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大名,可以触发大名流放剧情,条件如下。
1技能总和不超过16(能力值随便)
2拿走居城的所有军资金
3居城民心要很低,发生一向一揆
4身上有一种日本酒,可以在酒馆喝完酒购买
之后去酒馆喝酒会发生部下死谏剧情(两个选项选哪个都可以)。
再之后同样的条件,再去酒馆就会发生部下把你幽禁,于是其中一个家臣会代替你成为新的大名,你选择逃走就会成为浪人。
如果你是城主,你可以通过谋反,被人打败后降服再成为浪人。也可以通过挑拨势力关系让你的城被其他大名攻陷,成为直臣后下野就行。
谋反,让主公灭了你,选择不投降,有几率放了你,成为浪人
主题:我的游戏时代
作者:Lawliet
战场人生
少读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向往的是战场豪情。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羡慕的是英雄气慨。
然而: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现实中的乱世战场想必不只有英雄气,还有悲情。
战国时的日本,虽其战场无中国之广阔,但诸侯间战争不乱,英雄间风云际间,亦同乱世中国般耐人寻味。
木下藤吉郎,作为日本战国出人头地第一人,其故事不仅励志,还充满迷团。
藤吉郎,被织田信长贬称猴子,却为何深受信长重用?
本能寺之变中,猴子作为最终的大赢家,真的只是为主报仇吗?
刻画日本战国人生的《太阁立志传 5》(下文统一简称为《太阁 5》),便是以这位人物为主人公,展开的一款包罗万象的策略 RPG
入坑
《太阁 5》在 2015 年的游民星空单机游戏推荐榜里排第 5,这个数字不算惊艳,但这可是一款 2004 年出的游戏。直至现在,仍有不少人在百度贴吧里呼吁更新《太阁 6》,其经典程度可见一斑。
扮演日本战国中一名真实人物,通过游戏中的各种趣味游戏升级,努力完成历史剧情,完成成就是《太阁 5》的最初主游玩法。后来玩家开始不满足于光荣公司给出的主线剧情,开始自创假想剧情 mod,则进一步丰富了《太阁 5》的玩法(在此推荐《人间五十年》mod)。
由易到难的小游戏
《太阁 5》里无论是升级成长还是主线剧情,都有小游戏引导。小游戏丰富多样,从战棋类的野战到愤怒的小 GG 那样的弓箭游戏都有。
游戏难度由玩家扮演角色的属性决定,如弓箭游戏中,玩家的武力越高,箭耙就越大,反之亦反。
其中最难的应该是打炮了,要根据四个铁环的运动轨迹预判打炮的时机和角度,力争一穿四。所以一直以来我觉得《太阁 5》里最难收集的单卡就是靠打炮比赛获胜而得的山城传了。
丰富职业与海量人物
《太阁 5》共 5 个主流职业可选:武士,剑客,忍者,海贼和商人,可玩度较高。此外还有医师、茶师和工匠三个兼职可以作为副业。如果什么都不做,也可以混吃等死完成农民结局。
《太阁 5》里的人物共 800 个,初级除猴子外还有四个其他人物可作为主角,分别对应 5个主流职业。其他人物则要收集他的人物卡才能使用。人物卡有金色、镶边和普通三个等级,等级越高,人物卡越难收集。不得不说金卡收集是本游戏的乐趣之一。
其中最难收集的当属越后之龙上杉谦信和真田昌幸了,上杉谦信得用其义子上杉景胜在 save 大法的帮助下努力发动御馆之乱才得取得。
沉浸式体验
为什么说《太阁 5》能带来沉浸式体验?因为游戏中人物的遭遇和我们的生活太像了。这固然得益于《太阁 5》本身取材于历史,也和游戏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有关,也就是所有人物在游戏中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剧情。最明显的一点,只要主角有同事,就会有个同事会毫无原因地嘲讽主角。
比如你玩猴子的时候,佐佐成政这个不识货的就会一直不爽你,哪怕你开修改器保持和他三星的人际关系都不行。这事在玩游戏的时候会觉得烦得很,但细想一下生活不就是如此吗?就像郭德纲说的:
天下没有任何一种艺术或一个艺人,能够被所有人都接受
这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而即便你已经十全十美了,没并没有什么卵用。由于《太阁 5》的剧情里安排了很多合理的小烦恼,让人容易感同深受。
《太阁 5》的主线剧情最丰富的除了猴子外,应该就是忍者服部半藏了,而《太阁 5》中最难获得的 CG 锅煮五右卫门就是在服部的剧情中获得的。游戏中服部身为武士却被贬为忍者,在暗中辅佐德川家康一统日本。如果说猴子是游戏中的阳,服部便是阴。服部的剧情多反映人心的丑陋与乱世的无奈。
说到阴阳,就还得提一下《太阁 5》里的娶妻系统。这个游戏里美工做得很精致,美女不少。但只能娶一个老婆,有妇之夫在外调戏美女后回家会被打成残血。导致不少年轻人自制的假想剧情中,第一个事就是要消除这个阻碍以成功纳妾。在此我只能说少年,这事想想就行,现实生活中你一个老婆都不一定 hold 得住。
咳咳,跑题了,回到游戏中。游戏中的男角色则多为好色之徒,比如猴子。游戏里的猴子垂涎信长之妹阿市,和历史是相符的。历史中猴子统一近几还把阿市之女收为已有,但游戏里猴子的正妻宁宁死不了,所以只能作罢。
这就不得不对比下光荣公司做的三国题材游戏了。从曹操传至三国志 13,光荣公司时不时地就会把英雄抱得美人归的事放进游戏中来。这种事本身很符合逻辑,曹丕不就抢了袁熙之妻甄宓为妻么。关公在打吕布前也曾多次向曹总司令(即曹操)申请事成之后将敌将秦宜禄这妻收为妾,只是曹司令见了那美女后自己留用了而已。
但中国古人一直认为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英雄抱得美人归不是什么好事。李逵就曾因误闻宋江好色而要和宋江绝交。所以我一直觉得光荣公司旗下的三国游戏没有其日本战国游戏那般有代入感。
结语
二十一世纪初电脑刚流行起来,光荣公司当时推出了很多优秀的单机和掌机游戏,如《太阁》、《三国志》、《无双》、《信长之野望》等。如果让我给一个为什么非常喜欢《太阁 5》的原因,我觉得是这游戏让我有所成长。
多数人认为玩物丧志,家长们也喜欢把儿女学业上的失败归结于游戏的发明。我觉得这是天大的冤枉。有谁敢说自己没有游戏中学到知识的?把知识融入游戏中进行教学其实是每个教育者应当追求的事,只是说这事的确不容易。但让游戏背学习失败的锅绝 对是逃避责任。
《太阁 5》作为一个多元策略 RPG,往往会将历史事件或演义事件通过不同人物、不同阵营的角度呈现给玩家。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历史课是按这样的方式来讲授,估计没什么人会打瞌睡。
令人可惜的是,《太阁 5》的续作在其发布 14 年后仍无音讯。原因很简单:没有市场竞争力。光荣公司这两年推出的手游《三国志》和《曹操传》也是旧盒装新药,靠情怀圈老玩家的钱,毫无新意。
《太阁 5》呈现了很多人生结局,但当时可能谁也没想到游戏本身的结局是未来没有《太阁 6》。作为玩家只是希望立志的故事永远不会断, 每个人都能获得他期待的结局。
文:程贤,微信公号:程贤Allen(ID:allenchan157)
高中的时候,我有段时间看了许多九把刀的小说。虽然现在已经记不清一大部分内容,但一个词依然是提起他的小说时会冲进我大脑中的第一印象:直译自英文中“大一新生”freshman的新鲜人,显然是台湾地区的一种习惯用法。
它读起来给我的感觉,太像一个大学生该有的样子了:整个人生中第一次拥有真正的自由,虽在之后也会面临诸多功利色彩极强的门槛,但至少开始有了些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付出给一些更加理想主义的目标;这“新鲜”二字,远不止对新校园、新同学与新经历的冲动性期待,更是对终于有机会开始一种全新又丰富的生活状态而坚实地欣喜。
但逐渐发现,这些想象可能更多地是我的一厢情愿。基础教育中的教育者们通过事无巨细的繁文缛节夺去了学生自我规划的能力,于是在他们走入成年的大学里,管理者便直接延续起相同思路,为一个成年人规定好起床、卫生、运动的时间地点,并配套以没有任何道理的惩罚。而本属于成人世界的功利、无趣,也过早地进驻了这些年轻人的价值观中。
当然,在你做出大学选择时,许多“学长学姐”是不会向你提供这样的信息的。但大学的意义,真的太重要了——并非因为它将赋予你的那张现实世界的“通行证”——更因为这四年是一个人完成自我启蒙的最后机会。
那么,对于一个已经开始为四年生活惴惴不安的年轻人来说,除了一份精心安排的行李清单以外,还需要提前做什么样的准备和计划呢?
01
最基础的,是找准自己作为个体和成员与各式各样的集体之间的关系。
在绝大多数学校中,为期一周的“新生教育”都是在你进入学校后所面临的第一件事。这几天的活动,除去熟悉校内的环境、设施、时间安排以外,其余的往往都在传递一种无异于基础教育的集体认同,只是形式更加松散和多样:班级、专业、学院、社团,当然更有整个学校——但本质上并无差别,通过展示一种“其乐融融”氛围的方式告诉你维护集体形象与集体荣誉的必要性。
虽然“维护集体是个人义务”这种说法本身就并无任何逻辑,但不断重复与强化的结果就是它已经被许多人理所当然地接受、认同。
对于绝大多数政治学、社会学理论来说,哪怕它们在其他方面差距大到几乎铺满了整个光谱,但在“人类为何形成集体”这个问题上却鲜有分歧,即为使每个个体获得单打独斗所得不到的收益,并最终获得更多的幸福与自由。这里的集体,可以大到人类社会,小到一个公司、部门或班级。
而哪怕并不站在学术角度,而从生活常理出发思考,如果一个人能够独立地吃喝、行走、娱乐,为什么偏要再为他拉来另外两三人,然后用绳子捆在一起,再告诉他要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并以此为荣呢?
换句话说,加入某个集体与否,只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已,所谓“忠诚”,也不过指在这个过程中要诚实、不耍手段、公平合作、公平竞争。如果还有任何随之而来的其它道德色彩,不过是在试图为某个对任何成员均无意义的目标粉饰上一层“意义”:
某些大学里那“跑早操出勤率最高”的奖状意义在哪?可能在于满足了管理者们父权思维下的畸形控制欲;在学校大大小小的负面事件传播到网上后,指责受害者并反对母校“被抹黑”的意义在哪?可能在于维护了自己“出身”母校带来的虚荣不被损毁,顺带帮助施害人逃避了责任……
当然,我希望这份指南尽可能地具备更大实用性;我也明白“同侪压力”的可怕,更明白哪怕在一所本应以成年人的方式相处的高校里,校园暴力与你我的距离从来都不遥远;所以,也不要因为在不得已时让自己的原则受点“委屈”而过分自责。
你要做的,是让孰是孰非时刻清晰地印在头脑中,不要二次伤害、绑架他人,并尽量聪明与消极地应对来自集体的要求,将宝贵的时间留给自己,以学习、提高。
02
说起“学习”,这当然是大学生活的主线之一。
出于空间等因素考虑,一些大学会将新校区选址在较为偏僻、荒凉的郊县。自然,在招生季时对于这点要美化一番。在那些勉强拼凑出的优点中,往往有这样一条:没有干扰,适合学习,适合营造良好“学风”。这甚至已经是一些学生的真实想法,认为校址的不利因素变相督促了自制力不够的自己心无旁骛的学习。
这种误解,依旧是从基础教育中“遗传”来的。那时,教育的目标是单一而功利的,因此,“学习”完全被简化——或者“歪曲”为了应试技巧的传授与高度重复性的练习。来到大学,不再有终点处一场“一举决定命运”的考试,这种“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仅仅成了一种惯性使然。
“无奈”的教育者们只好延续了一半强迫、一半引诱的手法,前者继续使学生们对学习的认识与本质脱节,后者依旧充满着诸如“前途”、“薪金”之类的功利字眼。他们将全体学生多早起床、有多高的晚自习出勤率、多低的个人电脑使用率作为指标,并冠名为“学风”,竟果真能以此吸引到迫切于自我提高的年轻人。
那么,“学习”这件事情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如果要简短地说,那就是自我充实,自我提高,保持多元和自由。
比如,你喜欢美剧《傲骨贤妻》和《新闻编辑室》,你认为它们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帮助你理解了女性所面对的困境或新闻人的理想,改变了曾经“女权就是矫情”或者“媒体成天吃人血馒头”的成见,这就是学习;
你努力掌握一门外语,可能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留学或考证,却在这个过程中以此为桥梁了解了另一个群体的思维方式,为一种全新的文化所着迷,打通了新的一片信息获取途径,这就是学习;
你订阅了某家擅长于高质量深度报道的媒体,透过他们你看到了自己曾经从未意识到的另一个世界,原来既有一部分人在经历着你不曾想过的“世界公民”生活,还有另一部分人告诉你太多不如自己幸运的人在怎样为了求生挣扎,这是学习;
当然,最为必须的还是大量的阅读,基础教育落下了太多作为现代社会成员本应掌握的常识,这些前任通过思考、汗水甚至牺牲才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只有通过阅读才可万中取一地掌握,并无其他捷径。
就算是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高效的方式也往往具备高度的自主性,如果你真的具备足够清晰的目标,教育者所谓营造学风的目标不仅多此一举,甚至完全是个阻碍——毕竟,“风气”是个统一、枯燥而缺乏生气的东西。
用一句话总结这一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主题:厘清目的,勤奋而包容,在方法和内容上尽可能保持多元,哪怕教育者的短视阻止了你。明白了这些并付诸实践,可能比试图掌握知乎上大V们的各种花哨“高效学习法”重要的多。
03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以为,如果一个人冷漠、缺乏常识而不自知,Ta的问题所在就是知识与求知欲的贫瘠,而主动而持续的学习自然就是第一解决方案。
但后来在学校以恶自诩以“思辨”为目标的社团中遇到一些同学,他们似乎也熟读过哪些启蒙了我的作品,言谈举止间却并没有什么进步之处,仅仅是表现形式似乎“体面”了一些。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与思维,你会发现他们似乎将从中所学仅存储于大脑的一块隔离分区中,只用于获取后把玩、诡辩来获得“快感”,而指导自己行为与价值观的另一部分却依旧坚硬而混沌。
因此,真正有效的途径,可能还是从现实出发,找到自己的真实“定位”。
这个定位是什么呢?对自己周遭的“结构性因素”具有一个清晰的感知和认识。
“结构性(structural)”是近些年在国内外都非常火的一个概念。尽量简单解释,就是指普遍的社会、文化因素对你我人生道路中施加的正负作用。
这一现象在多种族的美国社会十分典型:一个非裔或拉美裔的美国人,可能会更频繁地遭遇不公正执法、糟糕的医疗服务或苛刻的社会保障,而Ta本身就相对主流族裔有更大概率出生在一个贫困、混乱的社区,受到质量较为低劣的教育,而导致这一点的原因则是历史上的种族隔离、奴隶制等使他们祖辈的各项权利没有得到保障……
这一切都是作为一个普通个体无法改变的现实,当他们希望和主流族裔达到同样的高度时,往往要付出更多努力、成熟更重负担。而放在国内,“结构性因素”自然指由地区、家庭、教育以及观念等多方面对人的共同作用。
想清楚这样一点后,我们首先意识到的往往是自己在哪些方面处于弱势:比如只有在变态的高考工厂中度过中学时光才能进入一所体面的大学,或因自己的性取向饱受家人与家乡熟人的嘲笑。
进而,我们或许会审视自己所引以为豪的成就,并惊讶地意识到这并非完全来源于自己的努力,更可能仅仅因为自己幸运地出生在了某个家庭、某个地区;而假如造物主的一念之差让自己本没有这样的幸运呢?这种自知“侥幸”的危机感,便会驱使自己去关注更弱者,他们能否至少得到一个较为平等的起跑线。
只有找准了这样一个自我定位,知识才能开始发挥作用,为自己所关心的问题提供讨论方式和解决思路。
04
当然,一大部分人是没有完成这一步骤的。
他们有些压根没有开始过思考,认为生活是、也永远是在父母的庇护下由功课、进食、游戏组成;一部分稍加思考,因为自认为自己的幸运会一直持续下去,或被更加宏伟却苍白的东西所吸引,便选择了由忽视“结构性因素”而推导出的价值观,成为宏大叙事、丛林法则的簇拥着;抑或是自以为成熟,自以为掌握了“世界上本无黑白之分”的“中庸之道”,所谓理想、价值、崇高不过是一些人的姿态骗住了另一些人,也正因此,犬儒、利己才是真正的智慧。
所以,对你来说,找到一两个能与你分享、分担一切的伙伴,就显得困难重重。
孤独当然是一种很好的状态,但有时,你的确需要一点共鸣来作为自己的勇气源泉——这并非什么值得为之羞愧的懦弱。
首先,谨慎考虑学校中的社团。刚入学的宣讲与扫楼,目的便在于挑起你的荷尔蒙以替代思考能力,而你则需要尽力查实他们的日常活动,看看“记者团”是去用心挖掘深度故事,还是为校内活动写写无聊的通稿;看看“文学社”和“辩论社”是真正的裨益于思辨,还是仅仅沉迷于诡辩带来的快感;看看所谓“乐团”、“音乐社”是真的热爱音乐、增进拓宽对音乐的认识,还是仅仅在学校的各类晚会上唱几首烂俗的流行歌曲……若是后者,请不要在其中浪费一分一秒的宝贵时间。
一个最高效的途径,就是进行创作,将你的所学以合适的形式进行输出、加工,并以此解读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不为满足获得肯定的虚荣心,而是以此为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感谢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尽管后者带来了诸多争议,却也让我们的创作成为一个找到共鸣的桥梁,让有意愿者能主动相互寻找。用谨慎而小心的态度甄别,以最真诚的内心交流分享,很可能会为你带来惊喜的收获。
最需谨慎的,应该还是爱情。一方面,与一个和你分享痛苦与无奈的人牵手、拥抱,给你的力量是超乎寻常的,爱情最美的形式也莫过于此;而另一方面,如果仅仅因为对旁人的羡慕,而妥协、舍弃了价值观上产生共鸣的追求,不仅暂时而短暂的欢愉会麻木你更费力也不那么愉快的思考,来自对方的否定与不解更是会让你怀疑乃至厌恶自己的宝贵之处。
05
我知道,一定有不止一人读到这里,已经准备好了“何不食肉糜”的指责:这些文字显得笼统,缺少各种讲述“如何规划时间”的图标,不够“高级”,所谈及的方面也与考研、考证、刷分没有什么关系。
但无论是与身边人相处的经历,还是互联网上的见闻,所透射出的往往非常不乐观:他们所关注的范围不超过教师与宿舍的门窗,校园的围墙,由于常识的缺乏而变得苍白、反智、粗糙,对真正关乎个体的事情却视而不见。这些人中,不乏在自己的专业中成绩不俗的同学。
我觉得,这些有些“过时”、“老生常谈”,甚至有些“幼稚”的内容,有必要再次拿来强调。也希望你将它们和收好的行李与紧张不安的心情,一起多少带走一些。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年轻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缺点钱
解决不了贫困,就先解决困
「虎Cares X 自如」品牌联名
「易睡品」全棉T恤
祝你在任何尴尬无趣烦心无助的职场灾难里一秒入睡
¥99最后少量发售中,入睡请赶早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