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907年,他被推举为可汗。但这些游牧部族只是被武力征服。这样一来,北宋的禁军看似多,其实不过是由流民转变为正规军队,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罢了,所以靖康之耻时,北宋才会被金国所灭。人不行,原本的优势也会变成劣势。契丹灭国,最主要的趋势问题,就是凝聚力太差。
辽国为什么会灭亡?
偶然事件,就是女真崛起。女真崛起的速度太快,快得迅雷不及掩耳。公元1115年,女真建国;十年后,1125年灭了辽国;又两年后,1127年灭了北宋。这个速度,就是写小说也不敢这么编。女真十年时间灭辽、两年时间灭宋。单从这个节奏来看,辽国要比北宋更能扛。但是,偶然事件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打麻将,起手就是天胡;斗地主,抓牌就是春天。
这么玩,就是不讲武德。切磋牌技,要讲技术;推敲历史,需讲道理。所以,打牌、要走技术流;而历史、就玩观点对抗。对于历史问题,总要先摆好一个观点的擂台,然后你提出你的观点、我提出我的观点,最后咱们一起讲道理。谁的观点胜出,就算谁更逼近真相。历史的真相,只能逼近,不可能绝对。所以,偶然事件只能先放在一边,重点要落在趋势问题上来。
否则,擂台就没法摆。契丹灭国,最主要的趋势问题,就是凝聚力太差。从公元907年建国,到公元1125年灭国,契丹的主要历史线索就是内部叛乱。无论是关键时期还是一般时期,契丹内部的叛乱就没停过。看一下契丹发展的主要关键期,就能知道契丹的这个凝聚力有多差了。耶律阿保机绝对是契丹人的天降神主。因为这家伙太能打。
在公元907年,他被推举为可汗。记住,契丹的可汗是选举出来的,而且每三年选一次。但耶律阿保机能力爆棚,于是就想赖在大汗的位置上不下来。但是,不行。虽然战功赫赫,但日子到了也得交权。公元911年,因为耶律阿保机不交权,其所在的迭剌部立即发生叛乱。但是,阿保机太能打,接连三次叛乱,都被他给平了。但是,契丹八部,你迭剌部只是一部。
耶律阿保机搞不服其他七部,最后还要下台。而这时候,他肯定搞不服其他七部了。因为三次叛乱已经把迭剌部打废了。“民间昔有万马,今皆徒步,有国以来所未尝有”。于是,天降神主耶律阿保机就这样下台了。后来,他又起死回生了。原因是用诡计把其他部族首领杀了个遍。公元916年,阿保机重新当上可汗,而契丹也才重新开张。
这个关键期,凶险不凶险?契丹大辽差一点儿就没能生出来。接下来是一个最大有可为的关键期。耶律阿保机死后,次子耶律德光继位。继位之路也是鲜血铺就。其一次屠杀政敌,就达数百人之多。耶律德光还算大有为之主。内部叛乱镇压得干净利索,而且还带兵入主中原,在开封城当了中原的皇帝。但是,在中原没待稳,就赶紧跑回了草原。
耶律德光死后,契丹立即内乱,中间还出了一个睡王辽穆宗。这就没法玩了。从后晋到后汉、从后汉到后周,中原乱得惨不忍睹。而契丹呢?不仅没能继续向南拓土,反而被后周夺走了关南之地,眼睁睁看着后周以及北宋崛起。所以,这个关键期,契丹人就白白浪费了,没啥作为。那接下来就只能挨打了。从公元954年高平之战后,契丹就一直在挨揍。
后周发动了一次举国征战,北宋发动了两次举国征战。但是,契丹人都抗住了。一个原因是两任雄主,柴荣和赵匡胤死得太仓促;另一个原因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操作太骚。挨过至暗时刻就是光明。党项崛起之后,北宋也就危险了。契丹又迎来了一个关键期。然而,契丹接着错过。君子馆血战后,萧太后主动停止南下,不打了。战神耶律休哥气得要死。
为啥不打了?没法打。抢了北宋的土地,大概率守不住,耶律德光就是前车之鉴;抢了北宋的人口和财富,发财的肯定不是皇室,而是将军们。而将军们有了人、有了钱,就更要资本造反了。接下来,契丹皇室就更不可能控制住手下的将军和部族了。最后,只能以澶渊之盟跟北宋休战,彻底不打了,回头赶紧收拾整合内部。澶渊之盟后,契丹应该好好发展了吧?的确,契丹发展得相当不错。
但是,内部凝聚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内部时而叛乱不算,和平久了还要再加上一个朝政腐败。女真建国,金人大举进攻。契丹在干什么?天祚帝和天赐帝这叔侄二人竟杀红了眼。说契丹的内部凝聚力差,庆历增币的一个细节最能说明问题。公元1044年,北宋对西夏接连战败,只能忍辱求和。契丹立即趁火打劫,索要关南之地。这时候,北宋肯定是没法打仗了,但也不想割地。
那怎么办?北宋大臣富弼一句话就点出了契丹的要害所在:且北朝与中国通好,则人主专其利,而臣下无获;若用兵,则利归臣下,而人主任其祸。契丹与宋朝通好,宋朝给的岁币,全都装进契丹皇帝的腰包;契丹与宋朝开战,战争损失肯定由契丹皇帝出,战争虏获却全归了臣下。这就是契丹的问题。听了富弼的一通言辞,契丹皇帝立即同意增币,而不再索求关南十县了。
这就是契丹的内部问题。皇帝与大臣们就不是一条心。大家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盘算。契丹族内如此,契丹族外的渤海人、女真人、乌古人、室韦人、鞑靼人以及回鹘人,就是一个个的独立王国。特别是渤海人,一看契丹被女真揍了,立即就搞叛乱。所以,契丹虽大,却大而不强。那么,契丹的凝聚力不足是怎么造成的?一个原因是契丹自带的。
契丹八部,耶律阿保机所在的迭剌部只是其中一部。最初是大家商量着办事,后来迭剌部一家独大。所以,契丹建国的基础,仍旧是一种部落联盟的模式。它跟成吉思汗的千户制蒙古就不是一个路子。后来,靠军事手段收服了渤海人等一大批游牧部族。但这些游牧部族只是被武力征服。你契丹人能打,那就听你的;你契丹人不能打,但是有钱,那也听你的;等你不能打了、也没钱了,那谁还听你的?一个原因是二元王朝本身。
对草原,按照草原模式来治理;对幽云十六州,按照中原模式来治理。契丹是一个二元王朝。二元统治模式,是智慧但也是无奈。而其统治效率,必然弱于一元模式的北宋。幽云十六州很小,却集中了契丹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所以,幽云十六州是契丹的钱袋子。但也只是钱袋子了。契丹遭遇女真进攻,幽云十六州发挥了什么作用吗?根本就没作用。
一个原因是契丹的超越性不足。帝国在内部尊重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差异性,这一点,契丹做到了。但帝国同时也要有超越性。超越性的意义,在平时形成合法性;在战时提供凝聚力。契丹在中原与北宋争儒家正统、在草原死命搞武力输出。这么个玩法,契丹的超越性在哪里?西夏还能有个佛教,贵族与平民一起玩。契丹也有佛教,但佛教把渤海人、女真人的人心给征服了吗?没有,因为这些家伙都造反了。
如果北宋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还会被金朝灭亡吗?
古代的地理概念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古代中原地区,也就是河北、河南那一圈,叫中国、华夏。谁在这里建立政权谁才是正统,谁才能成称帝,谁才是天子。所以,2000年来,这里是打仗最激烈、最频繁的地区。而燕云十六州几乎占了当时"中国"北方的一半。五代时期石敬瑭为救急,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后来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完成了统一......但自始至终都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所以北宋作为大一统王朝,有水分。北宋占据的是南中国,契丹占据北中国。当时中国、中原地区的南边叫南国。中国、中原地区的北边叫北国。宋辽的总体局面是北宋统治南中国 南国,契丹统治北中国 北国。地理问题捋清楚,燕云十六州的意义就很明显了。北宋失去的不仅仅是十几个城市,而是北方半个中国。失去北方半个国家,原本处于国家中央位置的都城、重要城市,直接变成前线。
南北是统一的,长安、洛阳、开封在国家的中央。北国的敌人打过来,燕云十六州这些北方的城市能抵挡很长时间。失去燕云十六州以后,北方的敌人再打过来,是从燕云十六州,北中国出发,直接就打到中央了。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战略缓冲。千百年来很多人把北宋的问题都归咎在燕云十六州上,说失去了战略缓冲,导致北宋的局面很恶劣,甚至要把账算到石敬瑭身上。
这些说法太过表面,甚至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甩锅。道理很简单,固然是石敬瑭把燕云给了契丹,宋可以抢回来呀。事实上北宋从建立到灭亡,一直希望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可就是收不回来。北宋为什么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才是真正的问题。原因也很简单:不修德,德薄恩寡,缺德。战国时期,魏武侯得意洋洋对吴起说,看咱们的军队多强大,看咱们这山川地形多险峻,咱们天下无敌。
吴起则说,想天下无敌,在于民心,得主上修德,不在于军队、地理。吴起的话再通俗一点讲: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人2000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是北宋之前1000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两宋最大的问题就是德薄。太祖赵匡胤人品口碑不错,比较宽仁,德比较厚。可惜死得不明不白,继任的赵光义很缺德。逼死赵匡胤的儿子和自己的兄弟,毒死了南方两位已经投降的国主李煜和孟昶。
而且有谋杀亲哥的嫌疑。强暴小周后的时候,旁边还得有人把现场画下来。私德不详细追究,只谈公德,两宋是人民起义最多的朝代,从太宗起就有李顺王小波起义,北宋完成天下统一十几年以后,老百姓开始造反,一直到南宋灭亡,没断过。老百姓为什么起义?朝廷的盘剥太重。两宋对文人士大夫好,对老百姓和武将很残酷。中国人是最好治理的,中国的老百姓要是造反,一定是统治者太过分了。
到了人吃人的时候,老百姓才能反抗。讲修德,有人觉得是空话。下面看看空话是怎么转变成现实的。两宋其实是政治笑话、愚蠢丑闻迭出的时期。这里讲一个:香花楼子。北宋统治阶层一直惦记收复燕云十六州。第一,不世奇功,做成了名垂青史。第二,不收复北方半个中国,皇帝的名号总是有点水。第三,能夺战略缓冲区。于是这些人就研究收复燕云的事,有位大臣做了分析:燕云的百姓都是汉人,咱们也是汉人。
汉人肯定要帮汉人。契丹人是少数。咱们过去,还打什么呀,肯定是北方的汉人用鲜花搭起彩楼来迎接。皇帝一听,舒服,龙颜大悦。然后北宋君臣又分析了一下契丹太后的绯闻,认定了,大辽国要完了。于是组织北伐。打过去以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燕云的老百姓根本不帮北宋,而是帮着契丹。按常理讲,契丹人少,燕云地区也是汉人占主体。
北宋军队已过去,燕云的汉人群起呼应,确实能很轻松的把契丹人赶跑。但是,燕云的汉人选择了帮契丹。为什么?很简单:契丹这边的赋税比北宋低。燕云的汉人的生活水平比北宋统治下的汉人好。契丹人统治,一年交1两银子税,听说北宋那边一年要交3两,那老百姓还不帮契丹人?北宋为什么没能收复燕云?归根结底是失去民心,失去老百姓的支持。
本国的老百姓不断造反,在背后捣乱。燕云的汉人和契丹人一条心。朱元璋北伐成功收复燕云,道理就在这。北方、燕云地区都是汉人,蒙古人是极少数。北方的汉人选择和朱元璋一伙,大家一起哄就把蒙古人赶跑了,统一北方很轻松。北宋没群众基础,香花楼子也成了1000年的笑话。朱元璋住在南京,派徐达领着军队,过去就把北方统一了。
老朱很轻松办到的事,老赵为啥死活办不成?还是人不行。最后的宋徽宗依旧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搞园林,花石纲,他对文人很好,高工资,赏赐很厚,但钱可都是在老百姓身上搜刮出来的。导致北宋的老百姓也不帮他们。金兀术被困黄天荡,马上就要灭了,这时候当地百姓出来告诉他,大王啊,那边以前是河道,现在淤泥堵住了,你派人把他挖开,就能出去了。
金兀术和韩世忠打水战,打不过,当地老百姓又出来:大王,你火攻啊。岳飞北伐,金兀术想撤退,当地的书生又出来:大王啊,岳飞他自身难保,活不了几天,你不用跑。金兀术追击赵构,全都是在宋朝的地盘里,只有几千骑兵,畅通无阻,赵构是四下逃窜,没招了,跑海上躲着。老百姓不帮赵构,也不阻拦金兀术。仔细读一下北宋灭亡的那段历史就能发现,金兵在北宋境内的群众基础比北宋统治者要好不少。
北宋在灭亡之际还干了一件人类历史上最缺德的事。靖康之变,金兵在宋朝掳掠了很多女人。这些女人可不是金兵闯进城四处抢的,而是大宋朝廷顶账送过去的。金兵要宋赔钱,当时宋拿不出来那么多,不知道谁出的损主意,可以拿女人顶账。还明码标价,皇后多少钱,公主多少钱,大臣家的闺女多少钱,普通老百姓家的女儿多少钱......是北宋朝廷在开封搜集了一堆女人,给金兵送了过去。
女人是北宋官兵在汴梁城里搜罗出来,送到金营的。啥叫搜罗?不就是抢嘛。赵光义一脉是缺德到家了。好在靖康之变,金兵把他家一网打尽,只漏了一个赵构。赵构又没有生育能力,最终又把皇位还给了赵匡胤的后代。不过赵光义的后人也不是灭绝了,而是被金兵带到了北方,依旧开枝散叶......有人经常说:我就是没钱,要是有钱,我如何如何厉害,能办成什么什么事......这话明显是不对的。
只要再想一步:你为什么没钱?就能明白,第一,你不会有钱,第二,即便有钱了,你也办不成事。燕云对于北宋是一样道理。总有人认为没有收复燕云地区,导致北宋失去战略缓冲区,进而导致北宋战略上的劣势,乃至于最终灭亡。但也得再往前想一步:北宋为什么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明白了为什么不能收复,也就能明白,第一,确实不会收复,第二,即便收复了,也白扯。
关于燕云十六州还有常见的说法是,由于失去这些地方,北宋没有地方养马,导致北宋骑兵不行。明显也是甩锅。朱元璋的部队起家于江南,更不产马。人家为啥能打赢?没马不是问题。是要得民心,老百姓自然就把马给你送过来了。朱元璋的部队10万骑兵......但到了明朝末年,明军的骑兵只能按千计算了,根本原因也是一样:统治者失德,老百姓吃不上饭,大量饿死,没人去养马。
北宋的局面是:想北伐,北方的汉人抵制他。金兵打过来,自己家的老百姓不帮他,甚至去帮金兵。失去了根基。现在也有不少人喊,宋朝多辉煌,经济第一发达,GDP多高,商业多繁荣,对文化人多好......没有用!这都是虚假繁荣,镜花水月。泡沫,轻轻一碰就碎。真正的强大是:老百姓的幸福感。宋朝不能把福祉惠及老百姓,所有的成就一钱不值。
两宋的失德还有一个特征:背盟。不断的背盟,不讲信用。最后导致他没朋友。北方汉人恨他,契丹人恨他,女真人恨他,蒙古人恨他。北宋和金国有盟约,不接收对方的叛徒。但张觉是汉人,在北国,心里向往大宋,跑过去了。宋开始接纳了,这对金是背盟。金国一抗议,宋朝又把张觉的脑袋送过去了......这人品谁敢跟他混?导致北方的汉军又跑到了金兵一伙。
金国是女真人,少数民族,总计也就是几万人。但后来打到汴梁,十几万的部队。里面主力是北方汉军,其次是契丹人,女真人只占很少一部分。大家都讨厌他。到了南宋,蒙古军队更是几十万,蒙古人才多少?几万人而已。打南宋的,主力依然是汉军,以及其他民族:女真、契丹、色目人。蒙古人还是少数,还是大家围殴宋。北宋的统治者不光失德,他还失智。
北宋按理讲不会灭亡,金兵根本打不进去汴梁。是他们自己找了个道士请六甲神兵,帮他们打金兵。为了请神兵,北宋的统治者又给道士安排了一堆处女,做法。这能有好吗?神兵肯定请不下来,道士说你们这些凡人太闹,神仙不愿意下来,把兵都撤了,城门打开,我的神兵就下来了。然后他还组织了一批地痞流氓从城门杀出去。北宋的文官武将还很听话,打开城门,官兵撤走,然后金兵就杀进来了。
杀进来以后,金兵只占领个城角,没往里打。金兵说咱们可以谈判,条件是你们的皇帝亲自来,徽钦二帝就颠颠的去了,这不有病嘛?到了金营,人家让他爷俩写降表,徽钦二帝也写了。大家再举行个小仪式,降表献上,北宋正式灭亡。之后,宋军和金兵联合,押运金银、妇女回北方。徽钦二帝,皇后、公主、皇子也在其中,老老实实就跟人家走了,一路没逃跑没反抗。
到了北国还生了一堆孩子......全无心肝。两宋另一个毛病是对武将的抑制,平时管的非常严非常死,稍微有个风吹草动,直接杀了。赵构为什么不敢北伐?他们家咋对老百姓的,咋对武将的,反过来老百姓、武将会怎么对他,他自己心里比谁都清楚。北宋这样的朝代,自己家的老百姓恨他,境外的同胞害怕他,军队武将和他不一心,外国没朋友,全是敌人。
打起仗来,找外道守城,重兵压境的时候,打开城门,人家叫他去谈判,他就去了......这人品和智商,别说燕云十六州,给他一百个州,也守不住。回到开始吴起说的,根本的因素还是:人。人行,武器不行、物资不行、地理不行,最终也都能变成行。人不行,原本的优势也会变成劣势。更何况北宋这种,人本来不行,又加上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天的劣势。
没能收复燕云,已经证明北宋"人"不行了。当金兵再从燕云打过来的时候,肯定是挡不住的。你打别人一下,没打动,他打你,你肯定扛不住。我历来讨厌非黑即白的思维,喜欢的就说成完美无瑕,讨厌的就说成一无是处。对于宋朝,我也并不是说他一切都不好。而是说:对老百姓,对军队,对邻居,这三块根基,最重要的地方,两宋做的都太差了。
其他方面有优点,但那就不重要了。尤其是对老百姓,两宋被某些人赞扬的辉煌成就,根本没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对于统治者而言,没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的成就,都是扯犊子。经济再发达,GDP再高,钱全在皇帝、贵族、当官的手里,老百姓苦不堪言,根本没有用。最直接的后果是你跟人家打架,老百姓不帮你,甚至去帮别人。混到这一步,燕云十六州,黄河、长江,重甲步兵、床子弩......全白扯,一碰就塌。
大秦帝国那么牛,统一全国后为什么短短二十多年就灭亡了?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首先,我得申明一下问题中表述不准确的部分,实际上,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建立,一直到前207年秦朝的灭亡,只有15年的时间,而非题主所所说的二十多年。众所周知,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混乱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那么为什么会走上短命之路呢?我认为有下列原因:(秦朝疆域)其一,大规模的工程建造耗费了秦朝的国力。
长城和秦始皇陵墓,现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只要有外国领导人访华,大多会去这两个地方,成为了我们国家形象的象征。另外,秦朝的重要建设项目还有阿房宫和秦直道。据有关资料记载,秦朝当时的人口有两千万,用于这些工程建设的劳动力就有二百万,这是什么概念?二百万人口在当时秦朝的人口总量中占了十分之一!那就是国家每十人就要抽出一人去修建这些工程,而不是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对国家的长久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灾难!(长城)其二、秦朝没有产生像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那样有为的守业之君。
秦始皇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13岁的他就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后来又走向了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道路,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但是秦二世就不同了,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和秦始皇相比,那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不被人们所看好。(秦始皇)其三、农民起义不断,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
此后,中华大地彷佛又回到了春秋战国大动荡、大动乱的时期,战争不断。公元前206——202所爆发的楚汉战争为这一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最后以项羽的失败而结束,催生了西汉的建立。(楚汉战争)当然,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我在这儿只是将我认为重要的部分写了出来,和大家分享。还有其他答案的,可以继续交流哦。
秦始皇如果及时把他的百万雄狮大军调回是不是秦国就不会灭亡了?
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哪来的那么多如果呢?如果什么事都事先知道,那这个世界都不知变什么样了。根据我国的史书记载,我们知道秦始皇在征战六国的时候,拥有百万雄师,而在秦始皇的时候,秦二世胡亥在位时,这百万雄师都去了哪里,为何秦朝灭亡时没见他们。当时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便派遣蒙氏兄弟带领三十万大军前去北上,打击匈奴并修建长城,然后五十万大军进行南征,鞥鞋的军队分别驻守在咸阳,函谷关,以及还有部分军队在修建骊山。
在秦朝时期,男子的普遍寿命都是在二十五岁左右,而四十岁的人在当时就可以算是长寿了,因此秦始皇建立秦朝十几年后,随他征战天下的秦国军队中的将士们,大部分都去世了,此时军队中的士兵大部分是六国重新补上来的人,因此在起义军起义的时候,这些军队是没有以前秦军的那种忠心的。在巨鹿之战中,王离将军带领的二十万军队就是当年修建长城的蒙氏军队,但是项羽是一个军事天才,他仅仅带领十万人,便将这二十万人打得溃不成兵,因此这支军队全部牺牲在巨鹿战场上。
秦始皇派去南征的五十万大军并未在秦国的危急时刻赶回来,而是忘恩负义的立在了南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将这个小国重新纳入汉朝的疆土范围之内。因此秦始皇的百万雄师只剩下骊山修建陵墓的二十万人,而这二十万人也被秦国将军章邯带领着四处征讨起义军,他们也获得了好几场的胜利,但最终还是被项羽全部歼灭。
二战时,波兰明明拥有百万雄师,为何二十几天就被德国人攻陷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从后来的法兰西战役来看,即便远比波兰强大的法国军队和英国远征军,被德国1个国家打的满头包。法国投降,英国靠丢弃全部武器辎重,仓皇从诺曼底逃回国。如果连英法也是这种下场,何谈波兰。其实,波兰并不是被德国一家打垮的,而是德国和苏联联手进攻。在150万德军从西线猛攻时,东线还有约50万苏军从东线夹击。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被德军和苏军两线夹击,也是很难抵抗的。所以波兰亡国几乎是必然的。波兰的领土都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易攻难守的地区。他有5,600公里的漫长国界,想要固守难度极大。而波兰是个小国,经济也不发达。它的军队名义上有100万,但其实常规部队20多万。战争爆发前紧急扩充到70万,其余还有30万属于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很差。
依靠区区70万波兰军队去对抗总数高达200万多德军苏联,又是在大平原上作战,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而且波兰军队的武器装备比较落后,空军实力薄弱,军队作战模式老旧。与波军相比,德军在武器数量上占了相当大的优势,例如其一个步兵师就配有735挺轻机枪,比波军的326挺还要多出一倍。德军拥有6个装甲师、4个轻装师和4个摩托化步兵师,共约有2,900辆坦克。
德军一共将2,695架飞机用于德波战争中,包括771架战斗机、408架驱逐机,336架俯冲轰炸机和1,180轰炸机。以上三种部队,可以说德军都是当时欧洲最强的。波兰则不行。波军的装甲部队包括2个装甲旅、4个坦克营和配属到步兵师和骑兵旅、总计30个连的轻型坦克(仅装备机枪或口径仅有20毫米的火炮),总数约800多辆,还不到德军三分之一。
波兰空军共约有1,900架飞机,数量似乎不少。但有650架是训练机,另外700架是各式过时淘汰的飞机,不能作战。真正的前线战机仅仅392架,还不到德军的六分之一。其中战斗机仅有185架。在德军闪电战下,在乌克兰大平原一战就能吃掉70多万苏军(基辅会战),波兰实力远远不如苏军,自然是招架不了的。具体作战中,波兰军队还像一战时期一样,固守一个个坚固的防御阵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什么至二世就灭亡,秦朝百万雄师去哪里了呢?
秦帝国帝国二世而亡,必然之中充斥着偶然因素。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经过10余年征战,消灭了关东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得封建大帝国,秦帝国。至此秦帝国本该停下征战,与民休息,但是秦始皇以他的格局,继续了另一种“征战”灭六国过后秦帝国,派出了50万军民组成的岭南开拓团,继续向岭南进发,真服当地百越族群,历时10多年,伏尸百万,才将岭南纳入秦帝国版图。
与此同时派出了蒙括为首的长城军团北逐匈奴,收复黄河河套地区,筑城而守。同时迁徙居民到河套地区开展农耕生产活动。筑城九原郡,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对秦的袭扰,征发100万民夫,将以前秦、赵、燕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开展国家整饬活动,修建连接六国的直道;修建各类水利设施,为了配合征百越,修建灵渠,沟通长江以南水系,加大各区域的联通力度。
修建阿房宫,修建史无前例的发型宫殿群,阿房宫。修建秦皇陵,征发70万农牧修建自己的陵墓。开展了文化思想领域的整合,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的标准化建设。统一思想的焚书坑儒举动负面影响较多。始皇帝最失败之处,是没有明确身后继承人,致使秦朝的危机没有化解,还在雪上加霜同时灭六国后,秦始皇没有将缉拿管控六国贵族作为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只是将他们集中迁入咸阳,提供房屋和生活品,这也为期末六国贵族四下流窜串通作乱埋下了伏笔。
最要命的是,在生前没有做好继承人的选定,只是在巡视天下病危弥留之际,才下召要求公子复苏回咸阳主持国事,但是这个圣旨被赵高和丞相李斯所篡改,不但篡改了诏书,还重新写了一份诏书勒令扶苏和蒙括自尽,将威胁最大的扶苏公子和大将军蒙括除掉,至此天下没有可以制衡赵高的人了,借假圣旨继位的不良人胡亥,完全是个傀儡皇帝胡亥,最终也是被赵高杀死。
始皇帝时期,国家劳役很重,但是没有爆发战乱,如果扶苏继位,停止不必要的徭役,同时集中精力做好化解危机工作,秦帝国未必不能延续。扶苏比较仁慈,也有历练,手中有蒙恬、蒙毅这样的人才,朝中正直大臣能够保全,群策群力,可以化解危机。蒙恬的存在,可以保证大秦的军心士气不至崩溃,章邯不至于兵强马壮时,首鼠两端,最终投降项羽。
秦朝的赢室公族可以保全,岭南的秦军不会自立、不听调遣。秦军百万之众的谜团秦国最后灭了楚国后,部分军队瑞王翦返回了关中,这支军队因该是精锐部队,大概有20万人,之后的秦朝将俘虏以及部分秦军,连同家属50万人,组成了岭南军团,开府岭南,征服百越去了。这留下的20万,除了一部就在了关中,其余的被派往秦朝各个郡县。
长城军团,继续守北方,当中也有部分服役期满的秦军回家了。也就是说:秦可以在战时征召100万军队,当没有战争之时,他是只有不到60万军队的,除了北方外,岭南有一部分,中央直接指挥的不到10万,剩余的都被放到了各个郡县维持秩序去了。所以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时,秦朝无兵可调,除了军官,其他的都是从服劳役的农民中征召的,结果一战,就打垮了陈胜的主力起义部队,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但是由于对迁徙到咸阳的山东六国贵族的管控不力,这些贵族返回原来的领地,造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朝中又无能人,进退失据,最终秦被灭。
北宋禁军巅峰时期,人数多达80万人,为何会被几万女真骑兵灭国?
宋朝的募兵制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宋政府将这个制度应用到极致。凡遇上天灾爆发的地区,朝廷就会在灾区大量招募灾民入伍当兵,供其衣食,免得他们聚众造反占山为王,成为不利于统治的因素。这种募兵制的好处在于,可以把一些可能反抗朝廷统治的潜在力量转变为维护统治的力量。为此招募灾民时,如有不从者甚至采取强制措施。这就是两宋农民起义很少的原因所在。
但募兵制的缺点更是显而易见;招募不已,员额日增,老弱参杂,训练全废,已全非英勇善战的劲旅。在北宋建国八十年以后,军队人数多达一百四十余万,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使北宋陷入积贫积弱的困境。这样一来,北宋的禁军看似多,其实不过是由流民转变为正规军队,还没有经过训练的乌合之众罢了,所以靖康之耻时,北宋才会被金国所灭。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