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手游攻略 - 太初纪事赵清攻略,橙光游戏《太初纪事2》夜无枫线走南线是主角受吗?

太初纪事赵清攻略,橙光游戏《太初纪事2》夜无枫线走南线是主角受吗?

时间:2022-05-04 00:58:21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橙光游戏《太初纪事2》夜无枫线走南线是主角受吗?

不是,南线的话主角攻的可能性比西线大

应该是的吧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太初纪事赵清攻略,橙光游戏《太初纪事2》夜无枫线走南线是主角受吗

2,汉武帝本纪里,元光元年纪事,为什么先书十一月后书五月?

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到武帝太初元年才改成以正月为岁首。司马迁《太初历》。 “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汉书·武帝纪》

“秦兼天下……自以获水德,乃以十月为正,色上黑。” “汉兴……袭秦正朔。以北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 ——《汉书·律历志》

因为秦和汉初以十月为岁首

看看以哪个月为正月吧

汉初以十月为岁首,到武帝太初元年才改成以正月为岁首。司马迁《太初历》。 “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汉书·武帝纪》

佩服!对你很感兴趣,能否介绍下自己?

太初纪事赵清攻略,橙光游戏《太初纪事2》夜无枫线走南线是主角受吗

3,颓唐的意思

颓唐 tuí táng 基本解释 萎靡不振的样子。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远兮。——王褒《洞箫赋》 详细解释 1. 衰微貌;萧索貌。 《文选·王褒<洞箫赋>》:“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李善 注:“颓唐,陨坠貌。” 吕向 注:“隤 颓 唐,声微也。” 清 杜岕 《锺山积雪》诗:“气洁烟火围,颓唐冻岭互。” 朱自清 《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2. 精神委靡不振的样子。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时人目 夏侯太初 ‘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李安国 ‘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臣一介书生,不学无术;加以老病颓唐,未能补报涓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破落户的颓唐,是掉下来的悲声,暴发户的做作的颓唐,却是‘爬上去’的手段。”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颓唐一老僧,当窗缝破衲。” 3. 穨唐:1.陨坠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李安国 穨唐如玉山之将崩。” 4. 委靡不振貌。 清 龚自珍 《语录》:“一则暮年穨唐,新亦无所见闻,而旧时所得,与精力而俱谢,此愚不肖之不及也。”

1.精神萎靡的样子:他的神态显得憔悴而颓唐。 2.衰颓败落:老境颓唐。

精神萎靡的样子:他的神态显得憔悴而 别忘了顶!!!!!!!!!!!!!!!!!!!!!!!!!!!!!!!!!!!

【意思】:颓唐①精神萎靡的样子:他的神态显得憔悴而颓唐。②衰颓败落:老境颓唐。在这个词中应该取第一个意思。3.家境败落 【名称】:颓唐 【拼音】:tuí táng 衰颓败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远兮。——王褒《洞箫赋》 (1).陨坠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李安国 穨唐如玉山之将崩。” (2).委靡不振貌。 清 龚自珍 《语录》:“一则暮年穨唐,新亦无所见闻,而旧时所得,与精力而俱谢,此愚不肖之不及也。”

词语解释  【意思】:①精神萎靡的样子:他的神态显得憔悴而~。②衰颓败落:老境~。   【名称】:颓唐   【拼音】:tuí táng

太初纪事赵清攻略,橙光游戏《太初纪事2》夜无枫线走南线是主角受吗

4,著名史书《史记》是属于哪一类历史

《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   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1] 史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纪传体历史

正史

5,史记的体例是什么

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共分为130篇,其中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 史记简介: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扩展资料: 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书体例

史记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纪传体通史

史记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其中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应该是“纪传体”,分为130篇,其中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

6,《史记》的记事是截止哪一年的?

《史记》的记事,上起黄帝,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截止在哪一年,人们的看法就不一样了。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司马迁自己在几个地方的说法不同,而《史记》叙述武帝时期事情的各篇截止的年代也不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认为《史记》记事截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持这种说法的有清代的梁玉绳、赵翼、王鸣盛,以及现在研究《史记》的绝大多数学者。其证据有:(一)《太史公自序》云:“余历述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二)《汉兴以来诸侯年表》云:“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 (三)《高祖功臣年表》云:“至太初百年之间,见侯五,余皆坐法殒命亡国,耗矣。” (四)《惠景间侯者年表》的列法是,孝惠一格,吕后一格,孝文一格,孝景一格,武帝“建元至元封六年”一格,“太初以后”单另列出为最后一格,而这最后一格基本上都是空白,只在三处有字,又显然是后人篡乱。 (五)《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列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都是各成一格,而最后一格标曰“太初以后” ,与《惠景间侯者年表》的处理方式相同,显见司马迁是把“太初”看作一个分界线的。 第二种,认为是截止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持这种说法的是近代的崔适和梁启超。证据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说过:“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此外,崔适还提出过一些其他证据(见《史记探源》),大都没有什么说服力。所谓“麟止”,崔适把它解释为汉武帝的西狩获麟。即公元前122年冬十月,汉武帝“行幸雍,祠五峙,获白麟”。因而改元称这年为“元狩元年”。崔氏认为司马迁是效法孔子的写《春秋》而写《史记》的,孔子的《春秋》是终止于鲁哀公西狩获麟,那么《史记》也必是如此。他明显地置前面的五条铁证于不顾,而只根据他们所引的这一条,而且又只能是按照他的这种解释,就武断地做出了结论。 第三种,认为是截止于汉武帝天汉年间(前100—前97),持这种说法的有司马贞、张守节。他们的证据是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曾说:“司马迁据《左传》、《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这个说法无关紧要,首先因为它不是司马迁说的,不能和前一、二种并列;其次因为各种本子文字不同,有许多本子不是“天汉”,而是“大汉”。而且即使说“天汉”,也可以当“大汉”讲。《汉书萧何传》有所谓“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臣瓒注曰:“流俗语云天汉,其言常以汉配天,此名美也。”再次,即使班固真的认为《史记》记事是终止于天汉年间,这也不能改变我们前面说过的以第一种说法为主体的整个《史记》的构思与格局。 此外还有别的说法,这里不再介绍,总之都没有第一种说法的证据精凿,《史记》记事基本上截止于太初年间,可以定论。 从《报任安书》看,《史记》到太始四年只是大体上完成,实际上还有许多应该进一步整齐划一、加工修改的工作没来得及做。正因为《史记》是一部未定稿,所以里面才有像班固所说的那种“甚多疏略,或有抵牾”。也正因为有些地方没有写完,没有收束,所以才使得好些人都来动笔续《史记》。试想如果作者当时已把全书编排停当,已经整理得完好无缺,那别人还能续什么呢?而且即使有续的,也必是像褚少孙续《滑稽列传》那样,使人一目了然,而不会引起大家的争议了。从司马迁整个的编书思想看,他是想结束于太初年间,而且绝大部分篇章也是按照这个格局写的。到了晚年,由于又收集了许多太初以后的资料,是不是可以把记事终止的年限再向后延伸一点呢?这个想法也不能说司马迁就一定没有。事实上许多篇章也已经这样做了,有的止于“天汉”,有的止于“麟止”,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依照这种思路,那么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史记》,其中尽管有些明显的后人的篡乱,但这部书基本上仍是司马迁写的。如果照第二种说法,认为《史记》记事是终止于元狩元年(前122),以后二十多年的事情通通是后人篡乱,完全不可信,那么经过掐头去尾,左削右砍,剩下的东西也就不多了。崔适的这种看法,主观臆断性太强,必须彻底否定。

《汉书艺文志》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谓言与事分别言之,机械地说“左史记言”这个“言”就是指的《尚书》,“右史记事”的“事”为《春秋》。也有人将左、右二字颠倒起来即左史记事,右史记言。不管怎样这种把言与事截然分开的做法过于拘泥。实际上《尚书》不仅记言也有史实。在唐朝刘知几的《史通》里把史论分为六体其中便有《尚书》 这也充分证明了《尚书》中言论和史实是并存的。 《尚书》和《春秋》,一为记言,一为记事。言事分记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古代史官分工之细。史官不同,职责各异。其二,与当时的书写工具有关。在书写工具还相当简陋的情况下,只能以简要为主。其三,更重要的是,与史学发展的自身规律有关。在《尚书》和《春秋》的时代,尽管人们已意识到社会历史的变化,然而,像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样纵览古今、包举宇内的宏阔壮伟的历史观还未形成,因此,它局限了史家审视历史的广度和深度,结果只能是“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出现了言事分记的现象。无论是《尚书》或《春秋》,单一的记言或记事,二者共同的缺陷就是忽视了历史发展的主体——人。

7,详细的古代各种体的史书名称

纪传体:《史记》、《三国志》;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等;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三国志》也是二十五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下来的一般正史的规范。 3、《左传》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4、《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5、《通鉴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由南宋袁枢(1131—1205)所撰,凡四十二卷。始于〈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之征淮南〉,共1300多年。 文字全抄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只是撰写方式改易。取《通鉴》所记之事,区别门目,分类编排。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并自为标题,共记239事,另附录66事。 开“纪事本末体”之先河。为了方便阅读,分为战国至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四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书

哑舍,哑舍也是写各种古代故事的,挺好看的,不错

最老的史书:《尚书》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史书集合: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纪传体。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 01 史记 (汉·司马迁) ; 02 汉书 (汉·班固) ; 03 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 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 0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 0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 08 梁书 (唐·姚思廉); 09 陈书 (唐·姚思廉)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 隋书 (唐·魏徵等) 14 南史 (唐·李延寿)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6 旧唐书 (后晋·沈昫等)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 宋史 (元·脱脱等) 21 辽史 (元·脱脱等) 22 金史 (元·脱脱等)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纪传体:二十四史 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春秋

《史记》纪传体通史 《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 《国语》《战国策》国别体

8,中国发明了什么都是谁发明的

太阳风暴——最早发现的太阳黑子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观测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日食记录 日月星辰——阴阳合历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历法著作——《太初历》 土圭测日影 星陨如雨——流星群的观测 演示天体视运动的仪器——浑天仪 我国最古老的记时仪器——壶漏 大地测量——子午线的测定 历法革命——沈括的《十二气历》 科苑奇葩——郭守敬发明和研制的天文仪器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郭守敬的《授时历》 周公观景——天文台的设置 我国最早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精推细算——《九章算术》 运筹帷幄——零与筹算 十进制记数法 中国剩余定理——大衍求一术 祖冲之和圆周率 贾宪三角 一元高次方乘——天元术 朱世杰和他的《四元玉鉴》 双假设法——盈不足术 级数与垛积术的应用 中国——算盘的故乡 《墨经》与第一运动定律 被中香炉与常平架 磁偏角和磁倾角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投影 幻灯——走马灯 神秘的倒影 奇异的镜子——透光镜 世界最早的潜望镜 世界最早的人工磁化法——指南鱼 杰出的机械——指南车 漆和漆器 China——瓷器 石油和天然气 会燃烧的石头——煤的开发和利用 张衡的地动仪 最早的测风仪 云向西 雨没犁——云的观测和云图集 温度观测仪和降水观测仪 天气预报 古老的物候历 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引泾往洛—一郑国渠 贯通南北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 我国最早的水位站——涪陵石鱼 我国最早的潮汐图——窦叔蒙《涛时图》 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 青铜时代——铜矿开采 煮海为盐——盐卤开采 最早的植物志—— 《南方草木状》 草木鱼虫鸟兽——动植物分类 举杯邀明月 把酒问青天——制曲和酿酒 山中有玉者木旁枝工垂——植物探矿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特色鲜明的《王祯农书》 精耕细作五谷丰登 茶的种植与茶文化 鲁桑百丰绵绵——桑蚕技术 济世之谷——豆类植物的栽培和豆类食品 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善其事 利其器——铁犁的发明 蓄力播种机——三角耧 扬场工具——扇车 水利灌溉机械——龙骨水车 两利俱全十倍禾稼——桑基鱼塘 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栽培技术 地下渠道——坎儿井 望齐侯之色——中医的诊断术和治疗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神农尝百草——中草药治病 伏羲制九针——针灸疗法 华陀麻醉术——麻沸散 免疫法——种痘术 养生延年——激素的提取 铁的冶炼技术 百炼成钢——多种多样炼钢技术 黄铜和锌的冶炼 中国银——含镍白铜的冶炼和西传 水法冶金——胆铜法 三大铸造技术 粮食加工工具——水碓和水磨 最早记录里程的车辆——记里鼓车 纵横驰骋——蹄铁术与马蹬的发明 鲁班与锯刨伞的发明 巨龙横卧——万里长城 世界第八奇迹——秦兵马俑 巧夺天工——风格独具的桥梁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隋大兴城 宫殿建筑的瑰宝——故宫 最高最占老的重楼式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不沉之舟之奥秘——水密隔舱 运河船闸 大风起兮车如飞——风帆和帆车 飞行者的至宝——降落伞 凌波之至宝——舵 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空模型之始——风筝 天文与地文航海技术 水平旋翼和螺旋桨 兵学圣典——《孙子兵法》 战车战船 异彩纷呈的冷兵器 雕版印刷的最高成就——彩色套印 泥活字印刷技术 木活字印刷术和检字盘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我国最早的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嫘祖和原始纺织技术 手摇脚踏纺车 织机和提花机 染料和染色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最早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 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 答案补充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青铜器与金文 秦代标准字体——小篆 今文字的开端——隶书 笔势飞动 直抒性灵——草书 点画萦带 体势流美——行书 结构完美的字体——楷书 我国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作——《说文解字》 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文房四宝 石窟艺术与敦煌壁画 唐代杰出的艺术品——唐三彩 形式整齐 声调和谐——律诗 婉约豪放说宋词 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乐器 朱载堉与“十二平均律” 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 我国第一部介绍戏曲作家 作品的专著——《录鬼簿》 生旦净丑——中国的传统戏曲 元曲与关汉卿 中国古代保健体操——五禽戏 中国功夫——武术 中国古代足球——蹴球 古老的棋类运动——中国象棋 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围棋 水运仪象台建于北宋末年,由吏部尚书苏颂主持建造,是一座大型天文仪器,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科技成就。 蚊香的发明可能与古人端午节的卫生习俗及烧香祭祀的习俗有关。 人类文明的曙光——火 人类最早的远程武器——弓箭 人类最早的工具——石器 答案补充 中医中药对世界最伟大的贡献是其防病治病的实践技术。 中国是数学古国,《九章算术》、《数术九章》是古代数学名著。 中国还是天文学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 中医中药、10进位值制、赤道坐标系、雕版印刷术新四大发明之外,瓷器、丝绸、金属冶铸、深耕细作等影响世界科技发展的中国古代发明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24节气堪称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繁荣发展的两个黄金时代。

http://www.haoo.cn/html/article/2006/10/10/2542900.html详细介绍 鼓: 传说公元前3500年中国人已有人造的鼓。公元前3000年,做鼓的方法是用兽皮蒙在框架或容器上。到公元前1000年,米索不达米亚的苏默人制成了一人高的圆鼓,鼓身还绘有图画。后来有了小铜鼓和大铜鼓。15世纪骑兵用的大铜鼓,17世纪时开始为乐团采用。1692年蒲塞尔为“仙后”所作的配乐中就用上了。这种鼓现在叫定音鼓,19世纪有了低音大鼓。鼓声可使节拍鲜明,粗犷有力。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定音鼓。 2、二进位制: 相传在公元前3000年伏羲发明了二进位制。《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周易》相传是由约公元前3000年的伏羲画卦、周文王重卦、周公作爻(yao)辞,并经过孔丘修订而成为《易经》。当代的电子计算机用的不是十进制而是二进制。二进制是谁发明的?《周易》中的“易数”用的就是二进制。换句话说就是伏羲发明了二进制,伏羲就是神农。传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五谷,我国才有原始农业。伏羲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可谓大矣!我国北京的先农坛就是为了祭奠神农(即伏羲)而建造的,这里表达炎黄子孙对他的敬佩之情。 3、绳索: 公元前2800年,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创造麻绳的技术。我国人民开始用大麻纤维制绳。到公元纪元开始时,用大麻纤维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主要制绳材料。1775年,英国发明家马虚发明制绳机,结束了手工制绳的时代。从1950年开始用人造纤维制造绳索,直径约2毫米的马尼拉绳受到5512公斤的拉力便会折断,而同样粗的尼龙绳则能承受13227公斤的拉力。 养鱼法: 公元前2500年中国人已经懂得养鱼。那时我国人民能用人工孵化鱼卵,把它养大食用。1960―1970年代,欧美才用人工养殖蛙鱼等鱼类。英国等西欧国家现在每年由养鱼场生产淡水养鱼约有10万吨。 6、赤道式天文仪: 公元前2400年,中国人发明了赤道式天文仪。 7、十进计数制: 中国人于公元前14世纪,发明了十进计数制。在现代科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欧洲人正式采用它的最早时间的证据,是公元976年的一份西班牙手稿中发现的,而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便已经采用了。在出土的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见有中国人用十进制记述了“547天”的实例。

9,啥是通史体例?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文学体裁,史书体例 文学体裁即文学作品的类别。它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 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国语》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可以将史书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长短的情况,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也有以国家为单位来分别记叙历史的,称国别体。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春秋》;《资治通鉴》,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如《史记》、《汉书》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首创纪传体史书之后,我国古代的“二十五史”都是这种体例。《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共计130篇,包括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共约52万余字,由西汉司马迁著。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书,加以整理,去其重复,得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定名为《战国策》。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5.通史: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资治通鉴》。 6.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12篇纪、8篇表、10篇志、70篇传,共100篇,80来万字。记事上起汉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4年,共229年历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 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通史是与断代史相对应的,是说不是单独记叙的一个朝代,而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历史著作。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都是通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所以做不到第一点至少不配称作通史,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同样涉及一个内容的两本通史,在这第二点上,平庸和经典的差别是显著的。市面上很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都是平庸的著作,虽然罗列了各个事件和课题,但对人的启发是没有多少的。   相对于断代史来说,断代史是限于某个时代,但通史却是跨时代式研究,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用现代史学的口吻,这是“大历史观”。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通史有“六便”和“二长”八个优点。“六便”是:免重复,均类列,便铨配,平是非,去抵牾,详邻事。“二长”是:具翦裁,立家法。但也有“三弊”,就是:无短长,仍原题,忘标目。   以往中国传统史家都倾向编修断代史,如唐朝史家刘知几最为反对修通史,认为通史除了浩瀚难读外,因涉及远古史,找寻资料并不容易。随着清末西学东渐,通史被史家发现其价值,故清末以来,史书往往都以通史形式编写,代表者有钱穆的《国史大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邓之诚的《中华二千年史》等等


文章TAG:太初纪事赵清攻略  

相关文章

  • dnf恩特鞋子完美属性介绍

    恩特鞋子是自定义史诗鞋子之一,属于恩特精灵套装的一部分。恩特鞋子的特点是可以提升技能快捷栏的空位数,以及Lv70和Lv75技能的攻击力。..
  • dnf神界收益介绍

    神界版本的收益大砍,玩家入场搬砖需要按照名望多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搬砖地图,名望在4.0一下搬砖老图恩山和海伯伦即可,4.5左右的搬砖风暴幽城,如果想提升,搬砖神界白图,5.0左右的搬新深渊或者神界白图和风暴幽城。..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邮箱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