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手游攻略 -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虎背熊腰个个生龙活虎求下联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虎背熊腰个个生龙活虎求下联

时间:2022-06-27 05:00:21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五虎上将虎背熊腰个个生龙活虎求下联

五子良将燕颔虎须 如虎添翼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虎背熊腰个个生龙活虎求下联

2,三国中五子良将都有谁

五子良将按武力值该如何排名 00:00 / 02:09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五子良将按武力值该如何排名 00:00 / 02:0970% 快捷键说明 空格: 播放 / 暂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单次快进5秒 ←: 单次快退5秒按住此处可拖拽 不再出现 可在播放器设置中重新打开小窗播放快捷键说明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虎背熊腰个个生龙活虎求下联

3,5子良将是哪5位

5子良将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1、张辽张辽169之222年字文远,本姓聂,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先后从属于丁原,何进,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曾担任先锋,于白狼山斩乌桓单于蹋顿。后镇守合肥时击退孙权的进攻,封征东将军,曹丕继位,转任前将军。222年去世,谥刚侯。2、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濮阳市清丰县人。从曹操起兵,多年来随曹操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勇猛果敢,常任先锋大将。曾在乌巢之战擒获淳于琼,青泥之战击败关羽。后与张辽镇守合肥。曹操称王后,因乐进数有战功,拜右将军。218年去世,谥威侯。3、于禁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市人。原属鲍信,后归曹操,为将坚毅庄重,在宛城之战的出色表现,被曹操称赞可对比古代的名将。曹操称王后,拜左将军。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俘虏,被迫投降。孙权夺荆州后获得礼遇,后被放归魏国。曹丕封将军,后遭曹丕羞辱忧郁而逝,谥厉侯。4、张郃张郃字儁乂,河间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曾先后从属于韩馥,袁绍,在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曹丕继位,封左将军。其为将以巧变著称,为刘备,诸葛亮所忌惮,在街亭之战大破马谡,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累迁征西,车骑将军。后于木门道中伏而死,谥壮侯。5、徐晃徐晃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原属杨奉,后在曹操奉迎天子时投奔曹操,常随军征战,屡立战功。曾在襄樊之战中率军击败关羽。后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继位,封右将军。227年死于任上,谥壮侯。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虎背熊腰个个生龙活虎求下联

4,三国演义曹操的五子良将谁的武艺最强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说法。仅仅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成传,也就是《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在《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陈寿评价五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世有了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作为曹操的亲族,陈寿是把他们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中,和外姓大将分开写的。所以很显然,他们不可能和张辽等人写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渊不列入五子良将,只是单纯因为他们姓夏侯,和能力什么的没什么关系。至于许褚、典韦,陈寿是把他们放在了《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后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并列,写在了《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里。在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陈寿对他们评价也都不错。像许褚、典韦陈寿就说他们“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把他们比作了樊哙,可以说定位很高。然而陈寿既然在外姓大将中把张辽等五人单独放前面,并且说曹操建立功业时他们五人功劳最大,显然还是认为包括许褚、典韦在内的十将虽然不错,不过和张辽他们相比还有些差距。这实际上从两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体现,因此并不只是陈寿个人好恶所决定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是因为身份问题没有和张辽等人并列,而许褚、典韦则是比张辽他们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跻身其中。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说法。仅仅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成传,也就是《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在《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陈寿评价五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世有了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作为曹操的亲族,陈寿是把他们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中,和外姓大将分开写的。所以很显然,他们不可能和张辽等人写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渊不列入五子良将,只是单纯因为他们姓夏侯,和能力什么的没什么关系。至于许褚、典韦,陈寿是把他们放在了《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后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并列,写在了《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里。在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陈寿对他们评价也都不错。像许褚、典韦陈寿就说他们“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把他们比作了樊哙,可以说定位很高。然而陈寿既然在外姓大将中把张辽等五人单独放前面,并且说曹操建立功业时他们五人功劳最大,显然还是认为包括许褚、典韦在内的十将虽然不错,不过和张辽他们相比还有些差距。这实际上从两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体现,因此并不只是陈寿个人好恶所决定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是因为身份问题没有和张辽等人并列,而许褚、典韦则是比张辽他们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跻身其中。1首先演绎里肯定是大书特书了蜀国五虎将,毕竟是主角。 这是毋庸置疑的。2但是实际上五虎将是否对的起这个荣誉呢?或者说能否顶的住魏五子良将呢?说一下最据有争议的黄忠和赵云。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至少说明黄忠这个勇冠三军没水份。 至于能否指挥战役不好说。毕竟他之前打益州也是先登,而益州是怎么拿下的。。。再之前,守着长沙攸县,从刘表时代一直守到曹操,然后是韩玄。。。所以应该是不如五子这种能统兵能做总指挥的(张郃和张辽甚至都可以当军师了,你敢信?!)当然作为箭头估计是三国最顶级的和关羽有一拼,毕竟夏侯渊都顶不住(夏侯渊其实甚屌)。赵云长坂坡可是既保护了阿斗,有保护了主母,个人武力没得说,之后一直在诸葛亮手下,之后赵云作为汉水主帅统领黄忠等将领大破曹操统帅的魏军,md还有谁?这可是曹操啊!谁在敢说赵云是许褚的。统帅黄忠啊,谁再说赵云老么的。 可惜之后蜀国就那样了。 直到诸葛亮北伐才开始焕发第二春。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牛掰透了,这可是佯兵啊!愣是迷惑住了曹真,还能固守,不至大败!对面可是曹真啊,中后期魏国老大 。而且赵云能说。还能说到点子上。 这几点比肩五子良将没问题吧。至于剩下的关羽张飞马超。关羽在三国第一猛将。没人质疑吧张飞打败了张郃。至于马超。 不用说了吧。所以,除了黄忠(但是黄忠战绩太硬了),其他的都没抬高。 关羽都不应该和他们并列。这9个人一起拉低了二爷的逼格(就像你听过有人拿韩信和樊哙英步他们并列吗?虽然二爷统兵不如韩信。)所以,你说哪边的更吊?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说法。仅仅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成传,也就是《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在《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陈寿评价五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世有了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作为曹操的亲族,陈寿是把他们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中,和外姓大将分开写的。所以很显然,他们不可能和张辽等人写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渊不列入五子良将,只是单纯因为他们姓夏侯,和能力什么的没什么关系。至于许褚、典韦,陈寿是把他们放在了《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后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并列,写在了《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里。在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陈寿对他们评价也都不错。像许褚、典韦陈寿就说他们“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把他们比作了樊哙,可以说定位很高。然而陈寿既然在外姓大将中把张辽等五人单独放前面,并且说曹操建立功业时他们五人功劳最大,显然还是认为包括许褚、典韦在内的十将虽然不错,不过和张辽他们相比还有些差距。这实际上从两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体现,因此并不只是陈寿个人好恶所决定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是因为身份问题没有和张辽等人并列,而许褚、典韦则是比张辽他们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跻身其中。1首先演绎里肯定是大书特书了蜀国五虎将,毕竟是主角。 这是毋庸置疑的。2但是实际上五虎将是否对的起这个荣誉呢?或者说能否顶的住魏五子良将呢?说一下最据有争议的黄忠和赵云。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至少说明黄忠这个勇冠三军没水份。 至于能否指挥战役不好说。毕竟他之前打益州也是先登,而益州是怎么拿下的。。。再之前,守着长沙攸县,从刘表时代一直守到曹操,然后是韩玄。。。所以应该是不如五子这种能统兵能做总指挥的(张郃和张辽甚至都可以当军师了,你敢信?!)当然作为箭头估计是三国最顶级的和关羽有一拼,毕竟夏侯渊都顶不住(夏侯渊其实甚屌)。赵云长坂坡可是既保护了阿斗,有保护了主母,个人武力没得说,之后一直在诸葛亮手下,之后赵云作为汉水主帅统领黄忠等将领大破曹操统帅的魏军,md还有谁?这可是曹操啊!谁在敢说赵云是许褚的。统帅黄忠啊,谁再说赵云老么的。 可惜之后蜀国就那样了。 直到诸葛亮北伐才开始焕发第二春。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牛掰透了,这可是佯兵啊!愣是迷惑住了曹真,还能固守,不至大败!对面可是曹真啊,中后期魏国老大 。而且赵云能说。还能说到点子上。 这几点比肩五子良将没问题吧。至于剩下的关羽张飞马超。关羽在三国第一猛将。没人质疑吧张飞打败了张郃。至于马超。 不用说了吧。所以,除了黄忠(但是黄忠战绩太硬了),其他的都没抬高。 关羽都不应该和他们并列。这9个人一起拉低了二爷的逼格(就像你听过有人拿韩信和樊哙英步他们并列吗?虽然二爷统兵不如韩信。)所以,你说哪边的更吊?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说法。仅仅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成传,也就是《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在《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陈寿评价五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世有了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作为曹操的亲族,陈寿是把他们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中,和外姓大将分开写的。所以很显然,他们不可能和张辽等人写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渊不列入五子良将,只是单纯因为他们姓夏侯,和能力什么的没什么关系。至于许褚、典韦,陈寿是把他们放在了《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后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并列,写在了《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里。在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陈寿对他们评价也都不错。像许褚、典韦陈寿就说他们“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把他们比作了樊哙,可以说定位很高。然而陈寿既然在外姓大将中把张辽等五人单独放前面,并且说曹操建立功业时他们五人功劳最大,显然还是认为包括许褚、典韦在内的十将虽然不错,不过和张辽他们相比还有些差距。这实际上从两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体现,因此并不只是陈寿个人好恶所决定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是因为身份问题没有和张辽等人并列,而许褚、典韦则是比张辽他们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跻身其中。1首先演绎里肯定是大书特书了蜀国五虎将,毕竟是主角。 这是毋庸置疑的。2但是实际上五虎将是否对的起这个荣誉呢?或者说能否顶的住魏五子良将呢?说一下最据有争议的黄忠和赵云。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至少说明黄忠这个勇冠三军没水份。 至于能否指挥战役不好说。毕竟他之前打益州也是先登,而益州是怎么拿下的。。。再之前,守着长沙攸县,从刘表时代一直守到曹操,然后是韩玄。。。所以应该是不如五子这种能统兵能做总指挥的(张郃和张辽甚至都可以当军师了,你敢信?!)当然作为箭头估计是三国最顶级的和关羽有一拼,毕竟夏侯渊都顶不住(夏侯渊其实甚屌)。赵云长坂坡可是既保护了阿斗,有保护了主母,个人武力没得说,之后一直在诸葛亮手下,之后赵云作为汉水主帅统领黄忠等将领大破曹操统帅的魏军,md还有谁?这可是曹操啊!谁在敢说赵云是许褚的。统帅黄忠啊,谁再说赵云老么的。 可惜之后蜀国就那样了。 直到诸葛亮北伐才开始焕发第二春。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牛掰透了,这可是佯兵啊!愣是迷惑住了曹真,还能固守,不至大败!对面可是曹真啊,中后期魏国老大 。而且赵云能说。还能说到点子上。 这几点比肩五子良将没问题吧。至于剩下的关羽张飞马超。关羽在三国第一猛将。没人质疑吧张飞打败了张郃。至于马超。 不用说了吧。所以,除了黄忠(但是黄忠战绩太硬了),其他的都没抬高。 关羽都不应该和他们并列。这9个人一起拉低了二爷的逼格(就像你听过有人拿韩信和樊哙英步他们并列吗?虽然二爷统兵不如韩信。)所以,你说哪边的更吊?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原始股东”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死得早了些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人狠话不多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说法。仅仅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成传,也就是《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在《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陈寿评价五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世有了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作为曹操的亲族,陈寿是把他们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中,和外姓大将分开写的。所以很显然,他们不可能和张辽等人写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渊不列入五子良将,只是单纯因为他们姓夏侯,和能力什么的没什么关系。至于许褚、典韦,陈寿是把他们放在了《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后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并列,写在了《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里。在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陈寿对他们评价也都不错。像许褚、典韦陈寿就说他们“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把他们比作了樊哙,可以说定位很高。然而陈寿既然在外姓大将中把张辽等五人单独放前面,并且说曹操建立功业时他们五人功劳最大,显然还是认为包括许褚、典韦在内的十将虽然不错,不过和张辽他们相比还有些差距。这实际上从两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体现,因此并不只是陈寿个人好恶所决定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是因为身份问题没有和张辽等人并列,而许褚、典韦则是比张辽他们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跻身其中。1首先演绎里肯定是大书特书了蜀国五虎将,毕竟是主角。 这是毋庸置疑的。2但是实际上五虎将是否对的起这个荣誉呢?或者说能否顶的住魏五子良将呢?说一下最据有争议的黄忠和赵云。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至少说明黄忠这个勇冠三军没水份。 至于能否指挥战役不好说。毕竟他之前打益州也是先登,而益州是怎么拿下的。。。再之前,守着长沙攸县,从刘表时代一直守到曹操,然后是韩玄。。。所以应该是不如五子这种能统兵能做总指挥的(张郃和张辽甚至都可以当军师了,你敢信?!)当然作为箭头估计是三国最顶级的和关羽有一拼,毕竟夏侯渊都顶不住(夏侯渊其实甚屌)。赵云长坂坡可是既保护了阿斗,有保护了主母,个人武力没得说,之后一直在诸葛亮手下,之后赵云作为汉水主帅统领黄忠等将领大破曹操统帅的魏军,md还有谁?这可是曹操啊!谁在敢说赵云是许褚的。统帅黄忠啊,谁再说赵云老么的。 可惜之后蜀国就那样了。 直到诸葛亮北伐才开始焕发第二春。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牛掰透了,这可是佯兵啊!愣是迷惑住了曹真,还能固守,不至大败!对面可是曹真啊,中后期魏国老大 。而且赵云能说。还能说到点子上。 这几点比肩五子良将没问题吧。至于剩下的关羽张飞马超。关羽在三国第一猛将。没人质疑吧张飞打败了张郃。至于马超。 不用说了吧。所以,除了黄忠(但是黄忠战绩太硬了),其他的都没抬高。 关羽都不应该和他们并列。这9个人一起拉低了二爷的逼格(就像你听过有人拿韩信和樊哙英步他们并列吗?虽然二爷统兵不如韩信。)所以,你说哪边的更吊?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原始股东”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死得早了些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人狠话不多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阿斗读三国:第六期 五虎五子。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单数连词,如三分天下,三足鼎立,春秋五霸,五虎上将,战国七雄,九龙夺嫡,很少见四国军棋,六国演义。因此习惯,文学作品中会出现很多五开头连词,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就如此。其实在以陈寿正史《三国志》为根据的史书记载中,蜀汉并没“五虎上将”说法,刘备称汉中王后,分封名号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后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右将军黄忠,以上四人可以说是蜀汉的前四大战将。那么同属于五虎上将,并且排名第三的赵云是什么封号?赵云不过是杂号将军,他的官职是翊军将军。按照官职来说,赵云杂号将军,和四位名号将军相差甚远,所以正史并无五虎上将的说法。历史形象,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文学作品。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因为小说演义还有野史传说广泛影响。“五虎上将”说法,千百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仅如此,陈寿先生在作蜀书时,为了节约篇幅,还将五虎上将这五个人,合并列传:就是《关张马黄赵》传。那么五子良将是否存在正史中,答案很简单存在。依据也是《三国志》。陈寿在正史《三国志》当中将五人合传,更是有:“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价。时人称五子良将。因此就含金量而言五子良将比后人杜撰出来的五虎上将要靠谱多了。所以结论就是《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化加工形成的形象,而五子良将是正史中记录的。陈寿在这两传中也曾自己对以上十人都做过点评: 五虎上将正史评价如下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万人敌)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五子良将正史评价如下。总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张辽、徐晃未有确切评价。这也是我一直很奇怪的地方。五子良将应该是张辽第一。而五虎上将则是关羽第一。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说法。仅仅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成传,也就是《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在《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陈寿评价五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世有了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作为曹操的亲族,陈寿是把他们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中,和外姓大将分开写的。所以很显然,他们不可能和张辽等人写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渊不列入五子良将,只是单纯因为他们姓夏侯,和能力什么的没什么关系。至于许褚、典韦,陈寿是把他们放在了《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后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并列,写在了《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里。在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陈寿对他们评价也都不错。像许褚、典韦陈寿就说他们“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把他们比作了樊哙,可以说定位很高。然而陈寿既然在外姓大将中把张辽等五人单独放前面,并且说曹操建立功业时他们五人功劳最大,显然还是认为包括许褚、典韦在内的十将虽然不错,不过和张辽他们相比还有些差距。这实际上从两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体现,因此并不只是陈寿个人好恶所决定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是因为身份问题没有和张辽等人并列,而许褚、典韦则是比张辽他们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跻身其中。1首先演绎里肯定是大书特书了蜀国五虎将,毕竟是主角。 这是毋庸置疑的。2但是实际上五虎将是否对的起这个荣誉呢?或者说能否顶的住魏五子良将呢?说一下最据有争议的黄忠和赵云。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至少说明黄忠这个勇冠三军没水份。 至于能否指挥战役不好说。毕竟他之前打益州也是先登,而益州是怎么拿下的。。。再之前,守着长沙攸县,从刘表时代一直守到曹操,然后是韩玄。。。所以应该是不如五子这种能统兵能做总指挥的(张郃和张辽甚至都可以当军师了,你敢信?!)当然作为箭头估计是三国最顶级的和关羽有一拼,毕竟夏侯渊都顶不住(夏侯渊其实甚屌)。赵云长坂坡可是既保护了阿斗,有保护了主母,个人武力没得说,之后一直在诸葛亮手下,之后赵云作为汉水主帅统领黄忠等将领大破曹操统帅的魏军,md还有谁?这可是曹操啊!谁在敢说赵云是许褚的。统帅黄忠啊,谁再说赵云老么的。 可惜之后蜀国就那样了。 直到诸葛亮北伐才开始焕发第二春。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牛掰透了,这可是佯兵啊!愣是迷惑住了曹真,还能固守,不至大败!对面可是曹真啊,中后期魏国老大 。而且赵云能说。还能说到点子上。 这几点比肩五子良将没问题吧。至于剩下的关羽张飞马超。关羽在三国第一猛将。没人质疑吧张飞打败了张郃。至于马超。 不用说了吧。所以,除了黄忠(但是黄忠战绩太硬了),其他的都没抬高。 关羽都不应该和他们并列。这9个人一起拉低了二爷的逼格(就像你听过有人拿韩信和樊哙英步他们并列吗?虽然二爷统兵不如韩信。)所以,你说哪边的更吊?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原始股东”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死得早了些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人狠话不多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阿斗读三国:第六期 五虎五子。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单数连词,如三分天下,三足鼎立,春秋五霸,五虎上将,战国七雄,九龙夺嫡,很少见四国军棋,六国演义。因此习惯,文学作品中会出现很多五开头连词,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就如此。其实在以陈寿正史《三国志》为根据的史书记载中,蜀汉并没“五虎上将”说法,刘备称汉中王后,分封名号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后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右将军黄忠,以上四人可以说是蜀汉的前四大战将。那么同属于五虎上将,并且排名第三的赵云是什么封号?赵云不过是杂号将军,他的官职是翊军将军。按照官职来说,赵云杂号将军,和四位名号将军相差甚远,所以正史并无五虎上将的说法。历史形象,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文学作品。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因为小说演义还有野史传说广泛影响。“五虎上将”说法,千百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仅如此,陈寿先生在作蜀书时,为了节约篇幅,还将五虎上将这五个人,合并列传:就是《关张马黄赵》传。那么五子良将是否存在正史中,答案很简单存在。依据也是《三国志》。陈寿在正史《三国志》当中将五人合传,更是有:“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价。时人称五子良将。因此就含金量而言五子良将比后人杜撰出来的五虎上将要靠谱多了。所以结论就是《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化加工形成的形象,而五子良将是正史中记录的。陈寿在这两传中也曾自己对以上十人都做过点评: 五虎上将正史评价如下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万人敌)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五子良将正史评价如下。总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张辽、徐晃未有确切评价。这也是我一直很奇怪的地方。五子良将应该是张辽第一。而五虎上将则是关羽第一。按主流说法,五虎将:关张赵马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从演义、正史、武力、军事能力几个方面来衡量。演义中,从武力上看。五虎将以关羽为首,五子良将以张辽战力最高。关羽跟张辽,没有直接交手的记录,在演义里,张辽还在吕布手下时,曾有一次差点跟关羽直接交手,那是在吕布被围时,张辽奉命护送许汜、王楷出城去找袁术搬救兵,送完人之后,张辽在回城路上被关羽拦住,眼看两人就要单挑,城里高顺引兵出现在关羽身后,接应张辽回城而去,单挑就这样被搅黄。能找到的关羽跟五子良将的直接交锋记录的,是他在襄樊战役中伤后迎战徐晃,两人大战八十回合,未分胜负。张飞曾三战吕布、刺伤醉酒许褚,以骁勇著称。汉中战役,张飞与张郃单挑,两人大战了五十多回合,没有分出胜负。马超,击败过张郃和于禁。打败于禁,马超只用了八九合,打败张郃,马超也仅仅用了二十回合。赵云,曾与张郃交战三十余合,结果是张郃拔马败走。赵云还曾与许褚打成平手,许褚曾经与马超赤膊大战230多个回合,吸睛无数,以许褚为参照的话,赵云与马超、张飞的武力至少不相上下。赵云在演义第30回里,更曾经连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位曹营大将,未曾落败,然后继续接战河北名将张郃高览,最终的结果是高览被赵云枪挑,张郃三十合后落败。如果光以这段描述来看,赵云甚至可与吕布比肩。“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黄忠在演义中被弱化最多,没有与五子良将直接交锋的记录,不过在定军山怒斩夏侯渊,直接决定了战役的走向。夏侯渊单挑记录不多,但至少也不弱于乐进、于禁等,黄忠当时已60出头,其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之前在长沙也曾与关羽战平。从这些直接单挑的战绩来看,演义中的五虎将全面强于五子良将。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五虎将有四位位居前十,五子良将在前十里却难觅踪影,可见民间认可的,也是五虎将强于五子良将。演义中,从军事能力上看。不考虑单挑,从军事能力上看,五虎将也优于五子良将。关羽在其巅峰之战中,围曹仁、擒于禁、拒徐晃,在兵力粮草不足、吕蒙背后插刀的情况下,才最终兵败身死,如果兵精粮足,相信没有人认为当时徐晃能挡住关羽。张飞大破张郃之战从效果来看,是蜀汉时期打过的最大胜仗之一。黄忠的汉中之战里,天荡山和定军山都是独自领军,并且取得胜利,对手是张郃和夏侯渊。不过要说军事能力,在演义里,那还是马超。马超起兵讨曹,率领西凉子弟兵逼得曹操割须弃袍,仓皇逃命,饶是如此,还差点被马超所杀。曹操叹道:“马超不减吕布当年之勇,破超只可用计智取。”这是曹操最大的军事失利之一。从正史来看。正史里,没有单挑的记载,评价将领,最重要的标准是其军事能力。演义里,五虎将普遍被高估,正史上,五子良将的军事能力,即使不说完爆五虎将,至少也是跟他们不相上下。五子良将中最低调的乐进,其实也有过打平甚至是击败关羽的战绩。赤壁之战后,乐进和关羽作战,史载“击退其众”,阻挡了关羽进军,至少是不败战绩了。被张飞击败的张郃,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不光是武将,还可称智将,定军山也全靠了张郃,曹军才能全身而退。小院认为,单论能力,张郃在曹营中出类拔萃,他欠缺的只是出身。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徐晃被认为在五子良将中名列末尾,不过这位徐晃,让曹操说出了下面的话: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张辽。张辽与乐进,在逍遥津之战中,以800骑把孙权的十万兵马打出了翔,成为东吴梦魇中的人物,要勇有勇,要谋有谋,对应的是蜀汉最强一档武将的关张之流。五子良将中,于禁能力可能确实稍弱,他长期跟随曹操,治军严谨,在张秀叛乱和官渡之战中都有表现。不过他的战绩多是一些小规模战斗,缺乏大战役的说服力,最后被俘投降,忍辱偷生却名节尽毁。综合来看,正式中的五子良将能力确实出众,并不输于五虎将。
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蜀汉有五虎上将威震天下,实际上曹魏也有,那就是五子良将也是闻名天下那什么是五子良将呢?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今天我就来认识一下五子良将吧!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濡须之战后,曹操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张辽多次击退孙吴进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战,张辽率800将士冲击孙权的十万大军,打到了孙权的主帅旗下,令孙权闻风丧胆,吴军披靡溃败。后以七千之众大破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声名大噪,“张辽止啼”也成为民间流传的传奇典故。张辽为历代推崇,并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曹丕登基后,仍令张辽守御孙权。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屯驻雍丘,染病。张辽大病期间,孙权依旧对其非常忌惮。黄初三年(222年),张辽不负众望,抱病击破吴将吕范。同年在江都病逝,谥刚侯,享年五十四岁。陈寿撰写三国志时,称他为“五子良将”。张辽可谓是五子中最受广大三国爱好者关注的一名猛将了。合肥之战八百破十万的战绩奠定其名将地位!在演义中,张辽射死太史慈,最终也中箭而亡。但在历史中,张辽则是染病而亡。乐进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卫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以胆识英烈而从曹操,随军多年,南征北讨,战功无数。从击袁绍于官渡,奋勇力战,斩袁绍部将淳于琼。又从击袁谭、袁尚于黎阳,斩其大将严敬。不久乐进别击黄巾、雍奴、管承,皆大破之。从平荆州,留屯襄阳,进击关羽、苏飞等人,击退其众,南郡诸郡的山谷蛮夷都前往乐进处投降。后来从曹操征孙权,假进节。曹操回师后,留乐进与张辽、李典屯于合肥。又以乐进数有军功,迁右将军。建安二十三年(218年)逝世,谥曰威侯。后世将其与张辽、张郃、于禁、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乐进可谓是三国时期唯一没有记载败绩的将军。其人以勇猛为标识,曾经击退关羽等人。而在《三国演义》中,乐进被大幅削弱,泯然于众人之中。要知合肥之战时,张辽是乐进的属下,可见乐进在曹魏军中的地位。于禁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三国时期魏国武将。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然而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襄樊之战中,于禁在败给关羽后投降,致使晚节不保。关羽败亡后,于禁从荆州获释到了吴国。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孙权遣还于禁回魏,同年去世,谥曰厉侯,有一子于圭。于禁可谓是曹魏外姓将军中最受曹操器重之人。而在襄樊之战前,于禁几乎是曹魏外姓将领中最受尊重的一位。但兵败关羽之后求降一事直接使他在曹魏的声望降至谷底。完全属于做错一件事,毁了一辈子的负面典型。张郃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继与都护将军夏侯渊留守汉中。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左将军,封鄚侯,奉命从曹真击平安定羌胡,后与夏侯尚围攻江陵。228年,随曹真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迫其退回汉中。因功升征西车骑将军。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张郃可谓是五子中活得最久的一位。而也因其主要的驻防目标是蜀汉攻击的关中、关西地区有关。作为从袁绍阵营投靠的名将,张郃在曹军阵营中获得了五子中最高的官位。同时他也是五子中唯一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不知道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徐晃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为杨奉帐下骑都尉,杨奉被曹操击败后转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勋,参与官渡、赤壁、关中征伐、汉中征伐等几次重大战役。樊城之战中徐晃作为曹仁的援军击败关羽,因于此役中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曹丕称帝后,徐晃被加为右将军,于公元227年病逝,谥曰壮侯。徐晃最有价值的胜利一定是战胜北伐的关羽,使其最终败亡。但你要知道,关羽在曹营中关系最好的人就是徐晃。可以说,徐晃在公私分明方面,绝对是让领导放一百个心的。而在樊城之战后,徐晃就渐渐退出主舞台,直至病逝。今天就简单给大家介绍了一下曹魏旗下的"五子良将"。希望对题主有所帮助!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五子良将到底是怎么一个概念。在三国时期,并没有五子良将这个说法。仅仅是陈寿在写《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并列成传,也就是《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在《张乐于张徐传》的结尾,陈寿评价五人“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后世有了五子良将这个说法。而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四人中,夏侯惇、夏侯渊作为曹操的亲族,陈寿是把他们和曹仁、曹洪等人一起放在了《魏书九诸夏侯曹传》中,和外姓大将分开写的。所以很显然,他们不可能和张辽等人写在一起。所以夏侯惇、夏侯渊不列入五子良将,只是单纯因为他们姓夏侯,和能力什么的没什么关系。至于许褚、典韦,陈寿是把他们放在了《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的后面,和李典、李通、臧霸等人并列,写在了《魏书十八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里。在这一篇的十人中,也全部是曹操手下的外姓大将,陈寿对他们评价也都不错。像许褚、典韦陈寿就说他们“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把他们比作了樊哙,可以说定位很高。然而陈寿既然在外姓大将中把张辽等五人单独放前面,并且说曹操建立功业时他们五人功劳最大,显然还是认为包括许褚、典韦在内的十将虽然不错,不过和张辽他们相比还有些差距。这实际上从两批人的官位等方面也有体现,因此并不只是陈寿个人好恶所决定的。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是因为身份问题没有和张辽等人并列,而许褚、典韦则是比张辽他们还有所欠缺,才没有跻身其中。1首先演绎里肯定是大书特书了蜀国五虎将,毕竟是主角。 这是毋庸置疑的。2但是实际上五虎将是否对的起这个荣誉呢?或者说能否顶的住魏五子良将呢?说一下最据有争议的黄忠和赵云。渊众基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至少说明黄忠这个勇冠三军没水份。 至于能否指挥战役不好说。毕竟他之前打益州也是先登,而益州是怎么拿下的。。。再之前,守着长沙攸县,从刘表时代一直守到曹操,然后是韩玄。。。所以应该是不如五子这种能统兵能做总指挥的(张郃和张辽甚至都可以当军师了,你敢信?!)当然作为箭头估计是三国最顶级的和关羽有一拼,毕竟夏侯渊都顶不住(夏侯渊其实甚屌)。赵云长坂坡可是既保护了阿斗,有保护了主母,个人武力没得说,之后一直在诸葛亮手下,之后赵云作为汉水主帅统领黄忠等将领大破曹操统帅的魏军,md还有谁?这可是曹操啊!谁在敢说赵云是许褚的。统帅黄忠啊,谁再说赵云老么的。 可惜之后蜀国就那样了。 直到诸葛亮北伐才开始焕发第二春。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牛掰透了,这可是佯兵啊!愣是迷惑住了曹真,还能固守,不至大败!对面可是曹真啊,中后期魏国老大 。而且赵云能说。还能说到点子上。 这几点比肩五子良将没问题吧。至于剩下的关羽张飞马超。关羽在三国第一猛将。没人质疑吧张飞打败了张郃。至于马超。 不用说了吧。所以,除了黄忠(但是黄忠战绩太硬了),其他的都没抬高。 关羽都不应该和他们并列。这9个人一起拉低了二爷的逼格(就像你听过有人拿韩信和樊哙英步他们并列吗?虽然二爷统兵不如韩信。)所以,你说哪边的更吊?无论是史家、小说家,还是后世读者,都更喜欢翔实有趣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豪言壮语。但对军人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在“五子良将”中,乐进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他缺乏令人津津乐道的标志性战役,在《三国志》的传记中也是篇幅最短的一个。可是,即便在这寥寥的记载中,依然能看出乐进特殊的贡献。“五子良将”虽是后人称呼,但有来源《三国志》中的《张乐于张徐传》,将五将合传,并说在给曹操打天下的良将中,“五子为先”。后人因此把这五个人称为“五子良将”。有许多朋友说,这就是凑巧罢了。要是有篇幅,多几个人进来,“六子良将”、“七子良将”也不为怪。史书并传还是很有讲究的。在用人为贤的曹操阵营,官职基本能反应出将领在当时的贡献和地位。公元209年,曹军将领中:前将军夏侯惇、左将军于禁、右将军乐进。曹丕称帝后,前将军张辽、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后将军朱灵。除了诸曹夏侯,“五子良将”的地位是最高的。如果把官职作为对贡献的评价,“五子良将”也算实至名归了。那么,乐进为何能列入其中呢?“原始股东”乐进可以算是曹操集团“原始股东”之一了。在讨董战争中几乎打了个精光的曹操,为了重新振作,开始招募精兵。曹操本人,亲自到丹阳招募“丹阳兵”。乐进则会到家乡阳平募兵。汉末时期,募兵的私人属性非常强。基本上谁募的兵,就会一直跟着谁。尽管乐进所募的不过千余人,但对创业期的曹操来说,也算是弥足珍贵了。曹操带着夏侯惇从扬州,也就只带回来4000多人。乐进的“股本”占到了1/5!比起战功,军人在军队建设上的贡献常被忽视,但两者却同样重要!从乐进长期的“陷阵先登”来看,他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曹操亲自带来的丹阳精兵。最关键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功对曹操来说,一生中最关键的战役,当然是官渡之战!官渡之战中的关键点,自然是奇袭乌巢!当时曹操亲率5000精兵攻击万余人把守的乌巢大营,背后是袁绍赶来的援军,当时的情况,可谓十万火急!正是乐进所部,攻破了淳于琼的司令部,俘虏淳于琼,才使得形势豁然开朗!乐进擒获淳于琼,才使局势豁然开朗。不过···乌巢之战,值得大书特书的主角当然是领导曹操,乐进的作为也就只能一笔带过了。乏味却重要的“独当一面”乐进真的无法独当一面吗?曹操收服荆州后,亲率大军继续推进。当时,曹操的布局是:自率大军及荆州降军进军赤壁;曹仁在江陵;于禁、张辽、张郃等七将在赵俨的节制下分布在汝、颍等地防御许都;而曹洪、乐进留在襄阳,徐晃在樊城,一起歼灭和收降尚未降服的刘表余部。赤壁之战后,乐进坐镇襄阳,与关羽周旋。不过,这段周旋,是由一连串小规模战斗组成的。这一段历史,史书一笔带过。不过,至少在曹操看来,乐进不是一个不能独当一面的人。相反,从曹操的安排中能看出:乐进当时担负的方面之任与曹仁、夏侯惇等曹家将领类似,可以担任重要的方面之任!死得早了些这段“无聊”的经历,或许反映出乐进名声稍小的一个原因:死得早了些。乐进与关羽的角逐之所以记载不详,主要在规模不大。因为那段时间的荆州不是主战场。曹公是个勤奋的领导,一般大的行动都自己撸起袖子上。若非曹操做了魏王后亲征被劝阻,徐晃也没机会去和关羽叙旧了。张郃,则更是在曹操死后,才迎来自己的代表作:街亭之战。乐进活久一些,或许也有机会大打一盘!但乐进有生之年,还真参加了一场大战,只是,风头被抢了!合肥之战后封赏最多的人合肥之战,张辽“威震逍遥津”,千古流传。而乐进、李典似乎只是配角。事实上,合肥之战时,张辽、乐进、李典,彼此之间并无统属关系,他们由护军薛悌协调关系(护军,就是曹操委任协调各将关系的)。尽管张辽在此战中吸粉最多,但在最后的封赏中,曹操却作出了不同的评价。战后,张辽官升一级,成征东将军,无增邑;乐进官升两级,为左将军,增邑五百户,儿子封侯;李典没有升职,增邑三百户。其中,乐进的封赏最多!究竟是曹丞相赏罚不公,还是合肥之战的功劳要重新审视呢?曹丞相是否赏罚不公,不知道。但是,此战中张辽的大出风头和乐进“默然无语”,道出乐进记载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狠话不多!人狠话不多在汉末三国的众多名将中,关于乐进的记载是最“无聊”的。从攻某某,先登;攻某某,克;官至某某···通篇都是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没有故事。乐进说过什么话,怎么办的事,通通没有!相比之下,其他良将的记载中,陈寿们多少会拿出一两件事迹来绘声绘色的描写。他们的将才韬略,性格特质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对此,陈寿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乐进的事情,真没听说更多的了。也许他的故事有些被遗漏了,所以没有张辽、徐晃那么详细”。鉴于乐进的后人并没有出现什么政治事故(乐进的儿子还算为国捐躯),因此,乐进的故事流传少,应该不是出于政治原因。乐进就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人。他就冲上去打,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什么动人故事。所以,实在没有留下什么“佳话”吧。对宣传部门和史家来说,动人的故事和启发性的言语,或许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对一个将军来说,胜利,才是唯一的追求!乐进,当然配得上良将之名!阿斗读三国:第六期 五虎五子。中国人有个习惯喜欢单数连词,如三分天下,三足鼎立,春秋五霸,五虎上将,战国七雄,九龙夺嫡,很少见四国军棋,六国演义。因此习惯,文学作品中会出现很多五开头连词,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就如此。其实在以陈寿正史《三国志》为根据的史书记载中,蜀汉并没“五虎上将”说法,刘备称汉中王后,分封名号将军分别是:前将军关羽,后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右将军黄忠,以上四人可以说是蜀汉的前四大战将。那么同属于五虎上将,并且排名第三的赵云是什么封号?赵云不过是杂号将军,他的官职是翊军将军。按照官职来说,赵云杂号将军,和四位名号将军相差甚远,所以正史并无五虎上将的说法。历史形象,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正史记录,野史传说,文学作品。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因为小说演义还有野史传说广泛影响。“五虎上将”说法,千百年来一直深入人心。不仅如此,陈寿先生在作蜀书时,为了节约篇幅,还将五虎上将这五个人,合并列传:就是《关张马黄赵》传。那么五子良将是否存在正史中,答案很简单存在。依据也是《三国志》。陈寿在正史《三国志》当中将五人合传,更是有:“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的评价。时人称五子良将。因此就含金量而言五子良将比后人杜撰出来的五虎上将要靠谱多了。所以结论就是《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是文学作品的艺术化加工形成的形象,而五子良将是正史中记录的。陈寿在这两传中也曾自己对以上十人都做过点评: 五虎上将正史评价如下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万人敌)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五子良将正史评价如下。总评: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张辽、徐晃未有确切评价。这也是我一直很奇怪的地方。五子良将应该是张辽第一。而五虎上将则是关羽第一。按主流说法,五虎将:关张赵马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从演义、正史、武力、军事能力几个方面来衡量。演义中,从武力上看。五虎将以关羽为首,五子良将以张辽战力最高。关羽跟张辽,没有直接交手的记录,在演义里,张辽还在吕布手下时,曾有一次差点跟关羽直接交手,那是在吕布被围时,张辽奉命护送许汜、王楷出城去找袁术搬救兵,送完人之后,张辽在回城路上被关羽拦住,眼看两人就要单挑,城里高顺引兵出现在关羽身后,接应张辽回城而去,单挑就这样被搅黄。能找到的关羽跟五子良将的直接交锋记录的,是他在襄樊战役中伤后迎战徐晃,两人大战八十回合,未分胜负。张飞曾三战吕布、刺伤醉酒许褚,以骁勇著称。汉中战役,张飞与张郃单挑,两人大战了五十多回合,没有分出胜负。马超,击败过张郃和于禁。打败于禁,马超只用了八九合,打败张郃,马超也仅仅用了二十回合。赵云,曾与张郃交战三十余合,结果是张郃拔马败走。赵云还曾与许褚打成平手,许褚曾经与马超赤膊大战230多个回合,吸睛无数,以许褚为参照的话,赵云与马超、张飞的武力至少不相上下。赵云在演义第30回里,更曾经连战许褚、于禁、李典三位曹营大将,未曾落败,然后继续接战河北名将张郃高览,最终的结果是高览被赵云枪挑,张郃三十合后落败。如果光以这段描述来看,赵云甚至可与吕布比肩。“操大怒,教许褚出战。玄德背后赵云挺枪出马。二将相交三十合,不分胜负。”“许褚追至,与赵云力战。背后于禁、李典又到。玄德见势危,落荒而走。听得背后喊声渐远,玄德望深山僻路,单马逃生。”“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郃。郃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黄忠在演义中被弱化最多,没有与五子良将直接交锋的记录,不过在定军山怒斩夏侯渊,直接决定了战役的走向。夏侯渊单挑记录不多,但至少也不弱于乐进、于禁等,黄忠当时已60出头,其实力仍然不容小觑,之前在长沙也曾与关羽战平。从这些直接单挑的战绩来看,演义中的五虎将全面强于五子良将。按照民间流传的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五虎将有四位位居前十,五子良将在前十里却难觅踪影,可见民间认可的,也是五虎将强于五子良将。演义中,从军事能力上看。不考虑单挑,从军事能力上看,五虎将也优于五子良将。关羽在其巅峰之战中,围曹仁、擒于禁、拒徐晃,在兵力粮草不足、吕蒙背后插刀的情况下,才最终兵败身死,如果兵精粮足,相信没有人认为当时徐晃能挡住关羽。张飞大破张郃之战从效果来看,是蜀汉时期打过的最大胜仗之一。黄忠的汉中之战里,天荡山和定军山都是独自领军,并且取得胜利,对手是张郃和夏侯渊。不过要说军事能力,在演义里,那还是马超。马超起兵讨曹,率领西凉子弟兵逼得曹操割须弃袍,仓皇逃命,饶是如此,还差点被马超所杀。曹操叹道:“马超不减吕布当年之勇,破超只可用计智取。”这是曹操最大的军事失利之一。从正史来看。正史里,没有单挑的记载,评价将领,最重要的标准是其军事能力。演义里,五虎将普遍被高估,正史上,五子良将的军事能力,即使不说完爆五虎将,至少也是跟他们不相上下。五子良将中最低调的乐进,其实也有过打平甚至是击败关羽的战绩。赤壁之战后,乐进和关羽作战,史载“击退其众”,阻挡了关羽进军,至少是不败战绩了。被张飞击败的张郃,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将领,不光是武将,还可称智将,定军山也全靠了张郃,曹军才能全身而退。小院认为,单论能力,张郃在曹营中出类拔萃,他欠缺的只是出身。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徐晃被认为在五子良将中名列末尾,不过这位徐晃,让曹操说出了下面的话: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於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张辽。张辽与乐进,在逍遥津之战中,以800骑把孙权的十万兵马打出了翔,成为东吴梦魇中的人物,要勇有勇,要谋有谋,对应的是蜀汉最强一档武将的关张之流。五子良将中,于禁能力可能确实稍弱,他长期跟随曹操,治军严谨,在张秀叛乱和官渡之战中都有表现。不过他的战绩多是一些小规模战斗,缺乏大战役的说服力,最后被俘投降,忍辱偷生却名节尽毁。综合来看,正式中的五子良将能力确实出众,并不输于五虎将。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为乐进、于禁、徐晃、张辽、张郃。乐进是曹操的“原始股”,资历最老;于禁乃五子之首,地位最高;徐晃曾与数位名将交手,出镜最多;张辽荣入武庙,名声最响;张郃辅佐曹家三代,寿命最长。乐进以骁果显名,善于先登作战,曹操盛赞他“无坚不陷”;于禁在宛城之战中表现高光,反败为胜,曹操盛赞他“胜过古代名将”;徐晃能够长驱直入而解樊城之围,又治军严整,被曹操盛赞“有周亚夫之风”;张辽因逍遥津一战封神,让江东“小儿不敢夜啼”,曹丕盛赞他“古之召虎也”;张郃曾被曹操盛赞为“韩信归汉”,在汉中定军山、街亭之战中表现优异,让蜀汉“自诸葛亮皆惮之!”乐进勇猛果敢,乌巢之战斩淳于琼、青泥之战败关羽,因数战有功而拜右将军,可惜最早病逝,谥“威侯”;于禁跟随曹操三十余年,拜左将军、假节钺,可惜晚节不保,被曹丕降级为杂号将军,且羞辱至死,谥“厉侯”;徐晃因击败关羽而扬名一世,被曹丕封为右将军,病逝于任上,谥“壮侯”;张辽因暴击孙权而被曹操封征东将军,后被曹丕加封为前将军(与蜀汉的关羽同等),在抱病击退武将之后病逝,谥“刚侯”;张郃大破街亭、驰援陈仓,积战功、熬资历,最终加封征西车骑将军,可惜在敌我双方的算计下被射死,谥“壮侯”。陈寿在《三国志》中将此五人合传,并称赞为“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从五子谥号中的刚、威、壮、厉来看,他们确实都挺猛!在一定程度上,五子的平均能力、整体水平、综合战绩,完全不亚于蜀汉的关张马黄赵,至于演义中的五虎上将,简直如逆天般的存在,那是被过度吹捧了。回归本题,若只论武力,五子之中谁最强呢?如何对他们进行排序呢?如果参考历史资料来讨论的话,应该是张辽、乐进最强,徐晃居中,而张郃、于禁略差。但历史上的五子之所以被称为名将,根本不是取决于武力,而是将帅之才,包括治军之能、统战之略等。因此,既然是讨论武力,我们还是撇开历史,基于《三国演义》进行探讨吧!第五:于禁于禁的武力表现如下:1.东征徐州期间,于禁大骂张飞为“狂徒”,然后愤然与之单挑。但战不到十合,于禁就怀疑起了人生,迅速引兵败走,被张飞追杀二十余里。2.濮阳之战期间,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各自狼狈而逃。3.宛城之战,于禁在曹操败军之际,快速清理了夏侯惇部下的青州兵之乱,然后射住阵角、凿堑安营再出寨迎敌,以至于反败为胜。此乃治军之功,可惜不是武力之能。4.博望坡之战,于禁比较理智,及时提醒夏侯惇不要冒进。在四面起火后,夏侯惇、李典从混战中夺路而走,于禁在后军直接“从小道奔逃去了”。5.荆州至青州的官道上,于禁率轻骑追赶而来,将蔡夫人、刘琮斩杀。6.潼关之战,于禁破天荒地打头阵,单挑马超,但是只扛了八九合,就抱头逃命。7.渭桥混战,马超追击李堪,于禁从马超背后赶来,突发冷箭偷袭。马超听风辨器、急闪而过,只听一声惨叫,李堪落马而死,把马超都看蒙了。于禁羞红了脸,看到马超反杀回来,立即“拍马走了”。8.关羽乘大船而来,庞德死战,于禁屈膝。纵观于禁的战斗力表现,简直惨不忍睹!于禁在张飞、马超这种超一流武将面前,根本撑不到十回合,战斗力明显不如马岱(分别被张飞、魏延十合击败),此外,于禁的斩杀战绩实在上不了台面,竟然还误杀友军,闹出了笑掉牙的乌龙事件。因此,于禁的武力,在二流中也只能算一般水平。但于禁曾与吕布交过手,估计够他吹一辈子了!第四:乐进乐进的武力主要表现如下:1.濮阳之战,乐进单挑臧霸,30合战平;在后续的混战中,乐进与于禁双战吕布,乐进明显是主力。2.大战吕布,继许褚、典韦双战吕布之后,乐进与李典、夏侯兄弟一拥而上,把吕布打跑。3.伏击战,吕布遭遇曹营六将的威慑,引兵奔走。乐进纵马赶来,一箭射死成廉(八健将之一)。4.穰山夜战,混乱之中,高览被赵云突袭一枪刺死,夏侯渊被不讲情面的张飞打跑,而乐进遇到关羽,也被杀退。5.黎阳之战,乐进杀退袁尚;并州之战,乐进杀退高干。6.南皮之战,曹操亲自擂鼓,曹洪一顿乱刀砍死了袁潭,而乐进纵马上前、拈弓搭箭,将城楼上的郭图一箭射死,“人马俱落于城壕。7.合淝之战,张辽、太史慈酣战,孙权穿金甲金盔、持枪观阵。乐进单刀纵马,从刺斜里直扑孙权,“如一道电光,飞至面前,手起刀落”,宋谦、贾华急忙遮架,可惜两条方天画戟被齐齐砍断!看来乐进的“先登”之名,确实所言非虚!8.濡须之战,乐进单挑凌统,50合战平。此一战,双方不讲单挑的潜规则,曹操着急了,让曹休释放冷箭射倒了凌统的坐骑,而甘宁随之还以颜色,一箭射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此战后,乐进退出了演义的舞台。纵观乐进的战斗力表现,比较可圈可点,有如下特点:1.善于先登作战;2.箭术不错,有两次高光的射杀战绩;3.与凌统、臧霸这种准一流武将战平。但乐进与超级猛将的交手战绩比较单薄,除了群殴吕布(参考意义不大),就是被关羽击退。此外,乐进与凌统的单挑表现,也不如张辽。因此,乐进只能算一流猛将,算不上强一流。徐晃、张辽、张郃的武力,非常接近。他们三人如何排名,是很难定论的!我们还是看一下三人的主要表现吧。一、先看出场最早的张辽,其武力表现如下:1.濮阳之战,乐进、臧霸单挑期间,夏侯惇、张辽交上了火,回合数不明,大概率是战平。2.延津之战,张辽被文丑两次用箭术偷袭,一次被射飞盔缨(徐晃提醒),一次被射死坐骑而落马(被徐晃救起)。3.官渡之战,张辽单挑张郃50合,战平。此后高览、许褚交火,四人“捉对厮杀”,因此张辽、张郃至少交手七八十合,完全战平。4.奇袭乌巢,张辽抢在许褚前面,骤马冲过去大喝一声,一刀斩杀了蒋奇。在剿灭袁氏余党期间,张辽曾经一箭射死了沮鹄(沮授之子)。5.白狼山之战,张辽“持麾”督战,并且亲自拍马直冲蹋顿,将其斩首。6.赤壁之战,张辽一箭射翻黄盖,翻身落水。7.合淝之战,张辽酣战太史慈,近80合战平。夜间伏击战,张辽设计将太史慈乱箭射死。8.濡须之战,张辽单挑凌统,50合之后,孙权“恐凌统有失”,立即鸣金收兵。9.逍遥津之战,张辽将孙权引诱到逍遥津之北的小石桥,然后率乐进、李典全力出击。张辽亲自追杀孙权,遭遇牙将谷利、凌统的死命迎敌。孙权依仗宝马跳断桥逃命,谷利被张辽杀死,凌统被张辽扎了数枪,万幸被董袭驾船救走。10.曹丕乘龙舟征吴,惨败。张辽努力向前,却被丁奉一箭射中腰窝,幸亏被徐晃救走,但可惜伤重,很快就不治而死。纵观张辽的战斗力表现,他的武艺有如下特点:1.武艺出众,最善于大刀,还精通枪法;2.善于在乱战中冲杀,比如白狼山和逍遥津两大封神之战,尤其是斩杀蹋顿,似乎不亚于关羽突袭斩颜良;3.平局比较多,单挑时的爆发力并不突出,攻击力也不凶狠;4.张辽箭术不错,但防箭能力较差,最终丧命于此。从张辽战平张郃、战平太史慈、力压凌统来看,张辽是妥妥的强一流,但张辽未曾与超级猛将交手,是一大遗憾,难以估量其武力上限。二、徐晃的武力主要表现如下:1.勤王救驾期间,徐晃一合斧劈崔勇,此后不久又一合砍杀李乐。2.单挑许褚,刀斧相交,酣战50合战平。3.白马坡之战,单挑颜良,20合速败。这一战,许褚等人都“栗然”了,不是徐晃太菜,而是颜良过于勇猛。4.延津之战,徐晃救援张辽,与文丑单挑厮杀。但是文丑的部将赶来后,徐晃自知不敌而退。5.黎阳之战,速斩汪昭;冀州城内,生擒审配;南皮之战,徐晃将彭安劈于马下!6.曹营八虎将伏击张飞。在东南角的位置,徐晃遇到巅峰期、拼命状态的张飞,被杀开一条血路。7.下邳城门后,徐晃、许褚堵截关羽的退路,被巅峰期、拼命状态的关羽奋力杀退。8.赤壁之败,徐晃、张郃在状态欠佳的前提下双战赵云,失利。9.南郑之战,单挑庞德三五合,试水之战。10.汉中之战,数合杀败刘封,与张郃联手困住黄忠,但是遭遇枪法开挂的赵云,心惊胆战、不敢迎敌。11.偃城之战,徐晃与关平交火,三四合之后,关平因后军火气而退,此后徐晃再次因局面占优而击退关平。12.单挑关羽,80合之后,关羽箭伤复发、右臂少力,被关平紧急鸣金叫回。13.徐盛火烧龙舟后,张辽中箭,徐晃迅速杀退丁奉,保张辽突围而走。14.攻新城,徐晃冲到城门下,被孟达冷箭射中额头,当晚丧命于营中。纵观徐晃的战斗力表现,他确实出镜率比较高,其武艺特点如下:1.斩杀战绩比较突出;2.能够硬刚许褚50合战平、单挑状态低迷的关羽80合略优,这是五子中最好的单挑战绩了;3.徐晃在巅峰期的颜良、张飞、关羽、赵云面前,还是有较大差距;4.此外,徐晃在铜雀台夺魁,有百步穿杨之能。综合来讲,徐晃绝对属于强一流武将,单挑和斩杀战绩优于张辽,但败绩也较多。三、张郃的主要武力表现如下:1.与张辽完全战平。2.数次被赵云施虐,包括穰山、乌林道、汉水之战等,唯一追击赵云的长坂坡之战,还被赵云的开挂红光所吓退。3.潼关之战,单挑马超20合,速败。但张郃号称“张跑跑”,自从他被赵云多次摁在地上摩擦后,就学会了保命至上,但凡遇到强敌,见机不妙就跑。客观地讲,张郃并没有那么差。4.南郑之战,单挑庞德数合,试水之战。5.瓦口关之战,单挑雷铜,诈败而走,雷铜追赶。张郃一招回马枪,将雷铜刺死于马下。6.巴西战役,张郃与张飞死磕!三次单挑,分别为二十余合、十余合、三五十合,张郃每次都未曾落败,只是限于局面失利,才引败军奔走。7.葭萌关,单挑黄忠,20余合之后,因后军异动,张郃迅速撤退。8.街亭之战,张郃奋力杀退王平,最终击溃马谡,成功夺取街亭。此外,在该战中,张郃再次诈败魏延,把魏延引入埋伏圈,差点将其伏杀。9.谢幕之战,张郃受到关兴、魏延的连番诱敌,最终被魏延骂到头昏脑涨,一怒之下追击到木门道口,被乱箭射死!张郃的出勤率不低于张辽、徐晃,但我们只罗列了其主要战役。纵观张郃的战斗力表现,其武艺特点如下:1.完全不输于张辽、徐晃;2.虽然在赵云、马超面前惨败,但多有逃跑保命的因素在内;3.张郃一旦雄起,可以死磕张飞进50合,而且尚有余力,这家伙隐藏的很深!4.此外,张郃的箭术也不错,能够背射中心。总之,张郃也是实打实的强一流武将。结语:于禁不禁打,乐进乐于激进,而徐晃、张辽、张郃的武力值非常接近,难以精确排除孰高孰低!如果以武艺特点和综合表现来论,徐晃的斩杀战绩突出(数量之最)、单挑战绩最好,张辽的单挑战绩尚可(平局太多)、但乱战冲击力最强,张郃的单挑战绩略次(对手开挂多),但是他的武力上限深不可测!如果仅仅以单挑来评估,徐晃最高,张辽、张郃基本相等。如果吕布取值100,五虎将均在95以上,那么徐晃大概在92-93之间,而张辽、张郃在91-92左右。最后的最后,我们看一下五子们的内心独白吧。张辽:我曾经斩杀过敌人的主帅(踏顿),还曾经追杀过敌人的主帅(孙权)!徐晃:我曾经战败过敌人的主帅(关羽)!张郃:我曾经死磕过敌人的主帅(张飞)!乐进:我曾经冲击过敌人的主帅(孙权)!于禁:我......曾经投降过敌人的主帅?

5,三国时期袁绍手下最厉害最出名的猛将是谁

最厉害的、最出名的是颜良、文丑,都因为一时大意被关羽杀死,成就了关羽的威名
同问。。。

6,曹操的五子良将是哪五位

指的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五子良将”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将军,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这五个人列为一传,在进行总评时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近现代以来人们开始将其合称为五子良将,但子只是一个量词,“五子”意思就是说“这五个人”。人物介绍:1、张辽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同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曾担任先锋,于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镇守合肥时多次击退孙权的进攻。222年去世,谥“刚侯”。被后世称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2、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多年来随曹操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勇猛果敢,常为先锋将领。后与张辽镇守合肥。218年去世,谥“威侯”。3、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原属鲍信,后归曹操,为将坚毅庄重,被曹操称赞可以比喻古代名将,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后被俘投降,归国后被羞辱至死,谥“厉侯”。4、张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军事家,先后历仕韩馥、袁绍,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为将以巧变著称,为刘备、诸葛亮所忌惮,曾一举击破诸葛亮的北伐。后于木门道中伏而死,谥“壮侯”。5、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在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战略家曹伟原来是杨峰,后来投了曹操。他在汉中与襄樊之战中表现出色,被曹操誉为周亚夫之风。在227年,他在办公室去世,他“强壮”。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他召集了五个人,描述了同志们的人生故事:“太祖剑兹武术,时间好,五个儿子是第一个”,所以现代人称之为“五子将”或“魏五子”。扩展资料:五子良将影响:五子良将先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不同,乐进、于禁加入曹操的时间最早,其次是徐晃、张辽,最后是张郃,而早期五子良将的战绩也多是从攻,进攻时被任命为先锋,撤军时负责断后。建安20年,张辽和乐金一起保护合肥,曹操镇汉中张路士,东吴孙权趁机攻击10万名士兵,而张辽威士兵只有7000人,招募800名勇士熬夜孙权发动突袭,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开始撤军,张辽和乐进趁机追击,几乎抓住孙权。然后他接受了这种疾病并与孙权作战,击败了董武和陆凡。张绣反叛时,曹操从被击败的黄巾军组建的青州兵趁机打家劫舍,曹操对青州兵管理比较宽松,于禁率军将这些趁火打劫的青州兵进行讨伐,平定了青州兵所带来的祸患。但在后来的襄樊之战时,于禁被关羽放水进攻,所率七军全部覆没,于禁也因为投降被指责。张郃是刘备最忌讳的人。在汉中战争期间,夏厚远被拘留。张伟是汉中军队的指挥官。他稳住了曹伟军队的不安,坚持曹操亲自带领军队到汉中。当诸葛亮第一次去北伐时,右翼和右边的县都响应了汉朝,关中震惊了。张伟砸在街头的亭子里将导致马朱进入毫无根据的行列,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在汉中战争期间,徐晃突破了捕捉马明格口号陈式的企图,直接粉碎了刘备分离汉中和关中的计划。在襄樊的战斗中,曹仁被一种非常批判的形式所包围。在禁令中,第七军也被关羽击败。关羽是对中国的致敬。由许黄带领的军队大多是一名新兵,但徐晃直奔车道,甚至打破关羽,然后打破了关羽,被引为为保全襄樊第一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子良将
指的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后将军徐晃。“五子良将”是指曹操手下的五位将军,即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曹操在行军作战时,进攻时常常用这五个人为先锋,撤军时常用这个五个人断后。陈寿在撰写《三国志》时将这五个人列为一传,在进行总评时说:“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近现代以来人们开始将其合称为五子良将,但子只是一个量词,“五子”意思就是说“这五个人”。人物介绍:1、张辽雁门马邑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同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曾担任先锋,于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镇守合肥时多次击退孙权的进攻。222年去世,谥“刚侯”。被后世称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2、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多年来随曹操南征北伐,屡立战功,勇猛果敢,常为先锋将领。后与张辽镇守合肥。218年去世,谥“威侯”。3、于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人。原属鲍信,后归曹操,为将坚毅庄重,被曹操称赞可以比喻古代名将,襄樊之战时被关羽击败后被俘投降,归国后被羞辱至死,谥“厉侯”。4、张郃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军事家,先后历仕韩馥、袁绍,官渡之战时归降曹操,为将以巧变著称,为刘备、诸葛亮所忌惮,曾一举击破诸葛亮的北伐。后于木门道中伏而死,谥“壮侯”。5、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在三国时期,着名的军事战略家曹伟原来是杨峰,后来投了曹操。他在汉中与襄樊之战中表现出色,被曹操誉为周亚夫之风。在227年,他在办公室去世,他“强壮”。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他召集了五个人,描述了同志们的人生故事:“太祖剑兹武术,时间好,五个儿子是第一个”,所以现代人称之为“五子将”或“魏五子”。扩展资料:五子良将影响:五子良将先后跟随曹操的时间不同,乐进、于禁加入曹操的时间最早,其次是徐晃、张辽,最后是张郃,而早期五子良将的战绩也多是从攻,进攻时被任命为先锋,撤军时负责断后。建安20年,张辽和乐金一起保护合肥,曹操镇汉中张路士,东吴孙权趁机攻击10万名士兵,而张辽威士兵只有7000人,招募800名勇士熬夜孙权发动突袭,孙权围攻合肥十多天,开始撤军,张辽和乐进趁机追击,几乎抓住孙权。然后他接受了这种疾病并与孙权作战,击败了董武和陆凡。张绣反叛时,曹操从被击败的黄巾军组建的青州兵趁机打家劫舍,曹操对青州兵管理比较宽松,于禁率军将这些趁火打劫的青州兵进行讨伐,平定了青州兵所带来的祸患。但在后来的襄樊之战时,于禁被关羽放水进攻,所率七军全部覆没,于禁也因为投降被指责。张郃是刘备最忌讳的人。在汉中战争期间,夏厚远被拘留。张伟是汉中军队的指挥官。他稳住了曹伟军队的不安,坚持曹操亲自带领军队到汉中。当诸葛亮第一次去北伐时,右翼和右边的县都响应了汉朝,关中震惊了。张伟砸在街头的亭子里将导致马朱进入毫无根据的行列,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的失败。在汉中战争期间,徐晃突破了捕捉马明格口号陈式的企图,直接粉碎了刘备分离汉中和关中的计划。在襄樊的战斗中,曹仁被一种非常批判的形式所包围。在禁令中,第七军也被关羽击败。关羽是对中国的致敬。由许黄带领的军队大多是一名新兵,但徐晃直奔车道,甚至打破关羽,然后打破了关羽,被引为为保全襄樊第一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子良将

7,古代时期最重要的五子是那五子现在的五子又是那五子

孔子,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
齐桓公时的五子:管仲、隰朋、宁戚、宾胥无、鲍叔牙 秦穆公时的五子: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 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原来是六子,包括司马光,后来朱熹不喜欢司马光,把他删掉了,呵呵)

8,五子扬名俱有喜是什么意思

窦燕山:本名窦禹钧,北京幽洲人.传说,窦燕山少时行恶,三十而无子.其父送梦给他让他"速要悔过迁善""改过呈祥".他将梦中之言谨记在心,于是周济贫寒,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后生五子,且齐登科甲.长子曰仪,为礼部尚书;次子曰俨(yan),为礼部侍郎;三曰侃,为补阙;四子曰称,为谏议大夫;五子曰僖(xi),为起居郎.后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香:黄香,字文强,东汉时代的江下人(今湖北).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幄,使枕席清凉,以侍父母安寝;每当冬日严寒,则以身为父母温暖炕席,使之暖卧.

9,忠厚传家久的下一句是什么

诗书继世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自苏轼《三槐堂铭》,意思是: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才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认真读书,有文化,才能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中国历来有重视家教、家训的传统。“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常常以楹联或对联的形式出现于居家的门厅中,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此联是从德、知两方面言说了人们应该操守的立身处世之道。“忠厚传家久”是指人在品德方面的修为,强调只有忠厚才能传家。“诗书继世长”强调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三槐堂铭》原文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三槐堂铭》赏析文章主题在于歌颂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分五段进行。第一二两段,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为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四五层,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从而论证了观点,突出了主旨。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10,水镜先生说卧龙凤雏 得一者 便可的天下 请问为什么刘备得卧龙

第一、这句话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其中水分很大。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既有刘备、孙权、曹操之类的一方霸主驰骋疆场,纵横天下,意图统一中国。也有很多能人志士、文臣武将急于扶保明主,建功立业,拜相封侯。这些能人志士虽有真才实学,但难保不遇伯乐,隐藏山野。他们想出人头地,只能靠大力宣传,以引起霸主们的重视。“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言,最先出自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是诸葛亮、庞统、徐庶三人的学问之师,关系密切。弟子胸怀锦绣,却不遇明主,当老师的能不着急吗?“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呀,司马徽遇见了皇叔刘备,用这句话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得意弟子,引起了刘备的足够重视,才引出了后来的“三顾草庐”的佳话。其实,当时诸葛亮、庞统在扶保刘备之前,并不是很出名的,如诸葛亮、庞统之才者,也为数不少,如曹操阵营的程昱,郭嘉,荀彧等人。曹操兵发新野讨伐刘备之前,荀彧谏曰:“刘备英雄,今更兼诸葛亮为军师,不可轻敌”,徐遮也说:“将军勿轻视刘玄德。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操曰:“诸葛亮何人也?”你看看,一向以知人善任,爱才如命而闻名的曹操,却不知诸葛亮是谁,可见他的知名度之低。不知其人,当然更不会知道“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了。 第二、凤雏“争强好胜”心切导致遇伏早逝,损折刘备一臂。庞统本是与诸葛亮齐名的人物,久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名。鲁肃在向孙权推荐他时说:“愿举一人以助主公,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但孙权嫌其貌丑未加重用。庞统投奔刘备后,刘备虽久闻“凤雏”大名,却也嫌其貌丑只给了他个小小的耒阳县令当。多亏张飞去耒阳县“兴师问罪”,发现庞统大才,大力向刘备举荐,庞统又拿出鲁肃、诸葛亮的推荐信来给刘备看,鲁肃在推荐信中写道:“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诸葛亮推荐他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至此刘备才相信庞统是个人才,封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听候征伐。庞统只因貌丑,在仕途之路中遭受了重重打击,事业旺盛期才是个副军师中郎将,在孔明之下,心中怎能不产生“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心理呢?他随刘备南下西川,如鱼得水,一心想着大展雄才,诸葛亮夜观天象,千里之外给他提出了“切宜谨慎”的建议,他却理解为:“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对刘备说:“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统独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争强好胜之心害了庞统,他一心急于进兵,结果中了蜀将张任之计,死于落凤坡前。“凤雏”跟随刘备,才真正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痛折刘备一臂也。 第三、诸葛亮想实现他的计划遇到了重重阻力。1、刘备的两个哥们毛病很多,关羽骄傲自大,公私不分,张飞嗜酒如命,脾气暴燥,对诸葛亮执行军法形成了严重的障碍。如关羽在立下了军令状的情况下,还敢在华容道私放敌猷曹操,刘备讲情才把他饶了,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别的将领怎么看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我要是马谡就心中不服,你诸葛亮执法如山,怎么不“挥泪斩关羽”呢?2、关羽带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两面拒敌,结果丢失战略重地荆州,使蜀国丧失了半辟江山,关羽个人作为蜀国的第一猛将也被捕遭斩,损失何其大也;刘备不顾大局,被“为弟报仇”的心情冲昏了头脑,二次破坏“联吴抗曹”的既定方针,结果张飞被小人所害,黄忠战斗牺牲,七十万军队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刘备也又气又病,一命归西,此役使蜀国大伤元气。 第四、诸葛亮用人失误,军事上碰到劲敌,加上扶保的是“起不来的阿斗”,得天下成为“天方夜谭”。众所周知,三国之中,蜀国的综合国力是最差的,诸葛亮将蜀国治理的井井有条,能与强大的魏国与吴国抗衡,可见其人是非常聪明的,但诸葛亮肯定不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伯乐”。他对与关、张等将武艺相似的大将魏延有严重的“个人成见”,总说他头有“反骨”,对魏延的建议不愿采纳,他因为马良的关系处处对志大才空的马稷高看一眼,把守街亭的重大任务交给了这位善会“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兵出祁山落得个功败垂成。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难堪局面,不能不说与诸葛亮不会善于发现人才有关。刘备、曹操死后,诸葛亮遇到的对手是魏国的司马懿,此人正是诸葛亮的敌手,智谋不在诸葛亮之下,加上诸葛亮扶保的阿斗远非刘备的雄才大略可比,是个扶不起的昏君,靠诸葛亮一人之力,想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只能是“天方夜谭”。民间有言:“三个臭皮匠,顶了诸葛亮”,何况后期的司马懿集团人才济济,司马师、司马昭、钟相、邓艾等,皆是人中之精英,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靠远不如诸葛亮的姜维独力难支,别说统一天下的大业,恐怕剩下的也就只有苟延残喘亡国的命运了。
楼主,这句话本来就有点夸大了。“卧龙凤雏”,仅仅是对他们两人才能的赞美,就得到两人就拥有天下了吗?当然不是,诸葛庞统才华出众,才拥有了如此称号。但毕竟乱世,拼得是实力。刘备之所以没有统一天下,原因很多。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实力,三国蜀最弱,人才凋零,被西晋统一也不足为奇了。楼主满意?
这个问题出了好多遍了 有人说是因为一山不容二虎 可是庞统是早亡的呀 刘备最后也就是得一 只有一诸葛而已 统一大业看的是实力的 蜀国千八万不足的人口 十万挂零的兵力 守卫西川汉中尚且嫌兵少(否则刘禅不会把悬崖边那1000人撤走) 诸葛亮 姜维十几次北伐均告无功 损兵折将 劳师疲众 而魏国 占天下七州之地 曹操时期就开始兴修水利大量屯田 统一北方后各部降军都在不同时期展示过风采 兵马兴甚如夏侯惇曾统领26军 (于禁的7军都可抵挡关羽一阵 26军想来不少) 再一点就是诸葛亮之用人 诸葛亮的用人比刘备差之甚远 后期得一姜维就不思求贤了 还处处排挤李严 魏延 人不能尽其材 是孙子兵法说的大忌 司马懿多年统兵 战休结合 能屈能伸 拉拢人心 为子孙铺好道路 又诈病赚曹爽一统兵权 司马师司马昭又继承父亲之志 两代努力才有了司马炎之等位
干大事的人要狠,必须是为达目的誓不罢休,他缺少那股狠劲,性格太柔;司马懿不念曾经的主子情,最终得到了天下
就因为刘备不听话,急于胜利,不听丞相劝阻,想快点除掉曹军,结果反被别人火烧整个军团。 话说卧龙早就死了= =戏份不大
逢其主不逢其时,水镜的意思是二人才能足以匡复天下,但是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就被不得天时,而人不胜天

文章TAG:五子良将  五虎上将虎背熊腰个个生龙活虎求下联  良将  五虎  

相关文章

  •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免费游玩方法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已经正式上线了,玩家也已经可以购买游戏了,但其标准版348的定价却让不少玩家望而却步,因此不少玩家就想到了白嫖,那么怎么才能白嫖呢,有没有不花钱就能玩到阿凡达潘多拉边境的方法呢。..
  • 荒岛的王生存探索路线介绍

    荒岛的王这个游戏需要我们选择几个角色和我们一起登上荒岛,并成功在荒岛上存活并逃离荒岛就可以达成游戏胜利条件了,其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技能和性格。..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