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这个开国皇帝登上最高权利的宝座,用水到渠成这四个字来概括一点也不为过。司马炎是我国晋朝的缔造者,在司马炎时期,中国重新进入了统一的王朝。恰恰这时,杨艳有一个表妹叫赵桀,长相娇好,常常与司马炎有暧昧举动,杨艳想着表妹可以帮助自己,索性劝司马炎册封表妹位夫人,司马炎一听,欣然同意,感觉太后很是大度。
司马炎是最弱的开国皇帝吗?
并非如此以曹魏那时的国力和气度,战将千员谋臣奇甲人才济济但这一优势止步于司马氏篡权,才又了三国归晋。应该说西晋王朝集中了天下豪杰千千万,国力强大政治清明。但自孙吴被灭后,晋武帝司马炎就纵欲过度不思进取,痴情于女色羊拉车行走于红颜祸水中,亲手葬送了西晋王朝的铮铮日上的美景,从此马放南山兵器入库。大臣权臣斗富损国,更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皆是因为拥立了傻儿子司马衷形成的。
司马炎为什么会选一个白痴当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想立太子,怎奈大儿子不到两岁就夭折了。次子司马衷从小先天不足,痴呆。跟着老师学习几年,也没有认识几个字,司马炎看着儿子不成器的样子,就暂时把立太子的事放下了。可是,皇后杨艳却不是这样想的。她想让自己的儿子早点当上太子,那样皇帝自然就当上。杨艳就多次的吹枕边风,劝司马炎早点立儿子司马衷为太子。
恰恰这时,杨艳有一个表妹叫赵桀,长相娇好,常常与司马炎有暧昧举动,杨艳想着表妹可以帮助自己,索性劝司马炎册封表妹位夫人,司马炎一听,欣然同意,感觉太后很是大度。于是,这赵夫人和杨艳一起,开始不断的劝司马炎立司马衷当太子。司马炎本来就是多情好色,架不住两个美女的软磨硬泡,终于在公元267年,立司马衷为太子。
公元272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他的儿子司马衷举办婚礼,娶了贾充之女贾南风。公元278年,司马炎为了测试一下自己儿子的能力,让人将奏折给太子送去批复。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十分担心,就找来了内侍张泓代替,并许诺将来与张泓共享富贵。结果,晋武帝司马炎看了以后,很是满意,大臣们知道是假,也不敢多言。于是司马炎决定将来让司马衷继承皇位。
如何评价晋武帝司马炎?他到底是明君,还是昏君?
司马炎是我国晋朝的缔造者,在司马炎时期,中国重新进入了统一的王朝。这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明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长河的发展中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晋武帝司马炎这个开国皇帝登上最高权利的宝座,用水到渠成这四个字来概括一点也不为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的发展总是有他的前因后果。
当初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在曹魏军中辛苦经营几十年,才有了后来高平陵政变,通过斩杀曹爽而夺得了曹魏的大权,司马炎的叔叔司马师和他的父亲司马昭又从司马懿手中接过权利的大棒,继续在万马军中作战,在他们的有生之年里消灭了以刘婵为代表的蜀国,为司马家族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炎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逼退了魏元帝曹焕,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晋朝。
司马炎建国之初,主要问题就是要面临最后一个敌人吴国。经过短期的休整之后,司马炎重新派兵遣将,随即攻打吴国,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最终消灭了吴国,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司马炎建国初期,实施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国家政策,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与稳定。比如降低税负,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等。晋朝当时的社会基本上是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的状态。
“洛阳纸贵”一事就出现在当时司马炎统治时期。可以说当时也算是一个盛世时期吧。可是到了司马炎统治后期,他逐渐变得懒于管理朝政,生活上也是非常的奢侈腐化,朝廷中大量任用宗室贵族,国家的发展基本处在非常混乱的状态。另外司马炎错误的选定接班人也为后来发生八王之乱埋下伏笔。在八王之乱持续十多年中,国家经济不断衰退,百姓流离失所,原来的盛世一去不复返!历史上对于司马炎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观点各不相同。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后为什么迅速衰落?你怎么看?
世人都认为西晋衰落和灭亡的原因,是“八王之乱”和之后的“五胡乱华”。但这两个事件,都只是西晋衰落和灭亡的直接因素,不是根本原因,西晋的衰落和灭亡关键还是西晋王朝本身。门阀制度的影响制约东汉末年以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门阀制度,是曹魏也是西晋政权最大的弊端和隐患。各个地方的门阀世族,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利益集团,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不但掌握了大量的政治资源,同时还通过手中的政治资源,大量兼并和侵占土地,从而掌握大量的经济社会资源,社会影响力地巨大,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皇权的安全。
与门阀士族制度相配套的“九品中正”选人用人的制度,给门阀士族子弟升迁大开绿灯,将广大寒门子弟晋升进入朝堂为国家服务的道路完全堵死,完全没有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导致国家管理的人才凋零匮乏,没有活力和生机,暮气沉沉,很难开创一个新王朝的新气象。分封制度的重大失误西晋王朝是曹魏的晋王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定国号晋,建都洛阳。
所以,西晋建立在曹魏政权之上,全盘接收曹魏所有政权组织结构,曹魏政权原有的种种政治弊端和政治隐患都遗留了下来,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门阀制度。作为西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非常担心其他的世家大族觊觎皇位,像他篡魏那样篡晋自立,夺取西晋的皇位。于是司马炎以昏招治弊政,想到和采取的办法就是,大肆分封皇室成员,将国家的军队和经济尽可以地掌握在司马氏皇室自己人手中,以此来削弱门阀世族的势力以及对皇权的威胁。
司马炎在篡位之初就大肆分封诸侯王,一共分封了十七个藩王,并且给予诸侯王前所未有的权力,允许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国自行任命官吏,不需要通过朝廷;允许诸侯建立自己的军队。这样以来,各个诸侯国完全掌控自己国内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权,拥有自己的军队,俨然成为了国中之国,中央政权对诸侯国的控制力严重弱化,这一失误成为后来“八王之乱”王室操戈最根本的原因。
开拓进取精神的缺乏西晋王朝是篡魏而来,没有经历战争的洗礼和政权的动荡。平稳的权力交替,也意味着腐朽落后思想和行为的继承。因此,西晋王朝从开国之初,就没有改朝换代的新气象、新作为,从皇帝到大臣,都没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奢靡腐败的现象非常突出,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皇帝司马炎醉心于犬马声色,大肆扩充后宫,宫中妃嫔的人数一度达到一万余人,司马炎每天晚上乘坐羊车,任由羊车将其拉到哪个妃嫔居住的宫殿,就选择宠幸哪个妃嫔。
二是大臣奢靡成风。朝中大臣以奢靡为荣,以比富斗富为时尚,在全社会形成了严重的奢靡之风。著名的事件就是“王石斗富”的历史典故,同是皇亲国戚羊琇、王恺、石崇等人斗富逞能,王恺用蚕丝作道路的帐幕,石崇就用锦缎作屏幕;王恺拿二尺多高的珊瑚树向石崇炫耀,石崇就拿出四尺高的珊瑚树回敬。朝廷以及全国上层阶级奢靡成风,消磨斗志、败坏朝纲、引发腐败,加重百姓的负担,激化阶级矛盾。
朝堂朋党盛行的现实危害朋党,就是少数朝中大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利益集团,然后党同伐异,心中只有小集团的利益得失,没有国家的整体利益。西晋的朋党,在司马炎还没篡魏自立之前就开始形成,早期是侍中、尚书令、车骑将军贾充与荀凯、荀勖、冯紞相互结为朋党,朝中许多官员依附,党派众多庞杂。后期是皇后杨艳的父亲杨骏及其弟杨珧、杨济当权,结为一体,互相利用,排斥打击忠臣和贤臣。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作为皇帝的司马炎对朝中的朋党现象,睁只眼闭只眼,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最终导致愈演愈烈,为之后的“八王之乱”埋下祸根。 皇帝智力不全引发皇位之争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在选择继承人时,缺乏了应有的胸怀和胆识,最终选择了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儿子司马衷继承皇位,即西晋惠帝。皇位,从来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人人垂涎。
如果坐在皇位上的人能力很强,则人人心服,万民归心,天下太平;如果坐在皇位上的人能力平平,甚至像晋惠帝司马衷这样的智力不健全者,比一个普通人的智商和能力都不如,那么自然就会让一帮不安本分的人,感觉有机可乘,蠢蠢欲动。这就是西晋王朝“皇后贾南风乱政”和“八王之乱”皇室成员互相征伐杀戮的根源所在。司马衷智力有问题,史书上有两个事例记载可以证明:一个是青蛙为谁而鸣。
司马衷在皇家林园中散步,听到池塘里不时地传来青蛙“咕呱咕呱”的叫声,郑重其事地问随从,这青蛙这么辛苦地叫唱,到底是为公家叫还是为私人叫呢? 另一个是何不食肉糜?国家发生饥荒,饿死了很多老百姓,地方官员上报给朝廷,皇帝司马衷一脸的不解,问官员百姓饿肚子没粮食吃,为什么不去吃肉粥呢?(《惠帝纪》云: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
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杨艳,如何牢牢抓住司马炎的心?
一个女人要抓住男人的心,特别是要抓住皇帝的心,无非是年轻貌美、性格温顺、贤淑纯良。作为西晋武帝第一任皇后的杨艳,深得司马炎的宠爱,至死未变,也是这些原因。杨艳非常漂亮,天生丽质,身段、脸蛋、皮肤都非常完美,可以说倾国倾城,自然深得司马炎的宠爱。杨艳去世是才三十七岁,一个保养得体的宫中女人,正是丰韵姿色兼具,远未到人老珠黄的时候,所以杨艳的一生都是貌美如花。
同时,杨艳掌管后宫,宫中第每次从民间海选女子,杨艳总是只允许选择那些面色白净、身材修长的女子,而那些非常漂亮的女子,不允许选进宫中。也就是说,只选姿色中等偏上的,最出类拔萃的,特别是可能超越自己的,坚决挡在宫门之外。所以,杨艳永远以宫中最漂亮的女人存在。杨艳出生名门,父亲杨文宗,祖上在汉代时四世皆位列三公。
杨文宗在三国曹魏时期担任通事郎,世袭受封蓩亭侯。祖先优质的基因,让杨艳自小聪明贤慧,善于书法,娴熟女工。 杨艳久历苦难,在襁褓之中就失去了父母,在舅舅赵俊家长大成人,后来用跟从继母生活。经历苦难,让杨艳善解人意,性格温顺、心地纯良,成为了男人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依赖!杨艳在司马炎还是世子时,就嫁给了他,两人年纪相当,年轻的时候就结合在一起,一个是倾国倾城、国色天香,一个才华横溢、英俊神武,一定是真心相爱,真情相待。
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多个儿子,但是为什么他把皇位传给了愚钝的司马衷?
谢谢邀请!晋武帝司马炎有二十几个儿子,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愚钝的司马衷?其主要原因在杨皇后身上。杨皇后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司马轨,两岁就病死了,二儿子司马衷,三儿子司马东,按照立长不立幼的方法,司马衷可以立为太子,可是司马衷到了七、八岁,连一个字也教不会,这样,恐怕长大后不能治国,所以司马炎就想立司马东为太子。
若这样做,杨皇后不同意,杨皇后喜欢司马衷,她说若破了立长不立幼的规矩,以后就乱套了。司马炎宠爱的赵夫人,和杨皇后串通一气,说什么小孩子长大后,就有心眼了,说不定大器晚成呢?由于这两个女人的劝说,司马炎就动心了。公元267年,正是立司马衷为太子。旧时代的人结婚都早,十来岁就结婚了。司马衷十三岁的时候,就准备给他选太子妃。
车骑将军贾充的大女儿叫贾南风,长得不怎么漂亮,贾充想让他的女儿做太子妃,可怕选不上,就叫自己的妻子郭槐买通宫女,给杨皇后送去许多贵重礼物,又在杨皇后面前吹嘘贾南风怎样怎样有才干,没想到竟然把杨皇后说动心了。这样一来,无论司马炎选谁,杨皇后都不愿意,最终还是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做了太子妃。由于司马衷确实是痴呆,十几岁了还弱智,没有什么用,司马炎就想换太子,可是杨皇后不同意,司马炎就和大臣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治理国家的问题,出了一张试卷,叫司马衷解答,贾南风就让朝中大臣帮助把答案写好,司马衷誊抄。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