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公的大军直指魏国的阴晋,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华阴的东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的发生地。3)吴起的结局,临死也要拉上垫背的。因此曹县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的。要知道纪灵有着跟关羽三十回合不败的记录,这样的能力,战胜华雄的概率很大。
努尔哈赤究竟是怎么死的?
宁远之战,后金久攻不克,损兵折将达一二千人之多,损失是很重的。对于后金来说,更不幸的是,战后八个月,努尔哈赤又突然溘世。对于努尔哈赤的死,历来是众说不一。或云:经不住宁远战败的惨重打击,使这位所向无敌的英明汗抑郁成疾而终。但也有其它各种说法。滕绍箴认为,在宁远激战中,“努尔哈赤正在奋力督战时,突然被炮火击中,受了重伤。
”由于“战败受伤,郁闷成疾,导致身亡。”(《努尔哈赤评传》)就是说,努尔哈赤死于炮伤,不愈而亡。周远廉、赵世瑜在《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全传》一书中则认为,努尔哈赤死于“忧忿成疾”、“创伤未愈”及“痈疽突发”的合并症。他们说:“本年(1626)正月进攻宁远失利,努尔哈赤负伤撤围回兵以后,因征战40年,所向无敌,而独败于孤城宁远之下,十分气愤,忧怒成疾,创伤未愈,又痈疽突发,于七月二十三日,往清河汤泉沐养……但毫无成效,病势越益严重……十一月未刻在瑷鸡堡去世,享年六十八岁。
”与上述诸说不同,《明清战争史略》则认为,努尔哈赤死于痈疽,而非炮伤所致。炮伤之说,源于《春波堂日月录》,该书“独载努尔哈赤被炮击成重伤,不久即因伤重而亡。”此说不可靠。这是因为:“朝鲜人韩瑗虽身在宁远城中,目睹了激战实况,但他所看到的,也只是远距离的模糊印象。当时,传闻很多,诸如努尔哈赤受伤亦在传闻之中。
故该官回朝鲜后,将传闻写成了真事。”“从明朝当事人的奏疏、报告中,也都看不到努尔哈赤受伤的任何反映。只有毛文龙在奏疏中称:他听到‘回乡的张有库等人说,新年老罕王于二十四日在宁远等处攻城,不料著伤技……”,这也不过是传闻,没有可靠的根据。实际上,努尔哈赤败退沈阳后,于四月初四日,还亲自统率诸贝勒、大臣征伐蒙古,至五月初才班师回营,再过三个多月才去世。
若是被炮重伤,何以能统兵亲征?指挥宁远战役的袁崇焕证实:他得到了可靠情报,“皆云奴酋耻宁远之败,遂蓄愠患疽,死于八月初十日。”其后,御史汪若极进一步确认,在宁远城下,“奴焰大挫,一旦疽发而伏天诛。”很清楚,努尔哈赤患有不治之症的痈疽。宁远城下的惨败给他精神带来的沉重打击,使他气愤、抑郁,以至得痈疽病。
《三国演义》中除了关羽,当时在场的人还有谁可斩华雄?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一句话断送了冀州刺史韩馥手下大将潘凤的性命,而在最近几年潘凤还走红在网络之上,他与华雄战不过几回合,就被华雄斩于马下,可以说十分失败,也正是潘凤的被斩,惊呆了当时十八路诸侯。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关二爷提着大刀“温酒斩华雄”,从而让刘备三兄弟开始崭露头角。如果当时关羽并没有出战,那谁可以斩华雄呢?华雄在《三国演义》中被描述为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的关西猛将,他也是董卓手下四员猛将之一,可以说在当时华雄的水平也是准一流的武将。
十八路诸侯第一镇:南阳太守袁术袁术的话,在这场战役中典型的“出工不出力”,而在自己的骁将俞涉被斩后,更是不愿再卖命,其实袁术手下有人能与华雄一战,那就是纪灵。要知道纪灵有着跟关羽三十回合不败的记录,这样的能力,战胜华雄的概率很大。可惜的是袁术并没带他来。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韩馥手下大将潘凤就是被华雄所斩,而此时的韩馥手下其实还有一个猛将,那就是张郃,但是张郃也没有随着出征。
而下面的几镇基本上都没有没出力,而且也都实力一般: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这个哥们虽然不咋积极,但是好歹人家贡献一员河内名将——方悦。
只不过被吕布一戟刺于马下。第九镇:济北相鲍信他还真的跟华雄好好干了一场,因为他派自己的弟弟鲍忠去抢头功,很不幸的是,自己的亲弟弟被华雄一刀就给劈了。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孔融是一个文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所以在武力上他并不行,但是他手下也有一员猛将,那就是——武安国。其实武安国战斗力不错了,但是他碰到不是华雄而是吕布,他与吕布斗了十回合,这就算不错了,虽然丢了一只手臂,但是性命没有丢。
如果他战华雄的话,应该可以斗上一斗,不保证稳赢,但也可以一战。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马腾本是汉羌混血,史书记载:他身长八尺有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受众人尊敬。并且马腾的是自己从募集勇士,一路征战有功才被提拔到西凉太守,所以马腾自己身武功就不差,我认为可以与华雄一战。马腾帐下还有两员猛将——马超和庞德。
马超此时年纪尚小,所以不能与华雄一战,如果在晚三四年,那时候马超甚至可以说超过华雄。庞德的话,这时应该已经跟着马腾,但是并没有崭露头角,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跟随马腾出征,如果庞德在场,我认为可以与斩杀华雄。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公孙瓒本人就是一名武将,而且武功了得,常年与北方游牧民作战,并且作战勇猛,是威震边疆的一员猛将,以他的武力应该可以与华雄一战。
公孙瓒手下并没有多少猛将,至于赵云此时也没有跟随他,但刘关张三兄弟是跟随公孙瓒来的,而关羽、张飞二人,我相信他俩其中任何一人都可以斩华雄。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孙坚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说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实力,作为江东的奠基人,可以说十八路诸侯真正卖命的两个诸侯就是孙坚和曹操,但是孙坚遭人嫉妒,从而败于华雄之手。
但是历史上真正斩杀华雄的人,还就是孙坚。至于孙坚手下的四员大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前三个不能说胜华雄吧,但是都可以与华雄一战,而至于祖茂,他就是被华雄一刀劈死的。、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袁绍在当时可是盟主,本应该带领大家一起击败董卓的,可是却管理的让人稀碎,失去了众人对他的信任。再有一点,袁绍当时很强的,但他却偏偏不带自己手下最重要的两名武将——颜良文丑。
这个哥们嘴上说着: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可是等到孙坚拿到玉玺之后:坚大怒,拔所佩之剑,要斩那军士。绍亦拔剑曰:“汝斩军人,乃欺我也。”绍背后颜良、文丑皆拔剑出鞘。这不难让人怀疑,袁绍是保存实力,故意让颜良文丑来晚了啊!这不摆明坑诸位诸侯啊!但就事论事,颜良文丑是当时的河北名将,应该胜华雄一筹。
第十八路:曹操曹操没有被封为“一镇”,因为他是活动的发起者,虽然是十八路诸侯,但是此时的曹操并没有“名头”,但是曹操手下的实力并不弱。刚刚成立的曹操军团,手下有六员猛将: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可有一个问题就是,此时的曹操军团刚刚成立,而这六个人基本上都是战场上的小白,没有上过战场,连杀人这事也仅仅只有夏侯惇干过,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六人以后的实力,但是就汜水关之战时,我认为能够斩杀华雄的,曹操阵营也就是夏侯惇能做到。
根据《三国演义》记载: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也就说明,夏侯惇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胆识了得。可从当时的场景中可以看出,曹操并不打算让这六人出战,因为曹操知道他们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此时还不是合格的武将,而华雄早已身经百战,经验方面,此六人远不及华雄,很可能会吃亏。
战国时期的吴起文韬武略战无不胜,为什么没被列入战国四大战将?
吴起的军事地位在历史上非常高,高的可以与兵圣相媲美,历史上把吴起和孙武合称为“孙吴”。那么吴起这么厉害的人,为什么没有和李牧,王翦等合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呢。难道是吴起的军事能力不够,打的仗没有白起的规模大吗? 那么我们今天就仔细看一下吴起的生平到底打了那些打仗,这些战争的规模怎么样,和号称“战国四大名将”那些牛人比较一下,到底吴起那些地方不如他们! 1)吴起,人品很差的天才。
吴起出生于公元前440年,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这里为什么要把孔子的出生年月标出来,主要好做一个参照。孔子最著名的弟子子夏出生于公元前507年,为什么要列出子夏,因为吴起曾经是子夏的弟子。 吴起是卫国左氏人,也就是今天号称宇宙第一大县的山东曹县。因此曹县还是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的。
吴起家中豪富,是个典型的富二代。但吴起这个富二代有点与众不同,他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富二代,他要做天下英雄。因此吴起花大价钱到处拜师学艺。但江湖经验比较浅,经常被骗子忽悠。 所以吴起花了大量的金钱,可以说屁都没有学到。因此,吴起经常遭人取笑。刚开始吴起忍了,但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吴起就开始杀人止“嘲笑”,据史书记载,吴起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人。
虽然吴起家里有钱,但杀三十多人还是要偿命。因此吴起没有办法,就逃跑了。在逃跑前,吴起跪在老泪纵横的母亲面前发誓:“不当卿相,绝不回卫!” 吴起的母亲虽然舍不得儿子,但吴起已经决定了他的人生目标,她也无法阻拦。可以看的出,吴起的性格和后来的兵仙韩信截然不同,韩信是“千年王八”,能忍受胯下之辱。
而吴起连嘲笑都不能忍受。 吴起跑到鲁国著名大儒曾参的儿子曾申那里去学习儒术。在学习途中,吴起的母亲可能忧心儿子,就去世了。而吴起的誓言还在耳边,他没有回到卫国去给母亲奔丧。曾申是儒学大师,很在乎“礼”,像吴起这样不守礼的人,被曾申深恶而痛绝之。因此,就把吴起赶走了。 吴起学不了儒家,只好弃儒开始学兵。
他学习兵法却很对胃口,因此吴起很快名声鹊起。这时候一个机会摆在吴起面前。公元前412年,齐国的君主齐宣公攻打鲁国,鲁国的国君鲁元公听说吴起比较厉害,想请他带兵出征。但考虑到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元公有点犹豫。 吴起非常渴望这一次机会,因此他做出了一个震惊所有人的决定,他杀了他的妻子,用妻子的人头给鲁元公上投名状。
鲁元公也被吴起吓住了,就任命吴起为将。吴起这时候展现出来他的军事才华,带领着鲁国弱小的军队,击败了强大的齐国。 这时候38岁的吴起展现出令人惊讶的军事天赋,第一次领军就击败了齐国大军。但吴起心狠手辣的程度更让人吃惊,特别是杀妻一事,总让鲁元公心里不踏实。吴起这人疑心很重,一看这样,他拔腿就跑了,这一次他跑到魏文侯那里了。
在这里,吴起才开始他真正的传奇。 2)五万打五十万,吴起击败了秦国。 魏文侯是魏国的最贤明的君主,任用李悝变法,一下子就把魏国的档次提起来了。并且当时韩赵魏三家分晋,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宗主“晋”这个时候还存在。因此三家一商量,就弄了一个联盟,进攻南方的楚国,楚国被打的鬼哭狼嚎。
楚国的楚悼王被打惨了,就去找秦国,跟秦国联合起来。秦国就开始抄魏国的后路。这时候魏文侯大怒,就准备干秦国。但秦国太厉害啊,就需要一个得力的大将,这时候有人就推荐了吴起。 魏文侯也没问吴起有没有杀妻,也没问吴起有没有奔丧。一听说吴起厉害,就简单的见了一面,直接任命吴起为大将军,领兵去攻打秦国。
吴起在魏文侯这里,才真正发挥自己的军事能力。这时候的吴起把秦国打找不到北。公元前409年,吴起率领魏兵攻克 秦国河西地区的临晋、 元里并筑城。 公元前408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这次更是追着秦国打,一直打到 郑县。 秦国最后退到洛水后,才勉强摆脱吴起的穷追猛打。
并且吴起打下来的这些领土,后来成立了一个郡,叫河西郡,吴起作了这个郡的行政长官。所以吴起是自己给自己打下来一个郡。在当郡守期间,吴起还不忘学习,这时候他师从孔子的得意弟子子夏,比曾申厉害多了,而子夏正是法家的开始。 吴起从子夏那里学到的东西,立刻用于西河郡的治理。
并且这时候吴起还综合自己的兵法,创造性的总结出来一整套练兵新法,叫“武卒制”。他这个制度在当时非常先进: 第一,首先是士兵脱产,并且严格面试。形成专业化的军队。这和当时的士兵即农民完全不同。 第二,给士兵分兵种。改变以前单一的兵种模式,给士兵组成多兵种协同作战模式。
这种类似于特种兵的军队,吴起一共训练了5万人,吴起跟他们吃住一起,没有区别。这一点很重要,这些士兵拿吴起当亲人。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武侯继承大位。就到西河郡去旅游,看到西河郡险峻的山川景色,不禁诗兴大发,就吟诗一首。主要是歌颂山川险峻,江山永固。
下面一群马屁精马上一起称颂。 魏武侯很得意。这时候吴起说了一句话,要江山永固,在德不在险!魏武侯一下子被呛的脸红脖子粗,但这时候还得称善,以表示自己是有德之人。但他记住吴起了。不是好的那一种。因此魏国的衰落也就可以看出来了,魏武侯已经没有度量了。 公元前389年,不甘其辱的秦惠公决心要报仇,要痛打吴起。
当时秦惠公的军事认知还停留在人多就可以的简单层面,因此为了打赢吴起,秦惠公一共动员了50万大军。秦惠公心说,这下老子该赢了吧,吐口吐沫都可以把吴起淹死。 秦惠公的大军直指魏国的阴晋,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华阴的东边,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的发生地。秦惠公率领五十万大军,吴起领着他五万崭新出炉的魏武卒,第一次参加大战。
魏武侯有点不放心,临时加派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人,给吴起壮胆。而吴起这时候却发布了他战争前的最重要的宣言: “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 所有的将士都要找准自己的对手,你是战车,就去打战车,你是骑兵,就去打骑兵,步兵就攻击地方的步兵。
如果找错对手,就是击败了敌人也没有功劳! 这场战争创造了一个神话,吴起的五万军队,把秦国的五十万大军打的落花流水。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颠覆了“十倍而围”的《孙子兵法》。 这就是吴起的牛逼之处。吴起在他当时那个年代,就是当世第一,并且他创造性的组成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先例。
招兵优中选优,训练职业化。 3)吴起的结局,临死也要拉上垫背的。 吴起阴晋一战,可以说举世震惊。这时候魏武侯也另眼相看。而这是引起一个人的妒忌,这个人就是魏国相国公叔痤。这个人有才华,但非常坏。他逼走了魏国两个可以称霸天下的顶级人才。一个是吴起,一个是商鞅。 吴起举世闻名,公叔痤就担心魏武侯让吴起为相,取代自己的位置。
因此他就和自己的门客一起想了一个办法。 公叔痤娶了一位公主,因此他请吴起吃饭的时候,就让公主无礼撒泼,看的吴起心惊肉跳。天下竟然有这样的公主。因此心存敬畏。 然后公叔痤找魏武侯,说吴起有二心。魏武侯不相信。公叔痤就说,不信我们可以试一下,把一位公主许配给他,他若是同意,就是对魏国无二心,如果是不同意,就是有二心。
魏武侯觉得有道理,就教吴起娶一位公主。吴起一听摇头晃脑,说什么也不同意。魏武侯大怒,这分明是有二心,我给你公主都不要。他哪知道吴起被公叔痤吓死了。 吴起一看魏武侯眉眼不对,很显然是对自己不满,因此吴起害怕了,他就逃到楚国去了。公叔痤亲手把魏国的顶梁柱给逼走了。
因此魏国也只能这样,要知道吴起带领着魏武卒攻入函谷关,进入了关中平原。可以说,如果再给吴起十年,秦国极有可能就亡了。 公叔痤就这样葬送了魏国的大好形势。也让秦国在大败中逐渐恢复过来。若干年后,他又把商鞅送给秦国,这个人真是秦国的大恩人啊! 公元前387年,吴起跑到了楚国,楚悼王非常高兴,任用吴起为令尹,也就是宰相。
吴起在楚国变法。楚国一跃成为强国。 公元前381年,赵国被魏国攻打,向楚国求救,吴起开始亲手埋葬自己一手训练的军队。楚国出兵,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 武陟县西南以西)。这时候,对魏国了如指掌的吴起,打起魏国简直是教科书般的指挥。楚军快速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到达林中(位于梁门以北),已经到黄河边上了,直接切断魏国 河内郡与首都 安邑(今山西省 夏县)的联系。
把魏国一分为二。首尾不能相顾。 这时候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瞅准机会火攻棘蒲(今河北省 魏县南),瞬间就攻克 黄城(今山东省 冠县),楚、赵两国大败举世第一的魏军。 让诸侯们都看到了楚国的强大,这是吴起在楚变法后所取得的大胜利。 吴起在魏则魏强,在楚则楚称霸!这就是吴起的本事。
但可惜的是,吴起在楚国变法,侵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 也就是公元前381年,楚国取得大胜,楚悼王去世,在丧礼上,对吴起不满的贵族们发难。射伤吴起,吴起没有办法,就扑倒楚悼王身上大叫:“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这些贵族更加气愤,就用箭不停的射吴起,直到把他射死。
可怜吴起一世英雄。 但这些贵族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按照楚国法律的法律:“ 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 三族。 楚肃王继位后,把射杀吴起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吕氏春秋·贵卒》的作者认为:“吴起之智可谓捷矣。” 说吴起太聪明了。
但就是一万个这样的垃圾贵族,也比不上吴起。 一代将星陨落,楚国升级失败。 吴起死于公元前381年,而春秋战国的分界线是三家分晋,也就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 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 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这才算真正的进入战国。而吴起,不真正算战国人,因此不参加战国四大将的排名活动,而是和兵圣孙武一起,并称孙吴! 综上所述:吴起虽然人品很差,为了能施展才华,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
但他却是是一位军事和政治上的绝世天才。 军事上他创新型的练兵,组建了强大的魏武卒。仅仅靠五万魏武卒,击败秦惠公五十万大军。并且挥师攻入函谷关,打进关中平原。把秦国打的抱头鼠窜。失去再战之力。 当他逃到楚国后,在楚国变法。只用了六年时间,就把楚国变成强国。他率领楚军,把魏国一分为二,几乎灭掉了魏国。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