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部落只膜拜一种图腾,而且各个部落膜拜的都不一样,这样通过图腾就能区分每个部落的活动区域。每个部落的图腾不一样他们膜拜的图腾在今天看来,似乎和各个国家的国旗性质有些相像。图腾是维系一个部落的信仰,具有神秘的凝聚作用。说白了,华表的前身,就是先民们为了表达对于上天的敬意,希望借此聆听神明的训诫指示而树立的柱子,各部族将各自的图腾雕刻上去,形成了图腾柱。
原始人为什么会崇拜图腾?
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信仰现象。这种信仰源自当时生存状况的恶劣,他们想继续生存,但又有很多解释不清的现象和难以克服的困难,他们认为是“神”在左右,于是他们开始膜拜,祈求平安。强大的动物被视为图腾膜拜什么,他们心中的神究竟是什么?原始人膜拜的图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拿他们不能了解或者敬畏的动物来膜拜,另一种是拿给予他们生命繁衍的人类生殖器来膜拜,他们对生殖器也充满了敬畏。
原始人的食物先是靠狩猎动物吃肉,而且皮毛还可以当衣服。所以原始人对动物是既依赖又害怕敬畏,尤其是对伤害性强的大型动物更是害怕。所以,他们会幻想着自然界被一种更大和更神秘的动物所控制,因此他们膜拜龙、凤、虎之类存在或不存在的大型动物。图腾是维系一个部落的信仰,具有神秘的凝聚作用。图腾其实也可以算作是最早的文字。
因为图腾和文字一样当初都是靠刻画产生。目前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刻画图案在河南的漯河市,距今约8000年。每个部落的图腾不一样他们膜拜的图腾在今天看来,似乎和各个国家的国旗性质有些相像。一个部落只膜拜一种图腾,而且各个部落膜拜的都不一样,这样通过图腾就能区分每个部落的活动区域。原始人除了把敬畏的动物当做图腾外,还把人类的生殖器当做图腾。
因为当时生存条件恶劣,人随时有被动物伤害和被疾病缠身的可能,而且原始人类的寿命普遍很短,所以繁衍后代成为原始人类的头等大事,对生殖器的膜拜就显得理所应当。生殖器也是膜拜的图腾中国人普遍对女性生殖器官进行膜拜,非洲等地则是对男性生殖器进行膜拜。因此,中国原始人类最初是以母系氏族为主,女性是当家的主人。后来在人类慢慢发展,狩猎技术不断提高,生存状况不断改善的情况下,男性的力气大,主导地位才慢慢形成。
原始人对女性的生殖器官膜拜和女性的主导地位,从女娲补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就可以看出。传说天是女娲修补的,人和家禽以及自然界也是女娲创造的。许慎《说文》中也强调指出:“娲,古之神圣女,化育万物者也。”就是说,女娲不但是炼石补天和造人的女神,还是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和女娲以及女性生殖器膜拜有关的活动和遗存最密切相关的是,河南省淮阳县每逢正月二月二的盛大庙会。
庙会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文化娱乐为一体。淮阳历史悠久,早在约公元前4000年,人祖太昊伏羲就在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都城——宛丘;在炎帝、神农氏继都后,改名为陈。过去,在庙会上唱主角的一直是国家级非遗泥泥狗。泥泥狗是一种泥玩,造型古拙、荒诞,是香客们避灾、求福,争相购买的“神圣之物”。女性生殖器图腾膜拜的活化石——泥泥狗泥泥狗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它有一个很奇怪的特点,所有造型几乎都是奇怪的动物加上女性生殖器。
在上千种泥泥狗中,只有一个人形,这就是“人面猴”,猴头、人面、人身。人面猴最突出的特点是腹前有一个突出的、巨大的女性生殖器,毫不掩饰,真真切切。这个人面猴是谁?习惯上认为就是女娲。这种造型的泥泥狗,很容易让人感觉到母性的伟大力量与不可战胜的人类的生生不息繁衍。史书记载,人祖伏羲和人祖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
北京天安门的“华表”是做什么的?
华表的图案,想必大家都熟悉,从小时候用的中华铅笔,再到长大了看人家抽的烟,似乎所有跟“中华”有关的物品,上面都有个华表的图像。去北京的人定去天安门,而去天安门必然会看到那根巨大的汉白玉柱子,也就是“华表”,虽说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但却未必知道华表是做什么用的。其实,华表的雏形诞生于上古时代,当时是尧舜两位先贤帝王主宰的时代,那时文明诞生还没有多久,所有的一切都还是非常简陋的。
为了指引道路方向,在许多地方都树立着一种木桩子,上面有个木牌,尧舜的朝堂前方当然也有,这就是华表最早的模样。别说纸张,当时就连竹简什么的都没有出现,但早期的文字已经产生,大臣们有时候向尧舜提意见,就会在朝堂前的“路牌”上刻画,如同留言板一样。尧舜并没有阻拦这种涂鸦行为,反而为了让更多人提意见,把朝堂前的路标留言板加粗加大了很多倍,区别于其他路牌,如此,这种木桩子就被称作“桓木”。
因为桓木具有上表、表达意见的作用,因此也被称作是“表木”,而“桓”与“华”的发音类似,所以在后来的时代,逐渐出现了个新的名字,那就是华表。随着后世君主乾纲独断,华表最初的纳谏作用也不复存在,虽然到了汉代仍旧有木制的华表木存在,但仅仅作为路标使用,不再用于纳谏。除此之外,关于华表的起源还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原始居民都有崇拜图腾的传统,上天是他们心中最敬畏的存在,为了与天交流,先民们树立了“通天柱”。
说白了,华表的前身,就是先民们为了表达对于上天的敬意,希望借此聆听神明的训诫指示而树立的柱子,各部族将各自的图腾雕刻上去,形成了图腾柱。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的华表虽然失去了早期的功能,但以后的帝王为了显示自己对于先贤的尊敬效仿,都会在宫殿、陵寝等地建立华表。天安门前的华表,最初建立于明永乐年间,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华表上端是个承露盘,蹲着一只石犼瑞兽,两块突出的石板有祥云浮雕,柱身有蟠龙流云纹。
在神话传说之中,犼是一种神兽,它密切注视着皇帝的行踪,并且进行劝诫,其立于华表顶端象征着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因为传说它偶尔会向着天空吼一声,所以又称朝天吼。天安门后的一对华表上的石犼朝北,寓意帝王不要久居深宫不知人间疾苦,应时常出宫看看,被称作“望君出”,天安门后那对石犼朝南,寓意帝王不要久出不归,称作“望君归”。
魔兽世界,你选择联盟还是部落,为什么?
倦客:分享游戏的点点滴滴!在倦客看来,魔兽世界很成功的一个设计,就是划分了部落和联盟两大阵容,为很多喜欢PVP的玩家创作了一个非常号的游戏环境,更为有趣的是,两个阵容之间语音不通,根本无法进行交流,互相嘲讽起来反而更加有趣!魔兽世界,是选择联盟还是部落?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倦客心里还是猛地激动一下,WOW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没有了当初的火爆,特别是在英雄联盟和绝地求生两款游戏的冲击下,很少会有新鲜血液的注入。
无论你选择哪一个阵容,倦客都会非常欢迎你,替我们这些早已AFK的玩家,继续坚守这片艾泽拉斯大陆!那么,是选择联盟呢,还是选择部落呢?关键还是要看你喜欢哪一个阵容的种族。部落的种族主要有:兽人(奥格瑞玛)、牛头人(雷霆崖)、巨魔(暗矛岛)、血精灵(银月城)、地精(锈水港)、亡灵(幽暗城)联盟的种族主要有:人类(暴风城)、矮人(铁炉堡)、侏儒(诺莫瑞根)、暗夜精灵(达纳苏斯)、德莱尼(埃索达)、狼人(吉尔尼斯)其实无论是部落还是联盟,两个阵容都很有趣,只不过国内部落的玩家比较多,倦客就是一位彻彻底底的部落死忠粉。
但部落的人多是以PVE为主,在PVP上没有联盟做的好,如果你比较喜欢PVP的话,可以选择联盟,那时候,游戏里相见,我们便是敌人!其实,随着游戏剧情的不断延伸,部落和联盟之间的恩恩怨怨也在不断的化解中,但在玩家心中,部落就是部落,联盟就是联盟,见了红名,上来就是一记冲锋!好了,倦客虽然已经AFK了,但还是要为我热爱的部落喊上一句:为了部落!。
印第安传说中恐怖的“雷鸟”真的存在吗?
在许多北美土著的图腾以及都市传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雷鸟的身影,这种传说中的生物被描绘成一种展翅长达14米的巨型鸟类,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它还能通过挥舞其巨大的翅膀来产生雷暴。在北美土著的信仰中,雷鸟一般生活在荒无人烟的深山中,其不仅是他们的精神力量之源,更被一些部落作为神灵来供奉并在特定时候来到深山里给它们献祭,因为土著们认为万一得罪了雷鸟,整个部落都会遭到灭顶之灾,所以当地一些山区也都被土著们视为禁地。
在现代生物学观点中,雷鸟被认为是和翼龙一样的飞龙目生物,不过也有人认为雷鸟其实就是翼龙,并且其遗骸化石在美国堪萨斯州、亚拉巴马州、内布拉斯加州、南达科他州以及怀俄明州都均有发现。那么雷鸟究竟存在吗?还是和翼龙一样已经灭绝了数百万年?事实上,早在20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雷鸟的目击记录,尤其在北美地区更是一直以来都有民众声称看到一种有着蜥蜴外形的巨大鸟类在空中飞行,但其整体看起来又非常像已经灭绝的翼龙。
20世纪50年代,一张实拍猎捕到雷鸟的照片在当时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据公布这张照片的人称,这张照片拍摄于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拍摄地点位于维克斯堡附近,而照片中也可以看到,有6名手持步枪的士兵站在一只已经死亡且有着翅膀的巨型生物旁,看起来像是被他们所猎杀的——那么这张照片中的巨型生物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雷鸟呢?此外在1977年7月25日伊利诺斯州的朗代尔,有3名儿童报警声称他们遭到了2只巨型鸟类攻击,并且其中一个名为马龙·洛(Marlon Lowe)的10岁男孩还被抓到了1米左右的空中,然后再被扔到地上。
据这3名儿童的警方笔录显示,他们遭遇的这2只巨型鸟类单边翅膀长达8米,其嘴巴和翼龙一样是又尖又长的,而且还有一对跟他们差不多大的爪子。当然,这件事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人们开始也只是认为那是小孩在胡言乱语而已,但直到有人在事发地周围半公里处发现了一个有4只脚趾的巨大脚印后,人们也开始重新审视那3名儿童的话语。
因为我们的星球还有很多人迹罕至的未知地方,诸如雷鸟这些传说中的生物是否真的存在或者已经灭绝还有待考证,我们也不能因为没见过就否定它们的存在;而假设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它们会终有一天来跟人类争夺生存地盘吗?总之不可否认的是,地球上不仅仅只有人类和人类所能看到的生物,还有着数以百万的未确认生物,甚至更可能有着超越人类的高智慧生物——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