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痣
开放分类: 皮肤性病学
蜘蛛痣是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扩张症。它多出现于面部、颈部及胸部,亦有其他部位出现者。表现为中心部直径2mm以下的圆形小血管瘤,向四周伸出许多毛细血管,且有分支,看上去恰似一个红色的蜘蛛趴在皮肤上。若用铅笔尖压迫中心部,蜘蛛痣就会消失,因为蜘蛛痣的血流方向是从中心点流向周围毛细血管分支,若中心部受压则血流阻断,蜘蛛痣因缺血而消失。
蜘蛛痣是怎样形成的呢?大多数学者认为与雌激素代谢有关,青春期少女及妊娠期妇女由于体内雌激素含量增加,会出现蜘蛛痣,这是一种正常表现。若是男子或老年妇女突然出现蜘蛛痣则应提高警惕,因为肝硬变、肝癌及慢性肝炎伴有肝功能衰竭的病人,由于肝脏灭活雌激素的能力减弱,雌激素含量相应增加,亦会出现蜘蛛痣。因此有人说,蜘蛛痣是肝功能衰竭的警示灯。
蜘蛛痣本身对人体并没有什么危害,但若发现蜘蛛痣,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检查肝功能及肝脏B超,排除恶性肿瘤及各种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疾病。
重要病理改变
a 病变中央为一条上行小动脉,
b 动脉上行至表皮下扩大成薄壁的壶腹,纤细的动脉分枝以此为中心向四周放射,再分为许多毛细血管,
c 动脉管壁为平滑肌,有时在内皮细胞和内弹力膜之间可含有红细胞。
临床特点
a 本病可自行发生,多见于妊娠妇女、肝硬化患者及甲状腺毒症等,
b 亦可见于正常儿童,
c 皮损多见于面部,尤其为眶下、颊部靠上部位及前胸部和手,
d 皮损为一中央突起的红色点状丘疹,周围有红色小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状如蜘蛛,
e 透明玻片轻压有时可见搏动,
f 皮疹中心施压力可见皮损消失,
g 皮损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尤其在有肝损害时更多见。
临床鉴别诊断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别名
蛛网状痣(Spider nevus)
动脉蜘蛛(Arterial spider)
蜘蛛样毛细血管扩张症(Spider telangiectasis)
蜘蛛血管瘤(Nevus Arane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