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刚通关了,还能再进入,但是回不来现代了
可以,楼主通关后可以任意回到现实或EZIO的世界,并且可以选关挑战同步率100%,还有探索收集要素什么的。。。。。够你玩的啦
可以啊!可以选关玩的!好像有三个或四个人物可选玩的,具体记不清了,不好意思啊!
我记得可以的。。可以任意选择记忆片段来达成100%的记忆同步。不过结局有点假。露西是圣殿骑士派来的卧底,2代她救主角也是为了更清楚的知道金苹果的下落,不过最后还是被主角KO了。不过貌似又不可以,总之LZ自己试试。
,。 黑暗之魂3:分享结婚支线任务触发方法,浅谈怎么触发? 1、「生贽の道」区域的「道半ばの砦の篝火」与亚斯特拉的安里、沉默的骑士霍拉斯对话。 (【誓约:青之守护者】入手) 2、BOSS「深みの主教たち」击破后在祭祀场对话。 3、在「カーサスの地下墓」对话。 在最初的建筑物深处。(一个拐角处,只有安里一个人,不太容易错过) 4、在「熏りの湖」和沉默骑士战斗。 进入熏りの湖后沿着右侧的壁有一个小洞穴,进入往里走,路上会有结晶蜥蜴。 5、在「カーサスの地下墓」和安里对话。 不渡过BOSS前的吊桥,在另一边的小路途中。 6、去到「熏りの湖」与沉默骑士战斗的地方。 会看到一个七色石,貌似是沉默骑士的墓。 7、在「ヨルシカ教会の篝火」与旁边的安里对话两次。 动作:静かな意思入手 8、「アノール12539;ロンドの篝火」之前转动大机关到最底层走到底,1代签订暗月之剑的地方触发剧情。 希望能帮到你,。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催眠妈妈1无心版》攻略:大厅右边的中间柜子点击角色;在打印机上读密码;在箱子里得到技能书;打开学习催眠;跟妈妈说话就能使用技能了。
《催眠妈妈1无心版》攻略是什么?
1、大厅右边的中间柜子点击角色。
2、在打印机上读密码。
3、在箱子里得到技能书。
4、打开学习催眠。
5、跟妈妈说话就能使用技能了。
玩家在这款游戏里面是一个拥有着幸福家庭,什么都不懂的小P孩,可是就在某一天,玩家无意之中知道了父亲巨大的秘密,原来父亲是一个催眠师,于是玩家想尽—切办法学会了这种催眠魔法,于是,玩家幸福快乐的生活开始啦,喜欢这类游戏的玩家。
一代内容为男主这个小P孩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某天,男主偶然得知自己消失了的父亲是一个催眠师,从此,男主开始到处寻找父亲留下来的催眠咒语,当得到了咒语,他准备在妈妈身上实验~二代的内容还是这个家庭,不过多了个姐姐和妹妹,变成了家族~
然后就是两款游戏都是有大量解谜内容,楼主试玩以后发现还是比较烧脑的,二代给个提示,一开始要去冰箱找肉。
具体如下: 1、COOP LV1 上川上课的时候可以偷懒干自己的事,比如看书,睡觉,做道具等,也即是躲了能加其他能力的时间。 2、COOP LV3 可以出钱让她帮忙泡咖啡(SP药)或者洗衣服 ,也是省了自己时间。 3、COOP LV5 其他老师的课也能偷懒干自己的事。 4、COOP LV7 可以帮忙代做咖喱和潜入道具。 5、COOP LV10 探索迷宫归来后通过按摩,晚上可以干其他事哦!平时回来后只能睡觉,也就是多了那一点时间能干其他事。 女神异闻录5最好优先发展的COOP: 1、死神: 说到我们的美女医生武见妙相信玩家们都不回陌生,在这个早期就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回复药物的“死神”对我们来说作用还是挺大的。关系的等级带来的收益也非常高,具体效果如下: COOP等级达到5之后可以购买回蓝装备,售价很贵10万,但是给主角装备上后迷宫探索会轻松很多;COOP等级到达7之后在所有东西打五折,也就是半价,大家可以再买三个回蓝装备给自己队友装备;另外可以在战斗中使用全体回复药物,对于消耗战很有用,毕竟蓝用来加血还是很紧俏的。 2、节制: 说到班主任川上贞代来说,相信一开始没人会相信她还是女仆家政服务员,这个关系也非常有用。随着COOP等级提升,玩家可以行动的次数也不断增加,对于提升自己的特质和发展其他COOP非常有效。当然首先你得先把老师攻略了。 3、太阳: 可能会有不少玩家在前期忽略了政治家吉田,这个太阳主要是用来提高交涉能力。在COOP等级到达3级之后可以在把怪物打入虚弱状态后勒索大量金钱,运气好一次可以拿2万元左右。所以对于赚钱来说非常有用。 4、命运: 这个COOP需要大家攻略第三个BOSS银行家之后才能获取,解锁这个COOP需要10万元。这个COOP也是一个辅助作用,可以快速的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特质以及其他COOP的速度。越早解锁就其他升级就会越快。
攻略好像没有2,4,6,8,9级的,具体如下 coop lv1 上川上课的时候可以偷懒干自己的事,比如看书,睡觉,做道具等,也即是躲了能加其他能力的时间。 coop lv3 可以出钱让她帮忙泡咖啡(sp药)或者洗衣服 ,也是省了自己时间。 coop lv5 其他老师的课也能偷懒干自己的事。 coop lv7 可以帮忙代做咖喱和潜入道具。 coop lv10 探索迷宫归来后通过按摩,晚上可以干其他事哦!平时回来后只能睡觉,也就是多了那一点时间能干其他事。
一个游戏在问世之前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人力、技术,如果是在国内,还要加上近一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版号。但在问世之后,它需要直接面对的对象只有一个——玩家。
编辑丨陈静(知乎ID @固马 )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们不完全是真实事件,每个人却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状况。
人们会喜欢一些游戏,不喜欢另一些游戏。他们有很多善良或者不善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游戏公司知道,该听玩家的,而且必须听玩家的。
丨 1
何霆(化名)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正义的伙伴。
这在现实中听起来很是中二,但在与游戏相关的事情上正好合适。
何霆的故事正式开始于2018年6月。他所玩的游戏看起来颇受欢迎,但何霆却觉得运营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他颇为不满。
有人画了张图:收养来的女儿给家里赚了钱,却连庆祝晚会都没资格参加。图上,抱膝坐在门外的孤独小女孩和门内的温暖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所有观众的保护欲、正义感和斗争心。
“运营××××!”何霆熟练地使用各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
“7月不课金!”“8月不课金!”有人发起了这样的活动,他很想积极响应,但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角色没抽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运营得到教训呢?
办法不是他想出来的。这个被后来者称为“游戏玩家发票维权鼻祖”的点子要归功于论坛上的一位大哥。大哥在帖子里犀利指出,社交网站上的声讨帖没用,不课活动没用,各大App市场刷差评也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开发票。
“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大哥说,这也是在后来各种各样的要发票活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代理商没有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一旦他们不开或者开假发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是,大量开发票会给代理商的财务造成压力,财务在公司里的地位可比运营高多了,让他们去对付运营必然更有效果。”
“正当权利”的说法实在很诱人。看着大哥的帖子,不少人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财务主管恼羞成怒、运营团队玩命道歉的画面,何霆也不例外。这个方法称不上快捷方便,甚至算得上麻烦,但胜在足够正当,对方无法拒绝。
“发票是必须开的,敢不开就投诉。”论坛上有人这么说,“但记得要投诉代理商而不是游戏,代理商凉了无所谓,游戏不能受影响。”
他对这种说法深表赞同,并且立刻投入了要发票的行动中。具体过程不能说是顺利,因为排队时间确实很长,游戏的客服也像所有被安排收拾烂摊子的客服一样让人火大;但也不能说是不顺利,大概收拾烂摊子久了,客服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公式回复,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反应。
简单说就是,虽然敷衍着,可发票还是给开了。
这让他的成就感降低了一点,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怀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合理合法、理智正义、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给运营添堵确实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儿。他开始在论坛、贴吧、QQ群里给每一个想知道这件事儿的人介绍开发票的攻略,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然而质疑声也很快淹没在“求群号”的列队回复之中。
要发票活动一天之后,代理商道了歉,还搞了声势浩大的抽奖,这反而鼓励了索取发票的人们“加大力度”。论坛上出现了修改版的《论发票战》和发票版的《国际歌》;贴吧里的“小道消息”宣称,玩家们已经要到了50万张发票;QQ群里也有人前仆后继,提出“发个攻略呗”的小白们得到了无比友善的指导。
遗憾的是,人们原本构思的“持久战”大概只持续了一星期,与发票相关的大规模讨论也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要发票”登上了各个媒体(虽然绝大部分是游戏媒体),“游戏运营不把玩家当人看,玩家被逼无奈只能要发票”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过了半个月,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反馈:“我的发票到了,你们呢?”
到底有多少人去要了发票,要了多少张,没人知道,正如没人知道代理商的“道歉”是真的道歉还是自罚三杯、抽奖有多少游戏玩家抽中一样。
不过在何霆看来,事情的结果不重要,因为它的原因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代理商乃至所有的游戏运营都知道,玩家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你无视我的意见并把我视为韭菜,那么我就去找一个能修理你的人,让他修理你。这个人可以是财务,可以是税务,也可以是其他“厉害角色”。
两个多月后,另一个游戏代理商同样在运营问题上惹恼了玩家。看到这条消息,何霆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过,还是有人比他快了一点点:
“隔壁××游戏要发票都成功了,我们凭什么花钱遭罪?找运营要发票啊!”
在一场又一场的“发票门”中,总有人提醒大家验证发票的真伪
丨 2
要发票或许有效,但在要不了发票的情况下,玩家还有其他办法。
在朋友们眼中,王东(化名)毫无疑问是个“大佬”。他对自己玩过的每一个游戏了如指掌,可以在每个人遇到任何卡关问题时给出正确答案。当然,他的朋友只在几个群以内,所谓的“大佬”也仅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因为王东既不是速通玩家,也不是电竞选手。真正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游戏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很难为外人所改变。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玩了10年游戏,不用别人教了。
如果说王东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概只有脾气不好这一条。就因为这个,在他10年的游戏资历里,经历过论坛禁言、联系方式拉黑、社交账号封号、回答被折叠等几乎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操作。以前对他这种人的称呼一般是喷子,现在则改成了暴躁老哥。
王东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就不能叫做喷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道理,不管你说了什么。”有些朋友对他说,就算是讲道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喷人更是不对的。王东对这个说法倒不是不赞成,然而他也承认,自己有点儿改不过来了。
不论如何,让王东最在乎的还是游戏。他玩了10年游戏,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有游戏玩就不管别的,买过不少盗版盘,也是破解网站的常客,如今不一样了。“以前玩游戏只花过网费,现在该补票的就要补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的游戏库里已经有了两三千个游戏,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他认真玩过的大概十之二三,其他的要么是补票,要么是游戏打折时单纯的“喜加1”。
“喜加1”经常被人吐槽,但王东自有他的一套道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管是早还是晚,总算是为游戏公司贡献了一点销量,总比嘴上嚷着喜欢却不买强。”除此之外,王东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国区的游戏销量已经很高了,多买,就能让游戏公司重视国区玩家的需求。以前玩盗版,看不懂剧情,现在很多游戏都自带中文,肯定不是游戏公司良心发现。”
王东再一次喷人源于一件事:他预购的某个新游戏在宣传时声称有官方中文版,临发售时却突然宣布取消中文。这种近于欺诈的行为让所有国区玩家怒不可遏,王东也是其中之一。他想过很多办法,在所有能留下印记的地方怒斥垃圾厂商和垃圾游戏。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解气,游戏公司根本看不到他们在骂——偶尔看到了也可以装看不见——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厂商能看见的地方说,而且还需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说完就完了。很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玩家纷纷去平台上打起了差评,一时间把游戏的评价从“好评如潮”拉到了“褒贬不一”。
“‘没中文就差评’实际上是这么来的。”王东说,“游戏公司可以出尔反尔,玩家就不能抗议了吗?”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公司在更新里加上了中文,这被很多玩家视为差评行动的胜利。实际上,没人能真的确定是差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掌握了这个手段的玩家们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差评加“We need Chinese”开始出现在更多游戏的评论区里。
这样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说,许多游戏公司起初就没有打算支持中文,平台也把“不支持您的语言”放在购物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上,主观上没有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人说,不少独立开发者没能力搞中文版,如果觉得没中文就玩不下去,大可以不买;更有些人说,呼吁中文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给游戏公司写信,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搞活动,还可以主动成立汉化组,这比给差评实际多了。类似的说法很多,各种表达形式都有。但在王东看来,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己花钱买的游戏,可以用任何理由给差评。这就是个战术问题。”王东说,“以前玩家和厂商联系的方法不多,玩家说话厂商未必听。现在有平台了,平台让玩家评价,那么评价就是玩家最简单方便的表态途径,厂商也能直接看到。如果他们继续无视玩家的意见,那就接受差评呗。”
“我连游戏都买了,为什么不能差评?很多喷我的人可能连游戏都没买。评价反映的是游戏体验,因为语言不通,游戏体验很差,为什么不能差评?评价可以影响玩家,我就是要提醒像我一样的玩家避雷,当然更该给差评。厂商在国区卖游戏没有中文,你们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没有本地语言就拒绝评测游戏吗?看到一个游戏支持18国语言却没有中文,是他们不想做吗?就是根本不重视国区。国区贡献着名列前茅的销量结果根本没人重视你,有些人还要站在厂商立场上说话,跪太久站不起来了吧?”
王东一气呵成地打出这段话,发表在他的第203条回复中。让他不明白的是,“付了钱的人有权利评价他买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和他抬杠。
有些游戏厂商确实在收到差评之后更新了中文,但也有些无动于衷
丨 3
在王东发表自己的第204条回复时,苏颖(化名)正在填写她的第一份举报表格。
苏颖很难说自己算不算游戏玩家。她玩过不少游戏,都是被朋友带着的,MMORPG没兴趣,MOBA玩不来,玩得稍微长久一点的都是抽卡课金游戏,而她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完全不高。在她看来,大多数的抽卡游戏都大同小异,差的很差,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可以随随便便找出游戏的100个缺点,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她花在CP(即Couple,粉丝们喜欢的情侣配)、同人和周边上的钱跟精力比在游戏上多得多,比起玩游戏,不如说游戏都是为CP服务的。
CP很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比起CP,她更看重的是本命。熟稔饭圈规则,她同样了解游戏公司的那一套:官方对每个角色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气冷热、卖气高低、剧情轻重、立绘美丑、皮肤多少,对于粉丝来说都是战场。
苏颖正在玩的游戏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她又喜欢上了一个人气角色,立绘精美、戏份多,预告片和海报也都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尽管官方卖腐有些刻意,然而她的本命和CP确实互动不断,周边商品成双成对,编剧笔下感人至深的友情被源源不断地折合成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也填补了她的爱心。
然而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要维持对本命的爱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与精力。苏颖会出现在一切提到本命名字的文章、视频和评论里,哪怕是字母缩写也无法漏网,为的是确保一切关于他的正面消息能够得到传播,负面消息都能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家”的动向也是不能不关注的——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圈地自萌”是个值得赞美的行为,但对方圈的地不能出现在己方的眼里。
游戏某一次更新之后,苏颖突然发现她的本命角色没有新立绘和新皮肤。不仅如此,他也不再出现在海报上的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角色。更加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新的“C位”正是她所萌CP的对家。
一些画面出现在苏颖的脑海之中:对家有了官方的支持,有了立绘、皮肤和活动,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肯定会出现海量的对家内容,正如她们以前所做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前站在热门官配立场上甩出的冷嘲热讽,如今也会被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粉丝被嘲无关紧要,本命受到攻击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对家乃至所有人知道她爱的角色和他的粉丝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游戏官方显然不是个好目标,粉丝争吵声再大也只是运营眼中的流量。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圈内解决不了的,圈外可以解决。
苏颖举报了自己说过“一生推”,爱过角色也萌过CP的这款游戏。角色形象不健康、内含同性恋倾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她爱过游戏多少,举报的理由就有多少。
她想过举报的后果,却不认为那有多么重要。“反正在别人眼里,游戏就是这种东西,就算没有人举报,每年的‘精神毒品’‘电子海洛因’‘青少年沉迷’就少了吗?”她说,“举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被举报就出问题,只能说他们本来就有问题。”
如今,举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图片做了模糊处理)
丨 4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正的根源是一句话。
上个月,我们采访了不少游戏制作人,他们在等待版号的过程中苦熬。其中有一位开发者说:
“不要以为只有没过审的游戏会被版号影响,过了审的也一样。我听说有些玩家因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没过审,就把别的过审的游戏举报了。”
原文链接:正义的伙伴们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一、装B之读书
世界上总是有那么群爱装B的人,所以才有这篇不完全装B手册,为什么不完全呢?因为装的艺术是要表现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而我在此仅探讨几个关于读书的装B问题。
第一,古典文学是必须的,它可以装出一个人的深度,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卜伽丘的《十日谈》或是某某的《某某某》随便弄几本来撑书架。甭管喜不喜欢内容,也甭考虑是否同意作者观点,这年头真正读懂这些书的人,你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几个,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有人会真的和你讨论作品本身的。不过有一点切记,千万别买一大套《莎士比亚全集》精装本,这是暴发户级的装B,还不如不装。莎士比亚的书一定不能买精装的,只有肤浅的人才会关心书皮,而且也别买全套,那只能说明你还是入门级的读者。装B的最高境界,只需要买几册简装本,而且还不能买什么《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连扫地大妈都知道的,专拣那些别人连听都没听过的买,这就是品味。
试想,某天,一个小B跑你家来,看到书架上有几本莎士比亚,正想装一把牛B 的文学青年,可拿下来一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傻了眼,然后假装翻了几页,看到你不经意间夹在里面的书签,一张上世纪某天的歌剧门票,还不把他震撼得一败涂地?就这么几下,啥也不用说,你就已经和普通的小B拉开了好几个层次。
另外,这种书上一定要积一点小灰,这是历史的厚度,至少说明这本书不是刚买来冲样子的,但也不宜太厚。关于书的新旧也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全新的肯定不行,那是暴发户的书架,但也不能太旧,这毕竟是文学类书籍,不是工具书,所以弄的破稀破烂的只能说明你读书的时候不爱惜,最佳的装B方法是保持书的新度,然后再不经意间(注意,一定要“不经意间”地去做)在某页折个角,在某行划几道线,如果你的字太烂,笔记就别写了。
OK,现在你古典文学的造诣,已经达到了名牌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的水平,对于文学青年这种肤浅的称号,你可以永远的说拜拜了。
第二,专业书籍。一个牛B的人除了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外,掌握几门专业技能也是必须的(文学不能当饭吃),所以弄几本看起来很 professional的书当道具也是不可少的。首先,和那些xx入门、xxDIY、xx初级指南一类的书一定要划清界限。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现在是一个很牛B的专业人士人了,你要看的是那种非专业人士一看书名就晕,普通专业人士一翻内容就吐的书。
选书的时候要注意几点,那些刚毕业的人在看的书别买(拉不开差距);那些人人都买的书就拣英文版的买;同样内容的书,切不要选书名叫xx宝典的,书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把它看得太高只能显得你的低级;在一堆的工具书里,至少要保证有一本原版的、经典的(哪怕是1985年出品的也没关系)、只讲理论毫无实用的专业书,这本书将代表你所能装的最大高度,所以一定要认真挑选。
最后在强调一次,一定要professional
第三,流行书籍。一个牛B的人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脱离了人民群众你TM装给谁看啊),所以一定要和社会流行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和这个道理一样,距离要保持一个度。比如现在论语很火,你可以在床头放一本原版论语,体现你也是一个很潮流的牛人,但切不能放个白话文或是于丹的杂文;易中天很火,你也不能买他的新书,太俗,要买也得买他出名前的,比如《读城记》,这就是保持的一个度。
第四,说一说书籍的放置问题。严肃的古典文学一定要规规矩矩地放在书架或书桌上,切不可随手扔在沙发上,除非你想装成一个叛逆派牛人。而沙发上可以随便扔一些杂志,体现出你日常的品味。
记得有一个记者采访芙蓉姐姐,芙蓉姐姐说她现在也在看书,那记者就问“什么书?读者?知音?”
芙蓉姐姐说“才不是,是有深度的。”
所以,就算是杂志也要注意品味和深度,如果实在不知选什么杂志好,建议宁可选肤浅的美男美女靓车杂志,也别拿《知音》类的弱智刊物,前者最多被别人鄙视你的欣赏眼光,但后者会被别人鄙视智商的。
床头也是一个放置书籍的重要地方,它可以体现你在床上的不凡品味,如果你在床头放本《playboy》的话.....
所以建议大家还是忍一忍,放一本老庄的书,假装思考下宇宙万物轮回的大问题,或者放一本《资本论》,在每天的临睡前,借助马克思的智慧去思考下是不是该补仓了。
还有一个地方,也是装B人士不能遗忘的舞台。曾经见过一个朋友家的厕所,马桶上放了本《十月》,看,装得多像!
此段结束,OVER---------------------
二、装B之写作
“如今我习惯于将自己的文字麻木在风花雪月的冰彻骨架上,那使我不但可以逃避拷问自己的灵魂,而且坚强不可逆转的对所有的现实表达谄媚的尊重与敬意。”
“2006年的除夕,我陪伴快速老去的父母跌坐在1926年的钢筋水泥里,享受着电视里春晚的欢声笑语”
“中国文化的乐感因素气韵深长,智慧追求的魅惑空灵的飘荡在我们的天空。”
首先,要想装得中文底子好,就尽可能多用书面语,至少是旧式口语,尤其是能表现你特别有思想因而无比苦恼的“徘徊”、“踟蹰”、“逡巡”、“彷徨”、“疏离”、“踌躇”、“愤懑”等等。
象声词要用现在的人绝对不用的,如“毕毕剥剥萧萧许许作作索索窸窸窣窣”,装逼装到得意处,如果忍不住笑出声来,可不能“哈哈”,要“哑哑”。你要装一只国学底子深厚的狗,那就绝对不能“汪汪”,要“狺狺”。
你要是想“很鲁迅”或者“很五四”,那就把“去吧”写成“去罢”,“她”叫“伊”,“或者”用“抑或”,“如果”换作“倘若”,“比如”要说 “譬如”, “因为”则是“因了”,还有,鲁迅那时候“那时候”叫“其时”,“松懈”用“弛懈”,“原谅”用“宥恕”,“点头”用“颔首”,既然颔了首,“馒头”自然也不能吃了,改吃“馒首”。这样说话可不是为了“讲究”,而是为了“考究”,都已经装到这个份儿上了,“已经”就改成“已然”罢,“常常”也不得不“每每”了。
要是抄五四风格抄烦了,也可以生造愣词或愣造生词,比如遏止逆转叫“遏逆”,果敢勇猛叫“果猛”等等,嗯?已经有人这么干过了?那就翻转颓糜为糜颓,再把屠戮拧成戮屠。为了显示个性,用词上要做到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比如既然大家都说夜色漆黑,你不妨象张亚哲老师那样说酱黑,即使夜色酱黑听起来很蹩脚。重要的不是效果好,而是和别人不一样。
三、装B之华语音乐
你还在听蔡依林、孙燕姿、张韶涵、王心凌、梁静茹么?出去怎么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啊~~~所以我特地写这一篇来网普一下,造福广大装逼无门装精无路的小青年们。首先,本文是针对华语的,也就是两岸三地之内人声用中文演绎的歌曲,这里作为切入点比较合适。一上来就直接搞国外的Calla, Radical Face,Blonde Redhead,Windmill,The Shins之类恐怕段数太高,内功不够会走火入魔。而且我们搞这个是装逼用的,甩几个名字出来结果周围的人全没听说过就很尴尬了,恩,装逼未遂,你比对方更尴尬。其次,本文是初级的,提到的歌手和专辑全都很好找,有的甚至比主流还红,歌曲都上百度那个流行mp3下载榜的,等你把这些都搞定之后,并且发现你自己已经可以跟姑娘们炫耀可以跟二逼追随者们炫耀可以跟爸爸妈妈们炫耀可以跟老师校长炫耀可以跟全世界炫耀的时候,不要安于现状,不要知足,再去找更高阶的素材继续装吧。
听流行的不叫装逼,那应该听什么呢?听独立的啊,术语叫indie(你看看,不要说独立,中文土嘛!说 independent又嫌太长了,四个音节,舌头都会打卷,重音一不小心还会发错。所以直接读前面一半,indie,多慵懒的感觉啊,爱死这个词了)。独立的歌手一定要自己写词自己写曲自己编曲自己配乐自己组团自己录制自己拍MV自己发行,上哪都要把乐队带着,演出到一半要一一介绍,“这是鼓手谁谁谁, guitar手叉叉叉,bass手圈圈圈,keyboard啥啥啥”。写的歌不能老是情啊爱的,不然充其量也就一创作型流行歌手了。要写生活,写小事,写理想,写小性子,写小脾气,写海边,写寂寞,实在是要写爱那一定只能写爱自己,恩,也就是自恋啦。这样才叫小布尔乔维亚情调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你会要用豆瓣,那里可以找到很多装逼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我刚才列的那一排英文名字全部是在豆瓣随手拈来的,有没有把你们震住?其实我一个都没听过,所以说,豆瓣是个好东西,装逼必备啊。那里的最热讨论组,关于演员的不是金城武不是阿汤哥是Johnny Depp;(这里如果我说约翰尼·德普那就土了,刚才已经示范过嘛,悟性高的同学大概已经总结出装逼第一招了:碰到外国人名一定不要用中文译名,是英文就老老实实的敲,是日文就平假名片假名的拼,有人问了,要是是意大利法国的,哪还不得去装字库啊?你傻呀,复制粘贴你不会啊?又有人要问了,那我现在是在学华语音乐装逼,没外国人怎么办吖?不着急,咱还是又办法的,后面会讲,装逼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关于导演的不是张艺谋不是Steven Spielberg,是いわい しゅんじ(这个就是岩井俊二了,我也不知道写的对不对,不认得日文);关于中文歌手的不是周杰伦不是李宇春,是陈绮贞。
好了,终于出现陈绮贞三个字了,铺垫到此结束,我开始进行地毯式的介绍(一句话点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下每张专辑我都一首首的听过的,绝对不会忽悠大家:
旅行的意义 / 旅行的意义
CD / 好小氣音樂工作室 / 2006春季尋羊限定版 / 陈绮贞
陈绮贞,独立的内涵,流行的风格,文艺的调调,小资的气质。我靠,不列进来真是说不过去。这一首《旅行的意义》又好听又好唱,去KTV都能点,太难得了,站在钱柜包房里一唱,呗有面子啊!“我看过了许多风景,我看过了许多美女……”
Audio CD / 风和日丽唱片行 / ALBUM / 自然卷
碰到萝莉型的女生,不要急着推倒,给她听这张专集里的《低着头》吧,保证她的回答是:“太卡哇伊了!”
CD / 风和日丽唱片行 / 自然卷
自然卷是由奇哥和娃娃(就是第3张里的魏如萱)组成的,奇哥同时也是陈绮贞和杨乃文的乐手,不能只听歌啊,这些背后资料都要当作常识来记,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很漫不经心的甩出来,装逼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們在炎熱與抑鬱的夏天,無法停止抽煙 / 我们在炎热与抑郁的夏天,无法停止抽烟 / We Can’t Stop Smoking in the Vicious an
消失的光年
CD / 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 2007-07-12 / 首发现场纪念版 / 大乔小乔
内地的,一个大叔带着个小盆友,这种组合本身就很文艺了。看看专辑介绍吧:“她的叔叔会在安静的早晨听钟立风,小乔还抱着她的玩具熊在睡觉。她梦见了白云和风筝,而我们正在忙碌。”
遇见我
cd / 创盟音乐钛友文化、星丝雨 / 2005年12月 / [引] / 曹方
这张一点都不闷啊,歌曲都朗朗上口,大家有福了,赶快拜谢曹芳小姐让装逼者不用太抑郁
CD / LYFE / Warner / 林一峰
什么叫“创作的歌曲要写生活”?看看这张专辑里每首歌的名字就会理解了。
无与伦比的美丽 / 無與倫比的美麗
CD / 林暐哲音乐社 / 2007-10 / 专辑 / 苏打绿
劳资都听到这厮的第三张专辑了,愣是没搞清楚到底是个男的还是个女的。回顾这个列表,80%以上都是女声啊。。。谁能告诉我,装逼的人里面到底是女的多还是男的多呢?
去听吧去听吧,听了不能白听,一定要写评论啊,
碰到陈绮贞就要说“她的声音总是清澈得让我颤抖。”
碰到范晓萱就要说“我喜欢这样敏感、坚韧、叛逆的女子。”
不知道怎么评论专辑和歌手的话,你就写你自己,至于歌随便扯上去就行了,例子:“我的07年过得如流水般平静,是这张专辑陪我度过了每一个失眠的夜晚,是这个歌手给了我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谢谢。”
这你都不会,那再教你个万能的,至少你可以说说“买这张专辑,完全是因为它的封面,在CD店里看第一眼就爱上了。”(哪怕你都是bt迅雷电驴上下mp3,连附近哪有音像店都不知道也没关系……)
千叮咛万嘱咐,写评论的时候一定不要写歌手的原名啊!显得层次太低了,要拿出一副跟歌手很熟很亲切的样子,独立歌手都用英文名的,什么 cheer啦,mavis啦,Tanya啦。不知道英文名的话至少你要把姓给省掉,比如晓萱(干脆直接叫萱,更好),绮贞,阿岳什么的。要是知道昵称就更好了,叫一声陈老师,外行都不知道你在说谁,然后你再慢慢解释吧,多有成就感~
四、星巴克装B指南
行为艺术少不了道具,以下是我为大家开具的道具清单
首先你必须带一本杂志,啥?《读者》?呸,你丫只配去汉口火车站买杯豆浆蹲着喝去。中文的杂志一律PASS!必须得英文原版的!什么?《Reader’s digest》? 我说你丫有完没完啊?!按照小资圣经--保罗.福塞尔写的那本《格调》(Class)里面所说,连《国家地理》《TIME》之类的杂志都只会暴露出你庸俗的小中产阶级格调,可笑我们还老拿某某上了《TIME》封面说事儿,起码得拿本《Economist》吧,或者,后两个杂志的中文版是可以免费申请赠阅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手机的话怎么也得带个Iphone,甭管多不好用,版本一律破解成阿拉伯语或者希伯莱语,倍儿有面子,电话响了先说:Bonjour! 再说Guten tag!你要说HELLO你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笔记本也得带一个,LV的,接完电话就掏出万宝龙的钢笔在本子上写啊写的,眉头紧皱做日理万机状.
笔记本电脑也得带上,女的一律用Imac或者Ibook,男的都用IBM,反正星巴客里面有无线的WIFI,把什么BT,电驴全都给开上,把网络带宽占的死死的,这样一来就你一人能上网,叫别人眼红去吧!去之前记得在电脑里把金山词霸给装上,不然英文杂志读不下来啊~~~~
咖啡杯决不能用店里的,不就一大瓷杯子么,上爱玛仕Hermes的,一千块一个,到了店里收银完了把杯子递过去,跟小姐特客气的说:麻烦您用这个杯子装咖啡,别的杯子我喝不惯……
咖啡得喝现煮的,最好就和吃火锅一样,放在面前咕嘟咕嘟的冒泡,那才叫一品位.
坐下来先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扔,不是BENZ就是BMW,最次也得AUDI,扔的时候得用劲扔,把所有人都吓一跳那种,然后大声的自言自语:这德国货质量就是好,这么用力都摔不坏啊(友情提示,买不起车你还买不起钥匙吗,上TAOBAO啊)
着装你可千万别穿西装领带,叫人笑话,要的就是休闲气质,先穿件长袖POLO衫,外面再套件长袖灯芯绒衬衫,然后再套件苏格兰格子的呢衬衫,啥叫格调,领子越多越有格调,脚上穿上拖鞋,一看就是永远待在空调房的贵族啊.
再去银行换几十张一美元的零钞,走的时候丢桌上,穿过大厅的时候就听后面服务员喊:先生您的钱忘记拿了!要的就是这效果. 你就缓缓回头,冲她回眸一笑,说:哎呀,我在美国喝咖啡给小费给习惯了,你就收着吧!
于是你就可以在万众仰慕的目光中走出STARBUCKS,天那么蓝,空气那么清新, 这是一次多么完美的装B行为啊!
五、综合性装B
我是一工薪族,以下是本人多年装B的一些肤浅经验,我把它们写出来与工薪阶层的其他装B爱好者们分享,希望通过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与大家互通有无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求真务实勤学苦练,创造性地装B。白领、富豪之流的生活离我很远,我不知道人家的B怎么装,即便知道我也装不象,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超越常人的智慧不要试图跨越式装B,以免装B不成反被X。
1.音乐
说到装B咋能不谈音乐捏,这可是装B的重要道具啊!
音乐在装B工作中我认为有两个要点需要掌握:1.对于过分流行、红得发紫的音乐不听、不唱、不评论、装没听说过;2.不轻易在人前暴露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以免被X。
对于第一条,我们以前一段红得发紫的《老鼠爱大米》为例说明:我感觉喜欢《老鼠爱大米》的人——我说的是喜欢它的人,一听就讨厌的人不在讨论范围——可分4个境界:
①最低,听人推荐后下载了这首歌,狂喜欢,并疯狂地向身边的朋友推荐,推荐过程中自尊心间或遭到打击,被骂“土鳖”、“俗人”次数若干;
②听人推荐或自己发现并下载了这首歌,喜欢,但知道这首歌已经臭了街了,已经是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了,不复再听,更不与人对此探讨交流,当有最低境界者① 试图与自己交流对《老鼠爱大米》的感受时嗤之以鼻:“行了行了,歇菜吧你个土鳖,啥破歌啊你还听,我从来不听这种破玩意儿,俗得要命!要不怎么都说国人素质亟待提高呢……”打击①中主人公的便是此人;
③听人推荐或自己发现后下载了这首歌,一听之下,喜欢,结合此歌的流行程度,怕被打击或鄙视,将其删除,某场合有人提及此歌时,佯作不知:“没听过,好听吗?”如果碰巧有MP3或手机能放这首歌,作恍然大悟状:“噢,这歌啊,听过听过,想不听都不行,马路上但凡能闹点动静的喇叭都在放!”作为自身修养的体现,到此赶紧打住,点到为止,别再穷追猛打了,我一向认为②中主人公的那种贬低别人品位的行为并不能有效地提升自身形象,反倒暴露了自己的低素质,一个一味试图提升自身形象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装B犯。
④最高,听人推荐或自己发现并下载了这首歌,一听之下,一般喜欢,不考虑此歌的流行程度,按照自己的喜欢程度决定是否将它在自己的MP3里拷入或删除,在与人聊天时也能平静客观地探讨这首歌的创作得失,不考虑听它、谈论它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是时尚还是庸俗,同时本能地不向与自己讨论《老鼠爱大米》的人介绍自己家里收藏的古典音乐CD或打口CD。
以上四个境界不知你是哪个,我想大多数人能做到③的境界已然不错,看看天涯音乐论坛中那些对《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求佛》、《狼爱上羊》的流行现象痛心疾首的网友多属于②的境界——惟恐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品位超凡脱俗,对听烂歌的 “群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深表同情,以提高全民族音乐欣赏水平和唤醒愚昧民众于庸俗音乐之中为己任,一派卓尔不群睥睨众生的优越感。其实他们也就从① 那里找那么点可怜的优越感罢了,在我心目中,率性而为天真淳朴的①倒更可爱些。
真正能象第④类人那样低调内敛、宠辱不惊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之所以受我崇拜,不是胜在品位超越于我,而是胜在那颗海纳百川的宽容的心和视旁人鄙夷目光如无物的超脱(主要来自②)。曾见过一帖子探讨“你是否仍有勇气听卡带随身听?”有人说: “如果在地铁里有一位衣着整齐男士众目睽睽之下从容不迫地从自己的包包里取出随身听、开仓、将磁带手动反面、关仓、按下PLAY……我感觉,走出地铁,此人必能羽化成仙!”不怕您笑话,我也曾经试图做第④类人,但是每当我发现自己又在与②争执时,我赫然惊醒:我又失败了,我的境界还差得很远!这也是我讲第二个要点的原因:不要轻易在人前表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音乐,以免被第②类人X,在你忍不住反X之时,你已耽误了自己的装B大业。
(写完了《装B指南之音乐篇》,我暗自叫苦,写的太长了,一些原本打算写入结尾的东西都忍不住写在音乐篇里了,典型的没城府,被窝里捂不住个热P!于是这篇东西难免虎头蛇尾)
2.文学
文学和音乐异曲同工,只是在文学方面装B要尽量避免主动跟人家谈文学,要知道早在十几年前文学青年已经约等于SB青年了。
另外,最好能硬着头皮看一两本一般人没耐心看完的书,以体现装B爱好者的不凡追求,那就是:“不听是个人就听的音乐,不看是个人就看的书;要听就听那不是人听的音乐,要看就看那不是人看的书!”比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源氏物语》、《一生》、《酒吧长谈》、《尤利西斯》什么的,不为从中寻求什么阅读的乐趣——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乐趣——只为聊作谈资,以备不时只需。当然说起这些作品来,也要有个客观的态度,你只需装作不经意地暗示对方你曾经通读过这样的书就可以了,足以令一部分初级装B选手刮目相看,千万别提什么从阅读中悟出人生真谛或文学技巧之类的东东——过了!
本计划写写电影方面,不过和文学音乐太相似了,了无新意,不写也罢,有兴趣者参照前两节即可。
3.电视
别跟人家谈论电视节目,除了科教类节目如今的电视节目从小燕子到大肠紧,从智慧树到夕阳红,从新闻联播到东方时空,无一例外地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狗肉包子。如今在一些沿海的能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城市里,连四十五岁以上的家庭主妇都开始在网上看《越狱》和《豪斯医生》了,您还好意思噙着泪花跟人家探讨大长今的命运么?
4.香烟
如果你抽烟,收起你的ZIPPO吧,十几年前在中国大陆用ZIPPO那是真牛 B,但,此一时彼一时,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牛B道具今天已然臭了街。如今的民工兄弟都开始用ZIPPO点烟了,还能跟你讲上一段ZIPPO的历史,而且人家的电油也和你一样只去 ZIPPO专卖店买。
如果忍不住想与众不同而且又豁得出去钱,去买个几千块钱的督彭或登喜路吧;如果实在舍不得自己那血汗钱,就用气体打火机或者火柴算了,总好过ZIPPO;还有一种既够拽又省银子的好办法——钻木取火——不过技术含量太高了。
也许某天的饭局上有不长眼的当着你的面卖弄自己的ZIPPO,只需将火机拿过来看看底座上的生产年代,十有八九是2000年以后出厂的,然后玩上几个让他目瞪口呆的动作,把火机还给他,淡淡地说:"这个是02年出的啊,我的第一个ZIPPO是1993年的,跟了我十年,最后还是让一个朋友帮我弄丢了,家里还有几个特别喜欢的,怕丢,不随身带了。"只消这几句,够了。
5.上网
现在很少有人不上网了,但是 “你有qq吗?你qq号多少?”这句话最好别乱问,尤其是别问看上去比较拽的新朋友的qq号,以免自取其X。经过去年爆发的关于qq与MSN的大论战,使得许多梦想装B但不得其门而入的装B爱好者找到了装B的流行风向标:“哦,原来qq是小毛孩和三陪小姐用的,有文化的白领都在用MSN啊。”恍然大悟之下,但凡有不长眼的问及自己的qq号,总会很漠然地说:“哦,qq号啊,我倒是有一个,几乎没用过,号码也不记得了,回头我给你查查吧,你可以记一下我的 MSN,是#$—%*#$@ %……”
不过这样一来可苦了那些一直在用MSN的精英们:“MSN队伍中混进了这么多闲杂人员,往后可叫俺怎么脱离群众捏~~~”
6.手机
这东西没必要用太好的,都咱这把年纪的人了,还赶什么时髦,费力不讨好。我有个北京同学,在我们哥们里也算有俩糟钱的,几年不见,那日同学小聚掏出来的手机赫然是诺基亚的1100,其旧无比,屏幕也花了,按键全都看不清了,举座皆惊呢。如果你也有这份勇气,不妨效仿。当别人用不解的语气问你的时候,你可以端详着自己的1100说:“嗨,手机这东西,打个电话而已!它倾听了我太多的秘密,舍不得换呢~~~”如果说这句话的你碰巧有皮尔斯·布鲁斯南的外形和 Dr·Dre的嗓音的话,用这个片段当诺基亚的广告,绝对对得住那帮芬兰兄弟。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