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描述明朝入朝抗日的游戏?
《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MOD壬辰之役幕府将军2:壬辰之役全面战争V2.8制作者为外国大神,游戏在原作基础上加入了近十个全新的国家,主要有明朝、朝鲜、蒙古、满族等等,同时每个民族都拥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战争方式与执政模式,只有发挥所长才能在战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同时游戏在内容方面加入了诸多新元素,其中包括全新的兵种、建筑、地图等等,整体上是款十分优秀的MOD作品,相信不会令喜爱该游戏的玩家感到失望。
2.8系列制作基础为更新的第二版征朝MOD更新版加强大明,大明国旗修改了一下,符合历史。削弱朝鲜(现在比足轻还差),日本方面也有调整。《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MOD大明屠倭汉魂全面战争制作组基于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MOD基础制作的明末倭寇战争为背景的一款国风全面战争系列游戏再现大明军队之魂大战日本倭寇!地图上添加中国城,美化中国派系所有UI及旗帜,为大明远征军添加添加4个精锐兵种 参照大明劫历史甲胄制作,新添加兵种有大明威远跑、大明神机营、大明投掷营、大明骁骑营、大明鸟铳营、大明精锐弓箭营、大明卫所弓箭手、大明精锐步兵、大明戚家军长刀手、大明卫所步兵、大明戚家军重甲刀盾手、大明卫所长枪兵、大明三千营、大明掣电铳等,拥有完整派系家谱,精锐将军戚继光带领戚家军远征日本。
你还在玩哪些非常老的电子游戏?
人的年龄越是增长,就是越是容易怀旧,对于游戏也是这样,我就不是太喜欢现在新出的那些游戏,反而老是喜欢玩一些老游戏,通过手机或者电脑上的模拟器,下面说说我最近玩过的那些老游戏吧。塞尔达:风之杖塞尔达系列是我非常喜欢的游戏,基本上全都玩过了,可我没有玩过NGC和WII版本的塞尔达,现在手机和电脑都可以模拟器这两款游戏机了,我就想着翻出来玩上一把,虽然游戏是2002年的老游戏了,但对于我这个没玩过的玩家来说仍然算得上新游戏,模拟器还可以获得比实机还要好的体验,分辨率可以提升8倍,清晰多了,配合手柄玩的感觉真的太棒了。
FC老游戏这个是在电视上玩的,我现在用的电视盒子还是小米1代,性能跟不上了,玩一些16位的游戏都会卡顿,也就FC游戏可以获得最佳的体验,刚好这个平台也有我非常怀念的一些游戏,我现在还保留的有重装机兵,吞食天地2,还有其他一些经典过关游戏,没事了翻出来玩一下也挺开心的,关键用电视玩眼睛不难受,天天盯着手机眼睛都快废了。
日本丰田秀吉遇到万历,为什么万历赢了?
明朝军备一直都不差。土木堡失败也不是明英宗的问题,问题在后勤。嘉靖年间蒙古进犯,基本上就是严嵩政策问题,到了嘉靖中后期东南沿海军备的确大幅下滑,但是及时更正错误,造就了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真正的军事家戚继光。戚继光的战法一直在影响中国古代军事策略,直到曾国藩还在作用。万历时期国家实力,军备状况根本不是黑明朝那些人演绎的那样,李成梁的辽兵,戚继光的浙兵也就是蓟州部队,可以说是世界战力无双。
国家经济也是达到了世界古代的巅峰,尤其是长江中下游经济,可以说是富足辉煌。国库虽然经历了几次大小平叛,也算丰盈。日本选择错误的时间挑衅明朝,所以在人数明显占优的条件下,依然心服口服的输给了以辽兵为主的明朝军队。但是,正是这次战争,导致明朝精锐丧失大部。让努尔哈赤有了可乘之机。主帅杨镐又犯了经验主义和轻敌,同时明军内部出了暗地的叛徒,导致剩余的明军精锐在萨尔浒基本损失。
为什么嘉靖朝至万历朝的内阁争斗如此频繁?
不是嘉靖至万历期间的内阁争斗频繁,而是明朝中后期都是这样,或者说,就是从嘉靖朝的张骢开始的那正因为嘉靖朝至万历这段时间的内阁能人辈出,所以更突出了斗争。7次科举也名落孙山的张骢凭着“大礼议”事件而平步青云。后来为人豪迈,才能过人,纵横议论的夏言趁张骢年老病倒而取代他的位置,成为内阁首辅。后被严嵩和严世蕃父子迫害至死,夏言死后,严嵩祸国殃民,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
而得到夏言提拔的徐阶,在隐忍16年后终于一举解决严党,将国家拨乱反正,帝国正常走回正轨。隆庆二年徐阶主动让位致仕,内阁由高拱主理,之后被张居正和冯保联合干掉,皇帝勒令其致仕,后卒与家中在打倒所有对手后,张居正在内有冯保管公章,外有戚继光守边界的情况下,一生鞠躬尽瘁,励精图治,奋发有为,解除了明朝政治经济危机,一度促成了“万历中兴”。
内阁人数通常3-7人,但首辅的位置只有一个,而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之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尤其是掌握票拟权, 次辅不敢与之抗衡。 在内阁之外,内阁首辅也已成为文臣之首。故大家都想尽办法争夺这一位置,在论资排辈的明代,要想往前爬,只能把前面的斗倒,所以就产生了斗争。除了只顾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顾国家的严嵩,其余几位其实都是同一类人,目的都是坐上首辅位置,显示自己的权力,然后为国家做事,为人民谋福利!在张居正之后,内阁的争斗并没有消停减少,申时行,王锡爵,童一贯,叶向高等都依然继续着斗争,并且还结党营私,出现了东林党,浙党,阉党等,越演越烈。
万历十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万历不再上朝?
万历十五年,看似平静,实则波澜诡异。 一、万历与张居正的恩怨。万历一朝,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名相张居正改革,但是在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胃病突发,不久逝世。张居正死后,所有的改革被废除,明朝经过短暂的中兴之后有陷入了停滞当中。在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申时行任内阁首辅,而申时行完全是一个和稀泥的主,只想着混到退休完事。
万历十五年,正是张居正死后的第五个年头,也是申时行入阁的第四个年头;在这一年抗倭英雄、蓟州总兵戚继光病危,于次年一月去世;这一年,南京督察院督御史海瑞逝世,代表着一代清流文官集团陨落;也正是在这一年,辽东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的哲陈部,距离统一女真只有一年。重点说一下张居正。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
自幼聪慧过人,号称“神童”。嘉靖二十年进士,二十八年入职翰林院编修,主修《承天大志》,只用八个月时间脱稿,给嘉靖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推荐给了儿子裕王朱后堂当老师。裕王继位后,是为穆宗,穆宗对张居正大加提拔,隆庆元年任礼部尚书,隆庆五年穆宗驾崩,万历皇帝继位,隆庆六年高拱罢官,张居正任内阁首辅,主管一切内政大权。
万历帝9岁继位,按照祖制,新皇帝继位,前朝皇后尊皇太后,当朝皇后尊称太后,张居正联合秉笔太监馮保上书尊称穆宗的陈氏为仁圣皇太后,尊万历母亲李氏为慈圣皇太后,这就消弥了尊位差别,这让李太后甚为高兴,因为自己本是宫女出身。李太后把教导万历皇帝和改革内政的重任都交给了张居正。张居正改革开始了,他推行“一条鞭法”。
统一丈量了全国土地,结果多出两百多万公顷,把田赋、徭役、杂税统一到货币交付。简化了交税流程,减少了中间偦吏从中作梗。内政上设立六科,内阁管理六科,六科下设六部,简化管理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边防上重在北方防务,把防御后金女真列为重中之重,重用戚继光为蓟州总兵,重用李成梁组建辽东铁骑,对女真进行有效管控。
至万历十年,成果丰硕,据记载“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四百万两。”这也为后来的万历三大征的胜利打下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可惜,随着张居正的离世,这一切都遭到了万历皇帝清算,良好的势头淹没在了最后的辉煌之中。 二、党争。起源于国本之争,也就是立太子之争。万历的长子朱常洛是万历和宫女一夜情之后所生,而三子朱常洵是万历最喜爱的郑贵妃所生,神宗对这个三皇子格外器重。
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封建社会坚持“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万历帝想立朱常洵为太子,而多数大臣坚持祖宗之法,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孤身与朝臣对抗,令明神宗苦不堪言。朝堂之不久后传到了深宫内院。李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拍案对神宗说:“废长立爱,不合祖制,难道你不是都人之子!”李太后也是由宫人得宠,因此才说出这样的话。
神宗越发感觉到长子在太后心中的地位,再也不敢提“废长立爱”这件事。神宗自幼深得张居正教育,张居正亲自为神宗编写《皇帝启蒙读本》,有古代圣贤故事,有插图,堪称皇帝教育完美教材。在李太后和张居正的严格教导下,本希望神宗能成为一代圣君,谁知第一次和朝臣对抗就败下阵来,他无法和强大的文官集团、言官集团抗衡,除非他想做一个暴君,一个昏君,不然,就要受到封建价值观的束缚,就要接受制度的约束,神宗深感无奈,再加上自身患有腿疾,一条腿短,一条腿长,顾及皇帝颜面,干脆躲入深宫三十年不上朝。
张居正在位时,能够压制住文官集团、宦官集团。而申时行入阁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朝堂上党派淋漓,东林党、浙党、昆党、齐党、楚党、阉党成井喷之势。而无休止的党争严重的影响了国家决策的效率和边关用人制度的延续性,它就像一颗毒瘤不断蚕食着大明王朝的躯体。 三、中西差距,放眼欧洲。明神宗三十年不上朝的时期正好是西方的文艺复兴达到顶峰的时期,披着宗教合法外衣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数学、物理、天文、航海等自然科学的不断进步,也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出现,证明了自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先进文明已经被西方超越。 四、辽东局势。也正是在万历十五年前后,东北的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迅速崛起,成为明朝得巨大威胁。在接下来的万历二十年和万历二十七年,虽然明朝取得了万历三大征的胜利,但连年征战掏空了大明王朝的国力,在接下来的萨尔浒之战,明朝精锐损失殆尽。
万历皇帝为什么几十年不上朝?他在宫里到底干什么?
历史上有很多种说法,其实真实原因比较悲催。当年发掘定陵,万历皇帝的遗骨明显有腿部残疾,说白了就是一个瘸子。皇帝是天下表率,一瘸一拐地上朝他肯定不愿意,也就不上朝了,在宫里遥控指挥。而且他活的比较长,那么病情发展到最后能不能下床都不好说,哪有心思关心国事?万历继位初期也是好皇帝,有记载曾从紫禁城走到天坛去祭祀,后来具体什么时候出问题了,可能档案被他给删了。
为何历史上很多人说万历皇帝昏庸,他当政时却能有三大征的功绩?
万历皇帝是明朝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一位皇帝,如果全面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单纯的把他定义为昏君,认为他昏庸无能,这显然有失偏颇。个人认为,用“毁誉参半”一词来形容他的一生,还是比较贴切的。万历皇帝作为大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统治明朝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其执政执政的前期,在首辅张居正的辅助下,对日薄西山的明王朝推行全面改革。
张居正在财政上推行“一条鞭法”,吏治上推行“考成法”,军事上又重用戚继光等名将,整顿军务,训练边军。一系列的举措,使正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明朝,突然间重获生机。万历中兴无论从经济文化,还是从军事外交等角度来看,都是历代大一统王朝后期中兴时期中,最具质量的一次。但我们要把万历中兴的全部功绩,都归功于张居正,这对万历也不公道。
因为,张居正作为万历的老师,自幼便对万历严加管教。在他的培养下,万历应该是完全具备成为中兴之主的能力的。而万历亲政以后,前期也是颇有勤勉明君之风。那段时间,万历不仅力行节俭,还事必躬亲。而且在政治上,也对张居正改革所产生的不良状况进行了调整。而后万历的怠政,与其说他懒,还不如说是被那些咄咄逼人的文官集团给害的。
再说,万历后期不上朝,并不代表他不理事,这显然就不厚道了。因为万历三大征都是万历亲征后打的,尤其是抗日援朝的朝鲜之役,万历更是力排非议坚决出兵。最终,大明王朝凭此一战重新确立了其在东亚范围内的霸主地位。可以说,是万历将明王朝重新带入辉煌的时代,但又是他一手毁掉明王朝。因为,万历十五年是这一切的转折点!从这一年开始这位皇帝突然就变了,他厌倦了日理万机的生活。
从此,这个国家一切的进步,都顺着帝国掌舵人的停止,戛然而止了。其实,万历以消极怠工,更多是因为要和文官集团斗争。但这却害苦了明朝,因为这使万历改革所带来的一切成果都化为乌有,使明朝更加的积重难返。到万历末年,随着后金的崛起,萨尔浒的惨败,明朝在灭亡的道路上加速。而这一切的根源,与万历后期三十多年的消极怠工,又是脱不了干系的。
明朝万历年间援朝抗倭战争中曾有借兵暹罗计划,为何后来没了下文?
谢谢邀请啊!关于这个借兵暹罗的计划,在历史上是确实存在的。当时有大臣提出要借兵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原因有三:1.暹罗兵战斗力很强。2.暹罗和大明交好。3.可以借机削弱暹罗的实力。但是问题在于,这个计划的反对者也提出了三个反对的理由:1.暹罗兵战斗力确实不错,但是仅限于在云南地区,别的地区作战不一定可以,比如在朝鲜,万一水土不服怎么办?2.暹罗确实和大明关系不错,但是暹罗兵万一做大,到时候和倭寇一样尾大不掉怎么办?需要知道,当时暹罗就和日本一样属于虎狼之国,暹罗兵万一占据朝鲜自立,对于大明的威胁更大。
当时很多人认为,暹罗兵“出入夷邦,包藏祸心。”危害不亚于那些日军。要是送走了日本狼,又迎来了暹罗虎,这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吗?3.暹罗兵如何运来,也是个问题,如何招募更是个问题。但是当时的皇帝,也就是万历皇帝其实是批准了这个计划的。所以当时明朝也确实派人(程鹏起)前往暹罗进行借兵。不过比较倒霉的是,程鹏起虽然借到了一些兵马,然而由于海路运输的过程中,粮草用尽(论地理学重要性),所以这些暹罗本土兵马没能运输到朝鲜战场,就四散而逃了。
然而暹罗兵还是有一部分进入了明军队伍的,因为在云南有不少暹罗人进入了云贵地域,作为雇佣军讨生活。当时泰国和缅甸的关系一直势同水火,所以暹罗兵十分善战,比沦为的内地卫所兵强得多、这些人在朝鲜战场虽然人数较少但是作战英勇,也是明军的重要力量。其实当时明军内部也有不少外国的雇佣兵,比如朝鲜战场就有黑人雇佣军。
当时一个黑奴的价格足足有五六十两银子,可以说是非常昂贵,要知道明朝正常一个农民一年收入下来才几两银子而已,之所以高价购买这些黑人,正是因为他们作战极其勇猛:“其人善鸟锐及诸武艺。一名海鬼,黄瞳漆面,四支手足,一身皆黑,须发卷卷短曲如黑羊毛,而顶则秃脱,一匹黄绢盘结如蟠桃状而着之头上。能潜于海下,可找贼船,且数日能在水底解食水族。
中原人亦罕见也。”可以说,这些黑人的战斗力给了明朝将领极其深刻的印象,所以不惜购买他们作为前锋。比如刘綎,就展示过他手下的黑人:“刘綎……领川蜀兵五千人,其中有海鬼数十名,其种出南番,面色深黑如鬼,能潜行海底。”这些黑人作战确实也是竭尽所能,比如彭信古在泗州之战中,其麾下的黑奴率先冲锋,所向披靡,给日军以重大杀伤,而且根据战后的汇报这些黑人应该是无一生还。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