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
第十放映室(ID:dsfysweixin)
我相信没有一个吃货会忘记《饮食男女》的开场桥段。
煎炒烹炸,焖溜熬炖;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单是听动静儿,热汤咕嘟声、锅碗碰撞声、生鱼裹面用热油一浇呲啦一声,就能撺掇得人直冒口水。
你再去看,肉是金黄脆亮咬一口流油的肉,汤是青白分明浮着小油圈儿的汤,那个勾芡,盘子边儿绕一圈,直接勾到你魂儿里去。
一饭一蔬,颠勺倒铲,那都是开出花儿来的生活艺术,是人间百味。
李安是真聪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瞧瞧,一顿饭都给说尽了。
漫谈中华上下五千年,无论朝代几度更迭,都改不了民以食为天。
悠久的历史积蕴,带来悠久的饮食文化。
往早了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偏差就已初见端倪。唐宋时期,鲁苏粤川四大菜系,以其鲜明的代表性开始颇具影响力。待到清末广为流传的“八大菜系”就正式有了雏形。
再往后绵延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版图,因其地域文化、饮食风俗的不同,进一步细分出大大小小几十个菜系。
上到庙堂之高,下到江湖之远;王公贵族有满汉全席,市井小民有风味小吃。道道是文化精髓,样样是历史沉淀。
小十君相信每一个吃货都有一颗吃遍大江南北的壮志雄心。奈何中国实在太大,菜系也实在庞杂。纵然征途是星辰大海,但备不住有钱无闲,这颗雄心也只能草草安放。
那么正题儿来了,如果我说有一地儿,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囊括了天南海北的传统美食人间至味,你去是不去?
不着急,咱先验验货——
《台湾食堂》
这个片儿不仅给你端出多姿多彩的中华美食,还为你做好了宝岛台湾的旅游攻略。甭管是多小的夜市、多野的摊儿,只要是好吃的,都给你挖出来了。而且,每一样都经得住时间考验,十分传统非常特色。
提起台湾,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种美食呢?
蚵仔煎?实不相瞒,其实它源自潮汕的蠔烙。
那么,红蟳米糕?too young too simple,它是福州料理。
三杯鸡总没错吧?也错,你可能想不到,它是江西菜。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疑惑,明明不是台湾正统美食,却被冠上了“台湾特色”的封号?为啥咧?
这一点,也很意外,是因为“乡愁”。
历史上海峡两岸的政治因素,导致很多年两岸联系的中断和隔阂。
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是的,就是这么贴切。一份“乡愁”让身在台湾的大陆人唯有从“食物”上寻找精神慰藉。
继而,他们以食谋生,端给天涯海角的客人,既慰藉了自己,也养活了家庭。
这些至今都原汁原味的大陆美食,很可能是那些身在台湾的大陆人“低头思故乡”的夜里最温暖的回忆。
乡愁的味道最正宗
小时候最怀念的家乡口味,长大后再去吃,同样的馆子同样的人,却失去了老味道。
世易时移、时过境迁,本也是常事。
可是在台湾的大陆人却轻易不会变更家乡的味道,那份“乡愁”对他们而言,是跟故乡的精神连结。
曹淳瑄的“乡愁”,是两处故地。出生地吉林,和居住了十多年的四川。
初到台湾时,吃不惯的菜色,和听不懂的口音,让故乡的痕迹成为长达半年的饥肠辘辘,和对香辣暖咸的渴盼。
深夜回想,那些味道激起的胃酸和口水都力透纸背。
学做菜开饭馆,似乎成了命运的推波助澜,成了大部分“台客”的使命。
曹淳瑄的饭馆儿开张时客人寥寥,但她没有去迎合当地人的口味,川菜依旧辣的过瘾。
从寥寥数人到高朋满座,饭馆儿一开就是11年,无数身负“乡愁”的人被那香味儿诱来,掀开门帘儿,就算回了家。这一来一回,也是11年。
老家吉林的“乡愁”,来自妈妈的小黄瓜饺子。闲时三俩姐妹对坐,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天。
饺子下锅,三道凉水浇下去,迎头的雾气缭绕,或还常濡湿眼眶。但这乡愁化进去,成了另一种香味儿。
如今的曹淳瑄,早已融入台湾生活。可一口芒果冰沙填进嘴里,还是用东北话,道出一句:唉呀妈呀,这冰咋那么好吃呢。
小摊位也有大风情
在台湾,特色饭馆儿,能让你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吃到比家乡还正宗的地方菜系。但要想体会台湾当地的大杂烩文化,真正有内容的是夜市和野摊儿。
在当地的夜市上,可能前一家是桂林米粉:
隔壁就是武汉热干面:
走两步路过上海的糯米团:
又闻到了长沙的臭豆腐:
东北大馅儿饺子桌椅板凳擦的干干净净,还没等店家吆喝:
注意力就给宁波汤圆的软糯Q弹给扯了过去:
小夜市一道道走完 ,香味儿把心都给灌满了。这是个什么感觉啊——傻瓜,是幸福啊!
再去眷村瞧一瞧那里的南腔北调。
五湖四海的人,住在一个村子里,大中国在这里有个小缩影。
上千口子的人,就像一个大家庭,互相帮衬着从困难时候走过来。饮食上也都互相影响,不吃辣的,吃着吃着也不那么辣了。不吃面食的,也越吃越香了。
南北混杂,滋味多样,白天吃北方的面食,晚上吃南方的小炒。无论你好哪一口儿,在眷村总能找到。
村子口的小面店,就叫“村子口”,每个村子都有个“村子口”。
推杯问盏间,唱歌的、嚼舌根的、吵嘴架的、酩酊大醉的应有尽有。
家长里短,茶余饭后,一口酒一口菜,村子口是全村人的交流驿站。
“村子口见嗨!”、“村子口是个大目标!”人们哄堂大笑,吵吵闹闹,真市井,活色生香。
村子口儿算账的老板娘碰上回回赊账的酒鬼,嘴里嘟嘟囔囔:“没良心哦,还是不是一个村子的人呐”。
酒鬼晃悠着走了,账该记还是得记,说到底是一个村子的人嘛。
哎,老板娘叹口气,转脸儿一忙活什么都给忘了。
台菜这个混血儿
那么除了大陆人带去的“乡愁”和“村子口”,台湾就没有它自己的菜系吗?
有,但先要往人文地理以及历史上追溯一下。
它四面临海与福建隔海相望,处于北回归线附近,它既拥有孕育新鲜蔬果的潮湿温度;
又有蕴藏各式海产品的丰富海域。
历史上台湾相继被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家殖民统治,作为海上交通要塞,西方国家的无数船只在这里进行贸易活动。
所以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原汁原味的法国披萨:
正宗的越南美食:
甚至是日本的海鲜料理:
以及那些深受多国影响演变而来的创新美食:
不同种族的多次文化融合,经过时间沉淀,同时也形成了它独有的菜系——台菜。
它深得闽菜、粤菜、客家菜的烹调精髓,口味清淡,又用荷兰、日本、西班牙的文化稍加调和,再结合当地的特产融会贯通,成为了独树一帜的世界混合菜系。
别看台菜是个混血儿,色香味儿一样不少;一清、二鲜、三快炒,少盐少油,原汁原味。
中西大比拼,世界大融合,台菜是中国人味蕾上的优胜劣汰。
原住民族群的自然风味
台湾饮食文化的多元,还不只是这些,除了大陆以及冗杂的多国文化影响,它的原住民味道更是首屈一指。
在原住民的饮食中,你可以感受到满满的狂野和原始。
阿美族的饮食习惯是跟大自然紧密相连的,食材可能取自就近的海域:
也可能是山间的野菜:
传统风俗对阿美族的影响巨大,先辈们留下的习惯代代相传。
陈耀忠,看起来是个健硕的糙汉子,跟印象中的厨师完全不同。
但是经他手做出来的菜肴,都有着意想不到的精致。
他每天晚上都要去海边,寻找第二天的食材。
夜晚的海边比白天危险,风浪巨大,礁石湿滑,一个浪就能把人扑进海里。
但真正危险的却并不是这些,而是海蛇,因为没有血清,被海蛇咬到,不是重伤就是必死无疑。
对于海边的探险,是父辈们留下来的习惯,在困难岁月,晚上不出来找吃的,第二天就要饿肚子。
他去海边,只带米饭和辣椒。饿了,就用海水将辣椒腌制起来,直接拿生的海菜蘸着吃。
他很珍视自然的馈赠,出自他手的美食,只用最基本的调味料,摆盘的装饰都是山野间采摘的花束。
闲时,带上三个女儿野炊,渴了就喝花心里的露水。
饿了,随手起个石头火锅,什锦蔬菜一锅乱炖,再添点小溪里捉的鱼和虾,一锅美味飘香四溢。
阿美族的石头火锅远近驰名。
锅子用槟榔的叶鞘折起来,食材和水倒进去,再把烧的滚烫的麦饭石放进去,起初浑浊的汤越煮越清澈。
得益于有过滤作用的麦饭石,用它做出来的火锅,味道清爽不油腻,远胜一般火锅。
女儿们个个都是大自然的孩子,赤手空拳地对付陌生世界,也自有一套。
三个女儿从小就跟着陈耀忠出来“野”,叫百合的小姑娘,随手撸一把野菜就往嘴里塞。汁水香甜的美物,哪一样不是日月精华?
吃吧,陈耀忠说,这个对胃好。
阿美族,他们戏称自己为吃草的民族。所以,他们的饮食中,绿色蔬菜的比重相当大。
在台湾像这样的原住民族群,有14个,每一个族群的味道都不一样。
不同的味道造就不同的文化,大陆人的“乡愁”带来怀旧和正宗;“村子口”的吵闹则是市井人情;琳琅满目的小夜市,自成一片江湖;台菜,开启具有向心力的进化;原住民又将它奉为克难的坚守……
台湾的美食说得尽吗?根本说不尽。真正的大头还要你亲自去看亲自去品。
现在明白为什么李安能拍出《饮食男女》了吧?
他生于台湾,了解台湾,在这个地方,食物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饮食一旦流动,文化就流动,人的感情也随着流动起来了,一回生两回熟,一来二去就成了今天的台湾。
嗯,应了那句话:一个地方,它有多包容,它就有多丰富。
撰文 | 小十君
图片 |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星标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全文共6370字 | 阅读需12分钟
说起《三十六计》,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孙子兵法》。实际上他们其实不是一回事,而是两本不同的兵书。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而《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源于南北朝,由檀道济总结而出,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檀道济(?—436年4月9日) ,东晋末年及南朝宋初年将领,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檀韶、檀祗之弟。曾参与讨伐卢循,灭后秦及元嘉北伐等战役,是开国元勋。
檀道济身出寒门,少年时期,父母双亡,檀道济跟随兄姊生活,家境十分贫寒。长大成人后参加了谢玄创建的北府兵,檀道济投到了刘裕部下。在刘裕率兵平定京城之乱时,檀道济脱颖而出,被刘裕看中,刘裕夺取政权后,任用檀道济为参军,封爵为唐县男。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亲率大军伐后秦,檀道济被任为冠军将军,充当先锋。他迫使后秦项城守将投降,接着进攻新蔡,杀新蔡后秦置太守。而后急攻许昌。檀道济兵威大震,一举拿下阳城、蒙阳,兵锋直指成皋。接着,檀道济挥师围攻洛阳,守军待援不至,自觉孤城难守,于是开城投降。随后,檀道济又会同其他军队攻下潼关;友军王镇恶的部队攻克长安,后秦遂灭。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取消司马氏帝号,自立为宋武帝,檀道济被封为护军将军,后又受命出任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等职。宋景平元年(423年)抵挡住北魏的进攻。文帝即位后,诏檀道济前往征讨谢晦,大获全胜,封为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宋文帝病重,彭城王刘义康执政,担心檀道济会在文帝死后谋反,矫诏召檀道济入朝。将檀道济及其子等八人一并杀害。 檀道济根据多年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那么《三十六计》究竟是哪三十六计呢,正经妹今天就来带大家看一看。
《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引申: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所谓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第二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引申: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所谓围魏救赵,是指当敌人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引申: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所谓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自己不动手,而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用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进一步,则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致敌于死地的目的。
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引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引申: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
第六计 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引申: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营造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引申: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引申: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第九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引申: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此计是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十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引申: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引申: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如果在军事谋略上,如果暂时要以某种损失、失利为代价才能最终取胜,指挥者应当机立断,作出某些局部、或暂时的牺牲,去保全或者争取全局的、整体性的胜利。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引申: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此计指我方要善于捕捉时机,伺隙捣虚,变敌方小的疏漏而为我方小的得利。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引申: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此计指要反复叩实查究,而后采取相应的行动,实际是发现隐藏之敌的重要手段。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引申: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去无什么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的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引申: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引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引申: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引申: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柔履刚”的办法。
引申: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有主见,他随从我,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引申: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此计是说打仗时要得于抓住敌方的可乘之隙,借机行事,使乱顺我之意,我便乱中取利。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引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此计是指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而后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
引申: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此计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引申: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此计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第二十四计 假途代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引申: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引申: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引申: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此计是指强大者要控制弱下者,要用警戒的办法去诱导他;治军时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引申: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此计是说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它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的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引申: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此计是说借给敌人一些方便(即我故意暴露出一些破绽),以诱导敌人深入我方,乘机切断他的后援和前应,最终陷他于死地。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引申: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此计是说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或者是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引申: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引申:以美女诱人的计策。此计是说利用敌人自身的严重缺点,己方顺势以对,使其自颓自损,己方一举得之。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引申: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引申: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引申: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顺应着他人的性情达到目的。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引申: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引申: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正经国学(zjguoxue),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檀道济”词条。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请到这里找我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