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圆圈里的三角形方向滑动,比如第一个是向下的,你手指在三角形上向下滑
密室逃脱第18关图文通关攻略: 1、按住指针,顺时针转动,直到指针消失; 2、把凸起的那块地砖向右移动,露出钥匙; 3、用钥匙开门,即可过关!
残哥为你解答! 根据圆圈里的三角形方向滑动,比如第一个是向下的,你手指在三角形上向下滑
城堡密室逃亡第88关图文通关攻略: 1、按照顺序,依次点击下图中标有1~7的七个方块; 2、开门过关!
密室逃亡第18关攻略: 1、在房间中,门两边有4个按钮,指向的方向也不一样。 2、从左边开始,从下到上依照按钮指向的方向在门上滑动,待左边的按钮都变成绿色后,再在右边按从上到下按钮指向的方向滑动。
第一关是教程关,首先得到水管。点击门,将上下的方块滑到同一边,可以打开另一边的柜子门,两边门打开后,得到钥匙。使用钥匙木箱子,得到扫帚。使用扫帚清理水箱旁的盖子,得到水龙头。水龙头连接管子,放在水箱外,放水,得到钳子。使用钳子剪开铁丝网,逃脱。
密室逃脱18移动迷城游戏是一款解谜逃生类的手游,身为密室逃生系列的作品,每次更新都会给玩家带来许多惊喜。玩家在游戏中需要仔细观察,查找各种有可能的线索,获得可以逃生的钥匙。
密室逃脱18移动迷城攻略:
1、第一关是教程关,首先得到水管。
2、然后点击门,将上下的方块滑到同一边,可以打开另一边的柜子门,两边门打开后,得到钥匙。
3、使用钥匙木箱子,得到扫帚。
4、使用扫帚清理水箱旁的盖子,得到水龙头。
5、将水龙头连接管子,放在水箱外,放水,得到钳子。
6、使用钳子剪开铁丝网,逃脱。
密室逃脱逃离公寓第10关攻略 梯子最下面的找到一张纸,在左边的桌子杯子上有一个电钻头 2.点击房间中间的箱子,打开箱子得到电钻。点击墙壁(步骤图5号处),将电钻和电钻头连接,将墙壁的洞口钻孔,点击孔可看到密码。 3.点击左下角的花盆,输入上步骤获得的彩色密码:蓝蓝黄黄绿绿,打开盖子获得圈圈。 4.点击通风口,看见一个框框,将纸张放在底部,使用铅笔去勾出钥匙,钥匙掉落在纸张上,抽出纸张获得钥匙。 5.点击电梯右边的窗口,使用钥匙打开盖子获得望远镜;点击右边的窗户,使用望远镜观察远方,可查看到一串数字密码:12、8、5. 6.查看桌子旁边的地毯,输入上步骤观察到的数字:12、8、5,打开后可获得圆盘。 7.点击电梯旁的不规则图形,将圆盘与圆圈安置其中,即可打开房门,逃出密室。
密室逃脱神庙逃亡第10关攻略 密室逃脱神庙逃亡第10关怎么过?搞趣小编为大家分享密室逃脱神庙逃亡第10关攻略,需要的小伙伴快来围观吧! 拿到台上的蜡烛和瓶子。 再拿到书柜里的锤子。 用锤子撬开左边的瓶子拿到红色液体瓶。 在台下左边有个木箱按照小编上图标记出的方向依次点击,拿到蓝色液体瓶。 将之前拿到的瓶子放在中间的垫子上再用蜡烛点上火,将用蓝色液体倒入点击两次再用红色液体瓶倒入一次。 弄好后返回就看到地上的窗开了过关。
微信成语猜猜看答案大全:微信成语猜猜看最全答题快速通关攻略 应该不少朋友都在玩这个小游戏吧!那么小编想问一句,你通关了吗?下面小编也为大家整理了微信成语猜猜看的学童——御史的答案大全,帮助大家快速通关哦!
微信成语猜猜看答案大全:最全答题攻略助你快速通关
成语猜猜看学童-御史答案一览:
学童
1、浓眉大眼 2、一本正经 3、长话短说 4、五颜六色 5、因小失大
6、一心两用 7、历历在目 8、羊入虎口
童生
1、欺上瞒下 2、一日三秋 3、鸡飞蛋打 4、肝胆相照 5、虎头蛇尾
6、锦上添花 7、胆大包天 8、呆若木鸡 9、废话连篇10、一目十行
11、只手遮天 12、对牛弹琴 13、不卑不亢 14、死不瞑目 15、天崩地裂 16、指鹿为马
秀才
1、怒火中烧 2、命悬一线 3、事半功倍 4、茅塞顿开
5、本末倒置 6、灯红酒绿 7、草木皆兵 8、滴水穿石 9、四大皆空 10、无中生有
11、人仰马翻 12、大材小用 13、里应外合 14、苦中作乐 15、别出心裁 16、胆大心细
17、穷困潦倒 18、逆来顺受 19、半斤八两 20、万紫千红 21、万众一心 22、一刻千金 23、视死如归 24、雷厉风行
举人
1、大难临头 2、百依百顺 3、三六九等 4、平分秋色 5、异曲同工
6、明争暗斗 7、半夜三更 8、欺上瞒下 9、点石成金 10、齐心协力
11、三五成群 12、话里有话 13、三心二意 14、画蛇添足 15、重蹈覆辙
16、来历不明 17、恩重如山 18、势如破竹 19、狭路相逢 20、望而生畏
21、顺手牵羊 22、天衣无缝 23、回头是岸 24、夜深人静 25、乐在其中
26、三阳开泰 27、东拼西凑 28、一针见血 29、仗势欺人 30、一见如故 31、九牛二虎 32、出生入死
贡士
1、普天同庆 2、比翼双飞 3、悬崖勒马 4、虎背熊腰 5、两手空空
6、喜怒哀乐 7、名落孙山 8、蜂拥而上 9、龙腾虎跃 10、五花八门
11、推三阻四 12、垂涎三尺 13、井底之蛙 14、晕头转向 15、枪林弹雨
16、胡说八道 17、一窍不懂 18、天罗地网 19、翻山越岭 20、甜言蜜语
21、滴水成冰 22、东倒西歪 23、德才兼备 24、答非所问 25、杀鸡取卵
26、偷鸡摸狗 27、形影不离 28、一落千丈 29、蜻蜓点水 30、红颜薄命
31、不堪入目 32、崇山峻岭 33、独当一面 34、正大光明 35、捉襟见肘
36、新仇旧恨 37、一毛不拔 38、利欲熏心 39、如履薄冰 40、琴棋书画
进士
1、飞黄腾达 2、早出晚归 3、弱不禁风 4、颠倒黑白 5、苦口婆心
6、昂首挺胸 7、牛头马面 8、倾国倾城 9、覆水难收 10、厚此薄彼
11、畏首畏尾 12、开卷有益 13、环肥燕瘦 14、横冲直撞 15、金鸡独立
16、一败涂地 17、一步登天 18、抱薪救火 19、张牙舞爪 20、惊弓之鸟
21、蛇蝎心肠 22、鱼贯而入 23、月下老人 24、一泻千里 25、一石二鸟
26、一路顺风 27、一帆风顺 28、一刀两断 29、四通八达 30、水落石出
31、捕风捉影 32、恨之入骨 33、拍手称快 34、逼上梁山 35、阳奉阴违
36、两面三刀 37、俯首称臣 38、无穷无尽 39、三头六臂 40、待字闺中
41、日行千里 42、纸上谈兵 43、天各一方 44、无时无刻 45、眉飞色舞 46、目中无人 47、四海为家 48、高高在上
翰林
1、不分彼此 2、七窍生烟 3、请君入瓮 4、网开一面 5、箭拔弩张
6、大显身手 7、嗤之以鼻 8、面黄肌瘦 9、泰山压顶 10、九牛一毛
11、劳燕分飞 12、多此一举 13、凤毛菱角 14、大跌眼镜 15、顶天立地
16、七上八下 17、身怀六甲 18、酸甜苦辣 19、海誓山盟 20、人去楼空
21、贼喊抓贼 22、天外有天 23、满腹经纶 24、藕断丝连 25、雪上加霜
26、飞蛾扑火 27、马失前蹄 28、血肉相连 29、迫在眉睫 30、模棱两可
31、针锋相对 32、家徒四壁 33、八斗之才 34、落井下石 35、鸟语花香
36、风和日丽 37、刀山火海 38、蠢蠢欲动 39、三令五申 40、七步成诗
41、古往今来 42、宽宏大量 43、力争上游 44、积少成多 45、风月无边
46、满载而归 47、打草惊蛇 48、旗开得胜 49、火上浇油 50、双管齐下
51、捧腹大笑 52、花前月下 53、背井离乡 54、浑水摸鱼 55、无与伦比 56、病从口入
点击 钓鱼方法大全
关注我们哟
定期推送钓技钓法,饵料秘籍,钓鱼囧事,钓赛资讯,APP活动等诸多优质内容,钓鱼圈里最接地气、最有节操的微信平台!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判读漂讯是钓鱼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只有正确掌握才能第一时间捕捉到鱼漂所传达给我们的鱼的信息。关于漂讯,大致分为以下五种:
其一,浮。即所钓目数往上升浮;
其二,沉。即所钓目数往下沉;
其三,摆。即往两边左右摇动;
其四,拖。即往旁走动;
其五,点。即有“啄”的感觉,有时亦不明显,要以直觉来判断,但大部分是鱼入口的第一时间,此动作是扬竿中鱼最适当之时间。
以上动作有当做人眼睛之作用,所有动作综合后来判断鱼食饵是否入口,其入口鱼讯不一而定,千变万化,有一点即中,有浮后点,有时是点再点或沉再点,沉再浮,沉再沉……等等,入口动作是没有固定的,而且每分钟每秒随时都在变化。这也可做灵敏或迟钝之判断,点的动作激烈不中鱼,是为太过灵敏,没有点的动作,只是浮沉即中鱼,那就是过于迟钝。
因鱼种类不同会影响浮漂鱼讯动作不同,或是鱼受到惊吓而入口动作也瞬间即变,鱼吃饵越稳定时,同一种入口鱼讯动作,也就越能持续长久,其变化是奥妙无穷的。此为钓鱼人之最大挑战,也是所有斗鱼乐趣之全部精华所在。
关于观漂,还有一些经验可以提供给钓友们参考。
1、漂上升,但浮起的速度不快,表示鱼在饵的周围转。漂慢下,回到原钓目,表示鱼后退了,或认为饵不合口或因为害怕。有时会有反复4、5次上升又下沉。
2、真正的鱼吃食(小杂鱼如川丁、爬虎,甚至白鲦,钓友们都不认为是正经“鱼”),应是有份量的,因再小的鲫鱼,吞吸鱼饵进口的力也要比小杂鱼们大,即使浮漂下沉的幅度一点点,哪怕1/4目,l/5目,一个韭菜叶那么厚一点点,也正好。也许没速度,但有份量,向下一顿、一挫,即是鱼在吞食,可马上扬竿。
3、漂的动作正常,但提竿无鱼,首先应考虑饵的大小,硬度是否合适,以及是否有小杂鱼闹漂。
4、小杂鱼吃食在漂上反应出来的状况与鲫鱼相似,不同的是小杂鱼吃食有速度但无力度,且吃前漂会有一些杂乱的小动作。既有速度又有力度的必是正经鱼。
5、钓平水时,即漂尖与水平面齐时,不见了小红点或顶漂了,可扬竿。
6、顶漂、漂上下动,几乎没有预警信号即突然的顶起(不论快慢)又下降,都不要理它,但它在上下沉浮中停止时,那一瞬间要马上提竿,这一点很重要。
7、漂该下的时候不下,也是鱼已吃钩的表示。在这一点上也有个典型的案例。在一次比赛后,有钓友问大师:很多时候漂并投有动作,可您提竿了,且钩上有鱼,您怎么知道鱼已经吃钩了?大师说因为水有多深,漂由触水到沉入预定位置需多长时间,他都心里有个数,所以,当略超过时间(极短暂)漂还没到位,当漂应下沉而没下沉、停住时,就说明饵已被鱼半路截住了,吞在口中了。
8、漂下沉时有短暂停顿或浮起半目,该下不下,不下反升等异常表现都是鱼已吃钩的信号。
9、漂向上抬起1目、半目,甚至更少,旋即马上变为向下有力地一顿、一挫,是最标准的鲫鱼吃食动作。漂之所以抬升1目、半目,是因为当鱼冲向或游向鱼饵时,鱼体排开的同等的水量,造成水压的变化,使铅坠及饵暂时失重或失去一些份量,漂受到的坠、饵的拉力,重力减轻,因而上浮些许。如果漂上浮后又慢慢下降了,表明鱼在后退、撤离,铅坠失重状态消失,见例1。有力的一顿是鱼吞吸鱼饵入口,拉动漂造成的,是鱼吃饵的力作用于饵钩,又传导到漂上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漂抬升是因鱼冲向鱼饵时的冲击力、压力造成的,此文不做研讨。
10、钩、线被鱼体碰挂着时,漂也会有力度地下沉,区分其与鱼吃钩时的漂讯,可看漂在下沉动作的前后,有无铺垫动作。鱼吃食时,因鱼游向鱼饵,会有力作用于饵坠,使它们有些失重,所以,漂会有相应的反应信号,故有力度下降前有预警信号的是鱼吃钩的反应;没有的,是鱼从铅坠以上的线旁游过时碰线造成的。从坠下子线旁穿过触线,信号与鱼吃时的很难区别。
11、有时鲫鱼吃钩,漂上反应出的动作微乎其微,甚至几乎看不到,这时就要凭第六感觉钓鱼。笔者曾参加一次大型比赛,第四场就是靠的感觉。因经过前三场的较量,全国各地几百名高手,包括**高手的拼力发挥,池中的鱼已基本上都被钓上过了,放回池中后的鱼在第四场时吃饵的动作已微得不能再微(一场比一场吃得轻微)。笔者左右附近钓手的漂都一动不动,如在水缸中一般,大家都睁大眼睛尽量不分神地盯着漂讯,笔者也一样,可怎么也没看见漂动一丁点儿。
快结束时,突然感觉到鱼吃了,但漂上什么动静也投有,一提竿,果然有鱼,之后尽量去追求、寻找这种感觉,最后大概是以10尾的成绩,位居那场小组第二。
12、浪很大时,如钓1目,浪来时漂尖应没入水中不见的,但没有没入水中,或浪退时漂尖应又露出水面1目的可也没露,都表示中鱼了,应扬竿、提竿。
13、硬尾漂无预警信号,要特别小心,得有坚强的神经和敏捷的反应。
14、漂横移或斜拉入水,提竿。一般是饵被鱼吞吃后推拉走的反应。
15、因硬尾漂的漂尾是实心的,漂尾无浮力,细,所以会有假动作,杂动作,正经鱼吃食时,动作还会放大(即同样大的鱼同样大的力吃食吸食,在软尾漂是下去1目半目,而在硬尾漂则可能是下去2目3目4目,动作幅度反应加大了)。而软尾漂,因漂尾是空心的,本身即有一定浮力,且粗,上下时受到的阻力比硬漂尾的细长条受到的阻力也大,所以可过滤一定的假信号。当软尾漂调3目半—5目时,由于铅坠轻,浮力大,假动作上不来,看不到,有动作,一定是鱼吃食,一定是真动作。
16、漂左右晃动,表示鱼在饵周围打转观察,搅动饵周边水晃动,铅坠晃,漂跟着晃,等等。
入口动作是没有固定的,而且每分每秒随时都在变化。搞清漂的各种动作所代表的含意,是需要长期地实践总结,绝非这简单的区区几条可以解决。不过,也正因为在用漂、调漂,用饵、调饵等方面有如此大的变数,才使钓鱼如此吸引人。笔者想,有人将垂钓称为高级智力运动,也盖因于此吧!
留言功能开放,欢迎分享你的观点哦!
微信号:diaoyufangfa 想成为钓鱼顶尖高手,就来关注我们吧!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传说转发了这篇文章的钓友从此以后再也不会空军了!非常灵验哦!
编者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提高效率,是职场人士永恒的探索,也是我们获得更多自由时间,不断自我提升,跟上时代发展的前提。想要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找准工作入手点。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10条根本原则。本文编译自medium的原题为“How to Be Productive: 10 Ways to Actually WorkSmarter”的文章。
不久之前,我总结了一下如何工作更高效的心得:根据自己这些年来的经验,我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方法。我把它们写成邮件,定期发给自己,以便在效率低下,或者工作不顺心的时候,起到提醒作用。
工作不能光是埋头苦干,也要想办法巧干。以下是我提高效率的十条“戒律”。
#1 别着急追逐目标 先建立系统
从小,身边的人就教导我们设立目标,追求目标:读书就想着取得好成绩,运动就奔着做专业运动员,工作后就盼着升职。你拼尽全力,期待着自己能够达到目标。
但是,很多目标其实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想要达成目标,不仅要人和,还得有可遇不可求的天时地利。我们无法控制未来,无法控制他人的行动,经济状况和整个社会环境。现实当中有太多我们控制之外的变量。所以,比目标更重要的是建立工作系统。在系统之中,你关注的是所有自己掌握之内的部分。
“系统”指的是“可重复的过程”。让自己的博客增加500个粉丝是目标,而一天码500字就是可重复的过程。跑完一场马拉松是一个目标,每周跑四天,每天半小时则是可以重复的过程。减掉10斤是个目标,改变饮食习惯,每餐吃得更健康则是系统。
与其庆祝成功,不如奖励努力。每次小的进步,长期累积起来,就会积沙成塔。
这就不得不提到“利滚利效应”了(Compound Effect)。
#2 利用好“利滚利效应”
“利滚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凡事能摸透它的人就能赚,而琢磨不透的人就会亏。——爱因斯坦
复利,本是金融和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前一阶段利息加入本金计算新利息,钱生钱,利滚利的过程。如果增长率为每月10%,本金100,第一个月末共110,第二个月末121,第三个月末约133。每个月的利息实则越来越多,第一个月10,第二个月11,第三个月13。
复利现象不仅限于金融领域,而是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你在工作中每天都关注系统,每天都努力做得更好,那么随着时间流逝,你的努力可能换来指数式的增长。
就拿知识为例。每天读几页书,你会慢慢地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
“每天都要阅读500页。知识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就像利息一样,越滚越多。”——股神巴菲特
如果你每周都能发几篇文章,很快,你就有一系列文章供读者阅读,也让读者更容易发现你的存在,并享受你创造的内容,花更多时间浏览你的网站。
如果你每周能将一个任务自动化,很快,你就有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帮助你提高产出。随着你不断优化任务完成的过程,并且结合此前积累的知识,撞糟心的解决方案,你做事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你的优势越多,你习得的下一个优势就会带来更多的回报。每天只要有1%的增长,一年下来,总增量会达到接近原来的38倍。
#3 追踪自己的输出,而非输入
想要提高效率,第三个黄金法则就是关注自己的输出,而不是输入。在第一个规则中,我提到,要想进步,不应盯着目标,而是建立系统,控制住自己能控制的部分。但是,在努力的同时,应该找对努力的方向,不要用蛮力,所以我们要知道自己需要达成什么。
每天写作,如果不带任何目标,那只能算是练习。如果你真想做成什么事情,就需要让自己达到一定的输出量,比方说,每周更新一篇博文。毕竟,之所以要建立系统,就是为了达到某个输出量。
你可以把输出想作自己的“完成品”、“成果”,考虑成果和系统之间的关系。每天写作是一个系统,而文章或书记就是成果。
记住,成果和目标不同,因为我们已经控制了系统中的变量。博客一个月涨粉500是个目标,但是你无法控制读者到底关不关注你,你只能控制自己的更新和文章。
工作得到升职是个目标。但你不能控制老板,让TA给你升职。你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变得出色,变得无法忽视:你的努力方向可以是接下来三个月交付10个项目。这么一来,变量就到你的控制范围内了。
了解成果和目标之间的区别,是找到现实、可实现之目标的关键。这么一来,大部分目标都可以较不费力地实现。
然而,光是知道怎么工作,还不足以提高你的生产力。你得知道自己该把精力放在哪里。
#4 80/20原则——打蛇打七寸 擒贼先擒王
帕累托法则,就是大家熟知的80/20法则。这也是我日常做决定时参考的法则。
帕累托法则指出,约仅有20%的变因操纵着80%的局面。也就是说:所有变量中,最重要的仅有20%,虽然剩余的80%占了多数,控制的范围却远低于“关键的少数”。 约瑟夫·朱兰首先提出该原则。
决定大局的,往往在于一些小的细节。
在工作的过程中,你可以是不是回顾一下,看看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否用对了地方,有没有给你带来最大的回报。
你有没有把精力放在能带来最大回报的任务上?
你对所有客户都是平均用力,还是把精力留给最大的客户?
分散你注意力的事物,是不是主要就几个?手机?社交媒体?
一旦你发现了有效的工作方向,就该在这个方向上下两倍的功夫。比如:
在这个优化工作效率的群体里,大部分关注着都是来自某几个特定的来源(共有20多个不同的来源)。根据80/20法则,我就应该把精力放在这几个特定的来源上,才能争取到更多人的关注。
如果你有疑惑,就参考80/20法则。它能帮你想清楚什么才是你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给你打来新的发现。
有个小心得:每天80%的工作,可以用20%的时间完成。很多人的这个黄金时段是在早晨起床之后。一日之计在于晨,你需要利用好早上起床后的高效时间。
#5 将早上的时间保留下来做“深度工作”
我们的工作记忆,清醒程度以及专注力的高峰,一半出现在醒来后的几小时里,在10点左右达到高峰。这是大脑自然的高效时段。
如果你能降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到这个时间段,就能事半功倍。最好把精力放在深度工作上,进入工作状态后,你就能好几小时不受干扰,专心工作。
你可以用“番茄工作法”帮助自己进入专心致志的工作状态,找到自己的“flow”。番茄工作法一半将工作分成3到4段,每段25分钟,每25分钟休息5分钟。如果你能专心较长时间,也可以做2个番茄,连续工作50分钟后,休息10分钟。
每天早上我一般会做2到3个50分钟的专注写作。所以在中午的时候,文章一般就写好了。要么写好了直接发,要么保存之后修改,剩下的就当是练手了(毕竟要注意工作的系统性)。
如果你养成每天早上做深度工作的习惯,哪怕只是半个小时,你的努力也会日积月累带来复利。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很难连续集中精力25分钟。但是,专注力可是你最宝贵的资源,是可以训练的一种能力。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普遍分散的时代,专注力可是关键能力。所以,排除工作中的干扰,也十分重要。
#6 排除干扰
社交媒体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
总有事情分心,还怎么高效工作?你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加入一些空的时间段,在此期间清楚干扰,然后回到专心工作的状态。
干扰主要有三个大类:有形干扰(你拥有的物件),无形干扰(技术)和“人形”干扰。你可以自己拿出纸笔,将干挠你工作的事物都列出来。
有形干扰可以是桌上摆放的乱七八糟的物件,也可以是衣柜里太多闲置没穿的衣服,早上选择都要选半天。如果你花很多时间看电视,那电视就是你的干扰。
无形干扰,可以是来自手机的通知,也可以是上网没完没了、漫无目的的搜索,还有可能是设计太复杂,光是操作花的时间就比实际工作还多的应用或程序。
人形干扰,可以是“就占用你5分钟”的同事,也可以是你“光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朋友。你可以事先跟身边的人商讨好,大家可以通过“非同步交流”,短信或者邮件,看到后回复就行。马斯克就说过,“我最喜欢邮件沟通。不管我去哪里,都喜欢不同步的交流方式,我写邮件可在行了。“
任何干扰你深度工作状态,对你追求的生活没有贡献的人、事、物,都算做干扰。
将日常生活中的干扰降到最低,这样你才能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作出成果。当你工作异常专注,正全神贯注的时候,如果被一条广告信息打断,可能会很烦躁。
排除干扰的第一步在于识别工作中的干扰。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排除这些干扰,想办法不让自己那么容易接触到干扰源。
有效的时间管理,第一步就在于排除多余事物。想办法简化自己的生活。你的生活越简单,你就有越多空闲的时间,去处理真正重要的事情。
而无法排除的事物,你可以想办法将其自动化。
#7 将重复性任务自动化
现在人手一台的智能手机,比1969年美国宇航局的所有计算机的计算力加起来都要强大。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技术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
不管你身处哪个行业,都难免要面对重复性任务。我们怎么将技术利用起来,让自己更高效呢?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将重复性任务自动化。首先,先将自己每周都需要做的任务全部列出来。然后想办法将这些任务自动化。你可以借助应用,或者建立自己的系统。
不管你是什么职业,最常见的重复性任务就是收发邮件。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典型的脑力工作者,平均花三分之一的上班时间在处理邮件,如果在家工作,有一半的工作时间都在处理邮件。我建立了一盒GTD Gmail系统,每天在处理邮件方面,能帮我节省很多时间,邮件只要几分钟就处理完了。平时常常用到的回复,也可以保存成模版。邮件方面,网上有很多节省时间的小技巧。
如果你常常和表格打交道,可以试试Zapier,其中有很多自动化功能。
就算是将某个小方面自动化了,也能带来很大的区别。会议记录、一对一会谈 的记录表,都可以做个模版,多次使用。
省下了做繁杂琐碎任务的时间,你就可以关注工作中有创意、有成效的一面了。
#8 跟着数据走
我觉得,人们应该根据数据来做决策,并且坚持这样的做法。如果不跟着数据走,那你就是根据自己的情感行事,背后缺乏事实和证据的支持。网景公司前任CEO Jim Barksdale就这么说过,
“如果有数据,我们就看数据;如果我们只有各自的观点可供参考,那就都听我的。”
不是只有技术型企业才跟着数据走,看A/B数据的结果来调整决策。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通过A/B测试,来调整自己的决定,以取得最优的结果。
调整的过程,总是从质疑开始:我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这是我自己的观点?还是其他人都这么说?这就是客观事实?还是我经过检验得到证实?
在第五条规律中,我推荐大家把早上的时间分配给深度工作。这是因为,很多人在早上效率最高。如果你是夜猫子,喜欢在晚上安静的时候工作了,或者你跟常人不同,吃完午饭元气最满呢?要找到自己最高的时间,只有通过尝试才能发现。
如何测试?你要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按照科学研究的步骤来:
首先,制定实验的终极,目标——找到自己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段。
第二,建立假设:我的黄金效率时段是早9点到11点。假设必须具备可以验证、可以证伪的属性。也就是说,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你可以支持或否定这个假设。
第三,设计实验:连续两周的实验期内,每天在表格中记录自己每小时的能量水平,从1到10 打分,以找到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
然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最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你可以看看自己的表格。有了自己主观感受的数据,你就了证据支持,知道自己具体什么时间效率最高了。
你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做实验,看看这些因素对你工作效率的影响有多大:喝咖啡/不喝咖啡、睡几个小时感觉最好,每天什么时间段锻炼,每天工作几小时成效最好,等等。
实验,实验,不断实验,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想要进步,就要不断努力尝试,还有一点运气。不断实验能增加超速成长的机会。
#9 将不关键的任务派出去
没有人是全能的。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其他任务都派出去,实则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如果某个任务你执行起来不是专家,就不如找个懂行的人,他们做起来用的时间,还不用自己硬撑着做所耗的时间的零头。
除非你想学会这个新技巧,否则找个熟手的人,做起来会比自己做快得多。
比如,我不擅长设计,自己做要花好几个小时,也做不到让自己满意的地步。那我不如找个擅长设计的人,让他们帮我做。在我的工作中,我一般只负责自己擅长做的:写作和分析,其他任务全部分配给别人。
分配任务如果想要保证效率,就得确保自己找到合适的人,他们的核心技能过关,可以完成工作。对于最终要达到的结果,需要对他们做清晰的说明,给出详细的步骤,以便他们能做出确切的效果。
在私人生活中,也是同样道理。如果自己花时间完成一项任务的成本,超过了请别人来做,就选择请人。不管是打扫卫生、熨衣服还是开车。你要把时间花在对自己而言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学习烹饪,学习编程,自我提升等等。
把自己的时间花在刀刃上,时间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资源,没有之一。如果某项任务请人做成本更低,那就派出去。
#10 学会面对奋斗过程中的挣扎
在努力的过程中,有阳光灿烂,也有大雨倾盆。生活有起伏是很正常的。有时候你可能处处碰壁,只想回家躺下,盯着天花板,思考人生,反刍过去,自怨自艾,想着自己到底是哪里做错了。我们都有这种时候。
给专业人士的建议:倘若你的进度已经落后,就早点回家。花时间好好休息,恢复精力,第二天再战。在休息的过程中,或许大脑就默默得出了解决方案。
就算奋斗的过程很艰辛、痛苦,也应该学会且行且珍惜,因为在挣扎的过程是为后面的突破做铺垫。如果你按照第一个建议,把精力放系统上,长久看来,你一定会有进展。在《艺术之战》一书中,Steven Pressfield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人曾问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毛姆,他是每天安排时间写作,还是灵感来了才写,毛姆回答,”我只在有灵感的时候才写,好在每天早上九点,灵感就会准时找上门来!“
最后,虽说旁边没有人给你加油打气,这条路你只能自己走,但如果你发现某个方法真的有效果,你就会觉得很神奇,很着迷。所以,学会享受每一次小的进步,不管是得到100个新粉丝,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小项目,或者某天工作效率特别高,都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回报会让人欣慰,而进步的过程,每一步都可以走得精彩。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