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软件攻略 - 微观战争,战争

微观战争,战争

时间:2022-07-09 14:54:45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战争

如果对方币你实力强,可以用骑兵光打他1个栏,虽然你是失败的,但是他的损失会比你打。就这样耗死他

微观战争,战争

2,微观战争的问题

要耐打就单手锤加盾,大部分技能都可以放,要么就换大炮,大锤伤害高,但是死得快。最高难度加农炮比较容易过关,其次是盾+单手,巨型双手若没有好的技术,会比较惨。

微观战争,战争

3,有哪些需要知识储备的游戏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假如将来人类社会没有“战争”,会如何发展?假设就是假设,因为不存在也只能假设一番。在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战争是一直存在的。新老交替只要老的不愿意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就会发生一次次的政变或者战争来完成这次使命。诸如制度上的,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奴隶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目前则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角逐,否则我们也不会被西方那么多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了。即使制度上的问题解决了,还存在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或者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等等。这一切都将还要继续下去。这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更是战斗的如火如荼。还有可能以后的星际战争。除此之外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的星系天体之间的大角逐。其实现在也在角逐,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而已。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假如将来人类社会没有“战争”,会如何发展?假设就是假设,因为不存在也只能假设一番。在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战争是一直存在的。新老交替只要老的不愿意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就会发生一次次的政变或者战争来完成这次使命。诸如制度上的,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奴隶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目前则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角逐,否则我们也不会被西方那么多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了。即使制度上的问题解决了,还存在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或者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等等。这一切都将还要继续下去。这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更是战斗的如火如荼。还有可能以后的星际战争。除此之外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的星系天体之间的大角逐。其实现在也在角逐,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而已。玩好EVE,你大概需要了解经济金融,天文知识,科幻小说各类名词,充足的人际交往能力,充足的军团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资源调配,政治交往,微观战争学,物理学,结构学,高等数学,星图分析,间谍学等等。。A了好久了,劝退游戏不是白叫的,不过当你认真研究后,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款足以影响后世的游戏。最后,月型万岁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假如将来人类社会没有“战争”,会如何发展?假设就是假设,因为不存在也只能假设一番。在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战争是一直存在的。新老交替只要老的不愿意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就会发生一次次的政变或者战争来完成这次使命。诸如制度上的,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奴隶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目前则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角逐,否则我们也不会被西方那么多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了。即使制度上的问题解决了,还存在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或者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等等。这一切都将还要继续下去。这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更是战斗的如火如荼。还有可能以后的星际战争。除此之外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的星系天体之间的大角逐。其实现在也在角逐,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而已。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假如将来人类社会没有“战争”,会如何发展?假设就是假设,因为不存在也只能假设一番。在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战争是一直存在的。新老交替只要老的不愿意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就会发生一次次的政变或者战争来完成这次使命。诸如制度上的,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奴隶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目前则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角逐,否则我们也不会被西方那么多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了。即使制度上的问题解决了,还存在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或者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等等。这一切都将还要继续下去。这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更是战斗的如火如荼。还有可能以后的星际战争。除此之外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的星系天体之间的大角逐。其实现在也在角逐,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而已。玩好EVE,你大概需要了解经济金融,天文知识,科幻小说各类名词,充足的人际交往能力,充足的军团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资源调配,政治交往,微观战争学,物理学,结构学,高等数学,星图分析,间谍学等等。。A了好久了,劝退游戏不是白叫的,不过当你认真研究后,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款足以影响后世的游戏。最后,月型万岁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假如将来人类社会没有“战争”,会如何发展?假设就是假设,因为不存在也只能假设一番。在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战争是一直存在的。新老交替只要老的不愿意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就会发生一次次的政变或者战争来完成这次使命。诸如制度上的,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奴隶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目前则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角逐,否则我们也不会被西方那么多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了。即使制度上的问题解决了,还存在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或者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等等。这一切都将还要继续下去。这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更是战斗的如火如荼。还有可能以后的星际战争。除此之外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的星系天体之间的大角逐。其实现在也在角逐,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而已。
需要世界公共卫生秘书总部的权威专家组成的美国重灾疫区实地调查组戡查论证后公布结果。回答完毕。最先要说的还是BBC系列。BBC自然纪录片大概分为地球、宇宙、人体三个大部分:一、BBC地球篇(BBC“镇馆之宝”):《地球脉动》:几乎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生态纪录片,用接近上帝的视角,审视这个叫做地球的星球,虽然探讨的是科学,但是有着宗教式的观影体验。《人类星球》:一部极其特别的自然纪录片,说是讲地球,其实是在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人类,但说是讲人类的纪录片,它又是以自然生态地理环境等要素为载体来讲述。视点新颖,内容丰富,把自然和人文结合得天衣无缝。《生命》:人类看完足以无地自容的片子,哪怕只是地穴里一只微不足道的小虫子,每天也在上演生存的史诗。为了吃饭,为了繁衍,为了活下去,无数精彩甚至悲壮的生物行为,在这个生生不息的地球上无限地演绎下去,地球也因此而不朽。除了难以超越的三大神作之外,仍有一些不能不看的作品:《植物之歌》:这部讲植物的算是侧重于动物的《生命》的姊妹篇,从植物的进化讲到对地球,对生态的影响,这是一次对地球的绿色,也是对生命的礼赞。《非洲》:BBC最接近三大神作的作品,拍得极其出色。非洲大地上生命的瑰丽,壮阔,惊奇,灵动,不朽,一一呈现在镜头前。此外,大量蒙太奇,慢镜头的运用,让这部纪录片的观赏性和趣味性,也达到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例如,那个从沙丘底部拼命往上推粪球的屎壳郎君,一次次往上推,粪球一次次滚落,好不容易推上沙丘,一阵风吹过又把它直接吹到底部。表现得非常有趣,但笑着笑着不知不觉眼泪就出来了)《冰冻星球》:算是《地球脉动》和《生命》的一条支线,讲述两极大陆的世界与“居民”们。极地世界的镜头难能可贵,摄制组捕捉到了很多平常难以观测到的动物捕食、迁徙等活动,以及壮观的冰川与雪原,还有对全球变暖趋势的忧虑。《蓝色星球》:这部纪录片的人气在国内不如以上几部那么高,但是其品质足以名列BBC前茅。本片深入海洋,对水下蔚蓝的世界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从起源到各方各面,再到反思,每一集主题鲜明,节奏得当,配乐非常动听,本片足以成为自然纪录片的教科书。BBC的自然纪录片里,有一位老人经常出现在镜头里,把身后的天地万物广袤世界娓娓道来。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旅行路程最长的人,多年来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被世人誉为——“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摘自百度百科)每当听到他讲述的自然世界,不像是在阐释多么深奥的科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辈,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给你我介绍这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世界。《南太平洋》:一部优秀的讲述典型南半球岛屿生态之作。特殊的地缘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态景象和人文历史。由观众最喜爱的BC老师做旁白,一望无际的蓝,郁郁葱葱的绿,喷涌翻腾的红,组成了南太平洋最美的画卷。《加拉帕戈斯》:地处暖流寒流交汇处,所以这个岛上热带寒带生态并存,十分奇特。看完方才明白这个世界的内容远比我们想象中要丰富得多。另一位观众最喜爱的抖森老师参与了其中一集的旁白。象龟、军舰鸟、鬣蜥,物种的起源,自然的史诗。《黄石公园》:作为地球上最著名的的国家公园之一,本片平实客观地记录了黄石公园的四季更迭,以及在季节的变化下生物们的生存活动:或残忍,或有礼,或勤劳,或聪颖。《飞越地球》:比较另类的一部,摄像机全程都在鸟背上。借由迁徙的鸟儿,展现这个世界。这里把我对它的豆瓣短评贴过来:如果你能克服镜头晃动眩晕感和密集恐惧感,那么你看到的是一部由奇妙的动物,美丽的风景,新颖的视角,尖端的技术和十足的诚意组合而成的优质纪录片。《企鹅群里有特务》:BBC自然纪录片中的喜剧之王,笑点十足。为了观察企鹅君们的生活作息,摄制组特地做了一个企鹅形态的机器人混进企鹅群,企鹅们跟机器人的互动十分有趣,大卫.田纳特的旁白也充满了拟人化的童趣,然而企鹅在异常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仍然努力地活下去并繁衍出了新的生命,让人感动之余,也肃然起敬。《美丽中国》:这部纪录片是BBC自然记录小组和中视传媒联合出品,中文译名美丽中国,但从内容上看显然英文原名Wild China更符合本片的内容。这是真真正正的能让我国观众见识到何为大好河山,何为地大物博的纪录片,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至今,本片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与反思。此外,BBC还有大量关于动物、地貌的各类纪录片,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有空可以自己找感兴趣的来看。二、BBC宇宙篇上面有人提到过,BBC关于宇宙的纪录片最出名的莫过于《太阳系的奇迹》《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三部曲了。事实上这三部质量也的确非常出色,对于宏观视角和微观叙述的把握,对于宇宙奇观的展示,对于人类渺小的感慨与太空事业的赞扬等等。此外,这三部曲还有一位人气极高的解说,布莱恩.考克斯。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成为物理学专家之前,他是曼彻斯特一支乐队的键盘手,在乐队觉得没有成就感之后,他便投身物理学。在攻读学位期间,又组建了一支乐队,他们的单曲还在英国单曲榜单上打榜,并且拿到过冠单的宝座。乐队解散后,他便潜心于物理学研究,并时常在BBC的纪录片留下身影,与观众一起感受宇宙的美妙。《太阳系的奇迹》:这部纪录片着重讲的就是太阳系,从各大行星到太阳系与宇宙的联系等等。太阳系与地球算是关系最近的宇宙,但从这部纪录片来看,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孤独的,跟其他或诡异、或沉寂、或美丽、或恐怖的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宇宙的奇迹》:比起太阳系,这一部更加宏大,从太阳系出发,延伸到宇宙的各个位面:光速、红矮星、白巨星、脉冲星、熵。普通观众由此得以对什么是宇宙有了较为直观、清晰的概念。它不再是一个黑压压的天空,而是各种一瞬与永恒组成的不朽诗篇。《隐秘的世界》:其实这部纪录片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宇宙纪录片,不过它讲的也正是探索宇宙的一把钥匙:看不见的不等于不存在。这部纪录片将视觉奇观和深刻主题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用特殊的摄影手法,捕捉到了地球上、地外的各种奇妙的现象。冰晶、射线、红外线、闪电、光谱、无线电波,其实,人类并不知道自己居住在一个”拥挤“的宇宙里。三、国家地理、探索频道(地球+宇宙)英国有BBC,美国就有NG和Discovery,他们的纪录片也是多如牛毛,我选一些我觉得很经典的,能算作神作或准神作的作品。【地球篇】:《大迁徙》(国家地理):全方位展现了地球上生物的迁徙这一行为,这部片子的摄影难度很大,需要全程跟随动物行动,也实在太美,波澜壮阔的群体迁徙,带给观众一种最直观的对于生命的敬畏与感动。【宇宙篇】:《与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虫洞》(探索频道):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如此出名以至于摩根.弗里曼的讲解员身份跟他的演员身份一样的有名。。本片算是相当的科普向,摩根.弗里曼平易近人的语调和对于内容和语气的把握,让人会有驻足倾听的欲望。本片也采访了很多前沿领域研究的科学家,从一些基础理论和结论开始,到一些比较新的观点和研究方向。也许娱乐性不是那么强,但内容扎实有料,深奥却不难懂,适合任何喜欢宇宙的人观看。《旅行到宇宙边缘》(国家地理):国家地理真正的牛逼,就是在于他们拍出了这个片子。利用哈勃望远镜的素材,用CG技术将宇宙制作出来,从地球出发,走出大气层,走过月球,走过火星,走过太阳系,走过银河系,走到宇宙的尽头,超越了时间,最后回归到那场天地洪荒的大爆炸,回归到宇宙的本源。这部片子呈现的内容,也许到人类灭绝的时候也不能亲眼所见。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小小的地球上那些杀戮、战争和人心诡谲,跟这个世界,完全没有关系。四、人体篇除了地球跟宇宙,我也想把探索人体的纪录片单独列出来。虽然这些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充满了社会性,但它的本质仍然是人类的生物性。《人体内旅行》(国家地理):最好的人体纪录片,详尽的数据让你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构造。一些并非人人皆知的生理活动让人震撼。微型摄像头深入人体之后展现的人体方方面面,也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科普材料。从呱呱坠地到年迈逝去,每一段时刻都值得珍惜。《子宫日记》(国家地理):这套纪录片其实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讲动物的,这一部则讲人体。借助精密仪器的扫描,观众能清楚看到怀孕到分娩,子宫内悄然发生的各种变化。这个小小的器官,却进行着人类这一物种最伟大的事业。不管你是否已有子女,不管你是否接受怀孕,当婴儿从母体艰难地脱出,发出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声啼哭的那一刻,没有办法不为之感动。《人体奥秘》(BBC):从一个细胞开始讲起,到人类构造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模拟画面、丰富有趣的数据。此外本片也展现了构造不完整的特殊人群或是具有特殊构造的人群、以及一些特殊的手术案例。总之,本片的可看性和科普性非常的高,适合任何观众观看。《细胞的暗战》(BBC):从海报就看得出来,这部讲述人体细胞与病毒对抗活动的纪录片,犹如科幻战争片一样酷炫。各种看不见的微观战争,不停地在每个人的体内进行着。音效和配乐也如好莱坞大片一样精彩。内容深入浅出,画面精彩纷呈,形式喜闻乐见,难道还有理由不看看这部纪录片吗?五、永不遗落的明珠,五部最好的自然纪录片纪录电影跟纪录片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有时电影能更加强烈地反映导演个人的意见,因此这五部电影不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录,它们也是对电影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记录。《天地玄黄》:天地有大美本片是罗恩.弗里克的代表作,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即便听过无数遍对本片的溢美之词,即便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观看,看完也会被本片传达的丰富信息量所震撼。全片无任何解说词,仅仅是不断地切换着地球各处的景象,看似幻灯片一般的展览却充满了“无声胜有声”的东方式美学与哲学观。虽然本片也有人类文明的展示,但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试图划掉自然与文明的分界线,创造一种“地球大同”的状态。所有事物的美都是发自于自然之态的,不加以任何修饰。况且,本片对于自然世界的记录,也能让观众收获颇多。天地辽阔,你我皆是沧海一粟。对于真正的大美,任何言语都是苍白的。人类的祭祀,是否像极了自然界群体生物的本能行为?人类的工业,人类的世界,如此融入这个世界,却又格格不入。《家园》:冷眼看看这个世界本片是法国著名航拍摄影师Yann Arthus-Bertrand制作的一部环保向自然纪录片。从展现这个地球的美好开始,到讲述人类文明是如何介入这个美丽的星球,进而亲手将它破坏得丑陋不堪的。全程航拍给了观众一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居住的环境,不管是美丽的,还是丑陋的,都让人心惊肉跳。本片经过15年的筹备,历访50多个国家,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成本耗资可谓巨大,就成片质量来看,本片算是相当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爱与梦飞行记得前几年有一期《看电影》做励志片专题,本片位列于五十大有节操励志片第二名,一部纪录片能有如此鼓舞人心的力量,让人无法不赞叹。从一个孩子看见鸟儿起飞开始,整部电影伴随着动人的吟唱,与鸟儿们一起历经万千险阻,最终达到理想之乡。对于观众,也许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观影,对于鸟儿,这是年复一年的任务,这是延续种族的使命,这是出于本能,高于本能的壮举。两只翅膀,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旅途。这是生命的赞歌,怎能不美丽,怎能不伟大,怎能不动人?《微观世界》:一虫一世界。本片与《鸟的迁徙》《喜马拉雅》并称为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讲述了各类昆虫的生活景象。如果说《鸟的迁徙》是大气磅礴的史诗,本片就是精致有趣的小品级佳作。昆虫的世界颜色鲜艳亮丽,行为也丰富多彩,有些昆虫的细节形态,日常很难观察到。如果你对一对蠕动的蜗牛交媾和斑斓的毛毛虫爬行这种镜头并无生理抵触的话,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观赏性的纪录片。《灰熊人》:死亡与永生之所以把本片归纳为自然类纪录片,除了电影里那些难能可贵的灰熊生活片段之外,还有导演赫尔佐格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故事的男主角蒂莫西.崔德维尔是典型的反人类文明者,被人类文明所遗弃,也痛恨人类文明。他在灰熊生存的世界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但最终命丧熊口。随即熊也被前来救援的人杀死。这样的生死循环,既带有自然逃不开人类社会染指的悲观宿命感,也有大自然的纯粹残酷性。本片没有太多的修饰与主观煽情,就是平静地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的故事,但说不清的百般滋味让人喟然。另外还有两部可以一看的作品,一部是《时间的风景》,另外一部是《尘与雪》。本片争议其实蛮大,与其说是电影,它更像是一本动态的摄影诗集。究竟能不能算是一部优秀的自然纪录片,谁也无法下定论,故最终没把它算进去。五、人文篇概述人文篇这个概念实在太大,除了自然生物之外的都可以算是人文,因此很难对其有一个完整的分类。不过从题材来看的话,勉强还是能分为如下几个类别:1、地缘类:顾名思义就是以地理为载体介绍人类世界的题材,比如介绍国家或地区的风土人文、历史发展,包括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这些都算是地缘类。2、器物类:这里改变一下器物的概念,除了工具、物件,我也把艺术作品归纳到这里来,毕竟都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这类题材纪录片着重介绍某种工业成果、艺术作品(是作品而非作者,作者算在第三类)等等。3.人物类:很好理解,就是介绍各种人类个体处于人文世界的故事,其实上面提到过的《灰熊人》也算,只不过接下来想推荐的,比自然精神浓厚的《灰熊人》更贴近人类社会而已。但有一点想说明,这个类别不包括那些介绍一个群体的纪录片,比如《人类星球》(它们如果算人文纪录片的话应该是第一类),人物纪录片应该是着重介绍一个特定的个体。《列国图志》(Discovery)这是一套系列纪录片,共分三季播出,每一集都讲述了一个国家。讲国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但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并没有从国土面积气候条件等地理要素开始不拉不拉的讲,而是直接选取了这个国家最普通,又最不同的一些国民,通过他们的故事,来看待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河南的武校学生、京都的艺伎、米兰的时装设计师、威尼斯的小船摆渡人,巴黎的铁塔烟花师、巴西的女足队员。就是这些带上了鲜明地理烙印的普通人,造就了地球上各种鲜活的生活,他们别于你我,却又与你我一起经历生命的酸甜苦辣。《我们的故事》(History Channel)有两部,第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第二部是《人类:我们的故事》。真.大制作,通过好莱坞电影水准的场景还原,把历史用最好理解的方式讲述出来。(第二部我还没看,看完再补上)先说说第一部,从五月花号讲到当代美国,一方面利用大量演员、道具、场景还原历史事件,另一方面邀请社会各界名流来做访谈。政治经济新闻娱乐体育,你认识的不认识的美国人,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美国的故事。制作精良,形式独特,而且内容并不是简单地为美国歌功颂德,而是清楚地告诉你美国的文明制度是如何建立的。一个人,一台设备,一次事故,往往就是社会变革的导火索。看完你可能并不能清楚地讲出美国的国土面积,但是你能清楚地认识到何为美国精神。《美国:我们的故事》《人类:我们的故事》《天启:二战启示录》(法国)法国出品,很多国家都买过版权,比如国家地理、NHK。也感谢CCTV9普及了这部片子(不过有删减这种事大家也应该心里有底),这可能也是二战题材最好的纪录片之一了。无数珍贵的素材,大到战场猛烈的炮火,小到士兵的表情,二战的一点一滴都呈现在这部片子里。通过对胶片的修复,所有的真实影像资料都还原到了彩色,5.1立体声和川井宪次神来之笔的配乐,让本片可看性大大增加。片子并没有加入太多主观色彩,而是把战争的本来面貌展现出来,由观众来评说(不过本片里东亚战场内容的缺失是一大遗憾)。德国等轴心国势力固然作为人类公敌存在,但同盟一方也为尽然都是正义之师,任何战争都是政治的棋盘。影片起名为启示录,也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做到了启示功能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中国铁道大纪行》(NHK)日本萌叔中国蹭饭记。通过三万六千多公里的铁道旅行,在中国大地上走走停停,见识这个国家最真实的一面。满满的治愈系,没有大城市的光怪陆离,没有上流社会的精英生活,没有宏伟建筑的壮丽不凡,有的只是掏心窝子的小温暖,走马观花的广袤山川、变换的美丽四季,以及一张又一张淳朴温和的笑脸。经常看日本影视作品的就会了解,日本人对于家庭精神的重视,对人与人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有多么的看重。在现代社会快速繁忙的高压生活中,我们应该需要跟着关口大叔一起,重拾那失去的生活本质。2015年,因为上一款项目已经逐渐完结,可能因为并没有取得期待的成绩,反而让大家变的非常放松。于是我们开始经常在办公室组织打游戏,中间换过很多游戏,最终被我们持续喜欢的,还是红警和帝国。我们有一种玩法,5~8个玩家进入地图乱战,当然还要开局给30分钟以上的发展时间。我们并不是什么RTS游戏的高手,相反还非常的弱,但这并不妨碍大家每周快乐。因为是乱战,还给了发展时间,常常打了两三个小时,我们都无法打完,但我们依然快乐,依然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回味着作战的局势,回忆着快乐的瞬间,喝着汽水,就着黄焖鸡米饭,让快乐继续发酵。那段时间,每周开上几局,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思考是什么样的体验,让我们如此快乐?【发展帝国的成就感】由一个小小的基地,慢慢建成自己的宏伟帝国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很有快感的事情。开局给30分钟的发展时间,让大家都非常有安全感,甚至经常30分钟到了,还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想继续发展。贯穿整局游戏帝国发展的目标感和成就感让人欲罢不能。【以求活为目的乱战】每周参与对局的几乎都是RTS的弱逼。因此即使开战,大家一致的目标依然是如何进一步的发展自己,把帝国搞大。被打的人就经常在办公室里叫唤,有时也会有他人回应帮助,相互苟活。打着打着,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你求饶的声音足够大,磕头的姿态足够标准,往往都会放你一条活路。“MD,别打了,别打了,死了!!死了!!”“那我把你民房都拆光,就撤军”。战斗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的是厮杀的释放。有很多次,打到晚上7点要吃饭了,还没结束,大家就相约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集中到地图中间开轰,那10分钟的释放感,真的非常美妙。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在内心一直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满足这令人陶醉的体验。于是我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老板(黄一孟),要去做一款手机上的RTS战争游戏,时间是2015年11月。我们给游戏提出了三个要求:1.表现必须直观,要有足够的代入感,就像玩帝国和红警一样,无论战斗、建造,还是破坏,都简单干脆,所见即所得。2.超大的地图,N(10~30名)多玩家在一起乱战,主打混沌的社交战争。3.没有微操,形式简单,能让更多普通玩家也能感受到指挥官的乐趣。桌面原型诞生黄一孟听过想法后,表示出兴趣,但风险过高,只能悄悄给予一定程度的资助,帮助我们继续迭代想法。之后黄一孟还介绍我们认识了一支在宁波的团队,愿意一起去迭代这个案子。对方团队的负责人徐子清同学,听到我们的整体思路后,感觉内核非常像桌游,提议可以先制作桌面原型。2015年12月,为方便沟通,我们搬到宁波和徐子清团队融合,在宁波工作了两个月,我们将当时的核心规则制作成了桌面原型,并把游戏起名【THE WAR】同时也制作了第一个战斗演示Demo,这个时间是2016年1月。桌面原型出来后,我们几个设计人员反复试玩和迭代,之后怀着忐忑的心情,也邀请了团队里没有参与设计的其他成员参与游玩,大家都玩的挺开心,给了我们很大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14.gif首个战斗演示Demo我们带着THE WAR桌面原型和战斗演示Demo再次找到了黄一孟,我们团队三个人、徐子清再加上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玩了一下午的桌面原型。在交流中,我们坦诚这些想法要变成手机游戏依然有很多路要走。采用什么样的匹配机制,地图的逻辑和表现是什么,地图上的建筑物如何表现,军团如何表现才能达到近似RTS的直观,战斗系统如何设计,商业模式可能是什么,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全都回答不了。因为这些不确定性,最终我们没有通过心动的内部立项。立项评审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我们百感交集,徐子清表示自己公司现在也非常的困难,虽然他个人非常喜欢THE WAR这样的游戏,但目前他们只能集中资源去做一款代工的二次元游戏(战舰少女2),我们表示理解。之后我们两个团队合作中止,各奔前程。【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4.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7.jpg桌游推演记录资料这个桌游版本验证了以下几点:-即使非常简单的机制下,依然实现出了混沌的战争社交乐趣。-策略博弈的核心要素:信息的隐藏、探查和公开,空间距离产生的地缘政治,有限资源和行动力产生的决策成本。-虽然桌游没有画面,但帝国发展依然能给人快感。军队数字越来越大,帝国领土越来越多,这两点也将是手机版本的核心体验。单机版本和TapTap预约接下来的小半年,我们一边迭代THE WAR的设计,一边做点小项目提升自己。我们持续思考如何把桌游的体验制作成手机版的方案,有了很多的心得。时间到了2016年10月,我们遇到了另一个贵人,袁老师。他非常看好这个想法,我们也获得了一次非常有限但可以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因为有了半年沉淀,我们对于程序实现方式,艺术风格都有了明确的方案,1个月后就折腾出了一个单机版雏形,之后美术表现也很快落地。看着手中的版本我们异常激动,记得是一个雨夜,我们骑着车,发誓 :要让成片成片坦克海、飞机海怼人的RTS游戏在手机上变成真实。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0.gif单机版本那时还发生了另一件事情。2016年崩坏3上线,毁灭级别的表现,让市场沸腾。年底我们约米哈游的蔡浩宇出来吃饭,一起侃大山。感觉老蔡当时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给他展示了THE WAR,并开心的聊了一个下午对游戏的理想和抱负,就回家了。到家后,忍不住心中的冲动,在微信上问,要不要投资我们?忐忑的放下手机,1分钟后,老蔡回复说 “可以呀,今天下午我也想这个事呢,但我们没投过人呀,不知道怎么开口,而且你们的状态看上去非常好” 。这个时间也赶上老蔡的第一个孩子要出生,我们相约3周后,他老婆生完,再细聊。记不清是3周后,还是2周后了,我们迫不及待的去推动事情的前进,也许是时机未到,也许是太过心急,也许的确米哈游也没准备好,最后米哈游放弃了投资。期间我们把THE WAR上了TAPTAP进行预约,评分9.8分。看着每一个玩家的评论,我们告诉自己,试试吧!https://www.taptap.com/app/33210【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29.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1.jpg实机演示截图这个单机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初步还原RTS的战斗表现-虽然缺少细节,但已经具备红警范(时尚、近未来、机械感)的艺术风格-以地格为抽象单元的地图形式和战斗系统-基于地格扩张的帝国发展玩法雏形联网对战版人生就是这样充满变数,我们整理好心情,依然相信着世界的未知。在一个下雨的夜晚,有爱互动的任伟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也在上海,大伙可以一起聊聊。那天聊的很欢,虽然只是单机版,但他玩了一个晚上。没过多久,他就给我们打电话,问要不要来北京试试。我们果断叫上了之前的朋友,微观战争的制作人范芃一起去了北京。大家决定用6到8个月的时间,干一个网络对战版出来试试,而任伟的这次也不能算是投资,更像是资助。来到北京后,在任伟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有了像样规模的开发团队,2017年5月正式开始开发THE WAR对战版。5个月后任伟找到我们说,他们的主打项目红警ONLINE现在非常困难,他还会资助我们一段时间,但兄弟们要自己也找找出路。为此我们快马加鞭加快开发,在12月我们把游戏放上TapTap测试,但很快发现后端程序出现了大问题,根本无法承载200人以上的同时在线。虽然是小范围测试,但第一晚进入的玩家就几千,服务器持续宕机。这次测试期间,我们去找了黄一孟,在他的办公室,对战了1个半小时,最后他取胜的时候,说了一个字“爽”,当然这是刻意安排的。我们很想和心动合作,但是项目的问题以及目前团队的工程能力,让黄一孟非常的犹豫。最终他还是婉拒了,他说“这个项目当前最大风险还是工程上能不能落地”。我们无力反驳,因为正如他所说,虽然这一次解决了核心玩法的落地,但是工程落地过差,无法给大规模玩家试玩,难以给人足够信心。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7.gif联机对战版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29.gif超级核弹井微信图片_20190709092131.gif基洛夫--变形【资料】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3.jpg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6.jpg游戏实机演示截图微信图片_20190709092238.jpg开发日常记录资料这个对战版本我们实现了以下几点:-真实玩家的对战版本设计与实现-RTS表现和战斗规则进一步落地-更加明确的艺术风格及细节设计-适应地格为单元的RTS发展系统-3种规模的地图对战模式提升产品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我们持续寻找外部资源。在此期间,我们不得不面临许多选择,有一些如今来看并没有做好。最难的是过年前的那一个月,大伙辛苦忙了大半年,项目也初现端倪,但资金也断链了。小伙伴们知道情况后,一些人表示挺不住不了想要离开,悲观的气氛开始在团队蔓延。于是在一个周末的晚上,我们几个合伙人凑了十几万块钱,逐家逐户的去拜访员工,向大家坦诚公司的困难和一些错误的决策,还有把项目做下去的决心。有几个兄弟,因为我们的确之前有做的不好,形成了隔阂,我们甚至磕头认错,恳求大家的理解。然后把最后仅有的钱给大家分了分,告诉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但我们希望大家可以一起走向终点。最后一部分人的确与我们奋战了很久,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大家真的想把游戏继续下去。经过一番坚持和努力,还有上天的眷顾,最终找到了一些支持者。我们遇到一个浙江传统行业商人的投资,他的儿子非常喜欢RTS,他也想投资游戏,并着重投军事游戏。与此同时头条游戏当时的负责人俞佳也向我们伸来橄榄枝。考虑到这个项目之前的开发短板,我们最后选择了加入头条游戏。这可以补足我们技术开发上的短板,同时游戏上线后,也会更容易发行;但相应的不像创业,项目的命运将不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们于2018年5月正式加入头条游戏,并开始组建研发队伍。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伙伴,团队逐渐从核心4人,扩张至近30人的规模,开发走上正规。很长一段时间,在这边开发游戏的日子也是非常开心的。因为经历了之前的日子,我们对项目有了更清晰目标和规划,尽管经历了技术重构的痛苦,但强健的开发团队也让版本不断迭代得更稳健。在公司内经历了几次评审和内部测试后,2019年4月,终于有了一个可以面向外部玩家的版本。我们寻找了20名左右的大学生,请他们来公司测试,大家一起玩了2个半小时,过程非常愉快。结果反馈很好,尤其在尖叫度和传播意愿上给了高分,团队的信心大增。但另一方面,自过年以来,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俞佳卸任,部门负责人更换,很多项目都需要为公司新的战略进行调整。我们的项目也不例外,结果已经盖棺定论,无法挽回。就像一年前一样,我们再一次.假如将来人类社会没有“战争”,会如何发展?假设就是假设,因为不存在也只能假设一番。在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战争是一直存在的。新老交替只要老的不愿意主动退出历史的舞台,就会发生一次次的政变或者战争来完成这次使命。诸如制度上的,父系社会取代了母系社会。奴隶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取代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取代了封建主义,目前则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角逐,否则我们也不会被西方那么多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了。即使制度上的问题解决了,还存在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或者组织与组织,个人与个人等等。这一切都将还要继续下去。这还只是我们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微观世界更是战斗的如火如荼。还有可能以后的星际战争。除此之外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的星系天体之间的大角逐。其实现在也在角逐,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而已。玩好EVE,你大概需要了解经济金融,天文知识,科幻小说各类名词,充足的人际交往能力,充足的军团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资源调配,政治交往,微观战争学,物理学,结构学,高等数学,星图分析,间谍学等等。。A了好久了,劝退游戏不是白叫的,不过当你认真研究后,你会发现这真的是一款足以影响后世的游戏。最后,月型万岁

微观战争,战争

4,有人会修改安卓apk应用名称吗就是安装成功后出现的软件名字变成

用mt管理(必须root)先找到你要修改的软件(你吧软件安装或者下载到哪里就在哪里找,
你好!http://bbs.app111.com/thread-391756-1-1.html如有疑问,请追问。
制作共存

5,到目前为止战争类型主要分几种分别为什么

战争的定义不同于战役、战斗,我举个例句: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中途岛战役(战役)期间,在日军第二次空袭美军舰队的战斗中(战斗),日军飞行员友永大尉驾驶舰载机成功地对美军约克城号航母进行了神风撞击,造成了约克城号严重受损。这几个词颠倒一下位置,这句子就成了病句。战争的类型:---------------------------按类型分:常规战、核战按性质分:正义的自卫战争、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按规模分:区域局部战争、世界大战按方式分:陆海空单干、多军种协同战、电磁战、太空站、谍战、游击战按时间分:持久战、闪电战按参与人员国籍分:内战、外战

6,春秋五霸称霸的重要战争分别是什么

齐桓公称霸没有标志性的战争 多是零零碎碎的一些战争 称霸的标志性事件是葵丘会盟晋文公称霸标志性事件是晋楚城濮之战 践土会盟宋襄公称霸未遂 秦穆公称霸是在西戎 没有标志性的战争 楚庄王称霸是楚晋邲之战 吴王阖闾称霸的标志性事件是吴楚柏举之战越王勾践称霸的标志性事件是公元前473年灭吴的那场战争 史学界没有定名
春秋五霸有几种说法,一种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一种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当然齐桓公是毫无争议的春秋第一霸主。我个人比较支持第二种,因为宋襄公空讲仁义,有名无实,而且春秋后期,吴越之争确实可以说是一件影响比较大的事件。

7,什么是赛博战争

赛博战的起源
【游迅单机新闻】上周,我们启动了对游戏新作《变形金刚:赛博坦战争》(Transformers: War For Cybertron)的报道,其中向您展示了博派领袖擎天柱(点击查看擎天柱信息)的形象。那么下面我们将向你介绍狂派(又称霸天虎)领袖威震天的信息。
【游迅单机新闻】上周,我们启动了对游戏新作《变形金刚:赛博坦战争》(Transformers: War For Cybertron)的报道,其中向您展示了博派领袖擎天柱(点击查看擎天柱信息)的形象。那么下面我们将向你介绍狂派(又称霸天虎)领袖威震天的信息。从图片可以看出与擎天柱变身之前的原型对比,威震天更像一辆专门从事战争事业的超级坦克,看起来也比擎天柱更拉风战斗力也更强。(游戏里反面角色一般比主角拉风) 《变形金刚》的卡通迷都非常清楚,作为霸天虎领袖威震天就是带领其手下赢得赛博坦星球的控制权以及消灭汽车人。

8,初一上册历史中的战争有哪些

逐鹿之战 距今约四五千年 黄帝炎帝对蚩尤 牧野大战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对商纣王 城濮之战 公元前7世纪后期 晋文公对楚成王 桂陵之战 公元前4世纪中期 孙膑对庞涓 马陵之战 约桂陵之战后十多年 孙膑对庞涓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 赵括(前是廉颇)对白起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项羽对章邯 漠北大战 公元前119年 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单于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对袁绍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对曹操 淝水之战 383年 苻坚对谢玄
牧野之战 城濮之战 邲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
【牧野之战】 【城濮之战】 【邲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
巨鹿之战
牧野之战 城濮之战 长平之战 巨鹿之战
牧野之战,城濮之战,长平之战等. 你可以翻一下历史书后的大事表啊.

9,21世纪的战争有哪些

伊拉克战争
2001年10月7日爆发的阿富汗战争; 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 时断时续的泰柬边界武装冲突; 2008年8月8日爆发的格鲁吉亚战争(俄军开进南奥塞梯)。 时断时续的苏丹内战(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正式宣布独立)。 2011年3月19日爆发的利比亚战争。 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席卷全球的反恐战争等。
2001阿富汗战争(美国VS阿富汗) 2002泰国和缅甸(边境冲突·袭击校车) 2003伊拉克战争 (美国VS伊拉克) 2006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 (以色列VS黎巴嫩) 2007斯里兰卡内战(政府军VS泰米尔猛虎组织) 2008格鲁吉亚战争(俄罗斯VS格鲁吉亚) 2008塞尔维亚(科索沃独立) 2011利比亚战争(法国当先锋,英国跟进,美国指挥) 2011叙利亚内战(政府军VS西方支持的反对派)
在21世纪发生过的战争,不会随时间的消逝而退出人们的记忆,尤其在媒体作用下,几为人所共知,大概有如下战争: 1.伊拉克战争 2.黎以冲突 3第二次世界大战 4中东战争 .5俄格冲突 5.阿富汗战争 6.斯里兰卡内战 7.利比亚战争 ,
伊拉克战争

文章TAG:微观战争  战争  微观  

相关文章

  • 世界杯世预赛2023赛程,预赛都排好了

    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如下:第1轮,2023男篮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男篮世界杯预选赛赛程如下:1。2022年8月25日对阵哈萨克斯坦,2023年亚洲足球世界杯赛程2023年亚洲足球世界杯赛程分为小组赛和附加赛两个阶段,2023世界杯赛程2023世界杯赛程为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1日和2023年12月3日,每天都会有4场比赛,8支球队对阵。世预赛亚洲区赛程表2023世预赛中国男篮比赛赛程如下:1。2023年11月25日,中国VS日本。2.2023年11月28日,中国..
  • 中国队vs韩国队lol视频,LOL中国vs韩国

    Lol中国队为什么会输给韩国队?你应该了解一下中国电子竞技的历史。杭州亚运会Lol韩国队韩国队三局三胜2:0战胜中国队,LOL:为什么韩国队可以完全虐中国队?亚运会lol韩国队最终名单揭晓,亚运会lol韩国队阵容为:上丹宙斯、戴耶卡纳维、钟丹乔维、阿德科勒、辅助科里亚,第二轮:中国VS韩国时间:2022年9月6日地点:首尔世界杯体育场中韩的比赛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队40强赛时间表(精彩对决一触即发中国足球队一直是国人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国内联赛还是国际比赛,中国队的表现都备受关注。在即将到来的中国40强..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