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么,《三十六计》出自哪个朝代呢?作者又是谁,很多人不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三十六计》作者之谜。但《三十六计》一书,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所有史书着述中都未见记载,因此《三十六计》究竟是何人何时所著,一直没有确考定论。
《三十六计》是孙武还是孙膑写的?
《三十六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人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么,《三十六计》出自哪个朝代呢?作者又是谁,很多人不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三十六计》作者之谜。据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王钧林教授介绍,现传《三十六计》较早版本系1941年由成都兴华印刷厂用土纸翻印的,封面书《三十六计》,旁注“秘本兵法”并说明原书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陕西分县)某书摊发现。
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报》撰文加以介绍后,又将这土纸本赠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此后便出现了各种翻印和传抄的版本。但《三十六计》一书,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所有史书着述中都未见记载,因此《三十六计》究竟是何人何时所著,一直没有确考定论。
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兵学的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谢祥皓说,《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王敬则是南朝齐国将领,生于435年,卒于498年,也就是说生于檀道济死的前一年。书中记载:“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夫子唯应急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被后人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语。
而其中的檀公就是南北朝时宋朝著名将领檀道济。檀道济祖籍高平金乡,据考证即今济宁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生于何年不详,死于436年。他智勇兼备,屡建奇功,史书中有“优俘善卒”、“唱筹量沙”等事例和“乃坏汝万里长城”之名言。而檀道济“唱筹量沙”之处就是发生在古代济南。谢祥皓说:“可以确定《三十六计》就是檀道济所著,而隋代玉简册的发现更加肯定了这个观点”。
据了解,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6套,每套各包含6计,总共36计。其中每计名称后又解说,解说后有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等兵家的精辟语句。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南朝宋名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
你知道《三十六计》吗?知道多少计呢?
我知道有个非常有名的“三十六计”,是中国关于战略的经典著作,它适用于国家重大的政治抉择,也适合于具体的战术运用。但是具体都是那些计策我从没去找来看看统计一下,不知道三十六计具体都是什么计。尽管不看,因为它实在是运用广泛,电视剧、电影、小说、京剧、日常生活等等,时常都会看到听到36计的运用,像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指桑骂槐、打草惊蛇、混水摸鱼、瞒天过海、空城计、美人等,估计每个人都会说出几计。
现在我们国家不打仗,三十六计在军事上也就是练练兵,更多的计策运用大概是在大国博弈、国家策略中、在商业战场、人际往来上,而我们普通人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也随时是36计演练的战场。夫妻之间的斗智斗勇是可以用到很多计策的,最常用的大概就是“走为上”,惹不起、躲得起,以退为进避锋芒;“苦肉计”,吃些小苦博同情;“空城计”,理屈也要气势凌人掩心虚;“瞒天过海”,不伤感情的小小谎言解心宽;“以逸待劳”,静静的倾听唠叨,忍让一下又何妨;“美人计”,在顾盼涟涟之间生深情……且慢,我这么说下来,感觉这三十六计怎么这么适用于我们小民的家庭生活,似乎每一计都能找到存在的踪迹?运用之妙超乎想像啊!我一定要找来这本书看看,总结一下它在家庭中的妙用!。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