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幽游白书的反派角色,可以用宠物小精灵火箭队的登场台词来形容了,幽白内的反派大多数都是“可爱又迷人”。
为什么这么说,看完这几个反派角色后你就明白了。
藏马、飞影
这三位是这部漫画最初登场的幽助的敌人了,其中由敌转友而且还成了主要角色的就有两位,不由得想问问富坚是不是因为藏马和飞影的颜值较高所以留下他们。
四圣兽
虽然四圣兽的结局是团灭,但是不能否认,朱雀大人的戏份儿最多。
户愚吕兄弟
我感觉这不在讨论范围之内了……
暗黑武术会篇
六游怪队-是流、铃驹、酎
本来是流也挺帅的,但是装逼遭雷劈,飞影绝不会给他继续装逼的机会。
魔性使者队-阵、冻矢
这两位基本上是魔性使者队的颜值担当,而且还有阵这样爽快纯真的性格加持,两个人愉快的活了下去。
一恒博士队
反派就是一恒博士,他一出场就知道结局必挂,因为太丑了。
里御伽队-铃木(怨爷)、死死若丸
死死若丸登场时,台下迷妹疯狂尖叫,话说这么好看的角色真的舍不得让他挂,还好他的对手是幻海婆婆,换个脾气暴的可能就被人要去命了。
怨爷在变身的时候号称不愿暴露自己美丽的脸,结果美丽的脸被幻海打的鼻青脸肿,再登场的时候才看出来他俊美的容颜。
户愚吕队-鸦
黑发很帅,黄色卷发也很帅,死的原因绝对不是因为不够帅,感觉是因为性格太过扭曲了,富坚没有太多时间给他洗白或交代人物背景,所以干脆弃用,可惜了这么帅的一张脸。
仙水篇
仙水&树,在那个年代的少年漫画居然能有腐向高颜值CP设定,富坚的高度已经进入了另外的一个层次,我要给老贼加一个鸡腿。
虽然仙水死了,但是有树陪着。
御手洗清志、刃雾要、天沼月人
不得不说刃雾要也是帅到不行,可爱的正太型角色御手洗清志、天沼月人在仙水篇结束时被交代恢复正常的生活。
大家都得到幸福了呢。
魔界篇
富坚把之前活下来的高颜值角色都放进来参加魔强统一战了,再加上黄泉和躯(不算实际意义上的反派只是立场不同)一类的超强妖怪,你看是不是颜值的比拼?(躯也是个大美人虽然毁容)
虽然最后赢的人是烟鬼……
总结一下的话,其实也不是说富坚会怜惜颜值高的角色让他们长命一些,妖妖子感觉富坚留下的这些曾经是反派的角色,都有他们自己内心的温柔点和闪光点,而没有活下来的反派是真的代表邪恶,富坚如此有张力的安排自己笔下的角色,也是他的作品一大吸引人之处吧。
前几天,朋友在微信上传来几张肺部的 CT 图片,我还没来得及细看,电话就打了过来:
我爸最近一直在咳嗽,我不放心,就带他做了详细检查,结果发现是肺癌,而且还是晚期……
怎么能一点症状都没有呢?
朋友对肺癌并不了解,对老人肺癌一发现就是晚期十分「耿耿于怀」。
事实上,我国 68% 的肺癌患者,确诊的时候已是晚期。
究其原因,大概有 2 点:
首先,肺癌并没有典型的症状,一般就是咳嗽、胸闷、发热、食欲减退等等,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另外,肺部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器官,两片肺叶待在偌大的胸腔内,肺部肿瘤要长到一定体积,才会引起「压迫」症状,比如疼痛、咳血、气促等,而这时状往往到了肺癌中晚期。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根据过往数据,晚期肺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不到 5%。
不过,好消息是:如果能在早期就发现确诊,肺部原位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能达到 90% 以上。
也就是说:早发现、早治疗是对于肺癌防治很重要。
低剂量胸部 CT
实现肺癌「早发现」
想做到「早发现」,最好的办法是肺癌筛查——低剂量胸部 CT。
美国一项包括 5 万人的低剂量胸部 CT 筛查肺癌的实验,初步结果显示,用低剂量 CT 筛查发现肺癌的患者,死于肺癌的几率比用胸部平片检查发现的患者低了 20%。
[1]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不过,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低剂量胸部 CT。对于肺癌的高风险人群,推荐每年做 1 次低剂量胸部 CT 。
如果有以下特征,说明你是肺癌的高风险人群:
年龄在 55~74岁,有 30 包年以上的吸烟史,戒烟时间小于 15 年;
年龄在 50 岁以上,有 20 包年以上的吸烟史,且有一个以上危险因素(氡气暴露史、石棉等职业暴露史、恶性肿瘤病史、肺癌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肺纤维化疾病史、二手烟暴露、肺癌幸存者等)。
注:这里的「包年」,是指每天吸烟的包数,乘以吸烟的年数。比如,一个老烟民,每天吸 2 包烟,一共吸了 10 年,那就是 20 包年。
那普通人要怎么预防肺癌呢?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戒烟,越早越好;远离二手烟 / 三手烟,越远越好。
另外,为了方便老友们了解更多肺癌预防知识,降低肺癌的发生几率,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专门推出了小程序——「肺癌说」。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小程序码
即可进入「肺癌说」
为健康多做一步
▼
万一没有「早发现」
就没治了吗?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当然不是。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目前肿瘤治疗的目标是大幅度延长患者生命,并尽可能让带瘤存活者的生活质量达到可能的最佳。
针对晚期肺癌,一般治疗方式有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
化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搭配培美曲赛或者吉西他滨。而靶向药物治疗之前,需要测基因靶点,只有特定基因突变的患者搭配特定的靶向药物,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于无法进行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或者身体条件无法接受化疗的患者,免疫治疗等创新疗法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
与传统治疗方式不同,免疫肿瘤(I-O)治疗并不直接作用于肿瘤本身,而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抗击肿瘤,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
那么免疫肿瘤疗法
究竟是如何起效的呢?
正常情况下,肿瘤细胞一旦入侵,就会被人体充当「守卫军」的免疫细胞杀灭。为了躲避攻击,癌细胞学会了一套伪装术,练就了「两副面孔」,这也是癌细胞抑制免疫细胞的一个关键套路。
癌细胞通过表达大量「PD-L1 蛋白」来结合免疫细胞表面的「PD-1」。从而欺骗免疫细胞,传递一个错误信号:「自己人,求不杀」。如此一来,被迷惑的免疫细胞就变成了吃瓜群众,丧失了原本的攻击力。
免疫疗法的作用机制,就是强行阻断「伪装」的癌细胞投怀送抱,从而使原本被蛊惑的「守卫军」重新分辨出谁是敌谁是友。
如此一来,免疫细胞就能重新像打鸡血一样,恢复战斗力,从而对肿瘤细胞展开攻击。
如今,全球首个 PD-1 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 (Nivolumab) 已于 8 月 28 日登陆中国大陆市场,成为迄今唯一在中国大陆获批肺癌适应症的免疫肿瘤(I-O)药物。
它的出现有望将经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5 年生存率从原来不到 5% 提高至 16%,这意味着更多晚期肺癌患者有了新的希望。
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曾经有人说过,癌症的 CANCER 可以解读为,C—control 控制、A—accept 接受、N—never give up 永不放弃、C—confidence 自信、E—evolve 解决、R—renew 重生。
面对癌症,我们不必过度恐慌,更不能轻言放弃。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癌症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终将逐步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The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1 365(5):395-409. doi:10.1056/NEJMoa1102873.
[2] Five-yearfollow-upfromtheCA209-003studyofnivolumabinpreviouslytreatedadvancednonsmallcelllungcancer: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longtermsurvivors.2017AACRAnnualMeeting.AbstractCT077.PresentedApril3,2017.
[3] N Engl J Med. 2011 Aug 4; 365(5): 395–409.
[4]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isk Factors
网页链接
[5] Lung cancer innonsmoking Chinese women: a case-control study. Wang TJ et al. Lung Cancer.(1996).
[6] 范丽,李清楚,刘士远等.小于等于 3 厘米实性周围型肺癌的 MSCT 表现[J]. 食用放射科学杂志. 2010 26(7): 948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最近一段时间,连续爆出的各种新闻看得人内心五味杂陈。从普吉岛沉船,到问题疫苗事件,再到如今沸沸扬扬的#Me too#反性侵运动。在这一系列荒诞却真实的人间悲剧中,人心的丑恶被赤裸裸地暴露在我们眼前。
然而更致郁的是,网络上的口诛笔伐可能只是一时群情激奋,人们对悲剧的记忆往往不超过七天。
还记得不久前甘肃女生跳楼自杀的新闻吗?一名高中少女因为被班主任猥亵,求助无门而选择轻生。
在少女跳楼的现场,楼下的围观者们一边拍视频一边怂恿起哄,没人关心她的遭遇,更没有陌生人对她伸出援助之手——除了她身边的一名消防员。
当时,消防员好不容易爬到狭窄的平台,在最后的危急关头拉住她的手不断劝说,希望这个年轻的生命可以回头,可以活下来——
“你以后还要结婚,会遇到喜欢的人、会遇到一个拼命爱你的人,就和刚刚拿到结婚证的我一样,千万别放弃自己!抓紧我,我拉你上来!”
然而他不会想到,眼前这个饱受折磨的女生主动挣脱了他的手,只留下一句“哥,谢谢你,我走了”就从高空坠下,离开了人世。
脱手的那一刻,消防员哭得撕心裂肺。他无助又自责,不能接受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在自己眼前离去,虽然这一切并非他的过错。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位伸出援手的消防员年仅21岁,刚领完结婚证不到20分钟,在接到警报后他就立刻赶往了事故现场。
没错,也许在许多人印象中,消防员的职责是“救火”。但事实上,一支消防基层中队的接警出动任务包括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三个方向。
消防员在帮助手指被卡住的儿童
换句话说,不管水灾火灾、救猫救狗,甚至有人钥匙落家里、出门煤气忘关了、戒指卡手指取不下来等等,都有可能需要消防队员出动。
知乎上曾有消防员网友在帖子里说,自己所在的中队曾在2小时内出警23次,忙到连战斗服都来不及更换。
对一名消防战士来说,无论他当时在做什么,即便是站在淋浴间刚刚给自己打了一身泡沫,只要警报一响,他也会带着身上的泡沫立即冲出来,穿上全套战斗服,登上消防车准备出警。从听到警铃到消防车出动整个过程,在白天绝不能超过45秒,在夜间也不能超过1分钟。
因此,好多消防员都有一种“职业病”,听不得电铃声或者消防车声,因为无论他们何时何地听到此声的第一反应都是立马弹起,狂奔而出!
而出警频率高、出警速度快还不算什么,真相是,消防员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之一。消防战士们每天都在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受困险情,身体上受伤见怪不怪,很多时候还不得不面对生命的威胁:
2015年8月13日凌晨,天津港的一场爆炸震惊了整个中国,也让13亿国人将目光聚焦在一群年轻的消防员身上。
当剧烈爆炸发生时,所有人惊恐万分地逃离现场,唯有他们壮烈地逆行;部分消防设备进不了现场,他们即使手持简易灭火器也只能勇往直前;前边的战友倒下了,他们一边用担架将战友遗体送到安全地方,一边重回烈火现场......
据事后统计,165人在爆炸中遇难,其中99人是赶往现场救火的消防员。这其中有人是家中唯一独子,有人即将登记成为新婚丈夫,有人是3岁儿子的爸爸,而对于更多的消防战士,我们还没有机会了解他们的动人故事。
因此,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微电影——《死生契阔》。或许小伙伴们可以从这个普通的消防战士的故事中,看到无数无名英雄的日常缩影。
影片的男主名叫陈庚,入伍15年来曾参加过3000多次灭火救援任务,营救过200多人,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5次,现任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道外中队副中队长。
由于工作繁忙,他无法陪伴在怀孕的妻子身边,甚至连妻子生产的消息,都是在执行完一次重要灭火任务之后,从医院打来的电话中得知的。
然而当陈庚怀着喜悦和歉疚的心情来到医院看望妻子和新生的女儿时,却被医生告知了一个噩耗——妻子患上了鼻癌,并且已到晚期,无法治愈。
听到这个消息,陈庚如同遭受晴天霹雳。但因为部队的工作非常繁重,于是,他只能一边瞒着战友,如常地完成训练和灭火救援任务,一边利用下班和休息时间衣不解带地守护病重的妻子。
陈庚的妻子本身就是医务工作人员,很快就察觉到了自己的病情,提出要放弃治疗,但又舍不得年幼的女儿和常年辛苦工作的陈庚。
而为了鼓励妻子与病魔抗争,陈庚邀请战友一同为妻子拍摄婚纱照——是的,他们只能把未来那些注定不会到来的美好生活,变成照片,用来留念。
当看着那些为未来几十年提前拍摄的合照,陈庚与妻子畅想着两人原本该拥有的晚年夫妻生活,忍不住落下幸福又悲伤的泪水。
片中这场温情脉脉的戏却还是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在拍摄这段婚纱照的情节时,由于影片需要陈庚所在队伍的战士们配合出镜,陈庚本人也来到了片场。
而当他看着战友们和影片主演一起表演自己和妻子的戏份时,不由得想起去世的爱人,想到在妻子生前的最后一段时光,自己却没能好好陪在她的身边。于是,这样一个无数次救人于水火的铁汉子,此刻只能一个人远远地走开,默默躲在消防车后,独自一个人沉浸在无声的悲痛之中。
哈尔滨市公安消防支队道外中队副中队长 陈庚
而陈庚夫妻的故事同时也感染了许多人——导演表示:消防官兵一直在为我们的社会做贡献,所以拍摄这部微电影是他的荣幸。
影片的男主角更是用自己专业卖力的表演来向陈庚和他的妻子致敬——片中有一场戏,是陈庚知道妻子得了绝症后,情绪悲伤却无处宣泄,于是跑去训练场上在暴雨中做双杠。
拍摄时正是东北的三四月份,天气寒冷,拍摄用的是消防车水,这个水也特别的凉,演员的全身都被打透了。但为了戏的效果,他即便浑身发抖、双眼充血也仍旧坚持。
不过话说回来,拍摄虽然辛苦,但消防战士们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而奋斗在灾难第一线、那种无私与无畏的精神更加值得敬重。
而作为影片主角的陈庚,身上感人的事例也并不止这一件。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曾主动请缨加入黑龙江省公安消防部队抗震突击队,并进入灾情最严重的汶川地区。在那里,他和队友们顶着随时发生余震和泥石流的危险,连续奋战五天五夜,每天睡眠不足三小时。
有一天,正当陈庚用生命探测仪搜寻被困人员时,一波余震突然发生,地面剧烈颠簸,陈庚从碎石成堆的陡坡滚下。然而危急时刻,他为了死死护住怀里的仪器,任自己的身体上下受到多处皮外伤。
而且为了不让妈妈担心,陈庚向她隐瞒了自己赴汶川救援的事情。直到妈妈在电视新闻中看到儿子的身影,哭着打来电话,他才被迫承认,并满怀歉疚地安慰了妈妈。
2017年,黑龙江尚志市连日大暴雨导致水库多处溃堤,陈庚所在消防支队抢险突击队被派往灾区解救受困群众。由于山路上的稀泥有半米来深,他和战士们只好手拉手在暴雨中跋涉,这样走了四个多小时,他们才救下被利器贯穿脚面的村民。
陈庚担心村民已经感染的脚被截肢,找来树干、铁丝和袋子做成简易担架,然后和战友轮流手抬、肩扛将他向外转移。经过徒步行军3个多小时,他们最终将村民及时送到了当地医院。到达医院后,陈庚和战友们累得瘫倒在地上。
这样的陈庚只是众多消防战士的一个缩影,这群人都是战斗在和平年代里的英雄。他们一年365日无休,24小时随时待命;他们遇险不能撤退,只能留下最帅的逆行背影;他们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甚至还要忍受误解......
他们的故事应当被我们知晓,他们的奉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所以,在我得知了陈庚的故事后,就第一时间决定,一定要把这个关于我们消防战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希望在我们享受生活、享受安宁时,永远不要忘了这群一直默默付出、燃烧生命和青春的伟大的人们。
戳这里即可观看陈庚的微电影故事——死生挈阔,与子成说,携子之手,与子偕老。
死生契阔
前几天,大学学生会上了一波热搜。
看到新闻里那些超出我们想象的大学生“社会早熟”现象,有人忍不住感叹“这届年轻人不行”,也有人开始反思是什么使大学校园灌满了浑浊官气。
那么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部关于学生运动的历史剧情片,堪称真人真事版“课室风云”。这部电影不仅情节看得人热血沸腾,而且片中对现实与社会制度的反思,还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沉默的教室》。
故事发生在冷战时期的东德,也就是苏联占领区里建立的民主德国。
在1956年,柏林墙还没有建起。影片开头,两名东德高中生泰奥和库尔特正要乘火车去往西德,给库尔特的外公扫墓。
这本来是件寻常小事,但扫完墓的两人却没直接回家,而是溜进了当地一家影院。
在那里,他们不仅看到了在家看不着的小片片,还看到了“匈牙利十月起义”的新闻。
而正是这个意外,从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在新闻片里,他们看到匈牙利民众正为反抗苏联占领军而走上街头,并且发生了流血事件。
因为画面触目惊心,两人看完久久不能忘怀,回到东德后,立马把同学们叫出来分享了这个消息。
谁知一番讨论,他们才发现“匈牙利起义”这种大事报纸上也不是没报道过。
只不过同一件事,在西德那边是“匈牙利人民抗击侵略军”;到了苏联管辖的东德这边,就变成了“外国势力干预下的*****”。
为了搞清楚真相到底是什么,他们几人跑到了一个老朋友——埃德加的家里。
埃德加是自由派人士,他的收音机可以听到美占区的广播电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挂了“VPN”。
不听还好,一打开收音机他们才发现,事情比自己想的还严重——在苏联坦克的镇压下,匈牙利人民伤亡惨重,而且阵亡者中还包括一名世界级球星普斯卡什。
悲伤之余,他们回到教室就向全班告知了这个消息。库尔特更是号召大家在课堂上默哀两分钟,以表悼念。
大家当即投票,多数赞成默哀,只有一名学生埃里克强烈反对。不过当他得知偶像普斯卡什遇难之后,也立马改变主意,参与到了行动中。
于是,当上课铃响后,整个教室经历了诡异而沉默的两分钟。
无论当堂老师怎么逼问和发难,在那两分钟里都没有人出声。这也就是片名“沉默的教室”的由来。
但是在默哀即将结束时,意外发生了。
因为老师开始暴走,埃里克吓得当场坦白——这不是恶作剧,这是在“抗议示威”。
而这四个带有政治意味的字眼一出,剧情立马急转直下——默哀行为变成了“学生运动”。
要知道,有多少政治风暴都是由学生运动开始的,很多当权者就怕这个。
所以,这群学生觉得沉默两分钟,这事儿就翻篇了;但校领导和当局者并不这么想。
当天下午,泰奥就被校长请去办公室“喝茶”,旁敲侧击地了解情况;
教育部也迅速派来一名女官员,调查“示威”的意图和始作俑者。
泰奥这才感觉到事情不对,立马把同学们聚到一起商量对策。
他提出,在接受调查时,大家统一说辞,就说是为普斯卡什默哀,和起义事件无关。
但他的提议受到了包括库尔特在内的几人反对。
库尔特反问他——我们不该说真话吗?我们不该关注政治吗?要是革命只发生在我们脑中,那有什么意义?
对于好友震荡灵魂的三连问,泰奥一时无言以对。
于是大家再次发挥民主德国的民主精神,用匿名投票的方式决定下一步怎么做。
而投票的结果是,大多数人同意说谎。
就这样,在面对审问时,全班学生众口一词,纷纷表示默哀只为了悼念偶像。
但这样就能蒙混过关了么?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他们万万没想到,东德的媒体压根没报道过普斯卡什的死讯。而他们听到的那条播报,后来也被证实有误。
所以,他们这么一招供,反而是暴露了整个班级都在收听“敌台”。
至此,这场学生运动正式变成了有组织的“反革命活动”。
紧接着,教育部长亲自来到班级训话。
他要求大家彼此揭发,交代出活动的带头人。
并表示,一周之后如果还给不出名字,所有人都会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
部长走后,针对全班的第二轮审问立马就开始了。
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库尔特想去自首,因为一开始确实是他出的主意。
但他最终被同学们劝阻——先别说每次行动都是投票表决,就算库尔特自首了,他就真能把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吗?
显然不能。因为接下来的问题就会是,你们在哪收听的广播?具体有谁参与?
总之,不把每个人在事件中的作为全部交代清楚,这件事绝不会结束。
相反,要是大家仍能团结一致,不把任何一个人推出去背锅,事情说不定还有转机。
可以说,从这一连串的反应来看,这群学生的素质并不令人失望,说是有勇有谋也不为过。
但接下来的剧情走向,却还是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在审问过程中,当局的阴招层出不穷,又是挑拨离间,又是威逼利诱。
对家里条件不好的学生,他们就以前途相威胁;
对家庭残缺、和老人相依为命的学生,就以毁掉老人的生活来恐吓;
到最后,甚至直接以曝光隐私、毁坏名誉来威胁学生,交出带头人。
埃里克的父亲在战争中有段黑历史,不为人知
总之,在这波高压操作下,最终有人松了口,说出了库尔特的名字。
但由于库尔特是个官二代,所以女官员没有立即上报结果,而是转头跑到他家中,和他那个做城市委员会主席的父亲共商对策。
最终,为了保住库尔特,他们决定把家庭背景有污点的埃里克推出去背锅。
对此,库尔特无法接受。
但在父亲和女官员的安排下,他发现其他人的证言、甚至自己的自首都无法影响结果。
于是,走投无路的库尔特做了一个艰难决定。
一天夜里,他与好友匆匆告别后就再次以“扫墓”为名去了西德,并且没再回来。
就这样,库尔特做了“畏罪潜逃”的“叛敌者”,其他人因此幸免于难。
但此时的同学们不再选择沉默。
他们当着官员的面站起身来,表示自己曾投票“赞同”示威行为,甚至还一度出现了“争相自首”的局面。
而这么做的后果不难想象,所有人都被开除学籍,班级就地解散。
在影片的结尾,全班学生在一列逃往西德的火车上重聚。
虽然从主线剧情来看,影片讲述的是一次以学生为主角的示威运动。但实际上,从官员介入调查开始,影片就在以学生、家长、校方和当局四条不同的线索展开叙事。
而其中,又以学生与家长两条故事线最为详尽。
学生们一开始只是单纯的热血,但却不断受到不公甚至压迫。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了体制的弊端与人性之恶,不断升级的压力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无力与集体对抗,但他们也不愿意做违心的事,所以最后被迫选择了逃离。
家长们则更为成熟敏感,他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为了保全孩子的前途,他们又是组织“家长会”给教育部写信,
又是频频拜访校方和官员,凭借自己的社会资源到处走动。
可以说在这个故事里,他们虽不是主角,但也同样被卷入到了一场荒谬的斗争中。
与此同时,发生在家长们身上的过去也被慢慢揭开。
譬如埃里克的父亲,在战争中曾因为通敌被处死。
而库尔特的父亲,正好就是当年那个告发他通敌的人。
这样一来,发生在两代人身上的故事形成了互文——埃里克的父亲真的有罪么?还是就像学生运动的处理方式一样,他当年只是被推出去替人背锅?
正是这样一种呼应关系,让以库尔特父亲为代表的家长,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在得知儿子想要逃往西德时,他默许了库尔特的决定并帮助了他的叛逃。
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不寻求改变,同样的历史就会一次次地重演。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故事以全体学生逃往西德结束,但影片聚焦的,仍然是个体自由与集体意志的关系,并没有强调意识形态的对立,几名主角也曾多次表示,即使逃往西方,自己也依然“信仰社会主义”。
片中的那个自由派人士埃德加,有一席话就说得非常透彻——信仰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所有的体制都会把思想自由的人看作“敌人”。
没错,勇敢的学生们把追求自由的理想付诸行动,这正是当权者最害怕的事情,哪怕只有短短两分钟的沉默,在当权者的眼里也是那么的不可容忍。
也许有人会说,这群学生其实什么也没能改变,最后还灰溜溜地逃走了。
但是,在权力和现实的压力面前,仍能明辨是非,坚持说不违心的话,过不违心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无比勇敢的事。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