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团,是一款流行于江西南昌及周边一些地区的牌类游戏,四团名称来自于江西方言中四端的发音。4人(方)打仅去掉2个大王的3副牌,坐向相对的两方为同伙,通过相互配合,获得更多牌分或者首先出完手中的牌,使本队获胜。四团游戏。不同于升级和斗地主,不分花色,不带牌不组龙。最有意思之处是一伙的两方可以互相商量问牌,因此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打起来十分热闹。极具本地特色的游戏,游戏是纯单机游戏.纯属娱乐 。先出完手中牌的一方胜,规则简单明了,极富娱乐性和与对抗性 bmh9.net
1、气 +火=闪电 +水=雾 +岩石=沙子 +雾=云 +海草=蕨类植物 +鱼=火蜥蜴 +蜥蜴=鸟 +地鼠=蝙蝠 +树=长笛 2、煤炭+鸟=乌鸦 3、黏土+火=砖块 +轮子=陶罐 4、云 +冰=雪 +哺乳动物=羊 5、DNA+水=浮游生物 +阳光=海草 +DNA=病毒 +泥土=蘑菇 6、黑暗+哺乳动物=黑豹 +鸟=猫头鹰 7、泥土+火=岩石 +水=泥 +DNA=蘑菇 +蕨类植物=树 +苔藓=草 +青蛙=蟾蜍 +蜥蜴=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地鼠 +黄鼬=獾 +麝鼠=老鼠 +阳光=黑暗 +狼=狐狸 8、火 +泥土=岩石 +气=闪电 +水=蒸气 +沙子=玻璃 +闪电=阳光 +黏土=砖块 +树=煤炭 +狐狸=小熊猫 9、雾 +水=冰 +气=云 10、冰 +云=雪 11、闪电+火=阳光 +泥=DNA +鱼=鳗鱼 +哺乳动物=黄鼬 12、月亮+哺乳动物=狼 13、泥 +闪电=DNA +沙子=黏土 +火蜥蜴=青蛙 +哺乳动物=猪 14、沙子 +火=玻璃 +玻璃=沙漏 +泥=黏土 +三叶虫=蟹 +火蜥蜴=蜥蜴 +蕨类植物=棕榈树 +花=仙人掌 +草=荆刺 +地鼠=跳鼠 +马=骆驼 +虫子=蝎子 +黑豹=狮子 15、雪 +熊=北极熊 +树=枞树 +狐狸=北极狐 +人类=雪人 16、蒸气 17、岩石 +气=沙子 +海草=苔藓 +浮游生物=三叶虫 +火蜥蜴=陆地龟 +阳光=月亮 18、阳光 +DNA=海草 +草=花 +泥土=黑暗 +岩石=月亮 +花=向日葵 19、水 +气=雾 +泥土=泥 +火=蒸气 +雾=冰 +DNA=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鱼 +三叶虫=虾 +草=芦苇 +鸟=鸭 +黄鼬=水獭 +地鼠=海狸 +花=荷花 +哺乳动物=鲸鱼 +狮子=海狮
对《夺命来电》这部电影,我好矛盾哦!
抱着难得有国外的丧尸片在国内上映的喜悦,看完却发现这波丧尸也太恐怖了吧,一个人真心有点承受不了......
先上图让乃们感受一下。
毕竟是网友看了原片片段,就不敢再玩手机的程度啊。
说的,就是即将在明天上映,由托德·威廉姆斯执导的电影《夺命来电》——一部将科幻、荒诞、悬疑、惊悚、恐怖融合为一体,约翰·库萨克和塞缪尔·杰克逊主演的R级片。
讲的是当人们被手机控制成为行尸走肉后,世界陷入绝命危机的故事。
恩,看完的关键词是:毛骨悚然的手机丧尸+臆想级别脑洞大开的层层通关之旅+绝对心水的影帝级熟面孔主演阵容。
夺命来电,绝地求生,简而言之就是从人机关系为切入点开的脑洞,这里的机就是现在人手一部,隔半个小时不摸一摸看一看都难受的手机。
电影开篇十分钟基本立起了整个紧张的氛围和基调,地点是在人流攒动的机场(当然实际上是整个城市甚至更大),目标是一切正在使用手机通话的人,方式就是通过讯息电波摧毁正常人的大脑,仅仅是几秒钟就可以把人变成“没有意识的行尸走肉”。
丧尸们产生自残自杀式极端行为。
向一切没有受到电波攻击的正常人发动攻击。
甚至连一切电波通讯、能源系统都被摧毁了,飞机空中相撞,爆炸的强力火焰冲击直接震碎机场航站楼。寥寥无几的幸存者,要么是他们没有在那个时候用手机,要么就是像wuli男主柯雷一样,手机正好没电了.......
末日降临,突然的世界毁灭的无助感觉有没有。
这个时候,怎么活下去变成了关键,而对于柯雷来说,还远不止是要活下去这么简单,作为一个事业上没什么大成就的漫画家,家庭生活中又与妻子离婚并且很久没有见到儿子的不幸男人,危急关头他满脑子是对家人的思念、还带着对儿子的愧疚感,这是这个角色自带的人性的本能。
因此,在一切消息都中断的前提下,柯雷和在机场遇到并且一路逃过丧尸追杀的黑人老大爷汤姆,还有一个住在自己楼上并且亲手杀掉了自己丧尸母亲的对丧尸痛恨入骨的少女爱丽丝结伴而行。
他们面临的困境是什么呢?
丧尸的数量占据了压倒性的胜利,成群结队,面目狰狞,用着某种杀戮狂欢的方式完成着对血腥的庆典。
行为方式像极了一群鸟,一旦有人误入,他们的力量以及狂暴程度都是惊人的,可以瞬间把人乱拳至泥浆。
更可怕的是,丧尸们还有群体感应的能力,当你看到一个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一群正在或已经赶来了,出现的数量之多,聚集追杀的速度之快,可不是一杆枪可以解决的事情。一切表面看似的平静下都藏着暗流涌动的杀机。
索性这群丧尸有一个弱点,那就是黑夜。他们会在落日前集体完成着某种神秘的自我催眠模式。
然后在夜晚集体安睡,伴随着手机播放的类似于催眠曲一样的歌谣,每个丧尸的嘴中还会发出同样的嗡嗡作响的声音,这种沉睡就像是电脑宕机一样,是任人怎么伤害都无动于衷的。
只不过,柯雷在这个时候选择了以浇汽油放火的方式一举消灭丧尸,当洒水车直接碾过一具具丧尸时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被人头卡住阻力大到必须将油门一脚踩到底,以及最后大火中一个个苏醒后群魔的挣扎,这一段不可谓不残忍啊!!
也是这个行为彻底激怒了丧尸,火海中最后发出的声音像极了关于复仇奏响的哀乐。
丧尸的能力有了究极进化,不需要手机电波,仅仅是口中发出的震动声响就可以把一个正常人彻底转化。
他们越来越无处不在,甚至是进入梦乡,让人产生了幻觉直至精神崩溃。
比如,最细思恐极的一点是,最后出现的这个穿着红色卫衣,让所有丧尸都围绕着信号发射塔进行某种周而复始虔诚的机械行为的丧尸头脑,就是柯雷漫画中的原型人物。
因此《夺命来电》整个过程中,一边是一条黑暗漫无止境的寻子之路,以及等待被抽丝剥茧的丧尸之谜。
另一边是亦梦亦幻亦真亦假的在科技面前,关于人性摧毁还是适应的抉择。
作为改编作品,不得不感慨一句惊悚大师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说《手机》真的具有超前意识的现实意义。
探讨被手机支配的恐惧,因为科技变得疏离甚至是无思考的“从众”行为,这里的丧尸更像是一种表象,把内心担忧外化为具象的展现。
插一句,史老爷子的改编作品在大陆第一次上映也是值得纪念的。作为“美国当代狄更斯”、“现代惊悚小说大师”,之前的《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等等都是备受粉丝和影迷喜爱的了。
那么,《夺命来电》里活下去的奇迹发生了吗?
我觉得不同的视角下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卖个关子,先不剧透更多。
倒是在三位主演无论是演技还是脸熟程度上,都让我觉得惊喜。
例如,柯雷的扮演者约翰·库萨克,绝对是影迷的老朋友了,演的了浪漫爱情,但更被人熟知的是他擅长的惊悚片,灾难片。其中,要说经典,《致命ID》绝对算,几重人格中最帅的那一个,除了烧脑反转的剧情,这立领风衣范儿同样太难忘。
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2012》也是他主演的,恰到好处的演好了一个狂热而执着,有点理想主义的形象。和《夺命来电》有点像的是,也是在末日的时候,去救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黑人大叔塞缪尔·杰克逊就更脸熟了,《低俗小说》、《王牌对王牌》、《被解救的姜戈》等等,和漫威连签了九部电影,就是神盾局的局长尼克·弗瑞呀!
上一次在《王牌特工:特工学院》里就是饰演了一名免费派发SIM卡传播病毒的大反派,难怪有剧情错乱代入的观众说,塞缪尔你就是免费发卡的罪魁祸首,你装什么hhhhhh
对于这次几经生死考验的合作,这对新组合还表现出了很高的新奇感,更是表示:
“相信能让大家耳目一新。”
至于三人组里唯一的女性角色伊莎贝拉·费尔曼,别看97年出生的,《孤儿怨》里不老腹黑萝莉伊斯特的脸一出来,有爆发力的隐忍感一定能把人惊艳到。09年的时候,她还凭借着《孤儿怨》得到了电锯将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就是这张脸!
而她上一部作品更有名,《饥饿游戏》看过的人不再少数吧。来自最强第二区的克罗芙。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很期待4月13日《夺命来电》的院线上映啦~~~最后给个忠告,拉个伙伴一起去,除非你的心理素质过硬哦!
作者:张良计
来源:张良计(ID:zhang_liangj)
编辑:
雪梨
社长说
噢,我的选择困难症终于有救了!
● ● ●
遇到重点选择不知道如何决策,咋整?
上次有读者问到,如何高效去做决策?今天就来介绍一套做决策的方法模型:决策画布。
A. 什么是“决策画布”?
“决策画布” 是一套辅助做决策的思维工具。
它的灵感来自于著名的“商业画布”模型。我将做决策时,需要用到的信息和思考纬度全部放在这张画布上,并且建立逻辑关联,从而帮助大家能够清晰明了地审视现状,高效做出决策。
决策画布模型
这个模型是我原创,接下来我会详细介绍决策画布的每一个部分,以及如何使用它。
B. 如何使用“决策画布”?
决策画布一共分为7个板块。分别是:困境,目标,冲突,选择,机会成本,优先级打分,计划。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我用一位读者的问题来举例,详细解释如何使用“决策画布”。
以下是这位读者给我发来的问题:
我在大公司呆了4年,福利很好,也受到领导器重。但感觉工作内容繁琐,后期成长也没有很多,同时自己厌倦了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现在我收到了一个小公司的offer,工资水平和现在差不多,但福利比现在公司差很多。小公司的领导很有诚意,工作方面能成长的地方也更多。可后来原公司领导找到我,希望我能考虑回去,并承诺以后遇到的项目也会是行业内更前沿的项目。现在,我应该如何做决策?
简单来说,这是一个“留在原公司还是去新公司?”的二选一问题。接下来我就用决策画布模型来进行分析。
1. 困境
所谓困境,就是做决策时的场景范围。这里面包括背景信息,与决策有关的人员,以及你所面临的具体问题。
为什么要先框定困境范围?因为这能避免你后面被无关的信息所困扰。很多时候我们做决策分析时,起点都在正轨上,可随着后期信息量的增多,思路很容易被带到别的领域去,发生思维“脱轨”的情况。而这,是导致思维无用功的一大因素。
以上面的事例来讲,困境的场景范围很清楚,这是一道围绕在原公司和新公司之间的职业生涯选择题。原公司的老板和新公司的老板就是与决策直接相关的人。
所以在后面思考时,就不要变成“我该不该改行?”,“我是不是要去国外读个书?”,“我考个公务员如何?”,这些都是思维脱轨。
2. 目标
你希望自己做出的决策,最后达到什么结果。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就是你的目标。
任何一项决策,都有一个核心目标。它是开启你思考如何做决策的关键动机。在上面这个例子中,这位读者在只言片语中其实提到了自己的目标,例如“后期成长”,“行业内更前沿的项目”等等,只是还没有那么明确。
这时需要做的,是抽离出关键字词,重新组织语言,清晰描述目标。这么做的好处,是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围绕目标再来审视对应决策,会更加一目了然。
因此,我将这位读者的目标概括为下面一句话:
实现个人工作经验的持续丰富和成长。
3. 冲突
有了清晰的决策目标,那么阻止你去完成目标的东西,就是“冲突”。在这个案例中,冲突来自于两方。
来自原公司的冲突很明显:繁琐的工作内容,局限的成长空间,无聊的人际关系;
而来自新公司的冲突这位读者并没有说出来,但其实是有的。公司规模小,在通常意义上,也就意味着平台资源有限,业务量不高,行业地位低等弊端。
另外,公司小,员工人数少,这意味着很可能你需要一个人身兼数职。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得到成长,但这些“成长”是否有意义?是否真的对你实现目标有帮助?这里是需要打问号的。
这就好像知乎上的一个问题:子弹短信和腾讯的两个Offer, 子弹短信给28K, 腾讯给16K, 应该如何抉择?
虽然前者最近风头正劲,薪资够高,但如果把时间拉长远来看,大公司能提供的不仅仅是薪资,还有背景光环,广阔的行业视野,丰富的产品线经验等等。如果光看表面去做决策,就有些欠妥。
所以决策画布进展到这一环节,会发现信息量有所不足。这时,我们需要暂停分析推演,引入外部调查来补充信息。
比如,将原公司阻碍你成长的条件全部罗列出来;再比如,去和新公司的领导沟通,问清楚新公司能给你提供的具体条件有哪些,是配备更多的下属,还是赋予更多的权力空间,或者是让你接触公司最核心的项目?
在进行冲突分析的时候,信息的获取一定要完整。台面上的显性冲突和台面下的隐性冲突都要考虑到,因为它们都会影响接下来的决定。
4. 选择
在这个案例中,可供选择的选项是很清楚的。但依然不要停止思考,我们承接上一环节的分析,继续深挖:
目前的选择,分别能够解决哪些冲突?
倘若选择呆在原公司,哪些冲突得到了解决?例如:工作量变小,人际关系变得简单等等。
假如跳槽到新公司,哪些冲突得到了解决?例如:项目上获得更多自主权,负责更多的产品线,工作内容不繁琐等等。
这些,同样需要通过反复沟通和调查来补足信息。只有当我们把各自选项下对应的冲突解决了,才能评估出各选项的优势,从而掌握全局。
5. 机会成本
在明确了各选项所能解决的冲突之后,我们还需要分析机会成本。即:
被放弃的选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潜在损失?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全面审视和掂量每一个选项,从而做出最理性的判断。在上面的案例中,由于信息不完整,因此我假定两个选择,分别会产生的机会成本如下:
去新公司,原来大公司的光环就不复存在,不再能享受完善的交流培训机会,同时也享受不到优厚的福利待遇;
而呆在原公司,可能会受制于繁琐的制度流程,同时原公司也没有新公司灵活,难以快速做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目标。选择哪一个,心里应该七八成有谱了。
6. 优先级打分
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所有分析的总结,即:
对每一个选项的优势进行排序打分,从而找到符合自己目标的最佳选择。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的目标早已锁定为“实现个人工作经验的丰富和成长”,那么对这个目标能够做出越多贡献的因素,所打的分数就越高。
例如:更重要的工作任务(90分),跨部门的合作机会(65分)。
相反,那些不能对目标进行直接贡献的,但在你看来同样重要的东西,所打的分数就要低一些。
例如,薪资福利待遇(50分),上班路程远近(30分)等。
分数的具体数值,依据每个人的经验感受来设定,这里不多赘述。这一环节的最后,会呈现出一个排序清单,里面每一个选项对目标的贡献值一目了然(如下图)。
7. 计划
前面的6个环节,基本完成了分析,做出了决定。到了这个环节,就进入到执行决策的计划阶段。
此时,我们需要审视自己手上已经拥有和即将拥有的资源,来帮助我们将决策付诸实践。同样的,由于这个案例缺少更多信息,这里我继续假设接下来会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来完成这个计划。
假设现在做出了呆在原公司的决定,和老板也谈妥了条件,那么就要开始准备迎接新的挑战。例如,接下来你会被分配到一个关键部门,那么就要提前了解清楚该部门的业务内容,人员结构,以及你的角色任务。行动上,你可以和该部门的同事主动沟通,或者侧面从老板那里探听一些情报,也可以先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几个项目,熟悉这里的工作风格等等。
这些,都是基于决策之后要进行的下一步计划。
至此,决策画布的分析流程全部完成。
C. 使用“决策画布”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都要紧盯目标。最后我们做出来的决策,一定是能对实现目标进行最大贡献的选项;
第二,目标只能有一个。当多个目标同时出现时,要学会删减,找到最重要的那个目标。不要妄图做一箭双雕或一箭三雕的决策,否则容易陷入互相矛盾的境地;
第三,记住“冲突是对目标的直接阻碍,选择是对冲突的对应解决,机会成本是对选择的反向补充,优先级打分是最后的优势总结”;
决策画布是一项帮助我们做决策时进行信息梳理和逻辑分析的工具,它的意义并不是最终解决“选择哪个”的问题,而是提供一套分析思路。不同的人使用,完全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最后,大家可以保存下面这张图片,需要使用时打印在A4纸上即可。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摩登文旅」(ID:modengwenlv20180512),作者:摩登文旅,36氪经授权转载。
在2017年3月,刚复牌的第一场年报业绩会上,被传言还不能回到内地的佳兆业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郭英成,隔空表白大陆:
“中国是我的祖国,也是大家的国家,我热爱深圳和广东。同时,我也在香港住了20多年了,回内地是工作也是旅游,我热爱深圳,热爱我的国家,也热爱投资的城市。”
确实,爱旅游的郭老板,总是把工作跟旅游放在一块,尤其在各种“黑天鹅”事件之后,文旅这个“小儿子”已成为他旧改之后的第二大心血业务。
白衣骑士
2018年7月11日晚间,佳兆业以14亿元的作价,收购了中弘控股全资子公司海南如意岛旅游度假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这笔交易,让佳兆业全权获得了中弘在海南的如意岛项目。
这个项目,是一个填海人工造岛进行旅游度假开发的项目。位于海口市海甸岛,距海口市中心约12公里。
已经深陷资金泥潭半年之久的中弘,出售这个项目自然是为了化解债务危机。
而郭英成拿下这个项目,则是为了他的“工作+旅游”。
但“如意岛”能让郭老板如意吗?
摩登文旅问了多个业内专家,对方对郭英成的这笔买卖都不看好。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海南省年初已暂定了各市县的围填海工程项,而如意岛,偏偏就是个纯填海项目。
中弘在公告里说,如意岛公司于2012年通过招拍挂取得如意岛项目,已经取得了22个海域使用权证(含跨海大桥临时栈桥),海域证对应的使用面积为408.12万平米。
另外,如意岛项目分三期填海,一期248万平米填海已完成,已取得验收批复,正在申办海域使用权更换为土地使用权的相关手续;二期138万平米还剩余约200亩未完成,未办理竣工海域使用验收;三期330万平米尚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
据了解,中弘从涉足如意岛开始就是要拿下整个岛,但海南省海洋厅又要把如意岛填海工程分成3期,先把1、2期给你批了,第3期已申请3次都迟迟不批。
可如意岛项目是个整体工程,1、2期已完工,如果3期工程不跟上就不能保证1、2期工程不被海浪破坏。
而为了保护1、2期工程不被海浪破坏,中弘对如意岛项目3期相关海域进行了围堰施工等,因此也受到海口市海洋和渔业局行政处3733万元的罚款处罚。
能看出,尚未取得所有权证的如意岛,其开发进程并不那么顺利。尤其尚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的3期工程,可能成就项目的开业大吉,也可能令项目功亏一篑。
据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佳兆业共有总负债1834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898.74亿元,非流动负债为935.16亿元,拥有现金及银行存款仅为212亿元。
高企的负债,承压的现金流依然以及该项目的不确定性也不妨碍郭英成对这个项目的热爱,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就是“借钱去旅游”。
曾经陷入资金链困局的郭老板,现今也当起了白衣骑士。
或者说,在打通关系上,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郭英成,比以前更有经验和信心了。
多元化困局
这些年来,佳兆业或者说不幸但也可以说幸。
多次命悬一线,都活了过来。
命运这东西,总是很难说得清。
有的人,注定能活着,哪怕一只脚已经落入了悬崖。
而有的事情,注定没有例外,比如世界杯的卫冕冠军一定小组赛出局。
对于企业来说,资金链是保命的根本,断了也就没命了,地产圈有过太多破产出局的企业,见怪不怪。但也有那么几个企业,偏偏命格里自带偏数,熬过来了,置之死地而后生。
佳兆业就是这样的企业。
这个要和浙民投抢买ST生化、要分拆物业上市的企业,在2年前基本被看成了一个死局:
2014年底,佳兆业遭遇政府锁盘,现金流断裂,郭英成逃至香港望北楼。
2015年年初,多家金融机构向法院申请查封佳兆业资产,加上境外债务逾期,佳兆业只能边甩卖项目,边寻找白骑士。
4月,佳兆业部分项目开始解锁,郭英成毁约与融创的收购案,硬是铆着一口气,撑到“黑天鹅”事件缓和。
2016年,楼市大火,佳兆业借助在粤港澳的布局,销售。
2017年3月,“不死鸟”佳兆业涅槃重生,实现复牌。
佳兆业能命不该绝,郭英成的死撑。
他对佳兆业的耐心和信心,或者说执念,是近年来某些离开一线的房企创始人所不能比的。
但也因为他对集团的影响太大,佳兆业在他广泛的爱好下,路径有些散漫,“黑天鹅”事件前如此,复活后亦然。
复活前,佳兆业从2012年开始就已在多个有分量的房企榜单中占据前20的位置了,到2014年中期,土地储备超过2400万平米、总资产超千亿元,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房地产大鳄,江湖人送外号“旧改之王”。
据说,融创收购佳兆业失败以后,转而想将这批在佳兆业负责旧改的人收归麾下,但这批人去融创打了一段酱油之后,又都回佳兆业了。
总之,在事发前做多元化,佳兆业有足够的资本。
但复活后,尤其是基地还未重新牢固的时候多元化,则有些令人担忧了。
6月22日,佳兆业向联交所递交了物业股份的拆分独立主板上市申请,若佳兆业集团此次物业公司拆分上市成功,其旗下的上市公司平台将达到6家之多,剩余5家分别为佳兆业集团、ST生化、佳兆业健康、明家联合和南太地产。
为了发展科技产业地产,佳兆业与河北承德市签署了全方位的战略协议,与咸宁市政府签订了“华中国际生态科技谷“合作协议,跨国收购了在深圳有大量厂房的南太地产,并收购了以网络广告与搜索引擎营销为主业的佳云科技。
健康集团则增持了去年收购的美加医学,还和浙民投明争暗斗许久,收购了从事血液制品生产及销售的ST生化。
加上这些买来的公司,佳兆业旗下子集团近二十余家,业务涵盖传统住宅开发、酒店管理到餐饮、航运、科技、医疗等各类房地产相关不相关的领域。
如此多的业务,却有过半数都发生了亏损,真正赚钱者屈指可数。
据知情人士透露,佳兆业数十项业务中,仅有传统地产开发集团与航运集团有实现盈利,其余业务或为地产开发圈地、或之间依赖地产开发业务输血才得以生存。
且不论为烧钱而生的足球俱乐部和正在投钱阶段的科技与健康集团,看似风光的酒店集团,都在为每年少亏几亿元殚精竭虑。
甚至在人们眼中最该盈利的餐饮集团——嘉美轩,也会为当年只亏了2亿元而欢呼雀跃。(但据说味道真不错)
即便如此,佳兆业并没有收敛胃口。就在十几天前,佳兆业新设的茶叶经营集团首款产品正式上市,传闻销售惨淡。
据说,集团亏损的,最终定会在地产开发集团这边找回来。
每年地产开发各地方公司分得的拿地款少,且利率极高,使得地方公司必须单独与各地方支行协商,寻找到其他融资途径后才能顺利完成拿地。
因而佳兆业极少出现在公开土地市场上,新增地块也往往以小额零散地块为主。
相较之下,郭老板对什么都大方,就是对地产开发集团可谓吝啬至极。
但当这项目是文旅项目的时候,倔强的郭老板却回拼力去养大自己的这个“小儿子”。
兵败东戴河
2013年,爱旅游的郭英成成立了佳兆业文旅集团,佳兆业·东戴河是当时集团的主力项目。
这个项目在2010年刚圈地规划时,是整个区域(绥中滨海经济区)的第一个商品房售楼处,当时佳兆业与政府谈好的计划是做一个包括五星级酒店、会所、马术和游艇俱乐部、大剧院、博物馆与文化中心以及公寓、住宅在内的区域内最大的复合型旅游业项目,总体量将达1000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达500亿元,建设周期约为6~8年。
值得说的是,东戴河本不叫东戴河,而叫绥中滨海经济区,但因为有了佳兆业·东戴河这个项目案名,当地政府才改了名——2012年辽宁省政府一号文件正式批复,绥中滨海经济开发区正式更名“辽宁东戴河新区”。
“新区”的概念多火啊,然而,如今距离拿地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佳兆业成就了东戴河,东戴河却没有成就它。
但这个项目被冠以“鬼城“名号已有多年。
2011年,佳兆业·东戴河首次开盘,它一次性开了40多栋楼,此后的5年间,它没有再拿新的预售证,就一直在消化这些旧货。
这一方面,和佳兆业2014年底开始的“黑天鹅”事件有关,在集团整个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自然无力去新开发个别项目。
而另一方面,这个“新区”后来的发展,远不如拿地时候规划的那般,也导致这个项目难以起色,甚至几番跌落——第一期开盘时候,这个项目的销售均价为6500元/平米,2014年时为5800/平米,2015年降到了4700/平米,2016年回升到了6000-6500/平米,而现在新开盘价为8000元/平米。
投资价值有多少,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又有几分,显而易见。
最终,到此购房的人越来越少,炒房无以为继。曾经被重点投资的东戴河,成为了佳兆业难以回避的痛。
直至2016年930后,京津冀重点城市全线限购,而不红不火的东戴河,成为其中的漏网之鱼,人人爱买房的年代,复活后的佳兆业,也趁势收割了一波。
2017年小镇概念火起,佳兆业想趁势再热炒一波东戴河。
但刚好遇到2017年年底,绥中政府换届。
2018年4月4日,绥中县十六届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上,县长、东戴河新区管委会主任马茂胜提到了佳兆业东戴河房地产公司违法填海影响生态环境案件的整改方案,这是继海南房地产开发环境整改方案的又一个由于环境问题叫停房地产开发的案例。
方案中提到佳兆业东戴河项目违法填海、影响海洋生态环境,要求加强河流治理、明确整改任务。
不知道郭老板拜了几次山头,但显然,盘活项目的效果达到了。
6月27日,已经开业7个年头的佳兆业·东戴河,开放了新的北京营销中心。郭老板对“小儿子”的永不言弃,感人肺腑。
除了东戴河,佳兆业的另一个文旅代表项目,是金沙湾国际乐园。
2014年4月,为争夺该项目土地,佳兆业与华润、华侨城、港中旅等巨头集团历经多轮竞价,最终以54亿元成功拿下,高出起拍价约50%,创下当时深圳地王的记录。
甚至在集团濒临破产的时候,佳兆业都没有松手出让这个项目——依托第二大股东生命人寿输血13.8亿元,坚持缴清了金沙湾国际乐园项目地剩余土地出让款。
据悉,该地块位于深圳大鹏下沙片区,是深圳山海风光最独特、旅游资源最丰富、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项目占地1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0亿元,预计年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230万人次。可以说,这是佳兆业重回巅峰的重要依仗,也是支撑其渡过绝境最后的希望。
撑了近3年后,2016年11月29日,佳兆业金沙湾国际乐园项目才正式启动。
去年4月,前香港迪士尼乐园运营副总裁Noble Coker出任了佳兆业金沙湾国际乐园公司总裁,此番人才引进足以显示佳兆业对这一项目的重视。
从开业后这一年的表现来看,金沙湾项目并未辜负人们对他的期望,节假日往往一房难求,游客赞不绝口。
相比佳兆业·东戴河而言,金沙湾国际乐园算是不负郭英成的希望,让郭老板坚信之前咬牙的日子都是值得的,也坚定了郭老板要做大文旅的决心。
去年年底,佳兆业与成都市青白江区签署管理了约2000亩的凤凰湖旅游度假区,拟建设国际文化小镇;此外,还与各地方政府签订了安徽滁州高教科技城、常州医疗科技城、青岛森林康养小镇和无锡航空小镇共四个特色小镇的合作协议,均是典型的PPP模式。
爱旅游的郭老板,其实对于文旅地产这其中的逻辑十分轻车熟路:先与地方政府建立联系、寻求合作机会,在帮助地方政府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大量、廉价的土地,最后把土地用房地产开发的模式变现。
是的,虽然这个套路曾把佳兆业推向了死亡边缘,但缓过一口气以后的郭英成,还是继续走起老路子,享受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的钢丝线。
至于收购海南的如意岛,是否意在继续验证自己广泛的人际关系,郭老板这一手牌怎么打,很是好奇。
第十名:他骗了法国人不止一次,而是两次。 一战后的巴黎充满了机遇和冒险,这给一个名叫维克托·拉斯提格的骗子,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艾菲尔铁塔本来在1889年的巴黎博览会之后就应该拆掉,但到了1925年铁塔仍屹立在那里。传闻说铁塔需要花巨资进行修整。维克多·拉斯提格于是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觉得这是个机会,要让人们相信法国政府决定拆除埃菲尔铁塔。这样他就能从中赚一大笔。拉斯提格化装成一名政府工作人员,邀请了五名废品收购商,为铁塔的7万吨废钢竞标。他先让这些人相信自己是邮编部的副总监,然后带他们到塔上逛了一圈,说了一些铁塔可能要拆除,将这些材料卖掉能赚一大笔钱之类的话。他告诉他们,政府不想让公众知道这件事,一旦人们听说心爱的艾菲尔铁塔要拆除,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因此必须保密。收购商全都中计了,在对这个子虚乌有的标底物竞标之前,拉斯提格已经收到了大笔的贿赂。等到罪行败露时,拉斯提格早已逃之夭夭。事情还没有见报,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可以用同样的办法再赚一笔。他回到巴黎请来一批新的收购商,又把铁塔卖了一次。他居然把艾菲尔铁塔连续卖了两次,好象那套方法真的屡试不爽。
第九名:有人试图重写人类进化的历史 在19世纪中叶,美国人对进化论持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一种是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而正统的基督教徒则坚信上帝造人之说。1868年无神论者乔治·赫尔,和一名认为创世纪完全正确的牧师,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当时赫尔说:“你是想告诉我,很早以前地球上就有巨人出没吧。”牧师说:“当然,只要圣经说了,就肯定没错。”当天晚上,赫尔想了一个办法来戏弄那些宗教狂热分子,顺便还可以赚点钱。他先用一大桶啤酒从采石场换回了一块5吨重的石膏,又花钱在芝加哥雇雕刻师,雕了一个裸体巨人的石膏像,并把他镶嵌到一块大厚石板里。赫尔在石板像上洒了硫酸,让它显得年代久远一些。接着就把它埋在纽约洲加里夫,他堂哥纽威尔的农场里。一年之后,纽威尔叫了两个加里夫当地的人,来帮他挖井。两个挖井的人挖到很深的地下,这时露出了一对19英寸长的大脚,接着挖巨人的腿也露了出来,接着是躯干、腹部、巨大的头和上肢。他们发现了什么呢?两天后他用大账篷把巨人遮了起来。并向来观看的人每人收了0.5美元,他从此发财了。赫尔花2200美元做的石膏像,给他带来了10万美元的收入。但当科学家开始置疑石膏像的年代时,赫尔知道自己的骗局快破产了。调查开始后,赫尔意识到他的骗局最终必将败露,于是他就主动站出来,说明了真相,为自己邀功。有趣的是,赫尔的坦白反而增加了加里夫巨人的吸引力“没人在意他说了什么,没人在意,那东西太有意思了,太吸引人了。”人们就是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赫尔带着巨人四处展示,这引起了展览举办人PT博纳姆的注意。故事说漏了,PT博纳姆喜欢上了这种骗术,可能他就坐在那里唠叨:“哎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主意呢?”于是他提出要购买加里夫巨人,赫尔拒绝出售石膏像。博纳姆索性自己仿造了一个,并宣称自己买到了真品。这个故事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博纳姆那个赝品的赝品竟然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赫尔被骗术更高明的骗子给耍了。当两个石膏像开始巡回展示的时候,加里夫巨人已经在美国家喻户晓了。
第八名:骗术大师、多面人德马拉 他因为伪造了一系列的身份,从而为他自己博得了传奇性的绰号。 在1960年最卖座的影片《伟大的骗子》中,托尼·科提斯有几十个假身份,其实所有这些故事都取材于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就是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斐迪南·华尔多·德马拉。他当过外科医生、牙医、心理医生、大学校长、精神分析医生、副典狱长,还教过生物学,当过内科医师,他是拉丁语硕士…天知道他进出过多少次修道院。德马拉好象并不担心自己的身份被揭穿。我觉得有人使用假身份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他不仅用别人的姓名和身份,还能把这种身份一直装到底。在伪装过的职业中,他甚至比真正的从业者还要出色。德马拉靠假身份过了11年,德马拉不是真的约瑟夫赛尔医生,但他确实救过人。最后报纸戳穿了这位加拿大海军的英勇军医的身份。真正的赛尔医生突然发现自己成了英雄,这简直是新闻,他向当局检举了此事。德马拉一夜成名,他把自己的故事卖给了生活杂志,然后回去做他的弗雷德·德马拉去了。但时间不长,四年后,他再次重操旧业,他成了德克萨斯勘斯威尔监狱的副典狱长。这是德洲最重要的监狱,名声很大。他本来可以在这里渡过余生的。德马拉负责看管立即执行的死囚犯。但他的新身份更加短命。一天他正往外走,有一名囚犯在看登载有他故事的生活杂志,囚犯看了看德马拉,他意识到身份暴露了,最好赶紧走,于是他离开了监狱。生活总是喜欢捉弄他,30年后,当德马拉当医院牧师的时候,他遇到了真正的约瑟夫赛尔医生。医生仔细打量了一下手术台对面,扮演过自己的人,但他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在看。我想那时的德马拉已经不是德马拉了,他是医院的牧师,做牧师的工作。约瑟夫赛尔没有理由揭穿他,他也确实没有这样做。德马拉在1988年去世,他的一生非常充实,现在的情况不同了,我想德马拉在今天很做到这些,我们今天有很多方法可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但我们必须承认他是天才 ,我相信他能战胜这些技术,就像他经常做的,总是比别人快一步。
第七名:一件赝品让造假者成了民族英雄 汉·凡·米格莱恩,从20年代起,开始从事创作,但其作品反响平平。作为一名艺术家、画家,他还算不错,但绝不是大师。他渴望成名,但遭到了评论界的各种非难。这或多或少影响了他的发展。“我认为他在很早的时候,就下决心要愚弄一下这帮评论界的家伙。”汉·凡·米格莱恩的复仇计划开始于,绘制十七世纪荷兰艺术大师杨·福梅尔的作品。他非常注意不让自己的仿绘品因为使用了某种不恰当的材料而被人揭穿。因此他没去买现成的碾碎的颜料,而是自己非常细心地把颜料碾碎。他还使用了旧画布,在17世纪的画布上作画。在开始创作五年之后,他把自己创造的赝品送到了著名的艺术评论家雅布拉罕·布莱迪斯面前,“就是它!”他被那画技 线条和画笔给骗了。布莱迪斯为这副作品欣喜若狂,他激动地说:“这肯定是福梅尔的真品,或许还是他的代表作呢!”当艺术界的其他人士,也认为这是福梅尔的代表作时,凡·米格莱恩本来应该站出来说明真相,但他的报复之心,此刻已经变成了贪婪。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找到了赚钱的捷径,没必要再执行原来的报复计划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凡·米格莱恩的新事业创造了一个理想环境。犹太人的收藏品日复一日地被毁掉,但却有很多东西神秘地出现在市场上。福梅尔的作品在希特勒和他的纳粹爪牙们中间非常受欢迎。凡·米格莱恩的赝品,甚至用来鉴别新发现的福梅尔作品的真伪。他不只是临摹福梅尔的作品,他还创造了福梅尔画技的新概念。他创造了一个并未存在过的中间时期。凡·米格莱恩享受了一段欺骗、衰退但富庶的日子。战争结束后,盟军惊奇地发现纳粹头目赫尔曼·格林的个人收藏品中,有一幅以前不为人知的福梅尔作品,这是格林以前花大约150万荷兰银币购得的福梅尔的作品。通过出售记录,荷兰官员顺蔓摸瓜找到了卖掉这幅画的凡·米格莱恩,他被逮捕,并因向纳粹出售国家财富而被控以卖国罪,叛国罪要被处以极刑。他解救自己的唯一办法就是,承认自己是那幅画的作者,也就是说卖给格林的是赝品。凡·米格莱恩提出当场作画以拯救自己的生命。他的故事中最荒唐的一点就是,在伪造福梅尔的作品这么长时间之后,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了自己是伪造的事实。在证人和警卫的监视下凡·米格莱恩绘制了十七世纪著名的油画《年轻的基督》。这是他第九次,也是最后一次绘制福梅尔的物品。这次现场实验让他一下子变得高尚起来,出来的时候有些像英雄。能骗过这么多专家,能愚弄纳粹高官,让他身价倍增。他的当场作画,让评论界承认了他是一名优秀的画家,并宣称那些福梅尔的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对凡·米格莱恩的判决由叛国罪降为伪造作品罪。对他的量刑也变成了最低的一年监禁。但他服刑不久,就因为心脏病发突然去世。高超的画技、报复和自我辩白让凡·米格莱恩荣登骗局排行榜的第七位。
第六位:故设疑阵的馅饼行动 把我们带回到二战的战场,盟军的作战计划,要求进攻被纳粹占领的意大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盟军炮制了战争史上最成功的一个骗局。到1943年,盟军已经把德军逐出了北非,但尚未在欧洲本土建立起强大的进攻基地。盟军认为最佳的地点是西西里岛。但不幸的是德国人也知道这一点。这次行动的代号叫馅饼行动,意思是让德国人相信美国人英国人和加拿大人不想进攻西西里岛。想出这条计策的是指挥官埃文·蒙塔古。埃文·蒙塔古的计划其实很简单,他制造了一份假文件放在尸体身上,然后把尸体伪装成去北非途中遭袭淹死的军官。西班牙人会把尸体拉上岸,让德国人把它的文件拍照。这些文件会让德国人相信我们将在希腊和撒丁岛登陆,而不是西西里岛。计划执行得天衣无缝,他们先找到一个患抑郁症,曾吸食灭鼠药自杀,后死于肺炎的人的尸体,并向他肺里注入了液体。下一步就是给尸体找一个假身份。在挑选姓名时,他们斟酌再三,他们知道德国人有英国军队全部军官的名单。于是他们给死尸挑了一个英国皇家海军中非常普通的名字,行动组少校威廉·马丁。他们还把一张海军军官俱乐部的帐单塞进他的口袋。一同塞进去的还有给北非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几封信。但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还是尸体身上有他的未婚妻汤姆的信件和照片。现在马丁少校已经准备好奔赴战场了。1943年4月30日一艘英国潜水艇在西班牙的威尔瓦海岸附近放下了尸体,希望海浪能把他冲上岸,被西班牙人发现。英国人随后放出口风:不惜任何代价要找回此人,他身上携带着非常重要的情报。当然这些话传到了德国人那儿,正如蒙塔古预料的那样,淹死的马丁少校和他的文件被送到德国人手中,他们对他携带的文件十分感兴趣。那些信件描述了盟军即将进攻希腊和撒丁岛的行动计划,信件交给了德国的情报系统,被层层上传最后放在了希特勒的面前。几天后,当西班牙当局把马丁和他的随身物品归还给英军时,英国人断定信件肯定已经被敌人看过了。丘吉尔这时恰好在华盛顿,他接到海军情报处的专线报告:他们已经把馅饼整个吞下去了。几个月之后,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和美国的巴顿将军采取了联合行动,突袭西西里岛消灭了德国守军,但希特勒拒绝从地中海调兵增援。他还在担心马丁少校文件里提到的盟军行动计划。盟军取得了西西里岛战役的胜利,馅饼行动也作为欺骗敌方情报机关的最成功,最周密的军事骗局被载入了史册。
第五名:测验秀丑闻 它所引发的是冲击甚至是波及了白宫,“整件事不搞个水落石出,没人会满意的。”在50年代,智力测验秀是美国电视台的主打节目,获胜者被奉为英雄,观众每天都要观看他们下注的选手的表现。但一桩披露的丑闻表明他们都被骗了。赫伯·斯台姆贝儿是第一个在测验秀节目21中赢得大奖的人物。1956年9月,我开始看这档节目,它当时刚播出不久,我给巴利和恩莱特制片公司写了一封信说我想试试。大约过了四五周,丹·恩莱特给我打电话说要马上见我,非常急。后来他来了,从皮箱中拿出些东西,问了我一堆问题,多数答案我都知道,有一些不太清楚,他把答案告诉了我。然后他靠在沙发背上对我说“你想不想赚25000美元呢?”丹·恩莱特不认为自己是骗子,他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个电视节目制作人。节目本来并不想欺骗观众,也没有人说我看某某人应该赢。后来他们发现人们喜欢连续观看这档节目,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全部正确的答案。恩莱特不愧是精明的制作人,他让哥伦比亚大学的凡·多伦和智力大学的斯台姆贝儿同台较量,这就是21节目能一枝独秀的原因。“每个星期我们都想知道斯台姆贝儿打败凡·多伦,还是凡·多伦打败了斯台姆贝儿?他们会做些什么?各自能赢少?问题是什么?他们怎么知道答的?”最后斯台姆贝儿被迫答错问题,他的名声和财富从此消失。查理斯·凡·多伦取而代之,并成为NBC的节目主持人,获得了10万美元的奖金。1958年当游戏节目DOTTO被控涉嫌作弊后,调查行动席卷了整个电视业。赫伯·斯台姆贝儿也站出来说明了真相。巴利和恩莱特被揭穿了,但却无法给他们定罪,因为还没有制裁电视游戏节目作弊的法律。这个法律漏洞很快就被补上了。1960年9月13日,艾森豪威尔总统签署了法令,宣布在智力测验节目中作弊违反了联邦法律。70年代,巴利和恩莱特又制作了高收视率的游戏节目“胡说八道”“赚大钱”和“笑话园地”。斯台姆贝儿虽然离开了节目,但仍能赚钱,他专在凡·多伦的反方下注,凡·多伦在21节目失势的那天晚上,斯台姆贝儿终于赢了1万美元。第一个让美国人对电视失去信任的节目测验秀丑闻名列第五。
第四名:火星人入侵地球 广播节目里传出超级新闻:火星人要入侵地球。过去的收音机就相当于今天的电视,人们对他的可信度从不怀疑。因此它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1938年10月30日,美国一家广播电台向全国发出警报说:有不明飞行物降临地球。整个美国对此的反应是一片恐慌,人们蜂拥到大街上准备逃生。一些人拿起武器准备抵抗入侵者。恐慌是真实存在的,但外星人入侵却是虚构的。 当年轻的奥森·威利斯把科幻小说《火星人入侵》改编成广播剧本时,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认为它的虚构成分太多,而且滑稽可笑,他们已经考虑取消它。但威利斯坚持要播放,于是他们说:“那好吧,不过让它再紧张刺激一点,要有真实感,让人们觉得真有这么回事。”奥森声明此剧改变自科幻小说。但很多人没听到他在广播剧前的公开声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节目和艾德甲·勃艮与查理·那卡西主持的一个节目在时间上的冲突。多数听众把节目开始前的声明“本剧改编自HJ韦尔斯的同名科幻小说”错过了。勃艮和他的搭档的节目当时很受欢迎。但当节目进行到12分钟后,一个叫内维尔·艾迪的歌手出来唱歌,听众们于是纷纷调台。成百上千的人在换台时,正好听到了火星人入侵地球时的混乱场面,于是人们受骗了,认为那是正在发生的真事。威利斯为了加强广播剧的效果,还特别引入了一些新闻报道的技巧。为了让节目更加真实,他们使用了很多公众过去在收音机里听过的素材,比如记者在事发现场向听众报道新登堡号坠毁的录音,当时的新闻报道都是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播出的。“太可怕了,这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一场灾难,噢,天啊!”更高明的是到了描写记者亲眼目睹火星人走出宇宙飞船的时候,电台做了无声处理。突然尖叫声四起“哦,上帝,他们是… 太可怕了,上帝呀!”突然麦克风失灵,声音全没了。奥森把无声的时间拖得好长好长。播音室里的制作人在玻璃后面好象是问,你知道他们想问:“你在那儿干什么?”他在那儿控制着沉默,时间就这样在无声中一分一秒地过去。最后终于有声了,有人问:“你们好,能听到我吗?有人在吗?懂我的意思吗?”那时候人们早就夺门而走了,幸运的是恐慌中没人死亡。但有不少人因为恐惧而想到了自杀,一个男子发现妻子手里攥着毒药。还有一位妇女衣衫不整地冲进了警察局说她遭到了火星人的袭击。900万人收听了节目,大约175万在恐慌中采取了行动。 “你是否意识到了这样做的危害?”“不,当然没有。没有想到火星怪物神秘入侵地球的传闻,能在听众中传这么快,能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我本人也感到非常地吃惊。”在接受采访后,他收到了一个朋友发来的电报上面说“此事证明全美国的聪明人都在收听你的假人物、假报道,而所有假的东西都听命于你。”尽管他面临多起诉讼的威胁,但最终没有一件立案。而奥森·威利斯却一举成名。好莱坞邀请他加盟,被拒绝了,想叫他去好莱坞只有一个办法,让他像以前在戏剧和广播中做的那样,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当然他一口拒绝,好莱坞就再次找上门来,并提高了待遇。所以他能在好莱坞签下别人签不到的合同。他成功制作了影片《公民凯恩》在影片中凯恩第一次出场时,说的头一句话就是“不要相信收音机里的任何东西”。火星人入侵的恐慌,让威利斯闻名全球。
第三名:人工授精大骗局 孩子多有罪吗?如果你是那位有预谋的进行人工授精的医生,那你就是在犯罪。1987年,戴比·格里格里去产科医生那里,要求做产前检查,但检查发现她根本没有怀孕。他对我说:“你没有怀孕。”我就问:“你这话什么意思?是不是胎儿死了?”他说:“不是。”他说:“你没有怀孕,没有什么胎儿。你根本就没有怀孕。”给她做人工授精的医生是塞西尔·雅各布森。她不是第一个听信自己怀孕了的患者。塞西尔·雅各布森欺骗妇女们说她们怀孕了。问题是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干了多少次?塞西尔·雅各布森专门为病人治疗不育症。多年来他凭借一种叫“人体包衣促性腺激素”的核儿蒙HCG,在专业研究和敛聚财富方面都大有斩获。但问题恰恰出现在这种荷尔蒙上。一个母亲怀孕后,她体内生成的其实就是这种荷尔蒙。不管你抽血化验,还是做家庭受孕检测,测出来的也是这种荷尔蒙。在调查过程中,一位男性电视节目制作人,往自己身上注射了一支HCG荷尔蒙,七天后体检结果显示他怀孕了。而病人超声波扫描图上的黑点,也就是雅各布森医生所说的胎儿,其实不过是病人体内的粪便。病人往往交钱注射完这种荷尔蒙后,过了几个月被告知已经流产。 雅各布森医生还对患者说她们的身体能溶解吸收那个柑橘大小的胎儿。他告诉过11位妇女胎儿已经被溶解吸收完毕。这不仅是骗钱,还粉碎了别人的梦想。他所做的就是从患者那儿剥夺她们的梦想,月月如此 ,而且使用的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手段。当雅各布森接受审判时,他列举了一些使用荷尔蒙激素并获得成功的案例。从而让这个残酷的骗局变得更加荒诞离奇了。“他们和雅各布森长得很像,你用不着做DNA测试,只需通过全身检查,就能看到这些孩子都是他的。你知道,我们不禁感到疑惑,这些孩子都是他那些接受人工授精的患者,自己的孩子吗?”雅各布森的助手们证实,他们从未在诊所里见过捐赠精子的人。估计有75例人工受孕使用了塞西尔·雅各布森的精子。在某些病例中,雅各布森甚至用自己的精子换掉病人丈夫的精子。对那些夫妻来说,当他们在多年后得知自己孩子的降生,是因为用了他的精子,而不是孩子父亲的精子时,那将是一种极端残酷的打击。雅各布森最后被控,违反联邦法律第52条罪名是欺诈和做伪证。法庭判罚他判罚金额116000美元,入狱五年。但这位医生始终坚持认为自己是无辜的。1989年塞西尔·雅各布森被吊销行医执照。但仍有人资助他进行遗传基因突变方面的研究。
第二名:石器部落大发现 1971年,菲律宾少数民族部部长,曼奴埃尔·伊莱扎德宣称在卡塔部南部,广袤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个石器时代部族。1971年7月,作为第一批被邀请的嘉宾,约翰南斯采访了神秘的塔萨代部族。他对该部族与世隔绝的程度感到震惊。伊莱扎德说:“给他们些粮食吧,是人就喜欢粮食。”可他们只是看着却不动,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粮食。他们说他们杀过最大的动物是青蛙,还向我们演示了一下。他们平时吃溪水里的蝌蚪和小鱼蟹,住在岩洞里,他们没有刀,会用石头做工具,顺藤攀援。塔萨代部族上了世界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一位人类学家将它称为20世纪人类学的伟大发现。1973年,为了不让外界干扰塔萨代部族,伊莱扎德把他们居住的周围47000英亩土地封闭了起来。伊莱扎德不喜欢科学家在那里任何研究,哪怕是最泛泛的人类学研究也不准进行。 一年之后,马克斯总统宣布,在菲律宾全国实行军管,此后外界和塔萨代部族的接触完全中断了。“我们再也没有看到他们,直到很多年以后,确切地说是到1986年。”但外界对塔萨代部族的好奇与日俱增,马克斯下台后不久,两支由记者组成的小分队,奔赴那儿去察看塔萨代部族的现状。进入森林的两支小分队,发现了两个完全不的部族。瑞士记者奥斯尔德·艾德发现塔萨代族原来居住的岩洞已经被遗弃。如今的塔萨代人身穿T恤衫牛仔裤,住在附近有屋顶的房子里,还拥有小型农场。艾德公开发表了他的发现,一周后,德国斯特恩杂志组织的考察队,在菲律宾政府向导的带领下,进入了该部族。当考察队在一周后,到达他们居住的岩洞时,惊奇地发现,他们穿着簇新的草叶裙,男人还往铜器上涂颜料,看来石器时代好象结束了。 人类学研究证明,卡萨待人的食物根本无法维持他们的生存。他们的工具也不实用,而他们所谓的独特语言也不过是当地的一种普通方言。“我刚听说的时候,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笑话,我们这代人还记得塔萨代人,以及他们安贫乐道的样子。你知道,他们四处寻找蝌蚪和死去的小鱼吃。”1986年,塔萨代事件终于被揭穿,这是曼奴埃尔·伊莱扎德一手创造的神话。他从当地部族中招募人员,亲自策划了石器时代部族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伊莱扎德还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看上去很穷,就会得到政府的援助。塔萨代骗局败露后,人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伊莱扎德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是政府划给塔萨代部族的47000英亩保留地。那里有伊莱扎德需要的黄金、木材还有农产品。伊莱扎德还利用塔萨代事件,增加了他在菲律宾土族居民中的知名度。1972年他以塔萨代族演讲,竞选议员落败。 虽然现在绝大多数人,已经识破了伊莱扎德的骗局,但至少还有一个人相信他。“如果是冒牌货,他们就必须教孩子如何在丛林里生活,不能抱怨吃小鱼小虾,还得保守秘密。我八六年回去过,如果全世界都认为25个菲律宾土著农民,就能愚弄几十个人类学家、国家地理杂志、NBC,还有整个世界的话,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呢。”对许多人来说,事实正是如此。更加奇怪的是,1977年伊莱扎德声称他又发现了一个石器时代的部族。这次菲律宾国家博物馆对他置之不理。
第一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从19世纪开始,各种招魂师就因宣称能替亡魂传递信息而名利双收,愚弄着善良的大众。1988年谎言揭破者詹姆斯·兰地和澳大利亚的60分钟节目,联合制作了一个骗局,来揭穿灵媒的欺诈本质。“一位澳大利亚制片人给我打电话,问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他说,他们被去那里的灵媒折磨得够呛,他们认为那些家伙骗了澳大利亚人的钱。可我们怎么才能揭穿他们呢?我说为什么不自己造一个灵媒,证明那些事我们也能干。” 兰地和一个在纽约从事艺术表演的朋友约瑟·亚瓦莱兹,取得了联系,由约瑟·亚瓦莱兹来扮演一个2000岁的委内瑞拉老灵媒卡洛斯。“表演开始,简单地说,我综合了我所见到的所有灵媒的特点,他们通常都说自己有几千岁了,说话的时候用一些古怪的、引人注意的声音。我就这样四处逛逛,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神秘的色。”卡洛斯为了录影带,兰地和亚瓦莱兹借助百老汇的观众来假冒聚结的信徒。“我们无法认清时间的本质。”“我们做这件事时,从头笑到尾,因为那些东西太荒谬了。填补上那个空间非常广阔,因为你要走上舞台,其中的一项现代技术就是藏在耳朵里的声音接受器。这样他就能听见观众中的内线给他传递的信息。第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们这什么吗?是一种天文现象。它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作弊手法是从多年前,我揭穿的一个传福音的骗子彼德·波波夫那里照搬过来。他当时耳朵里就有一个接受器,他妻子混在观众里给他传递信息。“他得了胃癌,”“你得的是胃癌。”他看上去好象是神在和他说话,告诉他各种信息,灵媒最拿手的绝活就是,在卡洛斯刚开始占领约瑟身体的那一刻,他可以让心跳暂停,真是戏剧化的进入。实际上方法很简单,我们在他的腋窝里放一个小橡胶球,然后固定好。这样在需要的时候,他只要用胳膊挤压小球一下,那条胳膊的血液循环就会暂时中止。 在短短三天里,约瑟·亚瓦莱兹,乘飞机穿梭往返在八个不同的电视节目里露面。澳大利亚新闻媒体也对他进行了全面报道。卡洛斯抵达澳洲第七天后,他在悉尼歌剧院表演的票,就已销售一空,入场其实不收费,但组织者在里面另划了一块地方,来展示灵媒是如何发财的。“我们在一个小筐里,镶上一小块石英,称它是阿特兰特斯的水晶,我们把它定价为2万美元,竟然有三个人愿意出价购买它。还有人愿意出钱买卡洛斯的眼泪,并和灵媒单独见面。“他太伟大了”“这是真的”。尽管兰地和亚瓦莱兹留下了很多线索,但媒体一直没能识破卡洛斯,我们说卡洛斯曾在加里西亚的某小镇出现过,其实这个小镇并不存在。我还说了旧金山的一家剧院,那家剧院也不存在。任何一条线索,只要有媒体去查,就一定能查出,这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最后骗局还是被他们的合作者,60分钟节目揭破了。但卡洛斯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只要还有什么神灵大仙,精神治疗者继续欺骗公众,表演艺术家约瑟·亚瓦莱兹就会以灵媒卡洛斯的身份,周游世界,揭破他们的谎言,如今他用这个角色来宣传理性和置疑的精神。骗术的高超、用心良苦,灵媒卡洛斯位居十大骗局之首,当之无愧。 有的骗局改变了我们的观点,有的却能改写历史,不管是小小的恶作剧,还是十恶不赦的欺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些精力过盛、头脑发达的人,想愚弄我们,哪怕一次也好。记住这些例子吧,十大骗局,都是骗术大师们的得意之作,他们会让你避免重蹈覆辙。
2018将会是残酷的一年。
并购是它的主旋律——所有可能产生大机会的领域都已置于巨头军备竞赛的阴影下——这可能带来无趣,也可能有出人意料的竞争结果。
今年,我们走访了超过50名投资人、创业者、管理者及分析师,试图通过研究新商业领域里的明星公司、热门领域,去预判接下来一年的关键事件。
我们去年的许多预言已成真,比如做内容的和做社交的越来越像、非主流文化成为主流、信息流大挣其钱、互联网金融公司集中上市、便利店等线下业态难被取代、外卖市场发生并购……
融合仍在继续。今年,我们依然在内容平台与社区、文娱与游戏、零售与电商、出行与新汽车、手机与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新金融,以及新增的区块链这8大领域,预测未来一年值得关注、大概率会发生的41个趋势。
期待与诸位探讨。并期待着观察历史发生。
一、红利到顶,瓜分内容剩余流量
2018将是移动互联网继续马太效应的一年,内容平台尤盛。在资讯分发这个领域,头条、百度、腾讯以及剩余门户的分歧争执将会继续深化,多方竞争已经从暗箭走向明枪,而在短视频这块还算新生的战场,快手、头条系的两大产品,以及腾讯、YY、360等跟进的产品线群魔乱舞,市场喊了多年存量竞争之后,终于迎来“狼来了”的一天。
1 巨头收割开始
像今日头条这样的头部公司,它们个头都已经相当巨大,但是主App已经面临增长的天花板。那么,还有什么办法增长?答案是收购。在社交、音乐、新闻、视频及短视频等领域,头部公司正疯狂而又残酷地收割腰尾部App。
对内容行业来说,今年注定是“大吃小”的并购之年。步入狗年没多久,就已经发生了头条收购Faceu,陌陌收购探探等行业重磅交易,体量虽然都在十亿美金以下,但是胜在频次高,速度快。市面上所有残存的体量稳定但后劲不足的中小公司,都将成为大公司为做大日活而虎视眈眈的猎物。
2 撒币送钱将成常态
2017年下半年以来,内容平台涌现了派派、趣头条这种依托送钱模式实现百万、千万日活的增长神话,也有直播答题这种新的拉新神器蔚然成风,这些原先看似不起眼的增长方式在不同的平台发挥了截然不同的效力,接下来也仍会改变行业认知,送钱、撒币之后,新的方式仍会不断被尝试验证。
唯一的问题是,这种差异化的内增长方式边际效应会愈发明显,一个新生事物从出现到被行业普及的速度会越来越快,甜头留给一个平台独享的情况将越来越少,尤其是越来越头部的内容平台。
3 内容向社交化转型
在内容分发格局渐稳、各家内容千篇一律的新形势下,平台方单纯从内容层上下功夫,已经不是一个付出回报比较高的方案了。接下来,一大批社交场景会迁移、移植到内容平台上,使得平台实现从内容与人,到人与人关系的演化。
从评论、社区、问答、类微博信息流模块渐起,到无数内容平台增添社交媒体属性,从直播平台倒向社交到一系列技术、玩法、组织方式的进步,在内容生态的基础上让人们交流、沟通、玩乐,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可能。
以今日头条为例,今年的战略目标已然是“智能社交”。快手因为用户间存在社交关系,在2017年已经发生了裂变式增长。快手能否更像一个社交网络平台一样,在接下来一年中发挥网络效应继续高速裂变,是留给人们心头的疑问。
4 粗制滥造的内容不行了,整肃开始
在新的形势下,粗制滥造、低门槛分发内容的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从对内容源的整顿肃清,到各大平台频频因为执照问题出现变故,再到算法被视为洪水猛兽后阶段性回归人工审核,内容平台的最大成本,俨然已经从内容的生产,走向内容的治理。
这个浪潮不仅仅发生在中国,也发生在世界,像 Facebook 也正在整核心算法,调整新闻内容和亲友动态之间的比例,除却监管因素,内容行业过去几年过度繁荣所带来的问题也确实激化了社会的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的出现、加剧,逼迫平台必须自我改变。
二、广告主瞄准线下
我们正身处行业结构巨变的节点——广告营销行业正从内容驱动转向内容和技术双轮驱动。用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来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技术和数据曾经被视为广告营销业的救星,但这一行的人们如今正在被无处不在的流量造假困扰。好处在于,广告营销的能见度开始被更大范围内的受众知晓,人们对它的重要性也有了显著提升。
5 互联网公司变成大广告主
得益于互联网企业旺盛的广告投放需求,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电视和网络综艺的冠名商都被互联网品牌占据。互联网企业开始倾注更多成本在营销推广上,并且这不再是偶然出现的个例。毕竟,当互联网的模式创新空间日渐缩窄,流量红利的收割期也行将结束时,作为新事物的互联网行业也必然会面临与传统行业相似的路径选择,它们亟需通过广告营销活动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种趋势将会不可逆地持续下去,而传统的广告营销人们也会发现,当这些全新的金主们进入后,整个行业环境也将迎来一波微妙的变化。比如不少追求效率的互联网广告主开始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广告制作,广告公司感觉到的压力正变得比以往更大。
6 重新认识线下价值
除了网易云音乐的“乐评专列”,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的地铁也成为了不少广告主(尤其是互联网广告主)争相追捧的媒介资源。如果每天留意地铁中出现的广告,你甚至能大致洞察到哪些行业正在成为资本追逐的“风口”。
一方面,线上流量价格的上涨将部分广告投入倒逼回传统线下;另一方面,没有实体产品的互联网企业需要将自身服务实体化让消费者有所感知,而线下环境能提供的丰富体验也让擅长创新的企业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快闪店是这一思路的另一明证,除此之外,例如淘宝造物节、有货潮流新品节等线下活动也开始拥有了不小的传播声量。2018年的户外广告资源仍将获得广告主青睐,而越来越多的线下活动不仅将成为商业地产运营方增强吸引力的法宝,也将变成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关系的纽带。
整合营销专家 唐·舒尔茨
腾讯副总裁 郑香霖
可口可乐媒介总监 杨曼曼
onenine首席内容官 邰毅磊
W 创始人 李三水
三、躁动的娱乐大年
用户的注意力,驱动了泛娱乐产业里人、时间和金钱的流动。去年我们的核心判断是人民需要娱乐,它的核心是消费掉大众的时间,人们总要有处安放自己的注意力,而它们集中的地方就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和收入。过去一年,腾讯、网易、今日头条、快手等公司的表现都印证了这一点。
2018年,好消息是创意、人才的流动更加激烈,稀薄的时间,井喷的内容,竞争不止存在于同类公司之间。以用户的身份来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极度丰富的娱乐时代。
“坏消息”是,这些产品也许会让人无意识地花了太多时间在娱乐,它们竭尽全力投你所好,牢牢将你绑在手机上。但除了娱乐的碎片化的内容,也许你还需要点别的养分。
7 打破次元壁,重新认识小众
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再造一个嘻哈很难,但它起码打开了一个题材创新的缺口。2018年,打破次元壁成了最值得延续的经验。视频网站所筹备的网综中,嘻哈、街舞、机器人都属于重投入的新类型。
这个行业的人才流动也在打破次元壁,哪里是最有活力的创意发生地,资金、资源就往哪里流动。陈可辛、冯小刚等电影导演都已经声称在考虑拍网剧,换做三年前,网剧还被认为是这个圈子里上不得台面的边缘产品。
作为文娱产业标志性的产品——偶像的产生也体现打破次元壁的趋势。直播短视频平台、K歌软件、社交网络,都在为这个行业输送明星。不要再用“草根”来形容他们,在这个越来越去中心化、越来越圈层化的娱乐时代,没有什么是自上而下的。
8 文娱类公司迎来上市潮
2018年将是文娱公司冲击上市的大年,考虑到盈利现状,美国、香港是这些公司的首选。 爱奇艺、快手、虎牙、映客、B站、腾讯音乐都已经传出许多次准备上市的消息,上市成功与否,决定着它们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多远的安全距离。
上市对品牌、资金流入等各方面的影响,能让这些公司在长跑中稍微喘口气。何况真正的压力还来自它们的背后,在完成多轮融资,活过残酷的内容烧钱战之后,这些公司也到了该给投资方一个交代的时候。
这就要求这些公司必须讲出更加漂亮的商业模式故事,告诉潜在投资者投入产出比新的计算方式。在新一年里,它们必须在内容产出上投入更多金钱和资源。只不过,以内容为核心,它们说的却是社交、社区、游戏联运和生态链的故事。
9 一百倍市盈率的教育行业,还有革新可能
教育行业太火了。刚过去的一年,教育领域出现了独角兽,上市公司好未来的市盈率已经超过了100倍。教育类公司也变得更有钱砸广告、借助资本力量迅速扩张,房企、出版行业跨界进入,包括引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将使原来大量典型的区域性的、传统的中小型教育企业,面临兼并或者淘汰。
而从教育的定义上看,它与过去也不尽相同。对于青少年而言,是素质教育,STEAM教育;对于成人而言,则是一系列自我提升教育产品,包括知识付费的出现。2018年,这一趋势将持续发展,艺术教育、高端学前教育、国际教育都市场潜力。
随着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线教育能够提供的品质、效率和吸引力都在提高。尤其是对于已经成熟的K12教育而言,人工智能、线下硬件和小班课的普及,很可能会促进2018教育内容的一次爆发性的进化。
10、游戏难以摆脱巨头控制
2018年,显而易见的首先是,腾讯、网易两大游戏巨头将继续牢牢控制中国游戏市场,看点只在于它们谁能从对方碗里多抢一点份额。
在巨头的推动下,电竞的商业价值将在2018年迎来大爆发。在试水头部赛事投放之后,广告主也在进入到电竞产业的方方面面。只是这里有个前提,游戏是有“爸爸”的行业,最头部的资源永远掌握在腾讯这样的游戏厂商手里。
不过其他环节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比如微信小游戏开放后,将迎来一波小游戏的红利期,中小厂商的优质作品也会有机会脱颖而出。而《绝地求生》在2017年的火爆证明了一件事:只要产品的长处足够长,有一些短板也无所谓。
11 电竞从富二代玩票转为大公司入场
可以预见,2018年顶级的电竞赛事赞助费会越来越贵,有意做电竞推广的品牌,应该早早开始备战了。究其原因,一方面电竞的影响力量级已经扩大到顶级品牌商无法忽视的地步,另一方面也证明电竞用户的年龄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更多具有高消费力的用户正在成为电竞观众。
另一方面,2017年上半年苏宁、京东收购LPL联赛战队,年底又有B站、FunPlus、滔博、华硕玩家国度等四家自带资源的公司投资收购《英雄联盟》LPL联赛战队。这些公司把一支电竞战队当做流量入口的行为,是出于理性商业利益的考量计算,已经完全不同于此前富二代买战队的玩票性质。
但这里面也存在尚未补齐的短板:有数据显示,目前电竞行业人才缺口高达26万,而从业者才区区5万,做电竞教育的机会依旧很多。
12 微信小游戏可能上天,轻量化游戏会越来越多
张小龙在2018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花了很大精力介绍小游戏,动辄数亿的用户活跃度令人鼓舞,轻量化游戏很有可能迎来像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游戏那样的红利期,许多开发者在卯足了劲等待风口把自己吹上天。
不过,日活千万的爆款小程序去年并不少见,今年能真正站住脚的小程序和小游戏,需要拿留存率说话。当这种轻量化游戏越来越多出现在市面上的时候,又能反过来吸引更多从来不玩游戏的用户尝试,其中有部分可能会转化为体验更好、耗时更长的重度游戏玩家。
即便轻量化游戏像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初那样成就了新一批的游戏公司,但A股上市道路短期内却不太乐观,这主要取决于证监会的态度是否会转变。
详细版请戳: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总经理 杨奇虎
星美集团执行董事 郑吉崇
骨朵传媒CEO 王蓓蓓
今日网红CEO 彭超
熊猫TV副总裁 庄明浩
ImbaTV 联合创始人 Esports海涛
英雄互娱创始人应书岭
触乐网创始人祝佳音
资深游戏媒体人多边形
四、电商和零售进入第二春,却不是由消费驱动
2017年至今,零售业呈现出难得的再度活跃,这种繁荣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基于消费的驱动,而是充满“人为作用”的痕迹。背后是两方的需求在靠拢——线上流量红利时代终结,线下急于提升经营效率。恰好作为基础设施的移动支付和视觉识别等技术趋于成熟,大量资本又没有了更好的去处,实体商业的格局重组撕开了一条大口子。
这是两个巨大体系的加速融合,两种不同的思维和组织架构,其中还涉及众多创业者和淘金者。
13 唯品会之后再无百亿电商?快去微信圈地
搜索式电商在过去两年进入尴尬期,阿里、京东两大平台像黑洞一样吸住流量和商家,垂直电商纷纷走向瓶颈甚至绝境。“电商战争已经结束了,唯品会之后再无百亿级电商”,人们纷纷说。
直到拼多多的数据震惊了行业——其交易量已经超过京东,2017年GMV超千亿。而这是一个仅成立两年多的公司。同时,云集微店年GMV接近百亿,环球捕手也在向百亿冲击。它们业务爆发的共同点在于,挖掘和利用了微信的社交流量,比如拼多多是拼团,而云集微店和环球捕手则是分销。
流量压力下,到“淘外”做生意已经成了第一批在淘宝发家的人的共识,腾讯对于电商的渴望则为他们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小程序则在把这种趋势推向高潮,对于还没有进入微信电商生态的人来说,2018年必须要“占坑”了,而对于手握流量的人来说,2018年则是变现之年。相对于稳定的“淘内”,这里是一片埋藏着流量和金钱的荒原,把电商又拉回了乱世出英雄的时代。
14、巨头军备竞赛,2018年商超将完成“站队”
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对于实体商业的第一回合争夺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的一年将进入第二梯队收割期。对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商超企业,巨头大概率不会亲自收割,而是由旗下企业开展。
但无论哪种方式,2018年商超类实体将完成“站队”,站队后还可能出现的一个情况是,各自体系内的企业之间开展的合作会频繁出现,比如盒马鲜生与大润发已经开始合作,那盒马鲜生与阿里投资的其他业态也不会远了。
商超只是第一步,“收割”还将蔓延至便利店、餐饮、服装、商业地产。另外,很多“新零售”创业公司自一诞生就走进了投诚巨头的命运里,凡是高频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巨头都会将其纳入收割范围。
15 中国零售进入“空战”时代
大润发原有领导层将在未来两年里与阿里实现权力的平稳交割,腾讯、永辉战投家乐福也被认为是家乐福中国原股东退出中国的信号。
零售业是一个专业度很高的领域,在信息化不够的年代更多仰仗经验和熟练度,但拥有多年经验的这一批零售业中坚力量,在新时代里未必能够掌控话语权。对他们来说,打通线上流量、信息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这一过程却无法全靠自己来实现,必然面对话语权的流失。新零售业态已经充满互联网血液,实体商超被收割之后也免不了一步步走向大权移交的那天。
面临“新零售”的疯狂挖角,这个多年来稳固的体系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打散、重建。曾经的陆战之王已老去,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时代结束了,零售业进入“空战”时代。
16、外卖和新零售、无人货架发生关联,阿里可能收购饿了么
我们在2017年年初预测,新的一年中,在外卖领域大的并购案可能会发生,甚至外卖大战可能出现最后的胜者。然而事实证明,我们只预测对了前半个部分,2017年夏天,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
外卖领域的胜负依旧不明显。饿了么的背后有阿里扶持,而美团也在年底拿到了腾讯领投的40亿美金。双方之间大有要拼到最后的趋势,不止一位业内人士曾告诉36氪,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至少在短期之内,不会接受这两家公司合并。做外卖,对于饿了么来说是全部,而对于美团来说,这项业务也支撑了其巨大的估值。而补贴也都基本停止,2018年可能会继续胶着。
值得关注的,阿里是否会收购饿了么,并把饿了么掰开揉碎,作为自己的基础设施使用。阿里对口碑的投入一直不小,就是因为阿里巴巴对线下市场,尤其是本地生活服务一直觊觎已久。而外卖的配送团队,跟盒马鲜生这样的业务,乃至无人货架的货品配送,都可能业务协同。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果小美创始人、CEO 阎利珉
缤果盒子创始人、CEO 陈子林
银河系创投合伙人 蔡景钟
灵兽传媒创始人 陈岳峰
五、寡头相争,旅游业的论持久战
在携程、美团、飞猪“一大两小”的割据局面中,旅游行业诞生新的平台级公司的窗口已经关闭。受困于流量魔咒,近两年的旅游圈充斥着创业公司倒闭、破产的坏消息。但一个行业共识是,细分领域的创业机会依然存在。
17、大公司各自把持流量入口
2018年,携程需要在全球各地加速扩充酒店库存,同时加速建设面向海外的品牌。与此同时,它还得面对美团的虎视眈眈,国内市场,美团在门票、短途游、酒店领域持续挑战携程的市场份额,携程通过去哪儿反制美团的动作也会更积极。但应该不会爆发新的价格战,一个核心原因是,三家各自把持了稳定的流量入口,很难歼灭对方。
飞猪机票的平台模式受到航司欢迎,借助天猫淘宝双十一,特价机票很多的印象也在影响着用户心智。2017年万豪和飞猪成立合资公司昭示着大型酒店集团摆脱携程束缚、提升议价权的急迫心理,但美团和飞猪在高星酒店上的供应链能力和订单转化能力,仍要打上问号,这也会是2018年两者主要追赶的方向。
在三家大公司的阴影下,同程、途牛、蚂蜂窝等二线玩家将戴上紧箍咒,不赚钱就出局。
18、大机会没了,小机会看看“旅游+”吧
巨头垄断之下,成长型企业无非两种命运:被消灭,或者被并购。
一个行业共识是,大的机会微乎其微,但细分领域还可作为。朝着精耕细作的方向,一些有助于改善行业效率的技术型公司会涌现,比如航空科技类、酒店科技类、目的地科技类公司。另外,很多机会将诞生在“旅游+”这个范畴,“比如旅游+游学、旅游+亲子,此间的创业壁垒是你懂教育、懂用户,而不是产品价格有竞争力。”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同程CEO吴志祥
环球旅讯CCO 王京
华威国际投资董事 朱峰
旅游商业观察(TBO)创始人 彭涵
社科院旅游特约研究员 杨彦锋
六、出行乱战,扭做一团
出行领域的边界,正在并将不断消失。
在36氪的诸多报道中,你不难发现过去一年,出行领域的新闻异常频繁:滴滴收购了小蓝,还自己做起了单车;美团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持续扩张、为了对抗美团,滴滴先是和饿了么谈融资,后来号称自己做外卖业务;摩拜在网约车领域插了一脚;共享单车进入倒闭(合并)热潮;百度和蔚来汽车等做硬件的开始寻找线下渠道,投资了首汽约车……
梳理出行领域和BAT之间错综复杂的投资关系,朋友的朋友未必是朋友,朋友的敌人也未必是敌人,最终的胜负到来之前,先不要急着下结论。
19 美团摩拜,打车领域的新公司
滴滴并通过兼并获得的垄断和宁静,只是暂时的。
广大群众们需要网约车,但网约车新政下运力不足,将继续成为2018年出行市场的大背景。所以,美团、摩拜这样“新”公司,神州、首汽这样的老公司,都将在2018年将继续参战。
摩拜和美团正成为关键的搅局者。虽然美团进入北京打车市场暂时遇到了一点牌照上的小阻碍。但是美团不会放弃,它甚至最近还开始试水共享汽车。摩拜则凭自己的流量优势,接入了首汽约车、曹操和嘀嗒等网约车市场的小玩家。
虽然滴滴一直称并不看好美团和摩拜,也不认为这两家公司会对自己有实质性的威胁。但新的竞争者很可能会撕开一个口子,占据一小部分市场。竞争之下,滴滴这样的出行平台,2018年抽佣比例只能减少。
很抱歉,在上一年对2017年的预判中,我们最大的判断失误,是认为获得了垄断且毛利丰厚的滴滴会在这一年启动上市。但现在看来,还有诸多阻碍。
20 共享单车“三足鼎立“,战争还会持续一阵
无论是舆论还是双方的投资人,喊ofo和摩拜尽快合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现在看来,两边的创始团队都还比较坚挺。
ofo和摩拜都还没有放弃融资,背后的“大腿”们似乎也没有打算放弃。毕竟,作为一门本质是租赁生意,共享单车领域是一个只要有钱就能持续玩下去的战场。于是,一个本来可能清场的共享单车,2018年初演化成三大力量支持的多角戏。腾讯支持摩拜;阿里支持ofo,并成为哈罗单车第一大股东;滴滴旗下有ofo,还有“海棠”和“小蓝单车”。
但是,共享单车很难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模式存在,它挣钱太少了。正因如此,它目前还非常依赖融资和背后的“大腿”,一旦资方出现什么异动,就会造成大的格局变动。也正因如此,它一定会变形,比如摩拜尝试做打车业务,而新业务模式的成绩如何,将决定着单车公司的实际自主权。
21、出海,有人真得利,有人讲故事
新一年,出海依旧是滴滴的重头戏。
滴滴出海的原因非常简单:作为估值超越Uber来到560亿美金的出行巨头,如何守住自己的估值,并向资本市场讲述一个更好的故事。显然,相比起去四五线城市,甚至农村寻找机会,国际化是个更优的选择。而在国内,不论是在滴滴的传统中短途出行、最后一公里,还是新能源“共享”汽车业务,滴滴都面临着新的竞争态势。
ofo和摩拜也对外宣布2018年海外进程还将继续。但这让人有点怀疑,两家融资的钱是否还够他们在海外投放新车。这是不是,只是一个讲给资本听的“故事”。
22、新能源车和线下入口相互需要,谁能最终控盘?
各大车企和线下各大入口越来越交缠了。百度和蔚来汽车一起投资了首汽约车;摩拜牵手一汽做共享汽车; 滴滴、美团和神舟纷纷切入分时租赁市场。滴滴还在与12家车企集团合作,根据滴滴出行自己的公开发言,它未来将打造一个开放的新能源汽车共享系统,用户可以用App来用车,就像打车一样。
两者显然相互需要。正在大造车的新能源车企们,总要加入战斗——未来人们都不一定买车,可能直接租用(共享)。当它们要获取用户,就难免跟滴滴、ofo和摩拜这几家产生交集,争夺话语权。不过争夺未必会那么快,在2018年,都曾提出过共享汽车的威马、小鹏汽车等,第一台车上都是SUV,还并不是营运车辆的主流选择。
目前看起来,一个是以滴滴为代表,试图把新能源车纳为己用的系统;一个是以蔚来汽车为代表,试图参与摩拜这种上游流量入口的造车企业。两个系统如何缠斗,是2018年的重头好戏。
七、汽车业百年之变与存亡大考
2018年,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改变还将继续。无论是整车、智能网联,还是销售体系,都将无可避免地被互联网进一步渗透。但汽车是个价值巨大的复杂产业,有着牢固的体系和的严谨的传统。2018年,将是互联网彻底改变行业之前,对传统势力低头学习的一年。
23、 量产大考3要素:产能、销售、充电服务
2018年,初创车企将经受创业以来最大的考验——量产。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以及工厂能否按时交付合格的产品,对互联网基因的初创车企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汽车制造产业链复杂,生产线准备、供应链管理、甚至团队融合的矛盾,最终都会在量产中暴露出来,造成如同特斯拉Model 3所遭遇的产能困境。“真正有规模和品质的交付,有很多坑。”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量产的复杂性直言不讳。
新能源车的配套服务体系,也是初创车企需要解决的难题。充电桩、换电站等基础服务的搭建,和新车上市同时在倒计时。不仅蔚来汽车在布局,滴滴也在布局。这张“充电/换电网”,将是未来的一个战略要塞。
24、 BAT加码新汽车,先要撬动大车企
2018年,BAT一定会继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通过与车企合作,使方案落地。
阿里巴巴上汽合资公司“斑马”通过做车联网来打造的爆款车,在2018年有望出现更多,上汽在斑马的角色势必要逐渐淡化,阿里的斑马势必要跟更多车企合作。这个爆款策略也会被更多人跟进。
百度的发力点还在自动驾驶,以及搜集数据上。他们的“阿波罗计划”试图用帮助厂商搭建起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交换数据共享。但对于分享数据,传统车企极度谨慎,他们体系庞大、流程规范,对于数据传统保守,并且长期以来,都掌握着强势的话语权,想要合作,BAT也得放低姿态。而且,自动驾驶在近5年内都很难真正落地。
相比于传统车企对数据的保守,融合了互联网思维的初创车企,与资方BAT业务层面的合作更有想象力。在2018年,依然可以期待BAT等大家伙对新造车行业里的投资和合作,但是合适的新造车企业却并不那么多。
25 汽车金融这块肥肉,汽车电商和互金公司怎么抢?
汽车金融,无论是车险、新车还是二手车贷款,都有很多钱,也都有很多坑。
汽车电商们已经做了二手车贷款了,2018年,包括瓜子、优信、大搜车、人人车等都跨向新车,能怎么做值得关注的看点。不同与混乱分散的二手车,新车市场原本就有成熟的4s店销售,和车厂本身提供贷款的体系,这一回是虎口夺食。
在新车销售上,好车源不好抢。主机厂向4S店、经销商消化库存,往往是以畅销车、滞销库搭售。2018年,汽车电商及金融公司若要打入新车市场,怎么撬动主机厂?人人车创始人李健认为,车源的壁垒既不能通过打广告来构建,也无法凭用户规模与主机厂交换,因为对于主机厂而言,每一家现下的采购体量都是相当微不足道的。撬动主机厂的方法论,迄今为止都还是个难题。
汽车电商们都在建设线下渠道,这能增强他们的议价能力。港股上市的易鑫、美股上市的趣店,也都进入市场,开线下店、用重资产模式运营,将是不得不做的选择。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滴滴出行创始人 程维
华平投资合伙人陈伟豪
小鹏汽车董事长 何小鹏
斑马CEO 施雪松
人人车CEO 李健
出行领域资深观察者 Devin
八、“AI改变世界”更靠谱了一点
“AI改变世界”这件事,在2018年会更值得人期待。
不只是BAT,京东在谈智能仓储配送,滴滴在谈智慧交通……BAT,以及滴滴、京东这样的小巨头,手中攥着大量数据、也有直接服务消费者的场景,这意味着,AI走出实验室,变成你我可感知的产品,机会正越来越大。你熟知的那些互联网公司,会变得更“今日头条”和“快手”。
投资人已经对动辄估值过亿美金的早期项目见怪不怪。“我们是一家技术公司”,成了创业圈里风靡的说法。炒作AI概念的创业泡沫越吹越大。一方面,资本的热度沿着产业链蔓延,“卖水人”、向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服务的公司,收割了第一桶金。智能音箱初步撬开了市场。但另一方面,落地体验问题依旧悬而未决。
但无论如何,AI技术都正在成为新商业的基础设施,成为新的“互联网+”。
26 巨头逼近,站队开始
谁会在AI领域变得越来越强势、越来越有话语权?
答案是:掌握数据的公司。原因很简单,技术和算法上要产生差异很难,但大数据是独特的、稀缺的、有壁垒的。
围绕巨头的站队开始了。一种是BAT投资。阿里已经投资了5家AI芯片公司,成为商汤科技和旷视科技的股东。百度计划2018年投资10家以上AI创业公司。另一种,是巨头做平台输出技术,小公司加入生态。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生存机会存在于垂直的细分场景,跟巨头在通用领域PK,几乎是死路一条。就算对于巨头而言,深入垂直行业也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医疗这类专业性高、体系和数据相对封闭的领域。就场景而言,金融、安防、教育、服务机器人、新零售和无人驾驶,被看作2018年最有落地机会的细分行业。
27 能“看懂”比能“听懂”更有钱赚
语音公司的风头迅速被计算机视觉公司盖过。2017年底,国内大四计算机视觉独角兽中的两家先后破世界纪录拿到巨额融资。原因在于,现阶段,视觉技术比语音技术的落地空间更大。机器理解人类谈话真实含义的技术尚不成熟,而图像识别技术已经可以解决很多实际场景中的问题,包括场景安防、金融、无人驾驶。
你有没有觉得,身边的摄像头变多了?以安防为例,每年政府都有巨大的维稳投入。有数据显示,以北京市为例,每千人拥有的监控摄像头数量是59个。反恐、刑侦、情报都对AI技术有所需求。
消费者们还能感受到,去年iPhone X搭载了刷脸识别的Face ID,刷脸已经真正走入生活。包括小米、OPPO在内的国内手机厂商,也都在推广刷脸解锁,大有全面替代指纹解锁的趋势。政府考勤也正从刷指纹变成刷脸。
一轮硬件升级正蓄势待发。能“刷脸”的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打卡机等等都可能相继出现。
28 语音识别要摆脱“听不懂”的尴尬
目前的语音识别,一旦涉及专业名词,准确率会大幅下降。接下来,AI语音技术将变得越来越“细致”。而智能硬件、金融、制造业、教育、翻译等行业,已经对人工智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尝试意愿。
技术服务商接下来的一步是定制化服务。仅科大讯飞消费者BG,就有接近500名研发人员,专门跟合作厂商对接做前端定制、以及后续运维等服务。
而Siri这类大公司在做的通用型的AI语言助手,要达到人们对智能的预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它更像是一个稳步前进的过程:拿智能音箱举例,目前唤醒的成功率、远场识别的精准度、降噪水平、跟人类持续多轮对话的能力,以及机器说话的语调跟人类的相似程度,以及我们能在音箱上使用的技能的丰富程度,都会有所提升。
感谢以下人士接受36氪采访(排名不分先后):
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
松禾远望基金创始人、迅雷创始人程浩
Face++(旷视科技)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经理谢忆楠
科大讯飞消费者事业群首席战略官战文宇
九、手机凛冬这回真来了
当下的手机市场和曾经的 PC 市场类似,好听的说法是成熟、稳定,不好听的说法是无趣、停滞。
在 OV 的带动下,手机行业在过去两年开始了“上山下乡”,四五线城市乃至农村道旁的围墙上都能看到智能手机的宣传。它们成功了,潜在的消费者都成了实在的顾客,中国再也没剩下“潜在”手机消费市场。
没有亮眼的新技术,没有换机的动力,即便有全面屏、AI 等新概念加持,2017 年的中国手机市场依然在下滑,而这一趋势,在 2018 年将愈发明显。
在一个不再增长的市场里搏杀,意味着每一口肉都是从敌人碗里抢来的。
29 小米、OV,巨头线下“血战到底”
“我们要坚定地战场前移,指挥部设在前线。我们要以省为单位、以城市为单位、以每个县乡甚至社区网格为单位,在战场的每一处始终保持勇猛机敏,寸土必争、血战到底。”在小米的新年内部信里,雷军说,要在 10 个季度内重回国内市场第一。
“县乡乃至社区网格”,基本已经下沉到线下渠道的神经末端。小米之家自建自营,成本高,可以用来圆满小米“新零售”的故事,为二级市场多讲一个故事,但实际上,要依赖合作伙伴的小米专卖店和授权店,才能真正深入到县乡社区。
借着步步高的线下销售渠道优势,Oppo、vivo线下的 20 万销售点,是 OV 开疆拓土、超越小米的先锋功臣——到了市场不再增长的时候,20万销售点却可能成了负担。2018 年,OV 的渠道会精简,并加强自己在一二线的渗透率。
“互联网思维”和“线下商业本质”的神话,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已经全然去魅。线下之战意味着,大家最终是殊途同归。
30 出海必需但很难,小公司日子更难
以往中国手机公司把海外当做补充市场,但2018 年海外市场的地位会慢慢与国内平齐。出海不但是因为国内换机潮的红利已经消退,还能拉动公司所在地的出口额,改善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毕竟,华为进军美国的失利,在 2018 年可能还会发生在其他公司身上。
小公司在海外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依靠海外的成绩,一加在 2017 年获得了 100 亿的营收,足以支持它继续做“小而美”的公司,但一个原因是它没有面临来自华为、小米的正面竞争。
苹果与三星竞争时,一方面是产品和营销的厮杀,一方面也在专利方面互相攻击。大举出海的中国公司,可能也会面临相似的处境。一些在国内能蒙混过去的方式,在国外可能会让公司付出极大的代价。
内外夹击下,小公司的日子会更难。谁会在2018年死去?行业里都在窃窃猜测。金立这样的品牌非常危险,而魅族黄章的“梦想机”做得好不好,对魅族这种体量公司的影响也可能是致命的。
31 都要卖高价,但是支撑高价的技术(噱头)在哪?
2018 年手机无疑还会变贵,BOM 成本变高,消费者也有付费意愿,京东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70% 以上的用户购机预算超过 2000 元,预算在 3000 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比达 31.8%。
但要让用户掏钱,卖点在哪? 2018 年的新技术,没法能像视网膜屏、指纹解锁一样轻易俘获用户。
全面屏是目前最明确可预见的卖点,但看起来更像是 PPT 上的噱头。比起前代手机,它们没太多视觉上的优势。苹果引领的“异形屏”可能会是最佳选择。传闻华为 P20、小米 MIX 2S 和 vivo X30 等旗舰机型都将使用异形屏。
荣耀总裁赵明对36 氪说,全面屏是小风口,“5G 是真风口”。5G 可能带动的不止是手机行业,它延迟低,带宽高,速度快,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发展都离不开 5G 的普及。每次网络的进化,都会把手机产业带向新的高峰。
5G虽然不会在 2018 年成熟——2018 年,5G 将完成标准的制定,通信设备也会在今年开始搭建;2019 年,消费者可以体验到 5G 手机;2020 年,5G 可以正式商用。当 5G 时代真正来临时,第一阵营和第二阵营的差距会再次拉大。
32 AI ,手机的未来
电影“Her”中的AI手机,将是手机行业长期的发展方向。虽然现在的中高端手机都说自己有人工智能,但效果欠奉。
AI手机之战,关键是数据。为了获取数据,硬件出货量便更加重要——硬件不仅包括手机,也包括其他能联网的硬件。
小米在构建自己的物联网标准,从庞大的硬件用户那儿获得数据。华为也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华为不但手机出货量过亿,还建设有众多的网络设备,这都可以成为它数据的来源。
只是,当数据成了硬件公司和软件公司都急需的资源,纷争在所难免。华为和腾讯已经为此事发生了摩擦,而当合作进一步深入之后,类似的摩擦也会越来越多,在摩擦过程中,AI 时代的隐私规则才会逐步完善。
33 智能硬件“挖手机的墙角”, 用说话解放双手
多亏了语音技术,被看淡了三年的智能硬件行业正摆脱不温不火。
智能音箱开始火了,苹果的无线耳机Airpods颇受好评。苹果、谷歌、三星、科大讯飞、出门问问……都推出了自己的无线耳机。随身、轻便,能调动AI语音助手,让耳机被看作是很适宜作为入口的产品。
“今天手机占用了人们95%~98%的时间,这本来就是不合理的。”“手机这种媒介设备一度被看做手的延伸,今天你已经可以通过手机处理几乎所有事,但手机唯一不能满足的就是你希望解放双手的场景。”出门问问李志飞、小米生态链副总裁夏勇峰这样的从业者们,认为智能硬件市场因此仍有机会。
手机不再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入口,但目前,小米依然是智能家居生态链中做得最好的一家,2018年小米上市,这也是它千亿美金市值故事里最有力的一笔。
试图从语音切入、掌控入口的人们,比如BAT、科大讯飞、搜狗,目前还没能解决语音唤醒成功率的问题,从销量上看,市场也并未真正打开。技术巨头们是不是能在2018年强推出Amazon的Echo那样的爆款?这可能是改变格局的关键。
360 手机总裁 李开新
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 李楠
一加科技创始人 刘作虎
荣耀总裁 赵明
小米生态链副总裁 夏勇峰
出门问问创始人 李志飞
优必选高级研发副总裁 吴牟雄
Rokid创始人 Misa
某手机渠道商高管 Taylor
十、监管之下,新金融模式创新终结
贯穿2017年全年的主题无外乎几个关键词:现金贷、监管、巨头、上市。现金贷的速生速死、赴美上市的潮起潮落、流量巨头暗暗的加速布局,和监管的手起刀落,共同交织而成了互联网金融冰火两重天式的2017。
而行至2018年,随着监管加速收紧、政策红利和流量红利消退、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遇到挑战、规模和盈利空间均被压缩,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机会又在哪里?
34 监管更严,上市潮还在,但不会再有新的“罗敏”
2018年,不该对监管的“心慈手软”抱有幻想。监管会是全方位的,支付、信贷、征信、资管、以及刚刚爆发的区块链,都难以逃脱。
这不全是坏事。互联网金融行业需要被强监管,作为创业者,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对监管抱有侥幸心理,更不应该以投机的心态钻监管的空子。合规仍是唯一的出路,曾经轰轰烈烈的金融科技如今正全心渴望被招安、收编,但仍有大量公司逃不掉被整治、清场的命运。
尽管如此,2018年会延续2017年的上市潮,并且会有一批企业——比如陆金所,在上半年集中挂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意味着主流商业社会对其的认可。
但上市冲高市值再下跌的戏剧化故事也许不会再现。对高市值的期待会冷静下来。大家也逐渐意识到,比起高市值,快步走到资本市场中去是更重要的事。后者意味着自我矫正、意味着走到阳光下,意味着赢得信任。
35 新巨头也难逃手脚被束
在重归牌照监管的主题之下,互联网巨头也很难在金融业务上获得飞跃式发展,即使是蚂蚁金服这样的巨头,在监管之下,小额消费贷业务的收入利润也会受明显影响。
继BATJ后,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在过去一年加快了布局金融的步伐,它们对金融科技虎视眈眈,但是,现在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这个产业再孵化出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如此体量巨大、牌照齐全的巨头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尽管它们坐拥流量、牌照、技术、人才等资源领先优势。
腾讯的金融业务尚有想象力,但新的互联网小巨头想像原来一样不断侵蚀传统金融机构的领土和利益,已经不太可能了。但基于自身体系做一些闭环式的业务,将金融作为整体业务的一个内嵌产品、增值业务,寻求线性发展,还是可以的。
36 模式创新已死,技术创新看好,草根难有活路
做技术还是做金融?这是个问题。
在强监管之下,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会自然的向两个方向分化:技术驱动、金融驱动。
中国有金融,也有科技,但没有金融科技。如果做金融,就老老实实接受监管,尤其是一行三会的领导,没有牌照不要轻举妄动;如果做科技,老老实实做好科技的本分,不要妄想用科技颠覆金融。未来,做科技还是做金融,是摆在行业内所有公司面前的一个选择。
像趣店这样的面向C端的、流量驱动型机会已经消失了。监管在斩断金融科技企业发生风险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斩断了他们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在未来两三年内,模式层面的金融创新的可能性变得微乎其微。大量非持牌的创业公司将被清退出市场。
技术驱动型的创新还有机会。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将大数据和AI应用到一些金融服务场景中,做出增量,会是未来两年的重点,比如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信贷产品等,以及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37 出海的机会窗口刚刚打开
像很多行业一样,随着国内的政策红利和流量红利逐渐消失,金融科技创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东南亚。
一方面,出海对于大量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避险手段。另一方面,一些在中国已经被证明的模式现在在国内很难发展了,那么东南亚人口众多,经济环境很蓬勃,其中一些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还不错,这几个因素叠加起来适合互联网金融出海。
具体的出海方式有多种:自己做、孵化团队、投资当地企业等。比如,星合资本孵化了一批公司去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主要做现金贷、消费分期、贷款超市等业务。还有人认为,金融行业敏感,与其自己做,不如找一个当地的合伙人来做,或者直接投资当地企业,更安全。
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出海,如何更好的本土化、融入当地商业环境和社会,是接下来一年金融公司出海要面对的问题。
创世伙伴资本主管合伙人周炜
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
点融创始人兼联席董事长、星合资本董事长郭宇航
钱袋宝创始人、现区块链领域创业者孙江涛
十一、革命?泡沫?冷静后区块链可能诞生初代巨头
“忽如一夜春风来,人人皆谈区块链”,作为2018年开年的第一个“风口”,区块链在被部分投资人看好,甚至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同时,也引发了同样庞大而激烈的质疑:它是更多通过币市投机而进入大众视野,因此大众对它的认知更多与币市的上涨和下跌息息相关;它目前的商业实际应用还停留在小范围测试阶段。而它自身又有非常强的颠覆性,因此对区块链未来一年的判断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不谈币市的喧嚣,还原区块链技术本身,它不是天使或者骗局,仍然是一个处于非常早期的技术。它也会遭遇类似于2015年的VR、2016年的人工智能一样,呈现W型的发展过程。
38 区块链的热度会逐渐下降,进入沉淀和调整期
区块链在舆论和资本上已经接近到达第一个发展的高峰。目前排名前一百、市值总计已经达到4000亿美元量级的数字货币发行者们,至今仍未孕育出一家真正做出事情,真正有切实场景落地的,给人类生活带来真正改变的公司。而纷纷宣言杀入区块链的传统互联网公司,目前也仅仅停留在谈概念、讲故事的阶段。
2017年币市火热的原因之一是:以智能合约为标志,区块链技术走向应用,已经有了初步的与现实商业场景结合的可能,也让长期渴望大故事的投资者看到了希望。“做市”炒作,以及2017年上半年监管还未关注到这一市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但2018年,这些优势条件恐怕不再存在,比特币2018年年初的“腰斩”证明了这一点。监管压力已经使得大部分国内项目为了避嫌出走海外。除此之外,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长期技术,仍然处于早期发展期,投入回报周期长。这些因素会使得大多数追逐短期的投资者对区块链技术的兴趣减弱。
热度会在2018年会逐渐衰减,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当区块链的泡沫被刺穿后,整个行业由癫狂回复理性。并由此可能会诞生出第一批真正在产业上有影响的公司,也就是区块链行业的初代巨头。
39 底层技术的进化是重中之重,这是明年的最重要看点
可以斩钉截铁地说,现在区块链技术的性能、可用性远未能达到商用标准。
区块链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存在诸多缺陷,包括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承载高频密集交易等问题。例如,被广泛使用的底层技术以太坊的性能无法支持高频、大用户数量的应用,每秒只能做7-15笔交易2017年的以太猫就造成了整个以太坊网络的严重拥堵。
并且,基于共识算法而存在的区块链,本身就没有在研发人员当中形成完全一致的共识。没有统一规范,造成基于不同底层技术的公有链、联盟链无法互通,形成“信息孤岛”。最后,目前的区块链在开发、使用上仍然具有高门槛。
这都意味着,如果没有底层技术的革新,区块链只能局限于少数的to B场景,to C 的商业应用遥遥无期。
因此,区块链在底层技术层面依然需要不断迭代创新,这应该是2018年的一个观测重点。国外被期待取代以太坊的有EOS、AE,国内有NEO、量子链、阿希链等,将在2018年迎来重要节点:它们有些会在上半年正式公测、有些会完成技术迭代,有些则会扩张已有的生态。它们的表现,将会极大影响到人们对区块链未来的评估。
40 落到真正的应用场景上很难,成功的代价是高死亡率
在2017年下半年,区块链行业快速走向应用,出现大量基于特定的商业场景的项目。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伪“区块链+”投机项目。
区块链依托于公链进行各种应用场景的尝试已经不少,金融、征信、游戏、版权、食品追溯等等,都在探索之中。
区块链加应用场景,应当首先考虑应用场景的需求,而不是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例如,盲目强调“去中心化”,很可能会忽略中心化带来的效率增益和专业优势。
而且,线下也得有配合的设备。例如,用区块链做共享租车的前提,是智能车锁的普及。而对大多数日常交易来说,区块链技术也不一定是最迫切的需求。
目前的区块链与商业场景结合模式可能有三点:是否是非常高的信用需求,是否有非常高的隐私保护需求,是否需要有非常高的交易需求。同时,考虑到现在的技术性能还太弱,低频交易会好过高频交易。
这都意味着,2018年区块链不会有人们期待的“爆款”的出现,因为爆款前提是大用户量,但区块链无法支持,大部分可应用的区块链项目仍然会从B端开始。
41 大公司会持续入场,但仍然会以实验和布局为主
区块链是巨头掌握强大话语权之下的必然产物。
大公司的进入会为区块链带来大量的新关注度,但大公司优势,包括流量和用户量、资本、技术储备,在短期内无法转化为区块链领域的领先优势。
另外一方面,区块链相关的如代币发行、交易监控、敏感数据会带来很高的政策不确定性。因此,大公司介入时,很可能不会规模化,而以小范围技术实验和布局为主。
此外,外整个区块链行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早期区块链行业是由技术极客引领的小范围社区,人数少,难度高,技术分散且缺乏统一标准。当区块链逐渐落地,原来的师徒制、项目制的传授方法已不适用,需要有体系的职业教育。这将是今年年初迅速会出现的一个趋势。
NEO创始人 达鸿飞
量子链创始人 帅初
比原链联合创始人 段新星
沃尔顿链CEO 莫冰
阿希链创始人 单青峰
闫浩(内容平台与社交)
方婷 (大文娱)
张信宇(游戏)
王水(广告营销)
王卜(零售与电商)
乔芊(零售与电商、旅游)
韩洪刚(文娱、手机)
孙然(人工智能、前沿科技)
杨林(出行与O2O)
王海璐 (新汽车)
张雨忻(金融、区块链)
冯尚鉞(区块链、教育)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