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回忆里等你[1]》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在2014出版的辛夷坞编著的小说。内容讲述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男主人公姚起云有穷困的童年,没有为爱痴狂的勇气;女主人公司徒玦出生在富裕家庭,有最灿烂的笑容。从姚起云成为司徒玦家养子的那一天起,他只会亦步亦趋,却为了她,瞒天过海,偷尝爱神无意间洒落的丝丝甘甜,就算饮鸩止渴,也甘之如饴。而她却在最爱的时候离开,一去七年。时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动人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同问。。。
可以加群问
感觉辛夷坞的几本小说都是这个模式《致青春》《我在回忆里等你》《山岳不知心底事》《许你向我看》,我个人很喜欢《山月》,是讲一个女强人的。桐华《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被时光掩埋的秘密》还有蝴蝶季的有些作品也是,《良辰讵可待》,《仰望幸福的角度》《爱在时光里流转》,你搜蝴蝶季就有很多
我只能说个大概:罗琦琦考上了一中的高中部,张骏也考上了,葛晓菲因为堕胎的事情被暴露出来而退了学,许小波说要跟罗琦琦绝交,并且说到做到所有他的场子都不准罗琦琦进入(原因就李哥的口来说是因为罗琦琦跟他们不应该是一道上的人)。罗琦琦最终明白她自以为不幸,其实命运并未如何地对她刻薄。尾声是已经长大已参加工作的罗琦琦回到一中看望母校。 ps:我一直觉得故事并未写完,因为它在罗琦琦的初中结束后就收尾了。对于高中和大学尤其是高中只字未提。
我在未来守护你~
所谓橙光游戏指的是使用橙光文字游戏制作工具所制作出来的文字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可以攻略男主女主,可以统领后宫,可以仗剑江湖,可以完成梦想,可以与喜欢的明星朝夕相处。
【涵盖类型】
主要是有宫等宫斗题材同人游戏。少女时代、EXO、SNH48、AKB48、TFBOYS等明星题材同人游戏。
火影忍者、海贼王、进击的巨人、秦时明月等动漫题材同人游戏。
总体来说橙光游戏中的游戏全部都是由《橙光文字游戏制作工具》的用户制作而成,工具的基本功能就是制作出普通文字游戏,而一些比较精通这款工具的作者就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果以传统游戏类型分类橙光游戏中大部分作者比较喜欢做AVG(文字冒险)、Galgame(美少女游戏)以及类女性向游戏,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游戏有《彩虹的彼端》、《逆袭之星途闪耀》、《我的养父是杀手》、《妃容天下》、《狐妖之凤唳九霄》、《官居几品》。
HE只玩游戏是无法开启的 需要两朵鲜花 在网址上用人民币买的鲜花
内容简介 他有穷困的童年,没有为爱痴狂的勇气;她有最灿烂的笑容,没有对残酷现实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和她,有最伤感的幸福,只期待在回忆的尽头相遇。 从他成为她家养子的那一天起,他只会亦步亦趋,不会有哪怕一步的逾矩,却为了她,瞒天过海,偷尝爱神无意间洒落的丝丝甘甜,就算饮鸩止渴,也甘之如饴。.而在那最最甜蜜的往昔啊,他却没有说出过一句“我爱你”…… 他和她在一起,有一种孤零零的温暖,好像在失落的世界里相依为命,只有彼此,不可替代。 而她却在最爱的时候离开,一去七年。 时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动人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辛夷坞,女,80后作家新领军人物,独创“暖伤青春”系列女性情感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山月不知心底事》、《许我向你看》长居销量排行榜冠军。其所有作品皆被影视公司签约改编拍摄,被媒体和读者追捧为华语界的新感动天后,也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影视剧作家。 由大鬼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名话剧将在2010年5月全国公演,同名电影紧张筹拍中。《许我向你看》《我在回忆里等你》均已敲定电视剧制作意向。
这书写的还不错,值得一看
这本书我前几天在当当网订购了
还在路上,没细看
不过看了看简介和评论还可以
她的另外一本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我也买了,写的很好
所以这本是野蛮期待的
至少不会失望
建议你看看
这本书我要买!
看过很多网友评论说姚起云是渣男,但我却觉的他是一个令人心疼的人物,他对感情的敏感和自卑,或许来源于原生家庭带给他的伤害,贫困的童年,父亲的早逝,母亲的离家出走,这些都给他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还有寄人离下的如履薄冰,这对一个当时只有16岁的少年来说是多么的无助,无依无靠!这种人特别容易自苦,爱一个人不会轻易说出口!他是一个特别长情的人! 放在以前,我一百个相信无论我出了什么事受了什么委屈我的父母都一定是站在我这边的,但是看了这本小说,我觉得不一定。 司徒玦是天之骄女,她有爱她的父母,有趣的朋友,殷实的家境,出色的外表,优秀的成绩,可以说她什么都不缺,几乎没有烦恼。 在事情发生以前,这样的司徒玦能想象得到因为这样荒谬的一件事情,她会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她的父母是爱她的,姚起云也是爱她的,但是他们不相信她。 我无法想象一个刚上大学的女孩子如何在这样百口莫辩千夫所指的情况下撑过去。 她几乎可以说是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有什么人能够承受这种失去。 司徒玦是所有辛大小说里我最心疼的女孩子,因为她的痛苦是我可以想象并且无论如何也不能承受的。 这本小说没有万恶的人。 司徒的父母,姚起云,甚至是谭少城,还有曾教授,是他们造成的悲剧,但是却没有人可以说谁要为此负责。 谁都不能负责。 所有的人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有人性中自私,懦弱的一面。 司徒的父母很爱她,把司徒也是当做心肝宝贝养大的,他们只是更相信自己的年龄和阅历告诉他们的“真相”。 姚起云爱她爱到死,只是他难以相信自己可以拥有她,只是他控制不了自己骨子里的懦弱和卑怯,而司徒刚好是一块宁缺不弯的玉玦,所以两个人就算死,也不能在一起。 谭少城也没有真的想过要去伤害谁,生活的苦难让她做不到和别人一样光明磊落霁月清风,她只是有一些小算计小心思,她只是难以接受生活的不公。 只有吴江,虽然并不一定是百分百相信司徒的,但是只有他在司徒最最艰难的时候没有落井下石,并且愿意伸手相助。这本小说,只有司徒和吴江是辛大笔下留情的。 当你发现自己的生活被搅得一团糟,却不知道该去将这一切归咎于谁。 这大概就是宿命吧。
男主姚起云最后结局在辛夷坞的另一本书《蚀心者》里提到,因车祸去世。 女主司徒玦最后结局在辛夷坞的另一本书《应许之日》里提到,与好友吴江结婚。 详细过程:姚起云在吴江婚礼过后开车前往“时光的背后”酒吧的路上,被醉酒驾驶的司机撞伤,重度昏迷,司徒玦做了一个和姚起云重归于好的梦,也许是暗示着什么或者留下什么悬念吧,但是最后他还是离开了,飞机上并没有姚起云。 扩展资料: 《我在回忆里等你》经典语录: 1、一切的敌人都是纸老虎,他什么德性她没见过。 2、七年都足以让一座城脱胎换骨,人心又岂会比城池更坚固? 3、太深的记忆就像一种心理上的疾病。 4、如果命运自有它的轨迹,人最大的幸运和所有勇气的来源不就是在开头的时候无法预知结局吗? 5、生活就是这么回事,两个人同一个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未必会彼此喜欢,但迟早会彼此习惯。
他们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因为在这本书当中,司徒玦梦到了和姚起云复合的。
确实是开放式的结局,这样的话能够让观众的想象会更多,同时也不会很局限
我觉得应该是开放式结局。姚起云出车祸昏迷,司徒再次选择出国。司徒做了一个梦,梦到和姚起云回到从前,可能司徒会和姚起云回到从前,也有可能只是美好的回忆。你如果喜欢圆满一点的结局可以去找续写,但文笔肯定没有辛大好。
单论《我在回忆里等你》的话,结局确实是开放式的,因为作者没有明确写出主角的结局,大家可以按照自己所愿去完善结局。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六夫人:你写这个干啥?你知道你的读者里有未成年的孩子吗?
我:我知道啊,可是呼声实在太高,天命难违啊!
六夫人:还天命难违,给你脸了,说!(啪)你想干啥?(啪)哈?!(啪)
……
真是三巴掌打醒梦中人,我这才开始仔细思考为什么要写这一篇。题目你们都能整明白吧?我就不多说了,我想讨论的是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扪心自问了半天,总结出来以下这些理由。
第一,「咬」这事儿不管我讲不讲,它都客观存在。有人乐此不疲,有人情有独钟,甚至是有些人的唯一选择。既然「咬」这么广泛存在且又如此深入民心,那为何不告诉大家「咬」的正确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呢?
第二,人类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我和我的团队也在努力把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展现在你们面前。无论将来是否要「咬」,你都有必要去了解这种传承至今的文化,真正做到无忧无虑地接受或有根有据地拒绝。
第三,性相关的内容很多,但是可信的很少——从既往的读者反馈来看,这类文章很容易获得更多的关注,这说明目前存在的窘境。我总是用这种理由来说服自己……好吧,其实就是我自己想写了。
最终,妻子拒绝了我的请求,并把我的手绑上了。
但是,这难不倒我,因为我还有大污姐。
召唤第二人格!
哈哈,哟,小六子,被媳妇儿绑了吧?这事儿啊,还得你大污姐我来!(甩~)
「咬」的历史
其实对于性这件事情,从古到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当今社会的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外加人们越来越懒,所以很多方式和方法都没有传承下来……
你很难想象在古时候,妓女会「女上位」的话,可以招揽更多的生意,因为玩儿得开啊~如果有「咬」的项目,那更不用说,恐怕门槛都要被踏平了!这就说明在过去,这种方式会被认为是比正常性生活更加令人不耻和刺激的行为,连之前在文章中出现过的神书《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里也提到,即使是最XX的女子也羞于去做。
而事实上,「咬」这种行为并没有消失,而是经久不衰。同时它也不只是人类所特有,很多动物身上也出现过类似的行为。当然,它们可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信息,比如通过气味、外观、分泌物等来判断对方是否健康、有足够的生殖能力,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判断雌性动物所处的生理周期。还有啊,这种行为也能判断短时间内对方有没有跟其他动物发生过性接触等。
你看看,动物的世界比我们复杂多了,我们现在一提到这事儿只会说:咦~太污了,人家不想聊……所以,如果以后你们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的话,那最好多收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配合老六之前教给你们的那些知识,基本上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了。
后来,随着人类医疗水平的提升和观念的开放,「咬」变成了一种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的行为,不管是男女、女男、男男女女、来来往往、上上下下……喂,好好讲课啊,舌头怎么不听使唤了?
总之,没有人会做统计来证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这种方式,却有一个小伙子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他叫Ian Kerner,坦然承认自己跟早泄常年做斗争,结果都失败了……是的,顺着这个思路想,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练习,他掌握了灵活使用舌头来取悦伴侣的奥义,然后将之付诸文字并集结成册,教大家「如果只剩下舌头,你还能怎么办?」。
最后,这位「身残志坚」的小伙子不仅得到了伴侣的认同,还获得了读者们的一致赞扬。
从历史长河里「咬」的发展历程来看,不管是躲躲藏藏还是公开分享,适龄成人都有必要了解相关的知识。
「咬」的方法
我大可以直接把书扔给你们,说:去吧,自己去看吧~
但是,那跟我们上学时遇到的生理卫生课老师有什么差别?而且,谁会需要看什么书嘛……网上到处都是视频,谁还不能照猫画虎啊?再说了,人类在探索身体奥秘方面可真是有与生俱来的天赋,除了自己咬自己有点儿费劲以外,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方式,哦,不,有些人自己咬自己也是手拿把掐的。
男咬女、女咬女
当接受者为女性的时候,除了技巧本身,心理上的安全感更加重要。因为对于很多女性来讲,能够坦然接受自己外阴和气味的人并不多,或者说内心总会认为外阴是「丑陋和肮脏」的,这让伴侣「咬」起来并不顺利。因此,第一件事请,就是要找个舒适的环境,并且像进行「正餐」之前的前戏一样,要有一些爱抚和亲昵的言语,让她在放松的状态下,缓慢地开始。
有一个关键的思路是,不要认为「咬」只是前戏的一部分,草草了事之后就要吃「正餐」,而是把「咬」当做接下来要专心做的事情,品味每一刻的丝滑……好,收。这蹩脚的翻译腔你们能接受吗?需要澄清的是:其实很多女性认为单就体验来讲,「咬」的愉悦程度远大于XXOO。
接下来就是手法,不对,舌法了。这不是游戏攻略,没有一个具体的公式,需要你们用心去体会。当然,也有人把这件事情做成类似吉他英雄那样的游戏app,练习舌头的神技。
总之,「咬」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左右开弓、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切记不可一开始就重点猛攻,像是乱撞的西班牙公牛;也要尽量避免牙齿触碰和损伤到皮肤或组织。真正的高手讲就有条不紊、温柔体贴,像是蝴蝶的翅膀飞过,又像是从厚厚的积雪上踩过……
最后就是高潮了,这个节骨眼儿很关键,不能打乱节奏,心中默念之前的节拍,不要试图加快节奏或者改变方式,否则可能会把她从巅峰拉下来。
好了,可以了,这部分再写下去很容易被举报。
女咬男、男咬男
同样是影视作品中所热衷的情节,毕竟绝大多数都是男性视角,所以从满足男性心理需求的角度来看,「咬」的意义很重要,尤其看到对方在进行过程中露出楚楚可怜的眼神什么的,男人几乎当场融化……
只是,事实上,单纯从感觉上来讲,「咬」对男性的意义远没有对女性那么重大,因为无论采用何种技巧,基本上都是在模拟XXOO时的感觉。
首先,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但无论位置如何,都要注意保护膝盖。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脑补的所有画面,都需要用到膝盖,尤其是在户外或者不平的地面上。永远记住要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因为我的确见到过意外滑倒咬伤生殖器的病例。
其次,无论选择哪种方式,保持润滑都很关键。尤其是尺寸明显不是很匹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两败俱伤。至于舌头的技巧就不多说了,没见过真的,还没吃过冰棍儿吗?流程基本上差不多。同样需要注意避免牙齿的接触,若能留意眼神与手势的配合,可以加分不少。
最后,高潮这事儿可能就需要你来掌控了,因为这涉及到一个谁来清理的问题。突然想到一个成语——生「精」止渴,感觉哪里怪怪的。但是这个问题并不能忽略,因为接下来要讲的格外重要。
「咬」的安全
前面说了很多技巧和理论,但具体是否可以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踏实可靠的安全保障——这就是我在前面提到的,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首先,必须要刷牙,这应该是全宇宙的共识了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使用牙线,实在不行也得用漱口水。什么?这样很破坏情趣?好吧,你要知道,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塞菜的牙缝……不要事前一时猴急,等到事后追悔莫及。
接下来就要分情况讨论了。如果是固定性伴侣,都是轻车熟路,认真清洗之后就算摸黑进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担心就担心那些新的、不固定的、不了解的、不可靠的……那就要多加小心了。
除了最基本的清洗以外,你可能真的需要依照传统医学的「望闻问切」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红肿、破溃、出血、赘生物、异常分泌物;闻闻是不是有什么异味,比如恶臭、酸臭等,如果清洗之后还是挥之不去,那就要拒绝了;问问是不是有不洁性接触史,问问是不是做过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过什么的话,那就进行最后一步——切掉!哈哈,开玩笑,别捂裆,该检查就检查,该治疗就治疗。
「咬」会不会感染性传播疾病?
有可能。
理论上来讲,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体液。拿HIV来说,在米青液当中含量最高。确实有人感染HIV单纯是靠「咬」出来的,这么多年以来美国CDC(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共就记载了三例,足够说明这件事情的危险性了。
虽然发生条件很苛刻——需要足够量的病毒,需要同时存在破溃或者破损,外加很多次以及频繁发生等条件,但是我们仍然建议采用安全措施,比如:咬时专用套,不要诧异,真的有这类产品。
同样的,其他病毒也是如此,比如常见到的HPV病毒,不管高危还是低危,其传播方式也与HIV类似,同样需要注意。
好了,基本上把我想要讲的内容都说完了。
滴,下车请当心,带好您的行李物品。
完
好了,今天就这样。
晚安,我爱这个世界。
▼点击下方标题,更多相关知识等你来撩~
1. 拍照、夜宿、做头发,关于性,你可能还需要知道更多
2. 有性生活之后,90%的女性会得这种病!
3. 这是一份严肃的「人体润滑剂」研究报告,但是内容相当粗俗坦诚……
- 互动游戏 -
封面图片:@LHAfterHours
图片设计:六层楼
责任编辑:木头羊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一个游戏在问世之前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人力、技术,如果是在国内,还要加上近一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版号。但在问世之后,它需要直接面对的对象只有一个——玩家。
编辑丨陈静(知乎ID @固马 )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们不完全是真实事件,每个人却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状况。
人们会喜欢一些游戏,不喜欢另一些游戏。他们有很多善良或者不善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游戏公司知道,该听玩家的,而且必须听玩家的。
丨 1
何霆(化名)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正义的伙伴。
这在现实中听起来很是中二,但在与游戏相关的事情上正好合适。
何霆的故事正式开始于2018年6月。他所玩的游戏看起来颇受欢迎,但何霆却觉得运营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他颇为不满。
有人画了张图:收养来的女儿给家里赚了钱,却连庆祝晚会都没资格参加。图上,抱膝坐在门外的孤独小女孩和门内的温暖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所有观众的保护欲、正义感和斗争心。
“运营××××!”何霆熟练地使用各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
“7月不课金!”“8月不课金!”有人发起了这样的活动,他很想积极响应,但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角色没抽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运营得到教训呢?
办法不是他想出来的。这个被后来者称为“游戏玩家发票维权鼻祖”的点子要归功于论坛上的一位大哥。大哥在帖子里犀利指出,社交网站上的声讨帖没用,不课活动没用,各大App市场刷差评也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开发票。
“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大哥说,这也是在后来各种各样的要发票活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代理商没有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一旦他们不开或者开假发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是,大量开发票会给代理商的财务造成压力,财务在公司里的地位可比运营高多了,让他们去对付运营必然更有效果。”
“正当权利”的说法实在很诱人。看着大哥的帖子,不少人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财务主管恼羞成怒、运营团队玩命道歉的画面,何霆也不例外。这个方法称不上快捷方便,甚至算得上麻烦,但胜在足够正当,对方无法拒绝。
“发票是必须开的,敢不开就投诉。”论坛上有人这么说,“但记得要投诉代理商而不是游戏,代理商凉了无所谓,游戏不能受影响。”
他对这种说法深表赞同,并且立刻投入了要发票的行动中。具体过程不能说是顺利,因为排队时间确实很长,游戏的客服也像所有被安排收拾烂摊子的客服一样让人火大;但也不能说是不顺利,大概收拾烂摊子久了,客服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公式回复,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反应。
简单说就是,虽然敷衍着,可发票还是给开了。
这让他的成就感降低了一点,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怀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合理合法、理智正义、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给运营添堵确实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儿。他开始在论坛、贴吧、QQ群里给每一个想知道这件事儿的人介绍开发票的攻略,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然而质疑声也很快淹没在“求群号”的列队回复之中。
要发票活动一天之后,代理商道了歉,还搞了声势浩大的抽奖,这反而鼓励了索取发票的人们“加大力度”。论坛上出现了修改版的《论发票战》和发票版的《国际歌》;贴吧里的“小道消息”宣称,玩家们已经要到了50万张发票;QQ群里也有人前仆后继,提出“发个攻略呗”的小白们得到了无比友善的指导。
遗憾的是,人们原本构思的“持久战”大概只持续了一星期,与发票相关的大规模讨论也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要发票”登上了各个媒体(虽然绝大部分是游戏媒体),“游戏运营不把玩家当人看,玩家被逼无奈只能要发票”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过了半个月,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反馈:“我的发票到了,你们呢?”
到底有多少人去要了发票,要了多少张,没人知道,正如没人知道代理商的“道歉”是真的道歉还是自罚三杯、抽奖有多少游戏玩家抽中一样。
不过在何霆看来,事情的结果不重要,因为它的原因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代理商乃至所有的游戏运营都知道,玩家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你无视我的意见并把我视为韭菜,那么我就去找一个能修理你的人,让他修理你。这个人可以是财务,可以是税务,也可以是其他“厉害角色”。
两个多月后,另一个游戏代理商同样在运营问题上惹恼了玩家。看到这条消息,何霆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过,还是有人比他快了一点点:
“隔壁××游戏要发票都成功了,我们凭什么花钱遭罪?找运营要发票啊!”
在一场又一场的“发票门”中,总有人提醒大家验证发票的真伪
丨 2
要发票或许有效,但在要不了发票的情况下,玩家还有其他办法。
在朋友们眼中,王东(化名)毫无疑问是个“大佬”。他对自己玩过的每一个游戏了如指掌,可以在每个人遇到任何卡关问题时给出正确答案。当然,他的朋友只在几个群以内,所谓的“大佬”也仅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因为王东既不是速通玩家,也不是电竞选手。真正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游戏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很难为外人所改变。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玩了10年游戏,不用别人教了。
如果说王东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概只有脾气不好这一条。就因为这个,在他10年的游戏资历里,经历过论坛禁言、联系方式拉黑、社交账号封号、回答被折叠等几乎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操作。以前对他这种人的称呼一般是喷子,现在则改成了暴躁老哥。
王东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就不能叫做喷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道理,不管你说了什么。”有些朋友对他说,就算是讲道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喷人更是不对的。王东对这个说法倒不是不赞成,然而他也承认,自己有点儿改不过来了。
不论如何,让王东最在乎的还是游戏。他玩了10年游戏,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有游戏玩就不管别的,买过不少盗版盘,也是破解网站的常客,如今不一样了。“以前玩游戏只花过网费,现在该补票的就要补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的游戏库里已经有了两三千个游戏,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他认真玩过的大概十之二三,其他的要么是补票,要么是游戏打折时单纯的“喜加1”。
“喜加1”经常被人吐槽,但王东自有他的一套道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管是早还是晚,总算是为游戏公司贡献了一点销量,总比嘴上嚷着喜欢却不买强。”除此之外,王东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国区的游戏销量已经很高了,多买,就能让游戏公司重视国区玩家的需求。以前玩盗版,看不懂剧情,现在很多游戏都自带中文,肯定不是游戏公司良心发现。”
王东再一次喷人源于一件事:他预购的某个新游戏在宣传时声称有官方中文版,临发售时却突然宣布取消中文。这种近于欺诈的行为让所有国区玩家怒不可遏,王东也是其中之一。他想过很多办法,在所有能留下印记的地方怒斥垃圾厂商和垃圾游戏。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解气,游戏公司根本看不到他们在骂——偶尔看到了也可以装看不见——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厂商能看见的地方说,而且还需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说完就完了。很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玩家纷纷去平台上打起了差评,一时间把游戏的评价从“好评如潮”拉到了“褒贬不一”。
“‘没中文就差评’实际上是这么来的。”王东说,“游戏公司可以出尔反尔,玩家就不能抗议了吗?”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公司在更新里加上了中文,这被很多玩家视为差评行动的胜利。实际上,没人能真的确定是差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掌握了这个手段的玩家们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差评加“We need Chinese”开始出现在更多游戏的评论区里。
这样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说,许多游戏公司起初就没有打算支持中文,平台也把“不支持您的语言”放在购物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上,主观上没有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人说,不少独立开发者没能力搞中文版,如果觉得没中文就玩不下去,大可以不买;更有些人说,呼吁中文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给游戏公司写信,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搞活动,还可以主动成立汉化组,这比给差评实际多了。类似的说法很多,各种表达形式都有。但在王东看来,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己花钱买的游戏,可以用任何理由给差评。这就是个战术问题。”王东说,“以前玩家和厂商联系的方法不多,玩家说话厂商未必听。现在有平台了,平台让玩家评价,那么评价就是玩家最简单方便的表态途径,厂商也能直接看到。如果他们继续无视玩家的意见,那就接受差评呗。”
“我连游戏都买了,为什么不能差评?很多喷我的人可能连游戏都没买。评价反映的是游戏体验,因为语言不通,游戏体验很差,为什么不能差评?评价可以影响玩家,我就是要提醒像我一样的玩家避雷,当然更该给差评。厂商在国区卖游戏没有中文,你们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没有本地语言就拒绝评测游戏吗?看到一个游戏支持18国语言却没有中文,是他们不想做吗?就是根本不重视国区。国区贡献着名列前茅的销量结果根本没人重视你,有些人还要站在厂商立场上说话,跪太久站不起来了吧?”
王东一气呵成地打出这段话,发表在他的第203条回复中。让他不明白的是,“付了钱的人有权利评价他买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和他抬杠。
有些游戏厂商确实在收到差评之后更新了中文,但也有些无动于衷
丨 3
在王东发表自己的第204条回复时,苏颖(化名)正在填写她的第一份举报表格。
苏颖很难说自己算不算游戏玩家。她玩过不少游戏,都是被朋友带着的,MMORPG没兴趣,MOBA玩不来,玩得稍微长久一点的都是抽卡课金游戏,而她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完全不高。在她看来,大多数的抽卡游戏都大同小异,差的很差,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可以随随便便找出游戏的100个缺点,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她花在CP(即Couple,粉丝们喜欢的情侣配)、同人和周边上的钱跟精力比在游戏上多得多,比起玩游戏,不如说游戏都是为CP服务的。
CP很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比起CP,她更看重的是本命。熟稔饭圈规则,她同样了解游戏公司的那一套:官方对每个角色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气冷热、卖气高低、剧情轻重、立绘美丑、皮肤多少,对于粉丝来说都是战场。
苏颖正在玩的游戏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她又喜欢上了一个人气角色,立绘精美、戏份多,预告片和海报也都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尽管官方卖腐有些刻意,然而她的本命和CP确实互动不断,周边商品成双成对,编剧笔下感人至深的友情被源源不断地折合成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也填补了她的爱心。
然而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要维持对本命的爱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与精力。苏颖会出现在一切提到本命名字的文章、视频和评论里,哪怕是字母缩写也无法漏网,为的是确保一切关于他的正面消息能够得到传播,负面消息都能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家”的动向也是不能不关注的——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圈地自萌”是个值得赞美的行为,但对方圈的地不能出现在己方的眼里。
游戏某一次更新之后,苏颖突然发现她的本命角色没有新立绘和新皮肤。不仅如此,他也不再出现在海报上的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角色。更加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新的“C位”正是她所萌CP的对家。
一些画面出现在苏颖的脑海之中:对家有了官方的支持,有了立绘、皮肤和活动,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肯定会出现海量的对家内容,正如她们以前所做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前站在热门官配立场上甩出的冷嘲热讽,如今也会被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粉丝被嘲无关紧要,本命受到攻击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对家乃至所有人知道她爱的角色和他的粉丝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游戏官方显然不是个好目标,粉丝争吵声再大也只是运营眼中的流量。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圈内解决不了的,圈外可以解决。
苏颖举报了自己说过“一生推”,爱过角色也萌过CP的这款游戏。角色形象不健康、内含同性恋倾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她爱过游戏多少,举报的理由就有多少。
她想过举报的后果,却不认为那有多么重要。“反正在别人眼里,游戏就是这种东西,就算没有人举报,每年的‘精神毒品’‘电子海洛因’‘青少年沉迷’就少了吗?”她说,“举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被举报就出问题,只能说他们本来就有问题。”
如今,举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图片做了模糊处理)
丨 4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正的根源是一句话。
上个月,我们采访了不少游戏制作人,他们在等待版号的过程中苦熬。其中有一位开发者说:
“不要以为只有没过审的游戏会被版号影响,过了审的也一样。我听说有些玩家因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没过审,就把别的过审的游戏举报了。”
原文链接:正义的伙伴们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杨炳林曾在泸州仅存的游戏机店里向老板求助:“你能不能帮我介绍两个同伙?”实体店老板直率地跟他说,没有,只有你一个人。
编辑丨 @忘川
1998年至今,杨炳林的每一天几乎都是从夜晚开始。
睡前,他要将核桃、花生等坚果和各色豆子搁进豆浆机,泡上水、定好时间,早上6点醒来后,只需倒入牛奶、咖啡和蜂糖加热,他就能在出门前喝上一碗“营养餐”。他会在7点多钟背包出门,上公交坐5站,到设施良好的活动中心和老友打乒乓球。乒乓球打到10点整,他会到就近的菜市场里买些蔬果,然后回家洗澡、榨果汁,心情好的时候还会亲自下厨。除了这些事之外,下午3点到6点以及晚间7点到11点,则是雷打不动的“游戏时间”。
不用上班之后,杨炳林一直过着这样作息规律的生活,除了一年两次的旅游,他在这20年里最重要的娱乐项目就是游戏。他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家人上传的短视频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就因为他是一位老玩家,真正意义上的那种老玩家。
杨炳林的日常
杨炳林今年83岁,按我们现在的说法算是“30后”。他的外孙杨艺浣告诉我,从三四岁刚记事起,他就看见外公在电视机前玩初代PlayStation上的游戏,他记得外公玩过的游戏有《生化危机》《恐龙危机》《古惑狼》……以前吃饭的时候,外公还会跟他和外婆聊《寂静岭》的剧情,只是因为都没玩过,他也听不懂。
杨炳林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影响,是他自己带自己入了主机游戏的门。1998年,他买了自己的第一台PS游戏机,当时身边的孩子们还在玩小霸王。迄今为止,他用自己的退休金已经买了数台游戏机和数不清的游戏。
杨炳林的游戏生涯从退休后开始,当时他63岁。
丨 1
在家人上传的那些短视频里,杨炳林玩的差不多都是射击游戏。很多看过视频的人都觉得他接触过真实的枪械——结合他的年纪,说不定他真参加过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呢?
“抗美援朝的时候我还小。”杨炳林澄清了这一猜测。他说自己是纯粹的技术干部,负责钻井采油工艺,不用亲自下井,也没有任何参军服役的经历。
“就是在游戏里假打,买个过瘾……而且技术上一定要一枪毙命,打身上还不行,一定要打得(敌人)脑袋开花!”
杨炳林看书读报时需要老花眼镜,正常对着电视打游戏没有半点问题——压枪、瞄准、爆头等一系列操作,利索得感觉不到他的年纪
1961年,杨炳林从北京石油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隆昌汽矿担任石油钻井技术员,1964年调到四川泸州,后一路升至钻井高级工程师。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自己的时间,杨炳林早适应了“今天开会、明天出差”的节奏。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退休。空闲下来之后,他突然有了很强烈的失落感,感觉自己的生活很轻,没有重量。
杨炳林开始试着“增加砝码”,先是开始打乒乓球,后来又加上打麻将,最后麻将被替换成了主机游戏——到这时他才觉得自己的生活又平衡了。
“一开始是在街上看到很多年轻人在玩游戏,看了以后感觉这里头有很多文章……工作也不用工作了,脑子也没用了,就打游戏呗。”
丨 2
在那个游戏还普遍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年代,旁人眼中的老杨家很奇葩,因为“老的玩游戏,小的也玩,连外孙都玩”。因为工作忙,杨炳林没能影响儿子的游戏生涯,反而外孙玩游戏是他退休后手把手带出来的——他认为玩游戏除了能锻炼智商、增长见识,也能磨砺人的精神。
“我外孙也喜欢打游戏,我在游戏里钓鱼,他就在旁边看,自己上手钓到了还会欢呼雀跃。”杨炳林轻快地回忆往事,“那时候还有那种开车游戏……为什么他现在开车开得好啊,就是那个时候得来的经验呀!”
当时他们玩的“开车”游戏可能是《迪士尼主题公园赛车》——这是我根据外孙的描述推理出来的
因为妈妈工作忙,杨艺浣小时候基本上都在外公外婆家,放学后也是在这儿等着妈妈下班。杨炳林有时便会把外孙架上后颈,带去街机厅,买把游戏币,一起打打《拳皇97》。每逢周末,院里的孩子们也都会围在他们家的PS主机前,眼巴巴瞅着杨炳林摁下灰白色机身上又大又圆的按钮,期待着光碟放进去后将点亮的新世界。
“到现在我的发小们还记得外公。”杨艺浣说,“就是老顽童、孩子王那种感觉。”
因为有杨炳林在监管游戏时间,孩子们又有了固定去处,邻居的大人们倒也不太反对——反正找不到孩子时,来找杨炳林就对了。
“有没有哪些游戏,会让你觉得不适合小孩子玩?”
“买游戏肯定是买些很正宗的游戏,主机上也没什么太乱七八糟的,都可以打。”杨炳林说。
“对于您花钱买游戏机和游戏,您爱人不管吗?毕竟还是笔不菲的开销。”
“不管,为什么管?这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主权和财产。”杨炳林义正词严,“男同志搞的事情女同志不一定懂得,所以她没办法干涉到这里头来,就是钱的问题比较敏感——假设你花了1万,说成100肯定也瞒不过去。”
“所以您是怎么过的家里那关?”
“过关的方法就是‘少说’。”
当时在泸州,当地电脑城之类的地方能找到四五家卖游戏的店,杨艺浣说:“在卖游戏的地方我外公是比较出名的,他们都知道有个老头儿喜欢买游戏,一般有什么好的碟子就要推荐给他。我只在小学初中的时候跟着外公去过,当时外公都是5张、10张一捆捆地买。”
虽然PS、PS2已相继送人,但杨炳林家里的游戏还有好几箱,这只是库存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杨炳林还意识不到这些都是盗版,就这么积少成多买了一整柜。
“那个时候游戏很便宜,开始卖15块,后面降到5块钱一张,现在的游戏一张都是300到450块钱,这个概念不一样了。原来可以买20张,现在只能买1张。为什么现在PS4游戏买得少?主要是太贵了,刚刚给你看的那些加起来就几千块钱。”
虽然价格上去了,但对买回来不喜欢的游戏,他也绝不会为难自己——在介绍游戏收藏期间,他就对着《刺客信条:起源》大摇其头。“之前的《大革命》我也没打完。”
丨 3
最开始杨炳林觉得很多游戏都“很深”,打不懂,打不懂时他就会停下来。在他看来,游戏是被成百上千人努力制作出来的结晶,所以他从来不查攻略,喜欢自己探索游戏,并试图弄清楚制作人的用意是什么。
“也没人跟我抢,我一个人想,一个人打。每天下午固定3个小时,到了时间游戏再好、玩得再沉迷也会刹住,隔天继续……我的技术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多花式、那么好,但在我这个岁数,最不缺的就是毅力。”
本来晚间7点到11点是和老干部们愉快的麻将时间,后来杨炳林将这个时间也挪用到了游戏上。对于为什么放弃麻将,他的解释是“因为怕肺癌”——每次麻将桌上,总有两个或以上的人在抽烟,除了他自己,他在以前烟酒均沾的时候也查出过胆结石。
“当领导时要喝酒,喝酒喝多喝出毛病了。现在和我同样工作的领导已经‘走’了很多了,都是因为喝酒啊。”
杨炳林愣是靠着退休后风雨无阻地每日打乒乓,不靠医疗设备,也未经过手术,就让胆结石自然地从体内排出。打游戏在他这里,也打出了修身养性的效果。
杨炳林自认球技中等,目前的最好成绩是省老年乒乓球比赛第三名
“你自己感受一下,打不过去的时候啊,心里有点不舒服,就会反复摸索、反复思考,比如换个武器、上一些Buff再上去打。最后终于打进去了,心里就会突然间高兴起来。”作为例子,杨炳林跟我聊到当初打《生化危机》时的愉快感受。作为从初代开始玩的老玩家,还找出《生化危机7》的游戏盒给我看。
“玩恐怖生存游戏不会觉得紧张或害怕吗?”我又问他。
“从来都不怕。我老家福州南公园那边曾经有个专门枪毙土匪的操场。我从小看枪毙土匪长大的,看多了就跟老兵差不多了。”
“会有语言方面的问题吗?早期PS、PS2上好像没有那么多中文游戏。”
“会有些问题。”
杨炳林上大学那会儿,大学讲师都是从苏联回来的,学校里教的也都是把“ABCD”读成“啊悲碎得”的俄语——虽然英语也有老师在教。
“闷着进去玩啊,游戏里说这么快的英语没办法完全理解,但看人物动作猜,或是把这个词抄下来查字典,翻译出来不就完了。大家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丨 4
杨炳林并不掩饰自己对索尼的喜爱,并根据多年的游戏体验得出了“日本索尼质量好”的结论,他认为PS4是目前最好的主机——尤其上面还有他喜欢的“神秘海域”系列。他向我盛情推荐了“神秘海域”前三部的高清合集。
从PS、PS2买到了PS4,杨炳林在中途跳过PS3,而是选择购入了同世代的Xbox 360。
相比PS4游戏的数量,杨炳林收集的Xbox 360光盘数无疑要多得多,他还有专门的碟片夹来安置那些他通关了的Xbox平台游戏。他会在这些碟片上贴标签,记录这款游戏的通关时间以及游戏最终的结果——就好像手动贴上的“通关奖杯”。他在称呼这些游戏时会用“动作片”“冒险片”“枪战片”这样的称呼,还为了玩“体感片”买过一个Kinect,但因为每次玩“体感片”,从开机到调校镜头都需要半个多小时,太费事,家里便没人陪他玩,爱人也还是更习惯去外面和姐妹们扭广场舞。
专门用来存放“已通关游戏”的光碟夹,上头都会标记“通关时间”和“游戏结果”
现在杨炳林买游戏不同于从前,一方面因为游戏价格昂贵,另一方面也因为能玩的游戏越来越少。“泸州的游戏机店已经没落了,除了新街那边还有一间,其它都垮台了,电脑城里只有计算机没有游戏机了。现在老板会打电话通知我,跟我说有新游戏到了,问我要不要。”
即使有了网购,杨炳林还是喜欢去店里买游戏盘。“明明知道老板要赚你的钱,但还是把钱送过去了……因为老板要是光做空生意,他的肚皮怎么填饱呢,只能靠我们这些买他片的人啊。”
他通过网上也知道任天堂出了新主机,也去店里看过。但他感觉现在还没有太吸引它的内容。
“如果以后有了呢?”
“有好的肯定要去买啊!你想一下,像我们这样八十几岁的人再不买,是要等到几岁才买啊?”
丨 5
尽管有两个会打游戏的儿孙,但他们最终“叛变”到了电脑游戏阵营。儿子是个多年的《魔兽世界》玩家,杨艺浣长大后也不再跟着外公玩主机游戏,反而热衷于《CSGO》《守望先锋》和“吃鸡”,《Dota 2》前前后后打了700多个小时。杨炳林最终也习惯了一个人玩游戏的状态。
“现在在泸州,老年人里打游戏的大概就剩我一个人了。”
杨炳林曾在泸州仅存的游戏机店里向老板求助:“你能不能帮我介绍两个同伙?”实体店老板直率地跟他说,没有,只有你一个人。
迄今为止,杨炳林仍没有用PSN账户联过机。他在视频通话时向我展示了他在《孤岛惊魂5》中收集的各种服装。由于不玩联机对战,最近也没有值得玩的新作,他已经将《孤岛惊魂5》通关了两遍。
杨炳林对《孤岛惊魂5》这样的3A大作非常买账
“没有想过去结识当地玩游戏的年轻人吗?”
“年纪轻的和年纪大的思维方式肯定不一样,喜欢的内容也不一样,所以不可能在一起的,一起就会产生矛盾——现在就算都是年轻人,坐在一起都容易产生矛盾……我这么大年纪了,人家也看不起我,我也不想认识太多的人。认识人能干啥?第一要比拼,看哪一个打得好;第二看哪个动作迅速,这个真没必要。我已经把好多历史都经历完了,现在只希望大家都好,你好我好他好,再不要引起矛盾,多好,你说对不对?”他自顾自地笑了起来。
丨 6
岁数渐长,杨炳林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了。刚退休的时候,老两口还能一年两次出门旅游,那会儿他们会撇下家里的小孩出国玩,跟团去过日本和新马泰。过了80岁以后,就算身体再健康,航空公司都不让他们上飞机了,于是他们只能到周边去自驾游。原先杨炳林出游还能拿个手提包背着PS4,到了酒店没事可做还能玩游戏给那些服务人员看,现在也背不动了。
但这些珍贵的回忆,杨炳林和爱人都用影像记录了下来——这是从录像带风行的年代就养成的习惯。现在,这些录像带的内容也被转换成电脑常用格式,储存在硬盘里。杨炳林家里还有两台打印机,一台黑白的用来打印文稿,一台彩色的用来打印照片。
出游日本时,老两口还换上了当地特色的浴衣和羽织
“之前拍照、摄影的都是外公外婆,我们小一辈的不怎么拍,都是外公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拿着相机,后面又把相片洗出来分享。”杨艺浣说,“但现在反过来了。”
帮外公在短视频平台上上传视频的人是孙媳妇——虽然她和杨艺浣还没领证。孙媳妇最初上传视频只是想记录二老的晚年生活。此前,杨炳林从未分享过自己的游戏经历,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跟外孙差不多岁数的人,觉得他像自己的同伴,喜欢看,还留言求更新。
“之前只有我爱人还有外孙、孙媳妇喜欢在旁边看。”在某个上传的短视频里,当杨炳林对着电视屏幕“突突突”时,爱人就在他旁边放着清雅的古筝演奏。
“外婆不管,还看他玩。”——杨艺浣说
“刚开始外公不相信有‘很多人看他’,以为是我们骗他的,他觉得不可能,不相信,其实内心应该还是挺高兴的,每次过去还会问,最近有没有小朋友回应啊?我说有的有的。”杨艺浣说,“但也有人觉得是炒作的,会说些对老人家不太客气的话。这种评论我都不理会,老人家开心就好。”
但杨艺浣还是没想到会有人因此联系上他,并对外公的故事感兴趣。
和平素上传的视频里不同,跟我视频通话时,杨炳林把背心换成了POLO衫,显得略微正式一些。刚露脸时他笑得腼腆:“我牙齿都没有了,不好看哈。”身后的老太太背着手,也瞅着镜头里的我在笑。
“昨天听孙子说要被采访,赶紧准备了一下目录,害怕自己说话颠三倒四,你们会一直笑我,就不好了。”结束通话前,杨炳林很诚恳地对我说,“欢迎你们这种‘照顾我们’性质的采访,我对你表示衷心地感谢。因为我们这样的老头子在家里,除了出去打球还可以嘻嘻哈哈以外,其他人都不太会来了解我。除了孙媳妇,你算是第二个来了解我的。感谢你,感谢你。”
视频通话前,杨炳林用“目录”记下了所有想说的话,最后一句是:“我还会一直玩下去。”
挂掉视频通话后,我寻思了许久,决定送他一张PS4上的新游戏。
原文链接:83岁的游戏玩家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正文共6390字
本文系印象大使投稿作品
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
建议 一键保存到我的印象笔记细细品读
文章整理自最近一次关于“高效学习与工作”的线上主题分享,介绍了我自2013年开始接触、学习和使用印象笔记的心得与体会以及一点点工具之上的思考。希望对碰巧读到这篇文章的你有所帮助。
无纸化的尝试与优势
写字太乱加上笔记本买买丢丢,是我最初产生把纸质笔记转变为电子笔记的原因。
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笔尖划过纸面的感觉是他们舍弃不掉的,不过现在屏幕和纸笔的体验其实已经越来越接近,如 kindle 之于纸质书,iPad pro 配上手写笔之于传统纸笔。
传统的纸笔记录本身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物理界限,即不同笔记本之间的必然分离。你不可能拥有一个无限厚的笔记本,也很难把所有笔记本都随身携带。
但是无纸化可以满足你随时记录和同步的需求,它让笔记之间、笔记本之间不再存在物理界限,这是无纸化相对于传统纸笔而言最大的优势。
什么是印象笔记
西方有一句古老的谚语 “Elephants never forget”,说的是大象相比于其它生物而言具有极强的记忆力。
而印象笔记作为一款笔记软件,可以让你随时随地在所有平台或设备上记录所思所想、所见所得,并能迅速的搜索到任何记忆。
印象笔记作为一个人的第二大脑,不仅可以成为你的个人资料库,也是认知和思维工具。
印象笔记的【三大优势】
如果一定要列出印象笔记的三个优势,我想:
第一个是连接一切,即所有你能看见的东西都可以放进印象笔记;
第二个是搜索一切,即所有你印象笔记里存在的内容都可以搜索;
第三个是其它一切,原谅我在这里抖个机灵,因为印象笔记的历史版本、Office和图片深度扫描、格外惊喜的pdf编辑器和不时之需的演示器功能等等都让我爱不释手。
信息的录入整理和输出
信息的录入整理和输出是非常大的话题,其中每一部分拿出来都可以变成一次完整分享。在这里只能挂一漏万,挑重点写写。
录入
对于录入而言,我们要把握的一个原则是不害怕做加法。
考虑到你或许还没有开始自己的无纸化记录之路,我们有必要先说两点题外话。一是一个人的记录习惯一定不始于印象笔记,例如回忆下自己杀马特的QQ空间,略显侨情的人人主页或者曾经过的博客,这些都是你记录开始的地方。
二是如果你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不妨先为自己的兴趣(或者工作)建立一个电子笔记本。
如果有旅游计划,你可以把搜集到的攻略、行程安排和路途见闻及照片存到印象笔记;如果最近在健身,可以把平时自己查到的健身知识、健身感悟和健身效果存到印象笔记;如果迷上了一款游戏,不妨把游戏攻略、通关心得以及最重要的胜利截图存到印象笔记。
接下来首先谈谈大多数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微信,微信端印象笔记有非常全面的保存机制,既可以保存聊天记录,也可以一键保存公众号文章。除此之外,印象笔记的待办清单小程序也可以和印象笔记无缝衔接。
读屏时代我们每天看到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个又一个网页。针对网页保存,印象笔记为大多数浏览器适配了剪藏插件。
使用剪藏插件可以直接对网页内容进行标注,用一段时间后它还会自行匹配笔记本,更加重要的是剪藏插件提供了多种网页保存形式,让我们免受页面广告的干扰并美化格式。
从前的日子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但电子时代来临之后人们对于重要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快速的更迭,我们每天收到的各种工作或者交流邮件中都存在这大量的重要信息需要记录。
对于邮件的保存,印象笔记也有着一套完整的方法。
注册之后你会拥有一个专属印象邮箱(可以在个人的设置界面查看),收到别人发来的重要邮件可以直接转发给印象邮箱,如果要发送重要的邮件可以直接密送印象邮箱。这样一来,邮件连同其中的发件收件人信息和附件都会一并保存在你的印象笔记中。
整理
如果说录入需要不怕做加法,那整理就是要学会做减法。下面是几个基本的笔记整理思路。
① 笔记本
首先最直观的是笔记本,笔记本的概念来自于传统的纸笔记录所以使用起来非常易于接受。
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关于印象笔记笔记本只支持三个层级(笔记,笔记本,笔记本组)的抱怨。笔记本在电子笔记中存在的意义更多应该是方便日常浏览,而不是搜索和具体分类。因此三个层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足够,从印象笔记上限支持250个笔记本来看也能对它的功能重点略有体会。
在这个部分,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在印象笔记中你过度依赖笔记本这个层面的功能,只能说明你还停留在传统的纸笔思维中,笔记本间的“物理界限”依旧没有被打破,也就注定无法做到高效。
② 标签
标签是印象笔记最为重要的工具,从每条笔记上限支持100个标签,每个账户上限支持100000个标签来看,你也可以感受到它相对于上限为250个的笔记本而言拥有更高的权重和可操作性。
在印象笔记中,标签本身也支持层级结构,可以用来筛选和搜索,我们可以把标签理解为一个和笔记相关的关键词。
笔记每添加一个标签其本质上就被赋予了一个不同的维度。这个维度可以是笔记来源,可以是笔记涉及的知识类型,可以是某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是任何你能想到的东西。正是标签的存在,让笔记和笔记之间跨越了物理界限,能否用好标签是能否用好印象笔记的关键所在。
关于笔记本和标签可以简单总结为:笔记本用来大致区分,标签用来详细关联。
除了笔记本和标签,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学会利用笔记合并功能以及笔记内关联功能。利用笔记内关联功能可以在任一条笔记中插入其它笔记,甚至可以为一系列笔记制作一个目录。
输出
在输出层面,首先可以利用笔记本组功能进行管理。
如为了保证多项目顺利并行可以命名一个“项目”笔记本组,并在其中添加“待开展”,“开展中”和“已完整”笔记本,从而方便在不同项目间切换;也可以命名一个“写作”笔记本组,在其中添加“有想法”,“半成品”和“可公开”笔记本,从而知道有哪些文章写了一半,又有哪些可以同步到博客上去。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标签把自己的项目、文章和素材等不同的笔记统统联系起来。让同一个笔记具有不同的维度,不同的笔记具有同一个维度。
高级操作与规避雷区
这一部分,我们谈谈使用印象笔记应该了解的一些操作技巧以及应该规避的雷区。
高级操作
首先是高级操作,依旧从录入、整理和输出三个层面来罗列,为了节省篇幅很多内容无法展开,建议读到文章的你打开客户端去亲自试试。
① 录入
Markdown 支持
Markdown 做为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可以用简洁且简单的标记语法代替鼠标“指指点点”的操作。其最大的特点是易读和易写。
所谓易读是指Markdown格式文件不会像 HTML 文件那样满屏幕充满括号和各种缩进;易写一方面是指相对于复杂的 HTML 标记语言,Markdown 语法简单学习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是指熟悉相关的语法规则后,写作时可以脱离对鼠标的依赖享受沉浸式写作的高效与乐趣。
对于程序员或重度文字工作者而言,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印象笔记对于 Markdown 的“无动于衷”已经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痛,彼时想在印象笔记中使用 Markdown 不得不借助第三方工具或者插件。
不过在今年8月印象笔记正式独立运营后,做为软件的一大更新亮点, “内置 Markdown 的Mac版本印象笔记已经在官网正式上线”。
(大象插播广告一条,今天起就可以前往官方网站下载正式版啦)
作为印象笔记和 Markdown 的重度用户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深度体验,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印象笔记全面支持CommonMark和GFM (GitHub Flavored Markdown)标准
列表、TOC、多种图表和数学公式友好支持
内置多种主题和编辑模式可以随意切换
当然,后续Windows等其它客户端也会相继支持,那个时候就可以做到真正的跨平台编辑和同步了,先小小地期待一下。
客户端对文本拍照自动扫描
或许你的手机里有不少拍照扫描类应用,快去试试印象笔记自带的拍照功能,可以自动识别文本和边框,也能自动扫描保存。
Inoreader(RSS聚合阅读应用)
保存文章到印象笔记,结合RSS和IFTTT会大大增加你的信息收集效率。另外,类似于Inoreader这类RSS应用也支持直接把文章保存到印象笔记。
学习某宝命名方式增加题目信息量
如果不会给笔记命名不妨多去翻看淘宝店主的命名方法,没准能得到些启 发。
使用邮件保存时,标题中可以用 @ 指定笔记本 # 指定标签
② 整理
为笔记本排序,建立编码体系
印象笔记的笔记本有一套自己的排序规则,但这不代表我们不能自己做主。另外,对笔记本建立自己的编码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阅读和查找效率。
在名字前添加数字可以解决笔记本不能自动排序问题,比如“01默认笔记”“02读书笔记”
笔记本组和笔记本的编码体系:例如笔记本组“1项目”,内部笔记本“1.1待开展;1.2开展中;1.3已完成”
同类笔记本添加相同前缀可以间接自动聚合,例如“工作_XXX”
充分利用快捷方式,通过添加提醒实现置顶功能
如果你感觉自己笔记本太多,一定要学会用快捷方式把常用笔记本优先级提前。还可以为某条笔记设置提醒(不设置具体时间),从而间接实现置顶功能。
先笔记本后标签
这是为了即照顾自己的记录习惯又能控制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本数量,举例如下:
笔记本:读书笔记
标签:书籍类型+作者+其它维度
前期使用笔记本形式进行记录,后期删除笔记本添加标签整理,可以按照月为单位操作。
学会使用简化格式功能
从网页或者微信公众号中保存到印象笔记的内容往往具有非常复杂和奇怪的格式,可以使用简化格式功能,删除不必要的图片动图等内容,增加阅读流畅度。
巧用代码块
代码块顾名思义是给程序员放代码的地方,但是对于暂时不支持语法高亮的印象笔记而言代码块 反而不适合存放大量代码,不过你可以把一些笔记批注放在其中,使用代码块来区分笔记正文、批注和想法,效果很好。
表格的使用
虽然优化了不少次,但是表格在不同的客户端查看效果依旧不统一,因此建议慎重使用表格功能,如果要用最好也不要超过两列。其实只有两列也有不少应用场景:
例如你可以对自己的论文稿件进行版本控制,左栏记录版本时间,右栏放入你的论文附件:当笔记涉及比较内容时,也可以用双栏表格当成左右 布局来使用。
搜索技巧若干
如果你使用Chrome+剪藏插件,在Google中搜索时会自动匹配出印象笔记里相关的内容;你还可以在印象笔记中设置全局状态下的搜索快捷键。印象笔记可以搜索一切,包括但不限于题目、标签、时间、位置等等,但需要你多了解一些高级搜索语法,很多规则多使用几次也就熟能生巧,下面简单试举两例:
查找最近30天更新过的“A”笔记本中含有“B”标签且内容包括“C”的笔记(多个条件使用空格分隔): updated:day-30 notebook:A tag:B C
查找是否保存过某产品的PDF使用说明: resource:application/pdf 产品名称
如果一个包含若干条件的复杂搜索使用频率很高,还可以对搜索进行保存。在菜单栏的文件中选择新建已保存搜索,然后依次命名和输入搜索条件即可。
③ 输出
使用对方注册邮箱共享某条笔记
添加若干其他人注册邮箱进行工作群聊
2018年底官方将会支持微信和QQ空间的笔记分享
规避雷区
“让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情”
在和一些印象笔记用户交流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类似与“印象笔记为什么不能XXX”的声音,我通常的建议是取用更专业的工具做专业的事情,然后把它和自己的印象笔记建立联系。
大量的代码尽量不要写在印象笔记
支持 Markdown 功能后的印象笔记已经可以很好的在代码块里添加部分代码了,但是其终究不是一个专业的代码编辑器。
可以使用git+vs code 等专业编辑器和版本控制工具对代码进行管理。
大文件不要存在印象笔记
如果你是高级帐户,那每月拥有10G上传流量,单条笔记可以达到200MB。这对于在一条笔记中存储海量文字信息和十几张图片以及一些小的文件附件来说实在绰绰有余。但如果一条笔记过大,建议你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
大于20M的文件可以存在坚果云等支持增量备份的工具中
大于1G的文件存还是在微云这类云盘里
本地大文件另类“保存”小技巧
网页资源可以插入链接,其实如果想在一条笔记中保存一个本地文件(的位 置)也可以。
一种方法是把某个大文件的快捷方式作为附件保存,另一种方法是在插入链接功能中输入文本地址。你可以首先通过鼠标右键查看文件属性,复制文件地址。在笔记中插入的格式为: file:///C:/your/file/path/xxxx.pdf
如果想做思维导图也可以在专业工具中完成后同步到印象笔记。
“第二大脑变为随身垃圾桶”
曾经有朋友和我说他放弃印象笔记的原因是因为里面的笔记太多了,这就是典型的把“第二大脑”用成了“随身垃圾桶”。虽然录入阶段不用害怕做加法,但这不等于不需要做筛选和整理。
只用笔记本不用标签或者只会记录不会搜索都等于人为又给电子笔记增加了物理界限。如果你每次找一条笔记都是从笔记本组到笔记本再一条条翻,就需要转变自己的使用观念了。
工具之上的意识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作为文章结尾,也是整篇文章最主要的部分。我们学习一个工具的用法其本质是学习其所代表的思路和方法。我们研究工具但不应该被工具所裹挟,我们追求高效率但是这条路通常没有尽头,某种程度上的适可而止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策略。
什么是高效
关于什么是高效,我个人有三点理解。
分散信息流能尽量集中
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实在太多,把分散的信息流集中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接收信息的来源最好不超过5个,信息从接收到录入印象笔记最多不超过2级。
我目前的信息源包括:
微信消息和公众号
RSS 订阅工具
邮箱短息等通讯工具
知识类应用
聚合资讯应用
信息流一般是三个途径:
专业类博客和文章:
RSS粗读+加星标记>印象笔记
微信消息公众号:
标题快速筛选+文章首尾段粗度>印象笔记
其它:
手机自带便签>印象笔记
集中信息可以快速搜索
这需要掌握各种搜索技巧,包括但不限于印象笔记、搜索引擎和本地文件等等。
搜索结果能有效使用
这需要对信息定期整理,删除冗余内容,增加信息间关联。
什么能记录
如果不知道笔记里能记录什么,不妨想想自己所处的角色和责任,如社会角色、工作角色、家庭角色和自我角色等等。每一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关注点,例如作为工作角色,我有在读博士、博客作者等几个身份,从每一个身份出发都可以找到不同的需要记录的内容。
此外,我们还可以每天重复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每天用100字总结当日收获,每天拍摄一张照片加上10字以内说明。这次参加印象笔记六周年生日会,东东枪老师关于照片记录生活的分享内容就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每天一张照片,记录生活看似平常的点滴,一年时间你就可以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摄影展。
什么是体系
概念和关联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在基础上进一步行动的前提,而基于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践行则是我们感受世界和自我迭代的唯一途径。
所谓体系,首先要有秩序,这个秩序可能是时间维度也可能是逻辑维度,比如事情是需要做还是想要做,来源是自我总结还是二次加工。
其次要有关联,体现在印象笔记中就是笔记内部链接和相似笔记推荐功能以及标签体系赋予的不同笔记同一维度。
之后要有实践,所谓实践就是没有任务创造任务也要上。
针对一个被动接受的任务,我们可以依次进行概念回忆、笔记搜索、思路整理、任务尝试和效果复盘。
针对一个主动创造的任务(例如写作),我们可以依次确定主题、罗列概念和相关笔记、整理思路、初步写作、修改发表和总结反馈。
实践后的终极目标则是有迭代,根据实践效果或者文章读者反馈来进一步完善和升级自己的知识体系。
- End -
本文作者: 思考问题的熊。中国科学院生物信息专业在读博士/印象笔记印象大使/生信技能树团队核心成员/开源书籍《靠谱学长说,聊聊考研复习这件事》作者。简书ID: 思考问题的熊。
推荐阅读
90%的人都用不好,印象笔记的14个基础功能
新手教程:零基础入门印象笔记,奉上这篇纯干货!
6个高效伴侣,让你更好的使用印象笔记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