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符合历史吗?
不符合。这只是小说。那些说他是历史正剧的,一般是三种人,第一种是水军。第二种是极端唯汉族主义者。第三种是对历史了解不多又喜欢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 范雎并不是小人,相反,宣太后家族把持朝政,非常有田氏代齐的嫌疑,昭襄王懦弱而无主见。范雎以一人之力,以激将法使昭襄王决定与宣太后一族决裂,又采取许多办法,将宣太后流放而死。
然后,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得中山,战长平,扫除强敌,清理后患,范雎(ju)实在大才。堪比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是范雎小心眼。后来和白起有嫌隙。一开始二人还合作无间,可谓将相和,联手导演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余万赵军,从此六国不能敌也。然后二人就有了矛盾。昭襄王没有主见,也是范雎能说会道,心思机巧,说动昭襄王赐白起自尽。
而白起一生百余战,从第一战开始,几乎从来不留活口,称为人屠,整个战国期间战死的人,一半的数字是被他杀死的。长平坑杀更是震惊天下。所以他自杀时还说是自己造孽太多才有此下场。范雎扶持秦王室复国中兴,又奠定一统基础后,逐渐江郎才尽不思进取,还犯了法,但是秦王倚仗他,所以强行压下一切议论。后来范雎被另一个人说服,挂印辞官,昭襄王怎么也留不住。
因此范雎得善终,日子滋润。孝公、昭王尚且如此,其它秦王更加称不上英明神武,因此,秦国一统六国,主要还是归功于秦始皇。没有他,秦国再换几代王也难统一。就好像,有人修了路,奠定了致富的基础。但也只是路。没有一个精明强干的商业奇才,这里永远不能成为繁华的大都市。不是有了地面,就一定会有摩天大楼的。建楼的人,才是不可替代的。
有哪些策略对战类游戏推荐?
这类游戏我也比较喜欢,给你推荐几个。首先是即时战略的。要塞系列和帝国时代玩法差不多,相似度很高,游戏中玩家需要建造各种各样的建筑,伐木场、采石场,猎人小屋、苹果屋等收集资源然后建造城堡和军营敌对方打仗,同时玩家还可以拉城墙,按照自己的喜好围成形态各异的中世纪城堡,来抵御敌人军队的进攻。另外游戏也并不单一,有各种各样的兵种供玩家使用,远程的弓箭手、弩手、弩车、投石车等,近战的长矛兵、民兵、骑士、链锤兵等,玩家在城堡内建造出对应兵种使用的武器的铁匠铺之后,就可以训练相应的兵种。
游戏的真实度肯定符合题主的要求,代入感也很不错,很适合联机对战。系列推荐:要塞2、要塞:十字东征军2(这两代画风和画质看着很舒服)英雄连(硬核、高真实度)以二战为游戏背景的即时战略游戏,如果你也喜欢热武器题材的即时战略游戏可以来试试。主要的游戏模式有两种,一种类似红警,将敌人全部歼灭即可获胜,另一种占领并守住胜利点使敌方的点数先耗尽来获得胜利。
游戏的玩法就是建造建筑物,出兵,强占地图上的资源点,自动获取资源。游戏中有很多兵种,并不像一般的即时战略游戏那样,越贵的越好,这个游戏讲究兵种相克,和灵活的运用每一种兵种的特性,所以玩起来可能有点难度。比如,机枪队对普通士兵的火力压制,和迫击炮的大范围、远距离火力劝退,狙击手的精准打击后排,各种各样坦克的搭配使用等,真实度方面游戏做到了尽量与现实接近,但又不会劝退玩家的地步。
游戏中每种兵种都有它独特的作用,需要玩家进行多线操作,并搭配好自己的长官技能,才能轻松获得胜利,同时在防守自己的胜利点的同时,也要熟练的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埋下地雷、布置好碉堡等重要陷阱工具。真实度方面肯定稳稳达到你给的实例游戏的要求,非常推荐联机对战。同系列游戏推荐:战争之人:突击小队2、突袭系列另外,如果你不介意画质的话,我也推荐几个比较老的策略游戏给你:国家的崛起、地球帝国等,都可以去尝试一下。
还有哪些堪比《权力的游戏》的电视剧?
《权力的游戏》画面精致、尺度大、杀戮暴力、刺激惊险。类似这样的美剧还真不少,这里推荐几部与其同名的巅峰剧作。精彩剧集,千万不要错过!第一部:《都铎王朝》这部《都铎王朝》听名字就有一股糜烂的腐败气息扑面而来。因为这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名,又是最腐败的朝代。这个王朝统治了英国有将近百余年。那会的英国实力强劲,在欧洲称霸称王。
他们这个国王亨利八世也算是一个极品奇葩,他看上一个女人就要和现任妻子离婚。整个剧情围绕着宫廷内部,真是乱到极点。但是无论从任何方面讲,这部剧都是宫廷皇室中的经典之作。非常真实地反映了那段糜乱的历史,让人眼界大开。第二部:《罗马》《罗马》和《斯巴达克斯》差不多同时期,都是说的那个时候的罗马共和国。而《斯巴达克斯》更强调的是奴隶起义后战场的厮杀。
而这部《罗马》虽然也有各种大战场面,却更偏重于宫廷男女的纸醉金迷和长老将军之间的权谋斗争。执政官庞贝在都城玩弄权术,凯撒前往征战高卢。这期间打仗的场面也是极为的精彩,其中的第13军团屡战屡胜,主将乌里纳斯战无不胜。然而凯撒不满足目前的现状,准备独揽大权。可是这种野心被庞贝看出来,联合元老院众人一致把凯撒定性为共和国叛徒,要全力诛杀。
一场生死较量拉开序幕。第三部:《黑帆》有很多人应该看过《金银岛》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有名的海盗Flint 传奇事迹。而这部《黑帆》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而来。Flint船长是海盗猖獗时候的代表人物。他在一个叫做新普罗维登斯的小岛上建立了自己独裁统治的组织。称为“海盗天堂”。在这个海盗的温柔乡里面,四面八方的海盗蜂拥而至。
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妓女、商人、小偷、寻宝者比比皆是。Flint一方面要维持岛上秩序,壮大自己力量。另一方面也要想方设法在政府中周旋,应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军队绞杀。岛上天堂里有一位魅力十足的老板娘Eleanor,她漂亮风骚,无论是白道还是黑道都是混得游刃有余。这部剧中演员演技精湛,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都让人看得深入人心。
非常佩服导演把如此混乱的一个小岛表现得这么引人入胜。第四部:《斯巴达克斯》这部剧很多人心中的神作。全剧总共三季,另外还有一部前传。看过它的没有人不被它的刺激惊险、战斗激情、帅哥美女、画面配音所折服。斯巴达克斯妻子被人抢走,作为奴隶的他每天的拼命都是为了妻子早日回来。他上过多次赛场,每一次都是生死决斗。
《大秦帝国之天下》为何改名为《大秦赋》?
《大秦赋》原名《大秦帝国之天下》,剧本打磨历时8年,拍摄235天,搭建了1000多处拍摄场地,制作服装11000余套、盔甲4000余套。看着这些数字就知道是大手笔,大制作,关键是精细,有道是慢工出细活,这样的电视剧是值得等待的。这部电视剧是《大秦帝国》系列片,原本叫《大秦帝国之天下》,可是为何又改名叫《大秦赋》了呢?《大秦赋》是《大秦帝国》系列的终结,用“赋”字更能体现其大气磅礴的故事《大秦赋》由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的古装历史剧。
它是电视剧《大秦帝国》的系列片,在这之前有《大秦帝国之裂变》《大秦帝国之纵横》和《大秦帝国之崛起》,每一部的评分都很不错,深受观众喜爱。而最后的这一部终章,却放弃了与原来系列片不同的名字,大概也是因为赋字指的也是一种文体。这类文体主要用来写景和叙事,这样说来剧中讲述的是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的辅佐下平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华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故事更为贴切。
不仅如此,《大秦赋》为了追求真实的场景,更是搭建了很多实景进行拍摄,同时还在雪域高山,戈壁滩等地方取景。如此制作精良的内容,用《大秦赋》来做剧名,虽与之前的不太对称,但是倒也是个讲述的内容,听起来也像是在讲述那个时代特有的大气磅礴的故事。毕竟,值得学习或者记录的故事才会被写下来。帝国和天下的组合,未免霸气侧漏帝国这个词语,可以说是一种强大的称呼,至少证明这个国度是一个各个方面制作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发展不错,军事力量强大的国度。
与此同时,帝国也可以理解为具有侵略性的称呼。如果按照之前的名字《大秦帝国之天下》,这未免太过于霸气侧漏了。不仅是强国,大国,还有一统天下的决心和谋略。当然,在历史上,秦始皇做到了,但这个天下或者秦国,都是历史上记载的了。那么,话说这天下便不能随便说了。因为我们现在生活的地球,由很多个国家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思想,也是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的。
那么,在特殊的国际关系比较复杂的阶段,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在名字的使用上当然要讲究了。无论如何,《大秦帝国》终究只是历史其实《大秦帝国》这个系列片真的很不错,是中国历史上的开端,也是一个辉煌的时代。不过,无论电视剧如何拍摄,这毕竟已经是历史,而我们需要的是创新,是继续向前,是越来越强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不用《大秦帝国之天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部是大秦历史变迁的终结了,至于天下不天下的,不重要了。这只是个人的想法,其实也不用深究其原因,只要是好剧就行。据说段奕宏饰演吕不韦这个复杂的角色,开拍之前就阅读了大量的关于大秦历史的史书、典籍。而饰演赵姬的朱珠更是压力很大,非常刻苦,一直在剧组中请教前辈们演戏的经验等等。道具制作,服装设计等等也是十分用心,而演员们的演技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秦始皇时代的人们都吃些什么?主食蔬菜是如何烹饪的?
如果你是个吃货,要回到秦朝时期肯定痛苦不堪,即便对吃没什么兴趣,如果面对秦朝时期的各种食物,估计也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现在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在秦朝时期大部分都是不存在的。秦朝时期的食物,不仅种类很匮乏,而且烹调技术单一,方式简单,做出来的食物,换作是现在的人根本就难以下咽,与现在的饮食差得实在太远。粗劣的主食今天的主食,不外乎就是大米与小麦,稻米脱壳加工成米饭,而小麦只要是磨成面粉制作各种各样的面食,其他的主食是比较少见的。
而在秦朝,可就没有这么好了,当时南方虽然种植水稻,可产量很低,只有贵族才能够吃得到米饭,而小麦虽然种植也挺多,却没什么人吃。秦朝的小麦,仍旧以制作麦饭为主,并不是磨制成面粉制作面食。麦饭实在太过于粗糙,很难吃,甚至于后来的人们,还习惯于用吃麦饭形容生活清贫。事实上在古代,小麦的种植直到北宋时期,才真正超过了粟米,成为北方的一种主食,小麦在很长时间内,主要就是用于煮粥或者麦饭,面食的兴盛,也是从两宋才开始。
如果生活在秦王朝,那么可以选择的主食,也并不算少,除了很难吃的小麦与很难得的稻米这两种之外,还有不少其他谷物可以选。最主流的就是菽与粟,也就是今天咱们说的大豆跟小米。大豆的产量非常巨大,但是因为口感不好而且不好消化,因此在当时也是穷人主要的主食,稍微有条件的人家,往往都是吃粟米的。秦朝的主食,也没有那么丰富,通常就是煮粥或者蒸饭,面食因为生产效率的关系,十分难得罕见,米饭也不容易见到,像是什么包子馒头面条之类,想都别想。
蔬菜与如今大不相同现在的咱们能够吃到的蔬菜种类非常丰富,少说也有上百种,但是在秦朝,可没这么多。比方说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辣椒、生菜等等,这些蔬菜都是之后的朝代,从西域或者美洲地区、印度、欧洲等地传入的。秦朝就有而且至今常见的蔬菜,也就是青菜、韭菜、空心菜、藠头、冬瓜之类。除此以外,还有不少今天已难得一见的蔬菜,比方说葵菜、野豌豆、蒲草、白蒿、苍耳。
秦朝的蔬菜主要以野菜为主,还有少数种类的家庭种植,不仅种类很少,而且因为品种与现在完全不同,模样、品质也远远不如现在的,吃起来并不会多么好吃。今天的菜肴,大多都需要经过各种精细的烹调与调味,需要很多的调味料,而在秦朝,原本就不太好吃的蔬菜,在制作方面就更一言难尽。秦朝还没有出现“炒”的手法,其他的烹饪方法也大多没有出现,因为油与盐很难得,而其他的调料,主要就是各种酱,酸味来自于醋,甜味难得。
在烹饪蔬菜的时候,基本就是水煮,几乎没有其他。不管是什么样的蔬菜,人们将其清理之后,通常就是切好,放进加了盐与酱的水中慢慢煮熟就这样吃,大部分都是水煮菜,偶尔会有蒸的。在电视剧《神话》当中,赵高说秦朝没有西红柿是对的,但他随后就用铁锅炒菜,还在里面放辣椒,这完全就是在胡扯,因为秦朝也没有铁锅、炒菜,更没有辣椒。
秦朝人的饮食是十分匮乏的,主食与蔬菜都不是很好吃,而肉类的话,秦朝人吃的就非常千奇百怪了,秦朝并没有禁止吃牛肉的记载,也没有对于吃肉的限制。在当时,只要有一定的条件,人们还是可以吃各种肉食。贵族的餐桌上,往往都是猪牛羊、鹿肉、大雁之类,主要的烹饪方法就是烧烤或者炖煮,而寻常百姓们,几乎就是各种野物,比方说青蛙、鱼类等等,烹饪方法也一样。
整体来说,秦朝人的饮食大致上就是这样:一,主食主要以粟米与大豆为主,小麦与稻米虽然有,但吃法与如今不同,秦朝的主食大多都是煮成粥或者蒸熟食用,非常不好吃。二,秦朝的蔬菜品种与现在也有很大的差异,今天常见的蔬菜大部分在秦朝都尚未出现,而秦朝主要吃的很多蔬菜,如今已基本退出了餐桌,或者变成了药材。三,秦朝的烹饪方式与调味都很单调,并不那么丰富,所以做出来的食物也不很好吃。
秦始皇是公元前200年,中华5000年,现在是公元2018年,那3000年去哪里了?
对传统文化有兴趣的朋友经常会听到中华历史5000年的说法,并因为中华民族拥有悠远的历史而产生一种自豪感。但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史册上真正记录的时间跨度好像并没有5000年那么长。而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元纪年法来看,直到2018年(切合题目,现在已经2019年),也就是说公元后只有2000多年历史。再看公元前,秦始皇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200年左右。
这样一算,有几乎3000左右的历史不被人所知,但是中华上下5000年这个说法又真实存在,那么那3000多年去哪了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5000年的这个说法是从哪里开始算起的。按照之前我们算的,这个时间的起点要从秦始皇时期继续往前找。再往前是春秋战国,这一时期特征是诸侯势强,天子力弱。原因是商朝的分封制使地方诸侯手中权力过大,导致中央权力被慢慢架空。
所以继续向前追溯就是商朝。前面之所以没将商朝算进去,原因是尽管我们现在都知道有这个朝代存在,但历史界有一段时期是不承认商朝存在的,因为没有证据。但在上个世纪发现了许多带有甲骨文的文物,还有著名的安阳殷墟。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商都城的遗址,尽管比历史记载要少几座,但是这些都是证明商朝存在的有力证据。 商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按照公元纪年法来算,大概是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所以,这样算来,与之前面相比,时间又多了一千年,但到商朝离3000年历史,还有2000年。其实,从商朝往前数1000年左右,是中华历史上的又一段时期,叫作奴隶时代。这一段时期奴隶制盛行,公民之间等级分明,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还会被带到市场上进行交换。同时这段时期还有几位历史上有名的君主。用君主来说或许也不合适,因为此时并没有皇帝制度。
这几位首领就是尧舜禹。尤其是最后一位首领大禹。 他本名叫作禹,因为治理水患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拥护,所以被人们称为大禹,名字前面加一个‘大’表示尊重。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朝代夏朝。之后他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改变了禅让制的传统,开启了‘家天下’的历史。这个朝代在历史上意义重大,三十年前,国家为挖掘历史文化,启动了有关文化工程。
在工程启动后效果显著,陆续发现多处遗址。有一处据推测在开封的夏王城遗址,还未挖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夏中晚期的王城遗址,在河南被发现。这些证据使历史界内对夏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的学者少了很多。有了这些遗址,目前大部分人都承认夏朝的历史地位。按照目前的资料来看,夏朝出现的时间是公元前2070年,再加上尧舜时期,就已经是4000年了。
再往前就是原始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有许多传说,这个时候传说故事的主角已经是人类,黄帝炎帝就是这个时期中神话传说的主角。有人认为这个时期只是传说,但是在史记中司马迁是有相关记述的。当初太史公写《史记》几乎把求真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捕风捉影的传说,他又怎么会往书上写。算上原始社会时期,5000年历史就差不多了。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