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软件攻略 - 将军的荣耀基辅之战攻略,将军的荣耀手机游戏可以联机玩吗假如可以如何联机

将军的荣耀基辅之战攻略,将军的荣耀手机游戏可以联机玩吗假如可以如何联机

时间:2022-05-29 02:04:23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将军的荣耀手机游戏可以联机玩吗假如可以如何联机

我以前试过,很抱歉这个游戏不能联机。但可以多人在一个手机上玩,类似多人游戏
这款游戏据我的经验来说是不行的,这个游戏定义是单机游戏,两个系列都不行
不能。
不能呢
你好!安卓不行苹果可以如有疑问,请追问。

将军的荣耀基辅之战攻略,将军的荣耀手机游戏可以联机玩吗假如可以如何联机

2,谁有将军的荣耀全部图文攻略

将军的荣耀吧导航帖,欧陆战争吧导航帖,还有吧里有些人的帮助。不过暂时完整的只有西线,剩余的都不完整

将军的荣耀基辅之战攻略,将军的荣耀手机游戏可以联机玩吗假如可以如何联机

3,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为扎紧口袋的人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陆缘国家的德国,其陆军作战实力强大是顺理成章的,出现众多陆上作战名将之也是必然的,所以就有了众多战史评论家把在战场规模最宏达,战况也最惨烈的苏德陆地战场上,纵情挥洒指挥艺术的将帅们赞许为名将之星。但老铁从纯军事观点出发认为,把这顶指挥能力最高超的桂冠送给在德军中与主要参战国相比,以最弱对最强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众所周知,邓尼茨手下的这支海军,水面部队相比对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皇海军,只有藏起来偷袭的实力,没有任何制空资格,而对手后来又加入了一支更强大的美国海军,这就使仅靠潜艇部队作为主战兵力的邓尼茨部队所处的劣势更加明显了。更要命弱势在于当年的潜艇,不能像后来核潜艇,也没有今天的aip技术,他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潜航时间,到时候就算对手有多少反潜兵力压在水面也得上浮,否则只能憋死。尽管处于如此劣势地位,邓尼茨动的狼群战术让英国的战略资源几尽枯竭,如果美国晚一年推出航程更大,滞空时间更长的战机,没有及时缴获恩尼格密码机,或者日本当年诺门罕战役后没当缩头乌龟,而不去偷袭珍珠港,英国就有被邓尼茨狼群战术的破交战略困崩溃的条件,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就有成功实施的可能,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就可以成为海狮计划的战利品,西线盟军的坚忍、海王、霸王计划的诺曼底登陆,也不可能作为经典战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了。然而没有那么多一念之间的如果,所有这些可能都有如神助,奇奇迹一般的全部发生了,盟军反潜战最有效的空中力量彻底覆盖了全部北大西洋,狼群失去了换换空气和有效作战的空间;恩格密码机毫无征兆的被英国海军缴获,让狼群的每一次大规模围猎都被事先设伏;小日本鬼使神差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海军先欧后亚的强势加入,顿使狼压力倍增;在这些每一项都足以致命的奇迹集中压在邓尼茨头上后,才使他的狼群被有效压制。即使在如此强大压力下,邓尼茨的狼群也依然是西线盟军的巨大威胁,并坚持到欧战结束,甚至在二战结束50年后,还流传着狼群搭载了希特勒带着纳粹军队潜藏到南极洲的神话。因此不考虑邓尼茨的罪孽深重,仅从纯军事角度解读,邓尼应该可以戴得起指挥能力最高超这顶桂冠。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陆缘国家的德国,其陆军作战实力强大是顺理成章的,出现众多陆上作战名将之也是必然的,所以就有了众多战史评论家把在战场规模最宏达,战况也最惨烈的苏德陆地战场上,纵情挥洒指挥艺术的将帅们赞许为名将之星。但老铁从纯军事观点出发认为,把这顶指挥能力最高超的桂冠送给在德军中与主要参战国相比,以最弱对最强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众所周知,邓尼茨手下的这支海军,水面部队相比对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皇海军,只有藏起来偷袭的实力,没有任何制空资格,而对手后来又加入了一支更强大的美国海军,这就使仅靠潜艇部队作为主战兵力的邓尼茨部队所处的劣势更加明显了。更要命弱势在于当年的潜艇,不能像后来核潜艇,也没有今天的aip技术,他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潜航时间,到时候就算对手有多少反潜兵力压在水面也得上浮,否则只能憋死。尽管处于如此劣势地位,邓尼茨动的狼群战术让英国的战略资源几尽枯竭,如果美国晚一年推出航程更大,滞空时间更长的战机,没有及时缴获恩尼格密码机,或者日本当年诺门罕战役后没当缩头乌龟,而不去偷袭珍珠港,英国就有被邓尼茨狼群战术的破交战略困崩溃的条件,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就有成功实施的可能,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就可以成为海狮计划的战利品,西线盟军的坚忍、海王、霸王计划的诺曼底登陆,也不可能作为经典战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了。然而没有那么多一念之间的如果,所有这些可能都有如神助,奇奇迹一般的全部发生了,盟军反潜战最有效的空中力量彻底覆盖了全部北大西洋,狼群失去了换换空气和有效作战的空间;恩格密码机毫无征兆的被英国海军缴获,让狼群的每一次大规模围猎都被事先设伏;小日本鬼使神差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海军先欧后亚的强势加入,顿使狼压力倍增;在这些每一项都足以致命的奇迹集中压在邓尼茨头上后,才使他的狼群被有效压制。即使在如此强大压力下,邓尼茨的狼群也依然是西线盟军的巨大威胁,并坚持到欧战结束,甚至在二战结束50年后,还流传着狼群搭载了希特勒带着纳粹军队潜藏到南极洲的神话。因此不考虑邓尼茨的罪孽深重,仅从纯军事角度解读,邓尼应该可以戴得起指挥能力最高超这顶桂冠。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陆缘国家的德国,其陆军作战实力强大是顺理成章的,出现众多陆上作战名将之也是必然的,所以就有了众多战史评论家把在战场规模最宏达,战况也最惨烈的苏德陆地战场上,纵情挥洒指挥艺术的将帅们赞许为名将之星。但老铁从纯军事观点出发认为,把这顶指挥能力最高超的桂冠送给在德军中与主要参战国相比,以最弱对最强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众所周知,邓尼茨手下的这支海军,水面部队相比对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皇海军,只有藏起来偷袭的实力,没有任何制空资格,而对手后来又加入了一支更强大的美国海军,这就使仅靠潜艇部队作为主战兵力的邓尼茨部队所处的劣势更加明显了。更要命弱势在于当年的潜艇,不能像后来核潜艇,也没有今天的aip技术,他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潜航时间,到时候就算对手有多少反潜兵力压在水面也得上浮,否则只能憋死。尽管处于如此劣势地位,邓尼茨动的狼群战术让英国的战略资源几尽枯竭,如果美国晚一年推出航程更大,滞空时间更长的战机,没有及时缴获恩尼格密码机,或者日本当年诺门罕战役后没当缩头乌龟,而不去偷袭珍珠港,英国就有被邓尼茨狼群战术的破交战略困崩溃的条件,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就有成功实施的可能,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就可以成为海狮计划的战利品,西线盟军的坚忍、海王、霸王计划的诺曼底登陆,也不可能作为经典战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了。然而没有那么多一念之间的如果,所有这些可能都有如神助,奇奇迹一般的全部发生了,盟军反潜战最有效的空中力量彻底覆盖了全部北大西洋,狼群失去了换换空气和有效作战的空间;恩格密码机毫无征兆的被英国海军缴获,让狼群的每一次大规模围猎都被事先设伏;小日本鬼使神差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海军先欧后亚的强势加入,顿使狼压力倍增;在这些每一项都足以致命的奇迹集中压在邓尼茨头上后,才使他的狼群被有效压制。即使在如此强大压力下,邓尼茨的狼群也依然是西线盟军的巨大威胁,并坚持到欧战结束,甚至在二战结束50年后,还流传着狼群搭载了希特勒带着纳粹军队潜藏到南极洲的神话。因此不考虑邓尼茨的罪孽深重,仅从纯军事角度解读,邓尼应该可以戴得起指挥能力最高超这顶桂冠。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陆缘国家的德国,其陆军作战实力强大是顺理成章的,出现众多陆上作战名将之也是必然的,所以就有了众多战史评论家把在战场规模最宏达,战况也最惨烈的苏德陆地战场上,纵情挥洒指挥艺术的将帅们赞许为名将之星。但老铁从纯军事观点出发认为,把这顶指挥能力最高超的桂冠送给在德军中与主要参战国相比,以最弱对最强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众所周知,邓尼茨手下的这支海军,水面部队相比对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皇海军,只有藏起来偷袭的实力,没有任何制空资格,而对手后来又加入了一支更强大的美国海军,这就使仅靠潜艇部队作为主战兵力的邓尼茨部队所处的劣势更加明显了。更要命弱势在于当年的潜艇,不能像后来核潜艇,也没有今天的aip技术,他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潜航时间,到时候就算对手有多少反潜兵力压在水面也得上浮,否则只能憋死。尽管处于如此劣势地位,邓尼茨动的狼群战术让英国的战略资源几尽枯竭,如果美国晚一年推出航程更大,滞空时间更长的战机,没有及时缴获恩尼格密码机,或者日本当年诺门罕战役后没当缩头乌龟,而不去偷袭珍珠港,英国就有被邓尼茨狼群战术的破交战略困崩溃的条件,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就有成功实施的可能,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就可以成为海狮计划的战利品,西线盟军的坚忍、海王、霸王计划的诺曼底登陆,也不可能作为经典战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了。然而没有那么多一念之间的如果,所有这些可能都有如神助,奇奇迹一般的全部发生了,盟军反潜战最有效的空中力量彻底覆盖了全部北大西洋,狼群失去了换换空气和有效作战的空间;恩格密码机毫无征兆的被英国海军缴获,让狼群的每一次大规模围猎都被事先设伏;小日本鬼使神差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海军先欧后亚的强势加入,顿使狼压力倍增;在这些每一项都足以致命的奇迹集中压在邓尼茨头上后,才使他的狼群被有效压制。即使在如此强大压力下,邓尼茨的狼群也依然是西线盟军的巨大威胁,并坚持到欧战结束,甚至在二战结束50年后,还流传着狼群搭载了希特勒带着纳粹军队潜藏到南极洲的神话。因此不考虑邓尼茨的罪孽深重,仅从纯军事角度解读,邓尼应该可以戴得起指挥能力最高超这顶桂冠。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亲爱的朋友们啊!仗本不应该打的啊!虽然是两个国家却是一个民族。本来都是一家人,兄弟们分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但弟弟却要招来外鬼威胁哥哥。哥哥一气之下教训弟弟而已。什么谁胜谁败的。就算是两个国家,远亲不如近邻啊!算了吧?与我们无关。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陆缘国家的德国,其陆军作战实力强大是顺理成章的,出现众多陆上作战名将之也是必然的,所以就有了众多战史评论家把在战场规模最宏达,战况也最惨烈的苏德陆地战场上,纵情挥洒指挥艺术的将帅们赞许为名将之星。但老铁从纯军事观点出发认为,把这顶指挥能力最高超的桂冠送给在德军中与主要参战国相比,以最弱对最强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众所周知,邓尼茨手下的这支海军,水面部队相比对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皇海军,只有藏起来偷袭的实力,没有任何制空资格,而对手后来又加入了一支更强大的美国海军,这就使仅靠潜艇部队作为主战兵力的邓尼茨部队所处的劣势更加明显了。更要命弱势在于当年的潜艇,不能像后来核潜艇,也没有今天的aip技术,他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潜航时间,到时候就算对手有多少反潜兵力压在水面也得上浮,否则只能憋死。尽管处于如此劣势地位,邓尼茨动的狼群战术让英国的战略资源几尽枯竭,如果美国晚一年推出航程更大,滞空时间更长的战机,没有及时缴获恩尼格密码机,或者日本当年诺门罕战役后没当缩头乌龟,而不去偷袭珍珠港,英国就有被邓尼茨狼群战术的破交战略困崩溃的条件,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就有成功实施的可能,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就可以成为海狮计划的战利品,西线盟军的坚忍、海王、霸王计划的诺曼底登陆,也不可能作为经典战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了。然而没有那么多一念之间的如果,所有这些可能都有如神助,奇奇迹一般的全部发生了,盟军反潜战最有效的空中力量彻底覆盖了全部北大西洋,狼群失去了换换空气和有效作战的空间;恩格密码机毫无征兆的被英国海军缴获,让狼群的每一次大规模围猎都被事先设伏;小日本鬼使神差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海军先欧后亚的强势加入,顿使狼压力倍增;在这些每一项都足以致命的奇迹集中压在邓尼茨头上后,才使他的狼群被有效压制。即使在如此强大压力下,邓尼茨的狼群也依然是西线盟军的巨大威胁,并坚持到欧战结束,甚至在二战结束50年后,还流传着狼群搭载了希特勒带着纳粹军队潜藏到南极洲的神话。因此不考虑邓尼茨的罪孽深重,仅从纯军事角度解读,邓尼应该可以戴得起指挥能力最高超这顶桂冠。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亲爱的朋友们啊!仗本不应该打的啊!虽然是两个国家却是一个民族。本来都是一家人,兄弟们分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但弟弟却要招来外鬼威胁哥哥。哥哥一气之下教训弟弟而已。什么谁胜谁败的。就算是两个国家,远亲不如近邻啊!算了吧?与我们无关。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大家看看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就知道了。他所在的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被美军合围,切断了撤退道路。180师在五次战役的进攻阶段时,损失就比较大,参战的10036人伤亡就有2392人,超过了五分之一。第一阶段是进攻,第二阶段就是先防御再撤退。由于180师位置不好,防御期间被美军重点打击,又伤亡1600余人。该师撤退时,只剩下6040人,伤亡接近一半。结果突围期间,由于美军切断180师退路,师长和政委认为成建制大部队突围不可能,只会被美军围歼,采用了分散突围的方式,也就是以营连排为单位,小部分进行突围。这次突围中,有些3000多人突围成功,但还有接近3000人伤亡或者被俘。其中被俘的人中,就有张泽石,他是一个宣传干事。但是撤退时,部队被打散了,四面都是美军。张泽石和几个士兵被打散,行军到一个山沟内,发现山沟两头都有美军,正在向里面搜查。当时他们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之前一同行军的还有几个伤员,因伤势严重,体力耗尽,又没有饭吃,只能留下放弃撤退自杀或者被俘。而张泽石他们几个人弹药也耗尽,仅有张还有一枚手榴弹。当时美军越来越近,一旦发现哪里有人,就朝天开枪,让他们出来投降,不然就开枪开炮。如果对方开枪还击,美军立即炮火覆盖,将敢抵抗的所有人打死。美军靠近以后,张泽石拿出唯一的手榴弹想要投掷,旁边一个小战士拉住他不让投,因为只要投出去这几个人就死定了。但美军并没有发现他们,稍后张泽石因饥饿或者过于疲惫而晕倒后被俘。军队是需要补给的,补给一断就要完蛋。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坚持作战二到三天,再长就不行了。但如果人不喝水,在较为炎热的天气下,作战一二天都很困难。另外,打仗是需要弹药的,没有弹药就没法打。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共消耗各种子弹5040万发,各种手雷301330发,炮弹450768发,反坦克地雷512枚,爆破竹5984根,炸药2917公斤,共消耗物资1.1万吨。弹药为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以实际消耗炮弹450768发来计算,平均日消耗量为10483枚,手雷日均消耗7007枚,子弹日均消耗117.2万发,按照4.3万人的参战兵力来算,平均每人要打出去1172发。这是多么夸张的数字,只有如此猛烈的火力,才能遏制住美韩军的进攻。如果没这么多弹药,你根本没法打。师旅一级的军队,如果是进攻中被敌人合围,依靠自己的补给一般只能坚持三到五天。即便是防御作战,防御一方没有长期防御的计划,一旦在野战被合围,也只能坚持10天左右,补给一旦耗尽,军队就会瓦解。在基辅会战中,为什么66.2万名红军被俘?因为苏军苏军第5、第21、第38、第26等5个集团军都被合围了,而且是分割为6块包围。苏军突围无法成功,坚守又缺乏补给,陷入全面崩溃状态。苏军被包围后,还是坚持作战了一段时间。在德军猛攻下,苏军有的部队支持了10天,补给彻底耗尽,苏军士兵无法作战,无法突围,即便德军不攻击。他们也没有饭吃,甚至没水喝,坚持不了多久。最终,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10日内苏军有组织抵抗被摧毁,剩余苏军投降!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在二战的欧洲战场上,陆缘国家的德国,其陆军作战实力强大是顺理成章的,出现众多陆上作战名将之也是必然的,所以就有了众多战史评论家把在战场规模最宏达,战况也最惨烈的苏德陆地战场上,纵情挥洒指挥艺术的将帅们赞许为名将之星。但老铁从纯军事观点出发认为,把这顶指挥能力最高超的桂冠送给在德军中与主要参战国相比,以最弱对最强的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众所周知,邓尼茨手下的这支海军,水面部队相比对世界第一的日不落帝国皇海军,只有藏起来偷袭的实力,没有任何制空资格,而对手后来又加入了一支更强大的美国海军,这就使仅靠潜艇部队作为主战兵力的邓尼茨部队所处的劣势更加明显了。更要命弱势在于当年的潜艇,不能像后来核潜艇,也没有今天的aip技术,他们只有十几个小时的潜航时间,到时候就算对手有多少反潜兵力压在水面也得上浮,否则只能憋死。尽管处于如此劣势地位,邓尼茨动的狼群战术让英国的战略资源几尽枯竭,如果美国晚一年推出航程更大,滞空时间更长的战机,没有及时缴获恩尼格密码机,或者日本当年诺门罕战役后没当缩头乌龟,而不去偷袭珍珠港,英国就有被邓尼茨狼群战术的破交战略困崩溃的条件,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就有成功实施的可能,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就可以成为海狮计划的战利品,西线盟军的坚忍、海王、霸王计划的诺曼底登陆,也不可能作为经典战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了。然而没有那么多一念之间的如果,所有这些可能都有如神助,奇奇迹一般的全部发生了,盟军反潜战最有效的空中力量彻底覆盖了全部北大西洋,狼群失去了换换空气和有效作战的空间;恩格密码机毫无征兆的被英国海军缴获,让狼群的每一次大规模围猎都被事先设伏;小日本鬼使神差偷袭珍珠港让美国海军先欧后亚的强势加入,顿使狼压力倍增;在这些每一项都足以致命的奇迹集中压在邓尼茨头上后,才使他的狼群被有效压制。即使在如此强大压力下,邓尼茨的狼群也依然是西线盟军的巨大威胁,并坚持到欧战结束,甚至在二战结束50年后,还流传着狼群搭载了希特勒带着纳粹军队潜藏到南极洲的神话。因此不考虑邓尼茨的罪孽深重,仅从纯军事角度解读,邓尼应该可以戴得起指挥能力最高超这顶桂冠。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亲爱的朋友们啊!仗本不应该打的啊!虽然是两个国家却是一个民族。本来都是一家人,兄弟们分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但弟弟却要招来外鬼威胁哥哥。哥哥一气之下教训弟弟而已。什么谁胜谁败的。就算是两个国家,远亲不如近邻啊!算了吧?与我们无关。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大家看看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就知道了。他所在的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被美军合围,切断了撤退道路。180师在五次战役的进攻阶段时,损失就比较大,参战的10036人伤亡就有2392人,超过了五分之一。第一阶段是进攻,第二阶段就是先防御再撤退。由于180师位置不好,防御期间被美军重点打击,又伤亡1600余人。该师撤退时,只剩下6040人,伤亡接近一半。结果突围期间,由于美军切断180师退路,师长和政委认为成建制大部队突围不可能,只会被美军围歼,采用了分散突围的方式,也就是以营连排为单位,小部分进行突围。这次突围中,有些3000多人突围成功,但还有接近3000人伤亡或者被俘。其中被俘的人中,就有张泽石,他是一个宣传干事。但是撤退时,部队被打散了,四面都是美军。张泽石和几个士兵被打散,行军到一个山沟内,发现山沟两头都有美军,正在向里面搜查。当时他们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之前一同行军的还有几个伤员,因伤势严重,体力耗尽,又没有饭吃,只能留下放弃撤退自杀或者被俘。而张泽石他们几个人弹药也耗尽,仅有张还有一枚手榴弹。当时美军越来越近,一旦发现哪里有人,就朝天开枪,让他们出来投降,不然就开枪开炮。如果对方开枪还击,美军立即炮火覆盖,将敢抵抗的所有人打死。美军靠近以后,张泽石拿出唯一的手榴弹想要投掷,旁边一个小战士拉住他不让投,因为只要投出去这几个人就死定了。但美军并没有发现他们,稍后张泽石因饥饿或者过于疲惫而晕倒后被俘。军队是需要补给的,补给一断就要完蛋。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坚持作战二到三天,再长就不行了。但如果人不喝水,在较为炎热的天气下,作战一二天都很困难。另外,打仗是需要弹药的,没有弹药就没法打。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共消耗各种子弹5040万发,各种手雷301330发,炮弹450768发,反坦克地雷512枚,爆破竹5984根,炸药2917公斤,共消耗物资1.1万吨。弹药为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以实际消耗炮弹450768发来计算,平均日消耗量为10483枚,手雷日均消耗7007枚,子弹日均消耗117.2万发,按照4.3万人的参战兵力来算,平均每人要打出去1172发。这是多么夸张的数字,只有如此猛烈的火力,才能遏制住美韩军的进攻。如果没这么多弹药,你根本没法打。师旅一级的军队,如果是进攻中被敌人合围,依靠自己的补给一般只能坚持三到五天。即便是防御作战,防御一方没有长期防御的计划,一旦在野战被合围,也只能坚持10天左右,补给一旦耗尽,军队就会瓦解。在基辅会战中,为什么66.2万名红军被俘?因为苏军苏军第5、第21、第38、第26等5个集团军都被合围了,而且是分割为6块包围。苏军突围无法成功,坚守又缺乏补给,陷入全面崩溃状态。苏军被包围后,还是坚持作战了一段时间。在德军猛攻下,苏军有的部队支持了10天,补给彻底耗尽,苏军士兵无法作战,无法突围,即便德军不攻击。他们也没有饭吃,甚至没水喝,坚持不了多久。最终,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10日内苏军有组织抵抗被摧毁,剩余苏军投降!基辅战役时期,莫德尔是德军第3装甲师的师长,该师隶属于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辖下的第24装甲军,当时第2装甲集群拥有第24和47两个装甲军,他们将在这场庞大的钳形攻势中担任北钳,相应的在南面的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将作为右钳,两支快速部队将在基辅的东面会师,从而包围住基辅地区的大部分苏军。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在这次战役中表现优秀,成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中推进最快的部队,因而该师也成为了装甲集群的“先锋”,率先和南面的第1装甲集群前锋部队取得了地面联系,对苏军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围,这是基辅会战最标志性的事件。莫德尔是战争中后期德军主要的前线指挥官之一,被希特勒称为“我手中最有能力的元帅”,他的成名之战是在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时指挥了残酷的勒热夫防御作战,对进攻苏军造成了惊人的损失,是公认的最擅长防御的将领。不过这些都是1942年以后的事情了,在1941年的基辅会战时期,莫德尔还只是一个装甲师的师长,无权在战役、战略级的层面上施加影响,他和他的装甲师受领的任务就是尽可能迅速的突破当面苏军的防线,与南面的第1装甲集群取得联系,完成对基辅苏军的合围。莫德尔在基辅战役中表现出坚强的进攻毅力和精湛的战术技巧,通过一场漂亮的突袭,第3装甲师成功的突破了防守坚固的苏军防线,然后迅速向后方挺进,完全不顾暴露的侧翼,这也是古德里安所一直要求的,为了支持莫德尔的迅速推进,古德里安将强大的歼击航空兵全部派到第3装甲师的方向上,这大大提高了该师的突破能力以及侧翼的安全程度。在这场快速的进攻作战中,第3装甲师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严重的损失,隶属该师的第6装甲团仅剩不到10辆坦克,他们不得不频繁的抗击优势苏军的反击,不过在莫德尔的指挥下,第3装甲师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坚定的向前进攻,为德军基辅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我们再来谈一下基辅战役的过程,当时的战略背景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方向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附近地域围歼了当面苏军战略集团(明斯克战役基本歼灭了苏军西方面军,斯摩棱斯克战役则再次歼灭了以战略预备队重建的苏军西方面军),而南翼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则推进速度缓慢,一直没能赶上中央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这样德军在中央方向上便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从而对南翼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纵深侧后方形成了威胁,加之不久南方集团军群的快速部队迅速渡过了第聂伯河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左翼形成了威胁,这样坚守在基辅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便处于德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德军陆军总司令部也发现了这一有利的战机,于是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辖下的第2装甲集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南北对进实施一场钳形攻势,从而包围歼灭整个苏军西南方面军。苏军总参谋部也意识他们在基辅面临的巨大危机,但是斯大林拒绝主动放弃基辅,强令苏军坚守基辅,最终导致了这场大灾难的发生,苏军最强大的一个方面军被德军完整的消灭了,南翼战线也彻底崩溃,德军也得以推进到哈尔科夫甚至更远的罗斯托夫一线,对拥有大量油田的高加索形成了威胁。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虽然德军在基辅围歼了苏军66.5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歼灭,据统计基辅战役中大约有1.5万苏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在这股突围的苏军中就包括时任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除他之外还有布琼尼元帅以及铁木辛哥元帅。因此在基辅战役中,赫鲁晓夫并不是“逃兵”。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一,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文/战情解码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虽然德军在基辅围歼了苏军66.5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歼灭,据统计基辅战役中大约有1.5万苏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在这股突围的苏军中就包括时任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除他之外还有布琼尼元帅以及铁木辛哥元帅。因此在基辅战役中,赫鲁晓夫并不是“逃兵”。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一,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文/战情解码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虽然德军在基辅围歼了苏军66.5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歼灭,据统计基辅战役中大约有1.5万苏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在这股突围的苏军中就包括时任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除他之外还有布琼尼元帅以及铁木辛哥元帅。因此在基辅战役中,赫鲁晓夫并不是“逃兵”。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一,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文/战情解码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虽然德军在基辅围歼了苏军66.5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歼灭,据统计基辅战役中大约有1.5万苏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在这股突围的苏军中就包括时任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除他之外还有布琼尼元帅以及铁木辛哥元帅。因此在基辅战役中,赫鲁晓夫并不是“逃兵”。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一,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文/战情解码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虽然德军在基辅围歼了苏军66.5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歼灭,据统计基辅战役中大约有1.5万苏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在这股突围的苏军中就包括时任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除他之外还有布琼尼元帅以及铁木辛哥元帅。因此在基辅战役中,赫鲁晓夫并不是“逃兵”。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一,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文/战情解码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亲爱的朋友们啊!仗本不应该打的啊!虽然是两个国家却是一个民族。本来都是一家人,兄弟们分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但弟弟却要招来外鬼威胁哥哥。哥哥一气之下教训弟弟而已。什么谁胜谁败的。就算是两个国家,远亲不如近邻啊!算了吧?与我们无关。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虽然德军在基辅围歼了苏军66.5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歼灭,据统计基辅战役中大约有1.5万苏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在这股突围的苏军中就包括时任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除他之外还有布琼尼元帅以及铁木辛哥元帅。因此在基辅战役中,赫鲁晓夫并不是“逃兵”。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一,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文/战情解码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亲爱的朋友们啊!仗本不应该打的啊!虽然是两个国家却是一个民族。本来都是一家人,兄弟们分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但弟弟却要招来外鬼威胁哥哥。哥哥一气之下教训弟弟而已。什么谁胜谁败的。就算是两个国家,远亲不如近邻啊!算了吧?与我们无关。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大家看看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就知道了。他所在的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被美军合围,切断了撤退道路。180师在五次战役的进攻阶段时,损失就比较大,参战的10036人伤亡就有2392人,超过了五分之一。第一阶段是进攻,第二阶段就是先防御再撤退。由于180师位置不好,防御期间被美军重点打击,又伤亡1600余人。该师撤退时,只剩下6040人,伤亡接近一半。结果突围期间,由于美军切断180师退路,师长和政委认为成建制大部队突围不可能,只会被美军围歼,采用了分散突围的方式,也就是以营连排为单位,小部分进行突围。这次突围中,有些3000多人突围成功,但还有接近3000人伤亡或者被俘。其中被俘的人中,就有张泽石,他是一个宣传干事。但是撤退时,部队被打散了,四面都是美军。张泽石和几个士兵被打散,行军到一个山沟内,发现山沟两头都有美军,正在向里面搜查。当时他们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之前一同行军的还有几个伤员,因伤势严重,体力耗尽,又没有饭吃,只能留下放弃撤退自杀或者被俘。而张泽石他们几个人弹药也耗尽,仅有张还有一枚手榴弹。当时美军越来越近,一旦发现哪里有人,就朝天开枪,让他们出来投降,不然就开枪开炮。如果对方开枪还击,美军立即炮火覆盖,将敢抵抗的所有人打死。美军靠近以后,张泽石拿出唯一的手榴弹想要投掷,旁边一个小战士拉住他不让投,因为只要投出去这几个人就死定了。但美军并没有发现他们,稍后张泽石因饥饿或者过于疲惫而晕倒后被俘。军队是需要补给的,补给一断就要完蛋。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坚持作战二到三天,再长就不行了。但如果人不喝水,在较为炎热的天气下,作战一二天都很困难。另外,打仗是需要弹药的,没有弹药就没法打。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共消耗各种子弹5040万发,各种手雷301330发,炮弹450768发,反坦克地雷512枚,爆破竹5984根,炸药2917公斤,共消耗物资1.1万吨。弹药为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以实际消耗炮弹450768发来计算,平均日消耗量为10483枚,手雷日均消耗7007枚,子弹日均消耗117.2万发,按照4.3万人的参战兵力来算,平均每人要打出去1172发。这是多么夸张的数字,只有如此猛烈的火力,才能遏制住美韩军的进攻。如果没这么多弹药,你根本没法打。师旅一级的军队,如果是进攻中被敌人合围,依靠自己的补给一般只能坚持三到五天。即便是防御作战,防御一方没有长期防御的计划,一旦在野战被合围,也只能坚持10天左右,补给一旦耗尽,军队就会瓦解。在基辅会战中,为什么66.2万名红军被俘?因为苏军苏军第5、第21、第38、第26等5个集团军都被合围了,而且是分割为6块包围。苏军突围无法成功,坚守又缺乏补给,陷入全面崩溃状态。苏军被包围后,还是坚持作战了一段时间。在德军猛攻下,苏军有的部队支持了10天,补给彻底耗尽,苏军士兵无法作战,无法突围,即便德军不攻击。他们也没有饭吃,甚至没水喝,坚持不了多久。最终,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10日内苏军有组织抵抗被摧毁,剩余苏军投降!
基辅战役是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仅对于德军来说,就涉及到2个集团军群的作战,参与基辅会战的德军兵力占到整个东线德军的三分之一还要多,前后历时一个多月,对德军整个东线的战略形势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对于东线这样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地面战争而言,战术、战役上的胜利已经不足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在更大的战略上做出正确的部署才能真正改变战争的走势,而关于基辅会战的争议就是希特勒和他的陆军将领在主要战略进攻方向上产生的严重分歧,这不仅仅是发起一场战役的争执,而是东线德军主要进攻方向上的争执,关系到德军整个“巴巴罗萨行动”的成败。首先先简要的介绍下当时德军的东线形势,三个集团军群中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按时完成了计划中的作战任务,推进到斯摩棱斯克一线,从而使该集团军群获得了一个理想的进攻出发点,如果按计划执行的话,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应当转向北方和北方集团军群协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则大大慢于中央集团军群,计划中的列宁格勒和基辅都没能占领,这使得东线德军的战线呈中央突出、两翼严重滞后的态势,中央集团军群将在两翼暴露的情况下向莫斯科发起突击。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看,一支重兵集团长期将自己的侧翼暴露给敌人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遭到严重的打击。到底是让中央集团军群继续向东进攻莫斯科,还是先停下来改善两翼的态势,重新将战线拉成一条直线后再图进攻,这成为德军最高统帅部争议的焦点。希特勒在1941年对于德军机动作战的认识程度还不够,总是从传统的军事角度来考虑,一如法国战役中一样,希特勒对于中央集团军群暴露的侧翼担心不已,而且他原本就对南方乌克兰的农业和重工业痴心不已,这一次让他在军事角度和战争经济角度取得空前的一致,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南方,既能在军事上消除侧翼暴露的危险,又能在战争经济上重创苏联,使苏联的战争潜力遭到削弱,反过来尽早的占领富饶的乌克兰也使德国的战争能力得到增强。德军陆军总司令部则完全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虽然中央集团军群的侧翼确实存在一定的威胁,但是他们相信继续向东进攻将迫使苏军将主要兵力用于莫斯科的防御而不是部署在两翼夹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而且他们相信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即便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但是牵制当面苏军主力使其无法夹击中央集团军群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考虑到已经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打了两场漂亮的合围战,歼灭100万的苏军,陆军总司令部认为苏军在莫斯科方向上的防御已经崩溃,应当乘胜追击,而不是坐等苏军重建防线。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将中央集团军群转向基辅作战,那么之后极有可能使德军在莫斯科和苏军最后的决战拖延到冬季,而整个德军都没有做好在冬季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如果时间够用,德军陆军总司令部无疑也会同意希特勒的转向南方的观点,现在已经是在莫斯科和基辅之间做出取舍,无疑陆军总司令部会选择苏联的首都基辅,而不是基辅,陆军总司令部要的是打败苏联陆军,而不只是占领苏联的领土。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布琼尼和铁木辛哥,你敢处理谁?基辅会战基本是布琼尼指挥的。然而,布琼尼早就提出不应该在基辅决战,尤其不能坚守阵地,会被德军合围歼灭。但是斯大林强令不允许撤退,违者枪毙,布琼尼一次次请示无果,才被迫执行斯大林的命令。到了后期,布琼尼为了救援基本被合围的70万苏军,9月11日已经到了违背斯大林命令开始部署撤退的地步。要知道,这种行为在当时绝对是吃枪子。说明,布琼尼已经是拼了。然而,斯大林在9月13日认为布琼尼消极避战,将其免职,由西方向总司令和西方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接替他的指挥。可笑的是,铁木辛哥还没有来得及上任,9月16日德军包围圈已经形成。最终结果是,德军从16日开始围歼战,而被困的70万苏军已经失去了补给,没有退路。单单没有补给这一项,苏军也就无法继续作战,只能崩溃了。9月20日,基辅城被德国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苏军坚守10天以后弹尽援绝,彻底崩溃。在20日,西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整个西方面军基本覆灭。此战,苏联红军损失约70万人,有66万人被俘,这是难以置信的战果,被希特勒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围歼战。德军只损失10万余人。然而,铁木辛哥肯定不能负责,他还没上台,德军就形成了包围圈。布琼尼来背黑锅?人家不惜吃枪子也在违抗斯大林坚守的命令,苏军才好歹突围出去几万人,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如果不是布琼尼的坚持,这几个人也别想活。虽然德军在基辅围歼了苏军66.5万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西南方面军全部被歼灭,据统计基辅战役中大约有1.5万苏军从德军包围圈中成功突围。在这股突围的苏军中就包括时任政治委员的赫鲁晓夫,除他之外还有布琼尼元帅以及铁木辛哥元帅。因此在基辅战役中,赫鲁晓夫并不是“逃兵”。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赫鲁晓夫的回忆录似乎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参考,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的回忆录难免会让人怀疑,所以我从两个侧面来说明我的观点。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对于失职将领的处罚相当残酷,曾有一大批苏军高级将领因此遭到清算。原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本是斯大林倚重的两员虎将之一,但他却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斯大林处死。有相似遭遇的还有铁木辛哥元帅,他也曾因为指挥失误而坐了一段时间的冷板凳。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也足以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但凡有人敢当逃兵,斯大林绝不会心慈手软!既然赫鲁晓夫没有遭到清算,这也就说明他并没有逃离部队。另外一方面,赫鲁晓夫从基辅逃出后,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继续被斯大林委以重任,并且他还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都有着赫鲁晓夫的身影。不仅如此,在1942年举办的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建立25周年纪念大会上,赫鲁晓夫还被赞颂为“抗击敌人的军队里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1943年,他还被授予了苏沃洛夫二级勋章以及库图佐夫一级勋章。如果赫鲁晓夫真的有劣迹的话,苏联政府也绝不可能把他捧成英雄!虽然赫鲁晓夫没有逃跑,但他对苏军在基辅的失利也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因为他也是坚守基辅的支持者。文/战情解码看更多军事资讯,请关注战情解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基辅会战背景:德国巴巴罗萨计划实施以来,苏军在闪电战打击下狼狈不堪,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攻占了日托米尔,德军三个集团军和两个装甲集群对基辅一带的苏西南方面军成夹击之势,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向斯大林请求撤退,遭斥责,被撤职,铁木辛哥元帅负责基辅防务。坦率地讲布琼尼、铁木辛哥、伏罗西洛夫三个斯大林的心腹、靠指挥骑兵起家,他们都被现代化战争无情淘汰。基辅是乌克兰首辅,位于杰斯纳河与第聂伯河交汇处,伦德施泰特计划夺取基辅,围歼西南集团军,所部由德南方集团军群的第一装甲兵团、第6集团军、第17集团军,中央集团军群的第二装甲兵团和第二集团军,兵力100万,坦克581辆、作战飞机481架。苏军参战的是西南方面军7个集团军,总兵力87万人,4528辆坦克、1672架作战飞机,由布琼尼元帅指挥。二、经过1941年7月5日,伦帅开始进攻,7曰以坦克兵团为第一梯队,突破苏军在新米罗玻尔北的防御,进逼基辅,苏军4个集团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和多次反突击,使德左翼进攻被迟滞,德统帅部从莫斯科方向调来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兵团来对付西南方面军。8月25日,古德里安率第二装甲兵团调头南下,31曰与防守杰斯纳河的苏布良克斯方面军激战,9月9日,德装甲兵团渡过河并冲破40集团军防线,占领罗姆尼,14日,德军两装甲师在苏军侧后会师,完成对基辅合围。9月15日,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两支装甲劲旅在基辅东210千米的罗赫维策会师,对苏第5、21、26、38集团军合围。斯大林终于同意撤退,但为时已晚,命令一到,部队一片混乱。铁木辛哥先后调集几个集团军进攻外围德军,但遭德17集团军顽强阻止,苏军突围无望,苏军基辅军政要员乘飞机逃出包围圈,当天,德军发起围歼战,19日,基辅被第6集团军攻占,9月26日,最后一支苏军在基辅东投降。三、战役评估斯役,苏军66.5万人被俘,只有小股红军在包围圈中突围,包括布琼尼元帅、铁木辛哥元帅、赫鲁晓夫政委,苏军大败,德军获得了富饶的乌克兰和顿涅茨盆地。但从战略上看,德将庞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投入基辅,推迟了进攻莫斯科计划四星期,给苏军莫斯科会战赢得了时间。如老字辈的元帅图哈切夫斯基在,断无此败。此役后,三位老师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朱可夫、华西里夫斯基、科涅夫、崔可夫等较为年轻的帅才逐步走向苏德战场的中央,成为苏联的中流砥柱。显然在结束基辅合围战后,苏军的南翼防线宣告崩溃,此时德军趁势继续向罗斯托夫和高加索前进,显然会比进攻莫斯科要好很多,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战略上会出乎苏联最高统帅部的预料,德军在东线战场取得的巨大战果很大程度是声东击西的效果,如1941年苏联一直认为德军的主攻方向在莫斯科方向,结果德军突然兵锋直转南翼一举围歼了苏军的西南方面军;1942年也是这样,德军在冬季艰苦的防御中死守那些在莫斯科附近的突出部,这里将是德军再次进攻莫斯科极好的跳板,所以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一直认为德军在1942年的主攻方向还是中路的莫斯科,结果德军选择了在南翼发起大规模进攻,结果以极快的速度攻入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地区。所以在苏军主力向莫斯科集结之际,德军放弃进攻莫斯科而继续在南翼的攻势,显然会大大出乎苏军的预料,获得重大突破。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这非常有利于苏联军队和作战物资的集结,他们可以非常迅速的加强莫斯科的防御力量。德军在1941年10月份斯摩棱斯克附近围歼了苏军6个集团军,仅被俘就66万人,莫斯科的大门已经打开。然而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斯大林再次让莫斯科的守军达到了120万以上,重新占据数量上的优势。由于莫斯科附近铁路线发达,军队和物资可以直接用火车运往前线,反观德军一方只能用原始的马车来运送物资,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维继。而南方的地区远不如莫斯科那样交通发达,而在东线战场交通补给的作用甚至比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更加重要。而且从东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苏德双方谁也不可能将对方一击击倒,长久的消耗战将是最终的方式,所以切断苏联的石油补给具有重大的意义,愈早愈好。占领斯大林格勒的意义一点也不比莫斯科要小。不过时间仍旧是德军最大的敌人,对于1941年的德军来说,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如果不能在冬季到来之前占领之,那么一定要以保存实力为要,立刻转入防御以度过寒冬,不要再犯莫斯科战役的错误,既损失了精锐部队又未达成任何战略目的,要避免部队的过度消耗,东线的作战要以节省兵力为第一要务。前线指挥员沒有接到统帅部的撤退命令,不敢擅自放弃基辅。到后来统帅部意识到形势险恶,基辅巳无法守住,同意守军撤退时,德军的包围圈已经形如铁桶,再也突不出去。所谓是想突围时不让突,同意突围时巳无法突出去了。亲爱的朋友们啊!仗本不应该打的啊!虽然是两个国家却是一个民族。本来都是一家人,兄弟们分了家,各人过各人的日子。但弟弟却要招来外鬼威胁哥哥。哥哥一气之下教训弟弟而已。什么谁胜谁败的。就算是两个国家,远亲不如近邻啊!算了吧?与我们无关。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大家看看张泽石的《我的朝鲜战争》就知道了。他所在的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被美军合围,切断了撤退道路。180师在五次战役的进攻阶段时,损失就比较大,参战的10036人伤亡就有2392人,超过了五分之一。第一阶段是进攻,第二阶段就是先防御再撤退。由于180师位置不好,防御期间被美军重点打击,又伤亡1600余人。该师撤退时,只剩下6040人,伤亡接近一半。结果突围期间,由于美军切断180师退路,师长和政委认为成建制大部队突围不可能,只会被美军围歼,采用了分散突围的方式,也就是以营连排为单位,小部分进行突围。这次突围中,有些3000多人突围成功,但还有接近3000人伤亡或者被俘。其中被俘的人中,就有张泽石,他是一个宣传干事。但是撤退时,部队被打散了,四面都是美军。张泽石和几个士兵被打散,行军到一个山沟内,发现山沟两头都有美军,正在向里面搜查。当时他们已经几天没有吃饭。之前一同行军的还有几个伤员,因伤势严重,体力耗尽,又没有饭吃,只能留下放弃撤退自杀或者被俘。而张泽石他们几个人弹药也耗尽,仅有张还有一枚手榴弹。当时美军越来越近,一旦发现哪里有人,就朝天开枪,让他们出来投降,不然就开枪开炮。如果对方开枪还击,美军立即炮火覆盖,将敢抵抗的所有人打死。美军靠近以后,张泽石拿出唯一的手榴弹想要投掷,旁边一个小战士拉住他不让投,因为只要投出去这几个人就死定了。但美军并没有发现他们,稍后张泽石因饥饿或者过于疲惫而晕倒后被俘。军队是需要补给的,补给一断就要完蛋。一个人不吃饭可以坚持作战二到三天,再长就不行了。但如果人不喝水,在较为炎热的天气下,作战一二天都很困难。另外,打仗是需要弹药的,没有弹药就没法打。上甘岭战役志愿军一共消耗各种子弹5040万发,各种手雷301330发,炮弹450768发,反坦克地雷512枚,爆破竹5984根,炸药2917公斤,共消耗物资1.1万吨。弹药为5530吨,平均日消耗128吨,以实际消耗炮弹450768发来计算,平均日消耗量为10483枚,手雷日均消耗7007枚,子弹日均消耗117.2万发,按照4.3万人的参战兵力来算,平均每人要打出去1172发。这是多么夸张的数字,只有如此猛烈的火力,才能遏制住美韩军的进攻。如果没这么多弹药,你根本没法打。师旅一级的军队,如果是进攻中被敌人合围,依靠自己的补给一般只能坚持三到五天。即便是防御作战,防御一方没有长期防御的计划,一旦在野战被合围,也只能坚持10天左右,补给一旦耗尽,军队就会瓦解。在基辅会战中,为什么66.2万名红军被俘?因为苏军苏军第5、第21、第38、第26等5个集团军都被合围了,而且是分割为6块包围。苏军突围无法成功,坚守又缺乏补给,陷入全面崩溃状态。苏军被包围后,还是坚持作战了一段时间。在德军猛攻下,苏军有的部队支持了10天,补给彻底耗尽,苏军士兵无法作战,无法突围,即便德军不攻击。他们也没有饭吃,甚至没水喝,坚持不了多久。最终,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和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在突围战斗中阵亡,第5集团军司令波塔波夫坦克兵少将被俘,10日内苏军有组织抵抗被摧毁,剩余苏军投降!基辅战役时期,莫德尔是德军第3装甲师的师长,该师隶属于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辖下的第24装甲军,当时第2装甲集群拥有第24和47两个装甲军,他们将在这场庞大的钳形攻势中担任北钳,相应的在南面的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将作为右钳,两支快速部队将在基辅的东面会师,从而包围住基辅地区的大部分苏军。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在这次战役中表现优秀,成为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中推进最快的部队,因而该师也成为了装甲集群的“先锋”,率先和南面的第1装甲集群前锋部队取得了地面联系,对苏军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合围,这是基辅会战最标志性的事件。莫德尔是战争中后期德军主要的前线指挥官之一,被希特勒称为“我手中最有能力的元帅”,他的成名之战是在担任第9集团军司令时指挥了残酷的勒热夫防御作战,对进攻苏军造成了惊人的损失,是公认的最擅长防御的将领。不过这些都是1942年以后的事情了,在1941年的基辅会战时期,莫德尔还只是一个装甲师的师长,无权在战役、战略级的层面上施加影响,他和他的装甲师受领的任务就是尽可能迅速的突破当面苏军的防线,与南面的第1装甲集群取得联系,完成对基辅苏军的合围。莫德尔在基辅战役中表现出坚强的进攻毅力和精湛的战术技巧,通过一场漂亮的突袭,第3装甲师成功的突破了防守坚固的苏军防线,然后迅速向后方挺进,完全不顾暴露的侧翼,这也是古德里安所一直要求的,为了支持莫德尔的迅速推进,古德里安将强大的歼击航空兵全部派到第3装甲师的方向上,这大大提高了该师的突破能力以及侧翼的安全程度。在这场快速的进攻作战中,第3装甲师也不可避免的遭受严重的损失,隶属该师的第6装甲团仅剩不到10辆坦克,他们不得不频繁的抗击优势苏军的反击,不过在莫德尔的指挥下,第3装甲师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坚定的向前进攻,为德军基辅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我们再来谈一下基辅战役的过程,当时的战略背景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莫斯科方向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相继在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附近地域围歼了当面苏军战略集团(明斯克战役基本歼灭了苏军西方面军,斯摩棱斯克战役则再次歼灭了以战略预备队重建的苏军西方面军),而南翼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则推进速度缓慢,一直没能赶上中央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这样德军在中央方向上便形成一个巨大的突出部,从而对南翼苏军西南方面军的纵深侧后方形成了威胁,加之不久南方集团军群的快速部队迅速渡过了第聂伯河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的左翼形成了威胁,这样坚守在基辅的苏军西南方面军便处于德军的三面包围之中,德军陆军总司令部也发现了这一有利的战机,于是命令中央集团军群辖下的第2装甲集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南北对进实施一场钳形攻势,从而包围歼灭整个苏军西南方面军。苏军总参谋部也意识他们在基辅面临的巨大危机,但是斯大林拒绝主动放弃基辅,强令苏军坚守基辅,最终导致了这场大灾难的发生,苏军最强大的一个方面军被德军完整的消灭了,南翼战线也彻底崩溃,德军也得以推进到哈尔科夫甚至更远的罗斯托夫一线,对拥有大量油田的高加索形成了威胁。

将军的荣耀基辅之战攻略,将军的荣耀手机游戏可以联机玩吗假如可以如何联机

4,华夏城战怎么玩

城站,是每个星期天8点到10点举行的战争。是以氏族为单位而进行的战争,通过NPC城站使者进入战场,时间到了以后占领城市的氏族,将会长有翅膀,氏族每天有500到800J的奖金。城站不分等级,只要你有氏族,你的氏族报品参加就可以去。不过都是家族人多,并且厉害人多的氏族才能占城 具体情况你可以到官网上去看看有很多讲解的,很详细,呵呵
城站进去后就是不同氏族PK 夺取图腾而已 在里面低级的就去收集封天草等材料 这些材料对氏族长发动攻击和召唤守卫是必需品 城站没什么好说的 就是PK 击败占领图腾 进去了是争夺图腾那个氏族争夺到了那个氏族就赢了 一般你进了氏族,跟氏族的族人一起打地点氏族的人就行了 跟着族人的脚步走就好了,看见粉红色名字的敌对氏族的人,你打他就行了 主要的目的地是城战地图的图腾
简单点就是:看见敌对的就往死了打
有官方论坛 那里是新手指路的地方

5,将军的荣耀这款游戏怎么玩

这是个SLG战棋游戏,你没玩过战棋类吗,简单说就是和下棋一样,开场一般会给你一些作战单位,俗称棋子,没的话在旁边有自己的据点城市,点击可以制造。。一回合轮到你行动就可以操纵地图上自己的单位,点击你的单位出现移动距离,如果能走到敌军单位旁边就会出现攻击选项,继续点击进入攻击,敌人也会反击,每个单位都有HP,为0即消失,全灭和下棋一样算你输。。。当然敌军也一样,每个单位每回合只能行动一次,玩家和敌军轮流实行回合制,注意炮兵和火箭等一些特殊兵种只能远程攻击,优点是不会被反击,缺点是不具备近战能力,有时候多要利用远程战术,游戏商店买的药可以回血,总之你要做的就是在能行动的回合尽可能占据城市等据点并且杀伤敌军并保证己方一些弱势单位下回合敌军行动时候不被消灭,城市工厂能每回合提供资金和手动点击制造新的单位棋子补充损失,在和敌军缠斗同时要多抢夺据点攒钱造兵,单位移动到据点就算占领,同时小国旗图标会变成我方图案,上述反过来对敌人也同理,不过敌人不会回血。。将军的荣耀胜利条件一般只有占领某个特定据点或者全灭敌人,占据点比如西线战场的柏林,一旦柏林被占即胜利,失败条件除了回合限制己方特殊据点被占就是被团灭,在战棋游戏里算很简单了。
友军占城不能给你加资源的,所以有机会就抢过来,友军占住就不走了。勋章产生是随机的,一般都是在攻击的时候,输出越高出现勋章几率越大。任务星级只跟获胜所用回合有关。

6,植物大战僵尸2秘笈 古埃及关卡三星要求的攻略是什么

第一关:第一星:不要让僵尸越过花线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不要使用超过12个植物不要种植植物在戴夫的小绿水上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失去的植物不要超过1个(不要用那个消费为0的寒冰植物,它会算入损失的植物中)太阳使用数量不超过1250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关:第一星:在30秒内不消费任何太阳能(前30秒就能做到,可以生产双向日葵)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不要让僵尸越过花线失去的植物不要超过2个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生产至少2500个太阳不要使用超过15个植物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大关卡:第一星:至少生产2750个太阳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在四十五秒内不要使用太阳在五秒内杀死五个僵尸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失去的植物不要超过1个使用太阳数量不超过1500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四大关卡第一星:不要种植植物在戴夫的小绿水上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损失不超过2颗植物使用太阳数量不超过1500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生产3500个太阳能不要让僵尸越过花线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五大关卡道具教学关卡,无三星第六大关卡第一星:同时在场的植物不要超过14个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生产超过2000太阳不要建造在戴夫的小绿水上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在10秒内干掉10个僵尸在60秒内不使用阳光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七大关卡第一星在15秒内干掉12个僵尸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90秒内不能消耗太阳能不要失去超过2个植物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使用的植物不要超过15个。使用的阳光不要超过1750个。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八大关卡翻牌消僵尸关卡,没有条件,过关获1星第九大关卡第一星使用的阳光不超过2000个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不要建造在戴夫的小绿水上种植的植物不要超过15个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最少生产4500太阳能不要失去超过两株植物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十大关卡第一星不要失去超过两株植物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二星在30秒之内杀死15个僵尸使用不超过2000太阳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第三星使用植物总数不超过14株120秒内不使用太阳能不要失去草坪剪草机

7,三国杀军争篇怎么玩

小小的做个总结,即是对自己所学的一个整理,也当是给大家一点可有可无的帮助。 步骤/方法 基本牌   杀,闪,桃,酒   其中杀和闪属于防御牌,游戏中能造成伤害的有杀(44张),决斗(3张),南蛮(3张),万箭(1张),闪电(2张),火攻(3张)。闪可以防御杀和万箭,也就是80%的伤害。杀可以防御南蛮和决斗,也就是10%,剩下的10%只能靠无懈去防。考虑到酒的存在,所以闪在军争里面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牌。当然,杀在防守的时候起到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因为2张需要杀来防守的牌都是无距离限制的。距离的重要性放在后面讲,现在先带过。桃不属于防守牌,因为它不可以阻止你掉血,而且有时候留桃不留闪的代价是2血,所以根据场上形势和队友安危程度来考虑怎么留手牌也是一个大问题。至于酒么,该喝了爆发的就赶紧爆发了,这东西和桃一样,3血武将捏在手里存几个回合是很不安全的,别的没什么,只要记住有连弩时,酒杀放后头就可以。最后一个事情请牢记,酒有且只有5张,但是所有的逆转翻盘,往往都是由一张酒,拉开的帷幕 锦囊   我习惯把锦囊分为3种,杀伤性锦囊(南蛮决斗之类),战略性锦囊(乐,拆之类),卡差类锦囊(无中,顺,五谷)。前2个非常好理解,解释下第3个。所谓卡差,就是两边阵营的持有卡牌差,比如是3对3的局面,双方没有额外摸牌的武将,那么双方每回合可以摸6张牌。如果一边有个周瑜,那么每回合可以摸7张,比对面多1张。无中可以让你一回合过手3张牌,也就是比对面多摸一张。你对对面用顺手,你失去顺手并从对面得到一张牌,收益为0,对面白白失去一牌,收益-1,也就是造成1张卡差。五谷其实也可以放进战略性锦囊里面,因为它有检阅卡组的作用,不过放到这里也没问题,毕竟抢无中顺手的多了去了,也算变相获得卡差了,就这么地吧。下面稍微详细地介绍下 杀伤性锦囊   南蛮(3张),决斗(3张),闪电(2张),万剑(1张),火攻(3张),火攻介绍下   火攻:出牌阶段,对任意一名有手牌的角色使用,目标角色展示一张手牌,若使用者可以弃掉一张与展示手牌花色相同的手牌,目标角色受到一点火焰伤害。   3点注意事项   1:可以对自己使用,司马穿白银被铁索时火攻自己,反馈自己白银回血。也可以用来透牌给队友提示   2:对方必须有手牌,而且这张牌必须给大家看。火攻联营的陆逊很有必要,恩,很有必要   3:是火焰伤害(这个是废话),主要配合铁索进行进攻   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上面都介绍完了,看着很简短,等于什么都没说,实际上确实是啥也没说,不过,象棋中马的精髓也只有一句马走日,比我这还简单,其中奥妙恐怕也只有自己亲身体验过才能知晓   其余的几张牌大家都很熟悉,不多废话了,像什么开局南蛮万剑的问题,懒的说了。 战略性锦囊   乐不思蜀(3张),桃园结义(1张),借刀杀人(2张),无懈可击(7张),过河拆桥(6张),铁锁链环(6张),兵粮寸断(2张)   乐不思蜀和兵粮寸断   后来先判这个属于常识,乐可以用来打击手牌多但是血量少的敌人,一把手牌被乐的后果大家都懂。兵粮可以用来限制手牌型角色,限制爆发型角色,在敌血低牌少时进行进一步压制。乐无距离但是兵粮只有1的距离,关键时刻贴不上人的惨剧数不胜数,这种时候除了想想-1想想徐晃外,也就只能笑笑了   借刀杀人   先问个问题,防守时最重要的东西有什么?   答:手牌,距离   这里的手牌包含手牌数量和手牌质量,很好理解。距离,更好理解,+1马的惨剧也是天天在发生,160张牌中找武器也不是容易的事,关键时刻一张借刀杀人,进可攻,退可守,难道不算是神牌么?当然,它必须是神牌,如果大家手牌数量没有上限的话。   无懈可击   想看一个人对三国杀的理解程度的话,看看他对无懈可击的使用就可以了。   不想在这里介绍这张卡,因为想用好这张牌实在是太困难的事,对对方心理的揣测,对场上形势的判断,这一切的一切,没有几千场的磨练实在是用不来的。当你有一天又重新将无懈用来对付南蛮和万剑的时候,那或许不是因为你犯2,而是因为你对三国杀的理解,又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过河拆桥   1换1,无距离限制,好了,这是神卡,就这么定了   无数次看见人把顺手和拆来比较,这让人烦躁的程度就像拿甘宁和张辽来比较一样。性质都不一样的东西,能拿来比较么?还记得我刚才说过防守最重要的东西么?手牌?我可以让你没手牌。距离?我不受距离限制,有时候也可以弄掉我们之间的隔阂让我们好亲热亲热。行了,防守的2要素都可以被它给破解掉,进攻时候的神卡舍它其谁?同理,防守的时候即可以削弱对面的进攻火力,也可以拆掉敌人通向你的阶梯,那么,得此良卡,夫复何求?只要注意回合结束的时候别放在手上当宝就可以,4血武将可酌情留一张,3血武将最好是想都别想。   铁索连环   自行引入一个新概念:集体防守。虽然字面很好理解,不过还是解释下   比如甄姬,手卡是3张黑杀,那么她的防御能力就是近乎无懈可击,对面很难对她造成半点伤害。然后另外一个人是4闪关羽,那么他的防御能力也是近乎无懈可击。再然后,一个空城藤甲的老诸葛,他的防御能力同样是无懈可击。那么,怎么攻破他们的防守呢?   把他们和另外个没牌的倒霉队友连起来,然后送张属性杀过去,最好再倒贴张酒   军争里面,出现了集体防守这个概念,并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木桶的短板效应得到体现,一块短板可能造成的是全盘的崩坏。铁索是一场谋杀,需要缜密的心思,巧妙的策划,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可能最终成功的杀掉对方,和那些拿到铁索就重铸指望无中顺手连弩无限杀的人说这个等于白搭,这种计算和深谋远虑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卡差类锦囊   无中生有(4张),顺手牵羊(5张),五谷丰登(2张)   无中生有   对于无中,大家根据前面故事的尿性多半会猜测我会喷下无中,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想喷了,我只想提一点,无中2张牌,有1张杀的概率只有55%,自己好好想想五谷的时候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东西   顺手牵羊   0换1,但是有距离限制,使得顺往往在关键时刻面临无距离的尴尬,这种事情不提也罢。你问为什么兵粮也受距离限制但是放在战略性锦囊里面,因为那东西实在是没地方塞了   五谷丰登   在8人的情况下可以检阅卡组中的8张牌,人越多检阅的越多,得到自己想要的关键牌的概率约大,但是还是考虑下座次吧,乱开五谷开到崩盘的悲剧也是天天在上演,演员不同而已。 注意事项 另外说下铁索别的用处,对面实在固若金汤的时候铁索队友强行酒杀也是个法,不过请尽量锁那些1血的家伙,不要锁上自己家健康的司马然后酒杀参上,那纯粹是犯2,郭嘉另当别论。将需要保护的队友和对面的重要人物锁在一起,也能暂时保证他的安全,特别是对张角,往往成也铁索,败也铁索。最后,实在需要牌的时候,重铸吧。
加到 标准版里玩
直接加进去就可以了,如果喜欢的话可以把《火,林,山,一将成名》包一起加进去,甚至可以加入SP武将,也可以试试神武将,趣味性更强。风包武将其实和《军争》关系不大,所以有没有《军争》都可以加。反正就是看个人喜好啦

文章TAG:将军的荣耀基辅之战攻略  将军的荣耀手机游戏可以联机玩吗假如可以如何联机  将军  将军的荣耀  荣耀基  

相关文章

  • 世界杯世预赛2023赛程,预赛都排好了

    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如下:第1轮,2023男篮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男篮世界杯预选赛赛程如下:1。2022年8月25日对阵哈萨克斯坦,2023年亚洲足球世界杯赛程2023年亚洲足球世界杯赛程分为小组赛和附加赛两个阶段,2023世界杯赛程2023世界杯赛程为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1日和2023年12月3日,每天都会有4场比赛,8支球队对阵。世预赛亚洲区赛程表2023世预赛中国男篮比赛赛程如下:1。2023年11月25日,中国VS日本。2.2023年11月28日,中国..
  • 中国队vs韩国队lol视频,LOL中国vs韩国

    Lol中国队为什么会输给韩国队?你应该了解一下中国电子竞技的历史。杭州亚运会Lol韩国队韩国队三局三胜2:0战胜中国队,LOL:为什么韩国队可以完全虐中国队?亚运会lol韩国队最终名单揭晓,亚运会lol韩国队阵容为:上丹宙斯、戴耶卡纳维、钟丹乔维、阿德科勒、辅助科里亚,第二轮:中国VS韩国时间:2022年9月6日地点:首尔世界杯体育场中韩的比赛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队40强赛时间表(精彩对决一触即发中国足球队一直是国人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国内联赛还是国际比赛,中国队的表现都备受关注。在即将到来的中国40强..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使,装修,留学,游戏,,茶叶,道具,黄金,教育,珠宝,软件等信息创造价值.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