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阿诺门在他妹妹死后返回家里 地点:平民区,只要在队中有一段时间(注意:往往是刚从铜冠旅店出来有人走近触发,这时千万别一不小心又进店去了,再出来时出现两个来人,任务死在那,接不了了.想想可笑) 过程:回家与父亲对话,出现分支选项,一是报仇,一是阻止他走上邪路(推荐,因为可能影响到后面的骑士爵位). 若是报仇,到大桥区的沙耶克.法哈德宅院灭门(好残忍);要么就到行政大楼拜访行政官拜拉娜.雅奴林交给法办 任务二:到至热之心骑士团大厅晋升为骑士 任务三:晋升后找爵士,有任务?我没法触发
任务:阿诺门在他妹妹死后返回家里 地点:平民区,只要在队中有一段时间(注意:往往是刚从铜冠旅店出来有人走近触发,这时千万别一不小心又进店去了,再出来时出现两个来人,任务死在那,接不了了.想想可笑) 过程:回家与父亲对话,出现分支选项,一是报仇,一是阻止他走上邪路(推荐,因为可能影响到后面的骑士爵位). 若是报仇,到大桥区的沙耶克.法哈德宅院灭门(好残忍);要么就到行政大楼拜访行政官拜拉娜.雅奴林交给法办 任务二:到至热之心骑士团大厅晋升为骑士 任务三:晋升后找爵士,有任务?我没法触发
称手武器,即“武器娴熟”专长,游荡剑客可以在1级获得这个专长,它的意思是:使用某些武器时,可以用敏捷修正值附加到攻击判定上(正常情况是用力量修正值)。对于高敏捷低力量的人物呢,这个专长就可以提高命中率。 此专长包含的武器有:匕首,手斧,单镰,反曲刀,轻型战槌,硬头锤,细剑,短剑,镰刀和徒手攻击(当你用这些武器的时候,是自动使用敏捷加值,不需要自己去设定)。 所以技能介绍说“细剑等”就指这一大堆了。 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任何轻型武器,游荡剑客都可以拿来发动诡击 其次,中型武器及更大的武器无法发动诡击,但某些中型武器例外,比如细剑,当你学会武器娴熟专长后,细剑是你的称手武器之一,因此虽然比轻武要大,你仍然可以用来发动诡击。 就是说,诡击需要的武器是:任何轻型武器,再加上“武器娴熟”专长中所指定的武器(其中细剑是中型,还有一些是小型或微型,但这些都可以让诡击生效)
博德之门2增强版赚金币攻略:
首先有两瓶治疗药水 (两瓶治疗药水要放在一起就是重叠物品左下角显示2),使用该样物品可以听到咕噜的声音,在声音还没结束之前把药品给拿起来不要放在身上。
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你的能力回复了,而且你的物品数量原本是1却没数字,在用同方法再同一物品试一次,原本1瓶却变10000多瓶。
同一人身上除了这两瓶外不可有其他瓶治疗药水,这样会因太重何无法移动,所以最好在贝尔苟斯特的费尔德的旅店酒保前使用,并马上卖掉就有2000000金币入账。
博德之门2细节攻略:
在游戏中每个角色对应的每个剧情是不一样的,所以玩家在游戏中选择角色的时候一定不要随便选尽量选择适合自己难度比较小的角色。
在游戏中我们还会遇到战斗在屏幕的左上角是我们人物的状态情况,当血条过于低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避战或者在一边将血量恢复到满,否则很容易死亡的尤其在前期我们的英雄能力还是非常弱的时候建议大家打游击战就是一边走动一边攻击利用自己攻击距离的优势。
当我们游戏进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穿上装备和学会技能,装备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能力上的提升以及三围上面的提升,这样我们在战斗中才能够更好的站住不会很容易死亡,而技能这是另一个我们强大的保证,技能能够让我们获得巨大的输出和提升我们非常多的能力,我们在战斗中要注意这些技能的配合以及释放。
1.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S/L 2.请喝一罐以下药水 喝前请看说明书 A. [魔法屏障药水] 自动通过所有豁免检定 (PS: 数量有限 不过用到的地方不多 顺便 地震术可用此通过豁免) B.[魔法阻断药水] 阻止五级以下法术 部分控制性技能是可用此药水阻断 C.[无敌药水] 豁免-5有利 喝这个是拼人品的 不过无敌药水倒是烂大街 D.[魔法防护药水] 堆魔法抗性50%(不叠加) 也是拼人品方法之一 E.针对某不良状态的特定药水 例如 [专注药水] (免疫弱智 困惑 恐惧等) 友情提示: 在烛堡旅店二楼有一瓶 一楼可以找到[护盾术] 那么一个法师用这两样东西可以完美抵御新人杀手所有招数 生生砍死 3.法术防护 例如: [防护石化] (没有反射之眼药水好用 后者抵御伤害) [防护恐惧](非常好用 屠龙必备 另外战术mod下抵御老费的蔑视美德等等..) 特别推荐: 牧师5级神术[混乱命令] 除了免疫大量不良外..对付脑袋上顶章鱼的某吸灵怪很好用 4.改用针对性的武器 楼主可以通过辨识各种法师施法的拉丁语音与手上的亮光判断此法师施放何种法术(因为AI的缘故 基本上原版那些法师就那么多法术 闭着眼睛都知道他下一步要干什么) 那么等光飞过来的时候 请按空格键 换上武器 强吃此法术 免疫 然后换回原武器即可 例如: [亚班短剑] 免疫定身 5.堆魔法抗性 我就不信楼主把魔抗对到110还能被控制 (当然 比较后期才可以 不过mod下部分Boss级会降抗) 6.战术 比如是野外死云 安姆的城管毫无办法 6波轻松搞定(当然 mod下最后一波除外) 你还怕他们的 法术启动+3个控制技能? 7.关于防魔破魔...请楼主参看 http://tieba.baidu.com/f?kz=129821304 最后..难得看到百度里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希望楼主好好玩下去..BG绝对是神作 楼主加油吧 还有3mod等着你呢~
相信自己的判断吧
武僧任务:
首先,第一个地点对话不要选什么直接干掉之类的。尽量理论。如果成功的话你只需要杀一个日魂武僧就过第一张图。然后小队成员每人10000点经验。
然后,去修道院的途中会遇到四个武僧。开始对话选证据之类的,然后当有人要攻击你的时候,选择你们要杀死自己的兄弟吗。之后,只会有一个女武僧攻击。杀之,得到一把加一敏捷的武士刀。武僧专用。然后队伍每人得4000经验。
最后,到修道院,一定要参加四个测试。四个测试可以拿到28000点经验,而且有四个相当不错的道具。
一个每天可以用一次真实视力的宝石,然后加一防御的头盔。
每天可以用恐惧,控制,困惑术各三次。一个用50次使体质变18的斗篷,相当于是加强版的体质腰带。
而且这个斗篷会随机给你一些增益魔法,比如说混乱命令。
最后是一个手套。
如果是空手攻击,加3点伤害。
而且15%的几率附加电系伤害。
唯一注意就是说真话的测试不要选修道院的主持人其实是谁的选项。
然后忍受测试选生命值最高的人进去。
因为你要起码要被打揍4,5轮。到此武僧就结束了。
博德之门2:增强版新队友任务心得
妮娜的野法师任务:
就没什么特别的。反正顺着地图跑,不过魔法营地里面的人会给你些任务。所以你身上要带着一个银项链。
然后桥区北方的箱子里面有个发卡,也记得拿着。这样你基本不用到处跑就可以完成这些小任务。最后去救人。
还有红袍法师的基地卖的东西很不错。买完以后再杀他们。然后放牛头人出来,配合一起杀。反正野法师任务真的比较好完成。
吸血鬼妹子:
就是本尊出来以后,一定随队七天。而且最好不要在阿斯卡特拉。
去大地图混7天,然后晚上回城门区,或者睡在城门区。
接下来会出个季亚娜的吸血鬼。然后就接着去夺宝奇兵,但是墓穴的怪物比较强力。
其中有夺心魔。所以没有学到莫邓肯之剑的法术的话,打起来会有点吃力。
不过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就是你一和怪物或者敌对交战,吸血鬼就会退队。不太清楚是声望过高还是bug。
博德之门2:增强版新队友任务心得
多恩:
不过黑骑士的任务就真是简单粗暴。基本一路杀过去,不过会出一把好武器,多恩专用的。
最后补充的是,建议12级左右再去做这些任务,因为最后一仗的敌人都比较多,没有强力的魔法和召唤生物,比较难打。
战士: 前期一个肉盾需要优异的AC和免疫异常状态的能力。推荐明斯克和寇根二选一,各有千秋,都可以堆AC,都带狂暴免控。明斯克狂暴不可控不过问题不大,队友别靠近就行让他自己发挥。攻击方面寇根有五星武器技但是专精的是战斧不强力,明斯克武器技能更实用。明斯克能放一些防御法术,寇根血量和豁免好一些。 后期肉盾看的是伤害抗性。物抗方面推荐明斯克和多恩,可以用信仰铠甲和东流亡地堆抗性。法抗方面拉萨德和维康妮娅二选一,当然维康妮娅只能坦和奶输出不行,拉萨德则很能打。 其他战士类推荐凯东,主要要他的解除魔法能力。贾希拉,这是个bug角色,能打能抗能奶还能Romance。 法师:埃德温和涅拉二选一。前期埃德温强,后期是涅拉更强一点。 盗贼:前期小日本,后面换妹妹。主线就是救妹妹能不带? 牧师:维康妮娅和贾希拉前面提过了,别的角色也就那样,神术相对不太重要没有也没关系。以前没有涅拉的时候艾黎穿维袍还可以带一下,现在推荐涅拉。
第一步 要下载博德之门1的增强版和shadow keeper任何版本 中文的最好 第二步 安装好博德之门2增强版 并有游戏存档 第三步 进入你的系统安装盘 路径->用户/你的用户名/我的文档/baldurs gate ii - enhanced edition 把里面整个save文件档 复制到 博德之门1增强版下 第四步 启动shadow keeper然后游戏路径设置为博德之门1增强版(baldurs gate - enhanced edition ) 设置完毕 重新启动修改器 打开选择存档文件 修改你想修改的存档 保存. 第五步 把刚才在baldurs gate ii - enhanced edition 博德之门1增强版里面修改好的save文档 复制覆盖到 用户/你的用户名/我的文档/baldurs gate ii - enhanced edition 第六步 启动博德之门2增强版 体验修改后的存档
刚刚看到这个提问,不好意思有点迟了。一般在酒吧,但队友阵亡后踢出的话就无法复活也就无法重新加了。贾希拉的话使其生气出走就无法重新加了。阁下的情况有点笼统,能否具体一些?
选择秘籍:
1、所选问题如果具有一定的科普性质,将大大提高回答被推荐首页的几率。 2、避免选择的回答语序不通顺、表意不明、有营销倾向、推荐单品等问题。
3、回答中禁止自称小编;禁止辱骂他人;禁止复制粘贴(新闻原稿、其他问答网站内容)
千万不能选:
1.作弊
2.灌水
3.广告性质的提问和回答
4.违背伦理道德的提问和回答
5.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提问和回答
优质回答案例&模式:
1、 求推荐类问题
例: “请问现在5000左右,买什么样的笔记本好,主商辅游。” “有哪些有趣的APP?” “女孩学习什么专业最好?”
优质答题步骤 直接给出建议:推荐XX或XX 推荐理由: 1.此类事物有几种: 2.XX(推荐事物)的优势
2、 求对比
例: “请问单反相机佳能650D与宾得k50,哪个更适合新手出去旅游拍照使用?” “买车,是选择SUV还是轿车比较好?”
优质答题步骤 直接给出建议:选XXX比较好 推荐理由: 1、产品A的优势与劣势 2、产品B的优势与劣势 3、综上,产品X更适合XXXX
3、求方案 例: “PPT无法播放视频,该怎么解决? “拔丝红薯糖浆应该怎么熬?” 优质答题步骤 建议方案: 首先XXXXXXXXX 1、 2、 为什么这样做: 1、 2、 注意事项:xxx
4、求定义 例: “XXXX的意义是什么?” “XXX是什么?” 优质答题步骤 意义/意思是: 原因是:
5、求原因 例: “鸭嘴兽为什么是哺乳动物?” “为什么《肖申克的救赎》是豆瓣首部破百万评分人数电影?” 优质答题步骤 是因为(可能是): 解释原因: 1、 2、
LS的解答似乎有点不太准确哦= = 狂法啊,不太适合 第一次玩 龙与地下城 系列 的新人。 能够掌握的武器:飞镖、手杖、投石索、匕首。 能够成为狂法的种族:人类、精灵、半精灵。 阵营:所有阵营 属性:同法师,3/3/3/9/3/3 下限 狂法不修改的话不能兼职。 法师很需要等级,后期很恐怖。狂法如果rp好绝对是法系最恐怖的。 三部曲的话推荐从BG1开始玩,即 博得之门——单人模式——开新游戏 不知你有没有打1.07补丁,推荐打完再开始玩。 BG三部曲是D&D的巅峰之作,熟悉规则之后会很耐玩。 LZ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话,可以来博得之门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2%A9%B5%C3%D6%AE%C3%C5 来提问。
玩哪个都一样的,不过最好从头玩起,知道剧情还能攒装备 三步曲从1开始得了,这里头的估计是剑什么的最早,安的第二,巴尔的最后 等级限制...最高似乎有48级的,不是你担心的事,20多级就够用了的 现在版本很多,推荐去trow.cn区补补基础,这游戏是用来品的,浮躁的心会浪费了这样的经典的,虽然画面早已落后... 狂法很有趣也很强悍 当成比一般专精法师练就得了了 大部分的时候。它是一般不能兼职的吧?记不住了很久没玩。记得只有侏儒能兼幻术系专精 阵营也没什么影响 种族,只要能练的都行,法师防护很好比战士更强的肉盾,特别在BG里,法师很强的。 狂法很厉害,比普通法师能每级多学一个法术而也不象专精法师那样完全放弃对立系的法术。虽然施放普通魔法时也可能有一定几率发生意外(有好的结果坏的结果)很有趣,但加上他特有的混乱盾(2级和7级魔法分别有一个),能降低意外发生,还能提高野魔法成功率。 野魔法是狂乱法师特有的,就是一级魔法那个什么什么蟒行术,其它法师选不了的只有他能必选的。
玩哪个都一样的,不过最好从头玩起,知道剧情还能攒装备 三步曲从1开始得了,这里头的估计是剑什么的最早,安的第二,巴尔的最后 等级限制...最高似乎有48级的,不是你担心的事,20多级就够用了的 现在版本很多,推荐去trow.cn区补补基础,这游戏是用来品的,浮躁的心会浪费了这样的经典的,虽然画面早已落后... 狂法很有趣也很强悍 当成比一般专精法师练就得了了 大部分的时候。它是一般不能兼职的吧?记不住了很久没玩。记得只有侏儒能兼幻术系专精 阵营也没什么影响 种族,只要能练的都行,法师防护很好比战士更强的肉盾,特别在BG里,法师很强的。 狂法很厉害,比普通法师能每级多学一个法术而也不象专精法师那样完全放弃对立系的法术。虽然施放普通魔法时也可能有一定几率发生意外(有好的结果坏的结果)很有趣,但加上他特有的混乱盾(2级和7级魔法分别有一个),能降低意外发生,还能提高野魔法成功率。 野魔法是狂乱法师特有的,就是一级魔法那个什么什么蟒行术,其它法师选不了的只有他能必选的。能模拟法书书上任何法术。只要法术书上学了(不管等级到了没是否记忆了),都可以通过其模拟。虽然不是每次都成功但是一级魔法那么多空位所以还是很好用的。等级高似乎模拟成功率也会高些。只要你法书书里有记录,一个哪怕只有1级的狂法也能发出得要18级(还是多少忘记了)才能记忆的9级法术(当然得够幸运) 而通过高级法术拟像术创造出的低级自己虽然少了高级法术位但都有学,而低级法术位不会减少,还是很可观的战斗力。 还有可以通过模拟4级(还是6级)法术有限愿望,能恢复低级别法术就能有更多的野魔法了 就是一级魔法尽量记狂法术,用它模拟攻击性强的法术,对自身的增益法术尽然自己记别模拟。尽量施法时挂上混乱盾,比一般法师强虽然不一定那么可靠(在关键一个苦笑不得的狂乱波动可能很要命的)。 新手不推荐练法师,建议先熟悉游戏系统倒是 属性的话像一般法师一样,DEX敏捷,INT智力尽量高,18,18的,体质CON16就行,其他的没什么要求,智慧许愿时可以喝智慧药水,力量有各种力量腰带而且法师力量能背基本东西就得,魅丽也基本没用的属性,看你喜欢了 一般一个普通的战士都很好打了 trow.cn上应该会有专门练狂法的介绍,trow.cn那应该是比较全的bg2论坛,国内还在更新着的bg2论坛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六夫人:你写这个干啥?你知道你的读者里有未成年的孩子吗?
我:我知道啊,可是呼声实在太高,天命难违啊!
六夫人:还天命难违,给你脸了,说!(啪)你想干啥?(啪)哈?!(啪)
……
真是三巴掌打醒梦中人,我这才开始仔细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篇。题目你们都能整明白吧?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讨论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扪心自问了半天,总结出来以下这些理由。
第一,「咬」这事儿不管我讲不讲,它都客观存在。有人乐此不疲,有人情有独钟,甚至是有些人的唯一选择。既然「咬」这么广泛存在且又如此深入民心,那为何不告诉大家「咬」的正确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呢?
第二,人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我和我的团队也在努力把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展现在你们面前。无论将来是否要「咬」,你都有必要去了解这种传承至今的文化,真正做到无忧无虑地接受或有根有据地拒绝。
第三,性相关的内容很多,但是可信的很少——从既往的读者反馈来看,这类文章很容易获得更多的关注,这说明目前存在的窘境。我总是用这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好吧,其实就是我自己想写了。
最终,妻子拒绝了我的请求,并把我的手绑上了。
但是,这难不倒我,因为我还有大污姐。
召唤第二人格!
哈哈,哟,小六子,被媳妇儿绑了吧?这事儿啊,还得你大污姐我来!(甩~)
「咬」的历史
其实对于性这件事情,从古到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当今社会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外加人们越来越懒,所以很多方式和方法都没有传承下来……
你很难想象在古时候,妓女会「女上位」的话,可以招揽更多的生意,因为玩儿得开啊~如果有「咬」的项目,那更不用说,恐怕门槛都要被踏平了!这就说明在过去,这种方式会被认为是比正常性生活更加令人不耻和刺激的行为,连之前在文章中出现过的神书《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里也提到,即使是最XX的女子也羞于去做。
而事实上,「咬」这种行为并没有消失,而是经久不衰。同时它也不只是人类所特有,很多动物身上也出现过类似的行为。当然,它们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信息,比如通过气味、外观、分泌物等来判断对方是否健康、有足够的生殖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判断雌性动物所处的生理周期。还有啊,这种行为也能判断短时间内对方有没有跟其他动物发生过性接触等。
你看看,动物的世界比我们复杂多了,我们现在一提到这事儿只会说:咦~太污了,人家不想聊……所以,如果以后你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话,那最好多收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配合老六之前教给你们的那些知识,基本上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了。
后来,随着人类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观念的开放,「咬」变成了一种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行为,不管是男女、女男、男男女女、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喂,好好讲课啊,舌头怎么不听使唤了?
总之,没有人会做统计来证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式,却有一个小伙子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他叫Ian Kerner,坦然承认自己跟早泄常年做斗争,结果都失败了……是的,顺着这个思路想,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练习,他掌握了灵活使用舌头来取悦伴侣的奥义,然后将之付诸文字并集结成册,教大家「如果只剩下舌头,你还能怎么办?」。
最后,这位「身残志坚」的小伙子不仅得到了伴侣的认同,还获得了读者们的一致赞扬。
从历史长河里「咬」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躲躲藏藏还是公开分享,适龄成人都有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
「咬」的方法
我大可以直接把书扔给你们,说:去吧,自己去看吧~
但是,那跟我们上学时遇到的生理卫生课老师有什么差别?而且,谁会需要看什么书嘛……网上到处都是视频,谁还不能照猫画虎啊?再说了,人类在探索身体奥秘方面可真是有与生俱来的天赋,除了自己咬自己有点儿费劲以外,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方式,哦,不,有些人自己咬自己也是手拿把掐的。
男咬女、女咬女
当接受者为女性的时候,除了技巧本身,心理上的安全感更加重要。因为对于很多女性来讲,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外阴和气味的人并不多,或者说内心总会认为外阴是「丑陋和肮脏」的,这让伴侣「咬」起来并不顺利。因此,第一件事请,就是要找个舒适的环境,并且像进行「正餐」之前的前戏一样,要有一些爱抚和亲昵的言语,让她在放松的状态下,缓慢地开始。
有一个关键的思路是,不要认为「咬」只是前戏的一部分,草草了事之后就要吃「正餐」,而是把「咬」当做接下来要专心做的事情,品味每一刻的丝滑……好,收。这蹩脚的翻译腔你们能接受吗?需要澄清的是:其实很多女性认为单就体验来讲,「咬」的愉悦程度远大于XXOO。
接下来就是手法,不对,舌法了。这不是游戏攻略,没有一个具体的公式,需要你们用心去体会。当然,也有人把这件事情做成类似吉他英雄那样的游戏app,练习舌头的神技。
总之,「咬」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左右开弓、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切记不可一开始就重点猛攻,像是乱撞的西班牙公牛;也要尽量避免牙齿触碰和损伤到皮肤或组织。真正的高手讲就有条不紊、温柔体贴,像是蝴蝶的翅膀飞过,又像是从厚厚的积雪上踩过……
最后就是高潮了,这个节骨眼儿很关键,不能打乱节奏,心中默念之前的节拍,不要试图加快节奏或者改变方式,否则可能会把她从巅峰拉下来。
好了,可以了,这部分再写下去很容易被举报。
女咬男、男咬男
同样是影视作品中所热衷的情节,毕竟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所以从满足男性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看,「咬」的意义很重要,尤其看到对方在进行过程中露出楚楚可怜的眼神什么的,男人几乎当场融化……
只是,事实上,单纯从感觉上来讲,「咬」对男性的意义远没有对女性那么重大,因为无论采用何种技巧,基本上都是在模拟XXOO时的感觉。
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无论位置如何,都要注意保护膝盖。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脑补的所有画面,都需要用到膝盖,尤其是在户外或者不平的地面上。永远记住要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因为我的确见到过意外滑倒咬伤生殖器的病例。
其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保持润滑都很关键。尤其是尺寸明显不是很匹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两败俱伤。至于舌头的技巧就不多说了,没见过真的,还没吃过冰棍儿吗?流程基本上差不多。同样需要注意避免牙齿的接触,若能留意眼神与手势的配合,可以加分不少。
最后,高潮这事儿可能就需要你来掌控了,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谁来清理的问题。突然想到一个成语——生「精」止渴,感觉哪里怪怪的。但是这个问题并不能忽略,因为接下来要讲的格外重要。
「咬」的安全
前面说了很多技巧和理论,但具体是否可以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踏实可靠的安全保障——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首先,必须要刷牙,这应该是全宇宙的共识了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牙线,实在不行也得用漱口水。什么?这样很破坏情趣?好吧,你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塞菜的牙缝……不要事前一时猴急,等到事后追悔莫及。
接下来就要分情况讨论了。如果是固定性伴侣,都是轻车熟路,认真清洗之后就算摸黑进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担心就担心那些新的、不固定的、不了解的、不可靠的……那就要多加小心了。
除了最基本的清洗以外,你可能真的需要依照传统医学的「望闻问切」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红肿、破溃、出血、赘生物、异常分泌物;闻闻是不是有什么异味,比如恶臭、酸臭等,如果清洗之后还是挥之不去,那就要拒绝了;问问是不是有不洁性接触史,问问是不是做过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过什么的话,那就进行最后一步——切掉!哈哈,开玩笑,别捂裆,该检查就检查,该治疗就治疗。
「咬」会不会感染性传播疾病?
有可能。
理论上来讲,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体液。拿HIV来说,在米青液当中含量最高。确实有人感染HIV单纯是靠「咬」出来的,这么多年以来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共就记载了三例,足够说明这件事情的危险性了。
虽然发生条件很苛刻——需要足够量的病毒,需要同时存在破溃或者破损,外加很多次以及频繁发生等条件,但是我们仍然建议采用安全措施,比如:咬时专用套,不要诧异,真的有这类产品。
同样的,其他病毒也是如此,比如常见到的HPV病毒,不管高危还是低危,其传播方式也与HIV类似,同样需要注意。
好了,基本上把我想要讲的内容都说完了。
滴,下车请当心,带好您的行李物品。
完
好了,今天就这样。
晚安,我爱这个世界。
▼点击下方标题,更多相关知识等你来撩~
1. 拍照、夜宿、做头发,关于性,你可能还需要知道更多
2. 有性生活之后,90%的女性会得这种病!
3. 这是一份严肃的「人体润滑剂」研究报告,但是内容相当粗俗坦诚……
- 互动游戏 -
封面图片:@LHAfterHours
图片设计:六层楼
责任编辑: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回答完拆出来的这些小问题,要分析的那个大问题就能得到解答了」,要把问题拆解到这样的颗粒度才行。之前,光涧实验室邀请战略分析专家曹婷婷给大家分享了「人人都需要的分析方法」,今天这篇我们来总结了第二步「搜集信息」的方法。
在上一篇文章《7 步追问法,找到分析问题的起点》里面,我们分享了如何用「7 步追问法」来定义分析解决什么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的框架。这一篇,我们来讲讲搜集信息的方法,包括如何确定要搜集哪些具体的信息、去哪里搜集以及如何辨别这些信息。
▋要搜集什么信息?
方法#1:基本拆解法
所谓基本拆解法,就是可以适用于所有问题的、拆解需要搜集什么信息的方法。它的步骤也很简单,先把大问题拆分为很多具体的小问题,再把小问题根据自己的逻辑分类。
要拆分到什么颗粒度的小问题呢?就是要到「回答完拆出来的这些小问题,要分析的那个大问题就能得到解答了」为止。
接着我们要把这些小问题进行简单的分类,比如分为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分为设计问题和产品问题,还可以根据解决的步骤来划分。不同类的问题,需要去寻找不同的信息来源。
我们来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个基本拆解法。
公司发现目前办公场地人员太多,未来可能会坐不下。通过分析的第一步定义问题,我们确定了要回答的大问题是「搬到哪里最合适」。这时候我们应该搜集哪些信息来帮助做决策呢?
Step 1:把大问题拆分成小问题
我们现在的员工是多少?我们现在多少个业务部门?搬家要考虑多长时间的稳定性?在这段时间里,公司的计划是什么样的?会增加多少人?——这个决定了新办公场地的容积。
未来公司会有哪些业务?哪些外部资源是最重要的?同行、合作伙伴、人才?员工和访客来到公司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这决定了新办公场地的地理位置。
我们公司的现金流是什么样的?未来的收入如何?现金如果充足的话,未来是用来投入在哪些方面?业务发展、员工福利?——这决定了新办公场地的预算。
我们希望公司里的氛围是什么样的?员工在公司里会呆多长时间,都要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见客户多,还是独立工作多?开会的规模和频率是什么样的?加班多吗,要不要休息?员工在工作环境里的感受什么样的?——这决定了新办公场地的内部规划。
北京有哪些可选的区域?有哪些适合的房屋种类,比如是租用办公楼、还是商住两用的房子,还是到郊区租地自建房屋?每个区域和房屋种类有什么政策和限制?——这决定了新办公场地的类型。
搬家本身看起来是个属于行政职能的事情,但其实我们做完问题拆解,就会发现它需要公司方方面面的信息。
Step 2:把拆解出来的小问题分类,确定信息来源
公司内部:现在和未来的业务分析,包括业务,员工,现金流,发展和规划。
公司大厦现状分析:层数,每层容纳员工数量,现在的基本配套设施:会议室,茶水间和会客室等。
外部环境的大厦情况:北京 CBD 和热门商圈的大厦情况,盖和租金情况,土地规划政策等。
方法#2:专业信息框架
除了通用的基本拆解法之外,有些专业的问题有现成的信息框架可以直接用来指导我们搜集哪些信息。比如,光涧实验室常用的「商业模式画布」、「价值主张画布」、「用户体验地图」等等。
(图片来自 strategyzer.com)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户分析宏观经济、行业竞争、企业本身业务等的各种模型,如下图。
篇幅有限,我们就不跟大家一一展开讲解每个信息框架了。
▋去哪里搜集信息+如何辨别信息?
确定要搜集哪些信息之后,就要找到合适的信息渠道来搜集信息了。下面,我们来分享 20 个常见的信息渠道,以及对应的搜集方法和技巧。
#1:搜索引擎:百度或者 Google
这里的技巧是用对关键词。要知道如何从「通用关键词」过渡到「专业关键词」。比如,我们要研究二手市场,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就搜索通用关键词比如「二手市场」、「二手行业」、「二手物品」。慢慢的,从这些搜索结果里,我们会发现二手行业里的一些主要公司,比如闲鱼、多抓鱼、转转等等,而这些主要公司就可以作为接下来搜索的专业关键词,就可以搜集到更多的内容。
#2:垂直领域的网站
研究一个垂直领域的内容,最好是能找到这个领域的网站。如果事先不知道有什么网站怎么办?可以用到上面的搜索技巧,从搜索引擎上使用通用关键词开始。比如你要研究东南亚电商,就在搜索引擎里搜索「东南亚电商」,翻看几页之后,就会发现有个叫「雨果网」的是专门研究这个领域的,一直关注相关的动态和趋势,接着你又会很快发现其他的垂直网站或者垂直的投资者等等。
#3:专业的报告网站
可以使用像 199it 这样集合了各种专业报告的网站,里面包含很多的行业报告,也可以提供报告的检索。如果想知道哪些行业的报告就可以直接去搜索。
#4:各大公司财报
行业内的大公司是行业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每个季度末,各大公司都会出财报,公布公司的业务数据,也会公布公司未来的计划。通过连续追踪几个季度的财报和简单的对比,我们可以很快了解一个行业和领先企业的情况。比如持续关注视频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到他们的视频采购版权的投入和广告收入情况,会员增加情况等。
#5:国内外的咨询公司网站
咨询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卖定制的服务和数据工具挣钱。为了吸引客户,他们常常会免费开放行业报告和通过数据工具获得的行业内容。他们会保证这些数据是公正和准确的,否则人们就不会信赖品牌了。咨询公司的行业报告,虽然不能提供细分的行业数据,但足够我们了解大的行业趋势和变化。
#6:专业领域的互联网公司发布的内容
互联网公司拥有大量的用户数据,他们为了树立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也愿意把自己积累的数据分享出来。比如马蜂窝会发布出国旅游的报告,高德会发布地图使用的信息,滴滴打车会发布夜间那个打车地点更集中等等。这些都是很真实的用户行为信息。
#7:专业领域的企业信息报告
除了互联网公司之外,在一些传统行业里,比如房地产,也会发布一些供需数据的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的行业状况和用户需求。
#8:专业的第三方统计报告
第三方包括很多公司,比如公关公司、广告公司、用户研究公司等等,他们会通过大量的问卷和访谈来收集和研究用户的行为习惯和消费意愿等,都可以用来做参考。
#9:新闻机构的调查
新闻媒体会做很多行业研究和报道。比如你打开一本第一财经的杂志,会看到几乎每页都是他们研究的数据和信息,比如上海商圈的研究,商圈覆盖用户的规模,线下店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等等。
#10:券商和投行报告
券商和投行为了研究二级市场,通常会在他们的分析报告里包含更为详细的行业信息,包括我们很难获得的企业一手数据。
#11:国家公开数据库
国内外有很多公开的数据库,都可以使用。比如 CNNIC 每半年会发布一个互联网普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的互联网和不同领域的用户渗透率。这些报告拥有官方的公正性,可以作为一个行业基调来看待和使用。再比如,通信部每月会公布智能手机出货量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12:行业年鉴
在图书馆和书店都可以看到一些行业年鉴。它们通常会非常专业地对一个行业进行扫描,比如旅游行业、出国教育行业等等。虽然这些年鉴往往是半年前甚至一年前的,但如果是行业信息变化没有那么快的,还是可以使用的。
#13:智库
比如腾讯智库、MBA 智库以及很多企业智库,都会有专家不定期地来更新某方面内容。使用这些智库可以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看到整合后的信息,提高信息的搜集效率。
#14:爬虫数据
比如前阵子有人来分析马蜂窝评论的真假情况,他写了爬虫去获取到马蜂窝、携程和其他竞品的数据,然后交叉对比。通过爬虫来直接获得数据,是更真实的一手信息,不过需要有专业技能才可以操作。
#15:页面数据
在写不了爬虫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去搜集页面上本身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这可能是我们平时不太会注意的。其实一个页面或者报告、杂志、新闻、广播,都提供了很多的信息。
#16:社交媒体数据
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有很多的信息,比如一个账号的关注度、粉丝数、回复、收藏、点赞数量等等。还有微博指数、微博人气榜,这些都是衡量舆论情况的信息。
#17:企业信息检索网站
比如天眼通、企查查等网站,可以很快获得一个企业的股东、业务、收入的情况,也可以看到这个企业的成立时间,等等。
#18:投资数据库的网站
比如36氪的鲸准、IT橘子等等提供很多创业公司的业务情况、投融资情况,还有相关的新闻报告,里面也会披露很多的信息。
#19:公司内部的数据
如果是研究自己公司的产品,公司内部的数据当然是一个更好的渠道。
#20:经验分析
包括内部业务人士访谈,用户访谈,外部专家访谈,通过对人的访谈,我们可以获得更多你搜索不到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
20 个信息渠道看起来很多,其实是不可能穷尽的。而且,信息不仅仅存在于这个清单里,而是无处不在的。在生活中,在随时的阅读当中,发现更多的内容、养成随时搜集信息和内容的习惯,一定能够帮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更高效地搜集到信息。
(来源:创业孵化机构「光涧实验室」,公众号 lightsteam0)
在这个时代,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过载。
想一想你每天的生活:
打开任何APP、网站,总会有铺天盖地的「猜你喜欢」「智能推荐」「大家也在看」;
刷一下朋友圈,常常就停不下手,直到最后一条才罢休;
更不用说主动搜索信息时,一个个链接点进去,转眼间打开几十个标签,看了半天才惊觉时间流逝……
一切互联网产品都在做一件事:用大量的碎片信息,不断地「冲刷」你的神经,让你不断产生新鲜感和愉悦感。
它们想尽办法把你留住,目的就是为了你的时间和注意力。
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些信息黑洞之中呢?
很多人问我:你一直强调碎片化学习的危害,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避开所有碎片化信息,完全靠读书来学习?
当然不是。
这其实是一个广泛的误解:碎片化学习,并不等于碎片化信息。
后者是信息的属性,前者是学习的态度。
简单来说:前面提到的例子,都属于碎片化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价值 —— 比起读书,它们或许不够深入,但更加多元、即时和丰富。
在这个社会中,信息即竞争力。对它们善加利用,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重点是什么呢?是看你如何吸收和利用它们:是零碎、无序、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还是始终知道「我想要什么」,用一根主线,将它们串联起来,纳入自己的体系。
这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发挥它们的价值呢?
今天,分享一个我自己管理信息的方法 —— 「431法则」,希望对你有用。
一
如前文所述,我们每一天,都处在大量信息的包围中。
光是「接触」这些信息,都可能令你应接不暇,更别说吸收、储存、应用了 —— 你甚至也许连「我该专注什么」都很难做到。
所以,最关键的,就是对信息进行分类,再依据不同分类,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我会依照两个维度,兴趣和系统性,把信息分成 4 类:
1、噪音
不感兴趣又零碎的信息,我称为「噪音」。
这些「噪音」包括什么呢?热点事件,时事评论,社交动态,明星动向,以及各种来源不明、道听途说的资讯……也就是充斥在我们朋友圈、微博、各类新闻APP,以及日常聊天的内容。
这类信息价值最小,但占比却最大。日常生活中,超过70%的信息,几乎都属于「噪音」。
对于这些信息,我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不看。
我基本不看新闻,也不关注任何热点。原因很简单:真正重要的资讯,我早晚也会知道,不急在一时。有这些时间,用来关注我更感兴趣的内容,岂不是更有意义?
我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如果都被这些「噪音」所占据,哪还有多余的空间留给真正重要的思考?
很多人经常会觉得累、感到信息过载,其实,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无法舍弃这些「噪音」,大脑被它们填满,乃至于无法处理其他信息,思考其他事情。
所以,信息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学会「舍弃」,筛出这些噪音,避免它们干扰你的大脑。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面对两个敌人,一个叫「以后用得着」,另一个叫「大家都在谈」。
其实,想一想就明白,你囤积起来的信息,日后真正派上用场的,有多少?这些跟你生活毫无关联,又不成体系的零碎信息,过了一段时间,你能再找到它们都已经不容易,更何况用起来。
有多少东西就在「可能会有用」「以后用得到」的自我安慰中,被尘封起来,悄然消耗着你的掌控力和生活空间?
后者也是一样的。
依赖「谈资」企图融入圈子,跟上某种「潮流」,其实是一个伪需求。你能否真正为一个圈子接受,在于你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而不在于日常聊天和交际之中。
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让别人得以依赖你,比「有话可说」重要得多。
2、资料
我在日常的阅读和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副产品。
什么副产品呢?对我来说,主要是这三类:
案例:某某名人的故事,某某公司的案例,某某心理学实验……诸如此类。不在我的关注范围内,但非常系统详实,很难得。
经验:一些「How to」类的内容,比如旅行攻略,操作指南,工具应用……短时间内用不着,但确实有用的东西。
文档:别人整理出来、关于某个知识领域的文档。最典型的就是行业和调研报告。兴趣不大,但如果自己去整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
这些信息的共同点是:短时间内对我没什么用,但它们本身经过整理,非常系统详实。如果当作噪音,一起筛掉的话,未免有点可惜。
像这一类低兴趣、高系统性的信息,我称之为「资料」。
如何处理「资料」呢?我的做法是:不保存资料本身 —— 因为这样成本太高,而是用「关键词 + 钩子」的形式,将它们储存起来。
关键词描述了「资料」的内容、价值和可能的用处,钩子则告诉了我:当我需要的时候,能够去哪里找到它们。
如果是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我会在笔记里新开一页,简单写下几个关键词,再留下链接,简单写上操作指引。
在书里看到的内容,就新开一页笔记,写上哪本书、多少页。后面用到时在电子书里查找即可。
如果是实体内容,比如纸质书、杂志,就拍照,丢到电脑里,用文件夹或Onenote储存起来,记下详细链接。
这样,当需要的时候,在笔记工具里搜索关键词,就能看到对这些资料的描述。下一步,再按图索骥,一步步去找到它们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不断「往上溯源」,找到资料的原始出处,不断拓展自己的信息库。
比如,在书里看到一个案例,我不会单单把它记下来,而是会去看它的参考文献(如果有的话),去寻找:作者是从哪里得到这个案例的?是来自自己的一手走访,还是从别处得到再加工?
同样,在网上看到一个报告、图表,我不会单单把它记下来,而是去找它的出处(通常会有标注),或者用搜图的方法,找到这份图表的原始出处,自己试一遍整个流程。
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单纯的「记录资料」,变成「拓展渠道」,不断提高自己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想法
这是重头戏,也是除了「噪音」之外,每天接触最多的信息。
那些我感兴趣、同时又不成体系的零碎信息,我把它们称为「想法」。
为什么叫「想法」而非「数据」「资讯」呢?很简单:任何一条数据,只要是我感兴趣的,我一定不会停留在「记录」,而是会让思维参与进来。
最终它所呈现出来的,很多时候都不是它原本的样貌,而是经过思维交互、扩充、改写之后的样子。
举个例子:
当我读到某个感兴趣的数据时,我不会停留在「记住」,而是会问自己: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为了得到结果,我还需要什么数据?
我可以从哪里获得这些数据?
简而言之,我所记录下来的,不是这个数据本身,而是我的思考过程,以及从数据中解读出来的可能性。
同样,如果你翻阅我的读书笔记,会发现:这些笔记基本跟书里的内容没有关系,绝大多数都是我的思考和发挥。
比如,前几天,读某位设计师的访谈,读到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 —— 这时,我就会去思考:
它跟哪些知识点能联系起来?
我可以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它?
我可以把它用到什么文章里?
记在我的笔记里的,是后者,而非这个观点本身。
简而言之,最重要的是,不断把自己的视角拔高,从更高的层次去审视信息:它的来龙去脉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它能推出什么?它能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它们真正的价值。
4. 方法
最后是第四部分:感兴趣,又系统的信息,我将其称为「方法」。
这类信息,基本有两种。
第一种,是可以直接操作、践行的方法,比如某个软件的应用,某个思维模型和框架,某个有效的技巧,等等。
这类信息,能碰见的机会不多。一旦发现,我会安排时间应用起来,再观察整个过程,记下疑问和可以优化的地方,不断反馈和迭代。
反复多次重复,直到能熟练应用,就能将这个「方法」内化,变成自己的技能。
第二种,是从「想法」升华,转变成项目和任务。这也是一种「方法」。
这一种,需要跟「资料」联合,用主题将它们统摄起来。
举个例子:在网上看到泰国的一个景点,特别感兴趣,我就会把它记下来,然后看看自己的日程安排,考虑:是否在今年安排一次旅游?
这时,它是一个「想法」。
如果决定出行,我就会在笔记软件里,搜索「泰国」「旅行」等关键词,找到之前积攒下来的大量「资料」 —— 包括别人的游记、攻略,参观路线,推荐的酒店和餐馆,以及出行时要注意的各种 Tips、带上飞机的物品……诸如此类。
接下来,再新开一页笔记,把这些资料整理好,梳理出整个行程安排:带什么,去哪里,如何准备,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等等。
这时,它就从「想法」,上升、转变成了「方法」。
那么,当我准备出行时,只要打开笔记工具,聚焦到这一页,就能掌控整个行程的所有注意事项,避免任何遗漏和疏忽。
不仅如此,这份笔记,还能成为我的经验,分享给朋友,成为他规划旅行的「资料」。同样,我自己下次旅行时,也能通过检视、回顾这份笔记,优化整个旅行安排。
当然,未必一定是「旅行」这么大的主题,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事项,其实都可以转化成「方法」,对它们进行落实和践行。
比如:
从一个数据出发,去推论和思考行业趋势;
从一个观点出发,去写出一篇文章,论证某个论点;
从一个技巧出发,去引申、补充成一个方法论,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
从一个模型出发,在生活中创造各种问题、机会,将这个模型落地实践,再找到问题点、疑难点,去请教别人、搜寻资料,完善对这个模型的掌握;
……
这些,都可以是一种「方法」。
它是「资料」和「想法」最终的归宿,也是将笔记和知识真正用起来的途径。
二
前面讲的,是对日常信息的 4 种分类。
那么,分完类之后,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呢?
在管理信息时,又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呢?
我将它们总结为下面 3 种。
1)联想
你会发现,无论是针对「想法」的发散思维、扩充和完善,以及针对「方法」的主题整理,最核心的就是一点:联想。
也就是,将单条信息,跟其他相关信息挂钩。
很多时候,单条信息本身看不出任何东西,但当大量的相关信息聚集起来,就会构建出新的信息 —— 趋势,结论,创意,等等。
这其实就是系统论中的「涌现」:大量局部组合起来,可以涌现出整体。整体大于各个局部之和。
这种不断将散落的点,联结起来,构建成网络,不断赋予它们整体性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实现突破和跃迁的过程。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升级」。
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联想呢?
第一种方法,是自上而下,思考:我手头上有什么,还需要什么东西?
这就需要积累大量的思维模型和思维框架,时时刻刻把手上的资料和想法,放到框架中去审视,进而去思考:我还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才能获取这些信息?不断地去补完这个框架。
第二种方法,就是自下而上。通过关键词和标签的形式,为每一条资料、想法做好储备,待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将它们串联起来,同主题进行统摄,构筑成「方法」。
关键词前面已经讲过。什么是标签?标签可以理解为「更大的关键词」,通常是一个项目 —— 比如智识训练营、深度成长营,等等。我会把所有跟它们相关的信息,都打上对应的标签,再定期进行整理、思考、分析,将这些零碎的信息整合起来,思考如何应用到项目中。
简而言之:关键词是多元的,不确定的,细分的;标签是确定的,项目的,高层次的。
通过「联想」,不断地让信息流动起来,这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
2)假设
可能有朋友会问:很多时候,手上的信息未必完整,也未必能从中看出什么,应该怎么办?
这时,就需要进行「假设」。
假设是研究型学习最好的方法,也是将「描述」和「意义」连接起来的本质。你不知道这些信息有什么意义、意味着什么,怎么办?不妨试试大胆作出假设,再围绕假设去搜索信息,来检验你的假设。
为什么很多人读了大量的书,但仍然提不出自己的看法?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在被动「输入」,没有真正把输入转变成为输出,把学到的东西跟实际联系起来。
这中间的桥梁,其实就是「假设」。
举个例子:很多书都会告诉你「原理」「规律」「效应」,那么,当你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某种现象,能否大胆作出假设:这种现象跟某种原理有关?再围绕这个假设,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调研,来检验它的正确性。
如果经过检验,这个假设站得住脚,那么,你所学到的知识,就真正派上了用场,而不是囤积起来的无用信息。
当然,我们不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没法获得精确、充足的一手数据,很多时候,只能依靠各种事实以及解读,来推理、论证出我们的「假设」,它们更多是对二三四手信息的综合分析,而非新知识的创造。
但即使如此,也比单方向的输入,要好得多。
3)搜索
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去搜索我们需要的信息。
无论是将「联想」上的拼图补完,还是进一步检验和确认「假设」,搜索,都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关于搜索,大家基本都理解,不多说了。分享几个注意点吧:
(1)多关键词,交叉搜索。
用单一的关键词往往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这时,不妨多试试一些关键词,间接描述要搜索的对象,从一些周边的线索入手,去逼近搜索结果。
(2)专业平台
「搜索」并不意味着只能用搜索引擎,更多的时候,利用专业平台,能更有效地抵达目标。比如 Google 学术、报告库、线上图书馆、各类行业数据库……诸如此类。
平时多积累一些信息库,用的时候会更高效。
(3)英语
还是那句话,中文信息网络上,存在巨大的「结构洞」。很多东西用英文搜索,能得到更权威、更有效的结果。
三
最后,就是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那句话: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关注的、需要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同样,只有能够被自己用起来,在应用中重新审视、优化、完善,才算是完成了信息的使命。
做不到这两点的话,信息对于你而言,只是无意义的囤积而已。
再次复习一下「431法则」:
4 个分类:噪音,资料,想法,方法。
3 种策略:联想,假设,搜索。
1 条原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希望这套方法,能够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信息爆炸时代,让头脑更清醒,把信息真正用起来。
在不可控的时代里,让一切更可控。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