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怎么了?
比特币是大泡沫,今年就是大幅去泡沫的过程。谁也都想象不到,比特币最高能上涨至将近20000美元,而且比特币涨的最快的年份是2017年,那时候年初还不到5000美元。比特币的疯狂上涨,让一部分投资家觉得,比特币再往上涨,拉盘投资成本太大了,而且也纵观思考这个科技新事物,到底值这个价钱么。还有如果只有比特币这一种币还好,关键是还各种各样的币。
OK币、以太币等等,百多来种币都过来凑热闹,一个比特币上科技研究都没取得成就,这么多币都过来凑热闹,这明显就是要爆炸的节奏。而且后来的这些币看起来更没有实际支撑,比特币最起码还有区块链技术撑腰,那些新币种就更如同空中楼阁了,所以跌幅比比特币还要凶猛。科技进步,将会是比特币接下来上涨、下跌的主要动力。但可以拿比特币与美国股票比啊,如果许多美国股票都很便宜,如苹果、脸书、微软等,那比特币价格也就在1000美元之下。
太监是怎么来的?
一说到太监,在人们心目中或是在影视屏幕上出现的,都是大白脸、没胡子、说话娘娘腔的,一看就知道是被阉割了的男人。给人的感觉都是魏忠贤、李莲英这样的,都不是啥好东西。年龄大、主事的称大太监;年龄小、跑腿的叫小太监。其实不然,太监本是官名,虽说后世一般是指被割了命根子送入宫去,伺候皇帝、宫妃以及在一些王侯府中做事的阉人,但不是一开始就这么称呼的,这个说起来还相当复杂。
皇帝的名称还没有的时候,这个工作就已经存在了。《礼记》、《诗经》中对这个事都有记载,但那时候一般称作宦官。周王朝和各诸侯王都设置了宦官,建立了宦官制度。但宦官并非都是阉割了以后才能从事这个工作,最初没有阉割的人也可以从事。到了东汉以后,才完全由阉人专门从事这个工作。之后,又称作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等。
但不管叫啥名堂,想要应聘这个工作,不看文凭、不看学历,但必须是阉割了的男人。这是硬指标,像吕不韦那样,弄一个假的去糊弄秦赵太后的情况,比较特殊,但也不是唯一的个例。或许是没有嫪毐本事大,整得动静比较小,没有留下更多的记载罢了。之所以需要阉割的宦官充实内宫,一般是因为深宫内除了帝王,全是女人,也毫无生趣。
弄些男人出出进进,难免会出现暗度陈仓的情况,帝王宁肯让自己的女人闲着,也不能便宜了别人。于是就想到了把男人全部阉割了才能充任的想法,虽说不很完整,但还能凑合着使用。再说,皇宫内院有些粗活、重活,也不适合女人从事。搞一些五大三粗的女人,在眼前晃来晃去,也大煞风景。为了让女人们袅袅婷婷,还把小脚丫给缠起来,就更没法干活了。
要不说老祖宗聪明呢,就想到了这个好办法。一般情况下,男人不太会愿意随便割掉了命根子,去从事这个工作的。尽管周围都是美女,但只能看不能用,更是悲催的事。因此,给宦官们的待遇都比较好,还允许他们与宫女们结对过家家,一般称作对食。这个名字也很有趣,就是相互陪着吃饭。至于睡觉的事,纯粹就是睡觉了,也整不出啥名堂来。
宦官仅仅是负责宫廷杂务,不得干预朝政。但在内宫混久了,这群人精力过剩,既不能生儿育女,也不需要养家糊口,自然就多事了。特别是遇到小皇帝的时候,太后喜欢干政,不适合出头露面,就依仗宦官们通风报信。一来二去,就掌控了大权。这些是宦官们从事这个工种的基本情况。但宦官称作太监,那是唐朝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让宦官充任太监、少监。
只有地位较高的宦官才称作太监。而且并不是只有被阉割的人才称作太监,如巡、元官署称其主官为大监,这个”大“就是”太“,这与宦官毫无瓜葛。唐太宗时规定,宦官最高为三品,数额也有限制;唐中宗时,被授予七品以上的宦官多达千人,县太爷一般才是七品,这可比十年寒窗弄个县太爷要轻松得多。安史之乱后,有的宦官甚至被封为王爵,位列三公。
到了明朝,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但主官以下的宦官,则没有太监之名。明朝宫廷外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如国子监设置祭酒、司业、监丞、博士等职,主官就不称太监或大监。钦天监的主管称作主薄,设监副辅佐,有时主官直接称作钦天监,也不叫太监。因此,这些事务也不是全部由宦官担任。
在明朝时期,只有内十二监,全部事务都由宦官管理。所谓的监就是相当于具体的政府部门及职责,只有总领事才称作提督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权势日益膨胀,人们才把宦官都尊称为太监,太监就成了宦官的专有名词。宦官们听了倒很高兴,可把一个好端端的名字搞臭了,以后除了宦官,再也没人愿意被称作太监了哈。
农村自建房外墙防水怎么做才好?
农村自建房外墙渗水,里面装修好的墙壁就会潮湿发霉,墙壁上的乳胶漆也会鼓包掉落,甚至家具都会发霉,烦不甚烦!一次次维修补漏都难以彻底解决问题,到底该怎么防水处理呢?很多人都因为外墙渗水苦不堪言,不维修好吧?难看还看着心里别扭,维修补漏吧?还真的不知道怎么下手,就是补了也不知道效果怎么样,是不是经久耐用,所以还是开始就做好预防比较靠谱,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外墙防水的几点建议。
外墙防水早准备,提前做好六步走。1,外围雨檐飘板加宽。很多人不明白这点,为什么要加宽?反正又遮不了雨有啥用?我来告诉你有大用。农村自建房一般都是两层三层,太高层的都是极少数,把雨棚飘板加宽到不低于60公分,只要不是狂风暴雨,外墙根本就不会湿水。连墙都不会湿水了,那还怎么样渗水进去?这就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渗水机会,更何况你本来就打算飘出来30~40公分,多20公分又有何妨?当然,这种的做法超出三层效果不佳。
2,外墙开始批灰前,先把铝合金窗框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灌满,振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很多房间渗水都是从窗户的四周围渗到了房间,这就是因为窗框四周围跟墙体之间的缝隙没有处理好,里面有空隙,或者根本就是全空。有时候预留的窗洞尺寸刚刚好,然后铝合金窗装上去之后,已经没有任何位置灌水泥砂浆,很多人就没有再去处理,这就是窗户位置容易漏水的主要原因。
碰到这样的情况,可以选几个位置,把红砖打掉一点,集中从那几个点灌水泥砂浆进去,再轻轻的敲,一直振到没有任何空隙为止。3,外墙的混凝土光滑面要打麻打花。现在农村做房子,都是买的新模板,浇筑出来的柱面和梁面光滑如镜,如果就是这样批水泥砂浆,必定会空鼓分层,严重的有可能会掉落,这也是外墙渗水的一个很大原因。
只有把光滑面打的凹凸不平,批灰的时候再先刷一层水泥油,这样才能避免日后因分层空鼓而渗水。4,外墙批灰前,先把墙体冲透水,吸饱水。这一步工作得提前一天或者几天做好,视天气而定,天气干燥就提前一天,天气潮湿可以多准备点时间,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吸附性,也是防止水泥砂浆快干,影响质量。
有很多做泥水的师傅,为了快干容易操作,只是在要批水泥砂浆前的那一刻,才用水把墙体简单的喷几下了事。快干的水泥砂浆不但后期容易空鼓,而且凝固硬度达不到,会严重导致渗水现象发生。5,批外墙的水泥砂浆按比例混合防水剂。本人曾经试过很多种做法,在批好外墙砂浆底的时候,再刷一次水泥油,或者刷一次防水剂,因为砂浆底不是光面,所以虽然有效果,但是还是不能百分百的万无一失。
直接在水泥砂浆里混合防水剂,比前两种做法有保障。6,外墙瓷砖留好缝线,再用高标号水泥沙浆灌满压光滑。这点很重要,有些贴瓷砖的喜欢贴满堂,不留缝,这样瓷砖的接缝处完全就是空的,导致水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到了瓷砖里面,增大了渗水几率。只有先预留0.5~0.8公分的缝线,后期才能更好的处理好。总结,农村自建房外墙渗水,靠后期的维修补漏根本很难有长期的效果,只有从开始就一步步做好防水措施,严格做好以上几点,就可以让你高枕无忧,住的开心,用的放心。
彭城之战,刘邦被打的狼狈不堪,大将军韩信当时在哪?
说来蹊跷,韩信所向披靡,一生未打过败仗。刘邦在公元前206年授予其大将军职称,那么1年后的彭城之战,汉军拥军56万,为何惨遭项羽屠戮,韩信去哪儿了?大决战之时的天下格局刘邦采纳韩信之建议,迅速还定三秦,次年率领大军东出临晋关(蒲坂津),魏王豹不战而降,接着又俘获殷王司马卬和河南王申阳。随着一路凯歌猛进,汉军声威越来越大,刘邦觉得干掉项羽的时刻到了。
当时,赵国、齐国已经纷纷易主,如果能拉拢他们一起对付项羽,那么刘邦的胜算便更大了。就在此时,新城三老董公及时地在路上将他拦下,请求刘邦为国锄奸,为义帝复仇。有了这个理由,刘邦终于师出有名,他振臂一呼,便得到了众多诸侯的响应。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56路诸侯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彭城。另一边,齐国动荡不安,项羽亲临齐国平定动乱,然而,楚军在齐国的烧杀抢掠触怒了当地百姓,他们在田横的带领下,据守城阳,誓死不降,项羽久攻不下,楚军主力深陷齐地。
汉军会师彭城一、南线刘邦还定三秦后,不久便派遣将军薛欧、王吸出武关,在南阳与王陵会合,然而去沛县迎接刘太公和吕后母子。项羽闻讯,即刻发兵在阳夏阻截,薛欧他们被迫停止前行。二、北线曹参跟随刘邦出临晋关后,在河内郡攻占修武,向东经围津(白马津)渡黄河,在定陶遭遇楚营大将龙且、项他等楚军的顽强反击。曹参、灌婴联手将楚军打败,攻陷重镇定陶,然后继续挥师东进,相继占领砀县、萧县、彭城,为刘邦主力大军先行清道。
三、中线刘邦率领诸侯大军,一路东进,经雍丘、睢阳,直扑项羽大本营彭城。除了各路诸侯王,夏侯婴、张良、陈平、靳歙等人从征。同时,樊哙率领一直人马转而扫荡北路,击败驻扎在外黄据点的楚将王武、程处,接着北上血洗煮枣,然后绕过巨野泽,向东北挺进,攻打泗水流域的几个城池:瑕丘、鲁城、邹县和薛县。四、外援彭越刘邦在经过外黄时,彭越率领麾下3万大军来归附。
当时刘邦兵力雄厚,彭城以东的据点已经被相继拔掉,因此,他并没有邀请彭越共赴彭城,而是让其平定楚军在梁地的其他残留据点。项羽当时身在城阳,刘邦大军很轻易便击破楚国的各路防线,不日后顺利占领彭城。也许是幸福来得太突然,诸侯联军沉浸在喜悦之中,忙着抢夺美人珠宝,夜夜笙歌,完全忘记了项羽还活着,而且主力就在不远处。
彭城之战项羽得知彭城沦陷后,大发雷霆,将攻打城阳的任务交代于下属将领之后,亲自率领三万精锐骑兵疾驰南下,由鲁地走胡陵,击破樊哙的北防线。然后,项羽大军马不停蹄,连夜急行军,早晨抵达彭城西面的萧县。多数汉军还未睡醒,就死在了项羽大军的铁蹄之下。项羽闪电般地收拾了萧县驻军后,立刻向东进发,中午便到达彭城。
楚军来得太快,醉生梦死的诸侯联军将帅们,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无人指挥的联军一片混乱,哭喊着逃往城南的泗水、谷水。楚军追上去一顿猛砍,10多万联军的鲜血染红了泗水。剩下的联军继续往南逃跑,不料前路被波涛汹涌的睢水挡住,他们想要调头,背后又是一群杀红了眼的楚军,就这样,汉军士兵们相互踩踏,纷纷掉入睢水之中,睢水都无法流淌。
楚军将刘邦重重包围,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阵西北风迎面刮来,吹乱了楚军阵形,刘邦因此脱身,带着几十个骑兵,逃到吕后兄弟周吕侯驻扎的下邑。韩信去哪儿了?纵观整个彭城之战,提到了樊哙、曹参、灌婴等武将,甚至是彭越,独独少了大将军韩信,他到底去哪儿了?一、没有指挥权 从韩信的战斗履历来看,河流向来是他制胜的法宝,无论是击败魏王豹的巧渡黄河,还是灭掉赵国的背水一战,以及打败龙且的潍水之战。
如果韩信有指挥权,怎么会在泗水和睢水叫楚军打得血流成河?好歹也得来个背水一战吧。因此,韩信有可能不在彭城那里而是在外围某驻地,或者他即便在场,也没有任何军事指挥权。从此次会战刘邦的兵力部署来看,全程起用樊哙等心腹之将,刘邦认为汉军兵力强大,有足够的把握干掉项羽,因此,他没有理由将军功白白送给韩信。另外,从刘邦安排彭越打外围也可窥一二,此时的彭越、韩信在刘邦心目中还是外人啊。
二、张良力荐彭城一战,项羽以3万大军打得刘邦怀疑人生。刘邦逃到下邑后,惊魂未定,几乎是万念俱灰,激动地吼道:“谁能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直到这时,刘邦才清醒地认识到,仅凭借着自己那帮兄弟是根本打不过项羽的。这时,张良向刘邦推荐了三个人,彭越、黥布和韩信。他建议刘邦派人拉拢彭越,策反黥布,重用韩信。
他认为刘邦虽然手下将领众多,但是只有韩信可以独当一面。张良的一番话提醒了刘邦,于是韩信便在消失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出现在了之后的京索之战中。三、阻击楚军下邑会议后,刘邦继续往西逃亡,不过,他还是安排了部分兵力在下邑、砀县、雍丘等地牵制楚军。这样,刘邦才有时间,一路收拾残兵败将,辗转逃到荥阳,萧何又送来了关中的老弱士卒。
这时,韩信终于出现了,他也收拾一些四处逃散的士卒,与刘邦会师。然后,形势立刻发生了逆转,汉军在京、索之间大败楚军,彭城之战终于画上句号。结语:彭城大战,韩信很有可能就在附近,然而,下邑会议之前,他不过是个光杆大将军,刘邦便没有将军事指挥权授予他。因此,人们无法在此次战役中找到他的身影。直到彭城之战大败后,刘邦经过张良的提醒,痛定思痛,才决心重用韩信。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