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经历过那段时光后,最终都已释怀。
编辑丨林志伟(知乎ID @林内向 )
在几周前决定写高考相关的文章时,我稍微回忆了一下自己的高三时光。我原本以为,像我这样还算是念旧的人,应该能回忆起很多甜美或心酸的点滴,但在我费尽心思去回想过去的那段日子之后,却发现记忆好像被密封在毛玻璃罐子里一样,模糊、缺乏实感。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一周多的时间了,对于那些参加过一次甚至多次高考的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高考的态度也不断地改变。也许在大学时,他们还会思考“如果当年我多背一个单词会怎样”“如果我当年填志愿时报另一个学校会怎样”,以及“当年如果我,牵起她/他的手会怎样?”
这些纠结的假设,随着年龄的增大以及学习、生活日渐繁忙,逐渐被我抛之脑后,等到又一年的高考来了,才会再被重新拿出来赏玩一番。每年一次,原本光洁的回忆也要被摩擦出痕迹。
这些划痕,是我们生活的印记。
丨 “我的青春一片无悔”
我和李华相识是今年的事。参加工作之前,我在大学里有整整一年都在为某家游戏媒体供稿,自然也加了作者群。参加工作后,还在念高三的李华开始写东西,于是他也加入了这个群。群管理员是个年轻女孩,她并没有在这家游戏媒体任职,而是在政府机关工作,平时以作者的身份帮助群主管理群事务。
这名管理员得知李华今年要参加高考后,只要他在群里参与我们的聊天,就会第一时间将他禁言,然后严肃地教育他,督促他去学习。一来二去,即使管理员不在线,李华只要出现也会被其他群成员一致赶去背书。
新《战神》发售期间的一段批评教育
高考结束后,我有整整两天联系不到李华,当时我熬了好几天夜看E3展前发布会,直到索尼的发布会开始前,才又看到他上线。我们没头没脑扯了几句《上古卷轴6》和《最后生还者2》,然后边看E3,我边和李华聊起了他的高考。
人常说:“青春总是伴随着遗憾。”通常这句话多见于QQ空间里伤痛文学的开头,作者都是些上初二到高二的孩子。年长的人总会嘲笑这个年纪的孩子“为赋新词强说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情绪的确是一个人成长中确实存在的,这些普遍存在的遗憾塑造了我们。
但是李华告诉我,“我的青春一片无悔”。
李华就读于浙江省舟山市一所重点高中——舟山中学,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自由职业者。在舟山这座城市,李华的家境还算殷实,他所在的高中,去年被评为全国百强高中,能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追求自然不局限于一本二本。舟山中学去年重点率95%,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冲着211、985去的,不过李华算个例外,他并没有把高考太看作一回事。
浙江省舟山中学
每个集体里都存在例外,李华安所在的这所学校虽然不像人们妖魔化的重点高中那样,“一天学习30小时以上”,但每天的上课时间也有14小时左右。高考的压力不能算是如山一般巨大,但也一直压在每个学生身上。作为浙江省高考改革后的第二届应届学生,李华学校里的应考生们,已经不需要像我们当年那样去选文理分科,而是可以在语数英之外自选科目。李华选的是物理、生物以及技术,其中技术不仅仅包括信息技术,还包括简单的电路与金工。
关于高考改革到底是减轻还是加重了学生的压力,未做全面调查谁也没法说得明白,但无论考核的形式如何改变,严峻的竞争局势依旧存在。两个月前,浙江省的物理选考结束,由于考试的难度相当高,李华学校里许多学生一出考场就崩溃痛哭。从那时起,李华就游离于压力之外。
很久以前,我的父母常常对我说,高考是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这句话对新一代考生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在那些试点区域,选考更是能在两次考试中选一个最高分作为实际成绩,这就让包括李华在内,许多第一次成绩考得不错的学生,心态更加放松。李华的父母也常对他说:“高考不过是能为你提供一个更宽广的平台。”
高考前夜,李华在被赶出群聊后还打了一把《星际争霸2》,用的是经典神族F2A战术。
顺带一提,李华一直都在看《星际老男孩》
当然,很多学生在高考前几天到一周实际上已经不学习了,但我还是问他,第二天就要高考了,为什么还有闲心去打“星际”,他很直接地说:“因为懒得复习。”
“如果高考没考好,回想起来会后悔吗?”
“不会,反正要是让我再选择一次,还是会这样的。”
高考结束,在答案出来后,李华估了一下分,自己能达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他很满意,更好的学校自己也没有奢望过。
对于李华这一代中的某些人来说,高考可能逐渐成为了人生的一个转场仪式,重要程度甚至不如中考或是小升初。
丨 “从‘加油’到一本,我还是挺幸运的”
我和阿元的相识也颇有几分缘分。工作之后,为了方便收集选题,我把自己知乎的签名改成了“欢迎独立游戏制作者前来勾搭”。说老实话,现在看来其实有那么点像是骗子,不过改完签名没几天还真的有人来找我了。
找我的人叫谷子,是一个国产独立游戏制作人,他参与的游戏名叫《异界遗迹》,现在还在后期开发阶段,最近正在为团队缺乏美工而苦恼,不过游戏已经有可试玩的版本了。
游戏还没上架Steam,但我玩过之后觉得质量还是相当不错的
有一次和谷子聊天,聊到了高考,谷子向我介绍了他们团队里的一名程序员,他就是阿元。作为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阿元进入社会没几年,就被谷子一伙人拉入了独立游戏开发的深坑。我想,阿元刚离开大学没多久,应该对人生中最重要的这场考试有很多感悟。
我加上阿元的QQ,礼貌性地询问了一下游戏开发进度,之后我问他毕业多久了,他告诉我,他是昨天刚毕业的。过了半晌之后他又补充说:“就像昨天刚毕业一样。”
阿元出生在江苏南通的一个普通家庭,与许多出生于世纪之交的年轻人一样,阿元的童年是在游戏的陪伴下度过的。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之后加入了一家互联网游戏公司,成为一名程序员。开发游戏是阿元一直以来的梦想与愿望,但国内的游戏开发环境现在来说还不能称之为好,阿元所在的那家公司体量也较小,长久以来他参与的项目不过是一些换皮抄袭之作。离开这家公司之后,他决定去开发属于自己的独立游戏。
对于6年前的高考,阿元能回想起的东西已经不多了,最深刻的事有两件,第一件就是他当年在考场上的超常发挥。
阿元告诉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成绩在他们班一直处于“加油”水平——当时他们那儿对高考生的成绩是这样分类的:能上重点的、能上一本的、能上本科的、加油的。加油是个礼貌性的提法,说白了,他属于最末尾的那一类。
虽然说处于“加油阶级”,从上学以来,父母可一点都没有放松对阿元的监督。阿元小的时候,电脑已经进入了大多数中国家庭的书房,阿元借着家里的电脑完成了电子游戏启蒙。他至今最喜欢的游戏是《仙剑奇侠传》,这款游戏是他从小学同学那里听来的,之后便是《红色警戒》《帝国时代》《星际争霸》这RTS三连,就像那个时候的所有孩子一样——现在的孩子当然又有不同的爆款了。
有趣的是,我认识的很多独立游戏制作人,都很喜欢《仙剑奇侠传》
这样的生活到高中便结束了,因为阿元的电脑被父母拆掉了。也许是因为在应当学习的阶段适度远离了游戏,阿元高考考得很好,一下跨越了好几个阶级,从“加油”直接变成了“能上重点的”,考入苏州大学。阿元却认为这完全归功于他的人品,为证明自己人品好,阿元跟我讲了他高考时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
“高考前几个月,我买了一本游戏杂志《家用电脑与游戏》,当时上面应该有一个国产网游《神鬼传奇》的开服活动,要写什么庆祝语啊之类的,我就参加了。写了个诗,加上英文,然后藏头什么的,反正寄信的那种,寄过去就没啥反应了。高考前几天,我收到杂志编辑给我的短信,说我中奖了。高考第一天下午回家,我就收到了奖品——一台iTouch,还玩了会儿。”
工作之后,阿元还经常在年会上抽中各种各样的奖品。实际上,他工作并没有几年,中奖率却相当之高。
前段时间,毕业已经两年的阿元辞去了程序员的工作,在家专注于开发独立游戏,他所在团队的游戏预计将在两个月后登陆Steam。
《家用电脑与游戏》(已停刊)
说穿了,很多人之所以如此看重高考,不过是坚信“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一“真理”罢了。可很多时候,人的命运是不可预测的,阿元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也不会想到自己工作两年后就会离职在家。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也许过上十几年,阿元又会感叹自己“幸运地”选择了开发独立游戏?
丨 “高考是一个游戏”
了解中国独立游戏圈的玩家,应该都知道《蜡烛人》的制作人高鸣。与之前几位游戏圈中人的高考故事相比,高鸣的故事简直就像是漫画家笔下的热血故事。
我和高鸣的相识其实颇有几分趣味,按理来说,以现在高鸣的名气,我和他在工作中有接触倒也正常,但有趣的是,这几次采访的核心都不是那款让他们闻名国内外的《蜡烛人》。
高鸣高中时就读于北师大附中,他告诉我,自己上高中时就已经决定要制作游戏,因此,整个高中时代的目标就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填志愿时也只填了这一个志愿。天不负人愿,作为一名完全不会高数,只能就读于普通班的学生,高鸣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想去的学校,之后的故事就是被人说过无数遍的毕业、工作,以及做独立游戏。
学生时代的高鸣,游戏的品位都是大幅度落后于时代的。同龄的孩子都在玩当时的次世代游戏,高鸣还在玩“上个世代”的游戏。回忆起自己玩游戏的经历,高鸣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去鼓楼附近的游戏机店换卡带玩。当时店里的人都在玩PS或是SS,他手里拿着的是一张MD卡带。
SEGA MD
高鸣说,自己当时并不算是一个特别努力的孩子,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有过昏天黑地玩游戏,完全不问世事的时候,只不过玩得多了,渐渐地觉得玩游戏不如自己去做游戏有意思,自己也有了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的梦想,以及为了实现梦想必须要上的大学。
在高考结束十几年后,高鸣已经是国内小有名气的游戏制作人,也成为了两个孩子的父亲。在为人父母后,高鸣对高考这场依旧能改变命运的考试也产生了一些别的想法。
“高考是一个游戏,很难玩,但它有它的规则,是大部分普通人可以参与的游戏。”
在为人父母后,高鸣对高考的认知的确改变了。他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高鸣小时候赶上了Game Boy火热的那几年,家境优越的孩子都能在小伙伴们羡慕的目光下玩着GBA。其中有一个孩子,算是高鸣童年小团体中的孩子王,家境很好,不仅有GB可以玩,家里还有“大量高达模型”。这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自然也不用高考,高鸣在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失去了和他们的联系。
“现在更甚,从幼儿园开始就分道扬镳了。”
即便是这样,高鸣对高考的态度还是比较开明的。“希望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他们没必要像我一样。”
虽然他们的爸爸是通过高考考上清华的,但人生毕竟有很多条道路。
丨 “过去的事想不起来的话,就忘掉吧”
如果你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这3个高考故事都缺了一点东西。盛夏、青春、荷尔蒙,我没有提到的是关于异性、关于爱情的那些故事。
其实前面3位倒都有几句风花雪月的故事可说。李华喜欢的是一个学妹,但人家已经有男朋友了。阿元从初中开始喜欢一个女生,一直到了高中,那个女生对他说过的唯一一句话是:“我先去洗澡了。”而高鸣,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觉得还是“往事随风”就好。
因此,我找到了《高考恋爱100天》的主催“被炒的炒饭”来回忆一下瑰红色的青春恋歌。
《高考恋爱100天》
玩过《高考恋爱100天》的玩家应该都听说过,游戏中的50多个结局都是由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改编的。当然,在游戏发售许久之后的今天,炒饭也向我承认,其中有不少结局虽然是“真实事件改编”,但那些所谓的“真实事件”也不过是自己从身边的人那里道听途说来的。
当然,在50多个结局中,有两个源于炒饭自己的高中生活。甚至《高考恋爱100天》之所以会诞生,就源于炒饭意外撞见了自己高中时的初恋女友,发现她已经身为人母,感慨之下,有了现在的企划。无论怎么说,炒饭已过而立之年,不可能永远活在有关青春的回忆里。他告诉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几年里,任职于北京某电视台的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
《高考恋爱100天》中的结局来源
《高考恋爱100天》中的结局来源
“做传媒行业让我见识了很多。我之前做电视台的,虽然只是一个后期杂兵,但每天都要接触到非常多的人。这些人中比我惨的很多,出身就赢过我不少的也很多,见识的人多了,自然就觉得自己之前的那些经历不算什么了。”
有趣的事?我要求炒饭回忆一下自己高中时代有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回忆,他思考了半响告诉我,他只记得自己当时非常中二,从小学一直中二到大学毕业,直到大学毕业才被社会渐渐磨平。
反倒是一件小事他至今记忆犹新。炒饭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因为一件小事“诬陷”过一名同学,这件事让他至今难以忘怀。我问他,之后还和这名同学有联系吗?炒饭告诉我,上小学之后,很多幼儿园时的玩伴都不在一所学校,大家很快都断了联系。
虽然高中生活不算太理想,但炒饭还是考上了一所还算可以的大学,过去的那些遗憾倒是从另一个角度构成了如今的自己。就像他一开始从没想过制作游戏一样——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想做一名漫画家,后来阴差阳错,半只脚踏进了独立游戏制作圈。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只是想做一个造梦人罢了。但也许,过上十几年,他又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吧。
“人是一直在变的,过去的事想不起来的话,就忘掉吧。”炒饭最后对我说,“如果当初我走了另一条路,最后七绕八绕,又绕回现在这个样子也说不定。”
《高考恋爱100天》结局50
丨 结语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这个改变了无数中国人命运的考试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从一年超过一年的史上最严高考,到不断变换的考核方式。作为一名曾经的高考参与者,那场4年前的考试对我而言,只剩下回家路上桂花的香味以及考场外免费分发的冷饮与西瓜。
我有时候会想,那些尚未为人父母的年轻人,为何会对高考如此上心。是因为对过去的时光抱有遗憾吗?还是对现在的生活有太多不满?但事实也许是,无论那些刚经历高考的孩子,还是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已为人父母的制作者,抑或是为我们编织了一段有关爱情的高考梦的造梦者,他们在经历过那段时光后,最终都已释怀。
就像《本杰明·巴顿奇事》中的那句台词一样:“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对周围的一切愤愤不平,你可以诅咒命运,但是等到最后一刻,你还得平静地放手而去。”
(以上部分受访者姓名为化名)
原文链接:又是一年高考后:游戏人的夏日回忆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2008 年 11 月 1 日,一个自称中本聪 Satoshi Nakamoto 的人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贴出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阐述了他对电子货币的新构想——比特币就此问世!
讨论组的老鸟们从未听说过他,有关他的信息寥寥无几,隐晦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网上简介显示他在日本居住,电子邮箱地址来自德国的一个免费服务站点,万能的谷歌上也没有他名字的任何相关信息。显然,「中本聪」是个假名。不过即便中本可能已经成为谜团,他的发明解决了一个困扰密码学很多年的难题。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电子货币因其方便和难以追踪性,并能脱离政府和银行的监管,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上世纪 90 年代,一个名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s 的密码破译组织便致力于创建电子货币,但付出的努力没收到任何成效。同样在上世纪 90 年代早期,密码破译者 David Chaum 创建了一个匿名系统 Ecash「电子现金」,也失败了,部分原因是依赖于政府和信用卡公司的现有基础设施。之后各种电子货币尝试者不断涌现——比特金 Bit Gold、RPOW、B-Money……但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设计数字货币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是重复支付问题。倘若数字货币仅仅只是信息,摆脱了纸张、金属有形化的局限之处,那该怎么阻止大家像复制文本一样,轻易地复制粘贴,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呢?
传统解决方案是应用中央票据交换所,所有交易汇总成实时总账,这样,如果有人刚用掉一个电子货币,他就不能再重复使用了。实时总账让骗子无机可乘,但它还需要有信誉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
比特币用公开分布总账摆脱了第三方机构的制约,中本聪称之为「block chain」。用户乐于贡献 CPU 的运算能力,运行一个特殊的软件,做一名「矿工」,这会形成一个网络共同来维持所谓的「区块链」。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生成新的货币。
交易在这个网络上蔓延,运行这个软件的电脑争相破解不可逆的密码难题,这些难题包括好几个交易数据。第一个解决难题的「矿工」会得到 50 枚比特币奖励,相关交易区块会存入链上。
随着「矿工」数量增加,迷题的困难程度也随之提高,这使每个交易区块的比特币生产率维持在约 10 分钟一枚。此外,每达到 21 万个区块,奖励就减半,从 50 枚比特币减到 25 枚,再从 25 枚到 12.5 枚,一直持续下去。这样到 2140 年,比特币将达到预定的 2100 万枚上限。
中本聪的论文于 2008 年发表,当时政府和银行管理经济的能力遭到各方质疑,信用降入谷底。美国政府向华尔街、底特律汽车公司注入大笔资金,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本质上是大量印美钞刺激经济,金价上涨。
比特币不需要政治、金融保障,只依据中本聪的巧妙算法。比特币的公开总账看起来不仅使欺诈者无处藏身,凭借已决定的总发行量使比特币的供应在可控范围内,这保证了像无限印钱的中央银行、魏玛共和国似的通胀悲剧不会在比特币上演。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聪成为挖到比特币的第一人——他从创世区块挖到 50 枚比特币。约一年左右时间,他的发明只局限在一小撮尝鲜者中。但渐渐地,比特币的名气超越了密码界这座孤岛,得到了之前研究数字货币「前辈」的赏识。戴伟 Wei Dai,B-Money 发明者,称它「具有划时代意义」;尼克·萨博 Nick Szabo,比特金发明者,称赞它「是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哈尔·芬尼 Hal Finney,RPOW 幕后的杰出密码破译者,认为比特币有「改变世界的潜力」。
新英格兰编码员 Gavin Andresen 花 50 美元买入 10,000 枚比特币并创建了 Bitcoin Faucet 网站,毫无理由地向人们散发比特币,纯粹为了好玩;佛罗里达程序员 Laszlo Hanyecz,是第一个在真实世界使用比特币的人,他花 10,000 比特币在「棒约翰」叫了两块匹萨外卖;马萨诸塞州一位叫 David Forster 的农民在卖羊驼毛袜时,开始接受比特币付款。
当他们不忙着挖矿时,便试图揭开中本聪的神秘身份。在一个比特币 IRC 聊天频道里,有人自负地认为 Satoshi 在日语中是「智慧」的意思,其他人则怀疑这是四家科技公司名字的「拼盘」——三星 Samsung、东芝 TOSHIBA、中道 NAKAmichi、摩托罗拉 MOTO。甚至连他的国籍也受到质疑,因为他的英语太地道了,简直毫无瑕疵。
有人暗示,或许中本聪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未知目的神秘组织——谷歌的一个团队或是*****。曾经做过比特币核心开发成员 Laszlo Hanyecz 说,「我和自称松本智的家伙通过几封邮件,总认为他不是真实存在的人,我大概每两周收到一次回复邮件,对方好像偶尔检查邮箱一样。比特币的设计非常棒,不像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
中本聪很少透露自己的信息,他在网上谈论的话题只限于源代码技术讨论。2010 年 12 月 5 日,在比特币使用者开始要求维基解密接受比特币捐赠后,原本言谈简洁只聊业务的中本聪,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不,不要这样做。」他在比特币论坛里发帖说,「这个项目需要逐步成长,这样系统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强。我呼吁维基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币,它还是一个萌芽阶段的小型测试社区。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只会毁了比特币。」
接下来,像他的神秘出现一样,中本聪又消失了。格林威治时间 2010 年 12 月 12 日 6 点 22 分,就在他发帖争辩给维基解密捐赠比特币七日以后,中本聪在论坛发了最后一个帖子,讲系统最新版本几个无关紧要的细节。此后他的电邮回复也越来越少,最后完全终止了。
同样曾是核心开发者的 Gavin Andresen 是少数几个和中本聪联系的人。2010 年 4 月 26 日,他告诉开发者,中本聪建议在公开谈论比特币时,淡化「神秘创始人」。最后,中本聪甚至连 Gavin Andresen 的邮件也不再回复了。
比特币拥趸对他的离开感到悲伤和不解。但不管怎样,他的发明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Bruce Wagner 说,「比特币爱好者就像福音传播者,他们看到了这项技术的魅力,这是一场巨大的运动,或者称之为一种宗教信仰也不为过。在论坛上,你会看到这种精神,与自我无关,大家都在为改良比特币而努力。」
比特币的首席推销员 Bruce Wagner,在当时纽约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少数几家餐馆之一
摄影 Michael Schmelling
2010 年 7 月的一个清晨,50 岁的 Bruce Wagner 梳着与年龄不符的黑发,像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坐在自己位于曼哈顿的网络电视公司 OnlyOneTV 的办公室里。短短几个月时间,他成为比特币主要的布道者。他主持了 The Bitcoin Show 节目,采访比特币世界的知名人物,还负责一个比特币聚会团体,并打算举办首届比特币世界大会。Wagner 说自己被它给迷住了,五天五夜不吃不睡,像打了兴奋剂,脑中全是比特币、比特币……他毫不掩饰对比特币的痴迷,认为比特币是既互联网后最激动人心的发明,预测比特币的未来时一脸兴奋:「我知道这不是股票,它会一直涨下去的」。
有一段时间,他是对的。2009 至 2010 年初,比特币毫无价值,2010 年 4 月开始交易的半年时间,1 枚比特币的价值低于 14 美分,2010 年夏天比特币交易进入黄金期,由于供远小于需,网上交易价值开始上涨。至 2010 年 11 月初,比特币在 29 美分处沉寂多日后窜升至 36 美分。2011 年 2 月,继续升值,与美元的兑换率达到 1:1,此后比特币稳定在 87 美分上下,也曾涨到过 1.06 美元。
比特币价格实现「爆炸」式增长,《福布斯》报道的「加密货币」是刺激因素之一。2011 年 4 月初到 5 月末,从 86 美分升至 8.89 美元。接着,在 6 月 1 日,一周内窜至三倍,达到 27 美元。整个比特王国市值约为 1.3 亿美元。一个自称 KnightMB 的田纳西州人,持有 371,000 枚比特币,价值超过 1000 万美元,是比特王国最富有的人。用 10,000 枚比特币买匹萨的 Laszlo Hanyecz 觉得没啥,「那些匹萨的确好吃」。
比特币获得了通常只有硅谷公司 IPO、苹果新品发布会时才有的关注。Jason Calacanis 在自己的网络脱口秀上,称之为「一次根本转变」和「近 20 年在科技商业史上见到最有趣的事」。知名风险投资家 Fred Wilson 认为互联网下一项大事件是「社会剧变」,他举了四个例子——维基解密、破解 PlayStation、阿拉伯之春、比特币。那个核心开发者 Gavin Andresen 接受 CIA 邀请来到弗吉尼亚州兰利总部,介绍比特币相关情况。瑞典海盗湾创始人 Rick Falkvinge 要把全部积蓄换成比特币……
比特币的未来看起来充满希望。能从 eBay 购买零件在布鲁克林阁楼组装一台热核反应堆的 Mark Suppes,把一台旧 ATM 机改装成用于现金兑换比特币的设备。从毒品到枪械都能买到的暗网上,「丝绸之路」支持比特币交易。一个年轻比特币使用者 The Real Plato 用视频博客记录了自驾车跨国旅行,他在旅途中只用比特币。更有甚者,开始憧憬可回收比特币,想收藏罕见的「创世区块」比特币到底价值几何。
由于价格蹿升,挖矿变得越来越流行,竞争者也随之增多,效益开始减少。电脑配置的「军备竞赛」开始了,矿工纷纷为计算机寻找更先进的显卡。第一批挖矿者使用可能是现成的电脑,新一波矿工则购买配有高速 GPU 的廉价电脑,用吵闹的风扇制冷,24 小时开机挖矿。
就像之前淘金热潮一样,人们争相传颂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阿拉斯加一个名叫 Darrin 的「矿工」称一只熊闯进了他的车库,但谢天谢地没有毁坏他的设备。另一个「矿工」则据说因电费飙升,警察突袭了他的屋子,怀疑他在种大麻。
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氛中,灾难的种子开始孕育。比特币始于开源 P2P 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公共利益精神,也借鉴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但由于真实货币危在旦夕,比特币价值的戏剧性飙升带来了不同的反应,人们视比特币为投机商品。中本聪之前担心媒体的过度关注会带来严重后果,如今终于逐渐变成现实。美国参议员 Charles Schumer 举行记者招待会,呼吁毒品管理局、司法部关闭「丝绸之路」,他称其为「我们所见过最明目张胆的网上贩毒行为」,并称比特币是网上洗钱的捷径。
与此同时,对中本聪的个人崇拜开始萌芽,一些人开始销售「I AM SATOSHI」的 T-Shirt。比特党要求将比特币的最小单位命名为「聪」,还推出了中本聪的同人小说和漫画。有人推测他已经死了;一些则认为他的真实身份是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 Julian Assange;更多的人认定他就是 Gavin Andresen;还有一些人认为,他是「老一辈」加密货币的倡导者 Hal Finney、Nick Szabo 或是戴伟 Wei Dai 中的一个;Nick Szabo 自己认为中本聪可能是 Hal Finney、戴伟 Wei Dai 中的一个;瑞士的社区活跃分子 Stefan Thomas,研究了中本聪在比特币论坛发的 500 多个帖子,据发帖时间绘制出分析图表,显示在格林威治时间早上 5 至 11 点之间中本聪很少发帖,周六日也是,由此可以断定中本聪这段时间是在休息,而不是在工作,推测中本聪是英国人:他在创世区块编码用的报纸标题来自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他在论坛发的帖子和对编码的评论用的都是「optimize」「colour」这类的英式拼法。
「I AM SATOSHI」T-Shirt 经常售罄
即便是最纯洁的技术也不得不在肮脏的世界生存。比特币的编码和理念可能已经牢不可摧,但比特币本身——这个由独一无二数字组成的货币单位——必须储存在某处。默认是把比特币存在用户电脑的「电子钱包」里,当比特币不那么值钱,很容易挖到、并仅限于技术人员使用时,这也就足够了。而一旦它们开始变得值钱,一台 PC 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一些用户通过创建多重备份、加密、U 盘、不联网的「安全」电脑,云储存和保险柜等方式来保护他们的比特币。但就算是一些有经验的比特币老鸟也会在保护上遇到麻烦。
Stefan Thomas 有三个比特币备份,但不小心删掉了两个,悲催的是他忘掉了第三个备份的密码,这使他损失了 7000 枚比特币,当时价值约 14 万美元。
大多数人存现金时首选银行,这是一个比特币使用者怀疑的机构。为此,一种针对这种新型货币的原始、无管制金融服务产业开始发展。不可靠的网上「存储服务」承诺保障客户的数字资产,支持把比特币兑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比特币本身已十分分散,但使用者仍盲目地将更多的比特币交给第三方托管,最激进的自由主义者宣称这比联邦保险机构更安全。这些第三方机构大多是网站,大家互相不了解。 果不其然,随着比特币价值一路攀升,令人不安的事件开始发生。
一名黑客成功地策划了一次攻击,目标是位于东京的 Mt.Gox 交易所,这个站掌控着全世界 90% 的比特币交易。于是 Mt.Gox 限制用户每天只能提取价值 1000 美元的比特币,当时约合 35 枚比特币。入侵 Mt.Gox 系统后,黑客进行了大规模抛售,把比特币兑换比率拉低到接近零,使自己有机会大量提取其他用户的比特币。
事情发生后,市场力量一同阻止黑客的阴谋。比特币价值暴跌,但大批投机者抓住了这次甩卖机会,很快驱动价格回升,让那个黑客仅拿到 2000 枚比特币。Mt.Gox 停止交易一周并撤销了不合法交易,但损失已不可避免。比特币的价值再未回到过 17 美元以上。随后一个月内,智利交易所 TradeHill 异军突起,Mt.Gox 损失了 10% 的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这个事件动摇了比特币社区的信心,并引发了一连串负面报道。
在大家眼里,比特币一夜间从未来货币变成了反乌托邦的笑话。两名爱尔兰网络分析专家论证说,比特币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能保证隐私:他们能找出那些向维基解密捐款人的蛛丝马迹。新晋的技术菜鸟,原本觉得比特币易于上手,但随后发现在获取、保存、使用比特币时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
有一段时间,购买比特币较方便的方法是先用 Paypal 购入网络游戏「Second Life」的虚拟货币,林登币,再通过交易林登币进入比特币的世界。由于媒体报道基调由先前的吹捧转为质疑,多数人也由兴奋转为愤恨。
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位于波兰的当时世界第三大交易所 Bitomat 意外地发现竟改写了整个比特币存储记录。安全研究人员发现针对比特币用户的病毒正在扩散:有些用来窃取用户现有全部比特币;另一些则抓肉鸡用来免费挖矿。老牌比特币存储服务站 MyBitcoin 关停,创始人 Tom Williams 跑路。纽约的比特币布道家 Bruce Wagner 将全部 25,000 枚比特币存在 MyBitcoin,他帮助指认过几个嫌疑人;但剧情反转,MyBitcoin 拥有者再度现身,称网站遭到黑客入侵,Bruce Wagner 成为反击目标,被起诉抵押诈骗,令他在社区名誉扫地。
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Jeff Garzik 表示,人们有一种错误观念,觉得虚拟货币意味着可以相信网上随机遇到的人。在比特王国里,没有人比中本聪更值得信赖,但即便他创建的世界处在崩溃边缘,中本聪本人仍保持沉默。一些比特币使用者开始怀疑他可能为中情局或美联储工作,还有人担心比特币是又一个庞氏骗局。只有信徒们还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中本聪,对他创建的系统。但毫无疑问的,偏执和明争暗斗背后的比特币几近绝望。
比特币信徒们最想问的是:为什么中本聪创建了这个世界却又抛弃了它? 即便中本聪已经抛弃了他的拥趸,他们也不打算让他的发明消亡。尽管比特币价值在不断下跌,他们仍在向这个脆弱的经济体注资。
人们厌倦了高电费,高热量和高噪音。Mt.Gox 转型为开发 POS 硬件,其他企业也开始做类似 PayPal 的线上商家服务。科罗拉多州的两个家伙推出比特币交易服务,提供「超过 1 百万个项目」。
比特币在暗网的应用也日渐成熟,「丝绸之路」成为交易集中地,像 Black Market Reloaded 等交易站点都汇集于此。
伦敦核心开发员 Amir Taaki 表示,可以说比特币遵循 Gartner 技术成熟度曲线,分为技术萌芽期、膨胀高峰期、理想破灭低谷期、复苏期和生产稳定期。通过这一理论,比特币正在走出低谷期,因为人们认识到了这个可靠代码的价值并放弃了投机心理。
但这种对比是不靠谱的。比特币的致命弱点,是它依赖于无监管、集中的交易和网络储存业务。事实上,大部分矿工集中在少数几个大矿场里,理论上,如果他们联合起来就可以劫持整个比特币网络。
除了比特币的信徒,对比特币的质疑日渐增多。诺贝经济学奖得主 Paul Krugman 称比特币的波动趋势是在鼓励囤积。前电子现金系统顾问和数字货币先驱 Stefan Brands 称比特币「聪明」,不愿对其穷追猛打,但他认为其基础结构就像「金字塔式传销」,最大的难题是信任问题,而信任是通过法律机制确立的,比特币没有任何支撑。
很好奇中本聪会怎么看待比特币的现状,但他再未发声。《纽约客》《快公司》杂志都曾对此展开调查但又都无疾而终。
模糊不清的线索指出,中本聪是一个受过传统训练的大学教师。中本聪的标记风格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很流行,他可能在 50 岁左右,上下浮动不超过 10 岁。白帽黑客 Dan Kaminsky 说,「我怀疑中本聪是一个金融机构小团队,我有这种感觉,他可能和一些朋友一起工作。」
但连比特币信徒们也停止了对中本聪的「追逐」,写代码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码本身。就算有人窃取、欺骗,但代码就在那儿,真实地存在着。
原文链接
作者:Benjamin Wallace
整理:链闻小聪
虎嗅注:11月3日,在英雄联盟S8世界总决赛中,来自中国、由王思聪投资的电竞战队iG(Invictus Gaming)以 3 : 0的成绩零封欧洲顶级电竞俱乐部FNC(Fnatic),拿下2018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这是中国LPL赛区8年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毒眸”(ID:youhaoxifilm)原题《iG夺冠,LOL续命》。头图:2018年10月27日,韩国,201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半决赛,IG 3 : 0 战胜G2。 视觉中国
文 | 张锐
编辑 | 师烨东
“iG赢了!我们是冠军!”
29岁的娃娃、米勒、35岁的长毛,这三位平均年龄超过30岁的男人,在iG推平欧洲豪强,S1冠军队伍FNC的“基地”那一刻,在解说台上泪流满面。在英雄联盟(下称英文“LOL”)荣誉、含金量、竞技水平、知名度最高的S赛(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上,中国LPL(英雄联盟职业联赛)赛区终于拿到了久违的冠军。
中国的玩家等待这个冠军实在太久了。过去七年,韩国赛区在S赛上展示了令人绝望的统治力——五冠四亚,欧洲和台湾赛区也各拿了一个冠军,而大陆只有两个亚军——那已经是四年前的事情了。iG的前队员笑笑曾悲伤地说:
“我这辈子最遗憾没有拿过冠军,让我放弃眼前的一切,我只要有50%的冠军,我都会去拼。哪怕我以后去洗碗,少活几十年,我都愿意。”
“最后的希望”
与当年笑笑等老选手遗憾退役相比,iG这一代年轻队员们则幸运得多。对于他们来说,中国的LOL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好的时代:职业选手薪资优渥,顶级选手转会费高达千万;资本入场,俱乐部相继实现融资;训练体系完备,国内最完整的职业电竞体系已经建立、电竞整体产业链逐步完善。凑钱买肉、网吧训练、住在仓库、战队随时倒闭等“辛酸往事”也注定只能成为老选手的回忆。
十年了,从2009年美服开服开始,LOL增加了99位新英雄,数千万的LPL玩家参与其中,最老的玩家也已经年近30岁,这一次,他们终于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可以喊出:“恭喜LPL!”
即便IG夺冠,热潮背后LOL日渐下滑的热度也不容忽视。2017年后,LOL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吃鸡”游戏的观众人数只用了七个月的时间便能和LOL分庭抗礼,Esports Charts的数据显示,国外观众人数更是骤降20%。此次夺冠,在一定程度能为LOL拉回中国的热度。但是,LOL已经进入“后半程”,面对流量下滑和新游戏的挑战,杜某认为,需要重新思考LOL的价值。
“当年我们穷得拿50元一起吃顿肉”
在总决赛的赛场上,玩家更愿意称这支平均年龄只有19岁的iG战队为“小iG”,用以区别辉煌一时的“老iG”。2012~2013年,PDD、笑笑等组成的老iG曾取得SWL、IEM新加坡站等国内外大小赛事的冠军,风头一时无两。“不要怂,来跟我干”更是成为当时iG留给LPL的竞技名言。今天,小iG在赛场上的表现再次实践了这句话。
辉煌一时的“老iG”
夺冠之后,除了拿到中国LOL有史以来的最高的荣誉,iG六位成员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冠军皮肤”,分享超过84万美元的奖金,拿到老板王思聪承诺的每人100万的奖励,等待他们的还有暴涨的个人身价。这些都是当年老iG的穷酸选手难以想象的事情。
老iG的队员笑笑回忆最初打比赛的日子时,特地举了一个例子:当时还有10天就打比赛,平时大家穷得只能吃泡面,笑笑拿出了最后的50元钱请大家吃了一顿“李庄白肉”。笑笑说:“当年吃完李庄白肉后我们就一路连胜拿冠军,我觉得这是一件在男人那里很浪漫的事情。”
连胜的原因,除了夺冠的信念,俱乐部本身的发展也离不开关系。2012年,王思聪携首富的5亿启动资金在微博以“强势进入,整合电竞”八个字宣布进入电竞行业,重组iG俱乐部,中国的电竞行业开始迎来了由“富二代们”提供的第一批资本。就在当年,iG的 DOTA2战队获得DOTA2最高级别赛事TI2国际邀请赛的冠军。与此同时,iG开始跻身国内最顶级的俱乐部行列,与WE、LGD等老牌战队分庭抗礼。
2012年,魔兽争霸、星际争霸等老牌游戏相继进入“衰落期”后,MOBA类的代表游戏之一LOL顺势成为全球玩家最多的PC游戏,一年完成10亿场对局。在LOL火爆的刺激下,18岁的明凯放弃了做《信长野望》职业选手的打算,进入LOL职业赛场。微笑、若风等其他电竞项目职业选手也在这一时期转入LOL。可以说,LOL的热度吸引了一大批顶级玩家和职业选手的加入职业赛场。
鉴于已经逐渐庞大的玩家规模和赛事的需要,一年后,游戏运营商腾讯正式组建国内顶级职业联赛LPL,构建起相对完整的职业联赛体系,LOL的比赛彻底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皇族(2012)、OMG(2012)、EDG(2013)等新兴的俱乐部也在这段时间相继建立起来。
皇族、OMG、EDG相继成立
前LOL职业选手、著名游戏主播叶音符告诉毒眸(ID:youhaoxifilm)说:
“这段时期,各大俱乐部的成立让更多有梦想的新人进入到职业赛场里来,这等于是开始促进职业化的基础。”
尽管已经职业化,但是国内LOL发展仍然举步维艰:关注到这个赛事的资金规模并不多,几乎所有俱乐部运营困难,同时也缺乏成熟的训练体系。2013年,法国电竞媒体统计的LOL战队收入显示,WE在2012年的收入为26万美元,iG则只有13万美元。这些资金往往还不够支付场馆等硬件费用、比赛的路费等,更别提能分发到选手的手中了。当年,即使是在WE,顶级职业选手明凯的月工资也不过3000元。
“厂长”明凯
除了薪资得不到保障,这些早期的职业选手还需要面临舆论的压力。那时候,游戏得不到社会主流的认可。由于电竞选手的黄金年龄是在16~22岁,这段时间正处于学习期,游戏被认为是“电子海洛因”,“打职业”成为父母眼中的“不务正业”。明凯、PDD、高地平等早期选手都不被家里的人认可,RNG战队的选手Mlxg在进入职业赛场之前甚至被家人送往戒网瘾所“治病”。
亚运会冠军、RNG战队的选手Mlxg
相较于国内,电竞起步较早的韩国则凭借此前数十年间建立的职业体系和丰富的资金支持,开始主宰所有的S赛—韩国SSW(三星白)战队横扫S4、SKT战队三冠王成就“大魔王”Faker。时隔两年,解说长毛还如此形容当时的SSW恐怖的统治力:“没有完美的队伍,除了三星白。”
尽管“内忧外困”,但是S1~S4时期也成为了艰苦朴素的LPL在世界性比赛成绩最好的时候。2012年,在IPL5世界总决赛,WE以不败的战绩一路夺得世界冠军;在2013年和2014年,皇族战队连续两次闯入S系列的决赛,取得亚军;OMG更是创造S赛中首次“零封”韩国战队NJWS的历史。
WE在IPL5夺冠
与此同时,LOL也开始迎来它的巅峰时刻。2014年LOL的全球月活量已经高达6700万,两年后突破一个亿;LOL赛事的关注度也在迅速增加,LOL官网的数据显示,S3直播观众总人数为3200万,S4便达到4300万。
这段时间,中国的LOL拥有了许多传奇性的选手:重新定义“ADC”位置的微笑、“中路杀神”若风、“上单霸主”PDD、“国服第一小鱼人”卢本伟等等。每一个ID都代表了他们在赛场上的惊艳表现和赛事成就,但是唯独缺少了一个代表世界最高实力S赛的冠军。
然而,最早的一批职业选手,多出生在1990~1993年,竞技年龄变大;另一方面,LOL版本更迭迅速,一些明星选手在经历短暂巅峰后,竞技状态严重下滑,拿不到更好的成绩。除了荣誉感,S赛的奖金也是“打职业”的动力来源,S4的总奖金已经高达213万美元,但是,没有一支LPL战队的成员有机会拿到,大部分职业选手仍然生活困难。双重作用下,微笑、草莓等大多数第一批的LOL选手最终在2014年选择了退役。PDD曾伤感地说:“如果不是心灰意冷,谁又愿意转身离开?”
幸运地是,离开赛场后,他们有了比打职业更加赚钱的出路。2014年以后,斗鱼、虎牙、熊猫等以游戏为主的主播平台相继成立,签约退役的明星电竞选手成为聚拢人气的首要方式。依托于热门的《DOTA2》和《英雄联盟》等游戏,这些直播平台迅速崛起。一些知名的游戏主播,签约费可达到上千万元。除此之外,他们经营的淘宝店铺也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这些曾经“不务正业”的年轻人终于告别了过去的“寒酸”,开始过起了“体面”的生活。
若风参加黄晓明和Anglababy的婚礼
尽管有大批的老队员离开,但是也有明凯、姿态等一批竞技水平保持良好的老选手选择留下,继续完成S赛夺冠的梦想。后来,PDD在一次直播中说:“(明凯)在巅峰时期退役的话,他现在每年至少赚3000万,但他选择继续……对于很多我这样的圈内人来说,他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正能量。”
一年后,梦想又进了一步。2015年的MSI(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明凯所在的EDG首次在B05(总场次为5场)中战胜如日中天的SKT战队,时隔三年,明凯第二次夺得世界冠军。尽管含金量仍然不及S5冠军,但这也是LPL前进的一大步。回首望去,陪他上次IPL5夺冠的WE四位选手已经退役,而他仍然为“S夺冠”的梦想前进。
EDG击败SKT,夺得MSI冠军
这一时期的明凯和EDG被国内玩家和选手寄予了最大的期望。一位老粉丝告诉毒眸:“那时候,厂长(明凯)手提一把‘杀猪刀’,百分之七十的胜率血虐韩服,看得我们这些老玩家热泪盈眶,厂长那个时候真的太强了,我们都觉得中国的LOL真的要崛起了。”
然而,事与愿违,在此后的S5全球总决赛上,EDG最终0-3负于Fnatic战队,止步八强,随后明凯的竞技水平严重下降,已经离开了巅峰期。尽管至今已经5次拿到LPL国内冠军,但同老iG的队员一样,明凯在S赛最好的成绩仍然是八强。没有S赛的成绩,便得不到一些玩家的认可,明凯更是被一些粉丝称为:“废物明凯,字字八画,年年八强。”EDG更被认为是“内战无敌,外战坑比”。
今年八强赛EDG再次遗憾止步,但评价早已不那么苛责。比赛结束,在送别EDG离开的时候,一名粉丝早已泪流满面,甚至一度哭着对明凯说:“明凯你别退役,明凯。”此前有消息称,25岁的明凯结束S8之后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如果属实,这意味着LPL职业生涯最长、荣誉最多的选手要离开LOL的赛场了。与之相比,26岁的韩国选手Ambition终于在去年圆梦S赛冠军,但明凯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
EDG俱乐部经理兼总教练阿布的微博
但是,LPL终于在三年后,等到了这一天。
LOL的价值需要重新评估
夺冠之前,很少有人会预测“笑到最后”的会是iG。
相比于年轻的iG而言,稳重的RNG战队才是今年LPL夺冠的希望。一年之内,RNG连续拿到了LPL春季赛、MSI、洲际赛亚洲对抗赛等五个国内外冠军,被认为是S赛最有力夺冠的战队。
火爆的成绩之下,广告主也纷纷对RNG代表选手UZI青睐有加。2018年,RNG选手UZI拿到了NIKE全球代言人的广告,胜过了LOL历史第一人Faker和其他电竞项目的顶级选手。RNG战队本次S赛拥有奔驰、惠普等11个品牌的赞助商,更是一度被市场估值为20亿。这些市场投资对于S5时期,同样夺得MSI世界冠军的EDG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与此形成对比的是,EDG在S8有7个赞助商,iG只有3个,其中1个还是王思聪旗下的熊猫直播。
UZI拿到了NIKE全球代言人的广告
然而,RNG最终被欧洲战队G2淘汰,EDG也负于欧洲战队FNC,遗憾地倒在了八强赛上。今年,欧美战队强势崛起,在四强中占据三个席位,而韩国战队则全部被淘汰。叶音符告诉毒眸:“无论再强的队伍都是有上限的,比你弱的队伍进步的空间更大,而你却只能去维持现状。盛极而衰,这是每个强队和赛区都不能避免的。”
这个结果让许多玩家始料不及,欧美战队一直被国内视为“欧美捞比”,认为LOL是韩国与中国之间的对抗,只要赢了韩国,便能够赢得S赛的冠军。然而,事实上,与LPL不稳定相比,除了S4,每一年S赛四强中都有欧美战队的身影;4届MSI,欧美战队拿了两次亚军,它们的竞技实力并不是外界传言的那么“捞”。有资深玩家表示,相比于中韩的“保守”,欧美战队更加有“想象力”。
尽管LPL两支战队遗憾失利,但iG最终取得了胜利。Rookie在赛前说:
“主告诉我,这是我向世界赛展示我的机会,也是让我的粉丝骄傲的机会。我想让他们看到iG到底是谁,Rookie到底是谁,我们走到现在,到底走了多久。”
Rookie:“我做了一个梦”
答案是三年,S5时期,Rookie所在的iG不敌FNC战队,止步八强。三年后,两支队伍又再次在决赛中相遇。这一次,iG和LPL洗刷了S赛曾经的败绩。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整个LPL已经积累了三年。2015年,MSI的胜利和S5的失利,既提振了国内玩家的信心,又使得LPL看到了和LCK(英雄联盟韩国职业联赛)明显的差距。资源积累差、职业体系不完善等被认为是困扰LPL在S赛夺冠的桎梏。
为了提高成绩,2014年,皇族引进韩国KT战队的INSEC和Zero,同年便夺得S4的亚军,由此引发了韩援来华的热潮。S4结束后,冠军战队—韩国SSW一度全员来华,进入LPL各个战队。过去四年,几乎每一支LPL队伍都会有通过转会、青训等方式进入的韩援选手的历史。外援的引入,短时间内缩短了LPL和LCK的距离。提高了整个LPL的水平。今年,iG的夺冠队伍中便包括Rookie、The Shy、Duke三位韩援。
S5之后,SSW冠军5人全部来华
除了外援的以外,整个中国电竞的大环境的改善才是推动LOL向S赛迈进最终动力。叶音符告诉毒眸(ID:youhaoxifilm):“S5之后,整个行业开始完善起来,选手的待遇也随之提升了。”
S5之后,中国的LOL一改早年的“穷酸”,开始迎接大批资本的到来,俱乐部也从真正意义上开始摆脱“富二代游戏”。华硕ROG、滔搏运动、B站以及FunPlus等纷纷入场投资,其中B站和滔搏分别在IM以及Dan战队的基础上组建新战队。俱乐部开始实现融资:LGD完成3000万A轮融资、VG完成A轮5000万融资、EDG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鲸准洞见的数据显示,2016年,整个电竞行业的融资增长了195%。
电竞行业融资概况(数据来源:鲸准洞见)
伴随着资本进场,LPL的职业化体系也逐渐完善。联盟化的改革使LOL逐渐成为国内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电竞游戏。2015年,腾讯全资收购LOL开发商拳头公司,开始大规模布局电竞产业。2016年底,腾讯成立腾讯电竞。次年,在2017年度品牌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电竞进入“黄金时代”2017年,腾讯宣布LPL将进行联盟化改革,包括取消降级、永久席位、主客场制等,这标志着LPL职业赛事体系逐渐向欧冠、NBA等传统体育赛事转变。
改革完成,名额已经固定14支LPL战队将进一步瓜分LPL赞助商、广告、转播版权的收入,并且在没有降级风险后,资本的入场也变得更加“保险”。这样一来,大量资本使得LPL成为国内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赛事,而职业体系的发展又吸引了更多的资本入场。
社会主流也在开始认可电竞行业。2016年,DOTA2在TI6夺冠后,登上了央视新闻;今年雅加达亚运会英雄联盟项目夺冠后,《人民日报》官微一日连发两条微博,庆祝中国电竞的胜利,官微也进行头条推送;央视还对LOL国家队的队长、RNG队员UZI进行专访。2018年发布的《2017中国运动员影响指数排行榜》中,UZI成为唯一上榜的职业电竞选手,相比于2006年“人皇sky”李晓峰在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夺冠后不被主流认可的落寞,今天的舆论氛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雅加达亚运会英雄联盟项目夺冠
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LPL今年拿到了MSI季中赛的冠军,这次又终于拿到了首个S赛的冠军。至此,2018年,LOL全年的世界冠军被LPL收入囊中。S8夺冠之前,中国LOL在世界赛的成绩实际并不好:2015年~2016年,LPL均无缘S赛四强;2017年,LPL无缘S赛的决赛。中国的LOL成绩已经从S赛亚军滑落到四强,MSI的成绩也止步第三名。但是最终,LPL等到了厚积薄发的这一天。
与此同时,腾讯的联盟化改革也为中国的LOL埋下了“祸端”。战队席位固定化后,竞争压力减弱,14支LPL战队能否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竞争力,对游戏版本做出先进的理解,打上了一个问号。有业内人士介绍说:“年轻的职业选手有钱和一定的名气之后,很容易松懈,不像之前的选手那样刻苦训练,对夺冠的荣誉感不强。”S8的成绩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成为下一个“国足”?
因此,赢得下一个S赛的冠军还需要更加努力。相较于国外来说,中国电竞仍然年轻。选手培养、训练体系等方面仍有不足,年轻选手仍然更需要时间进行打磨。叶音符说:“我对LOL未来的发展还是保持乐观的,年轻选手里也不乏挺多优秀的人才。但是想成为标志性的选手,可能还需要取得一些成绩来证明自己。”
唯一的关键在于,这些选手究竟还能不能等来这一天。吃鸡、王者荣耀等游戏的迅速崛起,挤占了LOL的市场。百度指数显示,2016年之后,LOL的搜索量不断下滑,回到2014年的水平;直播观察显示,即使是在S8期间,王者荣耀的总观看人气也远远超过LOL;游戏在线人数的数据指出,美服、欧服、台服的稳定玩家数量都在不同程度地下降。
LOL已经走过了十年,成为历史上最“长寿”的游戏之一,但LOL不是电竞游戏的全部。今年10月份,福布斯发布最具价值的电竞俱乐部榜单,北美的C9俱乐部以3.1亿美元拔得头筹,官方的评价是“它在各种电竞项目中取得了成功”。在这份榜单中,亚洲仅有韩国Gen.G俱乐部入选,排在第四位,中国的俱乐部全部缺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一年S赛都伴随着LOL在线人数和搜索人数的回暖,爆发一个小小的“高潮”。但是,人们却不得不去思考一个重要问题:迄今为止,十年了,走向衰落的LOL还值得愈加高涨的投资吗?
在流量日渐下滑、新游戏接连挑战下,LOL盈利已经开始下滑,不复当年的吸金能力。SuperDate数据显示,LOL在2018年盈利同比下降21%。资本永远是现实的,RNG失利后,相关话题一度微博上引爆,RNG官博道歉信的评论已经超过58万条。为了消除负面舆论,奔驰甚至在第一时间下架了RNG所有相关的广告。
RNG官博道歉信
相比于RNG,今夜夺冠后,王思聪投资的iG注定成为最大的赢家。至少可以预见的是,市场对LOL未来一年内的“续航”将会保持乐观心态。但是,明年S9,如果中国LOL不能继续保持韩国当年的统治力,中国玩家对游戏和赛事的热情还能持续下去吗?距离LOL真正焕发第二春,现在只差下一个S赛的冠军的距离。
无论前景如何,或许,是到了重新评估LOL价值的时候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在2018就要成为“去年”之际,虎嗅将2018年我们追逐过的话题中人请到你的面前,让他们的回答给你的诸多疑问做一个总结陈词,让他们亲自告诉你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果花钱买门票是为了听别人吹牛,那就别来了。我们主要谈冬天怎么赚钱这种无聊的事情
2018年 11月24日-25日
地点:北京· 751 D.Park 79罐 第一车间
今日福利:
来评论区留言,被精选成功即有机会获得虎嗅F&M节年轻人福利票。这里有你能想到的101种不同的年轻人,创造101范薇、中国新说唱Max马俊……就等你了!
本周我们推荐《超级马力欧赛车8》《音乐方块复刻版》《橘子班短篇作品集》《暗黑地牢》《塔罗斯法则》《Crawl》《FIFA 18》《Megaton Rainfall》这几款游戏!
编辑丨甄能达
“周末玩什么”是来自触乐编辑们的每周游戏推荐。每周末,我们都会各自推荐一款当周的新游戏(偶尔也会有老游戏),它们可能是PC或主机游戏,也可能是手机游戏,来供大家参考、选择。当你在周末赖床,没决定接下来玩点什么好的时候,不如来看看我们的选择里面是否有你感兴趣的,也欢迎读者和开发者朋友们向我们寻求报导。
丨 刘淳:《超级马力欧赛车8》+Labo(Switch)
Nintendo Labo在惊艳亮相后,后续热度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高,任天堂说这符合他们的预期。我司也在拼完Labo后将其放到一旁吃灰了。我对Labo有个失望的地方在于,那些配套的游戏并不怎么好玩,所以,我倒一直很期待后续的更新,没准会出现一种颠覆性的玩法?
没想到,没等来这个更新,倒先等到了别的:Labo组件与第一方游戏联动了,第一弹就是《超级马力欧赛车8》。简单来说,你现在可以用Labo里的摩托车组件玩《马车8》了。作为一个才玩了拼装好的Labo摩托车3分钟不到,就高呼这是我玩过的最带感的赛车游戏的“伪任豚”,我顶着拖泥老师看着愚蠢之人的眼神,亲自上手Labo,在《马车8》里跑了几场比赛。
马力欧大叔也玩起了Labo,任天堂说后续会有更多联动
体验过几轮后,我的感觉跟玩Labo时一样,初次接触可能很新鲜、有趣,久了就难免无聊、腻歪起来了。
玩《马车8》的安装过程与Labo里的摩托车游戏如出一辙:首先将手柄拆离主机,再将游戏主板嵌入纸板槽内,两个手柄嵌入左右手把,最后将底托抵住腹部,双手分别握住手把,姿势到位后一切就绪。
操作上也基本一致,转动右边手把来发动引擎,像骑自行车一样转动手把,利用主板的重力感应转换方向;按压右边手把外侧的凸起控制漂移、跳跃,左边手把内侧的凸起则对应投掷道具的操作,露出来的手柄摇杆和按键,则是刹车、镜头切换及向后投掷道具。
安装与操作跟Labo里的摩托车基本相同
但问题在于这个控制器的材质终究还是纸板,一方面纸板的模拟度相对有限,另一方面它的耐久度也不太够。通过转动两端手把实现精准的方向操控似乎不太可能,所以千万不要事先将其脑补成非常顺滑舒适的方向盘外设。另外,我对按压手把凸起的力度也拿捏不准,轻了担心按不到肩键,重了又怕按坏纸板。再者,组装拆卸有点麻烦,对纸板也有伤害,这套组件就玩过几次摩托,跑了几局《马车8》,纸板的一些嵌合部分已经有些软塌塌了。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减分点是,长时间抵住肚子很不舒服。
当然,奢求一个纸板还原方向盘的体验有些过于强人所难,这次特别的联动本质上就是一次比较轻松、娱乐的尝试,而且说实话,转动手把启动引擎后那恰到好处的震动反馈,也确实能让初次上手的玩家尝到一股新鲜劲。
我现在更好奇的是,有了官方对《马车8》的Labo适配后,玩家会不会自己DIY一个方向盘出来。知道了Labo的原理后,剩下的无非就是纸板的嵌套、橡皮筋加一点反光贴纸了,很期待大神们会捣鼓出什么玩意。
还记得这个预告片里一闪而过的纸板方向盘吗?
丨 忘川:《音乐方块复刻版》(PS4/Steam/Switch/Xbox One)
休闲游戏或许是最难推荐的游戏类型。一方面,因为规则极简,没什么花头,得亲自体验才能领会那种“停不下来”的毒性;另一方面,不管声光再好、包装再时髦,只要玩法还是那一套,就会被部分人先入为主地贴上“4399”的标签——比如今年秋天要登陆PS4的《俄罗斯方块效应》。
PSVR新作《俄罗斯方块效应》宣传视频?
v.qq.com
就算上了4K甚至支持VR,部分人仍难掩轻视,“这不就是用‘虚幻4’做了个《俄罗斯方块》吗?”
可在我看来,正因为“俄罗斯方块”的玩法并不过时,才需要通过声光的升级换代来延续它——并不是只有所谓的大作才值得被重制或复刻。
而我的“本周推荐”就有点像“俄罗斯方块”的变种,题为“Lumines”。它曾在掌机PSP上风靡一时,这次是时隔多年的高清复刻。虽然游戏也包含了相当于玩法教学的“Mission”、要求拼出指定图案的“Puzzle”、追求高分的限时挑战“Time Attack”及本地双人对战等模式,但游戏的核心在我而言仍然是“Challenge”——这是个什么模式呢,想象一下无穷无尽的经典“俄罗斯方块”你就明白了。
但《音乐方块》和传统“俄罗斯方块”最大的差异在于,引入了“音乐”要素。随着流程推进,游戏的背景、方块、特效也会随BGM的变换而变换,游戏收录的BGM超过40首,Switch版甚至引入了HD震动……好了,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说:“这不还是个方块消除游戏吗?它的毒性在哪里呢?”
随音乐变换的游戏画面
这里容我插段题外话。在我的中二时期,我非常迷恋日本女歌手椎名林檎。她在2007年为电影《樱花乱》制作过原声,这些曲子被收录在专辑《平成风俗》里。后来,椎名林檎和顶尖的动画公司合作,为专辑所有歌曲都制作了风格各异的PV动画,推出了题为“平成风俗 大吟醸”的DVD。
和传统的音乐录影带不同,除了最后一首歌,椎名林檎本人完全不曾在画面中出现,每首歌的词意都被看似晦涩难明的影像所解构。但这张DVD当年却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我完全不知道歌词在唱什么,可这些抽象至极的影像却将我带进了某个“领域”,让我一瞬间仿佛从这个现实世界抽离,禅修入定一般。
平成风俗 大吟醸?
v.qq.com
《平成风俗大吟醸》PV集,非Wi-Fi环境或非大王卡用户,考虑到流量请暂时略过
有一种症候群被称为“俄罗斯方块效应”——对,就是那款PS4新作的标题——它指的是当人长时间专注于某种活动,之后会在意识、精神和梦境中再现参与这项活动时的一幕幕。比如我玩久了《俄罗斯方块》,出门看见方正的事物,仿佛能看到无形的方块在下落,被消除;又比如我沉迷《大神》时,出门看到枯树都忍不住伸手画个圈,因为游戏中这么一画,枯树就会抽芽开花。
简单来说,有毒性的游戏会带来一种“共感”体验,仿佛在某个瞬间你和游戏画面取得了同步,和下落的方块、音乐的节拍都在同一频率上,让你“停不下来”,而这种体验有时候甚至包含了不可名状的情绪——我在看《平成风俗大吟醸》的时候感受过,玩《音乐方块》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
《音乐方块复刻版》实机视频_腾讯视频?
v.qq.com
而且画面还比PSP版本好一百倍!
《俄罗斯方块效应》的制作人水口哲也将之称为“禅机”,就是指一种逻辑思考从脑袋中消失,只靠本能来游戏,好像超越了什么东西的状态。他让《俄罗斯方块》VR化,甚至复刻自己2004年的旧作《Rez》时都引入VR模式,都是出于同样的理由:刺激多种感官,创造某种化学效应,让玩家感受到某种超越“娱乐”的东西。
——忘了说,《音乐方块》也是水口哲也的作品。
因此,我很愿意推荐《音乐方块复刻版》,基于以上笔墨难叙的理由。但愿我们频率一致。
P.S.: 说不定,我会为了《俄罗斯方块效应》而买PSVR?至少我司的拖泥老师已经……
Steam传送门
丨 林志伟:《橘子班短篇作品集》(Steam)
Steam夏促已经开始了一周多,大部分玩家愿望单里的大作基本已经买全,就算有踩雷的,今天退款的款项基本都已经到账Steam钱包了。因此,我准备向大家推荐一款轻量级的、甜品般的游戏。
愉快的采购之后,剩下的钱既不能购买大作,又不想错过一些在夏促中打折的轻量级游戏
《橘子班短篇作品集》是《高考恋爱100天》开发商橘子班的最新作,与他们之前单一主线的作品不同,这款游戏由10个短篇Galgame组成,每一个基本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短篇小故事,并且10个故事都有全程普通话配音,相当的良心。
游戏的10个剧本
另外,这款完全由国人制作的Galgame,也继承了橘子班在《高考恋爱100天》中的优点,即高度贴近现实生活的场景与剧情描写,这也是国产Galgame最大的优点。
其中,《蝴蝶》这个最近更新的剧本,作为一款Galgame,其实严格意义上的恋爱剧情并没有出现多少,但是靠着其现实主义的题材以及CV卖力的演出,还是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蝴蝶》剧本的选材算是比较大胆的了
除《蝴蝶》之外,游戏的其他剧本也相当有特点,其中既有与《高考恋爱100天》同背景的作品,还有带有“超自然元素”的“因为是××节”系列。
就质量而言,这10部剧本的水平都不低。其实橘子班的Galgame基本上都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们并不太擅长掌控剧本较长的游戏,在之前的《高考恋爱100天》中这个缺陷就已经暴露出来了。在游戏中,临近高考的十几天基本上就是单纯地刷数值,剧本水准直线下降。而在这部《橘子班短篇作品集》中,由于本身剧情就短,因此反而给人一种精致的感觉。
CV的演出真的相当卖力
《橘子班短篇作品集》在一周多前刚好更新完了全部剧本,现在正值夏促,售价仅为18元,平均下来一个剧本均价仅1.8元,十分划算。
Steam传送门
丨 陈静:《暗黑地牢》(Switch)
《暗黑地牢》不是一款新游戏,即使是Roguelike水平不高的我,也听说过它的鼎鼎大名——只可惜此前还没玩过。这一次想要推荐它,完全是因为我可爱的室友。
在我看来,《暗黑地牢》在流畅爽快方面不如《杀戮尖塔》,但在引人沉迷这一点上则如出一辙。早在2016年1月发行的这款游戏,直到今年1月才登陆Switch,我的室友本周一买到了它。鉴于她平时对Roguelike游戏的兴趣比我还要低些,这也并不奇怪——然后,家里的电视就彻底被它占领,世界杯、假面骑士和SGDQ都要给它让路。
用电视玩还是更好一些,Switch自身的屏幕玩这个游戏很伤眼
对于不熟悉Roguelike的人来说,游戏最吸引人的一点当然是克苏鲁元素,这一点从开发团队Red Hook的Logo上已经能看出端倪。在这个基础上,游戏的玩法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或者说非常的“硬核”,需要考虑的细节非常多。在Steam评论中,就有玩家非常诚恳地建议其他人要放平心态,否则很容易在开头就被劝退。假如你选了“血月”难度,更是如此。
尝试着玩了一下“血月”难度,结果在意料之中——还是先玩“明耀”吧
游戏中,由4名成员组成的探险队绝对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每一个成员都有不同的技能和特质,技能在战斗中需要各种配合,特质则不仅有正负区分,游戏过程中角色还有可能随机感染负面特质,必须在特定的医疗建筑中才能治好。
压力(San值)的设定是游戏的另一大特点。顾名思义,压力太大绝对不是什么好事。酒馆和教堂都能为角色减压(当然要花掉相应的金钱),减压效果与角色的特质挂钩——这听上去不难理解,但假如你的某个角色染上了“只有在妓院才能减压”的毛病,同时又突发了“重口味”怪癖而被妓院拒绝入内的话,那还真的不太好办……
玩这游戏偶尔也会见到“熟人”,可惜这位麦克雷先生一不小心被深潜者打死了……
与Steam版相比,Switch版的操作手感实在不敢恭维。用触屏玩的话还好,假如用手柄,那就要面临各种复杂的键位组合,以及更多的操作步骤。尽管这一点可以用“玩着玩着就熟悉了”大法来破解,但对于刚上手的人显然不那么友好。如果说一个玩家会被Steam版第一个迷宫劝退,那么他换去Switch的话,很有可能是被键位劝退的。
一部分键位设置(大概六分之一),实际上的操作比写出来的还要复杂很多
然而,用Switch和电视玩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两个人同时体验到乐趣。配置队伍、使用技能、选择路线、探索风格……都可以商量着来。大多数时候,这样的做法对通关很有益处,但另一些时候,作死也是双份的,所以也会出现如下对话:
室友:“前面有个祭坛,我要不要开呢?” 我:“富贵险中求,开!” 室友:“是陷阱!扣了好多血,San值也狂升,早知道不开了。” 我:“这就是克苏鲁的精髓嘛,知道得越多越可怕,手欠作死是会死的。” 室友:“所以富贵险中求一类的话只是瞎说的吗……”
目前Switch版包括了游戏本体和《猩红庭院》DLC,苦修者和破盾者这两个在DLC中出现的职业也列于其中,在游戏开始时可以选择要不要开启DLC。Steam版6月20日刚刚更新的DLC《The Color of Madness》(这一章让人感觉尤其的“克苏鲁”)还没有登陆Switch,想来日后也会补上。
当然,Switch版归根结底还是比不上Steam版方便快捷又便宜。更何况夏促还没有过去,抓住三折机会入手也是不错的。即使是包含了所有DLC和OST的“先祖版”也仅需83元,是“喜加一”的不二之选。
Steam传送门
丨 胡又天:《塔罗斯法则》(Steam)
一连推了《超级六边形》(本周一我打通了第5关,这可能就是我的极限了)以及《VVVVVV》《N++》几款丧心病狂的游戏,这周我答应了来推一个和平一点的。
这个世界只有你一个人,还有致死机关,非常和平。你也不会死,因为你是机器人,苏醒在人类文明已经灭亡的不知多久以后。
你有时候会想要一些可以慢慢玩的益智解谜游戏,例如以前在Windows、Linux、Mac平台上都有出现的那个把原子组合成分子的免费游戏《Atomic》,可是那个玩到后面实在有点太烧脑了,而且是免费的,不符合我们最近夏促推坑的宗旨。所以我来推一款去年买的《塔罗斯法则》。
我虽然是文科生,也还很喜欢这种理科游戏的
《塔罗斯法则》的解谜内容,就是在“行走模拟器”的基础系统上,拾取每一关里的干扰器、箱子,和机关互动,最后拿到俄罗斯方块形状的魔符。关卡设计得都还不错,但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似乎也就没什么好谈的。
所以它还有剧情,还有哲学。设定上,你大约……可能是承担着重建人类文明的使命,而游戏中这一片片神殿、场地都是用来试炼你的地方,而散落各处的终端机、二维码,也隐藏着人类文明毁灭之前的讯息,以及科幻小说里乐此不疲的,关于人工智能和“何以为人”的哲学探讨。
这些魔符的形状,不知是致敬还是恶趣味
但这些都不是我推荐它的真正理由。我推荐它的真正理由是:它居然有粤语配音。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肯在多语言配音上下这么大本钱,你如果用简体中文进游戏,会听到普通话配音;而我当初是选的繁体中文,结果一进游戏就听到了粤语,而且语调相当之庄严。这实在是一个惊喜。
我对方言有特殊的爱好,加之在香港住了3年,所以感觉很是亲切,特别是,从庄重的父亲嘱咐到生活化的少女日志,在书面语和白话之间的拿捏,香港的配音团队都做得很称职。所以对配音这个领域有兴趣的朋友,很可以买来比较一下普通话和粤语配音的区别。
这款游戏目前夏促期间两折,只需要22元。社区中有评论说这是《传送门2》之后相当好的一款同类游戏。我还没玩过“传送门”系列,所以这次也买了“V社大全集”一折组合包。这个V社实在是靠Steam平台已经赚饱饱,开出这种气人的价钱。也不知道我多久以后才会大概把里面我没玩过的游戏都打开来看上一看。
Steam传送门
这款游戏PS4版的推荐可以参看往期的“周末玩什么”。
丨 熊宇:《Crawl》(Steam)
暑假即将到来,是时候大家聚在一起,然后和认识多年的朋友们走到友谊的尽头了。因此今天我要推荐一款能够迅速达成这一目标的多人游戏。
在《Crawl》的世界中,勇者与怪物的身份不是固定的。在开局阶段会由一名玩家充当勇者,而其他玩家将充当阻碍勇者的幽灵,幽灵能够附身在各种物品上,达成闹鬼的效果;或者是幽灵用召唤阵变身成怪物,与勇者直接对决。一旦勇者被击败,完成最后一击的幽灵便能成功上位,成为新的勇者,而旧勇者便会沦为幽灵。整个游戏过程中任何玩家都不会闲下来,勇者将始终以一敌三,并且节奏会越来越快,直到一名勇者逃出地下城。
勇者与幽灵的乱斗
听上去很讽刺对不对?很像那个击败恶龙后成为恶龙的故事,不过那个故事太过文艺,这个游戏所要揭示的仅仅是勇者行业中的种种黑暗现状:恶性竞争不断加重,勇者叫苦不迭,地下城民不聊生。
就多人游戏的体验而言,游戏的节奏控制得当,勇者与怪物都有各自的成长体系,每个玩家都有事做,并且哪怕是获胜无望,也可以从背刺勇者中获得乐趣。同时,游戏还能够测试并锻炼朋友之间对彼此的包容,可以说是寓教于乐了。美中不足的是,游戏仅仅支持本地联机,这无疑极大阻碍了它的进一步传播。
幽灵模式下也可以进化各种怪物形态
本作现在仍然处于Steam夏季促销期间,游戏售价24元,作为友尽(分手)手续费来说是十分便宜了。
Steam传送门
丨 胡正达:《FIFA 18》(各大主机平台)
冷门迭出的世界杯小组赛阶段已经结束了,不知各位球迷朋友们心情如何,支持的球队有没有出线呢?有的话当然最好,那意味着接下来的半个月依然有所指望,如果没有的话也不要遗憾,不如擦干眼泪,放下救心丸,抓紧时间来玩玩《FIFA 18》世界杯期间为球迷朋友们特供的“世界杯模式”,替他们完成未能实现的冠军梦。
谁能想到俄罗斯队小组赛踢得这么好……
在小组赛头两轮,两场比赛中间会有一个小时的间隔期,这时我就会掏出手柄玩上两局,截至目前,用过的球队有西班牙、比利时、巴西、阿根廷、德国、葡萄牙、乌拉圭,最好成绩是用比利时进入决赛,点球大战惜败德国。从这个角度看,游戏和现实果然差距好大。以及,在游戏里,韩国队每次都能小组出线,大概孙兴民在AI的控制下真的很强。
梅西还是强啊
至于《FIFA 18》的游戏性,除了迎面阻挡时重心不好调整,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这就是本世代最好的足球游戏了。以及,因为是周末推荐环节,能在休息日邀请三五好友来家一起看球之余,掏出手柄对战一番,想想真是畅快啊。
丨 张一天:《Megaton Rainfall》
最近其实在玩好几款挺有意思的游戏,不过后续会出专门的测评,就不在这里进行推荐了。今天想说一款很小众的游戏:《Megaton Rainfall》。
这款“超人模拟器”属于典型的“点子大于内容”的游戏,本身完成度不高。对于一般玩家来说,这款游戏大概只有上手前一个小时会让人觉得很有意思,之后哪怕主线没有通关,估计也玩不下去了——所以我只会在打折的时候推荐它。
是的,这算是一款“超人模拟器”
游戏的剧情近乎没有——事实上,如果真的完全没有那些絮絮叨叨的剧情的话,可能游戏还会更好玩一点。玩家扮演一位刚刚从自己的外星亲爹那里得到超能力的超人,跟随满世界扔立方体、说话自带字幕的亲爹,一路在地球和外太空打击破坏城市的外星人、收集宝物。
这款游戏最令人惊讶的一点无疑是,它用极小的体量完整建立了一个从银河之间到街头巷尾,基本无缝衔接的地图。和一镜到底的新《战神》类似,这款游戏也用类似音爆、大气层、星空之类的元素巧妙地隐藏了不同场景间切换的读盘时间,给人的感觉十分顺畅。
你甚至可以随便在宇宙里找一个星系进去逛逛——虽然里边没啥东西就是了
在战斗方面,设计者确实体现出了一些经验不足的地方——敌人的移动速度太快了,虽然玩家扮演的是速度超级快的超人,但面对这些飞来飞去的外星人,仍然会追赶得很痛苦。游戏中有放慢时间的技能,不过冷却时间较长,对缓解跟不上敌人的问题帮助并不大。
游戏中玩家会经常飞行在高楼大厦间与外星人战斗,一栋又一栋摩天大楼在交战的余波中倒下。这时你甚至可以主动降落在地面上,和四散奔逃的路人一起仰视正在肆虐的外星人军队——假装你玩上《巨影都市》了。不过很可惜的是,这款游戏里并没有高速冲向敌军进行近战的设定,哪怕以十几马赫的速度钻进对方怀里,也只能小心翼翼地继续发射冲击波,这实在是有点遗憾。
敌人在战斗中突然逃窜,突破音障留下一个“烟圈”——可惜,玩家飞得更快,却没有这种特效
今年E3让我最失望的一点是,传闻中的“阿卡姆超人”最终还是没有露面。这也可以理解——超人这个题材在游戏领域绝对是制作者的噩梦,飞天遁地的三维移动、一拳下去天崩地裂的场景破坏、可以供超人探索战斗的广袤战场,对当代的游戏技术来讲,都是很蛮不讲理的需求。
恰好,这些难题在这款小游戏中被部分解决了。所以我还是带着一点私心推荐一下这款游戏——如果超人游戏的市场前景、技术路径都能更明确一点的话,“阿卡姆超人”应该能来得更快些吧。
Steam传送门
原文链接:周末玩什么:Labo开“马车”、NS版《暗黑地牢》、Galgame合集,以及Steam夏促又一弹
关注触乐专栏,阅读更多优质游戏文章与深度报道。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