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软件攻略 - 汉魂30大明攻略,大明技能

汉魂30大明攻略,大明技能

时间:2022-08-01 21:54:57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大明技能

是的,可以到商场买无字秘籍再增加一栏,也可以在程老渔那掉鱼任务出的破鞋有几率获得!

汉魂30大明攻略,大明技能

2,全面战争模拟器都有哪些攻略

MOD背景在明末之时,此刻的大明岌岌可危,北有大清的虎视眈眈,大明中部地区还有闯贼和大西军的不断造反破坏,南部各路总督听调不听宣,华夏的存亡危在旦夕。在东南亚还有外国势力在不断骚扰沿海,安南等国的蠢蠢欲动,这个MOD灰常形象的还原了那一段的历史。同类型的MOD还有《南明悲歌MOD》,《葬明MOD》、《龙战三千里MOD》、《问鼎华夏MOD》、《汉魂MOD》等等。

汉魂30大明攻略,大明技能

3,唐三第九魂技是不是大明的红环

第九魂技是小舞弟弟大明献祭而成的,魂技为天青龙之魂和青龙缠之韧

汉魂30大明攻略,大明技能

4,假如一个普通大学生魂穿到永乐元年朱棣身上能不能让明朝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明朝从不割地赔款”的谣言了。我猜大概是因为明朝的割地赔款往往是以“赏赐”的名目做出的吧。为了酬谢蒙古人在内战中给予的支持,明成祖送大宁地给蒙古。(“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说之来。……天下既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朵颜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割地”吧?以“酬谢”为名割让土地就不算割让了,窃书不能算偷,对吧?蒙古林丹汗(《明史》中译名“虎墩兔”)屡次扰边,明廷无可奈何,最后约定送银4000两,以换取林丹结盟共同对付满洲人。泰昌元年增加到四万两。天启四年,因为林丹一亲属被明朝边境居民所杀,遂每年加增13000多两,号称“偿命银”。崇祯元年,林丹再次向明朝进攻。明朝的做法是另增每年81000两黄金来息事宁人。(“崇祯元年,虎墩兔……乘胜入犯宣大塞。秋,帝御平台,召总督王象乾,询以方略……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縻。”——《明史·鞑靼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赔款”吧?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明朝从不割地赔款”的谣言了。我猜大概是因为明朝的割地赔款往往是以“赏赐”的名目做出的吧。为了酬谢蒙古人在内战中给予的支持,明成祖送大宁地给蒙古。(“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说之来。……天下既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朵颜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割地”吧?以“酬谢”为名割让土地就不算割让了,窃书不能算偷,对吧?蒙古林丹汗(《明史》中译名“虎墩兔”)屡次扰边,明廷无可奈何,最后约定送银4000两,以换取林丹结盟共同对付满洲人。泰昌元年增加到四万两。天启四年,因为林丹一亲属被明朝边境居民所杀,遂每年加增13000多两,号称“偿命银”。崇祯元年,林丹再次向明朝进攻。明朝的做法是另增每年81000两黄金来息事宁人。(“崇祯元年,虎墩兔……乘胜入犯宣大塞。秋,帝御平台,召总督王象乾,询以方略……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縻。”——《明史·鞑靼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赔款”吧?大明王朝是汉人扬眉吐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誓死不做亡国奴。当年大明王朝最辉煌的岁月,海军是多么的强大。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明朝从不割地赔款”的谣言了。我猜大概是因为明朝的割地赔款往往是以“赏赐”的名目做出的吧。为了酬谢蒙古人在内战中给予的支持,明成祖送大宁地给蒙古。(“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说之来。……天下既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朵颜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割地”吧?以“酬谢”为名割让土地就不算割让了,窃书不能算偷,对吧?蒙古林丹汗(《明史》中译名“虎墩兔”)屡次扰边,明廷无可奈何,最后约定送银4000两,以换取林丹结盟共同对付满洲人。泰昌元年增加到四万两。天启四年,因为林丹一亲属被明朝边境居民所杀,遂每年加增13000多两,号称“偿命银”。崇祯元年,林丹再次向明朝进攻。明朝的做法是另增每年81000两黄金来息事宁人。(“崇祯元年,虎墩兔……乘胜入犯宣大塞。秋,帝御平台,召总督王象乾,询以方略……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縻。”——《明史·鞑靼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赔款”吧?大明王朝是汉人扬眉吐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誓死不做亡国奴。当年大明王朝最辉煌的岁月,海军是多么的强大。其实两字火于王莽,王莽之前,刘弗陵,刘病已这些皇帝都是三个字,说明并无贵贱之分。王莽改制之后,以两字为尊贵,比如三国很难找出三个字的人(除了复姓)。。五胡乱华之后,风气逐渐开放,有逐渐没有因名字分贵贱,比如李世民,李隆基,赵匡胤,赵光义。。三字或两字都可以。。至于明朝,朱元璋开国之后,立下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辈分,所以明朝建国之后出生的皇族都是三字。。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明朝从不割地赔款”的谣言了。我猜大概是因为明朝的割地赔款往往是以“赏赐”的名目做出的吧。为了酬谢蒙古人在内战中给予的支持,明成祖送大宁地给蒙古。(“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说之来。……天下既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朵颜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割地”吧?以“酬谢”为名割让土地就不算割让了,窃书不能算偷,对吧?蒙古林丹汗(《明史》中译名“虎墩兔”)屡次扰边,明廷无可奈何,最后约定送银4000两,以换取林丹结盟共同对付满洲人。泰昌元年增加到四万两。天启四年,因为林丹一亲属被明朝边境居民所杀,遂每年加增13000多两,号称“偿命银”。崇祯元年,林丹再次向明朝进攻。明朝的做法是另增每年81000两黄金来息事宁人。(“崇祯元年,虎墩兔……乘胜入犯宣大塞。秋,帝御平台,召总督王象乾,询以方略……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縻。”——《明史·鞑靼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赔款”吧?大明王朝是汉人扬眉吐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誓死不做亡国奴。当年大明王朝最辉煌的岁月,海军是多么的强大。其实两字火于王莽,王莽之前,刘弗陵,刘病已这些皇帝都是三个字,说明并无贵贱之分。王莽改制之后,以两字为尊贵,比如三国很难找出三个字的人(除了复姓)。。五胡乱华之后,风气逐渐开放,有逐渐没有因名字分贵贱,比如李世民,李隆基,赵匡胤,赵光义。。三字或两字都可以。。至于明朝,朱元璋开国之后,立下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辈分,所以明朝建国之后出生的皇族都是三字。。两大错觉:李自成是灭明朝的主力;后金(清)是捡了便宜才入关的,如果没有李自成,后金还在关外打猎。事实上,后金是消灭明朝的绝对主力。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开始,明朝在辽东就没有打过几场胜仗,孙承宗在辽东,也只是能够暂时遏制努尔哈赤的脚步而已,总体而言,优势是在于后金这边。而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在后金可谓是一溃千里,后金更是五次南下进入中原,两次兵临北京城下,最远打到了济南城。而且,在明朝内部对战农民军节节胜利的百战名将,比如卢象升,洪承畴等,都被后金大败,尤其是卢象升,以身殉国。可见,当时明朝内部最为精锐的部队,也奈何不了清军;最优秀的将领,也被清朝安排。再反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他们哪一次遇见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除了李自成最后一次以绝对的人数优势战胜了被皇帝下旨强制出战的孙传庭),不是被胖揍?尤其是李自成,多少次,明军差一步就能消灭掉这个人,但都被后金破坏(清军入侵,将领被调去防备)。所以说,要说捡漏,李自成才是白捡便宜的那个。那么再说,消灭明朝有多困难?答案很简单,没多困难。明朝毁在自己手里,包括李自成这个人,都是被明朝强行逼到自己对立面的。明朝立国五十年之后,朱元璋建立的那一套户籍体系已经开始崩溃,生产盐的灶户因为开中法导致了盐的需求猛增,而不堪繁重的工作,开始逃亡;而军户,国家正规的武装力量,变成了卫所长官的私人奴仆而根本毫无战斗力;武官吃空饷,地方官扣押赈灾物资中饱私囊,这一切在明朝立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就都发生了。明朝的王爷,一个个拿着国家的钱挥霍,而毫无贡献。唐王朱聿键,看到清军围攻京城,于是违反祖制,招募部队去勤王,并且大败了农民军,却被崇祯皇帝关押,剥夺爵位;而崇祯的叔叔福王朱常洵,在崇祯省吃俭用筹集军费的时候,依旧掌握着三个省的税收,大肆挥霍。有能力的亲王,不受重用,却养着一帮蛀虫般吃空朝廷的亲王,明朝岂能不亡?而明朝的军队,也只能对付已经衰落的蒙古散兵游勇,遇到大规模的,战斗力强的敌人,就会丧失战意,地方的武装面对倭寇,辽东官兵遇到后金,都是被暴打。这样的军队,岂能保家卫国?所以,灭掉明朝,不用其他人动手,他自己就足以毁掉自己。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明朝从不割地赔款”的谣言了。我猜大概是因为明朝的割地赔款往往是以“赏赐”的名目做出的吧。为了酬谢蒙古人在内战中给予的支持,明成祖送大宁地给蒙古。(“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说之来。……天下既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朵颜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割地”吧?以“酬谢”为名割让土地就不算割让了,窃书不能算偷,对吧?蒙古林丹汗(《明史》中译名“虎墩兔”)屡次扰边,明廷无可奈何,最后约定送银4000两,以换取林丹结盟共同对付满洲人。泰昌元年增加到四万两。天启四年,因为林丹一亲属被明朝边境居民所杀,遂每年加增13000多两,号称“偿命银”。崇祯元年,林丹再次向明朝进攻。明朝的做法是另增每年81000两黄金来息事宁人。(“崇祯元年,虎墩兔……乘胜入犯宣大塞。秋,帝御平台,召总督王象乾,询以方略……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縻。”——《明史·鞑靼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赔款”吧?大明王朝是汉人扬眉吐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誓死不做亡国奴。当年大明王朝最辉煌的岁月,海军是多么的强大。其实两字火于王莽,王莽之前,刘弗陵,刘病已这些皇帝都是三个字,说明并无贵贱之分。王莽改制之后,以两字为尊贵,比如三国很难找出三个字的人(除了复姓)。。五胡乱华之后,风气逐渐开放,有逐渐没有因名字分贵贱,比如李世民,李隆基,赵匡胤,赵光义。。三字或两字都可以。。至于明朝,朱元璋开国之后,立下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辈分,所以明朝建国之后出生的皇族都是三字。。两大错觉:李自成是灭明朝的主力;后金(清)是捡了便宜才入关的,如果没有李自成,后金还在关外打猎。事实上,后金是消灭明朝的绝对主力。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开始,明朝在辽东就没有打过几场胜仗,孙承宗在辽东,也只是能够暂时遏制努尔哈赤的脚步而已,总体而言,优势是在于后金这边。而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在后金可谓是一溃千里,后金更是五次南下进入中原,两次兵临北京城下,最远打到了济南城。而且,在明朝内部对战农民军节节胜利的百战名将,比如卢象升,洪承畴等,都被后金大败,尤其是卢象升,以身殉国。可见,当时明朝内部最为精锐的部队,也奈何不了清军;最优秀的将领,也被清朝安排。再反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他们哪一次遇见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除了李自成最后一次以绝对的人数优势战胜了被皇帝下旨强制出战的孙传庭),不是被胖揍?尤其是李自成,多少次,明军差一步就能消灭掉这个人,但都被后金破坏(清军入侵,将领被调去防备)。所以说,要说捡漏,李自成才是白捡便宜的那个。那么再说,消灭明朝有多困难?答案很简单,没多困难。明朝毁在自己手里,包括李自成这个人,都是被明朝强行逼到自己对立面的。明朝立国五十年之后,朱元璋建立的那一套户籍体系已经开始崩溃,生产盐的灶户因为开中法导致了盐的需求猛增,而不堪繁重的工作,开始逃亡;而军户,国家正规的武装力量,变成了卫所长官的私人奴仆而根本毫无战斗力;武官吃空饷,地方官扣押赈灾物资中饱私囊,这一切在明朝立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就都发生了。明朝的王爷,一个个拿着国家的钱挥霍,而毫无贡献。唐王朱聿键,看到清军围攻京城,于是违反祖制,招募部队去勤王,并且大败了农民军,却被崇祯皇帝关押,剥夺爵位;而崇祯的叔叔福王朱常洵,在崇祯省吃俭用筹集军费的时候,依旧掌握着三个省的税收,大肆挥霍。有能力的亲王,不受重用,却养着一帮蛀虫般吃空朝廷的亲王,明朝岂能不亡?而明朝的军队,也只能对付已经衰落的蒙古散兵游勇,遇到大规模的,战斗力强的敌人,就会丧失战意,地方的武装面对倭寇,辽东官兵遇到后金,都是被暴打。这样的军队,岂能保家卫国?所以,灭掉明朝,不用其他人动手,他自己就足以毁掉自己。个人认为,历史上明朝的确是少有的强盛汉族政权王朝,特点如下:一,明朝是为数极少,面对北方游牧政权从南往北打,驱除游牧民族统治的建立的汉族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明之后派大将徐达,汤和,傅友德,沐英,蓝玉,朱棣等七次北伐到成祖朱棣亲帅大军的五次亲征,使得汉族政权一改五代十国、两宋以来,汉族政权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畏惧,从北方游牧政权手中收回了华北屏障燕云十六州及河西地区,明初期建立奴儿干都司(东北极地),乌斯藏都司(西藏),朵干都司(青藏),还统治了安南等地,一段时间内结束了北方游牧骑兵随意将汉地作为“狩猎场”的时代,汉唐之后成为向西向北再一次“拓地万里”的大帝国。二,明朝是皇帝自杀殉节的汉族王朝虽然北京城破时,崇祯皇帝不想死而出逃,但是最后在出走无望的情况下返回禁城逼死皇后,杀死爱女,留下一份给李闯的绝命书后,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解下玉带,披头遮面(无脸面见列祖列宗)脚不覆履(无立锥之地),踩着王承恩的背自缢而亡,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对得起“天子不辱”之名,这就是后世评价的“天子死社稷”。(宋赵昺是陆秀夫背着殉国的)三,明朝是把国都迁到北方边界并向北开疆拓土的汉族王朝首先强调“天子守国门”不是什么明祖训,朱元璋定都南京也不是明王朝的国门。所谓守国门是指永乐迁都。朱棣把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一个原因是元都燕京(北平)作为燕王的“龙兴之地”是朱棣稳固的大本营,再者北京可以依托为北征的前线强大的基地。最后就是在心里告别“篡位”的种种是是非非,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离他爹老朱越远越好,省的睡不好觉。并且在永乐七年时就开始在昌平黄土山(改名天寿山)修建长陵,以证迁都之决心。所以永乐皇帝还是很有魄力的,去过明十三陵的朋友可能知道,十三陵离京北最后一道长城防线重镇居庸关算是近在咫尺。选择京北建陵也是一种冒险,一旦敌军突破居庸关,明朝历代皇帝的祖坟就不保了(如李自成攻进居庸关就火烧明皇陵)。永乐以北京为大后方,五次北征蒙古,最远打到了乌兰巴托的东南(忽兰忽失温),虽然打的没有汉将霍去病击匈奴左贤王后兵临瀚海(贝加尔湖)和唐将高仙芝平大小勃律(克什米尔)那么远,但明成祖无疑是历代汉族皇帝中亲征打的最远的,兵峰直指蒙古圣山狼居胥。最后明成祖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榆木川(多伦北),虽然没有完全荡平漠北,但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强悍的瓦剌和鞑靼被打的投降,叩拜大明为宗主之国。四,明朝执行相对强硬的外交政策汉唐和亲,五代称臣,两宋纳贡,割地者更不在少数。而明朝经洪武,永乐两朝之后的宣德巡边,正统亲征(土木堡大败),弘治收哈密,正德北狩,嘉靖平安南(越南),万历援朝,崇祯打红毛(荷兰)等等,基本上对外保持着“只许我不要不许你不服(十五不征之国),你不服我就干你”的宗主国思想。明朝中后期为了维护边疆的和平,开展了互市通商和贡赏的制度,虽说有点“薄来厚往”的情况,但基本上是变相的表面(面子上)对等的,没签过什么“檀渊之盟”,既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地位,又减少军费入不敷出的窘境,即使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面对第二次北京保卫战失败,崇祯还是拒绝和闯军媾和,所以有了“君王死社稷”一说。结论是,明朝文治武功还是不错的,武的上边说了,文化上仅现在提到的四大名著三个是明朝人写的(把金瓶梅剔除了),还有阳明心学等影响后世数代人,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制度压垮了明朝,最终被历史车轮所碾盖。本人不是明粉,仅谈历史。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明朝从不割地赔款”的谣言了。我猜大概是因为明朝的割地赔款往往是以“赏赐”的名目做出的吧。为了酬谢蒙古人在内战中给予的支持,明成祖送大宁地给蒙古。(“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说之来。……天下既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朵颜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割地”吧?以“酬谢”为名割让土地就不算割让了,窃书不能算偷,对吧?蒙古林丹汗(《明史》中译名“虎墩兔”)屡次扰边,明廷无可奈何,最后约定送银4000两,以换取林丹结盟共同对付满洲人。泰昌元年增加到四万两。天启四年,因为林丹一亲属被明朝边境居民所杀,遂每年加增13000多两,号称“偿命银”。崇祯元年,林丹再次向明朝进攻。明朝的做法是另增每年81000两黄金来息事宁人。(“崇祯元年,虎墩兔……乘胜入犯宣大塞。秋,帝御平台,召总督王象乾,询以方略……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縻。”——《明史·鞑靼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赔款”吧?大明王朝是汉人扬眉吐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誓死不做亡国奴。当年大明王朝最辉煌的岁月,海军是多么的强大。其实两字火于王莽,王莽之前,刘弗陵,刘病已这些皇帝都是三个字,说明并无贵贱之分。王莽改制之后,以两字为尊贵,比如三国很难找出三个字的人(除了复姓)。。五胡乱华之后,风气逐渐开放,有逐渐没有因名字分贵贱,比如李世民,李隆基,赵匡胤,赵光义。。三字或两字都可以。。至于明朝,朱元璋开国之后,立下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辈分,所以明朝建国之后出生的皇族都是三字。。两大错觉:李自成是灭明朝的主力;后金(清)是捡了便宜才入关的,如果没有李自成,后金还在关外打猎。事实上,后金是消灭明朝的绝对主力。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开始,明朝在辽东就没有打过几场胜仗,孙承宗在辽东,也只是能够暂时遏制努尔哈赤的脚步而已,总体而言,优势是在于后金这边。而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在后金可谓是一溃千里,后金更是五次南下进入中原,两次兵临北京城下,最远打到了济南城。而且,在明朝内部对战农民军节节胜利的百战名将,比如卢象升,洪承畴等,都被后金大败,尤其是卢象升,以身殉国。可见,当时明朝内部最为精锐的部队,也奈何不了清军;最优秀的将领,也被清朝安排。再反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他们哪一次遇见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除了李自成最后一次以绝对的人数优势战胜了被皇帝下旨强制出战的孙传庭),不是被胖揍?尤其是李自成,多少次,明军差一步就能消灭掉这个人,但都被后金破坏(清军入侵,将领被调去防备)。所以说,要说捡漏,李自成才是白捡便宜的那个。那么再说,消灭明朝有多困难?答案很简单,没多困难。明朝毁在自己手里,包括李自成这个人,都是被明朝强行逼到自己对立面的。明朝立国五十年之后,朱元璋建立的那一套户籍体系已经开始崩溃,生产盐的灶户因为开中法导致了盐的需求猛增,而不堪繁重的工作,开始逃亡;而军户,国家正规的武装力量,变成了卫所长官的私人奴仆而根本毫无战斗力;武官吃空饷,地方官扣押赈灾物资中饱私囊,这一切在明朝立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就都发生了。明朝的王爷,一个个拿着国家的钱挥霍,而毫无贡献。唐王朱聿键,看到清军围攻京城,于是违反祖制,招募部队去勤王,并且大败了农民军,却被崇祯皇帝关押,剥夺爵位;而崇祯的叔叔福王朱常洵,在崇祯省吃俭用筹集军费的时候,依旧掌握着三个省的税收,大肆挥霍。有能力的亲王,不受重用,却养着一帮蛀虫般吃空朝廷的亲王,明朝岂能不亡?而明朝的军队,也只能对付已经衰落的蒙古散兵游勇,遇到大规模的,战斗力强的敌人,就会丧失战意,地方的武装面对倭寇,辽东官兵遇到后金,都是被暴打。这样的军队,岂能保家卫国?所以,灭掉明朝,不用其他人动手,他自己就足以毁掉自己。个人认为,历史上明朝的确是少有的强盛汉族政权王朝,特点如下:一,明朝是为数极少,面对北方游牧政权从南往北打,驱除游牧民族统治的建立的汉族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明之后派大将徐达,汤和,傅友德,沐英,蓝玉,朱棣等七次北伐到成祖朱棣亲帅大军的五次亲征,使得汉族政权一改五代十国、两宋以来,汉族政权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畏惧,从北方游牧政权手中收回了华北屏障燕云十六州及河西地区,明初期建立奴儿干都司(东北极地),乌斯藏都司(西藏),朵干都司(青藏),还统治了安南等地,一段时间内结束了北方游牧骑兵随意将汉地作为“狩猎场”的时代,汉唐之后成为向西向北再一次“拓地万里”的大帝国。二,明朝是皇帝自杀殉节的汉族王朝虽然北京城破时,崇祯皇帝不想死而出逃,但是最后在出走无望的情况下返回禁城逼死皇后,杀死爱女,留下一份给李闯的绝命书后,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解下玉带,披头遮面(无脸面见列祖列宗)脚不覆履(无立锥之地),踩着王承恩的背自缢而亡,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对得起“天子不辱”之名,这就是后世评价的“天子死社稷”。(宋赵昺是陆秀夫背着殉国的)三,明朝是把国都迁到北方边界并向北开疆拓土的汉族王朝首先强调“天子守国门”不是什么明祖训,朱元璋定都南京也不是明王朝的国门。所谓守国门是指永乐迁都。朱棣把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一个原因是元都燕京(北平)作为燕王的“龙兴之地”是朱棣稳固的大本营,再者北京可以依托为北征的前线强大的基地。最后就是在心里告别“篡位”的种种是是非非,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离他爹老朱越远越好,省的睡不好觉。并且在永乐七年时就开始在昌平黄土山(改名天寿山)修建长陵,以证迁都之决心。所以永乐皇帝还是很有魄力的,去过明十三陵的朋友可能知道,十三陵离京北最后一道长城防线重镇居庸关算是近在咫尺。选择京北建陵也是一种冒险,一旦敌军突破居庸关,明朝历代皇帝的祖坟就不保了(如李自成攻进居庸关就火烧明皇陵)。永乐以北京为大后方,五次北征蒙古,最远打到了乌兰巴托的东南(忽兰忽失温),虽然打的没有汉将霍去病击匈奴左贤王后兵临瀚海(贝加尔湖)和唐将高仙芝平大小勃律(克什米尔)那么远,但明成祖无疑是历代汉族皇帝中亲征打的最远的,兵峰直指蒙古圣山狼居胥。最后明成祖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榆木川(多伦北),虽然没有完全荡平漠北,但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强悍的瓦剌和鞑靼被打的投降,叩拜大明为宗主之国。四,明朝执行相对强硬的外交政策汉唐和亲,五代称臣,两宋纳贡,割地者更不在少数。而明朝经洪武,永乐两朝之后的宣德巡边,正统亲征(土木堡大败),弘治收哈密,正德北狩,嘉靖平安南(越南),万历援朝,崇祯打红毛(荷兰)等等,基本上对外保持着“只许我不要不许你不服(十五不征之国),你不服我就干你”的宗主国思想。明朝中后期为了维护边疆的和平,开展了互市通商和贡赏的制度,虽说有点“薄来厚往”的情况,但基本上是变相的表面(面子上)对等的,没签过什么“檀渊之盟”,既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地位,又减少军费入不敷出的窘境,即使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面对第二次北京保卫战失败,崇祯还是拒绝和闯军媾和,所以有了“君王死社稷”一说。结论是,明朝文治武功还是不错的,武的上边说了,文化上仅现在提到的四大名著三个是明朝人写的(把金瓶梅剔除了),还有阳明心学等影响后世数代人,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制度压垮了明朝,最终被历史车轮所碾盖。本人不是明粉,仅谈历史。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全是因为当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儿,让明朝的官员百姓皇帝,更贴近生活,更有鲜活气!比喻老朱,职业皇帝,小伙子能吃能干,能吃说当年放牛时吃了一头牛,然后把牛尾巴插到悬崖缝中,说牛入深山,能干,费了几千年的相权制度,自已赤胳大干!到了永乐帝,永乐实在干不下去了,大累了,虽然相权不再与皇权相争,一国大事,一个人累死也干不完,只好成立内阁,明清两朝的内阁制完成。大明牛人多,官员代表张居正三杨杨廷和徐阶海瑞高拱,太监也利害,魏忠贤什么保王振刘振,文人也不差,徐文长解绪杨慎王守仁唐寅,武将也牛B,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造反者也有人才,李自成张献忠,小说更一枝独秀,四大名著齐备,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最不受官方待见的书,不是黄书金瓶梅,而是写猴子的书!——大明,在某人笔下,好玩而生动,想想大礼议事件中的张總,被百多官员在紫禁城中,追着拚命逃跑,这画面,多么好笑又充满童趣呀!
明朝的制度顶层设计有缺陷,又不具备纠错能力,最后明朝政府财政崩溃,加速了其灭亡。朱元璋使明帝国丧失了铸币权。朱元璋一方面拼命印钞,另一方面规定民间缴纳赋税时要求70%必须是实物或者金银,宝钞使用不得超过30%。——这种只印钞不回收的玩法,他还没死,这个宝钞已经沦为废纸。纸币变成废纸,铜币也不发行,民间就自发将金银作为流通的货币。中国不但缺铜,更缺银。银两的供应主要靠外贸流入。到明朝中叶,有学者估算,当时中国的白银数量要占全球的一半(依靠海贸线路,中国大量商品流出,欧洲大量白银如潮水般涌入中国)。所以明朝通货膨胀得厉害——明天启六年,1两白银可以购买1石粮食,到了1908年,1石粮食需要3.895两白银。虽然外贸换取的白银堆积如山,但是与明朝财政收入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以天启六年为例。当年明朝财政收入——包含米麦2600万石,军屯400万石,盐税200万两,税粮折收的金花银100万两,茶税10万两,还有纺织品等各种实物折算的约几十万两。上述说明什么?明朝是一个完全依赖农业生产的税收结构!商税为0,关税为0,茶税只有区区10万两!明朝政府没有关税!——这是朱元璋留下的政治遗产。同时,明朝官员士绅不纳税,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也就是说官员与中举的读书人田地不纳税。这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特别大的漏洞,所以,很多有田地的农民“自愿”将土地“投献”给官员——就是自耕农与缙绅合谋瓜分政府的税收。因此,历朝历代的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收入也急剧下降。明朝还遇到了一个贪财的皇帝——万历皇帝。万历光给自己修陵墓就花了几百万,自然觉得钱不够花,于是派出太监兼并更多的店铺作为皇店,兼并更多的田地作为皇庄,海域就是开矿收矿税。上梁不正下梁歪,于是土地兼并就愈发严重。从万历46年开始,明朝陆续加征三种新税:辽饷、剿饷、练饷——史称三饷。1580年—1644年气候严寒导致北方农耕收成锐减,叠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饷的加征,直接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而明代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费、官员俸禄与皇室开支,对民间救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1602年,明代皇室支出已经达到1526万两白银,占国家财政总支出比例高达52.89%。从万历皇帝后期,明朝财政年年赤字,政府不会举债也没法再印钞,只能大规模削减开支。政府驿站就被砍掉了——李自成同学失业了,一怒之下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然后是拖欠军饷——所以明朝军队士兵士气低迷、一打就垮。还有拖欠官员俸禄——直接导致明末贪腐成风。到了崇祯后期,藩王的俸禄也没钱发了,各个潘王就去收买路钱,或者就去抢农民的土地。整个社会秩序已经濒临崩溃。因此明朝的覆灭是财政危机导致的社会治理危机,同时让明朝廷丧失了对帝国资源的动员能力。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明朝从不割地赔款”的谣言了。我猜大概是因为明朝的割地赔款往往是以“赏赐”的名目做出的吧。为了酬谢蒙古人在内战中给予的支持,明成祖送大宁地给蒙古。(“成祖从燕起靖难……厚赂三卫说之来。……天下既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明史.朵颜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割地”吧?以“酬谢”为名割让土地就不算割让了,窃书不能算偷,对吧?蒙古林丹汗(《明史》中译名“虎墩兔”)屡次扰边,明廷无可奈何,最后约定送银4000两,以换取林丹结盟共同对付满洲人。泰昌元年增加到四万两。天启四年,因为林丹一亲属被明朝边境居民所杀,遂每年加增13000多两,号称“偿命银”。崇祯元年,林丹再次向明朝进攻。明朝的做法是另增每年81000两黄金来息事宁人。(“崇祯元年,虎墩兔……乘胜入犯宣大塞。秋,帝御平台,召总督王象乾,询以方略……象乾至边,与崇焕议合,皆言西靖而东自宁,虎不款,而东西并急,因定岁予插金八万一千两,以示羁縻。”——《明史·鞑靼列传》)这就是传说中的“不赔款”吧?大明王朝是汉人扬眉吐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誓死不做亡国奴。当年大明王朝最辉煌的岁月,海军是多么的强大。其实两字火于王莽,王莽之前,刘弗陵,刘病已这些皇帝都是三个字,说明并无贵贱之分。王莽改制之后,以两字为尊贵,比如三国很难找出三个字的人(除了复姓)。。五胡乱华之后,风气逐渐开放,有逐渐没有因名字分贵贱,比如李世民,李隆基,赵匡胤,赵光义。。三字或两字都可以。。至于明朝,朱元璋开国之后,立下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辈分,所以明朝建国之后出生的皇族都是三字。。两大错觉:李自成是灭明朝的主力;后金(清)是捡了便宜才入关的,如果没有李自成,后金还在关外打猎。事实上,后金是消灭明朝的绝对主力。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开始,明朝在辽东就没有打过几场胜仗,孙承宗在辽东,也只是能够暂时遏制努尔哈赤的脚步而已,总体而言,优势是在于后金这边。而到了崇祯年间,明朝在后金可谓是一溃千里,后金更是五次南下进入中原,两次兵临北京城下,最远打到了济南城。而且,在明朝内部对战农民军节节胜利的百战名将,比如卢象升,洪承畴等,都被后金大败,尤其是卢象升,以身殉国。可见,当时明朝内部最为精锐的部队,也奈何不了清军;最优秀的将领,也被清朝安排。再反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他们哪一次遇见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除了李自成最后一次以绝对的人数优势战胜了被皇帝下旨强制出战的孙传庭),不是被胖揍?尤其是李自成,多少次,明军差一步就能消灭掉这个人,但都被后金破坏(清军入侵,将领被调去防备)。所以说,要说捡漏,李自成才是白捡便宜的那个。那么再说,消灭明朝有多困难?答案很简单,没多困难。明朝毁在自己手里,包括李自成这个人,都是被明朝强行逼到自己对立面的。明朝立国五十年之后,朱元璋建立的那一套户籍体系已经开始崩溃,生产盐的灶户因为开中法导致了盐的需求猛增,而不堪繁重的工作,开始逃亡;而军户,国家正规的武装力量,变成了卫所长官的私人奴仆而根本毫无战斗力;武官吃空饷,地方官扣押赈灾物资中饱私囊,这一切在明朝立国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内,就都发生了。明朝的王爷,一个个拿着国家的钱挥霍,而毫无贡献。唐王朱聿键,看到清军围攻京城,于是违反祖制,招募部队去勤王,并且大败了农民军,却被崇祯皇帝关押,剥夺爵位;而崇祯的叔叔福王朱常洵,在崇祯省吃俭用筹集军费的时候,依旧掌握着三个省的税收,大肆挥霍。有能力的亲王,不受重用,却养着一帮蛀虫般吃空朝廷的亲王,明朝岂能不亡?而明朝的军队,也只能对付已经衰落的蒙古散兵游勇,遇到大规模的,战斗力强的敌人,就会丧失战意,地方的武装面对倭寇,辽东官兵遇到后金,都是被暴打。这样的军队,岂能保家卫国?所以,灭掉明朝,不用其他人动手,他自己就足以毁掉自己。个人认为,历史上明朝的确是少有的强盛汉族政权王朝,特点如下:一,明朝是为数极少,面对北方游牧政权从南往北打,驱除游牧民族统治的建立的汉族王朝。从明太祖朱元璋建明之后派大将徐达,汤和,傅友德,沐英,蓝玉,朱棣等七次北伐到成祖朱棣亲帅大军的五次亲征,使得汉族政权一改五代十国、两宋以来,汉族政权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畏惧,从北方游牧政权手中收回了华北屏障燕云十六州及河西地区,明初期建立奴儿干都司(东北极地),乌斯藏都司(西藏),朵干都司(青藏),还统治了安南等地,一段时间内结束了北方游牧骑兵随意将汉地作为“狩猎场”的时代,汉唐之后成为向西向北再一次“拓地万里”的大帝国。二,明朝是皇帝自杀殉节的汉族王朝虽然北京城破时,崇祯皇帝不想死而出逃,但是最后在出走无望的情况下返回禁城逼死皇后,杀死爱女,留下一份给李闯的绝命书后,带着太监王承恩来到煤山,解下玉带,披头遮面(无脸面见列祖列宗)脚不覆履(无立锥之地),踩着王承恩的背自缢而亡,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对得起“天子不辱”之名,这就是后世评价的“天子死社稷”。(宋赵昺是陆秀夫背着殉国的)三,明朝是把国都迁到北方边界并向北开疆拓土的汉族王朝首先强调“天子守国门”不是什么明祖训,朱元璋定都南京也不是明王朝的国门。所谓守国门是指永乐迁都。朱棣把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一个原因是元都燕京(北平)作为燕王的“龙兴之地”是朱棣稳固的大本营,再者北京可以依托为北征的前线强大的基地。最后就是在心里告别“篡位”的种种是是非非,所谓“眼不见心不烦”,离他爹老朱越远越好,省的睡不好觉。并且在永乐七年时就开始在昌平黄土山(改名天寿山)修建长陵,以证迁都之决心。所以永乐皇帝还是很有魄力的,去过明十三陵的朋友可能知道,十三陵离京北最后一道长城防线重镇居庸关算是近在咫尺。选择京北建陵也是一种冒险,一旦敌军突破居庸关,明朝历代皇帝的祖坟就不保了(如李自成攻进居庸关就火烧明皇陵)。永乐以北京为大后方,五次北征蒙古,最远打到了乌兰巴托的东南(忽兰忽失温),虽然打的没有汉将霍去病击匈奴左贤王后兵临瀚海(贝加尔湖)和唐将高仙芝平大小勃律(克什米尔)那么远,但明成祖无疑是历代汉族皇帝中亲征打的最远的,兵峰直指蒙古圣山狼居胥。最后明成祖在最后一次北伐中病逝榆木川(多伦北),虽然没有完全荡平漠北,但使蒙古势力进一削弱,解决了明朝前期的北方问题,强悍的瓦剌和鞑靼被打的投降,叩拜大明为宗主之国。四,明朝执行相对强硬的外交政策汉唐和亲,五代称臣,两宋纳贡,割地者更不在少数。而明朝经洪武,永乐两朝之后的宣德巡边,正统亲征(土木堡大败),弘治收哈密,正德北狩,嘉靖平安南(越南),万历援朝,崇祯打红毛(荷兰)等等,基本上对外保持着“只许我不要不许你不服(十五不征之国),你不服我就干你”的宗主国思想。明朝中后期为了维护边疆的和平,开展了互市通商和贡赏的制度,虽说有点“薄来厚往”的情况,但基本上是变相的表面(面子上)对等的,没签过什么“檀渊之盟”,既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地位,又减少军费入不敷出的窘境,即使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面对第二次北京保卫战失败,崇祯还是拒绝和闯军媾和,所以有了“君王死社稷”一说。结论是,明朝文治武功还是不错的,武的上边说了,文化上仅现在提到的四大名著三个是明朝人写的(把金瓶梅剔除了),还有阳明心学等影响后世数代人,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封建王朝的家天下制度压垮了明朝,最终被历史车轮所碾盖。本人不是明粉,仅谈历史。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的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全是因为当年明月和明朝那些事儿,让明朝的官员百姓皇帝,更贴近生活,更有鲜活气!比喻老朱,职业皇帝,小伙子能吃能干,能吃说当年放牛时吃了一头牛,然后把牛尾巴插到悬崖缝中,说牛入深山,能干,费了几千年的相权制度,自已赤胳大干!到了永乐帝,永乐实在干不下去了,大累了,虽然相权不再与皇权相争,一国大事,一个人累死也干不完,只好成立内阁,明清两朝的内阁制完成。大明牛人多,官员代表张居正三杨杨廷和徐阶海瑞高拱,太监也利害,魏忠贤什么保王振刘振,文人也不差,徐文长解绪杨慎王守仁唐寅,武将也牛B,袁崇焕卢象升孙传庭杨嗣昌,造反者也有人才,李自成张献忠,小说更一枝独秀,四大名著齐备,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最不受官方待见的书,不是黄书金瓶梅,而是写猴子的书!——大明,在某人笔下,好玩而生动,想想大礼议事件中的张總,被百多官员在紫禁城中,追着拚命逃跑,这画面,多么好笑又充满童趣呀!我认为不行。理由:一、统治一个国家,需要熟悉这个国家各阶层的社会生态情况,社会观念及认识水平;二、需要掌握统治一个国家的严谨的思路、政策水平,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执行起来才有效,否则相反;三、统治水平,应该有丰富的历史经验沉淀和总结,知其之所以方可施为;四、历来有作为的皇帝,必然是能团结有识之士、有能之人,及深受社会认可和接受,即拥有天下为公理念,才能稳步发展。综上所述,一个普通大学生,只借一个皇帝的身,必定谈不上让国家最强大!

5,怎样玩大明

有钱就用钱买装备买经验卡升级!没钱的就慢慢练级等等级高了下副本开黄装自己穿!有钱的一个星期三十五以上,没钱的半个月以上才能三十五!

6,全面战争有明朝游戏吗

全面战争有明朝游戏的,《全面战争:大明1644》是由国内玩家自制的一款策略战棋游戏,是经典游戏《全面战争》的一个MOD,本作的历史朝代为明末,在明末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外有强敌,内有义军,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何走出困境?本作的势力众多,包含周围各个周围国家和藩王势力。故事背景:崇祯:朕的身后,布满了中原的反民;朕的前方,又站立起一个虎视眈眈的对手;唉......朕的夜晚,何时才能长梦不醒?痛我大明,锦绣河山尽付鞑虏!惜我大明,奋战到底难挽狂澜!悲我大明,亿万生灵惨遭涂炭!哀我大明,汉魂殇逝沦为奴才!

7,大明龙泉经验

做四海追辑,有十几万经验,还要组队去打勇闯邪教。和每天去领福利,朝廷阵营找知府林光领取,义军找参将左玲虎,江湖阵营找盟主司空明
做任务,副本,活动…

8,大明升级攻略

大明龙权升级速度在25级之后,就明显的慢下来。那么25级之后大明龙权该怎么升级呢?下面就是一位资深玩家为我们带来的25级之后的快速升级的方法。好了。就不多说了。现在开始来介绍下每日日常任务有些什么。游戏等级:34级刷FB:12级小洞天,单人(很简单)4万多经验。...
前面主线任务 很快就20了 20清主线 然后做每日活动 和下副本

9,大明玩家做什么任务得声望多

城战
吃声望珠,最快咯
打赏乞丐、每天站声望车。做活跃也能领
做家族任务
施舍铜钱给乞丐声望长得最快,但需要大量铜钱做后盾。 腾讯游戏互助团成员为你解答。 如果回答能够解决您的问题,请记得在我们的答案上选择“采纳为答案”,举手之劳,深表感谢! 如果无法解决您的问题,那么还请您继续补充您的问题,以便我们深入了解问题后帮您解答。

10,大明培养战魂

楼主,您好! 还有补天丸呀,是专门用来提升战魂资质的,1级补天丸使用激发战魂潜力,提升战魂资质,适用于资质低于1000的战魂 2级补天丸使用激发战魂潜力,提升战魂资质,适用于资质低于1500的战魂 3级补天丸使用激发战魂潜力,提升战魂资质,适用于资质低于2000的战魂 4级补天丸使用激发战魂潜力,提升战魂资质,适用于资质低于2500的战魂 5级补天丸使用激发战魂潜力,提升战魂资质,适用于资质低于3000的战魂 ,不过现在能买到的,还只有1、2级补天丸,其他的以后才能买到吧! 欢迎采纳,谢谢
好的战魂是要看资质 资质越高 加的东西就越多 只补天丹啊。吃到2000后用黄装喂,包你战魂好。

11,大明怎么样刷经验

升级达到十三以后,挂机运行游戏时进行休养生息也可以升级的,很轻松刷经验!
你说打怪刷经验吗?那很少的,只有每天做活动经验才多点,这游戏活动较多,经验都不是很多,烦杂的很,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做的
主要升级方式:风姿花诀 四海追缉 蟠龙石阵 镖王之道 千里护镖 师门贡献 投资矿山 寻求帮手 升级说明:做完以上主要的升级活动,每天最低可得几十万经验,那么升级就简直是轻而易举,同时活动所得的物品比如采矿许可证、铜矿和其他一些白装还能帮你获得游戏里的宝钞和铜钱。如果加入了家族并学习了家族的“金兰”技能,和同家族的兄弟姐妹组队时使用经验将获得加成。和家族的族人一起组队做活动下副本会更好哦

文章TAG:汉魂30大明攻略  大明技能  汉魂  30  大明  

相关文章

  • 世界杯世预赛2023赛程,预赛都排好了

    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国足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如下:第1轮,2023男篮世界杯预选赛赛程2023男篮世界杯预选赛赛程如下:1。2022年8月25日对阵哈萨克斯坦,2023年亚洲足球世界杯赛程2023年亚洲足球世界杯赛程分为小组赛和附加赛两个阶段,2023世界杯赛程2023世界杯赛程为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1日和2023年12月3日,每天都会有4场比赛,8支球队对阵。世预赛亚洲区赛程表2023世预赛中国男篮比赛赛程如下:1。2023年11月25日,中国VS日本。2.2023年11月28日,中国..
  • 中国队vs韩国队lol视频,LOL中国vs韩国

    Lol中国队为什么会输给韩国队?你应该了解一下中国电子竞技的历史。杭州亚运会Lol韩国队韩国队三局三胜2:0战胜中国队,LOL:为什么韩国队可以完全虐中国队?亚运会lol韩国队最终名单揭晓,亚运会lol韩国队阵容为:上丹宙斯、戴耶卡纳维、钟丹乔维、阿德科勒、辅助科里亚,第二轮:中国VS韩国时间:2022年9月6日地点:首尔世界杯体育场中韩的比赛也是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队40强赛时间表(精彩对决一触即发中国足球队一直是国人热议的话题,无论是国内联赛还是国际比赛,中国队的表现都备受关注。在即将到来的中国40强..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