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手游攻略 - 襄樊之战困难攻略,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 第8关全歼敌军过关后怎么打呀

襄樊之战困难攻略,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 第8关全歼敌军过关后怎么打呀

时间:2022-08-07 06:37:27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 第8关全歼敌军过关后怎么打呀

这个是游戏BUG,作者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好。你之前存档没有,重新读下档吧剧情要求是,电脑控制的友军可以推掉敌人的城堡,如果友军全死,城堡没推就要悲剧了。重新读档吧,多试几次,不信友军推不掉城堡

襄樊之战困难攻略,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 第8关全歼敌军过关后怎么打呀

2,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吴国第一章襄阳之战难点要点详细攻略

真三国无双7:猛将传是一款画面精美,游戏内容丰富的单机游戏。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关卡方面的攻略。这次讲的是吴国第一章襄阳之战的要点与难点。第一章 襄阳之战 3个flag真三国无双7吴国所有flag要点攻略 ?吕公撤退前击破他会影响合肥之战 ?吕公撤退前击破他凉州之战开放 ?吕公撤退前击破他 孙坚吴郡登场 ?根据任务提示占领中间3个砦之后,从最东边的小路北上,放下吊桥后,别管城里其他武将,直接跑向吕公,击破他。 ?3个if全解。 如果要cg的话,可以分2次打。第一次让他逃跑,第二次可以开启if。

襄樊之战困难攻略,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 第8关全歼敌军过关后怎么打呀

3,关羽攻襄樊是自作主张吗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金灭北宋是直接围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而蒙灭南宋却不是。相比于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的江淮地区,水网交错,占据长江天堑,蒙古骑兵并不善于水战,西边的襄樊之地无疑是蒙古军队进取南宋的最佳路线。也因此,从宋蒙联盟破裂后,蒙古侵宋开始,长达45年左右的宋蒙战争其中有38年都在围绕襄樊展开,双方襄阳之战的最后一战,更是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宋军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城破投降。这一场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朝廷命运的一战,是蒙元消灭南宋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从地理上就能看出,襄阳城破之后,蒙古骑兵在南宋疆土的中心位置长驱直入,再无阻挡,东可直临江淮南宋都城,西可分兵汉中川蜀之地,南下可直取湘南两广,整个宋王朝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蹄下,宋朝整条西部防线崩溃,再无天险关隘可守,南宋朝廷相当于把国土拱手相送。只能由城外防御转入城内不断退守抵抗,直至退守到无路可退。襄樊之战的溃败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这一战结束仅仅六年之后,宋军一路南下退守,被蒙军步步逼至广东崖山(今广东江门),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亡,蒙元统一了中国。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金灭北宋是直接围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而蒙灭南宋却不是。相比于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的江淮地区,水网交错,占据长江天堑,蒙古骑兵并不善于水战,西边的襄樊之地无疑是蒙古军队进取南宋的最佳路线。也因此,从宋蒙联盟破裂后,蒙古侵宋开始,长达45年左右的宋蒙战争其中有38年都在围绕襄樊展开,双方襄阳之战的最后一战,更是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宋军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城破投降。这一场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朝廷命运的一战,是蒙元消灭南宋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从地理上就能看出,襄阳城破之后,蒙古骑兵在南宋疆土的中心位置长驱直入,再无阻挡,东可直临江淮南宋都城,西可分兵汉中川蜀之地,南下可直取湘南两广,整个宋王朝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蹄下,宋朝整条西部防线崩溃,再无天险关隘可守,南宋朝廷相当于把国土拱手相送。只能由城外防御转入城内不断退守抵抗,直至退守到无路可退。襄樊之战的溃败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这一战结束仅仅六年之后,宋军一路南下退守,被蒙军步步逼至广东崖山(今广东江门),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亡,蒙元统一了中国。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非常好。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导致了刚刚达到巅峰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走上了下坡路,引起了连锁反应,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咱们先来看看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彻底占领汉中。接着派遣刘封、孟达顺汉水而下,占据上庸。刘备在汉中称王。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按道理说,关羽北伐不是个号时机。虽然曹操在汉中失败,但荆襄前线却一直是稳固的,一直由曹仁负责镇守,并且这里距离曹魏的大本营很近。这也一直是曹魏强大的主力所在。关羽的北伐,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是刘备集团最艰苦的时候,刘备当时也快撑不住了,已经是“男可战,女可运”的全员战斗状态。这个时候,关羽如果北伐,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那是真正给刘备帮了大忙。然而,关羽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刘备称王,分封将军之后。关羽才发动北伐,不是雪里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时候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北伐,而是如何消化刚到手的汉中和西川。如何将这两块肥瘦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这个是最迫切的问题。但,关羽是假节钺的,是可以调动兵力的,可以事后通告的。阿呆以为,此刻的刘备是无可奈何。转眼一想,随他去吧。成功了,那我蜀汉又上一层楼。即使失败,也正好杀一杀关羽的傲气,趁机调整荆州的人事布局。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关羽给玩大了,玩疯了。天要灭他,先让他疯狂。关羽的北伐很顺利,借助天时,连绵大雨,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只部队,全部被水淹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让关羽一下子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关羽忘乎所以,太骄傲了。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点:孙刘联盟。关羽居然放纵自己的军队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抢了盟军孙权的军粮:湘关米。这一下子惹怒了东吴上下。危机已经四伏,骄傲的关将军还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中陶醉呢。刘备集团获取成功的基石就是: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没有赤壁之战和半个荆州的地盘,也就没有取西川的资本,也就没有争夺汉中的底气。正是因为有孙权的东吴集团的策应、联手,刘备才敢于同曹操对抗。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也就将蜀汉大厦的基石给破坏了。还有,关羽的襄樊战役,过于自信。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同孙权联动,刘封和孟达侧应。这样的大联动,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关羽没有这样做。所以,总结下来,关羽北伐的襄樊战役失败的原因有:1、动机不对。2、时机不对。3、方法不对。4、战略不对。其实,从关羽出兵北伐的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难看。一下子连锁反应,导致荆州丢失、身首异处、张飞身亡、夷陵惨败,一代蜀汉君主刘备命断永安。蜀汉进入了一个挣扎的时代。阿呆梦话,欢迎批判。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金灭北宋是直接围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而蒙灭南宋却不是。相比于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的江淮地区,水网交错,占据长江天堑,蒙古骑兵并不善于水战,西边的襄樊之地无疑是蒙古军队进取南宋的最佳路线。也因此,从宋蒙联盟破裂后,蒙古侵宋开始,长达45年左右的宋蒙战争其中有38年都在围绕襄樊展开,双方襄阳之战的最后一战,更是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宋军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城破投降。这一场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朝廷命运的一战,是蒙元消灭南宋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从地理上就能看出,襄阳城破之后,蒙古骑兵在南宋疆土的中心位置长驱直入,再无阻挡,东可直临江淮南宋都城,西可分兵汉中川蜀之地,南下可直取湘南两广,整个宋王朝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蹄下,宋朝整条西部防线崩溃,再无天险关隘可守,南宋朝廷相当于把国土拱手相送。只能由城外防御转入城内不断退守抵抗,直至退守到无路可退。襄樊之战的溃败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这一战结束仅仅六年之后,宋军一路南下退守,被蒙军步步逼至广东崖山(今广东江门),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亡,蒙元统一了中国。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非常好。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导致了刚刚达到巅峰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走上了下坡路,引起了连锁反应,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咱们先来看看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彻底占领汉中。接着派遣刘封、孟达顺汉水而下,占据上庸。刘备在汉中称王。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按道理说,关羽北伐不是个号时机。虽然曹操在汉中失败,但荆襄前线却一直是稳固的,一直由曹仁负责镇守,并且这里距离曹魏的大本营很近。这也一直是曹魏强大的主力所在。关羽的北伐,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是刘备集团最艰苦的时候,刘备当时也快撑不住了,已经是“男可战,女可运”的全员战斗状态。这个时候,关羽如果北伐,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那是真正给刘备帮了大忙。然而,关羽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刘备称王,分封将军之后。关羽才发动北伐,不是雪里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时候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北伐,而是如何消化刚到手的汉中和西川。如何将这两块肥瘦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这个是最迫切的问题。但,关羽是假节钺的,是可以调动兵力的,可以事后通告的。阿呆以为,此刻的刘备是无可奈何。转眼一想,随他去吧。成功了,那我蜀汉又上一层楼。即使失败,也正好杀一杀关羽的傲气,趁机调整荆州的人事布局。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关羽给玩大了,玩疯了。天要灭他,先让他疯狂。关羽的北伐很顺利,借助天时,连绵大雨,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只部队,全部被水淹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让关羽一下子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关羽忘乎所以,太骄傲了。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点:孙刘联盟。关羽居然放纵自己的军队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抢了盟军孙权的军粮:湘关米。这一下子惹怒了东吴上下。危机已经四伏,骄傲的关将军还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中陶醉呢。刘备集团获取成功的基石就是: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没有赤壁之战和半个荆州的地盘,也就没有取西川的资本,也就没有争夺汉中的底气。正是因为有孙权的东吴集团的策应、联手,刘备才敢于同曹操对抗。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也就将蜀汉大厦的基石给破坏了。还有,关羽的襄樊战役,过于自信。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同孙权联动,刘封和孟达侧应。这样的大联动,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关羽没有这样做。所以,总结下来,关羽北伐的襄樊战役失败的原因有:1、动机不对。2、时机不对。3、方法不对。4、战略不对。其实,从关羽出兵北伐的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难看。一下子连锁反应,导致荆州丢失、身首异处、张飞身亡、夷陵惨败,一代蜀汉君主刘备命断永安。蜀汉进入了一个挣扎的时代。阿呆梦话,欢迎批判。引言:关羽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也是他在三国舞台的谢幕之作。此战关羽勇擒于禁、怒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他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水淹七军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战败而亡,英雄就此谢幕。 一、战事背景刘备占领益州,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煮熟的鸭子,刘备也不能让它飞了,刘皇叔是不会答应的,皇叔说no,孙权非得说yes,在yes or no之间,于是两人翻了脸。正当两人抬桌子掀板凳的事情,曹操要进攻汉中,刘皇叔着了急,益州又受到了威胁,这紧要关头,曹臣相捣乱来了。刘皇叔和孙权暂时放下心中仇怨,在强敌曹操的威胁下,暂时握手言和。于是两位同学剪刀石头布猜拳决定,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刘皇叔和孙权和好,一门心思对付曹操,安排诸葛臣相镇守成都,自己亲率大军挺进汉中,法正随阵,这地方不能让曹操给占领了去。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你来了,那就亮刀开战吧,他马上组织军事力量,准备与刘备一战,这次战役,双方主帅均亲自出征,可以相见汉中对于刘备的意义,足足僵持了一年有余。第二年定军山之战,皇叔的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退出汉中,撤至长安。此战为刘备巩固了在益州的地位,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二、关羽水淹七军之所以得胜,是因为他有效的利用了天时、地利。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岩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唤乡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大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镇守荆州,他率领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关羽来战,樊城守将曹仁不敌关羽,于是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抵挡关羽的大军来袭。于是关羽利用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边调集水军集结待命,一边令荆州军造大船,时逢连天大雨,汉水暴涨,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团山铺一带,大雨造成的天然战场,使关羽如鱼得水,而于禁与诸将却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可是顾得来水势汹涌,顾不得来敌汹涌,关羽命令军士向避水的曹军乱箭齐射,曹军不敌,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但是终于不敌,后被擒拒投降,被杀,庞德还是有几分气节的。水淹七军,关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与他熟悉当地地理有莫大的关系,加上天时,关羽很好的利用了自然战场,所以取得了胜利。三、英雄的自负也让失败加速英雄都有自负的一面,关羽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出兵北伐襄樊,击败曹仁后,水淹七军,本来应该是一场完美的战役,连曹操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兵力严重不足,还一意孤行的选择抽调荆州守军北伐,这不但让荆州空虚,也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东吴兵趁此机会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关羽的自负让荆州失去了防守,也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种子。水淹七军,战果辉煌,但是曹氏集团的安全被威胁了,在此情况下,曹操不惜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救援襄阳。关羽被徐晃击败,张辽还在救援的路上,关羽的处境本就极其危险,此时后援补给又不给力,这种情况本是九死一生,但樊城近在眼前,关羽的自负再一次让他失去了逃走的机会,如果关羽此时撤军回荆州,历史是不是会改写?四、关羽的后援不足,因为自负,孤掌难鸣,被马忠所擒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佯攻围头,实际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徐晃追击关羽,继续退败,但是去襄阳的路被隔绝不通。此时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且亲自做吕蒙的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可以想见关羽平时为人确实狂傲一些年轻此时国之大义时,都没有后援团,此时的关羽有点孤掌难鸣的意思。关羽知南郡失守,立刻回撤回来援驰南郡,在他撤回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很是聪明,利用了人性的情感需求,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他的厚待,礼遇,让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楚汉相争时,也有这个桥段,汉军唱楚歌,使将士思乡,无心恋战。关羽率领将部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遇马忠的埋伏,被擒,遂被斩首。水淹七军,不论正史记载,还是《三国演义》,都描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关羽不但义薄云天,还能征善战。在这之后,他的失败,都反映出一个事实,英雄总有一个弱点,那就很自负,虽然关羽的失败是源于后援补给等等客观因素,但是他自身的狂傲也使得失败加速。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金灭北宋是直接围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而蒙灭南宋却不是。相比于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的江淮地区,水网交错,占据长江天堑,蒙古骑兵并不善于水战,西边的襄樊之地无疑是蒙古军队进取南宋的最佳路线。也因此,从宋蒙联盟破裂后,蒙古侵宋开始,长达45年左右的宋蒙战争其中有38年都在围绕襄樊展开,双方襄阳之战的最后一战,更是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宋军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城破投降。这一场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朝廷命运的一战,是蒙元消灭南宋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从地理上就能看出,襄阳城破之后,蒙古骑兵在南宋疆土的中心位置长驱直入,再无阻挡,东可直临江淮南宋都城,西可分兵汉中川蜀之地,南下可直取湘南两广,整个宋王朝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蹄下,宋朝整条西部防线崩溃,再无天险关隘可守,南宋朝廷相当于把国土拱手相送。只能由城外防御转入城内不断退守抵抗,直至退守到无路可退。襄樊之战的溃败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这一战结束仅仅六年之后,宋军一路南下退守,被蒙军步步逼至广东崖山(今广东江门),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亡,蒙元统一了中国。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非常好。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导致了刚刚达到巅峰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走上了下坡路,引起了连锁反应,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咱们先来看看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彻底占领汉中。接着派遣刘封、孟达顺汉水而下,占据上庸。刘备在汉中称王。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按道理说,关羽北伐不是个号时机。虽然曹操在汉中失败,但荆襄前线却一直是稳固的,一直由曹仁负责镇守,并且这里距离曹魏的大本营很近。这也一直是曹魏强大的主力所在。关羽的北伐,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是刘备集团最艰苦的时候,刘备当时也快撑不住了,已经是“男可战,女可运”的全员战斗状态。这个时候,关羽如果北伐,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那是真正给刘备帮了大忙。然而,关羽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刘备称王,分封将军之后。关羽才发动北伐,不是雪里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时候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北伐,而是如何消化刚到手的汉中和西川。如何将这两块肥瘦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这个是最迫切的问题。但,关羽是假节钺的,是可以调动兵力的,可以事后通告的。阿呆以为,此刻的刘备是无可奈何。转眼一想,随他去吧。成功了,那我蜀汉又上一层楼。即使失败,也正好杀一杀关羽的傲气,趁机调整荆州的人事布局。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关羽给玩大了,玩疯了。天要灭他,先让他疯狂。关羽的北伐很顺利,借助天时,连绵大雨,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只部队,全部被水淹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让关羽一下子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关羽忘乎所以,太骄傲了。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点:孙刘联盟。关羽居然放纵自己的军队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抢了盟军孙权的军粮:湘关米。这一下子惹怒了东吴上下。危机已经四伏,骄傲的关将军还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中陶醉呢。刘备集团获取成功的基石就是: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没有赤壁之战和半个荆州的地盘,也就没有取西川的资本,也就没有争夺汉中的底气。正是因为有孙权的东吴集团的策应、联手,刘备才敢于同曹操对抗。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也就将蜀汉大厦的基石给破坏了。还有,关羽的襄樊战役,过于自信。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同孙权联动,刘封和孟达侧应。这样的大联动,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关羽没有这样做。所以,总结下来,关羽北伐的襄樊战役失败的原因有:1、动机不对。2、时机不对。3、方法不对。4、战略不对。其实,从关羽出兵北伐的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难看。一下子连锁反应,导致荆州丢失、身首异处、张飞身亡、夷陵惨败,一代蜀汉君主刘备命断永安。蜀汉进入了一个挣扎的时代。阿呆梦话,欢迎批判。引言:关羽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也是他在三国舞台的谢幕之作。此战关羽勇擒于禁、怒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他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水淹七军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战败而亡,英雄就此谢幕。 一、战事背景刘备占领益州,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煮熟的鸭子,刘备也不能让它飞了,刘皇叔是不会答应的,皇叔说no,孙权非得说yes,在yes or no之间,于是两人翻了脸。正当两人抬桌子掀板凳的事情,曹操要进攻汉中,刘皇叔着了急,益州又受到了威胁,这紧要关头,曹臣相捣乱来了。刘皇叔和孙权暂时放下心中仇怨,在强敌曹操的威胁下,暂时握手言和。于是两位同学剪刀石头布猜拳决定,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刘皇叔和孙权和好,一门心思对付曹操,安排诸葛臣相镇守成都,自己亲率大军挺进汉中,法正随阵,这地方不能让曹操给占领了去。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你来了,那就亮刀开战吧,他马上组织军事力量,准备与刘备一战,这次战役,双方主帅均亲自出征,可以相见汉中对于刘备的意义,足足僵持了一年有余。第二年定军山之战,皇叔的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退出汉中,撤至长安。此战为刘备巩固了在益州的地位,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二、关羽水淹七军之所以得胜,是因为他有效的利用了天时、地利。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岩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唤乡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大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镇守荆州,他率领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关羽来战,樊城守将曹仁不敌关羽,于是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抵挡关羽的大军来袭。于是关羽利用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边调集水军集结待命,一边令荆州军造大船,时逢连天大雨,汉水暴涨,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团山铺一带,大雨造成的天然战场,使关羽如鱼得水,而于禁与诸将却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可是顾得来水势汹涌,顾不得来敌汹涌,关羽命令军士向避水的曹军乱箭齐射,曹军不敌,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但是终于不敌,后被擒拒投降,被杀,庞德还是有几分气节的。水淹七军,关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与他熟悉当地地理有莫大的关系,加上天时,关羽很好的利用了自然战场,所以取得了胜利。三、英雄的自负也让失败加速英雄都有自负的一面,关羽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出兵北伐襄樊,击败曹仁后,水淹七军,本来应该是一场完美的战役,连曹操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兵力严重不足,还一意孤行的选择抽调荆州守军北伐,这不但让荆州空虚,也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东吴兵趁此机会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关羽的自负让荆州失去了防守,也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种子。水淹七军,战果辉煌,但是曹氏集团的安全被威胁了,在此情况下,曹操不惜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救援襄阳。关羽被徐晃击败,张辽还在救援的路上,关羽的处境本就极其危险,此时后援补给又不给力,这种情况本是九死一生,但樊城近在眼前,关羽的自负再一次让他失去了逃走的机会,如果关羽此时撤军回荆州,历史是不是会改写?四、关羽的后援不足,因为自负,孤掌难鸣,被马忠所擒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佯攻围头,实际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徐晃追击关羽,继续退败,但是去襄阳的路被隔绝不通。此时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且亲自做吕蒙的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可以想见关羽平时为人确实狂傲一些年轻此时国之大义时,都没有后援团,此时的关羽有点孤掌难鸣的意思。关羽知南郡失守,立刻回撤回来援驰南郡,在他撤回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很是聪明,利用了人性的情感需求,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他的厚待,礼遇,让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楚汉相争时,也有这个桥段,汉军唱楚歌,使将士思乡,无心恋战。关羽率领将部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遇马忠的埋伏,被擒,遂被斩首。水淹七军,不论正史记载,还是《三国演义》,都描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关羽不但义薄云天,还能征善战。在这之后,他的失败,都反映出一个事实,英雄总有一个弱点,那就很自负,虽然关羽的失败是源于后援补给等等客观因素,但是他自身的狂傲也使得失败加速。   传统意义上的襄樊之战是指公元219年七月关羽从荆州开始北伐襄樊的战争,实际上,襄樊之战开始的时间,早在半年到一年前,也就是218年到219年初,刘备在参与汉中之战时,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与曹仁、吕常镇守的南阳郡的交界线应该是在当阳附近,但是关羽219年七月北伐时,就已经出现在襄樊。这就说明了关羽在之前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向北推进,从当阳一线一直向北打,从后来关羽还有水军参战来看,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沿着汉水逐渐推进到襄樊地区发动战争。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总兵力应该有5万人,包括后来从荆州调兵北上的所有兵力都包括在内,否则无法对襄阳和樊城两座城池形成包围,并且击溃了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方面的兵力部署应该是这样的:襄阳太守吕常镇守襄阳城,襄阳城在汉水的南岸,吕常约有兵力三到四千人;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樊城在汉水的北岸,中间隔着汉水,当时叫沔水,曹仁约有兵力三四千人,再加上于禁、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在初期投入襄樊之战的总兵力约有四万人左右。关羽有5万人,曹魏有4万人,关羽并没有巨大的优势,只是略占优势,又加上关羽需要围攻襄阳和樊城,这两城直到襄樊之战结束,关羽都没有拿下来,同时关羽还有分兵对付于禁和庞德的七军,最后关羽还有一支水军活跃在汉水。关羽虽有整体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局部地区,关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围一座城池至少也得五六千人,襄阳和樊城都被围攻,关羽至少要投入一万多人围城。再除去水军,那么关羽用来对付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大概有3.5万人,与于禁、庞德的七军差不多就是相同的数量,关羽在和于禁的对抗中,并没有兵力上的优势。关羽能够俘虏并击败于禁和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靠的是天气、谋略和敌人的失误,所谓的天气就是当时处于雨季,大雨下个不停,所谓的谋略就是关羽正确的利用了天气,天气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谁会利用。所谓敌人的失误就是于禁和庞德安营扎寨的失误,没有考虑到天气对已方的影响,导致营寨全被大水淹没,如果说关羽一定有优势的话,那毫无疑问,关羽的优势就是有水军,有制水权,而魏军没有水军,或者水军完全被关羽击败。关羽俘虏了于禁、庞德及魏军三万多人后,关羽取得了暂时的绝对胜利,战场上的形势对关羽极为有利,在曹魏援军没有到之前,关羽仍然没能拿下襄阳与樊城,这就是关羽最终失败的原因。关羽没有攻下吕常镇守的襄阳和曹仁镇守的樊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吕常和曹仁的坚守,次要原因是关羽缺少攻城方法,要知道襄阳和樊城在当时是绝对的坚城,后来的蒙古攻宋时,光襄阳城就攻了六年才攻下来。一旦没有攻下襄阳和樊城,就注定了关羽的失败,真等到徐晃率领十二营士兵前来支援时,关羽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没有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也会失败的。关羽虽然俘虏了于禁的三万多人,可是这三万人丝毫没有为关羽增加什么优势,反而成为了关羽大军的负担,既要负责粮食让这三万人吃,又要派人看守这三万人防止造反,这三万人反而成了关羽的劣势,即使押到后方的江陵城,随时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当徐晃率领三万多人前来与关羽对峙时,关羽手下的五万士兵已经参战三个多月了,身心疲惫,缺少粮食,又没有预备队,就算徐晃的三万人是新兵,恐怕关羽的五万士兵也很难胜利。打仗对于士兵来说,靠的就是士气和军心,三个多月以来,虽然关羽威震华夏,一路捷报,但是对于战争来说,没有攻下樊城与襄阳城,就是失败,或者毫无进展。所以当关羽的五万疲惫不堪的士兵面对徐晃的三万新兵时,显得底气不足,再加上后方传来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让关羽的荆州军更加的丧失斗志,如果不能攻下两城,关羽的处境极其危险,面临被魏军内外夹击,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关羽被徐晃击败,其实并不意外,关羽选择退军还是明智的,但不明智的是关羽仍然想着率领这五万人夺回荆州,殊不知吕蒙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专等着关羽上当,最终结局就是荆州三郡全被东吴占领,5万荆州军或死或降,关羽身死 。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金灭北宋是直接围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而蒙灭南宋却不是。相比于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的江淮地区,水网交错,占据长江天堑,蒙古骑兵并不善于水战,西边的襄樊之地无疑是蒙古军队进取南宋的最佳路线。也因此,从宋蒙联盟破裂后,蒙古侵宋开始,长达45年左右的宋蒙战争其中有38年都在围绕襄樊展开,双方襄阳之战的最后一战,更是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宋军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城破投降。这一场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朝廷命运的一战,是蒙元消灭南宋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从地理上就能看出,襄阳城破之后,蒙古骑兵在南宋疆土的中心位置长驱直入,再无阻挡,东可直临江淮南宋都城,西可分兵汉中川蜀之地,南下可直取湘南两广,整个宋王朝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蹄下,宋朝整条西部防线崩溃,再无天险关隘可守,南宋朝廷相当于把国土拱手相送。只能由城外防御转入城内不断退守抵抗,直至退守到无路可退。襄樊之战的溃败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这一战结束仅仅六年之后,宋军一路南下退守,被蒙军步步逼至广东崖山(今广东江门),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亡,蒙元统一了中国。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非常好。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导致了刚刚达到巅峰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走上了下坡路,引起了连锁反应,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咱们先来看看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彻底占领汉中。接着派遣刘封、孟达顺汉水而下,占据上庸。刘备在汉中称王。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按道理说,关羽北伐不是个号时机。虽然曹操在汉中失败,但荆襄前线却一直是稳固的,一直由曹仁负责镇守,并且这里距离曹魏的大本营很近。这也一直是曹魏强大的主力所在。关羽的北伐,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是刘备集团最艰苦的时候,刘备当时也快撑不住了,已经是“男可战,女可运”的全员战斗状态。这个时候,关羽如果北伐,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那是真正给刘备帮了大忙。然而,关羽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刘备称王,分封将军之后。关羽才发动北伐,不是雪里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时候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北伐,而是如何消化刚到手的汉中和西川。如何将这两块肥瘦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这个是最迫切的问题。但,关羽是假节钺的,是可以调动兵力的,可以事后通告的。阿呆以为,此刻的刘备是无可奈何。转眼一想,随他去吧。成功了,那我蜀汉又上一层楼。即使失败,也正好杀一杀关羽的傲气,趁机调整荆州的人事布局。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关羽给玩大了,玩疯了。天要灭他,先让他疯狂。关羽的北伐很顺利,借助天时,连绵大雨,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只部队,全部被水淹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让关羽一下子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关羽忘乎所以,太骄傲了。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点:孙刘联盟。关羽居然放纵自己的军队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抢了盟军孙权的军粮:湘关米。这一下子惹怒了东吴上下。危机已经四伏,骄傲的关将军还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中陶醉呢。刘备集团获取成功的基石就是: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没有赤壁之战和半个荆州的地盘,也就没有取西川的资本,也就没有争夺汉中的底气。正是因为有孙权的东吴集团的策应、联手,刘备才敢于同曹操对抗。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也就将蜀汉大厦的基石给破坏了。还有,关羽的襄樊战役,过于自信。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同孙权联动,刘封和孟达侧应。这样的大联动,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关羽没有这样做。所以,总结下来,关羽北伐的襄樊战役失败的原因有:1、动机不对。2、时机不对。3、方法不对。4、战略不对。其实,从关羽出兵北伐的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难看。一下子连锁反应,导致荆州丢失、身首异处、张飞身亡、夷陵惨败,一代蜀汉君主刘备命断永安。蜀汉进入了一个挣扎的时代。阿呆梦话,欢迎批判。引言:关羽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也是他在三国舞台的谢幕之作。此战关羽勇擒于禁、怒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他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水淹七军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战败而亡,英雄就此谢幕。 一、战事背景刘备占领益州,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煮熟的鸭子,刘备也不能让它飞了,刘皇叔是不会答应的,皇叔说no,孙权非得说yes,在yes or no之间,于是两人翻了脸。正当两人抬桌子掀板凳的事情,曹操要进攻汉中,刘皇叔着了急,益州又受到了威胁,这紧要关头,曹臣相捣乱来了。刘皇叔和孙权暂时放下心中仇怨,在强敌曹操的威胁下,暂时握手言和。于是两位同学剪刀石头布猜拳决定,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刘皇叔和孙权和好,一门心思对付曹操,安排诸葛臣相镇守成都,自己亲率大军挺进汉中,法正随阵,这地方不能让曹操给占领了去。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你来了,那就亮刀开战吧,他马上组织军事力量,准备与刘备一战,这次战役,双方主帅均亲自出征,可以相见汉中对于刘备的意义,足足僵持了一年有余。第二年定军山之战,皇叔的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退出汉中,撤至长安。此战为刘备巩固了在益州的地位,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二、关羽水淹七军之所以得胜,是因为他有效的利用了天时、地利。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岩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唤乡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大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镇守荆州,他率领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关羽来战,樊城守将曹仁不敌关羽,于是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抵挡关羽的大军来袭。于是关羽利用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边调集水军集结待命,一边令荆州军造大船,时逢连天大雨,汉水暴涨,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团山铺一带,大雨造成的天然战场,使关羽如鱼得水,而于禁与诸将却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可是顾得来水势汹涌,顾不得来敌汹涌,关羽命令军士向避水的曹军乱箭齐射,曹军不敌,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但是终于不敌,后被擒拒投降,被杀,庞德还是有几分气节的。水淹七军,关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与他熟悉当地地理有莫大的关系,加上天时,关羽很好的利用了自然战场,所以取得了胜利。三、英雄的自负也让失败加速英雄都有自负的一面,关羽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出兵北伐襄樊,击败曹仁后,水淹七军,本来应该是一场完美的战役,连曹操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兵力严重不足,还一意孤行的选择抽调荆州守军北伐,这不但让荆州空虚,也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东吴兵趁此机会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关羽的自负让荆州失去了防守,也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种子。水淹七军,战果辉煌,但是曹氏集团的安全被威胁了,在此情况下,曹操不惜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救援襄阳。关羽被徐晃击败,张辽还在救援的路上,关羽的处境本就极其危险,此时后援补给又不给力,这种情况本是九死一生,但樊城近在眼前,关羽的自负再一次让他失去了逃走的机会,如果关羽此时撤军回荆州,历史是不是会改写?四、关羽的后援不足,因为自负,孤掌难鸣,被马忠所擒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佯攻围头,实际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徐晃追击关羽,继续退败,但是去襄阳的路被隔绝不通。此时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且亲自做吕蒙的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可以想见关羽平时为人确实狂傲一些年轻此时国之大义时,都没有后援团,此时的关羽有点孤掌难鸣的意思。关羽知南郡失守,立刻回撤回来援驰南郡,在他撤回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很是聪明,利用了人性的情感需求,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他的厚待,礼遇,让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楚汉相争时,也有这个桥段,汉军唱楚歌,使将士思乡,无心恋战。关羽率领将部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遇马忠的埋伏,被擒,遂被斩首。水淹七军,不论正史记载,还是《三国演义》,都描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关羽不但义薄云天,还能征善战。在这之后,他的失败,都反映出一个事实,英雄总有一个弱点,那就很自负,虽然关羽的失败是源于后援补给等等客观因素,但是他自身的狂傲也使得失败加速。   传统意义上的襄樊之战是指公元219年七月关羽从荆州开始北伐襄樊的战争,实际上,襄樊之战开始的时间,早在半年到一年前,也就是218年到219年初,刘备在参与汉中之战时,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与曹仁、吕常镇守的南阳郡的交界线应该是在当阳附近,但是关羽219年七月北伐时,就已经出现在襄樊。这就说明了关羽在之前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向北推进,从当阳一线一直向北打,从后来关羽还有水军参战来看,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沿着汉水逐渐推进到襄樊地区发动战争。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总兵力应该有5万人,包括后来从荆州调兵北上的所有兵力都包括在内,否则无法对襄阳和樊城两座城池形成包围,并且击溃了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方面的兵力部署应该是这样的:襄阳太守吕常镇守襄阳城,襄阳城在汉水的南岸,吕常约有兵力三到四千人;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樊城在汉水的北岸,中间隔着汉水,当时叫沔水,曹仁约有兵力三四千人,再加上于禁、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在初期投入襄樊之战的总兵力约有四万人左右。关羽有5万人,曹魏有4万人,关羽并没有巨大的优势,只是略占优势,又加上关羽需要围攻襄阳和樊城,这两城直到襄樊之战结束,关羽都没有拿下来,同时关羽还有分兵对付于禁和庞德的七军,最后关羽还有一支水军活跃在汉水。关羽虽有整体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局部地区,关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围一座城池至少也得五六千人,襄阳和樊城都被围攻,关羽至少要投入一万多人围城。再除去水军,那么关羽用来对付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大概有3.5万人,与于禁、庞德的七军差不多就是相同的数量,关羽在和于禁的对抗中,并没有兵力上的优势。关羽能够俘虏并击败于禁和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靠的是天气、谋略和敌人的失误,所谓的天气就是当时处于雨季,大雨下个不停,所谓的谋略就是关羽正确的利用了天气,天气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谁会利用。所谓敌人的失误就是于禁和庞德安营扎寨的失误,没有考虑到天气对已方的影响,导致营寨全被大水淹没,如果说关羽一定有优势的话,那毫无疑问,关羽的优势就是有水军,有制水权,而魏军没有水军,或者水军完全被关羽击败。关羽俘虏了于禁、庞德及魏军三万多人后,关羽取得了暂时的绝对胜利,战场上的形势对关羽极为有利,在曹魏援军没有到之前,关羽仍然没能拿下襄阳与樊城,这就是关羽最终失败的原因。关羽没有攻下吕常镇守的襄阳和曹仁镇守的樊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吕常和曹仁的坚守,次要原因是关羽缺少攻城方法,要知道襄阳和樊城在当时是绝对的坚城,后来的蒙古攻宋时,光襄阳城就攻了六年才攻下来。一旦没有攻下襄阳和樊城,就注定了关羽的失败,真等到徐晃率领十二营士兵前来支援时,关羽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没有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也会失败的。关羽虽然俘虏了于禁的三万多人,可是这三万人丝毫没有为关羽增加什么优势,反而成为了关羽大军的负担,既要负责粮食让这三万人吃,又要派人看守这三万人防止造反,这三万人反而成了关羽的劣势,即使押到后方的江陵城,随时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当徐晃率领三万多人前来与关羽对峙时,关羽手下的五万士兵已经参战三个多月了,身心疲惫,缺少粮食,又没有预备队,就算徐晃的三万人是新兵,恐怕关羽的五万士兵也很难胜利。打仗对于士兵来说,靠的就是士气和军心,三个多月以来,虽然关羽威震华夏,一路捷报,但是对于战争来说,没有攻下樊城与襄阳城,就是失败,或者毫无进展。所以当关羽的五万疲惫不堪的士兵面对徐晃的三万新兵时,显得底气不足,再加上后方传来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让关羽的荆州军更加的丧失斗志,如果不能攻下两城,关羽的处境极其危险,面临被魏军内外夹击,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关羽被徐晃击败,其实并不意外,关羽选择退军还是明智的,但不明智的是关羽仍然想着率领这五万人夺回荆州,殊不知吕蒙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专等着关羽上当,最终结局就是荆州三郡全被东吴占领,5万荆州军或死或降,关羽身死 。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短期内不可能。刘备是挖掘了四川的全部力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才夺下汉中的,已经精疲力尽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获胜,但已经拼尽全力,他的地盘毕竟最小,人口最少,军队也最少。实际上刘备之所以让关羽进攻襄樊,也有发起第二条战线,牵制曹操的原因。由于物资匮乏,三国时代发动大战的时间间隔都是以年来计算的,刘备214年就占领四川,但却没有乘胜进攻汉中,就是因为长达一年的吞并刘璋战争,让刘备军损耗很大,必须长期休整。打仗毕竟不是打游戏,可以连续发动战争。曹操派出的于庞组合本来足够对付关羽,于禁治军严明,庞德骁勇善战,曾经射中关羽额头,差一点就把关羽射死了关羽本来担负的只是牵制任务,而在曹操派出于禁率领的七军后,襄樊曹军已经超过羽军,战事进入相持状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关羽用不了多久就只能撤军了。水淹七军给了关羽暂时的优势,但他无法克服自己在兵力和粮食上的缺陷,不能将优势转化为决定性战果但这个特殊情况就硬是出现了。219年的洪水百年一遇,导致七军三万人全军覆没,连原本襄樊的守军也损失大半,曹仁和吕常只剩下数千人退守城池。但是曹操毕竟国力强的多,在遭受这样惨痛的损失之后,依然迅速组织起数万军队,由徐晃带领来增援襄樊。可以预料的是,只要徐晃不像于禁那样倒霉,曹操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更多的军队组织起来投入前线。而关羽却已经是强弩之末。徐晃之所以能击败关羽,为樊城解围,主要就是靠优势兵力,这是曹魏对蜀汉最大的优势——综合国力强首先,他的军队只有三万,不足以在围困襄阳和樊城的同时,还能对付徐晃。所以他只能勉强抽出五千人来迎战(这还是在洪水未退,可以靠水师隔断二城的情况下,要不然兵力会更紧张)。因此徐晃依仗优势兵力连连获胜,基本打通了与江北樊城的联系。而关羽之所以在陆逊假意示好后就把江陵守军抽走,也是因为兵力不足。可以说,即使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也打不下襄樊,更不用说进取中原了。关羽的地盘太小了,只有荆州的不到三分之一,养三四万军队已经吃力,所以也没有多少粮食积蓄其次,长期战事导致后勤紧张,而增加了几万俘虏以后更是成倍增加困难。关羽也做不出项羽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情来,所以关羽才会不顾刘备小舅子的面子,斥责不能足量供应前线的南郡太守糜芳;所以关羽才会抢夺湘关的吴军粮仓,给孙权以口实。所以如果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最后也因为粮尽而不得不撤军。而在之后,关羽又不得不花上好几年时间来休养生息,才能积蓄发起下一次大战的储备来。而几年后,四川也休整好了,刘备和关羽会两路进攻,至于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曹丕的应对了(曹操已经死了)。我个人的看法,曹丕上台后,曹魏早期名将也凋零不少,刘备有可能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占领整个陇右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是占领长安的可能性很小,毕竟魏国的底蕴雄厚得多,而关羽有可能还是没多大进展。于是,又得休整几年,但是刘备和关羽的岁数,有可能熬不到那个时候了。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金灭北宋是直接围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而蒙灭南宋却不是。相比于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的江淮地区,水网交错,占据长江天堑,蒙古骑兵并不善于水战,西边的襄樊之地无疑是蒙古军队进取南宋的最佳路线。也因此,从宋蒙联盟破裂后,蒙古侵宋开始,长达45年左右的宋蒙战争其中有38年都在围绕襄樊展开,双方襄阳之战的最后一战,更是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宋军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城破投降。这一场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朝廷命运的一战,是蒙元消灭南宋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从地理上就能看出,襄阳城破之后,蒙古骑兵在南宋疆土的中心位置长驱直入,再无阻挡,东可直临江淮南宋都城,西可分兵汉中川蜀之地,南下可直取湘南两广,整个宋王朝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蹄下,宋朝整条西部防线崩溃,再无天险关隘可守,南宋朝廷相当于把国土拱手相送。只能由城外防御转入城内不断退守抵抗,直至退守到无路可退。襄樊之战的溃败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这一战结束仅仅六年之后,宋军一路南下退守,被蒙军步步逼至广东崖山(今广东江门),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亡,蒙元统一了中国。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非常好。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导致了刚刚达到巅峰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走上了下坡路,引起了连锁反应,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咱们先来看看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彻底占领汉中。接着派遣刘封、孟达顺汉水而下,占据上庸。刘备在汉中称王。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按道理说,关羽北伐不是个号时机。虽然曹操在汉中失败,但荆襄前线却一直是稳固的,一直由曹仁负责镇守,并且这里距离曹魏的大本营很近。这也一直是曹魏强大的主力所在。关羽的北伐,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是刘备集团最艰苦的时候,刘备当时也快撑不住了,已经是“男可战,女可运”的全员战斗状态。这个时候,关羽如果北伐,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那是真正给刘备帮了大忙。然而,关羽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刘备称王,分封将军之后。关羽才发动北伐,不是雪里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时候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北伐,而是如何消化刚到手的汉中和西川。如何将这两块肥瘦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这个是最迫切的问题。但,关羽是假节钺的,是可以调动兵力的,可以事后通告的。阿呆以为,此刻的刘备是无可奈何。转眼一想,随他去吧。成功了,那我蜀汉又上一层楼。即使失败,也正好杀一杀关羽的傲气,趁机调整荆州的人事布局。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关羽给玩大了,玩疯了。天要灭他,先让他疯狂。关羽的北伐很顺利,借助天时,连绵大雨,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只部队,全部被水淹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让关羽一下子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关羽忘乎所以,太骄傲了。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点:孙刘联盟。关羽居然放纵自己的军队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抢了盟军孙权的军粮:湘关米。这一下子惹怒了东吴上下。危机已经四伏,骄傲的关将军还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中陶醉呢。刘备集团获取成功的基石就是: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没有赤壁之战和半个荆州的地盘,也就没有取西川的资本,也就没有争夺汉中的底气。正是因为有孙权的东吴集团的策应、联手,刘备才敢于同曹操对抗。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也就将蜀汉大厦的基石给破坏了。还有,关羽的襄樊战役,过于自信。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同孙权联动,刘封和孟达侧应。这样的大联动,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关羽没有这样做。所以,总结下来,关羽北伐的襄樊战役失败的原因有:1、动机不对。2、时机不对。3、方法不对。4、战略不对。其实,从关羽出兵北伐的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难看。一下子连锁反应,导致荆州丢失、身首异处、张飞身亡、夷陵惨败,一代蜀汉君主刘备命断永安。蜀汉进入了一个挣扎的时代。阿呆梦话,欢迎批判。引言:关羽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也是他在三国舞台的谢幕之作。此战关羽勇擒于禁、怒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他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水淹七军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战败而亡,英雄就此谢幕。 一、战事背景刘备占领益州,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煮熟的鸭子,刘备也不能让它飞了,刘皇叔是不会答应的,皇叔说no,孙权非得说yes,在yes or no之间,于是两人翻了脸。正当两人抬桌子掀板凳的事情,曹操要进攻汉中,刘皇叔着了急,益州又受到了威胁,这紧要关头,曹臣相捣乱来了。刘皇叔和孙权暂时放下心中仇怨,在强敌曹操的威胁下,暂时握手言和。于是两位同学剪刀石头布猜拳决定,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刘皇叔和孙权和好,一门心思对付曹操,安排诸葛臣相镇守成都,自己亲率大军挺进汉中,法正随阵,这地方不能让曹操给占领了去。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你来了,那就亮刀开战吧,他马上组织军事力量,准备与刘备一战,这次战役,双方主帅均亲自出征,可以相见汉中对于刘备的意义,足足僵持了一年有余。第二年定军山之战,皇叔的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退出汉中,撤至长安。此战为刘备巩固了在益州的地位,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二、关羽水淹七军之所以得胜,是因为他有效的利用了天时、地利。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岩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唤乡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大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镇守荆州,他率领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关羽来战,樊城守将曹仁不敌关羽,于是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抵挡关羽的大军来袭。于是关羽利用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边调集水军集结待命,一边令荆州军造大船,时逢连天大雨,汉水暴涨,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团山铺一带,大雨造成的天然战场,使关羽如鱼得水,而于禁与诸将却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可是顾得来水势汹涌,顾不得来敌汹涌,关羽命令军士向避水的曹军乱箭齐射,曹军不敌,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但是终于不敌,后被擒拒投降,被杀,庞德还是有几分气节的。水淹七军,关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与他熟悉当地地理有莫大的关系,加上天时,关羽很好的利用了自然战场,所以取得了胜利。三、英雄的自负也让失败加速英雄都有自负的一面,关羽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出兵北伐襄樊,击败曹仁后,水淹七军,本来应该是一场完美的战役,连曹操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兵力严重不足,还一意孤行的选择抽调荆州守军北伐,这不但让荆州空虚,也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东吴兵趁此机会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关羽的自负让荆州失去了防守,也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种子。水淹七军,战果辉煌,但是曹氏集团的安全被威胁了,在此情况下,曹操不惜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救援襄阳。关羽被徐晃击败,张辽还在救援的路上,关羽的处境本就极其危险,此时后援补给又不给力,这种情况本是九死一生,但樊城近在眼前,关羽的自负再一次让他失去了逃走的机会,如果关羽此时撤军回荆州,历史是不是会改写?四、关羽的后援不足,因为自负,孤掌难鸣,被马忠所擒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佯攻围头,实际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徐晃追击关羽,继续退败,但是去襄阳的路被隔绝不通。此时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且亲自做吕蒙的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可以想见关羽平时为人确实狂傲一些年轻此时国之大义时,都没有后援团,此时的关羽有点孤掌难鸣的意思。关羽知南郡失守,立刻回撤回来援驰南郡,在他撤回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很是聪明,利用了人性的情感需求,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他的厚待,礼遇,让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楚汉相争时,也有这个桥段,汉军唱楚歌,使将士思乡,无心恋战。关羽率领将部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遇马忠的埋伏,被擒,遂被斩首。水淹七军,不论正史记载,还是《三国演义》,都描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关羽不但义薄云天,还能征善战。在这之后,他的失败,都反映出一个事实,英雄总有一个弱点,那就很自负,虽然关羽的失败是源于后援补给等等客观因素,但是他自身的狂傲也使得失败加速。   传统意义上的襄樊之战是指公元219年七月关羽从荆州开始北伐襄樊的战争,实际上,襄樊之战开始的时间,早在半年到一年前,也就是218年到219年初,刘备在参与汉中之战时,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与曹仁、吕常镇守的南阳郡的交界线应该是在当阳附近,但是关羽219年七月北伐时,就已经出现在襄樊。这就说明了关羽在之前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向北推进,从当阳一线一直向北打,从后来关羽还有水军参战来看,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沿着汉水逐渐推进到襄樊地区发动战争。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总兵力应该有5万人,包括后来从荆州调兵北上的所有兵力都包括在内,否则无法对襄阳和樊城两座城池形成包围,并且击溃了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方面的兵力部署应该是这样的:襄阳太守吕常镇守襄阳城,襄阳城在汉水的南岸,吕常约有兵力三到四千人;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樊城在汉水的北岸,中间隔着汉水,当时叫沔水,曹仁约有兵力三四千人,再加上于禁、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在初期投入襄樊之战的总兵力约有四万人左右。关羽有5万人,曹魏有4万人,关羽并没有巨大的优势,只是略占优势,又加上关羽需要围攻襄阳和樊城,这两城直到襄樊之战结束,关羽都没有拿下来,同时关羽还有分兵对付于禁和庞德的七军,最后关羽还有一支水军活跃在汉水。关羽虽有整体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局部地区,关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围一座城池至少也得五六千人,襄阳和樊城都被围攻,关羽至少要投入一万多人围城。再除去水军,那么关羽用来对付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大概有3.5万人,与于禁、庞德的七军差不多就是相同的数量,关羽在和于禁的对抗中,并没有兵力上的优势。关羽能够俘虏并击败于禁和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靠的是天气、谋略和敌人的失误,所谓的天气就是当时处于雨季,大雨下个不停,所谓的谋略就是关羽正确的利用了天气,天气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谁会利用。所谓敌人的失误就是于禁和庞德安营扎寨的失误,没有考虑到天气对已方的影响,导致营寨全被大水淹没,如果说关羽一定有优势的话,那毫无疑问,关羽的优势就是有水军,有制水权,而魏军没有水军,或者水军完全被关羽击败。关羽俘虏了于禁、庞德及魏军三万多人后,关羽取得了暂时的绝对胜利,战场上的形势对关羽极为有利,在曹魏援军没有到之前,关羽仍然没能拿下襄阳与樊城,这就是关羽最终失败的原因。关羽没有攻下吕常镇守的襄阳和曹仁镇守的樊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吕常和曹仁的坚守,次要原因是关羽缺少攻城方法,要知道襄阳和樊城在当时是绝对的坚城,后来的蒙古攻宋时,光襄阳城就攻了六年才攻下来。一旦没有攻下襄阳和樊城,就注定了关羽的失败,真等到徐晃率领十二营士兵前来支援时,关羽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没有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也会失败的。关羽虽然俘虏了于禁的三万多人,可是这三万人丝毫没有为关羽增加什么优势,反而成为了关羽大军的负担,既要负责粮食让这三万人吃,又要派人看守这三万人防止造反,这三万人反而成了关羽的劣势,即使押到后方的江陵城,随时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当徐晃率领三万多人前来与关羽对峙时,关羽手下的五万士兵已经参战三个多月了,身心疲惫,缺少粮食,又没有预备队,就算徐晃的三万人是新兵,恐怕关羽的五万士兵也很难胜利。打仗对于士兵来说,靠的就是士气和军心,三个多月以来,虽然关羽威震华夏,一路捷报,但是对于战争来说,没有攻下樊城与襄阳城,就是失败,或者毫无进展。所以当关羽的五万疲惫不堪的士兵面对徐晃的三万新兵时,显得底气不足,再加上后方传来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让关羽的荆州军更加的丧失斗志,如果不能攻下两城,关羽的处境极其危险,面临被魏军内外夹击,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关羽被徐晃击败,其实并不意外,关羽选择退军还是明智的,但不明智的是关羽仍然想着率领这五万人夺回荆州,殊不知吕蒙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专等着关羽上当,最终结局就是荆州三郡全被东吴占领,5万荆州军或死或降,关羽身死 。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短期内不可能。刘备是挖掘了四川的全部力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才夺下汉中的,已经精疲力尽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获胜,但已经拼尽全力,他的地盘毕竟最小,人口最少,军队也最少。实际上刘备之所以让关羽进攻襄樊,也有发起第二条战线,牵制曹操的原因。由于物资匮乏,三国时代发动大战的时间间隔都是以年来计算的,刘备214年就占领四川,但却没有乘胜进攻汉中,就是因为长达一年的吞并刘璋战争,让刘备军损耗很大,必须长期休整。打仗毕竟不是打游戏,可以连续发动战争。曹操派出的于庞组合本来足够对付关羽,于禁治军严明,庞德骁勇善战,曾经射中关羽额头,差一点就把关羽射死了关羽本来担负的只是牵制任务,而在曹操派出于禁率领的七军后,襄樊曹军已经超过羽军,战事进入相持状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关羽用不了多久就只能撤军了。水淹七军给了关羽暂时的优势,但他无法克服自己在兵力和粮食上的缺陷,不能将优势转化为决定性战果但这个特殊情况就硬是出现了。219年的洪水百年一遇,导致七军三万人全军覆没,连原本襄樊的守军也损失大半,曹仁和吕常只剩下数千人退守城池。但是曹操毕竟国力强的多,在遭受这样惨痛的损失之后,依然迅速组织起数万军队,由徐晃带领来增援襄樊。可以预料的是,只要徐晃不像于禁那样倒霉,曹操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更多的军队组织起来投入前线。而关羽却已经是强弩之末。徐晃之所以能击败关羽,为樊城解围,主要就是靠优势兵力,这是曹魏对蜀汉最大的优势——综合国力强首先,他的军队只有三万,不足以在围困襄阳和樊城的同时,还能对付徐晃。所以他只能勉强抽出五千人来迎战(这还是在洪水未退,可以靠水师隔断二城的情况下,要不然兵力会更紧张)。因此徐晃依仗优势兵力连连获胜,基本打通了与江北樊城的联系。而关羽之所以在陆逊假意示好后就把江陵守军抽走,也是因为兵力不足。可以说,即使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也打不下襄樊,更不用说进取中原了。关羽的地盘太小了,只有荆州的不到三分之一,养三四万军队已经吃力,所以也没有多少粮食积蓄其次,长期战事导致后勤紧张,而增加了几万俘虏以后更是成倍增加困难。关羽也做不出项羽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情来,所以关羽才会不顾刘备小舅子的面子,斥责不能足量供应前线的南郡太守糜芳;所以关羽才会抢夺湘关的吴军粮仓,给孙权以口实。所以如果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最后也因为粮尽而不得不撤军。而在之后,关羽又不得不花上好几年时间来休养生息,才能积蓄发起下一次大战的储备来。而几年后,四川也休整好了,刘备和关羽会两路进攻,至于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曹丕的应对了(曹操已经死了)。我个人的看法,曹丕上台后,曹魏早期名将也凋零不少,刘备有可能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占领整个陇右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是占领长安的可能性很小,毕竟魏国的底蕴雄厚得多,而关羽有可能还是没多大进展。于是,又得休整几年,但是刘备和关羽的岁数,有可能熬不到那个时候了。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显然应该刘备承担。襄樊战争之前,刘备只有大约4万多兵力。其中2万是刘备嫡系和刘琦的部队。另外2万,是收编赤壁之战溃散的曹军和占领荆州以后收编的刘表残部。然而,东面的东吴可以轻松拿出6万精兵随时作战。北面的曹魏虽然刚刚战败,拿出五六万部队驻守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刘备打四川,先后拖走了2万多人精兵,只给关于留下了2万左右的部队。这区区2万人,连自保都很困难,毕竟东边是东吴,北面是曹魏。所以,诸葛亮嘱咐关羽只能联合东吴对抗曹魏,没有其他办法。诚然,关羽过于自大,连败于禁,曹仁后,对局势过于乐观,对陆逊过于轻视,擅自大举北上,最终被陆逊吵了老巢。这是关羽的错误,然而他手上只有区区2万人,面对不下五六倍敌人,本来就是很难办的。况且襄樊地区河流湖泊纵横,必须驻守大部队才能有效防御。关羽之所以主动出击,怕也是希望以攻代守,他明白单纯防守恐怕是守不住的。所以,最大责任在刘备拉走了主力,次要责任是关羽对战局判断错误。
话说诸葛亮和刘备在隆中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如下:......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是《隆中对》中诸葛亮策划刘备将来的霸业前景,一旦掌控益州、荆州之地,刘备率益州的军队出秦川,也就是经过汉中到达长安地区,将会有很多老百姓迎接刘备的军队;同时命令一员上将率领荆州之兵力,进攻宛城、洛阳,这样长安、洛阳地区就都归刘备了,他的霸业也就成功了。(《隆中对》剧照)《隆中对》战略实施出现了那些变故?公元217-219年,刘备率领益州的大部军队进攻汉中地区,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等将领攻打汉中地区。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不会轻易被刘备打败,战争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互有胜负。218年,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在固山对阵曹洪、曹真、曹休,张飞、马超部队中的吴兰、雷铜被曹军袭杀,张飞、马超退走。同年,刘备派遣陈式攻打马鸣阁,结果被曹将徐晃击败。219年,刘备亲自率军在定军山与夏侯渊、郭淮对阵,曹魏大将夏侯渊被杀,曹军畏惧,大将张郃率领汉中曹魏的军队。219年3月,曹操亲自率领军队到达长安地区,曹军和刘备军队对峙,形成相持的局面。219年5月,赵云夺取曹军的粮草,曹操见形势不利,率军撤出汉中,汉中归刘备占据。《隆中对》中刘备出秦川的目标达成了一半。(汉中之战形势图)正当刘备和曹操对峙之际,荆州的关羽率军围困荆州北部的襄樊,意图一举占领荆州的全部,关羽也要完成《隆中对》中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的准备工作。当时荆州地区并不全部归刘备所有,而是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的地盘,关羽占据荆州的大部,曹魏占据荆州的北部,东吴占据长江以南的江夏郡和南郡大部。关羽出兵围困襄阳、樊城,意图占据荆州北部,为将来出兵洛阳做好准备工作。关羽也是名将,此时曹操的主力在长安,随时准备抵御刘备出秦川攻击长安地区,刘备一旦得手,后果不堪设想,也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曹操放弃汉中,固守长安。关羽明白,这是一个很好的出击时机,出兵的时候,刘备的军队正和曹魏主力对峙,形势尚不明朗。不过关羽出兵襄樊地区对刘备的汉中之战帮助是非常大的,迫使曹操撤出汉中,采取防守的态势,专心防御长安地区、抵御关羽荆州军队的进攻。(水淹七军图)襄樊大战时刘备在干什么?刘备夺取汉中地区在219年5月,他开始安排军队驻守,自己则回到成都处理益州的内部事务。毕竟益州原来是刘璋的地盘,汉中之战后蜀汉政权控制的领土达到顶峰,为以后统一大局考虑出发,刘备必须处理好内部关系,图谋将来的发展。再看关羽驻守荆州地区,刘备给了关羽荆州的军政大权,假节钺,都督荆襄事宜。也就是说刘备将荆州所有的权力都给了关羽,汉中之战末期和襄樊之战开始是相互衔接的,要让曹操首尾不能相顾,这是蜀汉的战略决策。襄樊大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就要迁都了,这样刘备更能安心在成都处理内政问题了。不过刘备汉中之战的胜利,襄樊之战初期的胜利却引来东吴的不安,在关羽的背后插了一刀,导致关羽、关平父子走麦城身亡,也丢了荆州。三国时期,交通不是很方便,传递消息自然也不快。关羽腹背受敌之时,即便送信给刘备,送信需要一定时间;刘备得到信息还需要时间集结部队,开拔到荆州地区,一来一去的时间,关羽已经败亡了。(关羽走麦城图)刘备汉中之战早于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都是为统一做准备工作,刘备先期到达成都封“汉中王”,理顺蜀汉的内部关系,而关羽襄樊之战败亡的太快,三国时期的通信和刘备军队的援救已经来不及了!襄樊之战,宋蒙(元)双方均倾举国之力于此,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此战中,南宋军民展现了坚定的战斗意志。但是,精准的布局,使蒙(元)牢牢把握战役主动权,最终取胜。取襄樊的决心夫襄阳者,天下之腰膂也。襄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宋蒙(元)战争初期,蒙古人企图先取四川,再顺流而下,对襄樊并未足够重视。这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蒙古军缺乏水军,即使夺取襄樊,也很难突破长江防线,而先取四川,再打造船只,顺流而下是古代北方政权攻灭江南政权的常规路数。所以,蒙古军一度攻占过襄樊,但未能站稳脚跟,被孟珙率军收复。此后数年,蒙古以四川为主攻方向,连年征战,虽然攻取了成都等地,但始终无法全取四川,战事陷入胶着。1267年,宋降将刘整受召入朝,提出其灭宋方略:调整其以四川为主攻方向的战略,改为从襄樊入手。提议一出,立刻遭到了朝臣反对:“虚国病民,未见收其成功可岁日计者”!孟珙收复襄樊后,宋人加强了在襄樊的防务。襄樊已经城池坚固,而且该军区司令吕文德能征善战,甚有威名。在当年八月,吕文德刚刚大败蒙古征南都元帅阿术,阿术坠马,险些被擒!显然,襄樊“城坚而池深,兵精而食足”,蒙古攻襄樊不可能迅速成功,襄樊之战注定是一场耗费时日的旷日之战。如果耗费国力的旷日大战还不能成功,无疑是“虚国病民”!蒙古大臣的判断是正确的。此后的襄樊之战确实旷日持久,耗费举国之力。但是,忽必烈当即表态:“朕意决矣”!襄樊之战,旋即展开!巧妙开局:榷场在忽必烈决定主攻襄樊前,宋军已经犯下了第一个错误。前文说到,1267年八月,阿术在襄樊附近为宋军所败,阿术本人险些被擒。显然,在襄樊附近的河网地带,不善水战的蒙古军连获取立足之地都非常困难。如果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又何谈攻城呢?不过,吕文德已经“送”给了蒙古人一块立足之地。此前,蒙古人找到吕文德,请求开榷场,加强贸易。吕文德不肯。身边人表示:榷场好,我们有利益,而且,贸易可以促进和平嘛!吕文德上当!于是,蒙古人在鹿门山修筑榷场土城。贸易可以促进和平,但是,贸易不能保证和平。很快,这个失误变得致命起来。断粮道忽必烈决心主攻襄樊。但同时,忽必烈也意识到襄樊城坚兵精,以当时蒙军的实力,强行攻坚实非上策。因此,忽必烈指出了勿急攻城,长围久困,待其自毙的方针。1268年,刘整到了襄樊前线。他指着白河口道:在这里修筑堡垒,就可以断绝宋军粮道,襄阳可图!开工!襄阳城中的吕文焕大惊,向在鄂州的军区司令吕文德告急。吕文德不信:这又是边人贪功吧!襄樊城池坚固,兵储可支十年,你们好好坚守就好了!如果刘整真的敢修城寨,明年春水涨时我收拾了他!我只怕还没到,他就跑咯!可以说,吕文德到此时还不相信:蒙古人会把他作为战略突破口!突破口要选薄弱环节呀!我老吕、襄樊,怎么可能是薄弱环节呢?如此,蒙古人不但修筑了白河口城寨,还加固了鹿门山土城。如此,襄樊与东面的南北两条水道皆被切断。精准封锁得知上当后,吕文德还没出兵就气恼成疾,卧病不起了。蒙古人修筑鹿门山、白河口的同时,扩大了工程。他们修了一条西起万山,南包百丈山的长达数十里的堑壕栅壁,又在岘山、虎头山修筑了一字城,断绝宋军自陆路的增援路线。其后,又在襄樊四邻地区“连珠扎寨”,构筑了一条纵深数十里的围困阵地。总之,蒙古人的封锁法是:陆上以宽大正面防御,反正陆战能力强,不怕;水上以险要点防御,水陆联合控扼水路。其中,以陆地封锁水面,是蒙(元)的一次战术创新。尽管蒙(元)已经拥有了刘整等水军力量,也同时在加紧操练水军,但是,总体水军实力仍不如南宋。不过,南宋时期,由于远程武器技术进步,“以岸制水”的技术已经成熟。襄樊之战,以岸基火力协助,蒙元水军可以拦截、击败南宋水军。在此后伯颜灭宋战役中,水岸火力协同,也成为击败宋水军的主要作战样式。如此,蒙元搭建了完善的防御体系,将南宋援军阻截于襄樊之外。不久,吕文德派遣张世杰支援襄樊,结果张未能抵达襄樊城下。蒙古人的包围圈初步形成。不过,襄樊仍然是有坚持的自信的:兵储可支10年,怕什么!蒙古人的封锁则更精准:有粮食,你烧饭要柴火嘛!于是,蒙古军在万山等地修堑,断绝襄阳市民砍柴之路。如此,襄阳城内开始拆屋取薪,渐渐困难。此外,随着围困时间的拉长,食盐、布料也短缺起来了。步步紧逼宋军组织了多次增援,可谓倾尽举国之力。1268年春夏之交,汉水涨,夏贵驾轻舟抵达襄樊,送去了衣粮。这让蒙古人感觉到:包围圈还不够紧!于是,张弘范提出:在万山筑城以绝其西道,在灌子滩筑栅,以绝其东道。此时,吕文焕才被迫发起了万山城突袭战。他调遣1.5万人,战船百余艘,水陆并进,突袭万山城,血战!蒙古军血战疾进,奋力击败宋军。如此,襄樊反包围战彻底失败。张顺、张贵兄弟宋军倾尽全力,尽遣精兵名将支援襄樊,悉数失败。民间义军成了最亮眼的一道光。1272年五月,汉水水涨,3000抗元义军在张顺、张贵兄弟的率领下,入援襄樊。《水浒传》中的浪里白条张顺,或许就是致敬义军首领张顺吧。他们将三艘传结成一舫,每船载30人,中间一船装着盐一袋,布二百匹及其他物资,左右两船的船底去掉,舱面掩盖草席作掩护,船上配备火枪、火炮、巨斧、劲弩等武器。出发前,张顺对大家说:这次行动,有死而已!你们如果动摇了,现在就退出,不要坏了我的事!3000义军慷慨激昂,无一人退出。义军一路猛进,用巨斧砍掉封锁的铁链,用火枪、火炮攻击敌船。元军攻过来,不明就里,跳到船底空心的船上,陷落水中,刚好被义军送人头。一场誓不回头的进军,使3000勇士冲到了襄阳城下!途中,张顺阵亡。入城后数日,张顺尸体浮江而上,抵达浮桥边,身披甲胄,怒气勃勃如生!襄阳守军大受感动,祭之位神,立庙祭祀。遗憾的是,这次令人荡气回肠的入援,只是最后的辉煌。不久,由于范文虎失期不至,张贵里外合应失败,阵亡。分割南宋空国解围,虽然屡屡失败,但毕竟威胁很大。为了围困襄樊,大元也耗费极大。自1268年九月以来,元军连续征兵、征粮,耗费巨大。同时,中原地区出现连续的天灾,大元赈灾压力也极大。忽必烈推行各种政策,力保攻襄樊元军的补给、兵源。不过,尽快结束襄樊之战,已是必须!张弘范在指挥攻城中受伤,随后提出:襄、樊以浮桥互相支援,连成一体,现在要斩断浮桥,就可先集中兵力攻破樊城!然后襄阳可得!不久,元军兵分五路,自樊城东北、西南水陆并进。在进攻部队的掩护下,熟悉水性的勇士用长斧斩断沉索,焚烧浮桥,断绝了襄阳、樊城的交通。元军水师也击败了停泊在两城之间的宋军水师,彻底断绝两城。尽管如此,蒙元军依然无法攻破襄、樊。直到···回回炮到来。回回炮为了找到攻坚利器,忽必烈准备了3年!3年前,至正七年,在分拣中原炮手军匠时,忽必烈意识到这些武器不足以威胁襄樊,遂派遣使者去找旭烈兀后王阿不哥征发优秀的回回工匠。至正九年十一月,应召而来的回回工匠制成巨石炮,威力惊人。襄樊战场,终于等来了可以造成实际威胁的攻坚武器!元军以回回炮猛轰樊城,分兵十二路猛攻。回回炮摧毁了樊城城碟角楼,元军在汉水北岸架云梯冲入城内。牛富等人战死,樊城城破。降城孤立无援的襄阳,仍然坚守。刘整到城下劝降,被伏弩射中,险些丧命。元军猛攻襄阳。回回炮“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在连续的军事压力后,元军再次劝降。吕文焕投降。襄樊之战结束。此战的过程荡气回肠。但实际上,蒙元自始至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从开局前以榷场获取立足点,又逐步由点到线搭建包围圈,整个过程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非常精彩。同时,水岸协同作战的战术创新,回回炮的“技术引进”,更使蒙(元)克服了其水战、攻坚能力的不足,一举取胜。反观南宋,军民不可谓不勇,所遣不可谓不是精兵猛将,但是,组织极为混乱。先是吕文德麻痹大意,让出先手,使敌反客为主,后又有相帅将各级相互掣肘,不能协调。结果,精兵猛将连续出击,所取得的效果反而不如张顺的抗元义军。南宋并非没有忠勇将士,只不过是朝廷的战争组织指导、能力远不如对手罢了!一胜一败间,非惟天时,亦抑人谋。金灭北宋是直接围无险可守的北宋都城开封,而蒙灭南宋却不是。相比于南宋都城临安所在地的江淮地区,水网交错,占据长江天堑,蒙古骑兵并不善于水战,西边的襄樊之地无疑是蒙古军队进取南宋的最佳路线。也因此,从宋蒙联盟破裂后,蒙古侵宋开始,长达45年左右的宋蒙战争其中有38年都在围绕襄樊展开,双方襄阳之战的最后一战,更是打了六年之久。最终襄阳城宋军在后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城破投降。这一场襄樊之战是决定南宋朝廷命运的一战,是蒙元消灭南宋政权最关键的一战。从地理上就能看出,襄阳城破之后,蒙古骑兵在南宋疆土的中心位置长驱直入,再无阻挡,东可直临江淮南宋都城,西可分兵汉中川蜀之地,南下可直取湘南两广,整个宋王朝完全暴露在蒙古铁骑蹄下,宋朝整条西部防线崩溃,再无天险关隘可守,南宋朝廷相当于把国土拱手相送。只能由城外防御转入城内不断退守抵抗,直至退守到无路可退。襄樊之战的溃败预示着南宋王朝的灭亡,这一战结束仅仅六年之后,宋军一路南下退守,被蒙军步步逼至广东崖山(今广东江门),陆秀夫背着少帝跳海,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南宋残余势力彻底消亡,蒙元统一了中国。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谢谢邀请。这个问题非常好。襄樊之战关羽的失败,导致了刚刚达到巅峰的刘备集团,由盛转衰,走上了下坡路,引起了连锁反应,是蜀汉灭亡的导火索。咱们先来看看背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彻底占领汉中。接着派遣刘封、孟达顺汉水而下,占据上庸。刘备在汉中称王。此时,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关羽就是在这个时候发起的襄樊之战,也叫关羽北伐。关羽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北伐?按道理说,关羽北伐不是个号时机。虽然曹操在汉中失败,但荆襄前线却一直是稳固的,一直由曹仁负责镇守,并且这里距离曹魏的大本营很近。这也一直是曹魏强大的主力所在。关羽的北伐,最好时机已经错过了。曹操亲征汉中的时候,是刘备集团最艰苦的时候,刘备当时也快撑不住了,已经是“男可战,女可运”的全员战斗状态。这个时候,关羽如果北伐,从背后给曹操捅刀子,那是真正给刘备帮了大忙。然而,关羽并没有那样做。而是在汉中之战尘埃落定,刘备称王,分封将军之后。关羽才发动北伐,不是雪里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对于刘备来说,这个时候的最主要问题不是北伐,而是如何消化刚到手的汉中和西川。如何将这两块肥瘦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这个是最迫切的问题。但,关羽是假节钺的,是可以调动兵力的,可以事后通告的。阿呆以为,此刻的刘备是无可奈何。转眼一想,随他去吧。成功了,那我蜀汉又上一层楼。即使失败,也正好杀一杀关羽的傲气,趁机调整荆州的人事布局。刘备和诸葛亮,以及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关羽给玩大了,玩疯了。天要灭他,先让他疯狂。关羽的北伐很顺利,借助天时,连绵大雨,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只部队,全部被水淹没。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让关羽一下子威震华夏。连曹操都吓得要迁都。关羽忘乎所以,太骄傲了。他忘记了一个关键点:孙刘联盟。关羽居然放纵自己的军队干了一件大错特错的事情,抢了盟军孙权的军粮:湘关米。这一下子惹怒了东吴上下。危机已经四伏,骄傲的关将军还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业中陶醉呢。刘备集团获取成功的基石就是: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就没有赤壁之战和半个荆州的地盘,也就没有取西川的资本,也就没有争夺汉中的底气。正是因为有孙权的东吴集团的策应、联手,刘备才敢于同曹操对抗。关羽破坏了孙刘联盟,也就将蜀汉大厦的基石给破坏了。还有,关羽的襄樊战役,过于自信。其实最稳妥的办法是同孙权联动,刘封和孟达侧应。这样的大联动,才是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关羽没有这样做。所以,总结下来,关羽北伐的襄樊战役失败的原因有:1、动机不对。2、时机不对。3、方法不对。4、战略不对。其实,从关羽出兵北伐的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只是谁都没想到会败得这么难看。一下子连锁反应,导致荆州丢失、身首异处、张飞身亡、夷陵惨败,一代蜀汉君主刘备命断永安。蜀汉进入了一个挣扎的时代。阿呆梦话,欢迎批判。引言:关羽水淹七军,是一场经典的战役,也是他在三国舞台的谢幕之作。此战关羽勇擒于禁、怒斩庞德,威震华夏,成为他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水淹七军之后,吕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战败而亡,英雄就此谢幕。 一、战事背景刘备占领益州,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煮熟的鸭子,刘备也不能让它飞了,刘皇叔是不会答应的,皇叔说no,孙权非得说yes,在yes or no之间,于是两人翻了脸。正当两人抬桌子掀板凳的事情,曹操要进攻汉中,刘皇叔着了急,益州又受到了威胁,这紧要关头,曹臣相捣乱来了。刘皇叔和孙权暂时放下心中仇怨,在强敌曹操的威胁下,暂时握手言和。于是两位同学剪刀石头布猜拳决定,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刘皇叔和孙权和好,一门心思对付曹操,安排诸葛臣相镇守成都,自己亲率大军挺进汉中,法正随阵,这地方不能让曹操给占领了去。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灯,既然你来了,那就亮刀开战吧,他马上组织军事力量,准备与刘备一战,这次战役,双方主帅均亲自出征,可以相见汉中对于刘备的意义,足足僵持了一年有余。第二年定军山之战,皇叔的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退出汉中,撤至长安。此战为刘备巩固了在益州的地位,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二、关羽水淹七军之所以得胜,是因为他有效的利用了天时、地利。关平见关公箭疮已合,甚是喜悦。忽听得于禁移七军于樊城之北下寨,未知其谋,即报知关公。公遂上马,引数骑上高阜处望之,见樊城上旗号不整,军士慌乱;城北十里山岩谷之内,屯着军马;又见襄江水势甚急。看了半晌,唤乡导官问曰:“樊城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对曰:“罾口川也。”关公大喜曰:“于禁必为我擒矣。”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关羽镇守荆州,他率领驻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荆州军队,浩浩荡荡地向襄阳、樊城进发,很快将襄阳、樊城分别包围起来。关羽来战,樊城守将曹仁不敌关羽,于是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派遣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前去樊城援助,抵挡关羽的大军来袭。于是关羽利用当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一边调集水军集结待命,一边令荆州军造大船,时逢连天大雨,汉水暴涨,大水沿着汉江故道河床低洼地带分三路涌向团山铺一带,大雨造成的天然战场,使关羽如鱼得水,而于禁与诸将却无处躲避,他只好与庞德等将领上堤避水,可是顾得来水势汹涌,顾不得来敌汹涌,关羽命令军士向避水的曹军乱箭齐射,曹军不敌,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而庞德却顽强抵抗,但是终于不敌,后被擒拒投降,被杀,庞德还是有几分气节的。水淹七军,关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与他熟悉当地地理有莫大的关系,加上天时,关羽很好的利用了自然战场,所以取得了胜利。三、英雄的自负也让失败加速英雄都有自负的一面,关羽为了策应刘备在汉中的行动,出兵北伐襄樊,击败曹仁后,水淹七军,本来应该是一场完美的战役,连曹操都不得不退避三舍。关羽在围攻樊城时,兵力严重不足,还一意孤行的选择抽调荆州守军北伐,这不但让荆州空虚,也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地,东吴兵趁此机会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关羽的自负让荆州失去了防守,也给自己的失败埋下了种子。水淹七军,战果辉煌,但是曹氏集团的安全被威胁了,在此情况下,曹操不惜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救援襄阳。关羽被徐晃击败,张辽还在救援的路上,关羽的处境本就极其危险,此时后援补给又不给力,这种情况本是九死一生,但樊城近在眼前,关羽的自负再一次让他失去了逃走的机会,如果关羽此时撤军回荆州,历史是不是会改写?四、关羽的后援不足,因为自负,孤掌难鸣,被马忠所擒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曹操先后派遣徐商、吕建等将领增援徐晃,关羽在围头派有军队驻守,在四冢还有驻军,徐晃佯攻围头,实际攻打四冢,关羽见四冢危急,便亲自出战,徐晃迎击,关羽退走,徐晃追击关羽,继续退败,但是去襄阳的路被隔绝不通。此时孙权命吕蒙为主帅偷袭荆州,并且亲自做吕蒙的后援,荆州重镇江陵守将麋芳(刘备小舅子)、公安守将士仁因与关羽有嫌隙而不战而降,可以想见关羽平时为人确实狂傲一些年轻此时国之大义时,都没有后援团,此时的关羽有点孤掌难鸣的意思。关羽知南郡失守,立刻回撤回来援驰南郡,在他撤回途中,关羽多次派使者与吕蒙联系,吕蒙很是聪明,利用了人性的情感需求,向关羽部下亲属各家表示慰问,他的厚待,礼遇,让关羽的将士都无心再战。楚汉相争时,也有这个桥段,汉军唱楚歌,使将士思乡,无心恋战。关羽率领将部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二十里的临沮,遇马忠的埋伏,被擒,遂被斩首。水淹七军,不论正史记载,还是《三国演义》,都描述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关羽不但义薄云天,还能征善战。在这之后,他的失败,都反映出一个事实,英雄总有一个弱点,那就很自负,虽然关羽的失败是源于后援补给等等客观因素,但是他自身的狂傲也使得失败加速。   传统意义上的襄樊之战是指公元219年七月关羽从荆州开始北伐襄樊的战争,实际上,襄樊之战开始的时间,早在半年到一年前,也就是218年到219年初,刘备在参与汉中之战时,就已经开始了。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有一个很明显的证据就是关羽镇守的荆州三郡与曹仁、吕常镇守的南阳郡的交界线应该是在当阳附近,但是关羽219年七月北伐时,就已经出现在襄樊。这就说明了关羽在之前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在向北推进,从当阳一线一直向北打,从后来关羽还有水军参战来看,关羽是水陆并进的,沿着汉水逐渐推进到襄樊地区发动战争。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总兵力应该有5万人,包括后来从荆州调兵北上的所有兵力都包括在内,否则无法对襄阳和樊城两座城池形成包围,并且击溃了于禁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方面的兵力部署应该是这样的:襄阳太守吕常镇守襄阳城,襄阳城在汉水的南岸,吕常约有兵力三到四千人;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樊城在汉水的北岸,中间隔着汉水,当时叫沔水,曹仁约有兵力三四千人,再加上于禁、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曹魏在初期投入襄樊之战的总兵力约有四万人左右。关羽有5万人,曹魏有4万人,关羽并没有巨大的优势,只是略占优势,又加上关羽需要围攻襄阳和樊城,这两城直到襄樊之战结束,关羽都没有拿下来,同时关羽还有分兵对付于禁和庞德的七军,最后关羽还有一支水军活跃在汉水。关羽虽有整体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局部地区,关羽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围一座城池至少也得五六千人,襄阳和樊城都被围攻,关羽至少要投入一万多人围城。再除去水军,那么关羽用来对付于禁和庞德的军队大概有3.5万人,与于禁、庞德的七军差不多就是相同的数量,关羽在和于禁的对抗中,并没有兵力上的优势。关羽能够俘虏并击败于禁和庞德的七军三万多人,靠的是天气、谋略和敌人的失误,所谓的天气就是当时处于雨季,大雨下个不停,所谓的谋略就是关羽正确的利用了天气,天气对于敌我双方来说都是公平的,就看谁会利用。所谓敌人的失误就是于禁和庞德安营扎寨的失误,没有考虑到天气对已方的影响,导致营寨全被大水淹没,如果说关羽一定有优势的话,那毫无疑问,关羽的优势就是有水军,有制水权,而魏军没有水军,或者水军完全被关羽击败。关羽俘虏了于禁、庞德及魏军三万多人后,关羽取得了暂时的绝对胜利,战场上的形势对关羽极为有利,在曹魏援军没有到之前,关羽仍然没能拿下襄阳与樊城,这就是关羽最终失败的原因。关羽没有攻下吕常镇守的襄阳和曹仁镇守的樊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吕常和曹仁的坚守,次要原因是关羽缺少攻城方法,要知道襄阳和樊城在当时是绝对的坚城,后来的蒙古攻宋时,光襄阳城就攻了六年才攻下来。一旦没有攻下襄阳和樊城,就注定了关羽的失败,真等到徐晃率领十二营士兵前来支援时,关羽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即使没有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也会失败的。关羽虽然俘虏了于禁的三万多人,可是这三万人丝毫没有为关羽增加什么优势,反而成为了关羽大军的负担,既要负责粮食让这三万人吃,又要派人看守这三万人防止造反,这三万人反而成了关羽的劣势,即使押到后方的江陵城,随时也是一颗定时炸弹。当徐晃率领三万多人前来与关羽对峙时,关羽手下的五万士兵已经参战三个多月了,身心疲惫,缺少粮食,又没有预备队,就算徐晃的三万人是新兵,恐怕关羽的五万士兵也很难胜利。打仗对于士兵来说,靠的就是士气和军心,三个多月以来,虽然关羽威震华夏,一路捷报,但是对于战争来说,没有攻下樊城与襄阳城,就是失败,或者毫无进展。所以当关羽的五万疲惫不堪的士兵面对徐晃的三万新兵时,显得底气不足,再加上后方传来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让关羽的荆州军更加的丧失斗志,如果不能攻下两城,关羽的处境极其危险,面临被魏军内外夹击,全军覆没的危险。所以关羽被徐晃击败,其实并不意外,关羽选择退军还是明智的,但不明智的是关羽仍然想着率领这五万人夺回荆州,殊不知吕蒙已经布下天罗地网,专等着关羽上当,最终结局就是荆州三郡全被东吴占领,5万荆州军或死或降,关羽身死 。这是不可能的,或者说,短期内不可能。刘备是挖掘了四川的全部力量,“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才夺下汉中的,已经精疲力尽刘备虽然在汉中之战中获胜,但已经拼尽全力,他的地盘毕竟最小,人口最少,军队也最少。实际上刘备之所以让关羽进攻襄樊,也有发起第二条战线,牵制曹操的原因。由于物资匮乏,三国时代发动大战的时间间隔都是以年来计算的,刘备214年就占领四川,但却没有乘胜进攻汉中,就是因为长达一年的吞并刘璋战争,让刘备军损耗很大,必须长期休整。打仗毕竟不是打游戏,可以连续发动战争。曹操派出的于庞组合本来足够对付关羽,于禁治军严明,庞德骁勇善战,曾经射中关羽额头,差一点就把关羽射死了关羽本来担负的只是牵制任务,而在曹操派出于禁率领的七军后,襄樊曹军已经超过羽军,战事进入相持状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关羽用不了多久就只能撤军了。水淹七军给了关羽暂时的优势,但他无法克服自己在兵力和粮食上的缺陷,不能将优势转化为决定性战果但这个特殊情况就硬是出现了。219年的洪水百年一遇,导致七军三万人全军覆没,连原本襄樊的守军也损失大半,曹仁和吕常只剩下数千人退守城池。但是曹操毕竟国力强的多,在遭受这样惨痛的损失之后,依然迅速组织起数万军队,由徐晃带领来增援襄樊。可以预料的是,只要徐晃不像于禁那样倒霉,曹操可以源源不断地把更多的军队组织起来投入前线。而关羽却已经是强弩之末。徐晃之所以能击败关羽,为樊城解围,主要就是靠优势兵力,这是曹魏对蜀汉最大的优势——综合国力强首先,他的军队只有三万,不足以在围困襄阳和樊城的同时,还能对付徐晃。所以他只能勉强抽出五千人来迎战(这还是在洪水未退,可以靠水师隔断二城的情况下,要不然兵力会更紧张)。因此徐晃依仗优势兵力连连获胜,基本打通了与江北樊城的联系。而关羽之所以在陆逊假意示好后就把江陵守军抽走,也是因为兵力不足。可以说,即使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也打不下襄樊,更不用说进取中原了。关羽的地盘太小了,只有荆州的不到三分之一,养三四万军队已经吃力,所以也没有多少粮食积蓄其次,长期战事导致后勤紧张,而增加了几万俘虏以后更是成倍增加困难。关羽也做不出项羽那样坑杀俘虏的事情来,所以关羽才会不顾刘备小舅子的面子,斥责不能足量供应前线的南郡太守糜芳;所以关羽才会抢夺湘关的吴军粮仓,给孙权以口实。所以如果孙权不偷袭江陵,关羽最后也因为粮尽而不得不撤军。而在之后,关羽又不得不花上好几年时间来休养生息,才能积蓄发起下一次大战的储备来。而几年后,四川也休整好了,刘备和关羽会两路进攻,至于能不能成功,就要看曹丕的应对了(曹操已经死了)。我个人的看法,曹丕上台后,曹魏早期名将也凋零不少,刘备有可能会取得较大的进展,占领整个陇右的可能性会很大,但是占领长安的可能性很小,毕竟魏国的底蕴雄厚得多,而关羽有可能还是没多大进展。于是,又得休整几年,但是刘备和关羽的岁数,有可能熬不到那个时候了。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显然应该刘备承担。襄樊战争之前,刘备只有大约4万多兵力。其中2万是刘备嫡系和刘琦的部队。另外2万,是收编赤壁之战溃散的曹军和占领荆州以后收编的刘表残部。然而,东面的东吴可以轻松拿出6万精兵随时作战。北面的曹魏虽然刚刚战败,拿出五六万部队驻守也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刘备打四川,先后拖走了2万多人精兵,只给关于留下了2万左右的部队。这区区2万人,连自保都很困难,毕竟东边是东吴,北面是曹魏。所以,诸葛亮嘱咐关羽只能联合东吴对抗曹魏,没有其他办法。诚然,关羽过于自大,连败于禁,曹仁后,对局势过于乐观,对陆逊过于轻视,擅自大举北上,最终被陆逊吵了老巢。这是关羽的错误,然而他手上只有区区2万人,面对不下五六倍敌人,本来就是很难办的。况且襄樊地区河流湖泊纵横,必须驻守大部队才能有效防御。关羽之所以主动出击,怕也是希望以攻代守,他明白单纯防守恐怕是守不住的。所以,最大责任在刘备拉走了主力,次要责任是关羽对战局判断错误。襄樊之战是刘备下令还是关羽自行出兵,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史料记载,但关羽自作主张的可能性显然更大。理由如下:第一、关羽有出兵的自主权看关羽能不能自行出兵,就看他的官职和权限。根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后,“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这里就说的很清楚了。关羽的官职先是襄阳太守,而襄阳是在曹操手中,关羽属于遥领,后来刘备入蜀后又总督荆州事务,襄阳、樊城又都是荆州境内。从这两个身份来看,关羽既有资格对荆州境内的目标展开军事行动,又有理由为了夺回襄阳,让襄阳太守这个官职名正言顺而出兵。汉中之战后,刘备称汉中王,封关羽前将军、假节钺。假节、假节钺、假黄钺都是君主对臣子的一种授权,有一定的专断权,联系关羽原本就有董督荆州事的任命,他对襄樊动手不需要刘备下令,完全可以自行其事。故而,说没有刘备命令关羽不敢出兵,这种说法完全没道理。第二、襄樊之战的时间注定刘备无法支援襄樊之战,开始于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就在两个月前,刘备刚刚结束长达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这也就意味着,人困马乏的刘备亟待修整,完全无力对关羽进行支援。如果襄樊之战推迟几个月,则刘备可以缓过来,出兵协助,胜率便能大力提升。或者,关羽也可以在汉中之战未结束前出兵,这样可以分担汉中的压力,为主战场服务。如果这样的话,确实也有可能是刘备授意,但是也没有。在汉中之战结束后两个月出兵,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时间点,或许只有关羽自己在荆州发现了什么稍纵即逝不可错过的战机,才毅然出手,而不会是刘备远在汉中的军令。至于有人说,汉中之战的胜利让刘备集团士气大增,所以出兵是对的。这个说法逻辑不通。首先汉中的军心提振不代表荆州一样气势如虹。而曹军在汉中的失利或许反而会让襄樊守军更想争一口气。因此士气一说很难成立。相反,士气是虚的,兵力却是实际的。关羽缺兵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会不断向上庸的刘封、孟达要求支援,后期还会调走荆州守军让东吴乘虚而入,因为襄樊前线兵力不足。第三、刘封孟达拒绝援助说明没有刘备的命令与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才派廖化突围找刘封孟达求助不同,历史上关羽是在发动襄樊之战时让刘封孟达增兵援助,而不是在最后时刻求救(事实上也根本没人从麦城突围,廖化被困东吴一年多才逃回)。而刘封孟达以上庸三郡新定,立足未稳,拒绝出兵。这里就说明问题了,刘封孟达是汉中之战中打下上庸三郡,所以他们并不归关羽节制。《三国志?刘封传》写的是:“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只是关羽要求,而刘备没有下令让刘封孟达出兵,他们也就完全有资格不发兵。如果真的是刘备的命令,为什么不亲自下令,而需要关羽三番五次地催促?由此可知,刘备没有下令。

襄樊之战困难攻略,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 第8关全歼敌军过关后怎么打呀

4,塔塔水浒2襄阳保卫战第二关怎么打

在控制方面可以成为主力。游戏开局的时候出现了大量蜘蛛,真心恶心,另外蓝箭塔伤害的范围还是很广的。没办法只能使用大量的三石德鲁伊?首先我们先要观察分析整个关卡的情况王国保卫战起源最后一关通关攻略 王国保卫战起源最后一关怎么过
同问。。。

5,跪求大家告诉我真三国无双2nd樊城之战到100的方法

这关你们过不了么??真三是吧~~我的方法是 先绕道樊城后面~~先别从正门进~如果从正门进会出现伏兵 从后门进了以后直取曹仁及身边副将~~这时候估计反叛的蜀军已经不少了~在你接近曹仁的时候徐晃会出现救援 干掉 让后干掉樊城其他魏国守军 在吕蒙等到达之前 取下樊城 过关 我是不用打吕蒙就过关了的~
你好!还好意思10分呢····全地区占领就100%了,记住进入本镇后,要占领了,再杀总大将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6,qq三国打襄阳副本

楼上的43JS是虾米装备啊,难不成都是+10的鬼神新装,想当年偶滴48小JS进去打吕布都是半死不活滴,可能后面跟了XS不,要不就是皮特厚的那种,还有偶有个XS50了还没敢刷吕布累,那一下打中了就不得了了那血是……勇敢的孩啊,建议你去弄双鞋子,镶上闪避石,再加上JS,话说30FB除吕布外就没有可怕的Boss了,还有要带上昏戒,那个连弩手真是晕死你,最好带上点高级滴药,然后去单挑吕布,但不保证你有全尸,等级高点的话就基本上都能闪避掉了。还有那个神药,就那个什么加体质和加抗性滴,舍得的话就用了,Boss基本打不动你滴,抱歉不小心废话说多了,要是和我一个区的话我就带你了(邪笑中……)
..我JS号43级就可以刷全了!XS42级就刷了!
那也只是药和等级的作用,楼主你装备真的很烂

7,手游圣三国蜀汉传挑战难度怎么玩

单挑:张飞VS邓茂(死。豆);关羽VS程远志(死、豆)对话:关羽-两个百姓中任意一个(春秋左传);刘备-结巴黄巾军(撤退。豆)物品:豆(3个村庄);豆(兵营);山泉水(宝物库);武勇果、麦(战利品)开始,让关羽走在上面,以便与友军百姓对话张飞刘备全速进入村庄。注意:不要让百姓碰到张飞或者刘备,否则他们会撤退,书就没了。全军向邓茂部进攻,注意保护邹靖(尽量让邹靖占领村庄回血)。歼灭邓茂部,敌军士气减少,程远志部主动出击。张飞进入第3个村庄会触发救小女孩剧情(有后续剧情)。注意:此前刘备、关羽不能进入村庄。程远志死后敌军全军混乱,降攻。之后留喘气的敌军给邹靖,这样他就不会乱跑了。张飞趁机冲向敌军兵营拿东西。
想要了解圣三国蜀汉传手游的苹果版更新了没有,可以到小皮-圣三国蜀汉传-专区上看看相关的新闻,有更新的话,具体会告知大家的。

8,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击败蒙古水师怎么打

任务要毁掉各种船坞和能打到的舰。虽然任务有时间限制,但时间并不少。多试几次就会了。以下攻略都是以“难”为参考的。张贵自己可以不参战。有两个炮舰要好好保护。炮舰也要攻击对方战船。由于对方船只数量极多所以,爆破舰一定要操纵好。大概第一、二次遇敌,就用得上了。其他舰自己编队。作为主力。开始把所有船开到敌方第一个码头附近,打破之。炮舰先行,去攻击前方海塔,对方马上会有船只过来,船少用主力直接击沉,如果多,先把炮舰后退,爆破和主力并行攻击,炮舰如果安全,一定也要攻击。用炮舰打塔吸引对方船只,主力攻击的方法很快就能推掉木栅附近所以船只。其他位置的船只直接用你的主力攻击。实在不行就多试几次。过不了,我给你发过了的存档。
你好!那一关啊。先不要管那个将领,弓箭手站在门后,射击攻击门的人借助箭塔和近战士兵把他们人压住压一会杀些人就能胜利 剧情地图一:上帝之鞭 步骤一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9,求三国志11樊城之战详细攻略

为回答你的问题我又过遍,其实不用看攻略按部就班的,注意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1 用好落石,大概第二回合,蜀军攻过襄阳就要发动落石,用的好的话一次去掉三千兵。 2 蜀军的关键部队,首当其冲就是关索,先晕再单挑,争取把他刺伤,第二就是关平,辅助技能很讨厌,一定要把他晕住了,其它队伍可以放任的。 3 把襄阳大道堵住,逼迫蜀军走襄阳的经济区,这样电脑只能一格一格地走,争取时间,作为援军的庞德徐晃都可以和关羽发生剧情。 由于刘备的科技高于曹操,硬拼打不过蜀军,能作为攻击部队的只有曹仁和庞德,满宠有辅助技能也可以做攻击部队,其余部队主要是晕和单挑,晕可以提高单挑应答率,放火并不合适不如用单挑能更快消灭部队。不能晕人的负责为曹仁摆阵型。 另外一定要注意争取先手。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432492169&z=621111883&pn=0&rn=30&lm=0&word=%c8%fd%b9%fa%d6%be11#6432492169 看这里,另外建议使用s/l大法
楼主,百度的三国志11吧有樊城之战的图文攻略,你好看看,祝你早日通过。http://tieba.baidu.com/f?kz=621111883

文章TAG:襄樊之战困难攻略  帝国时代2襄阳之战  第8关全歼敌军过关后怎么打呀  襄樊之战  困难  攻略  

相关文章

  • 元气骑士饰品怎么获取

    元气骑士饰品玩家想要获取的话还是比较简单的,可以通过制作的方式来获得,玩家需要集齐对应的材料就可以制作了,今天就把详细的制作方法分享给各位玩家。..
  • 元气骑士前传村庄怎么用

    元气骑士前传村庄是游戏中非常重要的地点,这里可以找到所有和游戏系统相关的npc,玩家可以在这里和npc互动升级装备,购买物品等大量的游戏要素,提升游戏的体验。..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使,装修,留学,游戏,,茶叶,道具,黄金,教育,珠宝,软件等信息创造价值.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