果驱护一体会怎么样?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老话说的好,一个是洗菜的,一个是烧火的,功能就不一样,当然得分成驱逐舰和护卫舰了(悄悄的说一声,是最开始)。那么咱要具体的把这事给分开,咱还得从他们是怎么在历史当中诞生的说起。这么前后嚼着,也有点味。护卫舰。一瞅这三个字,您就知道这货是干什么的?这种船他就突出两字护卫。那么他是怎么出现的呢?大家伙也知道,当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海上贸易,那家伙可肥的厉害。
各种各样的物资都有,吃的,喝的,穿的,甚至连黄金白银都有,一船一船的在大海上来回的航行。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他就诞生了一群,脑袋上裹头巾,大腰子上插大刀片子,旗杆上挂骷髅旗的家伙——海盗!这玩意特别的猖狂,看见了商船,那哈喇子都能流到太平洋海沟里头去,跟那蚂蟥一样,拍着屁股的去追。那么能追上吗?这不废话吗?商船个顶个的肚子大,他就算是想跑也跑不快。
海盗这些个家伙,装备也不咋地,但胜在小,胜在快,追上去,这商船就到了血霉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得需要护航船只。就跟那咱古代走镖,押镖一个路数。这事对于海上强国来说,你派一艘大型军舰进行护航,这显然就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毕竟那会造船他也不容易,用木料个顶个的百年老木。那那么多的老木头啊!所以那种价格便宜一点,排水量小一点的船只这就吃香了。
你一艘不行的,多造两艘吗?这也合适。所以这护卫舰在那会他是适合批量生产的一个军舰。而对商船的护航,你也用不到大型战舰,用他们正好。那么最开始推出这东西的是英国人,他们叫他单桅战船。这事后来就被法国人给学了过去,他们也开始造,顺道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护卫舰。打这里起,护卫舰这三个字就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了。
后来,拿破仑在战争中开始使用这种战船,之后大家伙一瞅挺好的,大家伙统一了一下,这就跟着法国人一块开始叫护卫舰,就连英国人也开始这么叫了。那么在十七世纪的时候,这东西也就十二米到十八米的样子,重量轻了的话就四十吨,重了也就是七十吨的样子,至于火炮也不多,四门到八门的样子。您一瞅就知道,这玩意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您得清楚,这是啥时候?十七世纪。
这不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这货的身子骨也是越来越大了,已经达到了三十米的长度,满载吨位达到四百到六百的样子了。那么这事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护卫舰又一次飞跃了。为嘛呢?德国人的潜艇开始在大海上肆虐,看到商船他就怼,那鱼雷玩的刷刷的。那么你这有矛了,自然要出盾来顶,所以这新的护卫舰就上场了,小口径火炮,鱼雷,深水炸弹这都有了,而且排水量也达到了一千吨。
那么打这里起,护卫舰就基本定型了,他就是干护卫的活,就一保镖,贴着主子走的家伙,谁敢靠近,别客气,弄死他就完事了。那么到了二战的时候,德国人还在玩他们的潜艇,还是追着商船不放,见了就放鱼雷,这东西挺恶心人的。之后护卫舰就不怎么给力了,他的地位就有了被驱逐舰所代替的危险。那么咱就来瞅瞅驱逐舰。话说,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一种新式武器,这就是鱼雷。
这玩意对上大型船只,有着强大的杀伤作用,而发射这鱼雷的船只压根就不用什么军舰,整一个小型快艇就成,这叫鱼雷艇。这种快艇和大型军舰比较起来,就像是围绕在人身边的苍蝇一样,你不理他,他嗡嗡的和你叫板,但你理他吧,个头太小,不好下手。实在是惹的烦了,你就得集中精力的对付他,这就像拿着苍蝇拍的人一样。可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别人的大炮要怼你了,你还集中精力搞他,有点费劲啊,但你不弄死这鱼雷艇,你要面对的麻烦就是一发有可能要命的鱼雷。
那么实在是没招了,于是英国人发明了一种个头比这种鱼雷艇大一点的军舰,叫鱼雷艇驱逐舰,上头装了四门火炮,这家伙怼起鱼雷艇那是相当给力。以小对小,毫不费力。而且为了让他用途在多一点,也装了鱼雷,没事干也可以去干骚扰敌人军舰的活。各个国家一瞅,哎,这东西挺好使,能当苍蝇拍,拍鱼雷艇,感情好啊!于是大家伙又开始发展这船了,当然当时对这东西的叫法也多种多样,你比方说德国人叫大型鱼雷艇。
不管怎么说,最后统一了一下就叫驱逐舰了。而第一场驱逐舰之间的战斗,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赫尔戈兰湾海战。好家伙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是以驱逐舰作为主力舰队,进行厮杀的。那么这个时候,可就没有什么鱼雷艇了,有的是藏在深海里头的潜艇,所以驱逐舰这就又开始装备了,深水炸弹,并有了反潜装备。这个时候,大家伙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驱逐舰和护卫舰之间的一些个职能发生了重叠。
护卫舰的活,驱逐舰比他干的还要好,毕竟驱逐舰的个头就大吗?个头大,装的东西还多。再加上,现在的军舰都要求多功能话。所以什么反潜,防空等等这两款军舰他们基本上都具备。也就是说您要是根据他们的职能,去划分这两款军舰的话,真心分不开,只能通过他们的大小。所以题主说的驱护舰啥的,真心就没有必要。过去的战列舰被航母取代了,巡洋舰让驱逐舰给顶飞了,可怜巴巴的就剩下护卫舰还在那呆着呢?咋说呢?因为他的个头小吧,所以还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但他的职能真心和驱逐舰是重合的。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