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本类似《邪影本纪》的书?
有很多,例如:网游之模拟城市、网游之混在美女工作室、网游之英雄无敌、网游三国之城市攻略、三国之模拟城市、诸侯争霸、网游之我是皇帝、网游三国之城市攻略、网游之地下城主、英雄无敌之大航海时代、网游三国之英雄与诸侯、地下城魔王养成日志、宏图霸业、重生之城市攻略、天域神器、网游热血三国、英雄无敌之尸山骨海、网游之三国狂想、帝国远征 《网游审判》、《网游之帝国崛起中》、《英雄无敌之最强驯兽师》、《网游——战争》、《网游之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英雄无敌之极品领主》、《英雄无敌之国战》、《网游三国之城市攻略》、《红色警戒之战争》、《网游之星际殖民》等。
为何春秋时期的诸侯们热衷于争霸,而不是吞并和灭国?
西周覆灭后,历史进入了春秋时代。在春秋时代,周王室被边缘化,王权衰落、霸权兴起。在整个春秋时代,争霸是周王国的主流趋势:公元前722年~公元前710年,“小霸”郑庄公主导了东周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成功与齐、鲁二国结成盟友后,取得了对宋、卫、蔡、陈联盟的决定性胜利;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抢先回国夺得君位,开启了与楚成王长达四十三年的争霸历程;在齐桓公死后,宋襄公妄图争霸,却被楚成王多次羞辱,不但没能称霸,还因泓水之战中受重伤而在公元前637年去世;公元前632年,晋文公率晋军在城濮之战中战胜楚军,成为东周第二位霸主,拉开了晋、楚一百二十余年争霸的序幕;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军,当上了东周第三任霸主;公元前575年,楚共王在鄢陵之战败于晋军,标志楚国失去了霸业;公元前562年,晋悼公以“三分四军,轮番出征”战术彻底拖垮了楚国,征服郑国而夺回了霸主之位;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攻入郢都,几乎灭了楚国,让晋、楚争霸格局彻底终结;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挟挫越和败齐之威在黄池压倒晋国,成为新一代霸主;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当上了春秋“末代”霸主……。
从春秋初到春秋末,虽然能坐上霸主之位的人并不多,但稍微强大一点的诸侯国都想称霸。这就是春秋的现实。所谓“霸主”,就是诸侯之长。为什么春秋诸侯如此热衷于争霸,却不通过消灭和吞并其他诸侯国来壮大自身呢?首先,需要特别强调的核心关键是,争霸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争取更多资源以发展壮大自身的手段。争霸是东周诸多强者之间的游戏;一旦成为王室和诸侯公认的霸主,就意味着能获得比其他竞争者更为丰富的资源,在竞争中能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像晋国,长期担任诸侯霸主,就可以公开要求诸侯进贡。那些认同晋国为霸主的诸侯国,都需要定期向晋国进贡,以获得晋国的保护。公元前549年,因为晋国正卿士匄对诸侯征赋过重,郑国子产特意写信劝谏,让士匄减轻诸侯负担;公元前529年平丘会盟时,子产再度对晋国划定的进贡标准产生异议,成功地让晋人减轻了郑国的赋税。
由此可见,当上霸主后,就能享受各诸侯国定期的进贡,对霸主之国而言当然是获利多多。可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当上霸主获利良多,但未必一定要当上霸主才能赢得利益。典型案例如楚成王,一生曾经与三个中原强国争霸,分别是齐、宋、晋。尽管在与这三国争霸过程中,楚成王整体上并未落下风,可他却从未当过东周霸主。尽管如此,楚成王执政时却是楚国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不但逐渐赢得了中原诸侯国的认同,还把楚国领土扩张到了淮河中下游。
特别是在齐桓公称霸期间,表面上每次对抗齐桓公都能压过楚国,但实际上却是齐国得了“面子”、楚国得了“里子”:楚国领土就是在这期间扩张到淮河流域的。楚成王不作霸主却获益良多,这充分证明了争霸不过是个“手段”,最终目的还是争夺资源、以壮大自身。既然争霸不过是壮大自身的一种手段,那么在春秋强者眼中,争霸与“吞并和消灭它国”也就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冲突。
虽然春秋时代争霸是主流,但吞并和消灭它国来壮大自身也是寻常之事。东周“小霸”郑国崛起过程中,就先后灭了郐国、东虢国、祭国、鄢国、胡国等等;南方楚国在崛起过程中,先后灭了权国、陨国、绞国、南申国、息国、江国、黄国、蓼国等等诸侯国;在进入春秋后,齐国吞并了祝国、纪国、遂国、谭国等等国家;晋国在称霸前,灭了郇国、霍国、杨国、韩国、魏国、虞国、芮国、西虢国等等;秦国则灭了梁国、西戎十二国……。
所有这些案例表明,东周诸侯在忙于争霸的同时,从来就不会放弃消灭、吞并其他国家,以壮大自身。所谓“春秋战争不以消灭他国为目的”的说法,原本就是个错误的结论,根本与史不符。公元前487年,因为曹伯阳不自量力尝试称霸而得罪了宋国,结果被宋景公率兵剿灭。宋国长期处在东周二流诸侯国水平,其实力不足以主导争霸战争。
但二流诸侯国宋国却一举吞并了曹国,足以证明直到春秋晚期时,灭它国以壮大自身的现象依然十分常见。所以,越国灭吴、楚国灭蔡、陈二国等等,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能不能吞并其他国家,是受到当时很多客观因素限制的。典型案例,陈国就曾两次被楚国所灭,但又两次被复国;直到公元前478年,楚国人在第三次伐陈后,才最终吞并了陈国。
为什么前两次楚国灭陈都不能成功呢?公元前661年,齐国大夫仲孙湫访问鲁国,顺便查看庆父作乱对鲁国的影响。回到齐国后,仲孙湫告知齐桓公:“庆父不除,鲁国国难不会停止。”听说鲁国内乱不休,齐桓公猛地冒出了另一个念头:“鲁国可以被吞并吗?”仲孙湫听了,赶忙回答:“不行,鲁人还秉持周礼。周礼,是立国之本。下臣听说,国家即将灭亡,根本先倾覆,然后枝叶随之枯萎。
鲁人没有抛弃周礼,还不可侵犯啊!”仲孙湫口中所说的“周礼”,其实就是代指一个国家能正常存在的社会秩序。虽然庆父之乱严重扰乱了鲁国政坛,但鲁国社会整体稳定,国人还未背弃社稷。所以,齐国想要强行吞并鲁国,必将遭到鲁人的强烈反对,得不偿失。公元前681年,齐国灭了遂国;公元前677年,遂人突然作乱,杀死了齐国戍卒。
为此,齐国再次出兵,歼灭了作乱的遂人。对于遂国这样的小国,即便是作乱,齐国花费轻微代价就能平定。但是像鲁国这样的大国,一旦作乱,齐国所要付出的代价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因此,只要鲁国人心未失,春秋时期的任何大国要想吞并它都得仔细斟酌可能付出的沉重代价。同样,楚国对外扩张的国策虽然是“灭国为县”,但如果灭一国所付出的代价过大,楚人也不得不仔细去权衡其中利弊。
这就是陈、蔡等国多次被灭、其后又被楚人数次复国的根本原因所在。春秋时期,绝大多数强国实力还不足以对其他诸侯国形成压倒性优势,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争霸”的方式来强迫其他国家来服从自己,而不是一味寻求消灭、吞并对方——因为强行吞并他国,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更加沉重。但那些本身弱小、国内又人心尽失的诸侯国,则纷纷被强国吞并,再也没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