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手游攻略 - 莫斯科保卫战下载,穿越和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又穿越到后世的小说叫什么

莫斯科保卫战下载,穿越和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又穿越到后世的小说叫什么

时间:2022-06-30 01:32:21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穿越和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又穿越到后世的小说叫什么

穿越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这个游戏可以在网页搜索,下载安装就可以去使用。
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莫斯科保卫战下载,穿越和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又穿越到后世的小说叫什么

2,请问电影莫斯科保卫战mp4的下载地址是什么

《莫斯科保卫战》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jkWx8GRRnQy0EIJ7sbubA莫斯科保卫战1-2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7yrx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7yrx 简介:《莫斯科保卫战》是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

莫斯科保卫战下载,穿越和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又穿越到后世的小说叫什么

3,哪里能下载电影莫斯科保卫战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_zsvWv0_Y1Y-IQEDNXLqw?提取码:?q839?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莫斯科保卫战》是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_zsvWv0_Y1Y-IQEDNXLqw?提取码:?q839?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莫斯科保卫战》是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_zsvWv0_Y1Y-IQEDNXLqw?提取码:?q839?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莫斯科保卫战》是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莫斯科保卫战下载,穿越和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又穿越到后世的小说叫什么

4,斯大林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的区别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莫斯科战役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由泥泞季节之前的前期合围战和之后的进攻作战,前期的合围战堪称经典,占据着数量和素质优势的德军再度证明他们在机动作战方面的优异能力,德军分别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了9个苏军集团军,俘虏了75万名苏军、1200坦克和5400门火炮,这个胜利堪比不就之前的基辅合围战,按照苏联的说法,战役初期莫斯科方向的苏军不过125万人,一战便歼灭掉一半以上的苏军,德军完全有理由相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已经打开,他们只需要迅速前进以将战役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最终胜利。不过随着这两场合围战的结束,10月份的泥泞季节也到来了,这给德军带来的致命的影响,甚至不亚于12月份冬季的严寒,德军的各装甲集群完全陷入停顿之中,即便没有苏军的抵抗,德军的前进也异常缓慢,这除了导致德军大量汽车等技术装备的损毁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的胜利所带给德军的战役优势正在迅速的丧失,利用这20多天的战役停顿,源源不断的新锐苏军被运到了莫斯科,再次重建了莫斯科的防御。冬季即将到来,缺乏冬季作战装备的德军还有能力再次击败苏军吗?泥泞季过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再度开始,不过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行动迅速,很快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出现许多故障,这些损失无法得到补充,因为德军的后勤已经到了难以运转的地步,必需的燃料和弹药成为最优先补给的物资,甚至连急需的冬装都被放在了后一位,尽管这导致了数千德军士兵被冻死。德军的进攻早已经失去了机动性,他们的进攻愈发缓慢,而且由于人员、装备和补给的不足,可维持的攻势规模越来越小,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进攻德军可以达成突破,却无法向纵深发展,合围苏军主力,苏军可以从容的进行撤退,在后方建立的新的防线,苏军拥有充足的冬季装备,可以实施更好的机动。战役已经转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谁拥有更多的预备队和作战物资,谁就能赢得胜利。在后勤补给这方面,苏军占据的绝对的优势,他们紧靠莫斯科这个交通枢纽作战,从各处运来的军队到莫斯科火车站下车时,几乎是直接开往了前线。此外莫斯科还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城市,不断的生产着坦克、火炮等武器弹药以供给给部队所用。反观德军,其前进基地仍设在遥远的斯摩棱斯克,增援和补给到达前线不仅需要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还是需要汽车和马匹进行最后的公路运输,而德军的机车头和汽车由于缺乏防冻液等大量损毁,补给工作实在是糟糕透了。在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中,后勤补给将决定战役的胜负,而不是战略和战术。1941年的德军并不具备大规模冬季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却选择在冬季和苏军进行战略决战,失败在所难免,如果不是德军在素质上的明显优势,恐怕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会覆灭,德军能够逃脱被围歼,已经是一场奇迹了!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莫斯科战役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由泥泞季节之前的前期合围战和之后的进攻作战,前期的合围战堪称经典,占据着数量和素质优势的德军再度证明他们在机动作战方面的优异能力,德军分别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了9个苏军集团军,俘虏了75万名苏军、1200坦克和5400门火炮,这个胜利堪比不就之前的基辅合围战,按照苏联的说法,战役初期莫斯科方向的苏军不过125万人,一战便歼灭掉一半以上的苏军,德军完全有理由相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已经打开,他们只需要迅速前进以将战役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最终胜利。不过随着这两场合围战的结束,10月份的泥泞季节也到来了,这给德军带来的致命的影响,甚至不亚于12月份冬季的严寒,德军的各装甲集群完全陷入停顿之中,即便没有苏军的抵抗,德军的前进也异常缓慢,这除了导致德军大量汽车等技术装备的损毁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的胜利所带给德军的战役优势正在迅速的丧失,利用这20多天的战役停顿,源源不断的新锐苏军被运到了莫斯科,再次重建了莫斯科的防御。冬季即将到来,缺乏冬季作战装备的德军还有能力再次击败苏军吗?泥泞季过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再度开始,不过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行动迅速,很快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出现许多故障,这些损失无法得到补充,因为德军的后勤已经到了难以运转的地步,必需的燃料和弹药成为最优先补给的物资,甚至连急需的冬装都被放在了后一位,尽管这导致了数千德军士兵被冻死。德军的进攻早已经失去了机动性,他们的进攻愈发缓慢,而且由于人员、装备和补给的不足,可维持的攻势规模越来越小,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进攻德军可以达成突破,却无法向纵深发展,合围苏军主力,苏军可以从容的进行撤退,在后方建立的新的防线,苏军拥有充足的冬季装备,可以实施更好的机动。战役已经转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谁拥有更多的预备队和作战物资,谁就能赢得胜利。在后勤补给这方面,苏军占据的绝对的优势,他们紧靠莫斯科这个交通枢纽作战,从各处运来的军队到莫斯科火车站下车时,几乎是直接开往了前线。此外莫斯科还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城市,不断的生产着坦克、火炮等武器弹药以供给给部队所用。反观德军,其前进基地仍设在遥远的斯摩棱斯克,增援和补给到达前线不仅需要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还是需要汽车和马匹进行最后的公路运输,而德军的机车头和汽车由于缺乏防冻液等大量损毁,补给工作实在是糟糕透了。在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中,后勤补给将决定战役的胜负,而不是战略和战术。1941年的德军并不具备大规模冬季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却选择在冬季和苏军进行战略决战,失败在所难免,如果不是德军在素质上的明显优势,恐怕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会覆灭,德军能够逃脱被围歼,已经是一场奇迹了!1941年10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战役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最终苏联军民在其最高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击败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斯大林于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苏联红军官兵接受检阅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奔赴作战前线。1941年-1942年莫斯科的冬季异常地寒冷。因战线过长,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冬季装备严重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莫斯科城久攻不下,德军士气低落。苏联方面调来大量援军,来自西伯利亚的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现在更多的史料证明,苏军顽强抗击德军时,天气并不太冷。真正严寒是在1941年12月5日后,此时苏联红军已转入反攻。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莫斯科战役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由泥泞季节之前的前期合围战和之后的进攻作战,前期的合围战堪称经典,占据着数量和素质优势的德军再度证明他们在机动作战方面的优异能力,德军分别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了9个苏军集团军,俘虏了75万名苏军、1200坦克和5400门火炮,这个胜利堪比不就之前的基辅合围战,按照苏联的说法,战役初期莫斯科方向的苏军不过125万人,一战便歼灭掉一半以上的苏军,德军完全有理由相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已经打开,他们只需要迅速前进以将战役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最终胜利。不过随着这两场合围战的结束,10月份的泥泞季节也到来了,这给德军带来的致命的影响,甚至不亚于12月份冬季的严寒,德军的各装甲集群完全陷入停顿之中,即便没有苏军的抵抗,德军的前进也异常缓慢,这除了导致德军大量汽车等技术装备的损毁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的胜利所带给德军的战役优势正在迅速的丧失,利用这20多天的战役停顿,源源不断的新锐苏军被运到了莫斯科,再次重建了莫斯科的防御。冬季即将到来,缺乏冬季作战装备的德军还有能力再次击败苏军吗?泥泞季过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再度开始,不过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行动迅速,很快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出现许多故障,这些损失无法得到补充,因为德军的后勤已经到了难以运转的地步,必需的燃料和弹药成为最优先补给的物资,甚至连急需的冬装都被放在了后一位,尽管这导致了数千德军士兵被冻死。德军的进攻早已经失去了机动性,他们的进攻愈发缓慢,而且由于人员、装备和补给的不足,可维持的攻势规模越来越小,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进攻德军可以达成突破,却无法向纵深发展,合围苏军主力,苏军可以从容的进行撤退,在后方建立的新的防线,苏军拥有充足的冬季装备,可以实施更好的机动。战役已经转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谁拥有更多的预备队和作战物资,谁就能赢得胜利。在后勤补给这方面,苏军占据的绝对的优势,他们紧靠莫斯科这个交通枢纽作战,从各处运来的军队到莫斯科火车站下车时,几乎是直接开往了前线。此外莫斯科还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城市,不断的生产着坦克、火炮等武器弹药以供给给部队所用。反观德军,其前进基地仍设在遥远的斯摩棱斯克,增援和补给到达前线不仅需要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还是需要汽车和马匹进行最后的公路运输,而德军的机车头和汽车由于缺乏防冻液等大量损毁,补给工作实在是糟糕透了。在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中,后勤补给将决定战役的胜负,而不是战略和战术。1941年的德军并不具备大规模冬季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却选择在冬季和苏军进行战略决战,失败在所难免,如果不是德军在素质上的明显优势,恐怕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会覆灭,德军能够逃脱被围歼,已经是一场奇迹了!1941年10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战役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最终苏联军民在其最高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击败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斯大林于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苏联红军官兵接受检阅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奔赴作战前线。1941年-1942年莫斯科的冬季异常地寒冷。因战线过长,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冬季装备严重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莫斯科城久攻不下,德军士气低落。苏联方面调来大量援军,来自西伯利亚的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现在更多的史料证明,苏军顽强抗击德军时,天气并不太冷。真正严寒是在1941年12月5日后,此时苏联红军已转入反攻。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残酷的巷战而闻名,而莫斯科战役并没有发生巷战,德军最远也只是推进到莫斯科的近郊,并没有进入城市,这应该是这两次战役最明显的区别了。苏军通过残酷的巷战成功的拖垮了德军最重要的两个重兵集团军,尤其是使其丧失了关键的机动性,这最终导致了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德军在突围问题上犹豫不决,进而全军覆没。而莫斯科战役中,苏军依靠的是天气的因素和持续不断的增援,最终压垮了强大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将其大范围的逐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并不是只是进行消极的防御,只要一有机会苏军立刻会发起反击,苏军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夺取主动权,所以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都发起了规模庞大的反击,企图歼灭或者重创当面的德军重兵集团,只不过莫斯科战役中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及时的选择了战略撤退,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B集团军群没能及时的撤退,导致其核心的第6集团军被包围歼灭,这也是苏军第一次在进攻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除了德军在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外,更重要的是苏军实力的恢复,尤其是组建了坦克集团军这样的大型机械化部队,使苏军具备了实施深远突击的能力。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德军对这两座城市的进攻方式不同,一般来说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的进攻是非常困难而又漫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包围这座城市,切断守军的补给和增援,才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迅速攻陷之。德军对于莫斯科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将强大的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企图迂回在莫斯科东面会合从而形成合围圈,只不过德军在恶劣的后勤补给和不利天气的影响下,最终没有达成。而斯大林格勒就不一样了,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城市紧建在伏尔加河河畔,根本无法迂回包围斯大林格勒,除非进攻方渡过伏尔加河从东岸彻底封锁那些渡口,否则不可能真正包围斯大林格勒。所以德军分别从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和北面推进到了伏尔加河河畔,切断了通往斯大林格勒所有的陆地联系,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切断其和外界的联系,由于德军已经分兵高加索,以当时B集团军群的实力无法渡过伏尔加河从而彻底封闭斯大林格勒,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沦为一场正面的消耗战,德军不得不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而苏军之所以能长久的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就是因为城内守军可以持续的得到兵力和补给的增援,显然拥有更多预备队和军工产量的苏军是不会惧怕任何消耗战的,而德军却承受不起这种作战模式。无论如何,这两场战役都可以称作是东线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它使德军在军事上打败苏军的幻想最终破灭!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莫斯科战役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由泥泞季节之前的前期合围战和之后的进攻作战,前期的合围战堪称经典,占据着数量和素质优势的德军再度证明他们在机动作战方面的优异能力,德军分别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了9个苏军集团军,俘虏了75万名苏军、1200坦克和5400门火炮,这个胜利堪比不就之前的基辅合围战,按照苏联的说法,战役初期莫斯科方向的苏军不过125万人,一战便歼灭掉一半以上的苏军,德军完全有理由相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已经打开,他们只需要迅速前进以将战役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最终胜利。不过随着这两场合围战的结束,10月份的泥泞季节也到来了,这给德军带来的致命的影响,甚至不亚于12月份冬季的严寒,德军的各装甲集群完全陷入停顿之中,即便没有苏军的抵抗,德军的前进也异常缓慢,这除了导致德军大量汽车等技术装备的损毁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的胜利所带给德军的战役优势正在迅速的丧失,利用这20多天的战役停顿,源源不断的新锐苏军被运到了莫斯科,再次重建了莫斯科的防御。冬季即将到来,缺乏冬季作战装备的德军还有能力再次击败苏军吗?泥泞季过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再度开始,不过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行动迅速,很快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出现许多故障,这些损失无法得到补充,因为德军的后勤已经到了难以运转的地步,必需的燃料和弹药成为最优先补给的物资,甚至连急需的冬装都被放在了后一位,尽管这导致了数千德军士兵被冻死。德军的进攻早已经失去了机动性,他们的进攻愈发缓慢,而且由于人员、装备和补给的不足,可维持的攻势规模越来越小,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进攻德军可以达成突破,却无法向纵深发展,合围苏军主力,苏军可以从容的进行撤退,在后方建立的新的防线,苏军拥有充足的冬季装备,可以实施更好的机动。战役已经转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谁拥有更多的预备队和作战物资,谁就能赢得胜利。在后勤补给这方面,苏军占据的绝对的优势,他们紧靠莫斯科这个交通枢纽作战,从各处运来的军队到莫斯科火车站下车时,几乎是直接开往了前线。此外莫斯科还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城市,不断的生产着坦克、火炮等武器弹药以供给给部队所用。反观德军,其前进基地仍设在遥远的斯摩棱斯克,增援和补给到达前线不仅需要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还是需要汽车和马匹进行最后的公路运输,而德军的机车头和汽车由于缺乏防冻液等大量损毁,补给工作实在是糟糕透了。在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中,后勤补给将决定战役的胜负,而不是战略和战术。1941年的德军并不具备大规模冬季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却选择在冬季和苏军进行战略决战,失败在所难免,如果不是德军在素质上的明显优势,恐怕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会覆灭,德军能够逃脱被围歼,已经是一场奇迹了!1941年10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战役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最终苏联军民在其最高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击败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斯大林于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苏联红军官兵接受检阅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奔赴作战前线。1941年-1942年莫斯科的冬季异常地寒冷。因战线过长,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冬季装备严重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莫斯科城久攻不下,德军士气低落。苏联方面调来大量援军,来自西伯利亚的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现在更多的史料证明,苏军顽强抗击德军时,天气并不太冷。真正严寒是在1941年12月5日后,此时苏联红军已转入反攻。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残酷的巷战而闻名,而莫斯科战役并没有发生巷战,德军最远也只是推进到莫斯科的近郊,并没有进入城市,这应该是这两次战役最明显的区别了。苏军通过残酷的巷战成功的拖垮了德军最重要的两个重兵集团军,尤其是使其丧失了关键的机动性,这最终导致了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德军在突围问题上犹豫不决,进而全军覆没。而莫斯科战役中,苏军依靠的是天气的因素和持续不断的增援,最终压垮了强大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将其大范围的逐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并不是只是进行消极的防御,只要一有机会苏军立刻会发起反击,苏军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夺取主动权,所以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都发起了规模庞大的反击,企图歼灭或者重创当面的德军重兵集团,只不过莫斯科战役中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及时的选择了战略撤退,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B集团军群没能及时的撤退,导致其核心的第6集团军被包围歼灭,这也是苏军第一次在进攻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除了德军在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外,更重要的是苏军实力的恢复,尤其是组建了坦克集团军这样的大型机械化部队,使苏军具备了实施深远突击的能力。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德军对这两座城市的进攻方式不同,一般来说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的进攻是非常困难而又漫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包围这座城市,切断守军的补给和增援,才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迅速攻陷之。德军对于莫斯科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将强大的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企图迂回在莫斯科东面会合从而形成合围圈,只不过德军在恶劣的后勤补给和不利天气的影响下,最终没有达成。而斯大林格勒就不一样了,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城市紧建在伏尔加河河畔,根本无法迂回包围斯大林格勒,除非进攻方渡过伏尔加河从东岸彻底封锁那些渡口,否则不可能真正包围斯大林格勒。所以德军分别从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和北面推进到了伏尔加河河畔,切断了通往斯大林格勒所有的陆地联系,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切断其和外界的联系,由于德军已经分兵高加索,以当时B集团军群的实力无法渡过伏尔加河从而彻底封闭斯大林格勒,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沦为一场正面的消耗战,德军不得不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而苏军之所以能长久的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就是因为城内守军可以持续的得到兵力和补给的增援,显然拥有更多预备队和军工产量的苏军是不会惧怕任何消耗战的,而德军却承受不起这种作战模式。无论如何,这两场战役都可以称作是东线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它使德军在军事上打败苏军的幻想最终破灭!关于1942年德军东线的进攻与防御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由于德军在冬季作战中损失很大,而且并没能得到足够的补充,1942年的德军战斗力已经远不如1941年,关键的装甲部队战斗力只恢复了一半,这意味着德军的进攻能力严重不足,加上后勤补给上的困难(补给线太长了),德军在1942年不可能再度发起上一年那样的全面战略进攻,1942年的东线德军只能发起有限规模的进攻或者全部转入战略防御,最终希特勒选择了继续进攻,绝大部分德军将领也支持继续发起进攻,只有龙德施泰特元帅等少数人支持防御,支持进攻的这些人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只有进攻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德军必须在盟军登陆之前结束东线战争。再确定1942年继续在东线发起攻势这一基本战略方向后,德军最高统帅部便开始选择具体的战略目标了,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规模很小,而且已经对列宁格勒完成了包围,这里显然不需要庞大的装甲部队,德军最高统帅部的进攻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就是中央方向上再度进攻莫斯科,要么就是转向南方,占领高加索的油田。希特勒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坚持战争经济的战略路线,在其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后,自然会继续坚持这一路线,他认为只有切断苏联的煤炭、石油资源补给才能真正的迫使苏联退出战争。制定作战计划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斯大林格勒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最重要的目标仍是高加索的油田,虽然斯大林格勒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但是并没有要求必须占领,只是要求尽可能的破坏其工业生产。为了支持德军的“蓝色行动”,所有的兵员和物资都优先补充南方集团军群,两个装甲集团军再度恢复了强大的实力,准备向苏联的纵深挺进,南方集团军群的编制恢复到了85%以上,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将只能得到最基本的补充,不得不转入防御。南方集团军群的夏季攻势发起后最初还比较顺利,随着希特勒提早的拆分了这个集团军群,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德军的战略形势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个方向上的德军都先后出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而陆军总司令部已经投入了所有的战略预备队,其结果就是两个方向上都陷入了停顿,夏秋季结束后,德军既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也没能占领高加索油田。摆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在11月尝试了最后一次进攻后以失败告终,最终全面转入了防御,对高加索巴库最后的挺进将不得不等到1942年的冬季渡过之后再进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战事也非常激烈,B集团军群将手中最强大的两个野战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都投入到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作战,但是由于这两个集团军缺员严重,加上城市攻防战的严重损耗,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快。另外沿顿河一线布防的联军集团军战斗力太弱,而后方的德军预备队也太少,必须迅速加强这些联军集团军的防御强度,而这些增援只能是等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解放出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来提供。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下,1942年的德军最终将矛头指向了斯大林格勒,并在这里展开了和苏军的战略决战,这绝不是德军理想的决战地点,而这些严重的错误只能是归咎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指挥,确切的说是希特勒的错误指挥!
莫斯科保卫战,苏军指挥将领主要是朱可夫元帅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德军主要指挥将领是德国陆军元帅古德里安和博克。据说林彪也参加了战前会议,并且给了斯大林德军要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建议,被苏联将帅嘲笑,结果正如林彪所说。斯大林因此称赞林彪为“东方的军事天才”真实性有待考证。(朱可夫元帅)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场战役是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后才赢得的胜利,战争历时99天,双方伤亡将近160万人,其中苏军伤亡在100万以上,苏军可以说是惨胜。莫斯科保卫战,德国失败的主要问题是出在指挥系统的决策失误,对战场的形势错误评估、恶劣的天气以及缺乏充足的准备;苏军胜利的原因主要是统帅部的指挥得当、军民团结、准备充分及强大的后援力量。(朱可夫调回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德国败退的过程战前双方军力对比:德军兵力共有74个师180万人、14000门各式火炮、1390架作战飞机,德军基本为精锐部队;苏军共有95个师125万人、7600门各式火炮、677架作战飞机。无论人员还是装备,德军占据绝对优势。(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德军最拿手的进攻模式是两翼突破、钳形攻势,苏军一开始防线很稳固,博克指挥的第3、4装甲集群快速突破了苏军的两翼阵地,向苏军后方急速迂回。10月2日,苏军正面防线被德军突破,两周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已将苏军分割成3个包围圈。10月6日,德军第3、4装甲集群完成苏军后方合围,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及布良斯克方面军被德军钳制。在这三个包围圈中,德军俘虏了65万苏军。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得德军大部分兵力无法分身到莫斯科,给了莫斯科三个星期的时间用于修建防御工事。(莫斯科保卫战的冬天有多冷)此时的莫斯科苏军只有9万人,朱可夫元帅急调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和40个炮兵团,组建了4个集团军进入防御地段。苏军在莫斯科外围的顽强抵抗,阻止了德军的攻势。10月14日,德军突入加里宁地域,苏军迅速成立了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上将指挥。德军虽然消灭了大量苏军有生力量,但随着天气的变冷,德军的进攻也慢慢变得瘫痪起来。德军战线过长、消耗过大,既没有防御工事又没有预备队,再加上没有做冬季打仗的准备,德军士气受挫严重。(红场阅兵完毕直接开赴战场)11月7日,斯大林在红场阅兵纪念十月革命,受阅后的部队直接开往前线阻击德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成空城,官员和百姓没有像电影里所讲的同仇敌忾,而是大部分选择了弃城而逃。12月4日,加里宁失守,莫斯科外围妇女营已被派上战场。到12月5日,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已损失近15万人,800辆坦克及300门火炮。(阅兵后开往战场)12月5日,苏军开始了大反攻,主要攻击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此时德军攻势已经衰弱,朱可夫从远东及西伯利亚调回了一些装备精良的部队投入对德进攻。12月8日,希特勒命令苏德战场所以德军转入防御。1942年1月7日,苏军夺回了加里宁。德军退至100公里外,德军15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遭到重创。莫斯科保卫战结束。由于苏军缺乏进攻经验,缺少快速反应部队,没能完成对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合围任务。4月2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西方面军转入防御。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快速征服苏联的企图,打破了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为此,苏联付出了及其沉重的代价,如果不是希特勒贻误战机和错误指挥,那么苏联的命运还真不好说。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指挥系统遭到大清洗严重破坏、对战争准备不足的苏军仓促应战,虽然进行了顽强抗击、付出了惨重代价,仍然未能阻止德军的前进步伐。到1941年10月,德军已经抵近莫斯科。形势所迫的苏联政府,不得不做出将首都从莫斯科向古比雪夫(今天的萨马拉)疏散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作为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和全国人民领袖的斯大林,力排众议,坚决拒绝离开莫斯科!而历史证明,斯大林的这一决定对战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确保苏联迅速扭转被动局面,顶住德军的疯狂进攻后转入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1. 早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1941年6月24日),苏联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成立疏散委员会”的决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疏散”决定。根据这些决定,从1941年下半年到1942年有1700万人、2600家企业和数千万吨工业设备从西部地区转移到东部地区。在苏军在白俄罗斯共和国首都明斯克下遭到惨败、明斯克被德军攻占之后,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无法就西部方向所发生的一切向斯大林做出解释,这也引起了苏联领导层对国家命运的极度担忧。在这一背景下,苏联政府1941年10月12日做出关于建立莫斯科第三道防线的决定,第二天又做出了一系列“疏散”决议。10月15日,苏联国防委员会又做出了“关于对苏联首都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议,要求驻莫斯科的外交使团、苏联人民委员会(政府)、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立即”撤离莫斯科。疏散决定中也有斯大林撤离的计划,就连确保他安全离开的交通工具也已准备就绪。10月2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还做出了“关于在古比雪夫修建掩蔽部”的决定。但是,斯大林本人最终拒绝离开莫斯科!2. 斯大林为什么选择冒险留在德军已经兵临城下的莫斯科?他的这一决定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时的苏联,斯大林完全可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对战争前景的看法影响着全党全军全民抗击德军的决心。战争初期苏军节节败退,德军甚至挺进到距离莫斯科只有几十公里、已经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建筑尖顶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军民不可能不出现动摇和恐慌。斯大林清楚,自己如果离开莫斯科,苏联军心、民心必将遭受重创,对德战争将更为艰苦、漫长。俄罗斯政府官媒《俄罗斯报》在2015年5月9日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入侵的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年纪念日到来前夕发表文章指出,苏联国防委员会关于对莫斯科进行疏散的决定一出台就引起了恐慌,斯大林决心留在莫斯科不仅消除了这种恐慌情绪,也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和与法西斯战斗到底的决心。“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一步也不能后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这些口号激励着每一个苏联民众;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冒着德军空袭的危险,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活动,参加阅兵的红军部队士气高昂,从红场直接开赴抗敌前线!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斯大林留在莫斯科,就意味着莫斯科能够在敌人进攻面前挺住,就意味着胜利终将属于苏联!尽管斯大林在大清洗等一系列问题上做法备受诟病,但人们对他在伟大卫国战争中所做的巨大贡献普遍持肯定看法。和他宁愿牺牲长子雅科夫,也不愿拿他交换被俘德军元帅保卢斯一样,决定留在莫斯科体现了斯大林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担当和品质。3. 历史资料和同龄者的回忆都证明,斯大林在留下来坚守莫斯科的问题上、在苏联最终必将战胜纳粹德国的问题上,从来没有过丝毫动摇和怀疑。曾经撰写过多部关于斯大林及其在伟大卫国战争中作用著作的苏联著名记者、评论家弗拉基米尔·瓦西利耶维奇·苏霍杰耶夫回忆说:德军兵临城下、莫斯科保卫战战局艰难,连传奇的西线总指挥朱可夫都开始担心,并向斯大林报告希望将自己的指挥部从靠近前线的佩尔胡什科沃转移到远离前线的白俄罗斯火车站或者阿尔扎玛斯附近。对此,斯大林的回复是:只要朱可夫移动一步,自己就将亲自担负西线总指挥任务!斯大林向部队发表讲话说:“我留在莫斯科,西线指挥部留在佩尔胡什科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会交出莫斯科!”斯大林贴身警卫阿列克谢·特罗菲莫维奇·雷宾在《在斯大林身边》一书中指出,斯大林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对私人司机克里夫琴科夫说:我要和民众一起留在莫斯科。只要我在莫斯科,敌人就不可能夺取这座城市;他们只有踏着我的尸体,才能从莫斯科通过!”“他还经常上街查看德军空袭情况,巡查高尔基大街、泽姆良土堤、斯莫棱斯克广场的哨卡,这些都给值勤官兵留下了深刻印象。”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和政论家费利克斯·伊万诺维奇·丘耶夫在《同莫洛托夫的140次谈话》一书中写道:“……我问道,斯大林1941年10月是否产生过动摇——离开莫斯科还是留下来?莫洛托夫的回答是:胡说八道,他没有任何动摇!他从未打算离开莫斯科。我也只在古比雪夫呆了2-3天,斯大林对我说:你看看那里安置得怎么样,然后马上回来……”斯大林的卫队长尼古拉·西多罗维奇·弗拉希克回忆说:“尽管情况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战争最初的几个月,但斯大林对胜利从来没有怀疑过。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到来前夕,他得知我要把他的图书馆转移到古比雪夫后,就坚定地说:你这么做是白费力气,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交出莫斯科!”因为苏联自己更惨,德军想抢也得有地方!当时德军被冻死冻伤人数在11万人左右,而苏联军队则大约有33.4万人冻死冻伤,大约是德军的三倍,包括百姓则高达100多万人。当时苏德双方都对抓俘虏毫无兴趣,要么直接毙了,要么是能逃哪里赶紧逃吧,就是不要在跟着吃粮了。当时由于德国犯下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对乌克兰的进攻导致了莫斯科战役的延后两个月,这种失误是致命的,这使得苏联可以做有效的防御措施,当时苏联除了做好莫斯科的防御工事外也做好了莫斯科失守的准备,大量工厂设备、物资、人口被及时转移到后方,整个苏联莫斯科往东的撤退路线高达400公里,这都是由苏联西部迁来的。而整个莫斯科西部地区已经变成了无人区,德军在莫斯科西部根本没法找到苏联群众。其次,莫斯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堡垒了,除了苏联军队跟斯大林,所有非战斗人员都撤离了。德军要想抢首先要从苏军手里抢,可是德军并没有攻破苏联军队的防线,想抢也抢不到。莫斯科战役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即由泥泞季节之前的前期合围战和之后的进攻作战,前期的合围战堪称经典,占据着数量和素质优势的德军再度证明他们在机动作战方面的优异能力,德军分别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包围了9个苏军集团军,俘虏了75万名苏军、1200坦克和5400门火炮,这个胜利堪比不就之前的基辅合围战,按照苏联的说法,战役初期莫斯科方向的苏军不过125万人,一战便歼灭掉一半以上的苏军,德军完全有理由相信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已经打开,他们只需要迅速前进以将战役胜利发展为战略上的最终胜利。不过随着这两场合围战的结束,10月份的泥泞季节也到来了,这给德军带来的致命的影响,甚至不亚于12月份冬季的严寒,德军的各装甲集群完全陷入停顿之中,即便没有苏军的抵抗,德军的前进也异常缓慢,这除了导致德军大量汽车等技术装备的损毁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宝贵的时间,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的胜利所带给德军的战役优势正在迅速的丧失,利用这20多天的战役停顿,源源不断的新锐苏军被运到了莫斯科,再次重建了莫斯科的防御。冬季即将到来,缺乏冬季作战装备的德军还有能力再次击败苏军吗?泥泞季过后,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再度开始,不过再也没有像之前那样行动迅速,很快他们的武器装备都出现许多故障,这些损失无法得到补充,因为德军的后勤已经到了难以运转的地步,必需的燃料和弹药成为最优先补给的物资,甚至连急需的冬装都被放在了后一位,尽管这导致了数千德军士兵被冻死。德军的进攻早已经失去了机动性,他们的进攻愈发缓慢,而且由于人员、装备和补给的不足,可维持的攻势规模越来越小,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进攻德军可以达成突破,却无法向纵深发展,合围苏军主力,苏军可以从容的进行撤退,在后方建立的新的防线,苏军拥有充足的冬季装备,可以实施更好的机动。战役已经转化为一场阵地战、消耗战,谁拥有更多的预备队和作战物资,谁就能赢得胜利。在后勤补给这方面,苏军占据的绝对的优势,他们紧靠莫斯科这个交通枢纽作战,从各处运来的军队到莫斯科火车站下车时,几乎是直接开往了前线。此外莫斯科还是一个巨大的工业城市,不断的生产着坦克、火炮等武器弹药以供给给部队所用。反观德军,其前进基地仍设在遥远的斯摩棱斯克,增援和补给到达前线不仅需要长距离的铁路运输,还是需要汽车和马匹进行最后的公路运输,而德军的机车头和汽车由于缺乏防冻液等大量损毁,补给工作实在是糟糕透了。在这种阵地战和消耗战中,后勤补给将决定战役的胜负,而不是战略和战术。1941年的德军并不具备大规模冬季作战的能力,但他们却选择在冬季和苏军进行战略决战,失败在所难免,如果不是德军在素质上的明显优势,恐怕整个中央集团军群都会覆灭,德军能够逃脱被围歼,已经是一场奇迹了!1941年10月,德军开始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战役一直持续到1942年1月,最终苏联军民在其最高领袖——斯大林的领导下,击败了德军,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为坚定信心、鼓舞士气,斯大林于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在红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式。苏联红军官兵接受检阅后,在市民目光的注视下直接奔赴作战前线。1941年-1942年莫斯科的冬季异常地寒冷。因战线过长,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冬季装备严重不足,坦克和其它车辆都因为低温而不能动弹。莫斯科城久攻不下,德军士气低落。苏联方面调来大量援军,来自西伯利亚的苏联红军早已习惯了寒带生活,有着足够的冬季作战装备,他们的枪炮套上了保暖套,有足够的棉衣、皮靴和护耳冬帽用来防寒。现在更多的史料证明,苏军顽强抗击德军时,天气并不太冷。真正严寒是在1941年12月5日后,此时苏联红军已转入反攻。也就是说,严冬气候只是在苏联军队转入反攻追击德军之时起到一定作用,而残酷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却是在并不太冷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残酷的巷战而闻名,而莫斯科战役并没有发生巷战,德军最远也只是推进到莫斯科的近郊,并没有进入城市,这应该是这两次战役最明显的区别了。苏军通过残酷的巷战成功的拖垮了德军最重要的两个重兵集团军,尤其是使其丧失了关键的机动性,这最终导致了斯大林格勒包围圈的德军在突围问题上犹豫不决,进而全军覆没。而莫斯科战役中,苏军依靠的是天气的因素和持续不断的增援,最终压垮了强大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并将其大范围的逐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苏军在整个战争期间并不是只是进行消极的防御,只要一有机会苏军立刻会发起反击,苏军认为只有进攻才能夺取主动权,所以在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军都发起了规模庞大的反击,企图歼灭或者重创当面的德军重兵集团,只不过莫斯科战役中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及时的选择了战略撤退,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德军B集团军群没能及时的撤退,导致其核心的第6集团军被包围歼灭,这也是苏军第一次在进攻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除了德军在战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误外,更重要的是苏军实力的恢复,尤其是组建了坦克集团军这样的大型机械化部队,使苏军具备了实施深远突击的能力。另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德军对这两座城市的进攻方式不同,一般来说对于现代化的城市的进攻是非常困难而又漫长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先包围这座城市,切断守军的补给和增援,才有可能以较小的代价迅速攻陷之。德军对于莫斯科就是基于这种思想,将强大的装甲集群部署在两翼企图迂回在莫斯科东面会合从而形成合围圈,只不过德军在恶劣的后勤补给和不利天气的影响下,最终没有达成。而斯大林格勒就不一样了,斯大林格勒背靠伏尔加河,城市紧建在伏尔加河河畔,根本无法迂回包围斯大林格勒,除非进攻方渡过伏尔加河从东岸彻底封锁那些渡口,否则不可能真正包围斯大林格勒。所以德军分别从斯大林格勒的南面和北面推进到了伏尔加河河畔,切断了通往斯大林格勒所有的陆地联系,但是却始终无法彻底切断其和外界的联系,由于德军已经分兵高加索,以当时B集团军群的实力无法渡过伏尔加河从而彻底封闭斯大林格勒,所以斯大林格勒战役沦为一场正面的消耗战,德军不得不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巷战,而苏军之所以能长久的坚守在斯大林格勒,就是因为城内守军可以持续的得到兵力和补给的增援,显然拥有更多预备队和军工产量的苏军是不会惧怕任何消耗战的,而德军却承受不起这种作战模式。无论如何,这两场战役都可以称作是东线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它使德军在军事上打败苏军的幻想最终破灭!关于1942年德军东线的进攻与防御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由于德军在冬季作战中损失很大,而且并没能得到足够的补充,1942年的德军战斗力已经远不如1941年,关键的装甲部队战斗力只恢复了一半,这意味着德军的进攻能力严重不足,加上后勤补给上的困难(补给线太长了),德军在1942年不可能再度发起上一年那样的全面战略进攻,1942年的东线德军只能发起有限规模的进攻或者全部转入战略防御,最终希特勒选择了继续进攻,绝大部分德军将领也支持继续发起进攻,只有龙德施泰特元帅等少数人支持防御,支持进攻的这些人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只有进攻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德军必须在盟军登陆之前结束东线战争。再确定1942年继续在东线发起攻势这一基本战略方向后,德军最高统帅部便开始选择具体的战略目标了,列宁格勒的北方集团军群规模很小,而且已经对列宁格勒完成了包围,这里显然不需要庞大的装甲部队,德军最高统帅部的进攻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就是中央方向上再度进攻莫斯科,要么就是转向南方,占领高加索的油田。希特勒在战争的一开始就坚持战争经济的战略路线,在其亲自出任陆军总司令后,自然会继续坚持这一路线,他认为只有切断苏联的煤炭、石油资源补给才能真正的迫使苏联退出战争。制定作战计划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对于斯大林格勒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最重要的目标仍是高加索的油田,虽然斯大林格勒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但是并没有要求必须占领,只是要求尽可能的破坏其工业生产。为了支持德军的“蓝色行动”,所有的兵员和物资都优先补充南方集团军群,两个装甲集团军再度恢复了强大的实力,准备向苏联的纵深挺进,南方集团军群的编制恢复到了85%以上,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将只能得到最基本的补充,不得不转入防御。南方集团军群的夏季攻势发起后最初还比较顺利,随着希特勒提早的拆分了这个集团军群,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两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德军的战略形势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个方向上的德军都先后出现了兵力不足的问题,而陆军总司令部已经投入了所有的战略预备队,其结果就是两个方向上都陷入了停顿,夏秋季结束后,德军既未能占领斯大林格勒也没能占领高加索油田。摆在德军最高统帅部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在11月尝试了最后一次进攻后以失败告终,最终全面转入了防御,对高加索巴库最后的挺进将不得不等到1942年的冬季渡过之后再进行。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战事也非常激烈,B集团军群将手中最强大的两个野战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都投入到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作战,但是由于这两个集团军缺员严重,加上城市攻防战的严重损耗,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快。另外沿顿河一线布防的联军集团军战斗力太弱,而后方的德军预备队也太少,必须迅速加强这些联军集团军的防御强度,而这些增援只能是等结束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解放出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来提供。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影响下,1942年的德军最终将矛头指向了斯大林格勒,并在这里展开了和苏军的战略决战,这绝不是德军理想的决战地点,而这些严重的错误只能是归咎于德军最高统帅部的错误指挥,确切的说是希特勒的错误指挥!二战时期的苏德三大战役分别是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这三场大战对于苏德双方来说,均有不同的意义,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意义重大。1939年9月1日,希特勒扯下伪装,德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序幕,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军事实力排名欧洲前六名的波兰就沦陷了。德军快速攻占波兰使得希特勒对德军的“闪电战”战术非常满意,他毫不犹豫地把坦克炮口对向北欧和西欧,强大如法国都没有挡住德军的坦克履带,落得个投降当傀儡国的下场。德军在西欧大陆上的横行无忌,让他们的自信心达到了顶点,希特勒撕毁与苏联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三路侵入苏联。德军的突然袭击让苏联非常吃惊,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德国会撕毁互不侵犯协议,苏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德军在列宁格勒将苏军团团围住,同时他们在基辅围降60万苏军,只要占领莫斯科的话,苏联的防御将彻底被德国切割开,莫斯科战役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场大战。莫斯科是苏联的交通枢纽,苏联所有交通线都汇集于那里,如果德军攻下那里,那么苏联就很难快速派兵增援被攻击的城市了,这将使得苏联各个城市极易被各个击破。对于苏联来说,莫斯科是交通要地,同时也是苏俄精神的象征,如果那里被攻破,损失的不仅是交通便利,人民的精神力也会受伤。莫斯科战役进行得异常激烈,德军的坦克疯狂向莫斯科城奔去,而苏联也不断从后方调集增援部队,双方誓要击败对方。当双方打到最激烈的时候,上天下了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德军的坦克和武器在严寒中失灵,苏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莫斯科的那场大雪带走了德军的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带走了德军闪击西欧积累起来的士气,此后的德军已经不是原来的德军了。此消彼长,苏军从仓促应战到慢慢进入战斗状态,他们的士气开始不断地提高,为后面战胜德军奠定基础。莫斯科战役后,德国的燃料储备已经出现严重的问题,希特勒计划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的油田。为计划成功,希特勒派心腹爱将保卢斯率领第六集团军攻击斯大林格勒,以保障前往高加索地区的德军不被苏军夹击。虽然德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那么他们不仅一雪莫斯科战役的前耻,还可以解决长期遏制他们攻势的石油燃料问题。可惜,苏联已经不是苏德战争爆发初期的苏联了,他们已经进入到战争状态,德军前往高加索地区的部队无功而返,而负责在斯大林格勒牵制的保卢斯被困致投降,德军彻底丧失了赢得苏德战争的希望。莫斯科战役是德军败的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则象征着德军彻底深陷失败的泥潭之中,他们的精气神全部都消耗干净,他们胜利之门已经关闭。

5,莫斯科保卫战希特勒讲话的MP3

先把莫斯科保卫战-希特勒讲话下载到电脑里,然后转换一下格式,很简单的。 千千静听既是一个播放软件又是一个歌曲格式转换软件,可以用它转换格式。 用千千静听打开要转换的歌曲或视屏声音。 右击要转换的首歌,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左击转换格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把输出格式改为mp3编码器; 目标文件夹改为自己想放的文件夹。 这样,歌曲就改成mp3格式了。 只要把输出格式改为其他的编码器,就可以转化成其他格式了哦。

6,莫斯科保卫战上下集国语帮老爸寻找这部老电影求分享下载

《莫斯科保卫战》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oNQUnsBcUGt2naMdba1mQ莫斯科保卫战1-2来自:百度网盘提取码: 2erh复制提取码跳转 提取码: 2erh《莫斯科保卫战》是由尤里·奥泽洛夫执导,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的故事。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7,二战有什么著名战争

托布鲁克战役,阿拉曼战役(隆美尔) 最后的疯狂——阿登反击战
應該問有什麽不著名的。
斯大林格勒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中途岛海战 库尔斯克战役 北非战争 柏林战役 阿登反击战【兄弟连的故事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库尔斯克保卫战
中途岛战役

8,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满意请点右下角的采纳谢,不满意请追问,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 补充: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东战场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西站场转折点是:诺曼底大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北洲站场转折点是:阿拉曼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转折点是:太平洋战役 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性的战争,当年的法西斯为了统治全世界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侵虐,每个洲都它自己的重大转折点,所以有了这些转折点,世界才能和平 补充: 莫斯科保卫战只是保卫了苏联,不是二战转折点
b

9,求关于现代战争的电影大片最好

第一滴血
逆战
现代战争电影: 《野战排》 《太阳之泪》 《生死豪情》 《黑鹰坠落》 《第九纵队》 《风暴之门》 《我们曾是战士》
美国的《战舰》
越战题材:野战排、猎鹿人、现代启示录、第一滴血系列、全金属外壳、我们曾是战士、 二战题材:拯救大兵雷恩、细细的红线、珍珠港、虎虎虎、最长的一夜、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兵临城下、解放、攻克柏林、遥远的桥 朝鲜战争:太极旗飘扬 伊拉克战争:锅盖头、绿区、哈迪塞镇之战、拆弹部队 索马里反恐:黑鹰坠落 科索沃战争:深入敌后 2011年科幻大片:洛杉矶之战、雷神托尔、源代码、X战警第一战、美少女特工队、变形金刚3、绿灯侠、猿族的崛起、美国队长、牛仔和外星人

文章TAG:莫斯科保卫战下载  穿越和瓦西里一起莫斯科保卫战又穿越到后世的小说叫什么  莫斯科  莫斯科保卫战  斯科  

相关文章

  • 致命公司飞船没电解决方法

    飞船是致命公司游戏中的一个重要工具,玩家可以在飞船上做很多事情,飞船需要充电才可以使用,下面就来说一下飞船没电的解决方法。..
  •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免费游玩方法

    阿凡达潘多拉边境已经正式上线了,玩家也已经可以购买游戏了,但其标准版348的定价却让不少玩家望而却步,因此不少玩家就想到了白嫖,那么怎么才能白嫖呢,有没有不花钱就能玩到阿凡达潘多拉边境的方法呢。..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邮箱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