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徽派建筑的艺术美徽派建筑善于将自然的形式美与建筑的艺术相结合,在规划设计时,讲究整齐规律、平衡对称,所有的徽派建筑都是符合自然和谐之道。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受赣派建筑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
徽派古建筑到底美在何处?
作为一个徽州人,这个问题必须来说几句。徽派建筑是我们古民居中保存最好、分布最广的一种民居类型。它是由特定的空间、时间和环境构成的建筑,是一种包含了家族观念、行为秩序、社会结构和个人地位等在类的一个文化范畴。一、何谓徽派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一个很重要的建筑流派,它的特点是集中了“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浪漫,结构严谨,雕镂精湛”。
徽派建筑以“青砖绿瓦马头墙,灌木回廊乡阁藏;梦里水乡芳绿野,玉谪伯虎慰苏杭”的特征,别具匠心,巧夺天工。徽派建筑的发源地徽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号称“东南邹鲁”,这里创造出了灿烂徽州文化。徽文化是一个庞大、完整、复杂的文化体系,包括了徽商、徽剧、徽雕、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等等,是中国三大地域显学之一,有着浓郁的儒家文化传统。
徽州是一个山地为主的江南丘陵地区,自古“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在农耕社会,由于可耕作的土地很少,所以徽州人一到成年大多背井离乡,外出经商。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明清三百年间第一商帮——徽商。他们亦商亦儒,在外面获得成功后,将资金投入到家乡,建造了誉满天下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美,是得到世界公认的。
她美在形式,美在风水,美在和谐,美在那高耸的马头墙,美在每一块青砖碧瓦。二、徽派建筑的和谐美徽州多山地,地面大多崎岖不平,这里在气候多变,阴晴不定。这里的山或耸入云端,或连绵起伏;这里的水,或清流汩汩,或激流飞瀑。这里森林覆盖率在85%以上,山上郁郁葱葱,奇花异草随处可见。在徽州山水之间,徽派建筑虽然大小不一,间或出没,但它们都遵循着统一、协调的风格,与自然山水相呼应,生动而协调,再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徽派建筑总体上布局于青山绿水之间,风格简约,以黑白二色对应天地阴阳,没有过多的大红大绿,没有富丽堂皇,如同小家碧玉,隐没在江南烟雨之中。特别是多雨的江南,烟雨蒙蒙之中,山间偶露一角粉墙黛瓦,更是美不胜收。三、徽派建筑的艺术美徽派建筑善于将自然的形式美与建筑的艺术相结合,在规划设计时,讲究整齐规律、平衡对称,所有的徽派建筑都是符合自然和谐之道。
徽派建筑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注重装饰。栋梁两端雕有多种图案,通体显得恢宏、华丽、壮美。徽派建筑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这些砖雕题材广泛,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也有反映徽州人民生产生活的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正是这种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作为建筑外形方面的统一风格,使得徽派建筑不仅建筑形式上美丽大方,也符合徽州人居住的需求。四、徽派建筑的布局美徽派建筑注重"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布局上注重体现人与自然、天道的联系。在徽派建筑中,天地日月诸象,春夏秋冬四季,珍禽异兽等百兽,青龙白虎等四神都有体现。徽州村落建设选址布局都遵循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村中必有风水之穴。此穴一般是背阴向阳之处,是全村是"藏风聚气"之所,"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有风水之穴必有水口。水口是众水所总出处,一般在此广种树木,使山川与建筑结合成为一个自然和谐的有机整体,既能保住村庄的瑞气不外泄,又提升了村庄的隐蔽性和安全感。五、徽派建筑的马头墙之美马头墙是防风防火墙,是徽派建筑的符号和最显著的特征,可以说是徽派建筑的灵魂。
徽州平地少山川多,人们建房往往集中在一起,居住密度很大。这种居住方式虽然便利,但也有消防隐患。于是聪明的徽州人就发明的“马头墙”来遏制火灾,分割空间。马头墙除此之外,还能利于排水,吸热采光,功能十分强大。马头墙是一个呈阶梯状的墙头,有一叠、二叠、三叠和四叠之分,造型上有“坐吻式”、“鹊尾式”、“印斗式”等不同样式。
坐吻式的规模很大,多见于村庄的祠堂和寺庙;鹊尾式素雅简约,多用于徽派园林;印斗式不拘小节,以绘画代替砖雕,省工省钱,是徽派民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样式。马头墙的基调是黑白二色,墙体通白,墙头辅以黛青瓦片,象征着阴阳和合。从视觉上说,小面积的黑色附着在大面积的白色上,那大面积的白色就如同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既体现了惜墨如金的沉稳,又给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六徽派建筑的材料之美徽派建筑的材料基本上是就地取材,以徽州本地出产的杉木、青石为主,但是对材料的质地和肌理、花纹、品相比较重视,力争呈现原生态的自然美。在材料加工上,匠人们尽量保持这种原生态,去粗取精,每块木料上都要用徽州当地的桐油刷过,增加表面亮度和光滑度,又不掩盖材料本身的色彩。徽派建筑的室内设计更是匠心独具,每一栋徽派建筑都是木雕、砖雕和石雕的结合体,室内的花窗、屏风、家具和室外小院中的假山、盆景、水池都能协调统一,互为情趣。
“徽派三雕”中的文化民俗之美,也可以通过建筑材料上展现。徽州人将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巧妙的结合,以“暗八仙”象征八仙过海,以蝙蝠象征福,以桃子象征寿,这些元素都被雕刻在徽派建筑上,便得徽派建筑的文化含义更加突出。七、徽派建筑实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就是一座著名的徽派建筑。这座建筑是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耗银四万余两,按山东孔庙格式建造的,至今保存完好。
它的规模、气势及精美,令人惊叹不已,是公认的“江南第一祠”。这座建筑木、石作遍施雕饰,斗拱、雀替、梁头、驼峰、叉手、蜀柱、平盘等木构件上,全部雕饰有各种云纹、花卉、禽兽图案。前檐台基上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抱鼓石等,均用优质黟县青石料制作,刻有飞禽走兽、花卉云纹等图案。这些图案用笔细腻,图象清晰,色泽艳丽,是徽派建筑绘画珍品。
为什么江西婺源的建筑,跟安徽的徽派建筑很像呢?
如果了解徽州的历史,就不会存在这样的疑问了。江西和安徽是两个相邻的省份,在某些方面自然相互影响。但是这个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需要追根溯源。婺源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古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继1934年之后再次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为什么浙江一些地方流行徽派建筑?安徽有很多人移民浙江吗?
谢谢邀请,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中国传统建筑流派说起。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和文化孕育出不同的民居形式,进而演化成了多种建筑派系,根据不同风格和用途,中国传统建筑大致可把中国传统建筑分为六个派系,即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六大建筑派系。六大传统建筑派系中,又以徽派建筑名气最大,影响范围最广。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受赣派建筑影响,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流行于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及严州、金华、衢州等浙西地区。实际上,在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也能见到徽派建筑的影子。那么,浙西地区不是安徽,为何又流行徽派建筑呢?这不但有着地域文化因素,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据历史资料显示,唐朝前期,唐朝曾有一种称为“道”的监察机构。安史之乱后,地方割据兴起,道便成为事实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并伴随各地节度使,成为藩镇割据的开始。浙江西道领长江以南,至新安江以北的原江南东道地,包括今天的苏南、上海和浙北和徽州(大致包括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到明代,这一地区为明朝“南直隶”省。
满清入关后,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沿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南京为国都的地位,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清康熙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从历史行政区划的变迁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徽州长期处于浙江西道或江南省的范围之内。
虽说古徽州范围不包括今天浙江省的市县,但历史上的徽州地区却是浙江西道或江南省中的一部分,而浙西地区又与徽州紧紧相连,受徽派文化和徽派建筑影响也在情理之中。但真正影响浙江建筑的,却是徽商。明清时期,徽商顺新安江进入浙江经商,杭州、衢州、严州、嘉兴、湖州、 金华兰溪等地曾是徽商所到之处,很多徽商发家后,便在浙江安顿下来,在当地置业建房,把家乡的徽派建筑建造在异乡的土地上。
江西婺源原是徽州地区的,不管方言,还是徽派建筑都是一脉相承,他们还想回归故里吗?
我是土生土长的婺源人,回答这个问题,不代表别的婺源人想法。可能是从小受到爷爷的熏陶,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年龄,他就和我们说:“我们是安徽人,可别忘了自己的故乡!”爷爷是纯粹在婺源被安徽管辖的年代长大的,他对徽州情节特别深,虽然在被婺源改制江西管辖的几十年后,依然恋恋不忘自己是安徽人。那时候我们刚上学,就知道有这么一句话,“宁为安徽人,不做江西鬼!”我们还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但婺源曾为徽州的部分,从此,就根深蒂固地成为了脑海里不可忘却的一种徽州情节。
九十年代的时候,犹记得第一次去屯溪坐火车,我们去饭馆吃饭,老板听说我们是婺源人,马上就说:“老家人来了!”态度特别热情,加上风俗大都相同,除了语言不同之外,就觉得在屯溪就和我们在县城没有什么区别,那时候的很多屯溪人根本没把我们当外省人!如今,徽州改名黄山,徽州这个当年曾经在中国大地,显赫一时的称谓,似乎已经被历史的洪流逐渐淹没了。
婺源在江西的管辖之下,还算很好地保留了徽州特有的风格,没有被江西临近的地方所同化,这是幸运的。唯一的遗憾,随着改革开放 几十年过去了,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对于徽州这个名词,显得相当陌生,也丝毫表达不出那种像我们那一代人对徽州的亲切感。婺源也在这几十年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经济和沿海发达城市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内地来说,还算一般,老百姓过得也算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对于想不想回安徽已经不重要了。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