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清照的故事有哪些?
李清照才高于丈夫太多,还是寂寞的。之前读到作家木心这句话,甚是不解。自古以来,在众多读者心目中,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该是恩爱夫妻幸福婚姻的典范,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情投意合、岁月静好时,他俩偕隐乡野与诗书相伴;山河动荡时,风雨同舟相互安慰,怎么会寂寞呢?最近,看了一些关于其他古代文人伉俪的闲书,照样有赏月观花的诗意生活,也照样有悲欢离合的人生境遇。
回过头去重新看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珠联璧合,心里忽然觉得,他俩的确还是有所寂寞。感到寂寞的,不仅仅是才情卓越的李清照,恐怕还有在诗词上稍逊一筹的赵明诚。为何这么说呢?屏居青州期间,他俩集中心思,致力于赵明诚从小喜爱的金石文物事业,收集古籍、建立书库、编撰成册。在李清照协助下,赵明诚还著写了《金石录》一书,对后世金石文化的研究起到很大的借鉴作用。
非常单纯且让人眷恋的一段生活,以至于让李清照愿意就这样在此生活到老。她说:“甘心老是乡矣。”关于这段幸福生活,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描写了一个场景:每天饭后,坐在归来堂,炉子上烹着茶,两人开始玩一个小游戏——指着面前堆积成山的书史,说出某个典故,在哪本书的哪一页、哪几行,以输赢决定喝茶先后。李清照博闻强记,诗词典故向来属于她的拿手好戏,所以,自然总是她赢。
当她赢了之后,或许因为一时“得意忘形”,忍不住“举杯大笑”,而这一笑,又将茶水泼在了衣裳上,最终没有喝成。有诗书、茗茶相伴,又有爱人陪伴在侧,谈笑风生,这样一种夫妻生活的场景,很美吧?它也的确让后世文人艳羡不已。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悼念亡妻的词作中这样写道:“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其中所运用的典故,就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当年在归来堂赌书泼茶的悠悠往事。在这一赌一泼之间,李清照笑了,可是她对面的那个人笑了没有?如果也有笑,同样是发自肺腑的忘我爱恋下的开怀之笑么?世间任何概念都是相对成立,有阳必有阴,有赢必有输。好胜与虚荣是世人的通病,人们习惯在风和日丽的、稳获胜券的情况下,才容易感到舒心、高兴。
难得有人思考一下,输赢的本质又该是什么。有一年重阳节,李清照给在外游历的丈夫记去一首词作,就是著名的《醉花阴》。赵明诚品读之后叹赏不已,尤其对其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自愧不如。一边自愧不如,一边又在好胜心的驱使下想赢过她。为此,他闭门谢客,废寝忘食,冥思苦想三天三夜,一口气作了五十首。
然后兀自想着,总有一首压过家里那位千古才女吧。结果呢,还是妻子厉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赵明诚是个好胜心很强的人,不服输;李清照才高丈夫很多,要比品诗作词,赵明诚根本不是她对手。在二人世界里,李清照就像诗词上面的独孤求败。或许,正因为以上情况,赵明诚后来也就不愿意陪妻子玩儿了。在宋人笔记杂史《清波杂志》中记载这样一件小事:李清照的族人曾经反映,当年,赵明诚在建康任职,每到下雪天,李清照喜欢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登临城墙远眺雪景。
她会邀请丈夫一同前往,与自己和诗,而赵明诚的反应却是“每苦之也”。一个兴致勃勃饶有诗趣,一个却是意兴阑珊懒得动弹。这样的落差,对李清照来说,少了玩伴,自然会感到寂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从赵明诚的站位来看,如果没有做到忘我地深爱李清照,他一样是寂寞的——因为,他总是在认真中输给对方。比写词,自己苦心孤诣,最终输给了妻子;比记性,同样不如李清照,赢的总是她,笑的总是她。
女神李清照真的是麻将爱好者吗?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首先,我们要给大家更正一下,麻将的起源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朝。明朝郑和下西洋时,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试图杀了郑和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郑和发明麻将也很有智慧,他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然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然后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太监也可以娶妻)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李清照是宋朝人。所以,说李清照喜好麻将,那只能说是无稽之谈。但李清照不玩麻将,并不是说不喜欢赌博。
她的的确确是一个赌博高手。李清照,人称“千古第一才女”。她是宋朝杰出的女词人,和柳永一起被奉为宋词中婉约派的代表。可见其在词坛的地位,也看出其文学成就之高。李清照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女,她除了作诗填词外,大家可能还不知道,她还有另外两大爱好,并且这三项爱好都做到了卓尔不群。另外一个喜好是饮酒。据有人统计,她的词作,主要集录在《漱玉词》中。
但是版本很多,最常见的有90首,60首这两个版本。在她的这本词集中,关于饮酒的填词,有25首之多,这在词集中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可见,她好酒的程度和“诗仙”李白能有一拼。世人一般把嗜酒如命的人形容成“酒鬼”、“酒徒”,但是为何没人这么形容李白?因为李白的酒喝得畅快,喝得舒心,喝得潇洒飘逸,喝得莲花绽放(李白斗酒诗百篇,秀口一出,就是半个盛唐。
)。同样,李清照的饮酒,更贤淑、更含蓄、更文雅。所以,我不赞成有人这么形容她,说她是个“酒鬼”。她这么一个温文尔雅的才女,怎么能和膀大腰圆的粗俗醉汉相提并论?那样也太煞风景了吧?所以,我认为还是把她称为“女酒仙”,或者“酒中仙”比较贴切。第三个爱好,就是博弈。但那时宋朝人玩的不是现在风靡全国的麻将,而是当时很流行的打马。
打马,是古代一种博输赢的棋艺游戏,棋子叫做“马”。按照一定的规则、格局和图谱,双方用马来布阵、设局、进攻、防守、闯关、过堑,计袭敌之绩,以定赏罚,判输赢。打马世有两种,一种一将十马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流行既久,各有图经、凡例可考,行移赏罚,互有同异。(《打马图经序》)其实除了以上书中所描述的两种玩法之外,后来又有人将关西马和依经马“参杂加减”,发明出第三种打马——宣和马。
当然,这种玩法的出现,是在《打马图经》出版之后,世人又新发明的一种玩法了。李清照喜欢的,是依经马玩法。依经马的道具有三种:骰子、棋局、马。骰子就是现在流行的正六面体骰子,共三粒,可以掷得五十六种彩,其中赏彩十一色,罚彩两色,杂彩四十三色。棋局与现行的中国象棋枰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河界分为三道,中间的一道叫做“函谷关”。
棋局四周和函谷关两边的道上分别标有“赤岸驿”、“飞龙院”、“尚承局”等名号,是棋局上的关键之处。马,就是棋子,可用各种铜钱表示,讲究的则用犀角、象牙雕刻或者用铜铸成。马有若干组,每组二十枚,参加者各持一组。打马的人数以二至五人为宜。赛前备帖若干,各人均分,每人各以部分帖入盆,谓之“铺盆”。帖犹如筹码,玩时以帖代钱,行赏罚时用帖而不用现钱。
每帖所值钱数,由参加者事先商定,最后赢家将所胜的帖向输家兑换现钱。铺盆完毕,各人轮流掷一次骰子以确定“本采”。本彩必须是“杂色”四十三种中的一种,若有人掷得“赏采”或“罚采”则须重掷。本彩又分“真本采”和“傍本采”两种,在玩的过程之中将起决定性的作用。然后各人轮流掷骰以“下马”。下马就是将每人的二十匹马下到棋盘的起点“赤岸驿”之上,下马的匹数由掷得的彩决定,在其过程中可“赏帖”也可能被“罚帖”。
先将马下齐者即可掷骰行马,未下齐者须待下齐后再行马。行马的起点是“赤岸驿”,经“陇西监”、“玉门关”、“汧阳监”、“沙苑监”、“函谷关”、“太仆寺”、“天驷监”、“骐骥院”、“飞龙院”,最后到达 终点“尚承局”。行马是由掷骰所得的点数来决定,所得点数也就是所行马的匹数与步数之和,比如掷得十点,可六匹马行四步,也可五匹马行五步,等等。
李清照对此游戏,曾一度痴迷,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打马图经序》)按照打马的规则,每局结束需要较长时间,其间频繁出现赏罚。所以,玩起来很有趣,但用于纯粹的赌博,则嫌过于繁琐。按李清照的规定,在席中有“不从众议喧闹者”,也要罚帖十张。
这种情形同其他赌博过程中的“呼卢喝雉”实在是大异其趣。所以,打马实在是一种典型的“闺中雅戏”,是旧时有闲阶级闺中妇女消磨时光的游戏。虽然带有赌博的色彩,但游戏的成分毕竟是主要的。据李清照自己的夸耀,说这种游戏她玩了一辈子,还不曾输过。能达到这个水平,我们就不能叫她“赌徒”,而应该称之为“女赌神”了。她真的能够封神吗?我们下面进行论证。
就像酒鬼和酒仙的区别一样,酒鬼就是满足了口腹之欲,喝完之后撒泼打诨,丑态百出。而酒仙喝酒,是追求一种精神超脱,一种情趣培养。同样,在博弈游戏中,赌徒追求的是一种感官刺激,赌的是输赢;而赌神不一样,他们追求的是更高的境界,他们在摸索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这成了一门科学。由此,后人经过总结,发展成了现今的一门科学——博弈学。
这门学科的功用主要就是研究社会中人和人、人和制度间的勾心斗角的关系。李清照的博弈,玩出了水平,玩出了境界,玩出了理论。为此,她专门撰写了《打马赋》,《打马图经》。《打马赋》是篇文学作品,但在这篇文章中,她并不光是谈博弈,她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在典中见喻,典中见论,典中见刺,体现了她力主抗金,反对投降的战略思想。
《打马图经》则将这种博戏的道具和规则详细记录下来,为我们今天的研究者留下了一套详尽的资料。并且自豪的在书的最后总结道:“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在这里,女词人满怀自豪地宣告:“千秋万世之后,喜欢打马的人们,你们不要忘记,打马的规矩,是我易安居士给你们记载下来的啊。”正是她的系统总结,依经马的玩法,器具,得以用书籍的形式保留了下来。
这种游戏我们今天可以通过书中的详细介绍而很容易复原。对我们后人研究宋朝的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稀有的史料价值。关西马和宣和马,这两种古老游戏的玩法,现今已经失传。这为后人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无疑增加了难度。或许大家认为,赌博是不良行为,不值得提倡。但这些东西要两面的看。厨师手中的菜刀,是做美食的工具;歹徒手里的菜刀,是杀人的凶器。
2017年4月,国际智力运动联盟宣布,麻将正式成为世界智力运动项目。说明了什么东西都在于正面的引导。其实说白了,所有这些,在她眼里不过就是一种消遣和娱乐,她并不以此为职业。这就是爱好和嗜好的区别。正是这种爱好,培养出她争强好胜的性格来,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否则,一天光知道在闺房中悲戚哀叹自己的不幸了,哪里还能有大眼界,能够感受到国破山河碎的家国命运,哪能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种豪壮男子都望尘莫及的壮丽诗篇来?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打马图经》宋·李清照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李清照的一生,哪些地方让你敬佩?
【诗坛漫话】(第7期)(一)李清照敢于抒写自己对于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敢爱敢恨。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描写了一个少女、少妇的开朗愉快的生活。后期,经过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和不幸,词的风格显得更含蓄而深沉。同时表达了要求摆脱现实的苦闷、对自由而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南宋统治集团的那些货们,见了敌人,只恨他们的妈妈给他们少生了两条腿,跑得比兔子还快。她写了这样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鞭挞了当时的统治集团的那些货,那些软骨头。(二)在诗词上,她的夫君的有趣逸事。她的丈夫当时在莱州做官。她写了一首词《醉花阴》寄给了夫君赵明诚。赵明诚忽发奇想,这一次想胜过妻子。
于是闭门谢客,用了三个晚上,写了五十首词。把妻子的《醉花阴》混合放在一起,给朋友陆德夫看。朋友读了以后,说:只有三句极好。他赶紧问是哪三句。朋友回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又惊又笑。因为那三句恰巧是他妻子的《醉花阴》里的最后三句。赵明诚是太学生哦!也喜欢吟诗作对。这次点灯熬夜,减肥减了十几斤,还是输给了爱妻。
可想而知,李清照确实是水平不一般。(三)以口语入词,俗而转为雅...以口语入词,是李清照一大特点。我们来看《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南歌子》里,有这样的句子: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几乎就是口语!宋代张端义评价李清照词,有这么两句: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调者难。
以寻常语言入词,是李清照最大的特点和长处。比起那些雕章琢句的强到哪里去了。《小重山》词: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些子,就是一些、少量的意思。像这种方言口语,写入词中,确实以俗为雅。当然,这些并不是胡乱写的。要符合诗词的格律和音律。不然的话,那请假条、保证书岂不是都可以算是诗词了?那岂不是个大笑话!这些都是我最佩服李清照的地方。
请问李清照是在什么心境之下写出巜声声慢》的?
少年李清照是写不出这样的《声声慢》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那时的她天真活泼,浪漫任性。与赵明诚结婚后,夫妻俩志同道合,一个酷爱填词,一个沉迷金石,经常逛街淘宝,然后一边吃着点心,一边校勘、欣赏文物,快乐得就像“葛天氏之民”。闲居青州十年,赵明诚全心投入到金石收藏和研究之中,李清照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节衣缩食,并帮助丈夫撰写《金石录》。
为了感谢妻子,在李清照三十一岁生日那天,赵明诚特意在她的画像上题词:“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李、赵二人琴瑟和谐,可谓是神仙伴侣。北宋南渡之后,赵明诚担任江宁知府。李清照也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女文青,变成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女词人,所作诗词,大都是在抨击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后来赵明诚去世,李清照为了保护丈夫留下来的文物,辗转奔波,历经盗贼和战乱,受尽磨难。疾病缠身、孤苦无依中,再嫁张汝舟,却所遇非人,遭受骗婚和家暴之辱,加之当时的舆论环境,根本没办法接受一个再婚的女词人,她又落下一个“不终晚节”的骂名。亡国之恨,丧夫之痛,骗婚之辱,孀居之苦,让李清照的晚年生活颇为凄楚。
有人说李清照竟是北宋赌神,对此你怎么看?诗词背后的另类大才女李清照是怎样的人?
作为千古知名的大才女,李清照是聪慧过人的,所以她学什么什么精,玩什么什么通,正因为把古代带有部分赌彩性质的“打马”游戏研究得十分透彻,并在晚年(五十多岁时)写成了《打马图经》等文,正所谓“慧则通,通则无所不晓,通则达,达则无所不妙”,李清照正像武侠小说中的东邪黄药师、逍遥派无崖子这类人一样,是琴棋书画,诸般杂艺也都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
不过,正因为玩类似于棋类的“打马”游戏出了名,加她在《打马图经》的前面加了一段《打马赋》作为序言,于是一知半解或者别有用心之人,就曲解她的心意,把所谓“千金一掷,百万十都”当作实情真事。以为李清照是大赌徒,题主更是将她称为北宋赌神,活生生李清照后半生“向帘儿低下听人笑语”的孀居生活,编成北宋版“澳门风云”。
这都是故意骇人听闻,骗取眼球的。什么“千金一掷”之类,都是虚指,文赋中的夸张之语,李清照也不是说的自己,难道我们看到李白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就认定李白是杀人狂魔,经常玩百人斩?李清照就算玩这个游戏,也是在闺阁之中,和亲友闺蜜之类,小来来,赌个仨瓜俩枣的娱乐一下。李清照如果真的大赌特赌,经常出入赌场,当时的文人笔记早就记上一笔,骇异之极了。
连她改嫁张妆舟之事,都炒得沸沸扬扬,假使她真有此癖好,也可以说轰动全城的罕事了。其实真正算得上赌徒的文人也有,像明代著名的四大才子唐祝文周中的老祝--祝允明,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老祝走在街上,屁股后面经常跟着一大堆要赌债的人,还近代爱国诗人龚自珍,也是赌徒一枚,但李清照千载之后,无端冠上“赌徒”这样名头,实在冤枉得很,就像张无忌,分明是处男,却被宋青书、丐帮诸人冠以“小淫贼”的名头,实在是冤极了!还有编排李清照是酒鬼,色鬼之类的,也都是为了博取眼球,换得流量罢了。
李清照写词时,中间的酒字确实不少,但就算有饮酒之行为,也不是酗酒烂醉之人,要知道宋代的酒,度数很低,而且古人饮用水的水质难心保证,酒中因为细菌存量极少,在当时,饮酒解渴,是很常见的一种行为。就算到了《红楼梦》的时代,林黛玉、薛宝钗等闺秀,都常饮酒,史湘云竟然醉卧石凳,但也没有给她们冠以酒鬼之称。色鬼之名,就更无从谈起了,就算李清照写过比较大胆的“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这样带有暗示性、欲望性的言语,但如果这样就斥为色鬼,那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先生有何区别,非得是冷淡得像木头一样,才是正人淑女?所以,对一些名人进行刻意解读,甚至夸大其词,讲出所谓的“新发现”时,其实是在毒化大众的知识和认知。
就算有人发了一张图,把地球搞成梨形,还耸人听闻地说:“地球是这个样子,多少年你们都被地球仪”骗了之类,其实地球确实不是标准的正球体,但偏差和尺度放在地球的比例上,也绝对不是梨形,还是地球仪的模样更接近,这是有太空上的照片为证的。就这样,还有不少人一时相信了。李清照是赌徒之类的说法,和地球是梨形一样的道理,都是误导众人的。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