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冬令时即将开始,打折时间将推迟一个小时
这意味着等大促销开始的时候又要多等一个小时、多煎熬一个小时了。
今年的冬令时将于11.4开始,截止19.3.10,每天促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将由原本的01:00推迟到02:00(北京时间)。
古墓丽影9/Tomb Raider,作为古墓丽影系列重启的首部作品,为玩家展现了初出茅庐、脆弱、有血有肉的劳拉,电影化的视角效果和流程带来了良好的游戏体验,价格也非常实惠。
杀出重围:人类分裂/Deus Ex: Mankind Divided,Deus Ex系列重启的第二部作品,玩法沿用了前作的RPG + 潜行FPS,营造出了一个代入感强,可信度高的赛博朋克世界,拥有统一规则的世界供玩家互动。游戏内设置非常多的可探索路线,关卡设计也很精妙。但可惜由于发售初期的各种bug和渣优化以及非常短的流程而收到各种差评。
奇异人生/Life is Strange,加入了时间回溯和蝴蝶效应的元素,让游戏的剧情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剧情的发展自然也要取决于玩家的抉择。整个剧情环环相扣,人物刻画到位,配音和演出效果极佳,游戏的BGM也是极赞的。
胡闹厨房/Overcooked,以烹饪为题材的多人合作游戏,玩家需要根据菜谱合理分工合作,各个关卡设计巧妙,有着不同的难点,挑战性十足,需要较好的默契,固又称“分手厨房”。比较可惜的是初代仅支持本地多人。
灵魂追凶/Murdered: Soul Suspect,非常有趣的剧情,主角在死亡之后变成了鬼魂,借助小女孩帮忙破案的故事。玩家需要通过观察、搜索和附身来寻找各种有用的线索,解谜的过程中附带了潜行和战斗的元素。部分收集要素和支线故事也很有趣,但对于角色的刻画比较薄弱,流程也偏短。
圣三一快跑! - 古墓丽影:崛起/Rise of the Tomb Raider,动作冒险类游戏,支持简体中文&中文配音,2.5折,售价40,平史低,性价比优秀,促销截止10.30。
Crystal Dynamics开发、SE发行 / 特别好评,86&92% / 支持Mac、Linux / 支持手柄,有云存档、集换式卡牌和成就
游戏标签:冒险、探索、古墓、动作、射击、解谜、VR、单人、官方中文。
游戏总评:A,值得入手、价格实惠的作品。
配置要求:I3-2100、6G内存、GTX650。
游戏简评:重启三部曲的第二部,相比于第一部有所提高,尤其是各种动作的流畅度,攀爬和工具的多样性都不错,但动作依旧略僵硬。谜题和古墓的整体设计也有所提高,但难度仍较低。线性流程,剧情紧凑,探索性良好,战斗要素虽然偏向于潜行,但是劳拉妹子的战斗力也是爆表的。
游戏时长:20-40 小时。
艺术就是爆炸 - 正当防卫3/Just Cause 3,开放世界类游戏,官方无中文,1.5折,售价24,平史低,性价比良好,促销截止10.30。
Avalanche Studios开发、SE发行 / 多半好评,75&71% / 支持手柄,有集换式卡牌和成就
游戏标签:开放世界、动作、fps、爆炸、多人。
游戏总评:B+,炸就完事了。
配置要求:I5-2500k、8G内存、GTX670。
游戏简评:随心所欲就是游戏的最大特点,破坏就是游戏的核心玩法,简单粗暴的剧情,丰富的武器和载具,酷炫的爆炸效果带来了爽快的游戏体验。但作为开放世界的游戏来说,自由度有余,深度明显不足,游戏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炸法,其他内容重复度较高。
海陆空dlc也还不错,有兴趣入手不妨购买XL版(售价33)。
游戏时长:30-50 小时。
抽烟、喝酒、染头发,但我是个好女孩 - 奇异人生:风暴前夕/Life is Strange: Before the Storm,剧情选择类游戏,支持简体中文,4折,售价23,平史低,性价比良好,促销截止10.30。
Deck Nine开发、SE发行 / 特别好评,89&93% / 支持手柄,有云存档、集换式卡牌和成就
游戏标签:剧情、选择取向、原声音乐、单人、官方中文。
游戏总评:A-,百合大法好。
配置要求:I3-2100、3G内存、R7 250/GTX650。
游戏简评:奇异人生前传性质的作品,让玩家充分的了解克洛伊和瑞秋的过去,注定有点感伤。整个故事紧凑,对于人物的刻画十分到位,而恰到好处的BGM更是为游戏增色不少。互动元素少了许多,很多选项也变得可有可无,比较可惜。
游戏时长:10-20 小时。
对不起,我是警察 - 热血无赖:终极版/Sleeping Dogs: Definitive Edition,开放世界类游戏,官方无中文,1.5折,售价13,平史低,性价比优秀,促销截止10.30。
United Front Games开发、SE发行 / 特别好评,90&88% / 支持Mac / 支持手柄,有成就
游戏标签:开放世界、HK、粤语、动作、射击、武术、单人。
游戏总评:A-,有亮点当然也有不足。
配置要求:较低,无需担忧。
游戏简评:以HK为原型设计的开放世界游戏,融合了许多中国元素,你甚至能在街头听到各种粤语对(粗)话(口)。游戏讲述了卧底警察沈威的故事,虽然挺一般的,但好在有加成,总体有种港片的味道。游戏的亮点则是有趣的动作系统,在基础的打斗中加入了招式系统,打击感良好,而三线的任务系统也增加了游戏的耐玩度。可惜总体的精细程度有所不足,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样也是不足。
游戏时长:30-50 小时。
什么是逃亡,我想把丧尸杀光 - 通往加拿大的死亡之路/Death Road to Canada。动作冒险类游戏,官方无中文,5.4折,售价26,平史低,性价比良好,促销截止10.30。
Rocketcat Games出品 / 特别好评,80&94% / 支持Mac、Linux / 支持手柄,有集换式卡牌和成就
游戏标签:像素、丧尸、动作、冒险、收集、rougelike、本地多人。
游戏总评:A-,非洲人的噩梦。
配置要求:较低,无需担忧。
游戏简评:以丧尸为题材的动作+冒险游戏,游戏以各种事件的抉择和到达各个地点的资源收集为主,当然收集过程要面对各种丧尸。游戏有各种特性、装备各异的角色,各种随机事件对后续的旅途有不同的影响,事件的种类也非常的多,而且还会对角色造成不同影响。总的来说,耐玩性还不错,还支持mod。
游戏时长:20-30 小时。
钓鱼模拟器 - 战神:夜袭/Battle Chasers: Nightwar。角色扮演类游戏,支持简体中文,3.9折,售价39,平史低,性价比良好,促销截止10.30。
Airship Syndicate开发、THQ Nordic发行 / 特别好评,82&87% / 支持Mac / 支持手柄,有云存档、集换式卡牌和成就
游戏标签:RPG、回合制、单人、官方中文。
游戏总评:B+,略有不足。
配置要求:较低,无需担忧。
游戏简评:优秀、独特的手绘漫画风格过程,bgm和音效也不错,回合制的模式下,动作设计出色,各个角色能玩出不同的搭配组合,可惜游戏整体节奏偏慢、流程也偏短。钓鱼非常有意思,但是机器人为什么会中毒?
游戏时长:30-50 小时。
“撞选题”已经算倒霉事儿,更别说是跟业界名嘴撞上了。“十一”假前,因为一段 1 小时 20 分钟的视频或一篇 1.6 万字的评测,无数吃瓜群众对蔚来 ES8 的认识,从原先的简单质疑走向了所谓“半成品”。蔚来 CEO 李斌的回应则是,“(这些批评)何况有些地方,他说的是对的,虽然大部分地方,观点和论据都站不住脚。”
究竟是“半成品”坐实?还是“大部分”批评“站不住脚”?好在,这辆车我总归是开过的。
老规矩丑话留到后面说,只想看批评的话,请跳过此处,下拉页面至约 2/3 处。
放倒概率 90%?我是十里挑一?
我首先不同意李斌所说“大部分观点论据站不住脚”中的“大部分”,但那段长视频/长文章中,确实有三成,和我的实际感受有显而易见的不符。
蔚来 ES8 的机械性能,如果按 BBA 豪华车的标准,我最多给 70 分;如果以自主品牌身份降低标准,那么我愿意给到 90 分。650 马力,4.4s 破百,33.8 米刹停的官方性能数据,不论在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中,基本都得到了还原和证实,没什么可说的。
至于 38 号测试中所提到的,低电量下性能缩水现象,我觉得有必要给“燃油车那边的朋友”科普一下新能源车常识:电动车,都这个鸟样。
其实早在 2016 年,特斯拉就曾官方确认:Model S(那恐怖的)0-100km/h 加速会随电量减少而变慢。Model S P100D 在满电时可以跑出 2.3s 的惊人成绩,但电量将尽则会大幅下降至 3.9s。所以这既不算是蔚来 ES8 独有的缺点,也不是蔚来和特斯拉的共有缺陷,而是电动车的先天特性所决定的,也是传统燃油车消费者在选择电动车时,需要提前了解清楚的。但电动车厂商确实也应该在介绍性能参数时“把话说全”。
38 号评测中,蔚来 ES8 在 70% 电量下跑出 4.2s,30% 电量下约 5s。对比一下,外媒测试中,特斯拉 Model S P100D 在 100% 电量下录得 2.3s,50% 电量下约 2.9s,10% 电量下弹射起步被直接禁用,破百需时 3.9s。二者都属于比较合理的正常现象。
至于刹车成绩,38 号评测中特别提到蔚来 ES8 录得 35.3 米的好成绩,但“由于配备轮胎是马牌 MC6 而应算正常发挥不算出彩。”但事实上,MC6 即 MaxContact 6 这款轮胎,在马牌产品线中定位并非“极端倾向于干地抓地表现(评测原文,下同)”,而是干地兼顾湿地、高性能兼顾舒适。马牌 MC6 对标的是米其林 PS4 系列高性能轮胎,偏重性能,但各项特性都还算相对均衡,“极端”倾向干地这个说法(像是在指责马牌 MC6 偏科、蔚来成绩开挂?)并不准确。
开始说正戏,上面这些都不过是铺垫,蔚来 ES8 的机械性能表现中,最骇人听闻的是“极大的晕眩感”,“有两位数的朋友……巨大的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当场呕吐”,“被放倒率90%,绝不夸张”(皆为评测原文)。
不瞒你说我当场看傻了——大概我开的是假蔚来?我是那十里挑一的不晕的人?
(压实线属违章行为请勿模仿)
知道的明白在说蔚来机械标定做的不好,不知道的以为走进了 “38 号过山车评中心”。
首先还是需要普及一下电动车世界常识,大部分电动车尤其是较新、较高端的电动车,都会配备力度不小的动能回收系统。我相对有限的电动车驾驶经验中,特斯拉 Model S/X 比 ES8 力度大、宝马 i3 也比 ES8 力度大。动能回收力度比 ES8 小的,差不多只有低端廉价、常用于共享用车平台的北汽新能源(比如评测中提到的“很便宜的北汽新能源 EX200”)、江淮、奇瑞等等(不排除有漏网特例,欢迎补充指正)。
这不是瞎说,去年日产推出第二代 Leaf 电动车时,曾用大篇幅介绍了其 e-Pedal 电子踏板,即基于强大的动能回收系统,单油(电)门踏板即可操控车辆。上个月奥迪推出 e-Tron 电动车时,也曾骄傲地告诉大家:e-Tron 续航里程中有 30% 靠回收动能,制动力可达 0.3g,90% 的刹车操作可由动能回收承担。
谁都知道,眼下电动车续航能多一米是一米,动能回收当然做得越强大越好。
那么晕这个问题呢?首先一个前提,我在之前开特斯拉、宝马 i3 的过程中,已经些许掌握了这类强动力、强动能回收力度电动车的驾驶技巧:晚抬油(电)门、少踩刹车。以往开燃油车可以松油门滑行的时候,开电动车需要油门小幅踩下保持更久(所以会累)。而为了保证紧急制动的安全,一旦情况需要急刹时,又需要右脚动作更快更坚决。
结果是,在日常路面行驶过程中,在经过了之前其他品牌电动车上的“教育”后,我开 ES8 已经可以做到让乘客基本不觉得晕。
事实上 38 号评测中也悄悄写明了,“巨大的不适”、“被放倒率 90%” 皆指“在体验过 ES8 的运动模式中途急加速之后”这一特定条件。而在后来微博中,也特别表示:90% 晕眩率系“按照我所说的工况”,即“运动模式中途急加速”开出来的。
不晕的我,这下是白兴奋了,合着我才不是什么十里挑一。至于常规的日常通勤工况下,乘客晕不晕?没提。
嗯,行吧,我亲身实践也确认,如果你不把乘客当回事儿,ES8 确实能把最爱坐快车的乘客开吐。当初我开 Model S P100D 开狂暴模式,也是轻易做到 100% 无差别致晕率。当动力较强的电动车(比如特斯拉、蔚来)配上强力度动能回收,激烈驾驶时,强烈的前后向加速度频繁切换,就很容易导致眩晕。非要豁了命似的把一辆(高性能)车开到极限,那确实啥车都晕。至于所谓的“(致晕原因)不在于快,而在于慢”,即车辆加速时先慢后快的指控,恕我愚钝,这一点 ES8 和市面上多数同类产品相比,并没有普通人可感知的显著差别。
按照日常上下班通勤的工况去开,如果你此前开过特斯拉,那 ES8 基本可以无缝切换;如果没开过强动能回收的车,则需要一段时间适应(适应之前也不是不能开,只是确实更易晕)。最终做到“眩晕指数”低至燃油车水平,有一定实际驾驶经验不会很难。这个适应过程累吗?38 号评测所言不假,如前面所说,确实有点累。消费者需要清楚,不限于蔚来乃至特斯拉乃至奥迪 e-Tron,所有带强动能回收的电动车都是如此,而未来这样的车会越来越多,开惯了燃油车再转电动车,要么早适应、要么晚适应,没必要如临大敌。
总结一下重点:
日常驾驶状态,没开过电动车:容易晕
日常驾驶状态,开过 or 适应了电动车:基本不晕
暴力驾驶状态:晕,肯定晕
ES8 比特斯拉、宝马 i3 等同类车更致晕:并没有
“晕不晕”这个话题,完。
“动能回收优先”?Autohold “很难用”?
这两个槽点是我不太理解的。前者,即蔚来 ES8 在驾驶员松开油门、踩下刹车时,会直接调用机械刹车系统,而不是先增加动能回收力度、直到动能回收系统不足以减速再启动机械刹车——在我看来这是标准的机械优先以首先保证安全,没有什么问题(当然也远不算优点,无非是有人吐槽才引起注意)。
在具备较强力度动能回收系统的前提下,驾驶员完全松开油门,就会有不小的负加速度。此时如果驾驶员还要再踩下刹车踏板,说明情况已经需要将车尽快减速甚至停下,那么立即调用机械刹车来将制动力最大化、最稳定化。理论上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妥,实际中我也没感到它(和其他品牌电动车相比)有什么异样。
还是那句话,动能回收这方面,ES8 和特斯拉、宝马 i3 这类电动车没多大区别,大家都差不多。当然,不是说“特斯拉怎么做,怎么做就是对的”,而是说,也许这种特性并非对所有人的胃口,但把这种电动车常见的特性,形容为某款车的缺点甚至缺陷,这是夸大且不公平的。
至于“没有 N 档、Autohold 功能难用”,蔚来在试驾过程中告知的使用方法是:短时停车深踩刹车开 Autohold,长时停车挂入 P 档(自带手刹)。Autohold 的开与关,都是深踩刹车来实现,即直接把刹车踩到底就是了,这和很多其他品牌(包括一些燃油车)的 Autohold 使用方式别无二致。所谓 “Autohold 根据刹车踏板踩踏力度每次的介入都不同”而“很难用”,我没能理解:踏板踩到底就是了,非要去试探 Autohold 介入与否的那个小小的“踏板临界区间”?
操控与底盘,少有的公认优点
那篇一万六千字评测全文中,夸 ES8 的点寥寥无几,其中用上“给好评”(原文)三个字的,就是 ES8 的悬挂系统。假如以最严标准评这辆车,最后只准留一个优点,那必然是底盘和悬挂——不是动力、不是 NOMI(当然不是了,后面吐槽)、不是女王副驾……
我们的试驾中包含了一段绕湖山路,过弯我基本都是 60-90km/h 时速,如果不是盲弯会全油全刹:这应该妥妥的算是“激烈驾驶”范畴了。当然前提是路况简单熟悉,可以保证安全。(BTW,实践表明,这种开法乘客是 100% 会晕的。)
所谓“接近极限时车辆的动态特性是比较诡异的”,可能还是我愚钝,“诡异”倒并没感觉出。车辆的侧倾控制相当不错,前悬在弯中给予的支撑力度也足够,电动车天生的低重心或许也有贡献。它给我的感觉有点像 3 月在三亚环岛路上开新 A8L,并非夸 ES8 媲美奥迪,而是说这种车辆替你料理路面的性格有几分神似。ES8 的转向手感、路面反馈、回正力度,都不及宝马那样每每恰到好处,但如果你之前抱着对电动车的低预期——比如共享用车常见的北汽江淮奇瑞之类,那它应该能给你小小的惊喜。
减振方面也是一样,只是和前述评测中“给好评”的“大震动处理不错”稍有出入。ES8 对路面小起伏的处理更舒服,比如路上常见的略凹陷的井盖,基本可在乘客“无痛”的状态下静静驶过。而减速带之类的大障碍,ES8 应对起来则比较常规。综合来看,这种表现不说媲美 BBA,至少在国内自主品牌车中应是敌手寥寥。如果再结合着激烈驾驶时的支撑表现,悬架系统可能是 ES8 最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地方。
不足呢?当开上高速,ES8 的转向比较小就起了负面作用。在大概 200-300 公里高速中,确实有方向频繁需要细微修正的情况。起初我以为是长时间跟车(编队行驶),导致我自己没能将视线放远。不过仔细回想,这其中确也不乏 ES8 的问题。在三种驾驶模式下,ES8 的方向盘力度区别不明显,且都偏敏感,这会让你在长时间高速行驶下的疲劳度增加得更快(不过 ES8 的电量……好像也不存在“长时间高速行驶”)。
产品缺陷?算不上,方向手感的调校没有尽善尽美,对一个新品牌来讲,算是小小的但合理的苛求。不过所谓“三个模式可以被定义为难使、极难使、超他妈难使”,我必须说我从未感受到如此描述尺度下的“难用”,也不知道何来如此程度的感慨和鄙夷。如果这辆车的转向手感能被定义为“超**难使”,那中国车市上得有两位数的车型只能以无法描述的污言秽语去形容。
更迫切的改进需求是噪音控制,尤其在高速行驶时,ES8 完全不会给你“电动车悄无声息”的感觉。低频机械噪声和细微振动始终存在,反倒显得风噪表现似乎挺好。如果找来一位吃瓜路人来做双盲测试,至少有七成概率,他猜不出这是一辆纯电动车。
低速时乘客的感受会更舒适些。蔚来宣称 ES8 的车身抗扭刚度达到了 Model X 的两倍,在低速过坎受到冲击时,ES8 不会出现同类车——比如 Model X、比如上代宝马 X5 常有的内饰异响,车身的整体感和给乘客的感受要优于很多同等大小的车型。
续航和换电,短板与争议
和很多吃瓜群众所想象的不同,对于 ES8 的续航短板,蔚来其实是比较坦诚的。很早他们就发布了官方续航里程计算器,其中 120km/h 高速续航明白无误的标在仅 236km(20℃,空调关,21 寸轮毂)。这次试驾中我只是简单掐算,平均大约 110km/h 时速巡航,表显续航减少 51km 而里程表增加了 38km(32℃,空调 23℃,21 寸轮毂),算下来基本符合高速 200km+ 的续航水平。
对于真正用家来说,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还要在这个折扣基础上再“折上折”。因为毕竟不像开燃油车,方圆几公里必有加油站,电动车要么需开上至少几 km 找公用桩,要么需要奔回动辄上 10km 的家中,保险起见还需留下至少 10-20km 表显里程。所以总之,ES8 实际可以用在路上的续航里程,大致来讲,城区 290±20km、高速 200±10km 是更稳妥的参考。
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肯定会比 NEDC 标准续航缩水,这同样是燃油车用户转向电动车时必需的常识。到现在,ES8 的续航已经不算什么秘密,城区 300km 左右、高速 200km 出头是比较可信的数据。当然,前提是非严寒环境、空调不开极低温、驾驶习惯温和。若抱着“反正加电花不了几个钱”的心态,我开 Model X 100D 时也是 200 多公里就得充电,那可是一辆 NEDC 里程 500 多公里的车。
至于换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之前的《蔚来 IPO 今晚敲钟,“3 分钟换电”路在何方》中已经讨论过。蔚来官方这次也证实 ES8 底盘空间确实有空余,以保证品牌所有车型通用电池包。而作为“交换”,蔚来换电站的铺设也仍在进行中。
对于换电站,蔚来此次披露了一些技术细节:
标准换电站占地三个车位,无需土建,服务能力 72 辆/天,内含五块电池
模块化设计,对需求大的地区,可额外增加电池存储模块(多占 1-2 个车位)
站内电池直接在原地补充电能
换电站用地主要是租赁
换电站旁可配置国标直流充电桩,换、充皆可
用电:380V 交流输入,总容量 315kVA
外界对于蔚来的换电站依然有着不少疑问,最典型的莫过于“换电导致的新电池损耗大于原装电池”,以及由此带来的衍生问题。除此以外,我们也希望了解蔚来换电站在铺设中的落地难度,如面对消防部门等方面是否会遇到障碍。以及用户层面,车主是否能选择单次换电(目前为蔚来“能量无忧”服务套餐中包含),单次价格如何计算,整车含电池购买的车主如何使用换电站,等等。
截至 9 月中旬,我们了解到的北京换电站已增至 6 座。几天前李斌在成都开店时,则提到会加快高速周边换电站部署,“公司会充分发挥蔚来汽车结构上先天的优势(可换电)。”如上一篇文章所言,蔚来能否顺利、如约地,将换电站体系及时落地,将会对蔚来接下来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近日蔚来西安开店,即布置了首座地下换电站)
蔚来一直在“一键加电”服务上大费口舌,但事实是,每个人都清楚这种既不经济、又不灵活的方式并非长久之计。电动车要想真正走向多数人、走向更广大市场,最终还是要靠补电(充&换)设施的完善、正规与规模化。前不久蔚来支持某些用户开着 ES8 新疆行,结果就因“板车拖着充电车”而备受非议。甚至蔚来自己也清楚,在未来移动充电车将会只是整个 NIO Power 体系中补充性的一环,只是现阶段其他充电设施不够成熟,才不得不出来承担更多充电任务。
挑刺?女王副驾、NOMI、大屏 UI……
唱衰蔚来的人对 ES8 持有一个抱怨很常见,就是噱头太多。我主观上理解蔚来作为一个新品牌,还是第一个胆敢定位“豪华品牌”的新造车,战略上需要在各个方面都营造卖点。但客观上,ES8 的这些花样配置,确实有一部分显得噱头大于实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女王副驾。不得不说蔚来很懂国人的用车习惯,以往这种半躺座位只会出现在行政级轿车的右后座,即便是价格平齐的同档次 SUV 也大多欠奉。而蔚来清楚地认识到,对于自驾车的中国家庭,副驾才是远比右后座更重要的位置,这一设计思路值得鼓励。
但在 ES8 上,或许是成本限制,女王副驾的使用步骤有点繁琐,以至于我很难想象谁会频繁使用。你需要分别调整座垫右侧的三个电动开关,放下脚托——升起腿托——放平椅背,没有一键到位,也没有位置记忆,全凭右手一直按住某开关来决定倾斜角。如果你希望腿部空间最大化,需要再拨动座垫右侧的另一个手动开关,然后移动臀部来让座椅大幅后移(即亲子模式)。脚托的回收方式也是手动 or 脚动。
要实现大幅度后仰的最佳舒适度,这样的操作需时至少半分钟,全程右手不停歇。与其说是女王副驾,不如说是补觉副驾:一次操作下来不睡一觉都不划算。确实它太适合睡觉了,与我同车的右媒同行亲身验证。问题是,已经做到了这样的“无微不至”,为什么就缺了个“一键到位”呢?
如果现在你选择常规的 ES8 基准版,NOMI 是一个价值 4800 元的选装件,现实的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车上装个小爱同学”对于 NOMI 的工程师绝对是不公平的,在你第一次坐进车里时它主动转头一笑,感性上就会给人好感。不过和目前的智能语音助手(不限于车载)一样,NOMI 不可能拥有超越这个时代的智能程度,这也决定了它在很多时候并不能如宣传片中一般体贴和强大。但偏偏,ES8 有些过于依赖 NOMI,这就会带来问题。
比如,ES8 的全景天窗开关并非常见的两段式开关,即无法一键开合,完全打开必须用手一直按住不放,或者——呼叫 NOMI 语音给出指令。但我们前面说了,ES8 的女王座是很容易让副驾睡着的……如果这时你想关上天窗,就只能辛苦自己的手——在传统的豪华车上,这种不便是不会出现的。
类似的情况还有。比如座椅通风和加热都没有设置实体开关(毕竟大屏,这倒正常),但它们在中控大屏中的 UI 开关藏在空调界面中,需要进入第 3 层菜单调节。这意味着如果环境不方便你语音呼唤 NOMI,唯一的选择只有自己一次一次点屏幕。或许蔚来的 UI 设计师会想“没关系还有 NOMI”,但事实是,司机/乘客不方便出声的场景并不少见。
智能交互方面,NOMI 也确实没有超越时代。安静环境下它能准确识别语音,但车内嘈杂的时候太多了,外面的鸣笛声、车内亲友的交谈声,都会影响 NOMI 的识别准确度(当然这不是 NOMI 的错)。另外连续对话的能力也并不出彩,如果识别失败,你需要再喊一次 “Hi NOMI” 重新来过。总之 NOMI 不比当下多数同类助手弱,但眼下智能语音助手还无力承担、也不应被赋予太多任务。
在我们并不长的试驾过程中,还出现了一次 NOMI 黑屏死机无回应的 bug,直到熄火下车后再次启动才恢复正常。这不像更严重的 bug 那样影响驾驶,却也说明了 NOMI 不应充当重要的操作方式。
整车 OTA 与隐私安全
这两点,应该是 38 号评测中最没什么争议的。整车 OTA(即 FOTA)对于车载系统稳定性的挑战,在随后 ES8 车主@亚东(微博)遭遇的死机 bug 中暴露无遗。而如前文所言,我也曾遇到 NOMI 黑屏死机的小 bug。
这其实容易理解,一般传统上,一辆新车的开发周期短则三五年、长则更久,这期间整车的软硬件都会经过长期测试并逐步定型。而当 OTA 的可行性出现,更新的固件可能只经历了几个月的实车测试。尽管厂商永远声称自己经过了多么严格完善的安全测试,但想想微软上千名顶尖工程师开发出的 Windows 还动不动蓝屏,苹果一向稳定的 iOS 也免不了出现“白苹果”。对计算机代码一窍不通的普通用户,有什么理由信任更复杂的车载固件能够万无一失?
不只是 ES8,整车 OTA 的推动者特斯拉同样有 bug 问题。巧的是,我在上一家单位遇到的 Model X 试驾车就真实遇到过中控屏死机的 bug,问题不及那位 ES8 车主那般严重,却同样说明 OTA 升级对系统稳定性的挑战。OTA 不应被拒绝,但也不应操之过急。更不能用 “OTA 可以快速修复漏洞”,来忽略“车辆为什么会存在漏洞”的前提事实。
今年 5 月,特斯拉 Model 3 出现刹车问题而被《消费者报告》点名批评,随后特斯拉发现是车辆软件问题,紧急 OTA 升级固件得以解决。这固然是 OTA 立了功,但不能因此便忽略了特斯拉出厂存在软件缺陷的重大过错。
说回 ES8,9 月中旬蔚来发布了“日夜兼程开发出的(蔚来语)” 1.0.8 版固件,并表示这将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线下刷写升级。而正是这个 1.0.8 版固件,将使得 ES8 具备整车 OTA 能力,即此后车主将可以自行刷写新版固件,从而升级车辆的核心系统。安全稳定才是第一,希望这会是蔚来固件开发团队最后一次“日夜兼程”(当然,修 bug 的话除外)。
隐私是另一大问题,过往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只是汽车,任何事物遇上“智能”二字,对于用户隐私的威胁都是难免且严峻的。其实相比特斯拉、国内新造车、甚至一些传统车企的新车型,蔚来车外传感器所需收集的信息倒并没有更多。至于所谓的蔚来会收集乘员对话,隐私协议中也写明了是“在 NOMI 开启的情况下,系统可能会收集到”,即呼叫 NOMI 时可能会录到。但在 ES8 车内,这个本用于乘客自拍合影的摄像头,给人带来的不适感就严重得多。尤其它还是一枚超广角镜头,能清楚地拍下车内全景。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16 年,Facebook CEO 扎克伯格的一张办公桌照片引起了公众关注。他的 Macbook 前置摄像头被用胶布贴上,显然即便是全球顶尖 IT 公司也无法彻底杜绝风险,而一块胶布则是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对于蔚来 ES8,车内摄像头确实也有必要加上挡板之类的物理屏蔽。增加很微小的成本,却从根本上让用户安心。
至于其他的信息收集行为,比如车载系统中的地址、手机通讯录、音乐播放等等一系列信息,蔚来的“眼睛和耳朵”伸得确实是远了点。虽然我们愿意相信蔚来作为一家大公司的操守和管理水平,但用户毕竟在客观上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他们需要的是自己能够确认的隐私安全。消费者选择商品时固然也有选择价值观的成分在其中,“不认同价值观的消费者可以不选择这款车”,那么换个角度,价值观与社会不符的企业也将得不到消费者认可。
ES8 身上也有一些细碎的小优点,比如 HUD 显示面积要比常见的大很多,在限速路段行驶时基本无需低头看仪表;前中控下置包处、前扶手箱很大很深、后中央通道完全平坦,很好的发挥了电动车的优势;后排车顶两侧也设有出风口,对后排乘客空调出风更立体。
那么对 ES8 的批评呢?分几个方面来看。行驶性能蔚来没有做到尽善尽美,ES8 身上也确实带着优缺点鲜明的不成熟。但仅就几天的短期试驾来讲,它表现出的缺点并没有超出“调校不完美”的程度,更不至于像所谓“半成品”这样骇人听闻。
ES8 拥有一副表现出色的底盘和悬架系统,强大的动力和刹车都是实打实的;由于电动车常见的动能回收系统,在激烈驾驶时确实容易造成眩晕感;转向质感达到了应有的水平,但高速行驶下的稳定性仍需锤炼;至于续航,已经是官网变相承认的短板,需要蔚来加快充换电体系建设来弥补。
更多的槽点来自车内以及车载系统。车载大屏的 UI 没能在美观与方便易用中间找到平衡,并不具备实际替代作用的 NOMI 被赋予了过多责任。再加上偶有出现的、大大小小的系统 bug,至少目前,ES8 还无法保证给用户一个 100% 完整、100% 稳定、100% 易用的车载系统,这需要蔚来沉下心来,阶段性的将安全和稳定性作为绝对目标来克服。
小的槽点包括车内设施的一些不合理,比如天窗不具备一键开合,比如 UI 菜单设计仍需斟酌,比如设计了女王座却无一键到位。这些不是什么要紧的缺点,但终究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如果厂商给予重视,也很容易在下一代产品中改进。与此同时,一些小的优点也不应无视,像是副驾地位的提高,像是大面积的 HUD,像是对储物空间的一系列重新思考。
不容置疑的是对 OTA 和隐私安全的重新审视。这些固然是存在于众多所谓“未来”汽车的新技术,但也不应以“法不责众”的心态看待各家车厂。整车 OTA 带来的优势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对安全的挑战仍需每一家厂商细细斟酌。而一旦选择了 OTA 之路,也就必须接受对稳定性与安全性的挑战。消费者不需要关心测试了多少公里、开发了多少个日夜,最终结果好不好用、出不出 bug 才是唯一检验标准。
隐私安全就更是如此,“当今社会隐私难保护”不是某一家厂商隐私保护不够到位的借口。蔚来的隐私协议中,确实有相当比例的条款无益于用户,而用户显然并无责任去帮助厂商进行开发和测试,更不要说冒着隐私可能泄露的风险。不带任何物理屏蔽的车内摄像头,很容易引起一些隐私敏感的用户的紧张和不适。
总的来说,ES8 毕竟是蔚来这一新品牌的首款作品,如果考虑到这个身份作为前提,ES8 这张试卷答得还算令人满意。但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他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责任因此而放低标准。
那么不考虑这个身份,就以正常标准来评价,ES8 确实在不少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不成熟,但“半成品”这个形容,多少有些耸人听闻。比如机械方面的很多“缺陷”,实际上是多数电动车都存在的通性,不应该被定义为 ES8 个体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这些所谓的“缺陷”,都没有严重到在日常使用中会影响到健康与安全的程度,它们更应该被定义为 ES8 作为一辆车的缺点,而不是因所谓“半成品”而暴露的“产品缺陷”。
至于上述那些大大小小的缺点,现在你应该已心中有数(“缺点”二字请脑补大写并加粗)。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