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垮掉的一代”。
“我们这代人在进入社会后,受到了上一代人的全面性找碴。没有用处,没有上进心,没有骨气,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国家擅自告诉我们周六不用上课,把教科书变薄,然后把成绩下降的我们当成废物对待。”
By 山路一丰《宽松世代又如何》
在日本,有一代年轻人的口碑,比90后还惨。
2002年,一项名为「宽松教育」的革新,改写了全日本小孩的命运:周六放假,课业骤减,连成绩排名也取消了。曾经人人惧怕的老师仿佛换了一张面孔 ——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这样的好日子持续了不到十年。2011年,日本政府宣布全面停止「宽松教育」,学习的本质又回到了应付考试上。
黯然落幕的改革更像一场大型社会实验。只不过,那些接受过宽松教育的“实验品”,被无差别地投放进了优胜劣汰的社会丛林中。
他们便是「宽松世代」。
《宽松世代又如何》的男主坂间正和瘫倒在地。
一
宽松世代的都市传说
日本职场上,流传着许多宽松世代的都市传说。
“圆周率只要背到3就好了。”
“连传真也不会用。”
“被上司骂了两句,隔天就拿着精神诊断说明书要求补偿。”
此起彼伏的坊间传闻,被日本鬼才编剧宫藤官九郎写进了《宽松世代又如何》里。
1993年出生的山岸是个不折不扣的宽松世代。刚入社一年的他,迟到后依然慢悠悠地从出租车下来。“唉,因为不认识路嘛。”
当前辈反问道,“我不是把地址写在邮件里了吗?”
山岸理直气壮地回答,“我没时间看邮件呢,下次麻烦发Line给我。”
《宽松世代又如何》截图
难搞,是公司前辈对宽松世代的最大控诉。他们的到来,为曾经尊卑分明的日本职场注入了不安的气息。
日本一档综艺节目整理了宽松世代在职场上的奇怪言行。其中一条,是果断拒绝上司的聚餐邀约。
“聚餐是强制的吗?”。
“诶?虽然不是……”
“那我就不参加了。”
「行列のできる法律相談所」列出宽松世代的特点:1、无法接受责骂,承受力弱 2、没有接到指令就不会自己行动 3、果断拒绝上司的聚餐邀约,个人优先。
1994年出生的现役偶像小池美由抱怨,“工作结束就想直接回家,我喜欢一个人呆着。”
与她年纪相仿的演员北村諒更加直接,“因为很累了嘛!”
曾经累到吐血也要拿命续摊的前辈们没有想到,他们兢兢业业恪守了数十年的职场铁律,居然被一句“我累了”给打发掉。
面对聚餐,来自前辈的标准示范。
可无论再愤怒,也只能憋着,毕竟宽松世代还拥有一项终极大杀器 —— 辞职。
2018年,也是平成年代最后的春天,有93万名新人踏入社会。在这之中,有相当多的年轻人,在参加入社仪式的当天直接辞了职。
“今天本来预定入职的新人,第一天就辞职了。”
“新人在询问过工作时间安排后就辞职了,人类史上最快辞职速度 —— 两小时。”
《Abema TV》中,面对新人在入社当天便辞职的现象,前辈苦笑不已。
不过,对于这届年轻人,老人早有心理准备。全因今年入社的新人,大多是「究极宽松世代」—— 即1995年出生,2002年上学,唯一一代从小学到高中,完完整整接受了宽松教育的“怪物”。
身为HR的北条小姐,早已经历过宽松世代的千锤百炼:“有人竟然直接用LINE和同事说一句「我不干了」就完事了!”
还有年轻的孩子赌气道,“与其要教我这种什么都不会的人,还不如辞职,给你们省力算了!”
日剧《大叔的爱》里的名台词。
曾经,昭和世代用坚毅与汗水,将日本拉出了战后的泥沼。而这群在和平年代长大的小孩,却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得一点风雨。
爱抱怨、情商低、学习能力差、抗压能力弱、自我感觉良好……有苦难言的前辈只能暗戳戳Diss一句:“所以说,宽松世代就是不行啊!”
《宽松世代又如何》截图。
二
应试教育or宽松教育
一切混乱的源头,要从1945年开始的「填鸭式教育」说起。
战后,日本经济逐步复苏,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取代。“白领”的数目暴增,日本由此进入学历社会。
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绞尽脑汁,无止境地给学生“增负”。
东京大学教授市川伸一回忆,“我们背英语单词是需要背下一整本英和词典的,一字一句都不能落下,要做到就像把字典吃了一样的记住它们。”
跨年夜,日本考生聚在一起吃晚餐,头绑“考试必胜”的条幅。
这样的教育持续了整整30年,虽然换来了日本崛起,也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埋葬在课本里。
1975年,日本社会已经完全陷入“以分数论高低”的桎梏。吊车尾的学生长期遭受歧视,甚至老师的体罚。厌学、逃课、暴力等恶性校园事件频发,渐渐演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战争。
“经常有学生因为讨厌学校,将课室玻璃打碎。还有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攻击老师,吓得老师那天根本不敢出门。”
至此,整个日本社会不得不开始反思 —— 我们是不是给孩子太多压力了?
不久后,「宽松教育」的理念开始被人们提起。
80年代初,中国刚恢复恢复久违的高考,日本政府开始了宽松教育的初次试水。
江见圭司刚好赶上了这场改革,小学课本变薄了不少。上了初中后,每周的英语课又比从前减少了一小时。
1980年第一次教育改革后,小学课本变薄。
宽松教育的改革并非一蹴而就,口子一点点划开,直到20多年后,才真正落实。
与以往的体量相比,学习内容与课时均减少了三成。另一个标志性的改革是“周末两休制”,星期六被还给了学生。
呆萌的小丸子,就是宽松教育的产物。
然而,与减负共同到来的,是日本学生成绩的集体滑坡。像「3+2×4」这样的四则运算,能正确回答的六年级学生只有六成。
日剧《校对女孩河野悦子》中,饰演女主的石原里美的汉字识别能力远逊于前辈,需要多花一倍的时间进行校对。
质疑开始出现 —— 政府推行宽松教育的初衷,是告别填鸭教育,鼓励独立思考。假如不能连基础知识都无法掌握,又何来进一步思考的能力呢?
2006年,一条新闻轰动了日本教育界。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中,曾位居世界顶尖水平的日本学生成绩出现大幅下滑。
一时间,原本怨声载道的各界人士开始疯狂谏言,要求马上停止这场闹剧。
经过数年的激烈争论,宽松教育于2011年全面废止。原本被删去的内容,又逐渐加了回来。
2017年2月25日,日本大学第二阶段入学考试开始,共有258922名学生报名。
黑格尔曾经说过,历史永远是在摇摆中趋向真理。 而日本的初中等教育也像钟摆那样,在填鸭式教育和宽松教育之间徘徊。
可被政府亲自盖章为“失败品”的宽松世代,是注定被抛弃的一代吗?
三
“努力……真的有用吗?”
真正伴随着宽松世代的,是一种宿命般的“无力感”。虽然学业轻松了,但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却更加残忍。
“我以为考上大学就轻松了,又遇上了金融危机。”
在百废待兴的战后社会,努力必有回报。可出生在平成年代呢?阶级固化、经济危机、企业裁员……“参加实习、听说明会、拜访前辈,结果到头来早就内定好了。”
“社畜预备役”
高高在上的前辈,不过是搭上了时代的便车。每天犹如仓鼠般,在格子间不停奔忙,直到经济衰落的那天,被企业、家庭、社会相继抛弃,陷入「无缘社会」的困境。
连退休老人都感叹,“以前那样拼命工作,好像挺滑稽的。”
在NHK有关“无缘死”的纪录片中,高野先生为银行兢兢业业奋斗42年,每天熬到凌晨才回家,最终妻离子散,晚年只能住进养老院。“身边只剩几百张客户的名片。”
对企业、对社会早已失去了信任的宽松世代,忍耐的极限也开始提高。
工作不开心的话,换一份工作也是可以的。
《大叔的爱》截图。
再退一步,前辈口中所谓的“常识”,就一定是对的吗?Line明明更方便,为什么还用着上世纪的Email呢?既然是大家都不想参加的聚会,为什么不能拒绝呢?
“马虎对待私人生活的你们,才是最差劲的!”
既然历史在摇摆中前进,为什么不能以宽松的方式前进。前辈们所创造出来的这个社会,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吧。
“为了缓和自己对下一个世代的恐惧,最方便的词汇就是宽松世代了。”被问及拍摄《宽松世代又如何》的初衷时,宫藤官九郎笑着说道。在他看来,宽松世代不是没有努力,他们只是在尝试用自己认可的方式努力。
“你们老是说着‘这些宽松世代……’,我觉得太早了,等20年后再来说吧。”
《宽松世代又如何》截图。
参考资料 -----------------------------
[1]《ゆとり教育で不足した学力はどこで補完するのか~社会人になるために~》,江見圭司
[2]《入社初日に退職も…2018年の新卒社員たちに、先輩への不満を聞いてみた》,abematimes
[3]《日本は先進国の中で最低水準!ベンチャー(起業活動)を活性化するためには》,Diamond Online
[4]《小学校における「ゆとりの時間」は どのように設計されているか》,丸山 義主
[5]《OECD生徒の学習到達度調査 (PISA) 2006年調査国際結果の要約》, 文部科学省
[6]《「ゆとり教育」見直しと学習指導要領の在り方》,戸田 浩史
[7]《宮藤官九郎:ゆとり世代は脅威 「自分たちには未来がない」》,Mantanweb
[8]《脱ゆとり教育とは?内容や特徴は?何が変わった?文部科学省はどう考える?》,brave answer
[9]《日本的“宽松教育”失败了吗》,解放日报,徐蓓
[10]《就像我们叫做90后,日本叫做“宽松世代”》,好奇心日报
[11]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
综合 周路平 罗熙临 | 编辑 胡令丰
每周一三五 晚十点更新
文章版权为网易看客栏目所有,
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查看相关规范。
你可能还喜欢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
今天深蓝君为大家解读一种被忽视很久的保险,先看看小林的回忆:
外婆当时 70 几岁,第二次摔倒后就中风了,一躺就是 3 年,吃喝拉撒都要靠旁人。生性要强的她情绪非常低落.....母亲只能辞职在家照料,那几年家里过得非常不容易。
虽然亲人已离世多年,但小林每每回忆都免不了担忧,等我们老了,万一生活不能自理了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长期护理保险】,并分享一下国内 15 个城市的最新福利,主要内容如下:
失能老人 ,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传说的六险一金,啥时到位?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值得买吗?
一、失能老人,不容忽视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 7%,就表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早已在 2000 年就光荣达标。
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除了基本养老问题外,失能老人的护理风险也日益凸显。
据 2016 年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 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 4063 万,占老年人总数的 18.3%。
失能老人: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自理能力一般包括 6 项: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
深蓝君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大部分家庭,护理失能老人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
1、家中照顾:
百善孝为先,从我国传统及家庭预算考虑,大部分家庭都选择在家中照顾。无论是老伴、子女、保姆,都需要持续的付出。
2、养老院 / 护理机构:
目前很多人还是没办法接受养老院生活,深蓝君一个朋友说,当初送爷爷去养老院,七大姑八大姨都来轮番数落...爷爷竟然还哭了...
这其实侧面折射了民间商业养老机构的现状。
3、医院病房:
部分失能老人选择长期住院、由医护人员照顾,这给本来就紧张的医疗资源雪上加霜。并且由于医保政策,对脱离危险了的病人,医院一般都建议出院,去养老机构或回家护理。
一旦家中老人失能,整个家庭都必须面临着极大的人力财力付出,那如何来应对这种风险呢?
二、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
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险模式是绝大多数国家解决护理难题的选择。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就开始关注老龄化带来的失能护理问题。这之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长期护理险领域都有了成熟的发展。
我国当前社保包含:医疗、养老、生育、工伤、失业,主要来应对医疗和养老等风险。长期护理保险,并没有正式纳入国家社保范围。
不过 2016 年人社部发布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选择了 15 个城市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国家试点。
试点城市:上海、广州、青岛、重庆、成都、苏州、南通、上饶、荆门、安庆、宁波、承德、长春、黑龙江齐齐哈尔、新疆石河子
各个城市的试点政策都不同,我们整理了青岛、上海两地的长期护理险,大致情况如下:
不论从参保条件、失能服务内容,还是从支付和报销方式来看,社保中的长期医疗保险试点,确实是一项能让社会各个阶层都能享受到的全方位的惠民福利,为国家政策点赞!
人社部消息显示:截至 2017 年底,在 15 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中,参保人数已经超过 4400 万,当年受益 7.5 万余人。
如果大家生活在这些城市,关于这方面的咨询,可以具体拨打社保全国统一热线: 12333 。
如果不在这 15 个城市里,大家也不用着急。根据 2016 年的国家试点目标:用 1-2 年的时间来探索社保模式,力争 2020 年之前,基本形成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框架。
深蓝君相信,随着进一步的尝试和经验总结,我国社保的第六险,指日可待!
三、商业长期护理险,值得买吗?
过去文章中,我们详细分析了国家的社会保险,职工医保、新农合、生育险、养老险,如果大家对这些基础保障不了解,强烈建议阅读。
长期护理险和其他五险一样,国家能提供的只是一个基本保障,那么问题来了,保险公司卖的商业长期护理险,值得买吗?
其实从 2005 年开始,我国的商业个人长期护理险就开始发展了。但目前大家对于长期护理险,还是非常陌生。
深蓝君搜集资料过程中也发现,很多客服和业务员都不清楚自己的公司有在销售这类产品....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常见的产品形态:
1、一次性赔付的护理险
这类产品比较简单,达到失能状态,就一次性就赔一笔护理金,合同终止。从长期护理的持续性来说,深蓝君觉得这些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长期护理险。
这类产品例如:人保健康百万安行长期护理险等,有的产品还会附带一些生存金之类的保障。
2、万能险形式的护理险
万能形态的护理险很常见:一个万能账户,健康时往里存钱,按一定的利率复利。万一达到约定的失能状态,就给付账户价值,合同终止。
这类产品经常在银行销售,产品设计上更加倾向于理财险,长期护理作用有限,类似的产品有昆仑健康聚宝盆长期护理保险 B 款等。
3、长期护理险
这类产品有持续的现金流,深蓝君觉得才算得上长期护理保险。
比如早期产品:国寿康馨长期护理险、人保全无忧长期护理险,以及近几年的:平安长护保伤残护理险(停售)、信泰百万终身护理保险等。
为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以 “信泰百万终身护理险” 为例:50 岁男性,10 万保额,20 年交,主要保险责任如下:
护理关爱金 50 万元
长期护理金 10 万元:长期护理状态每满180日给付一次,至终身
疾病身故:已交保费,扣除已领取的关爱金、护理金、已豁免的保费给付
虽然没有考虑到长期护理费用的通胀,但相比之下还可以。不过每年高达 3.7 万的保费,让人望而却步。
总结一下,商业长期护理险目前还无法在国内普及,主要有如下几个原因:
数据不足:从产品设计角度,缺乏相关老龄化风险评估、护理服务等数据,保险公司很难进行产品定价;
配套设施落后:国内缺乏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政策法规有待完善,配套设施相对滞后,不利于保险公司开发长期护理业务;
国人意识缺乏:国人整体保障意识还比较弱,连基础的寿险、重疾、意外等保障都没有做齐,更不用说长期护理保险了。
综上所述,不论是商业保险还是社会保险,关于长期护理保险,都还在进一步探索中。
四、长期护理风险这样应对!
长期瘫痪在床,无外乎是由于疾病或者意外引起的。为了应对长期失能的风险,如果我们做好保险组合,同样也是可以有效应对的。
1、意外险
失能人群中,很多都是由于意外导致的高度残疾。如果配置了足额的意外险,万一风险来临,很大程度上能应对这部分风险。
所以如果配置了高额的意外险,当意外来临时,可以一次性获得赔付残疾赔偿金。
2、重疾险
很多严重疾病,会导致基本生活能力的丧失,比如脑中风就是非常高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深蓝君找到某款产品,列举出和失能相关的具体病种,大家可以看一下:
其实重疾险中和失能相关的疾病,还是很多的,比如脑损伤、瘫痪、植物人、脑中风、帕金森等。
如果到达失能状态且符合重疾标准,就可获得重疾险赔付,购买了重疾险,其实也能应对失能风险。
这里深蓝君要提醒你,重疾险不是确诊即赔的,在《重疾险理赔病种分析》已有详细分析,如果你对重疾理赔有疑问,强烈建议阅读。
还有部分重疾险会包含 “长期护理金” 责任,如果没赔付重疾,但达到了约定的护理状态,就可提前给付护理金。
不过,据深蓝君了解,一般带护理责任的重疾险保费都不便宜,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
3、寿险
虽然从定义上来说,寿险是以身故为赔付条件的。但目前很多寿险都带有全残责任,达到相应的伤残状态就可以获得寿险赔付。
比如:瑞和定期寿险、擎天柱定寿、唐僧保等。
某定期寿险关于全残的定义如下:
身体全残指下列情形之一:
(1)双目永久完全失明;
(2)两上肢腕关节以上或两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3)一上肢 腕关节以上及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4)一目永久完全失明及一上肢腕关节以上缺失;
(5)一目永久完全失明及 一下肢踝关节以上缺失;
(6)四肢关节机能永久完全丧失;
(7)咀嚼、吞咽机能永久完全丧失;
(8)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或胸、腹部脏器机能极度障碍,导致终身不能从事任何工作,为维持生命必要的日常生活活动,全需他人扶助的。
所以深蓝君一直强调,保险实际上是一个组合,通过各险种搭配,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预算有限,只买一种保险买什么?》中,我们也详细分析过。
五、写在最后:
长期护理保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方式,让失能人群能够生存、甚至活得体面又有尊严。
然而,深蓝君有必要提醒一下,最最重要的护理,还是在于家人的温暖。
我国最大的自杀群体,是 70 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很多都是因为残疾、瘫痪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一个生命都是无价的,都是需要被尊重的。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
真心希望,所有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深蓝保
只推荐性价比最高保险
A 儿童保险
和50位妈妈沟通后,推荐这样为宝宝买保险
三种儿童重疾方案分析,学会如何买保险!
儿童意外险丨额度高、保障全面,这款很不错
白血病如何理赔,儿童白血病保险如何挑选?
儿童重疾险丨少儿平安福2017,值得买吗?
少儿医疗险丨住院医疗险、门诊险横向测评
儿童教育金丨为什么万能险+重疾害人不浅?
B 成人保险
方案设计丨年收入5-10万,如何买保险?
方案设计 | 年入20万家庭如何买保险?
方案设计丨没有医保,哪些保险一定要买的?
深蓝保认证丨终身型重疾险,这款性价比最高
深蓝保认证丨老年人保险最全购买指南
深蓝保认证丨2018消费型重疾险横向测评
深蓝保认证丨百万医疗险横向对比分析
理财保险丨如何挑选一款年金险?
方案设计丨手把手教你做一份教育金规划
C 投保技巧
购买技巧丨读懂这7条,买保险没人能坑你
购买技巧丨科学投保5大原则,买保险前必看
购买技巧丨有乙肝,可以这样购买保险
购买技巧丨买保险,要如何进行健康告知?
保险退保丨买错保险想退保,专家这么说
购买技巧丨买保险怎样缴费最划算?
社保相关丨医保的全面说明,看这里
表妹个人号「柳飘飘了吗」
第 187 篇推文
救命,表妹要被檀健次笑死了。
是这样的,前两天,表妹刷微博偶然刷到一个檀健次和苏青拍吻戏的花絮。
拍着拍着苏青没忍住,笑了场,檀健次忍不住抱怨。
一点都不投入
这跟同剧组其他CP的吻戏差距真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的。
你看其他CP的吻戏,超投入,超甜蜜,满屏都是粉红小心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檀健次委屈巴巴,没忍住接着控诉。
你看看人家刚刚吻的
嗷嗷嗷的
再看看你
噗哈哈哈哈哈哈哈,吻得“嗷嗷嗷的”,这到底是个什么鬼畜的画风,什么逆天的形容。
任性的表妹冲着这段花絮,新追了一部剧——
《原来你还在这里》
以下简称《原来》
没错,《原来》就是那个曾经被拍成电影的辛夷坞的小说。
说实话,看之前表妹还是有些顾虑的。毕竟,吴亦凡和刘亦菲主演的电影版的阴影摆在那里。
至今表妹看到吴亦凡,脑子里还会冒出那句:
那菩萨知不知道
我心里有多难过?
好怕电视剧版也会……
跑去看了一眼豆瓣评分,8000多人打分,7.6分,好像还好哎。
表妹一口气看了二十多集后想说,评分还算理想不是没有道理的。
首先,制作很精良。
整部剧将“度”把握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取景还是布置。
苏韵锦和程铮的少年时期在绍兴取景。
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青砖绿瓦,以及穿着校服的少男少女。
就是记忆中湿漉漉的青春和初恋该有的模样。
在上海取景的部分,也处处是恰到好处的精致。
苏韵锦的家和办公室,和她这个人一样,简单,克制和淡漠。
无论是职场上还是生活中,人物穿搭、色调一眼看上去都很顺眼。
其次,选角很OK。
杨子姗、韩东君、蓝盈莹、苏青、檀健次、胡先煦、李兰迪……
各个演技都是有保障的。
少年版的苏韵锦是李兰迪,少女演少女,往那一站,就有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挡也挡不住。
李兰迪之前在《你好,旧时光》里就演过高中生余周周,演学生类的角色已经驾轻就熟。
同样的高中生,但她光是眼神,就已经透出了不一样。
成年版的苏韵锦由杨子姗饰演。
苏韵锦一直是倔强的、淡漠的、疏离的,杨子姗有。
长大后成了职场女性,多了一分果断和干练,杨子姗也演出来了。
少年版的程铮,是胡先煦。
胡先煦真的是会让人看到之后忍不住地老阿姨笑。
他长得是好看的,但他的好看,又有点不一样。
很多青年演员都演过高中生,比如杨洋。
杨洋的好看是画中走出来的,带着些古典味,一张脸俊美到仿佛美男子建模。青春岁月里碰到这样的男孩,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表妹大抵是只敢远观不敢贸然靠近的。
胡先煦的好看就柔和多了。
他的五官、脸型,乃至发型都是柔和的,没有攻击性,没有距离感。
眉眼间满满的少年气,有阳光,有懵懂,是上学放学都会碰到的那种邻家男孩。
成年版的程铮是韩东君。
不过一集之间少年程铮就变成了成年程铮,但竟然没有突兀感。
少年程铮的稚气褪去了,你就会觉得,程铮长大了,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程铮的死党,周子翼,成年版是由开头那个委屈巴巴的檀健次饰演。
檀健次真的是一个有着偶像派外形的演技派。
之前在《我就是演员》里,他的表现真实、自然,疯狂圈了一波粉。刘天池老师评价他说,他的个人形象气质决定了他的戏路可能不会那么宽。
这次,周子翼这个角色檀健次又选准了。
周子翼大部分时候吊儿郎当,偶尔正经,间歇性深情,檀健次都演得很自然。嫌弃脸的时候,真的是很走心地,在挤眉弄眼的嫌弃。
在《延禧攻略》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苏青,在剧里扮演苏韵锦的闺蜜莫郁华,她喜欢周子翼。
那种满心满眼只看得到周子翼一个人的小鹿乱撞、手足无措,知道他不喜欢自己却放不下的小心翼翼、暗自神伤……
之前对尔晴恨得牙痒痒的心态,一下子就被消解掉了。
网友@Faraway_评论说:
我不得不说,请各位制片方选角这样选ok?
甭管成年男女主还是少年男女主都演技颜值双在线
更让表妹欣喜的是,剧里演员都是用的原声。
制作精良,演员符合角色设定,主角配角演技都在线,演员原声。
这几点看起来没啥,但很多都市情感剧都做不到。
整体水平在平均线以上,青年演员和少年演员都发挥稳定没bug,但表妹心里还是暗戳戳地,只想看少年演员。
《原来》里少年演员的戏份,掐头去尾,还不到150分钟。
但少年版的程铮和苏韵锦一出场,就让人不自觉地进入了那份青春时期的悸动。
程铮和周子翼在学校走廊里运球。
走廊狭窄,人又多,带着球打打闹闹,一不小心就碰到了转学过来没多久的苏韵锦。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交集。
两人第一次相遇的表现,仿佛就是以后十年间两人交集的注解。
程铮捂着碰到的肩膀,但眼神却定定地看着苏韵锦。
眼神里,有探究,有好奇,有一秒陷入的着迷。
而苏韵锦呢?眼神躲闪,神色慌张,不自觉地咬住了下嘴唇,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这跟两人的家境脱不开干系。
程铮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家境优越,衣食无忧,还是个学霸,脑子聪明,成绩优异。
从小到大,他没有什么得不到的,也没什么发愁的。
碰到喜欢的女生,他一定是会主动出击的那种。
我要是遇见我喜欢的女生
我当场就扑上去
这话说出来,反正表妹是没有一丝一毫怀疑的。
他从小到大身处的优越的家庭环境,一路畅通无阻的成长经历,是一定会滋养出来这种自信和笃定。
果然,他碰到苏韵锦,一下子心动了,就毫不犹豫地主动出击了。
碰到苏韵锦在书店打工,就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看着。
苏韵锦衣服被刮烂,他没有一丝犹豫,直接拿着包里的衣服冲了过去递给她。
他的举动,是随心的,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
喜欢她,就想看着她,想吸引她的注意力,想对她好。
偏偏,他遇上的是苏韵锦。
苏韵锦和程铮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家境不好,父亲重病,母亲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深夜还在做手工赚点钱补贴家用,她没有一个坚实的后盾。
她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心里的软弱一点都不敢表露,就连躲在房间里哭,也是隐忍的。
她成绩也不好,咬牙选了理科,可成绩就是上不来,没有一个可以看得见的未来。
这样的苏韵锦,注定是一个隐忍的人。
她自卑又傲气,敏感又倔强。
她的敏感,多体现在眼神里。
你看她还回程铮衣服的时候,头整体是低着的,也因而看人时,眼神是从小往上看的。
目光一寸寸往上挪,眼神一点点瞟。
像一只小鹿,你要是伸手去碰,或者定定地盯着看,准会一下子就敏捷地逃走。
这两个人物性格,胡先煦和李兰迪揣摩得很到位,也演绎得很到位。
程铮是个没有恋爱经验的人,胡先煦就演出了这份没有经验。
怦然心动之后的心乱。
偶然在街上碰到她,定在原地看着她的沉迷。
以及看着看着,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就笑了出来。
想要吸引她注意力的小伎俩。
他一颗滚烫的喜欢苏韵锦的心,带着幼稚和莽撞,不管不顾地砸了下来。
尽管不管不顾,但碰到苏韵锦这种性格,也带了一分不知如何是好的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地靠近,小心翼翼地对她好。
而苏韵锦呢,她的条件让她无法伸手去接住这份喜欢。
你进一步,她就退一步;你再进一步,她就会扭脸逃开。
李兰迪把苏韵锦的这种性格特点演得很好。
一个心里满是担子的人,很难能完全释放出自己的情绪,所以总是淡淡的,哭是隐忍着哭,笑也是淡淡的笑,带着份拒人千里人外的疏离感。
程铮在校外帮她补课,被老师撞见误会之后,她一下子就“弹开”了。
我们俩不要说话了
程铮和苏韵锦都是很执着的类型。
一个执着地追,一个执着地逃。
胡先煦和李兰迪,演出了这份执着。
表妹说喜欢看少年演员演戏,其实这已经不是这一两天的心理了。
近来看综艺看剧不时会有种感觉,有些在演艺圈混了多少年的“大前辈”,竟不知不觉间被一些“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有些人是老天爷赏饭吃。
比如张子枫。
冯小刚和徐峥都夸她是天才。
7岁的时候拍《龙须沟》一场意外摔入臭水沟的戏,要求一脚踩空,不能抓木板。
张子枫拍了两条就过了。
呈现的效果是这样:
而她之后的每个作品,也都让人惊叹。
比如《唐山大地震》《唐人街探案》《你好,之华》。
有的人,是后天努力派。
比如李兰迪。
李兰迪10岁拍《爱你输给了谁》,哪怕没有她的台词,只要导演一喊开始,她就紧张到想去厕所。
拍《无心法师2》,被大家催促快点下线,快点领盒饭。
但她在《我就是演员》里演《金陵十三钗》的片段,演了一个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但仍然有着骄傲和坚定的女学生。
看了她的表演,章子怡不停重复“真好啊”。
真好啊
哇 真的好
我真的要再给你鼓掌
也有男生。
比如虽然在《原来》里挤入了“微胖界”,但依然气质很多面的胡先煦。
他的眉眼间,装满了少年程铮那种青涩又甜蜜的心动的感觉。
早在前几年,胡先煦在《小别离》里的表现就不俗。
淋雨后的哭戏,一秒就把人拽进了难过的情绪里,想冲上去给他一个抱抱。
再或者,被夸了很多年,如今才21岁的刘昊然。
刚出道,他是那个穿着校服、骑着自行车、笑得露出好看的小虎牙的阳光少年宋歌。
到后来,他是《唐人街探案》里的高智商少年秦风,《琅琊榜2》里的少年将军萧平旌,《妖猫传》里的白鹤少年白龙……
每一份答卷都让人惊艳。
那说回来,当我们在谈论这些“后起之秀”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是的,演技。
我们谈论让人念念不忘或者点头称赞的“新秀”们,天赋派也好,努力派也罢,他们都有拿得出手、值得评判的演技。
或许长得不够出众,但都足够努力。
这种努力,不是Ab那般挂在嘴边但不见成效的努力。
但,你能看到,他们的作品已经为他们画出了一道鲜明的成长轨迹。
也正是因为这些,我们才愿意相信,他们真的——
未来可期。
你被谁的演技圈了粉?
一个游戏在问世之前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金、人力、技术,如果是在国内,还要加上近一年来被广泛关注的版号。但在问世之后,它需要直接面对的对象只有一个——玩家。
编辑丨陈静(知乎ID @固马 )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它们不完全是真实事件,每个人却都有可能遇到类似的状况。
人们会喜欢一些游戏,不喜欢另一些游戏。他们有很多善良或者不善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欢或者不喜欢。他们的目标很简单:让游戏公司知道,该听玩家的,而且必须听玩家的。
丨 1
何霆(化名)觉得自己应该算是正义的伙伴。
这在现实中听起来很是中二,但在与游戏相关的事情上正好合适。
何霆的故事正式开始于2018年6月。他所玩的游戏看起来颇受欢迎,但何霆却觉得运营方最近的一系列操作让他颇为不满。
有人画了张图:收养来的女儿给家里赚了钱,却连庆祝晚会都没资格参加。图上,抱膝坐在门外的孤独小女孩和门内的温暖灯光形成了鲜明对比,激发了所有观众的保护欲、正义感和斗争心。
“运营××××!”何霆熟练地使用各类流行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很快发现这并没有什么用。
“7月不课金!”“8月不课金!”有人发起了这样的活动,他很想积极响应,但一想到自己有那么多角色没抽到,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到底怎样才能真正让运营得到教训呢?
办法不是他想出来的。这个被后来者称为“游戏玩家发票维权鼻祖”的点子要归功于论坛上的一位大哥。大哥在帖子里犀利指出,社交网站上的声讨帖没用,不课活动没用,各大App市场刷差评也没用,真正有用的是——开发票。
“索要发票是消费者的正当权利!”大哥说,这也是在后来各种各样的要发票活动中被重复得最多的一句话,“代理商没有任何理由拒开发票,一旦他们不开或者开假发票,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更重要的是,大量开发票会给代理商的财务造成压力,财务在公司里的地位可比运营高多了,让他们去对付运营必然更有效果。”
“正当权利”的说法实在很诱人。看着大哥的帖子,不少人都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财务主管恼羞成怒、运营团队玩命道歉的画面,何霆也不例外。这个方法称不上快捷方便,甚至算得上麻烦,但胜在足够正当,对方无法拒绝。
“发票是必须开的,敢不开就投诉。”论坛上有人这么说,“但记得要投诉代理商而不是游戏,代理商凉了无所谓,游戏不能受影响。”
他对这种说法深表赞同,并且立刻投入了要发票的行动中。具体过程不能说是顺利,因为排队时间确实很长,游戏的客服也像所有被安排收拾烂摊子的客服一样让人火大;但也不能说是不顺利,大概收拾烂摊子久了,客服也是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对他提出的要求都是公式回复,没有任何意料之外的反应。
简单说就是,虽然敷衍着,可发票还是给开了。
这让他的成就感降低了一点,但在其他方面仍然怀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在合理合法、理智正义、不影响他人利益的情况下给运营添堵确实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儿。他开始在论坛、贴吧、QQ群里给每一个想知道这件事儿的人介绍开发票的攻略,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然而质疑声也很快淹没在“求群号”的列队回复之中。
要发票活动一天之后,代理商道了歉,还搞了声势浩大的抽奖,这反而鼓励了索取发票的人们“加大力度”。论坛上出现了修改版的《论发票战》和发票版的《国际歌》;贴吧里的“小道消息”宣称,玩家们已经要到了50万张发票;QQ群里也有人前仆后继,提出“发个攻略呗”的小白们得到了无比友善的指导。
遗憾的是,人们原本构思的“持久战”大概只持续了一星期,与发票相关的大规模讨论也只有一个多星期。不过在这段时间里,“要发票”登上了各个媒体(虽然绝大部分是游戏媒体),“游戏运营不把玩家当人看,玩家被逼无奈只能要发票”成了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
过了半个月,论坛上陆陆续续有十几个人反馈:“我的发票到了,你们呢?”
到底有多少人去要了发票,要了多少张,没人知道,正如没人知道代理商的“道歉”是真的道歉还是自罚三杯、抽奖有多少游戏玩家抽中一样。
不过在何霆看来,事情的结果不重要,因为它的原因其实也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玩家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方法,让代理商乃至所有的游戏运营都知道,玩家也有办法对付他们——你无视我的意见并把我视为韭菜,那么我就去找一个能修理你的人,让他修理你。这个人可以是财务,可以是税务,也可以是其他“厉害角色”。
两个多月后,另一个游戏代理商同样在运营问题上惹恼了玩家。看到这条消息,何霆迫不及待地想要介绍自己的经验。不过,还是有人比他快了一点点:
“隔壁××游戏要发票都成功了,我们凭什么花钱遭罪?找运营要发票啊!”
在一场又一场的“发票门”中,总有人提醒大家验证发票的真伪
丨 2
要发票或许有效,但在要不了发票的情况下,玩家还有其他办法。
在朋友们眼中,王东(化名)毫无疑问是个“大佬”。他对自己玩过的每一个游戏了如指掌,可以在每个人遇到任何卡关问题时给出正确答案。当然,他的朋友只在几个群以内,所谓的“大佬”也仅仅相对于一般人而言。因为王东既不是速通玩家,也不是电竞选手。真正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游戏总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很难为外人所改变。用他的话说,自己已经玩了10年游戏,不用别人教了。
如果说王东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大概只有脾气不好这一条。就因为这个,在他10年的游戏资历里,经历过论坛禁言、联系方式拉黑、社交账号封号、回答被折叠等几乎所有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操作。以前对他这种人的称呼一般是喷子,现在则改成了暴躁老哥。
王东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是对事不对人,这就不能叫做喷子。”他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说话要有道理,不管你说了什么。”有些朋友对他说,就算是讲道理,也不能把话说得太难听,喷人更是不对的。王东对这个说法倒不是不赞成,然而他也承认,自己有点儿改不过来了。
不论如何,让王东最在乎的还是游戏。他玩了10年游戏,年纪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要有游戏玩就不管别的,买过不少盗版盘,也是破解网站的常客,如今不一样了。“以前玩游戏只花过网费,现在该补票的就要补票。”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他的游戏库里已经有了两三千个游戏,而且还在持续增加。 他认真玩过的大概十之二三,其他的要么是补票,要么是游戏打折时单纯的“喜加1”。
“喜加1”经常被人吐槽,但王东自有他的一套道理。“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管是早还是晚,总算是为游戏公司贡献了一点销量,总比嘴上嚷着喜欢却不买强。”除此之外,王东还有一个理由:“现在国区的游戏销量已经很高了,多买,就能让游戏公司重视国区玩家的需求。以前玩盗版,看不懂剧情,现在很多游戏都自带中文,肯定不是游戏公司良心发现。”
王东再一次喷人源于一件事:他预购的某个新游戏在宣传时声称有官方中文版,临发售时却突然宣布取消中文。这种近于欺诈的行为让所有国区玩家怒不可遏,王东也是其中之一。他想过很多办法,在所有能留下印记的地方怒斥垃圾厂商和垃圾游戏。很快他就发现,这样的做法只是表面解气,游戏公司根本看不到他们在骂——偶尔看到了也可以装看不见——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个厂商能看见的地方说,而且还需要有实际意义,不能说完就完了。很快,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主意,玩家纷纷去平台上打起了差评,一时间把游戏的评价从“好评如潮”拉到了“褒贬不一”。
“‘没中文就差评’实际上是这么来的。”王东说,“游戏公司可以出尔反尔,玩家就不能抗议了吗?”
一段时间之后,游戏公司在更新里加上了中文,这被很多玩家视为差评行动的胜利。实际上,没人能真的确定是差评起了关键的作用,但掌握了这个手段的玩家们也不是很在意——很快,差评加“We need Chinese”开始出现在更多游戏的评论区里。
这样的做法也招来了不少非议。有些人说,许多游戏公司起初就没有打算支持中文,平台也把“不支持您的语言”放在购物车上方最显眼的位置上,主观上没有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人说,不少独立开发者没能力搞中文版,如果觉得没中文就玩不下去,大可以不买;更有些人说,呼吁中文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给游戏公司写信,可以在社交平台上搞活动,还可以主动成立汉化组,这比给差评实际多了。类似的说法很多,各种表达形式都有。但在王东看来,这些都没什么意义。
“自己花钱买的游戏,可以用任何理由给差评。这就是个战术问题。”王东说,“以前玩家和厂商联系的方法不多,玩家说话厂商未必听。现在有平台了,平台让玩家评价,那么评价就是玩家最简单方便的表态途径,厂商也能直接看到。如果他们继续无视玩家的意见,那就接受差评呗。”
“我连游戏都买了,为什么不能差评?很多喷我的人可能连游戏都没买。评价反映的是游戏体验,因为语言不通,游戏体验很差,为什么不能差评?评价可以影响玩家,我就是要提醒像我一样的玩家避雷,当然更该给差评。厂商在国区卖游戏没有中文,你们知道国外的游戏媒体没有本地语言就拒绝评测游戏吗?看到一个游戏支持18国语言却没有中文,是他们不想做吗?就是根本不重视国区。国区贡献着名列前茅的销量结果根本没人重视你,有些人还要站在厂商立场上说话,跪太久站不起来了吧?”
王东一气呵成地打出这段话,发表在他的第203条回复中。让他不明白的是,“付了钱的人有权利评价他买的东西”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总有人还要和他抬杠。
有些游戏厂商确实在收到差评之后更新了中文,但也有些无动于衷
丨 3
在王东发表自己的第204条回复时,苏颖(化名)正在填写她的第一份举报表格。
苏颖很难说自己算不算游戏玩家。她玩过不少游戏,都是被朋友带着的,MMORPG没兴趣,MOBA玩不来,玩得稍微长久一点的都是抽卡课金游戏,而她对游戏本身的兴趣也完全不高。在她看来,大多数的抽卡游戏都大同小异,差的很差,好的也好不到哪里去,她可以随随便便找出游戏的100个缺点,但那也无所谓。因为她花在CP(即Couple,粉丝们喜欢的情侣配)、同人和周边上的钱跟精力比在游戏上多得多,比起玩游戏,不如说游戏都是为CP服务的。
CP很不错,但也不是最好的。比起CP,她更看重的是本命。熟稔饭圈规则,她同样了解游戏公司的那一套:官方对每个角色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人气冷热、卖气高低、剧情轻重、立绘美丑、皮肤多少,对于粉丝来说都是战场。
苏颖正在玩的游戏就是这样。
幸运的是,她又喜欢上了一个人气角色,立绘精美、戏份多,预告片和海报也都被安排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尽管官方卖腐有些刻意,然而她的本命和CP确实互动不断,周边商品成双成对,编剧笔下感人至深的友情被源源不断地折合成同人作者的创作动力,也填补了她的爱心。
然而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要维持对本命的爱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时间与精力。苏颖会出现在一切提到本命名字的文章、视频和评论里,哪怕是字母缩写也无法漏网,为的是确保一切关于他的正面消息能够得到传播,负面消息都能有所回应。与此同时,“对家”的动向也是不能不关注的——对于饭圈女孩来说,“圈地自萌”是个值得赞美的行为,但对方圈的地不能出现在己方的眼里。
游戏某一次更新之后,苏颖突然发现她的本命角色没有新立绘和新皮肤。不仅如此,他也不再出现在海报上的中心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个角色。更加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新的“C位”正是她所萌CP的对家。
一些画面出现在苏颖的脑海之中:对家有了官方的支持,有了立绘、皮肤和活动,与游戏相关的各个方面肯定会出现海量的对家内容,正如她们以前所做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她们以前站在热门官配立场上甩出的冷嘲热讽,如今也会被原封不动地还回来——粉丝被嘲无关紧要,本命受到攻击可是绝对不允许的。
她需要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让对家乃至所有人知道她爱的角色和他的粉丝都不是那么好欺负的。游戏官方显然不是个好目标,粉丝争吵声再大也只是运营眼中的流量。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反而是游戏之外的东西——圈内解决不了的,圈外可以解决。
苏颖举报了自己说过“一生推”,爱过角色也萌过CP的这款游戏。角色形象不健康、内含同性恋倾向、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她爱过游戏多少,举报的理由就有多少。
她想过举报的后果,却不认为那有多么重要。“反正在别人眼里,游戏就是这种东西,就算没有人举报,每年的‘精神毒品’‘电子海洛因’‘青少年沉迷’就少了吗?”她说,“举报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被举报就出问题,只能说他们本来就有问题。”
如今,举报也变得更加便利(图片做了模糊处理)
丨 4
这是3个人的故事,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真正的根源是一句话。
上个月,我们采访了不少游戏制作人,他们在等待版号的过程中苦熬。其中有一位开发者说:
“不要以为只有没过审的游戏会被版号影响,过了审的也一样。我听说有些玩家因为自己喜欢的游戏没过审,就把别的过审的游戏举报了。”
原文链接:正义的伙伴们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本文授权转载自
GQ报道(ID:GQREPORT)
剪视频、起标题、发推送,随后骑上电动车回家干农活——春天收大蒜,秋天掰玉米。等再次回到电脑前,有时能看到百万+的阅读数字出现在屏幕上。她月入过万,在微商花160买件衣服,骑十里地去镇上取快递。
她在李传帅的自媒体工作室工作。员工20多人,都是附近村庄的妇女,生活在无边的玉米地中间,每天生产千万阅读量。8月底,农忙前不久,一篇报道让李传帅和妇女们都出了名,他们却感到前所未有的烦恼,比玉米倒伏还烦恼。
采访、撰文 / 于蒙
编辑 / 何瑫
摄影 / 余小强
视觉 / 张楠
海报设计 / 张永
微信编辑 / 尹维安
?
“你怎么还没被人砍啊!”
不到一天时间,李传帅收到了四百多条微信好友申请。百度贴吧的李庙村吧、孙集镇吧、商河县吧都有人发帖找他。有人加了他微信,上来直接开骂,“你怎么还没被人砍啊!”还有人把他的照片PS到死亡证明上发给他。
百度贴吧“百家号吧”里也在讨论他:“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真的是太奇葩了,居然还能接受采访”,“上不了台面的事也上了台面了”,甚至有人认为这会“加速现有自媒体模式的灭亡”。李传帅认为是同行眼红,都没回复。
事情的缘由是一篇名为《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的报道和一条“村姑教你如何制造爆款”的视频。2016年,李传帅在自家农村老宅里开了个自媒体工作室,员工是20多个附近村庄的妇女,她们每天生产总计超千万阅读量。但李传帅此前没有想到过,自己也能上微博热搜。
8月20日,我第一次来采访,李传帅开着宝马到县城迎接。伴着喊麦的音乐,他告诉我他将在县城购置一套花园别墅。
他相信自己具备随时出名的能力。“我想出名也非常简单,我自己一天一千多万(阅读量),我发一年,我自己发自己的事,发一年,好几十亿就来了。” 但他说自己不在乎这些,“本身咱只是做一个普通老百姓。”
一周之后,他出名了。批评和骚扰随之而来。他喝了酒,仍连续几天睡不着,以前他沾酒就能睡一下午。我再次见到他,他从镇领导的车上下来,跟在两位领导身后,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他“不想再说什么,也不想再传播什么”。我只好到村里采访,他仍很不满,“你能不能不给我找麻烦了……为什么你这么对我”。他再不想“火”了,只想躲起来,恢复曾经平静的生活。
?
“我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智力的
极大的侮辱。”
让李传帅一夜走红的文章开头,工作室女工7月的平均收入被拿来与上海2017年的月平均工资对比,前者高出462块钱。第一部分标题是“收入最高者一个月拿了1.5万”,文中说,“都市白领、进城农民工、城市大学生……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内容消费对象。”
留言区讨论热烈,有人称女工们做的是“网络垃圾”,有人调侃“还招人吗”,也有后续报道直接起标题“我要回农村”。这篇文章发出前几天,我在李传帅的工作室采访,跟一位同行聊采访经历,他感叹自己挣的都不如她们多。他把女工的工资数额发到同事群里,有人问,“你要辞职去干这个了吗?”
“由此可见,农民都不愿意脚踏实地劳作了,都想走捷径,太可怕了”。看到这种评论,李传帅觉得“扎心”,不明白这有什么可怕的。他在文章下留言,“我们做真实农村的写照。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不起我们农村人做自媒体呢?”员工路文静也最气愤这句话,“觉得我们农村人好像就应该种地一样,挣那么多钱就不行啊?”
此后几天,我旁听了几位内容创作者的讨论,这些“城里人”是这么看这件事的——
“莆田造假鞋的人,一年赚几百万,不会对我有什么冲击。我不羡慕,因为这不是我这个阶层愿意做的事,但这个事会冲击我。”
“(内容创作)原来是有壁垒的事情,现在壁垒消除了。”
“以前总是觉得‘文以载道’嘛,写文章是有门槛的,是要给人启迪的。这种事让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个笑话。”
“我会觉得这是对自己智力的极大的侮辱。”
刺猬公社的报道发出后4天,我再次到村里采访,原来整日敞开的大门现在紧闭着。敲门有人应声,员工张红隔着门告诉我她们放假了。后来我得知,工作室仍在正常运转,李传帅不让接受采访,锁门只为防记者。
李传帅感到恐惧。8月30日,百度百家号发出通知,封禁了2867个账号,不少自媒体从业者们认为这是他的责任——“今天大批量封号,估计都是一个人惹的祸,叫李什么来着?”“农妇看热剧写文章,这下可好,影视剧的账号都被连累了,这两天被封的基本都是影视剧吧”,甚至有人宣称“自媒体的冬天已经悄然来临,李传帅功不可没!”
我只能到附近采访村民和员工的家人,却引起女工的不满。她们在群里抱怨,“谁知道真走假走”,“他们如果那么听话就不叫记者了”,“严重骚扰”。李传帅没回复,她们不断@他,“你倒是给一个说法啊!这样带来多少烦恼啊”,还有人建议“开个记者招待会吧”。
李传帅把截图发给我,问我该怎么给她们交代,说自己无计可施,“快崩溃了”。我劝他这种当口要出来澄清,他情绪有些激动,“这样还会上热搜,你是又一次让我们(受)打击吗?”
3天后,我在员工路文静家门口见到她。她对刺猬公社的报道很有意见,认为作者过于强调工资,而没写清她们的工作内容。她更喜欢AI财经社的那篇,“我感觉他写得还挺正面的”。她不确定这个媒体的名字怎么读,“有一个爱财经”。
?
“那对社会有意义吗?”
“应该有吧。”
“爆文事件”发生之前,李传帅正准备扩张工作室,再多招些人。8月23日,相继有4个新人来面试,有生了孩子的妇女,也有父母带着来的年轻女孩。她们走进院子,像是随意溜达到亲戚家串门。按李传帅的标准,工作室对来面试的人不问学历和技能,有的员工刚来时不会打字,都是“一指禅”,也录取了。
李传帅把自己工作室制作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农村的和影视的。前者是由员工自己拍照、写作的农村生活文章,后者照着电视剧视频写剧情介绍。他认为两者都是原创,区别是写农村文章,一人一天只能写一两篇,而写剧情介绍,一人一天可以写十篇。
主管张红直接给她们讲工作的内容,“写作文会吧?就跟写作文一样。” 其中一个人学得快,来的第一天就完成了一篇。
张红是第一个来工作室的员工,现在是工作室的主管。她在技校学过电脑,在北京干过打字员,怀二胎后回家待产。女儿满3个月,她来工作室上班。婆婆每天把孩子送来吃奶,上午两次,下午两次。
婆婆不知道她在做什么工作,除了种地,就是每天带着孩子满村逛。张红说,她没来工作室的时候,也是这么天天抱着孩子漫无目的地遛大街。
村里的年轻男性几乎都出去打工了,街上只见孕妇、抱孩子的母亲和围在一起拉家常的老年妇女。和张红同龄的女人,要么在家带孩子,要么去县城干售货员、保洁员,每月工资不到两千。
张红负责培训新员工,她告诉新来的人,文章的开头有固定格式,须得写这一句:“欢迎来到《安利电视剧》(或其他百家号名称),在这里将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开心和精彩,小编文笔不好,还请各位小主看后多多指教。”
接下来是看剧,这位新员工选了自己熟悉的《甄嬛传》。我在旁观看,这种写作就像是从电视剧到剧本的反编译——甄嬛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皇上如何回复,陪侍一旁的苏培盛作何反应,最好再加一些评论,比如小编认为甄嬛很有心机。三五分钟的剧情,洋洋洒洒写满一千字,结尾注明:“文/由《安利电视剧》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安利电视剧》”,一篇文章就算完成了。熟练之后,她将每天完成十篇。
李传帅告诉女工们,也告诉每一个来采访或考察的人——城市白领没空完整看电视剧,这样的介绍文章可以帮他们快速了解剧情。除了文字简介,员工们还会剪辑电视剧情节,做成短视频。
视频内容制作也有流程:选一部电视剧,使用快剪辑软件录下一段完整的情节,短则一两分钟,长则六七分钟,另存后上传到百家号平台。系统自动生成截图,从中选一张作为封面,最后输入视频关键词,比如延禧攻略、璎珞、聂远、吴谨言。
发布一条推送最多花费十几分钟,这一系列动作,她们每天重复50~60次。如果说这里有什么个体差异,那也仅限于流水化作业的最后一步,起标题。
标题、流量(阅读量)、收益,这是工作室员工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在她们看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很简单——标题越好,流量越高,收益就越多。每一万阅读,百家号平台发放30~50元收益,其中5%~20%会成为她们的提成。
墙上贴着薪酬制度——员工除了底薪800和收益提成,还有爆文奖励:一篇文章,阅读量2万~4.9万给2元;5万~9.9万奖励5元;10万~19.9万奖励10元;20万~29.9万奖励20元;30万以上,每一万奖励1元。
有一天,张红发的一条视频超过了10万阅读量——《新婚丈夫穿着有口红的衬衫回家,被妻子看到了》,她很高兴,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今天的爆文奖金,张红76,刘英203,收入冠军路文静今天休班,数据还是昨天的,241元。
另有一块白板,写满人名和工资:
路文静:15690
张红:15580
石恩兰:10910
刘英:9760
刘学娥:9600
……
路文静是6月、7月的收入冠军,这等同于她是工作室里最会起标题的。她最近发的《皇上怒气冲冲找璎珞算账,璎珞一个吻就把皇上搞定了!》阅读量二百多万。
路文静的婆婆不识字、不看电视、不会用智能手机,她对儿媳妇的工作和收入一无所知,“爱咋咋地,咱不管”。一万多块钱工资超出她的想象,“在家做活,靠什么去挣一万块钱啊”。
一天接近下班,女工们讨论怎么起标题,李洁说,“你得融入到那个剧里才能找到感觉,只看点儿皮毛不行”,有人应和,“是啊,没感觉起的标题不行”。李洁刚来不到半年,她起得最好的(点击量最高的)标题是《美女给男子按摩,男子觉得不对劲,回头一看吓蒙了》。
她向我讲解起标题的技巧,“就抓住人阅读的那个感觉嘛,你比如说让人眼前一亮的那种感觉啊,哎呀,惊呆”,她停顿了一下,“惊呆了现在不让用了”。
今年4月,李传帅帮镇长发软文,卖镇上的特产红玉西瓜。文章标题也用了这样的技巧:《美女镇长代言的农村西瓜竟然如此清甜》。文末8条评论,7条都在问,美女呢?文章阅读量不错,但西瓜只卖出去一箱。
女工们一般会在下午6点结束工作,张红的丈夫李勇把女儿送来工作室找妈妈。她坐在工位上接过孩子,抱在怀里,撩起衣服喂奶。员工们陆陆续续出门,张红左臂环着孩子,右手操作鼠标关掉一个个网页、文件,准备关机。
我的采访也总是在临下班的时间进行,她们完成一天的任务,离开内容生产的流水线,才有心思和我聊天。
出乎我的意料,她们觉得这份工作“好玩儿”。年纪最小的员工苗苗说,“每天都发不一样的剧,每天的收益都不一样,感觉挺好玩儿。”李洁也告诉我,“还挺好玩儿的,因为我们在这儿该说说,该聊聊,没什么压力。”
为了盛少和白狼(《千金女贼》里的男一、男二)谁是谁的问题,她们会叽叽喳喳讨论10分钟。一会儿又说起,和Sunnee一起上《明日之子》的到底是蔡维泽还是蔡泽维?
8月底《如懿传》开播,电脑屏幕上一早都是周迅和霍建华在城楼谈心。张红不熟悉剧情,问大家,“青樱就是如懿吗?” 张红家里从沙发到桌子、地面,堆满孩子的玩具、童书,几乎无处落脚。她没空追剧,下班后陪孩子看动画片、读故事,自己不看书也不用电脑,只在孩子睡后刷手机百度,自学爆文标题的方法。
我和女工们聊起未来,张红说,“未来发展没想……一直这样干就行了。因为即便是上别处,舍下孩子,也不一定能挣多少钱。”李洁希望这个工作室能一直存在下去。这种坐在电脑前,稍微打打字就能赚钱的工作,“反正90后的人都挺向往的吧”,“这是一个挺好的饭碗吧,是吧?”
苗苗今年虚岁17,父亲是装卸工,母亲在工厂打工。她初中毕业后不再上学,也没接触过城市里的上班族,说不清自媒体是什么。我问她为什么你们能挣这么多钱?她说,老板教得好。
苗苗相信这份工作的价值——不光能挣到钱,还能学到手艺。
“手艺是什么?”
“很多吧,比如说打字啊,什么的,反正很多。”
“那对社会有意义吗?”
“应该有吧,那些上班族他们没时间看电视剧,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精彩的片段剪出来,他们就可以看了。”
?
“我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特色。”
每月的发工资日,李传帅拿着一沓沓现金出现在工作室。按惯例,他先给钱拍张照,随后发工资,女工们拿到钱,把几十张乃至上百张百元大钞展成扇形挡在脸前,粉红一片,李传帅再拍张照,发到朋友圈。
他说不准具体的员工数目,名字也叫不全。平时,李传帅在县城的家里工作,几乎不回村。工作室运转成熟,不需他的管理——门口桌上一个被翻得褶皱的签到本,女工们上下班自觉签到;墙上贴着值日表,每天两人打扫卫生;张红负责记录考勤,统计爆文奖金,每月计算账号收益,报给李传帅。
今年4月的第三周,工作室的头条号“一语薄言”获得1100多万阅读量,在今日头条号三农排行榜位列第一。
李传帅经常提起这件事,向我展示阅读量高的文章,“就拍了一下我们农村的四合院,28万(阅读量),……也没有标题党,也没有什么夸张……评价还非常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腌制咸鸭蛋,48万……我员工喜得千金也20多万。”
这些文章出自工作室的员工,她们自己拍照、配文字,记录农村的生活。6月的一篇文章《农村打井,你知道为什么要放沙子吗?》获得了123条回复,是近几个月最多的一篇。有人说自家打井得挖150米,还有说300米的,又有人说得用炸药炸,评论区俨然成了“打井技术及价格探讨”论坛。
李传帅不知道文章阅读量高的原因,但他明确知道的是,“农村”这个标签很有亮点,绝不能丢。发在头条号上的文章,几乎每个标题都带有“农村”二字。
李传帅8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初中毕业他开始打工,白天修电脑,晚上烤羊肉串,夜里编程做软件。结婚生子后,他去天津,和妻子儿子挤在出租屋里,房间只放得下一张床。
在外近十年,他从没旅游过。其中三年他在天津,不仅没去北京,连天津本地的景点都没看。他不喜欢城市的生活,城里人总爱去唱卡拉OK,他觉得没劲,“在城市里总觉得挺孤独的”。
2016年9月底,百度百家号平台正式开放,李传帅凭借提前注册的20多个账号,第一天获得3000多元广告分成,第一个月,他赚了30万。他决定回农村专职做自媒体。
两年过去,他招了20多个农村留守妇女,把她们当成一种代表农村的符号。采访期间,《智族GQ》摄影师来拍照,本来选定要拍摄的员工穿了一身黑,摄影师建议换一个人。李传帅马上领会了意图,笑着说,是要农村一点儿的吧?
他从不看农妇们发表的内容,唯一需要操心的是平台的封号政策。8月中旬,百家号封禁八千多个账号,李传帅看到消息后传达给员工,不能造谣明星死亡,不能写负面内容。他告诉我,“平台在进步,咱也得进步,只要稍微一不进步就不行,自媒体更新换代太快了。”
?
“你倒是出去啊,又出不去。”
8月21号下午,李传帅家突然停电,工作室里传来短暂的惊呼。夏天村里经常停电,员工们也习惯了,没保存的内容就重新写。李传帅说,有员工为了避开停电,凌晨就来上班。
最近苗苗总是来得最早,凌晨5点天微亮,她到李传帅家门口敲门。她最近生病,每天须得输液五六个小时。为了不请假,她早早来上班,干够8个小时,下午再去卫生所。
苗苗的父母在青岛打工,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里只正屋有一台空调,夏天卧室很热,她这月赚了六千多,打算给卧室装上空调,然后再攒些钱,买台自动洗衣机。
很快就到秋收,路文静也会提前两个小时,早上6点到工作室上班。她要抢出时间回娘家帮忙收玉米。路家有十亩地,每年种两季,春种玉米,秋种大蒜。年成好的时候,每亩能挣一千多块钱。
今年夏天风雨多,玉米倒伏严重,机器收不了,只能人工掰。下午5点,她干完活,再回工作室制作剩下的推送。起好标题,点击发布,然后等待某一篇被平台推荐,成为爆文。
工作室所在的李庙村偏远,离最近的镇子10里地,附近没有饭店。一条乡间小路夹在农田间,是女工们每天上下班的必经路,几个月前夏收时,工作室的头条号发表一篇图文,农民晒的麦子占满路面,金黄一片。
每天中午,路文静顶着烈日沿这条路回家吃饭,她的手机上没装外卖APP,根本用不上。就连快递也只能送到镇上。当了收入冠军后,她在微商上花160元给自己买了一件衣服,还得自己骑电动车去取。
每天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眼前是一片又一片的玉米地,她怀念以前在济南打工的日子。那时候她还有心思打扮自己,休息时朋友们一起吃饭唱歌,能见到高楼大厦。现在她上班从不化妆,反正这里“啥都看不见,就看见一片地”。在家生活除了安逸,她觉得没啥好的。她还是想出去。
路文静是村里少见的大专生,也是工作室里学历最高的,其他人都是初中或中专毕业。她学的空乘,毕业时因为身体原因没通过体检,上不了天。她去济南工作了半年,回来后和家在10里地外的对象结了婚。
工作室的主管张红把村里结了婚的女性分为两类,舍得下孩子的和舍不下的。前者去了城里打工,后者留在家里看孩子。路文静是后者,她不舍得让孩子当留守儿童,但她也羡慕着那些当上空乘的同学,能满世界旅游,而自己生孩子后最远就只去过济南。
路文静的丈夫在县城一家瓶装水公司送货,早出晚归,挣的不如路文静多。她很少和他谈起自己的烦恼,“跟他说有啥用,没用。”
张红和丈夫李勇之间也总是各自沉默着。李勇养了700只鹅,半年卖一次,赚几万块钱,不如张红赚得多。我和他们夫妻聊天,只要我不说话,两人就一个看着鹅,一个看着孩子。
路文静不喜欢丈夫整天把“出去”挂在嘴边,她听着就烦,“你倒是出去啊,又出不去”。她自己也很纠结,在家里见不了世面,可去城市里,又没有自己的家。“我要当了空姐,就不会在这儿了。这都是命吧,都早就注定好了。”
?
“真正的创业是名利双收。”
今年5~7月,李传帅开了三期培训班,教自媒体技术和理念,学费每人6800,每期都有十几个人来学习。李传帅说,每次培训班上课的三天,村里路上停满了宝马奔驰,来的都是城里的老板。
我采访的几天,有位河南新乡的刘老板来向李传帅取经。他的公司有三百多人,主业是AI标注。刘老板上了第三期培训班,仍有很多困惑,李传帅手把手教他如何注册、选材、写文,传授账号过审和爆文技巧。
李传帅开发的“智能伪原创”软件也随课程附送。这款软件能检测文章的原创度、识别错别字和爆文热词,还能自动“写文章”——把某篇文章复制进去,软件自动修改句子排列组合的方式,快速形成能被识别为原创的新文章。
他向我展示,一个学员用这个软件“写”的文章,第一天的账号收益1200元,第二天又有500元。另一个人用这个软件“写”文章,11天就过了百家号的新手期审核(一般需要一个月),可以赚钱了。这软件一年600元,去年李传帅卖软件赚了近一百万。
网络上很多人质疑他洗稿,他否认,“因为我们自己用人工就比软件做得好……这东西搬运了,后期会对账号有影响,可能封你的账号。”
他又补充,“其实用软件的话,我们挣的钱会更多,但是我感觉没啥意思。其实真正的创业成功不只是说你挣到了钱……真正的成功是你赚钱的同时……做一点儿正儿八经的事儿。”
李传帅的理想是做成“千乡百万计划”,让一千个农村自媒体工作室获得百万年收入,“我现在一天能有一千万的阅读量。如果说我有一千个这样的工作室,我可能一天就是一百亿,一百亿这个数字非常可怕。如果说我用一百亿的流量去做某一个农产品,所有人共同推农产品,你可以考虑一下,这很恐怖。”
我和李传帅坐在院里乘凉,他捧着手机玩小程序游戏。有一些功能必须邀请若干个好友才能开通,他称之为裂变,“裂变起来太厉害了”。玩到一半,游戏界面出现15秒广告,无法跳过。他感叹,“太人性化了”,这对他来说都是赚钱的机会。
他正在研究,打算以后也做小程序,“这个东西能量很大的”,他指的是流量。
8月底,他的第四期培训班还没有时间安排,已经有人给他微信转账6800元报名。他盯着手机笑起来,“他们也不怕我是坏人吗?”
几个月前,镇长来李传帅的工作室考察,提出要免费给他提供办公场所。李传帅不愿意去,“如果我去了(镇上),我顶多就是一个比较挣钱的小公司,如果我不去呢,我是一个特色,我是全国唯一的一个特色。”
“爆文事件”发生前,李传帅对来取经的刘老板说,自己不满足于只是赚钱,要名利双收。“你说如果用手段去赚钱,我手段赚钱的地方多了,太多了。但是咱想做一个有名气的东西,不光是有利的,要有名……真正的创业是名利双收,这才是真正的赚钱,真正的创业。”
但现在,他顾不上想“名利双收”的事了。市领导闻风前来考察,认为工作室存在培训资质和消防安全问题,建议整改。李传帅宣布暂停自媒体培训和“千乡百万”计划,他对媒体说,损失巨大。
几天后,李传帅去了外地亲戚家,希望生活恢复平静。这些年除了外出打工,他第一次为了休息而出远门。李庙村里,女工们继续敲击键盘,操作数百个百家账号规律地生产流量,不再被采访打断节奏。
工作室仍大门紧闭,渐渐没有陌生人敲门。十几天过去,网上没人议论她们了,记者们也不再来了。█
文章为网易看客经授权转载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