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哥走侄不亲,舅走表不来”啥意思?
眨眼之间又快过年了,农村有过年走亲戚的习俗。在农村,方圆百里,都是沾亲带故的,但不一定会走动。农村俗语“哥走侄不亲,舅走表不来”是很符合现在农村走亲戚的习俗。1、哥走侄不亲“哥走侄不亲”是指哥哥年老了不在了,叔侄的感情淡了。哥弟俩是同胞兄弟,是一脉相连,但哥弟俩的子女是第二代。等哥弟七八十岁了,哥弟都几代同堂了。
哥弟的子女也成家立业了,甚至都有第三代第四代人。侄子的子女也成家了,也就是哥弟的孙辈当家了,侄子也老了,哥哥走后,叔侄都不当家了,关系也就淡了。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全村都是同宗同族的人,开始时就两三户人家,现在有五十多户,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是沾亲带故,很多人都有血缘关系,但到了第二第三代,亲情关系就淡了。
2、舅走表不来。农村有句俗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了了”,能很好说明“舅走表不来”。在当地农村,奶奶的娘家人,也就是父亲舅舅,在我们这一代就很少走动了。我们春节走亲戚,奶奶娘家人,我们孙辈(第三代)就很少去走动,一般是父亲(第二代)去奶奶的娘家人走亲戚。如果奶奶的娘家兄弟(父亲的舅舅)不在了,爷爷奶奶也不在了,这些亲戚就不会再走动了。
农村俗语“姐走了,门槛断;哥死了,侄不亲”,还有道理吗?
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了了。真是现实活生生写照。姐走门槛断,哥死侄不亲,说的更现实,都很有理,特别放在今天,道德,伦理,亲情有所缺失,都不得不为自家自身忙命之下,就更多体现出来了。人要顾及面子,顾及亲情,友情,爱情,会分轻重亲疏主次远近缓急。同胞最亲会念手足亲情,但姐嫁出就如泼出去的水收不回,要是远嫁有大距离,来往不方便,误工费时,走动就少,少往来了,亲也变疏了,要是亲姐不在了,缺少同胞亲情,不必再念同胞情,那就更等于断了来往,不必踩门槛了,等了断这门亲,现实中大有这样的,甚至势利自私的,姐尚在,门槛也断不来往了,特别是远嫁的,父母在念及父母恩,父母不在,再不是一家亲,都各顾各有理由推了。
哥死侄不亲,也是同样道理。小时就是兄弟如手足,父母不在,兄弟常反目,更有因一点小小利益不均而兄弟阋墙,争斗不止,反目无情,形同敌对,更何况哥已死,那就更显得侄不亲了。人讲面子讲情谊,但又是自私的,要是私心尽占了心胸,那面子,那亲情,就被挤压扁了而不顾了,就会有姐走门槛断,哥死侄不亲的说法做法。其实为人处事应看开看远点,大度些,姐走门槛不断,哥死了侄更亲才是。
农村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有什么道理?
谢谢邀请!我感觉“哥走侄不亲”,这句话不太实际,因为哥没有了,侄子才是最亲的人,那种血缘是无法割断的,作为姑姑感觉像自已儿子似的。也许哥没有了,那种亲情的感觉侄子是无法代替的!“姐去门槛断”道是很贴切,姐姐没有了,不能说门槛断了,几乎没有事是不去外甥家了,去了也没意思了!“兄死叔就嫂”,过去时代这种情况很长见,老人怕自已的孙子给人家当继子,嫂子怕走一家进一家不容易,于是小叔就嫂子在一起过上日子了。
农村俗语“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有些俗语,看似很简单,但里面却包含着很多的道理和风俗习惯,让人仔细咀嚼后,发现真是这么个理。比如,“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这几句,里面就包含着中国人生活中的道理。那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哥走侄不亲”的意思哥哥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嫂子和侄子们(侄女)相依为命,这种情况,会导致两家关系越来越淡,最后淡到不如一个近邻,为什么会这样呢?哥哥在的时候,做弟弟的经常上门,这是兄弟情深。
哥哥走了,弟弟如果再常常上门,会让有些人认为弟弟对嫂子别有企图。如果这位弟弟结过婚了,别说外人,就是弟弟的媳妇大多也会阻拦这弟弟常常上嫂子的门。如果这嫂子没有改嫁,那弟弟偶尔去照顾一下孤儿寡母,也能说得过去。但,这嫂子一旦改嫁,从此两家的来往就会少得不得了,因为嫂子和侄子们有了新的生活。有些父亲早逝的孩子,一段时间过后,发现叔叔来得少了,感情淡了,实际上是中国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导致了如此,并不是叔叔刻意疏远。
所以说,“哥走侄不亲”是很有道理的。“姐去门槛断”的意思姐离开了,只留下姐夫和外甥,因为少了“姐姐”这个纽带,当弟弟或妹妹的,去姐夫家的时间就会变少了,特别是姐夫新娶了老婆之后,弟弟妹妹们上门会更少。如果这个姐夫,在姐姐去世两三年后,娶了新人,这还会让这些弟弟妹妹们尊重;如果这姐夫在老婆去世几个月后,马上另娶新娘,这绝对会让娘家人恨得牙痒痒,一般都会撂下一句话:这有多么的迫不及待啊!看来对姐姐用情不深啊!总体说来,姐姐离世,如果姐夫一直没有再娶,那么弟弟妹妹们还会常常去看看,对外甥也会照顾一二,但是,姐夫一旦又成家了,门槛基本上就断了。
“姐去门槛断”看起来很残酷,但理就是这么一个理。不能阻拦人家成立新家,所以避免不了的,会出现“门槛断”情况。“兄死叔就嫂”的意思这话更适合用在普通人家里,不适合用在大户人家或有钱的贵族身上。“兄死叔就嫂”还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弟弟必须未成家。中国大多数民族,小伙子娶媳妇时,都要花费很大一笔钱,这是一个不小的成本。
当哥哥去世后,嫂子和侄子变为孤儿寡母,如果嫂子不嫁,日子不易,如果嫁了,孩子带走了,一部分财产带走了。如果新嫁之人对孩子好,那还能说过去,如果对孩子不好,甚至改了姓,这是老人们最见不得的。因此,当兄长去世,老人们就会鼓励弟弟娶了嫂子,这样可以达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嫂子和孩子有人照顾了,家人都放心了;二是这个弟弟不用再花钱娶新媳妇了;三是财产也不会外流了。
当然,鼓励弟弟把嫂子娶了,这也得当事人同意,特别是当弟弟的能愿意,否则对当事人太不公平了。以上就是“哥走侄不亲,姐去门槛断,兄死叔就嫂”这几句的意思。在实际的生活中,大部分事例是和这些俗语相吻合的,但,也不是完全的绝对,有些人,哥哥或姐姐不在了,依然能和嫂子或姐夫一家处理好关系,一直很亲,但这样的事例是少数,大部分还是和俗语相类似的。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