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在我看来,荆轲刺秦这件事被后人抬的太高了。但结果荆轲拒绝了太子丹的要求,之后太子丹不仅向荆轲跪拜请求荆轲接下来任务,另一方面又向荆轲许诺高官厚禄,豪宅珠宝,美女佳肴。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荆轲刺秦都是一起十分卑劣的行动。
荆轲刺秦王,真的是为燕国吗?
荆轲刺秦王,是为燕国吗?当然是为了燕国,但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燕国太子丹与秦王嬴政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俩在赵国同为质子时,就交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时候两人都很单纯,没有背负太多的家国负担;当太子丹和嬴政都回到各自的国家时,燕国更加贫弱,秦国一如以往地强大,这两个人的地位就显示出尊卑区别了,燕王也想通过依附秦国,借助秦国力量,在乱世中求生存。
于是燕王又把太子丹质押在秦国当质子,本来合纵连横在战国时期是很常见的邦交策略,但嬴政却不顾交情,没给太子丹的情面,一向自命清高的太子丹顿时感到挂不住脸了,于是设法逃回燕国,当然这只是个人恩怨,犯不上动刀动枪。当秦国威胁到燕国时,国仇和个人恩怨交织在一起,太子丹决定刺秦王;这时候就是私仇占上风了,绝不是为了燕国的利益;大家想一想,秦国的强大不是一代君主完成的,秦国的目标不是一人订立的,即使刺杀嬴政,还有后来的秦王,无法挽救燕国的命运;太子丹这时候绝对没有想到,如果荆轲真的刺死秦王,秦国一定会报复燕国,加速燕国的灭亡;所以,太子丹刺杀秦王,个人恩怨原因最大,他只是借助燕国这个平台,打着为燕国利益的旗号,报私仇而已。
我们在看看燕国历史,这个国家君主从来就缺少远见的眼光和雄才大略的思维的,在战国时期,每次合纵连横中,燕国都能被轻易分解;为了私仇,燕国可以死咬齐国不放,即使几十年,上百年都不能忘记仇恨,乐毅联合五国伐齐,没啥战略意图,就是想报一箭之仇而已,这也为秦国充当的打手。燕国在政治体制上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谁强跟谁联合,跟魏国、齐国、秦国、楚国都曾成为联盟,但都没有得到什么利益,反而把邻国赵国给得罪了,燕国在夹缝中生存,其朝秦暮楚的策略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们再来看看燕国太子丹的能力,他不具备嬴政那样雄才大略的胸襟,不懂的容忍,他也不具备治国理政能力,一个优秀的继承者会以发展为重,会通过变法改革,会通过人才引进,会通过邦交策略来提高本国能力,来争取未来的生存空间;但太子丹不是这样的人,他太感情用事,他太相信朋友,他甚至认为秦国的命运把握在刺客的手中,这真无知。
大家对荆轲刺秦王的看法是什么?
在我看来,荆轲刺秦这件事被后人抬的太高了。后世把荆轲比喻成一个大无畏,不惧艰险毅然刺杀秦王嬴政的大英雄。而且根据《战国策·燕策三》中记载,荆轲的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算是彻底被立了起来。但事实上呢?荆轲就是一个卑劣的刺客。燕国这种的旧贵族奴隶阶级,他们在战场上正面无法对抗新贵族秦国这样的地主阶级。
所以他们就想到了暗杀秦王嬴政,来实现逆转翻盘。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荆轲刺秦都是一起十分卑劣的行动。本身大家都是正面硬碰硬,忽然对方不遵守游戏规则直接来个暗杀,你说膈应不膈应人。再说了,刺客在历朝历代都是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人物。再怎么正面刻画荆轲,也难以掩盖他是一个刺客的本质。而且历史的真实的荆轲,可并非一个大无畏无所畏惧的英雄。
他决定刺杀秦王也不是为了所谓的天下苍生。他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为何荆轲最终刺杀行动失败呢?这也全是因为荆轲的专业水平不够。因此才导致最终的失败结局。荆轲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动物。他出身于贵族,但到了他这一代,家族已经没落。所以名利心很重的荆轲就想要凭借自己的武艺在卫国获得重用。但荆轲在一顿给卫元君表演之后,卫元君却并没有和重用荆轲,这就足以说明荆轲的能力确实是很一般的。
否则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武艺高强者是十分受统治者重视的,荆轲如果有本事的话,那么他没有理由不被卫元君重用。之所以没被卫元君看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荆轲能力不行。这也就可以解释后来为什么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原因了。历史上燕太子丹在见到荆轲后,太子丹一顿给荆轲描述秦王嬴政的残暴。什么秦国野心勃勃啦,秦国灭国开疆拓土啦,燕国很危险之类的事情。
归根结底,太子丹说这一切就是希望荆轲可以去劫持秦王达成一些要求。或者干脆刺杀了秦王嬴政。但结果荆轲拒绝了太子丹的要求,之后太子丹不仅向荆轲跪拜请求荆轲接下来任务,另一方面又向荆轲许诺高官厚禄,豪宅珠宝,美女佳肴。因此荆轲才答应了太子丹的要求。可见荆轲答应刺杀秦王并非因为大义,而是因为太子丹满足了荆轲的虚荣心和名利心。
也有人可能会问,荆轲会那么傻吗?为了短暂的荣耀地位和享受,他就会接下必死的任务吗?事实上确实如此,从荆轲的人生轨迹来看,不管在卫国还是在他游历的途中,或者来到燕国初期。荆轲都是那种不受重用的角色。荆轲过怕了那种颠沛流离,并且十分卑微的生活。所以当机会摆在眼前,荆轲是完全没理由拒绝的。再说了荆轲就是一个杀手。
或许他以为自己可以活下来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太子丹和荆轲说过,劫持或者杀死秦王都可以。就像曹沫劫持齐桓公一样,这么看来活下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所以荆轲才会搏一把。后来荆轲趁着献图之时刺杀秦王嬴政。要知道当时秦王嬴政是手无寸铁的。而荆轲手持利刃。但结果在近距离接触下,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了。这除了证明了荆轲能力很差,我再也想不到任何的理由了。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荆轲刺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让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它的趣味性就在于一介草民刺杀君王,所以流传千百年。姑且不论属实与否,从逻辑上分析,成功的可能性很小。献地一说有些牵强,那是文臣之事,岂可由武将担纲;秦王宫殿身边戒备森严,护卫如林,假使突袭也未有可能;尚武者用兵器杀伐,同时最忌讳兵器,即便短刀怎可能带入大殿。
“荆轲刺秦王”是史实,还是虚构?
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依据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是真实的历史场景。该传记中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刺客的故事。荆轲这部分,说的是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图穷匕见是这么来的,最终刺杀失败,荆轲身亡。而后的五年,燕国也被秦国所灭。我看到有答友怀疑其真实性,依据秦制,使节送东西需要经过宫廷内总管,再给郎中令,最后才是帝王。
我查看了《刺客列传》,有详细记载当时场景: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大概的意思就是,荆轲带着秦舞阳拿着地图、樊於期的头颅,还有很多金银珠宝等财物打算觐见亲王,事先贿赂了秦王的宠臣蒙嘉,才得以顺利见到秦王。秦王听闻十分高兴,马上在咸阳宫召见荆轲。由此可见,没通过什么宫廷内官,就见到了秦王的还是有依据,可信的。最后收受贿赂的大臣蒙嘉应该也没好下场,但是没有史实记载。
荆轲刺秦王,荆轲是燕国的英雄,还是罪人?
问题:荆轲刺秦王,荆轲是燕国的英雄,还是罪人? 一、对荆轲要想作好公正的评价,需要比较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经过。 战国末年,秦国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六国国君为首的旧贵族,代表的是旧奴隶主阶级。旧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做最后的挣扎,而荆轲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燕国形势岌岌可危。 在燕国以太子丹为核心、荆轲为骨干成员的集团开始密谋刺杀秦王的行动。为了能取得秦王信任从而接近秦王,荆轲可谓费尽心思,先是采取卑劣手段取得了秦国叛将燓於期的首级,后又准备了藏有刺杀凶器又特别贵重的燕督亢地图。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在告别时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尤为壮烈! 荆轲先交验了樊於期头颅,再献督亢地图。打开地图,匕首露出(成语“图穷匕见”就来源于此),荆轲持匕首刺向秦王,但终未刺中,却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临死之际,竟然笑着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事后,秦王大怒,起兵全力攻打燕国,给燕国以沉重的打击,从此燕国便走上了无法改变的灭亡之路!二、尽管荆轲有诸多缺点甚至污点,但“国家英雄"的称号当之无愧。诸多客观原因,上面的讲述没能就荆轲本人的品行作过多介绍,其诸多缺点自然无法显现。
但是,其阴险、虚荣的一面还是可以读到的。设计取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临死之际的笑骂均给予了佐证。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能掩饰他的英雄光辉!其实,国家(民族)英雄的定义是比较狭隘的,为维护国家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都可称为英雄,荆轲毫无疑问是符合的!另外,他出征时的悲壮豪情,行事时的勇敢无畏都是“英雄气概"的淋漓展现! 三、虽然荆轲刺秦直接导致了秦国的大举进攻,加速了燕国的衰亡,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燕国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这在故事的讲述中已有所体现。
《荆轲刺秦王》写的是史实吗,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合理?
我读过史记荆轲刺秦王之事,相当精彩大气磅礴令人窒息。荆轲别了太子丹行走于易水上,自知一去不复返,寻得体炼了巨毒沫与短剑上,藏匕首与图卷隐密中,与秦无羊为付使一齐入秦。但大秦帝国戒备森严,刀光剑影令人丧胆,秦武羊初吓晕了,秦始皇问怎么回事,荆轲言小国使节恐惧秦王威仪才混了过去,大厅中秦王扶案见荆轲许许展开图表,匕首暴露的一秒间,秦王惊恐突然站立崛起,荆轲抓住了秦王的宽袖,用匕首用力一刺,?断了衣角,在大厅中来回奔跑,按秦律无王宣召军士不得入内,御医夏无且惊喊大王拨剑怎奈剑心长拨不岀削,夏无且用?箱击荆轲才令秦王得缓拨岀宝剑将荆轲刺倒于地,军士亦一涌而入百剑刺死了荆轲,真是惊心动魄令人窒息的感觉。
荆轲刺秦王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武功如何?
谢谢邀请,欢迎打开历史宝藏。荆轲刺秦的故事,我们都不陌生。有人说荆轲是个英雄,也有人说他是个莽夫。荆轲不是个莽夫,刺秦失败,纯碎是因为这家伙就是招摇撞骗的主。作为司马迁在《史记 刺客列传》中浓墨重彩,浪费了很多笔墨的主子,荆轲真的是名不符实。荆轲这个人,再被太子丹发现之前,曾经投奔卫元君。心胸广阔著称的卫元君竟然看不上荆轲,然后荆轲跑去和盖聂比剑,盖聂作为一个正常的武者,根本就不知道荆轲在那里说什么,然后就瞪他一眼,荆轲就吓跑了。
荆轲又跑去和鲁句这个剑客比剑术,最终鲁句实在是看不惯这小子的无赖行径,就骂了他一顿,荆轲惭愧离去。荆轲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脸皮厚,他和高渐离一起在大街上饮酒高歌,搞得人们纷纷驻足观看,吸引了一大波粉丝,最终忽悠了不少人。其中就有太子丹,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的计划,不惜做出巨大的牺牲,举全国之力,让荆轲去放手做。
结果图穷匕见之时,这个招摇撞骗的主终于错失了最好的刺杀秦王机会。留给后世无数感慨。综上可知,荆轲不是莽夫,就是个厚脸皮的招摇撞骗的人。荆轲能够青史留名,要感谢怀才不遇,仗义直言,惨遭宫刑的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 刺客列传》浓墨重彩用大幅篇幅讲荆轲列为刺客第一人,其实当时春秋战国之时的四大刺客,只有荆轲刺杀失败,其他三个都是成功的。
如果荆轲刺杀秦始皇成功,那么荆轲会统一六国吗?历史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是一个好好有意思的问题哦,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遗憾的是荆轲死啦,当时发生的事也就说不清楚啦,死无对证了哈。那我们就不妨做另一个假设:如果当年泰森把霍尔菲利德打趴下的话,泰森是不是就可以做总统啦呢?里根,一个演戏的可以做总统,泰森就不能吗?我看是悬。理由是泰森拳打得是比里根好,但演戏不如里根。做政治得会演戏。
荆轲不会演戏,一把匕首都藏不好,还外带着搭上一颗人头。戏演不下去了吧,这就玩完了!这么深的套路,能把戏演好,把秦始皇都给杀了,那还有啥干不了的事呢?一统六国那是绝对木问题啊,后来也不会秦二世而亡,也不会有刘家,杨家,李家,赵家,朱家,还有那个爱新觉罗氏啥的什么事了,到现在我们恐怕都还是大荆国的臣民呢!我们一直把持世界老大的地位,也没鹰国,米国啥子事。
啥子法兰西,德意志,俄毛子,小倭寇之类的,就更不用得瑟了。木有八国联军就不会把圆明园给烧了,也就不会看到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而纠结啦。木有我们国宝在那里,毕竟人家的国宝也是国宝啊,看把马克龙这孩子急得都不行不行了,小小年纪做那么重的活,不容易啊!实在有人看不下去,捐点就捐点吧!可问题是荆轲木有成功啊,不知道当时具体发生了些啥,但荆轲被秦始皇砍死后发生了些啥,大家可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