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网游攻略 - 全面战争游戏视频:秦国攻击匈奴之战 游戏匈奴之战

全面战争游戏视频:秦国攻击匈奴之战 游戏匈奴之战

时间:2022-04-03 03:25:42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汉宣帝为什么能彻底打败匈奴?

汉宣帝为什么能彻底打败匈奴

汉宣帝刘询,前74年—前49年在位。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国家昌盛,外夷臣服。史称“孝宣之治”,也称“孝宣中兴”。刘询由于受到祖爷“巫蛊事件”的牵连,父亲、爷爷先后被杀,此时还在襁褓的刘病已(刘询)就像“小萝卜头”一样关到了皇家监狱,多亏了富有正义感的监狱长邴吉全力保护,他让监狱的女管理人员扶养小婴孩刘病已。

刘病已才得以生存了下来。时有朝中奸人对汉武帝刘彻说:皇家监狱有天子气,刘彻下令斩草除根,此时邴吉用生命誓死保护刘病已。刘彻方才知道太子刘据留有余脉,也许刘彻有所悔悟,于是大赦天下,刘病已得以逃出生天。邴吉送其到外祖母家扶养,刘病已自小生活在民间,对人情世故,江湖豪情都有很深的感触。这对其从政后的方针政策都有影响。

汉武帝刘彻死后,汉昭帝刘弗陵继位,刘弗陵死后无子,霍光拥立汉废帝刘贺为帝,刘贺在位27天,坏事做了1127件,无奈霍光废刘贺,仍让其回封地做他的昌邑王。此时霍光和邴吉共同拥立刘病已为帝,这就是汉宣帝刘询。刘询称帝之初,时时受到霍光的掣肘,刘询只好韬光养晦,等待机会反击,后霍光死,刘询以雷霆手段,除去霍家势力,这才独掌大权。

在军事上刘询始终坚持压制和打击匈奴,其实此时的匈奴单于早已逃到了漠北,实力并不强大,刘询之所以能彻底打败匈奴,其实还得益于祖爷刘彻之功,刘彻的漠北终极之战,奠定了“漠南无王廷”的局面,但匈奴人不甘失败,时常犯边侵扰。宣帝于本始二年(前72年)刘询联合乌孙大破匈奴,而后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第二年(前71年)冬,匈奴再袭乌孙,遇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再加乌孙、乌桓与丁令的乘势攻击,国人亡十分之三,畜亡十分之五,国力大为削弱。

不久,汉军3千骑击匈,都能捕得几千匈人而还,匈奴亦不敢报复,而且更向往与汉和不是战了。甘露三年(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赞谒称臣做北藩,“匈奴款塞、单于来朝”成为宣帝朝的一大盛事。单于朝礼完毕之后,汉朝派使者引导单于先行,住在长平。宣帝从甘泉宫到了池阳宫,登上长平山坡,诏令单于不要来拜谒,而左、右当户那些大臣都被允许列队参见,还有各蛮夷部落的首领王侯有几万人,都在渭桥下夹道排列,迎接宣帝。

宣帝登上渭桥,人们都山呼万岁。为了彻底牵制匈奴,刘询在西域设置都护府。历来西域是汉匈争夺的第二战场,此时汉强匈弱,匈奴眼睁睁看着刘询把西域做为攻击匈奴的缓冲之地,并无实力与之争锋。西域都护的设置,不仅是汉王朝,更是华夏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大事件。从此之后,汉匈相斗七十余年,东自车师、鄯善,西抵乌孙、大宛,西域诸国尽归汉朝版图,张骞之始,郑吉之终,汉武之愿,汉宣实现。

如何评价汉朝与匈奴进行的漠北大战?

汉宣帝为什么能彻底打败匈奴

汉朝与匈奴的纠葛从秦朝延续而来,秦朝统一六国,匈奴称雄草原。中原诞生了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匈奴诞生了第一位单于——挛鞮•头曼。一山不容二虎,因此也注定了二者的巅峰对决。不过,头曼单于显然不是秦始皇的对手。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出征匈奴,秦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匈奴扫出河南地(河套平原)。此后,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屯兵驻守。

如果以秦国当时的国力衡量,彻底消灭匈奴不是没有可能,但秦始皇选择了保守。归根结底,秦始皇是一位胸怀宽广的国家主义者,而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在他的眼中,匈奴人同六国子民一样,所以征服在先,杀伐其次。秦始皇去世的第二年,头曼单于去世,秦国胡亥继位,国家陷入混乱,而匈奴冒顿继承单于之位,国家走向强盛。

因此,汉朝建立后,又接过了对抗匈奴的接力棒。回顾汉朝高祖刘邦到武帝刘彻的六十多年间,汉、匈是不愉快的。尽管汉朝一味的低头示好,但是匈奴一如既往的盛气凌人。因此,汉武帝即位后,决定扭转被匈奴压制的局面。首先,汉武帝的开山之作便是出于试探性的策划了马邑之谋。如果马邑之谋成功,将会是战国时期赵将李牧于雁门关围歼匈奴的翻版。

但是,汉武帝的马邑之谋更像是一场演习,因为匈奴人没有上钩。其实,汉武帝的失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李牧为麻痹匈奴一直在做“诱耳”,十年磨一剑。而汉武帝一上来就打草惊蛇。因此,“只见羊群不见牧人”的现象马上引起匈奴的警惕。之后,匈奴部队从容撤退,汉武帝一脸忧伤。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总结失败、迅速走出困境的人。

他认为与其守株待兔,不如主动出击。公元前129年,汉朝与匈奴的全面战争爆发,卫青于龙城之战崭露头角。当时同时出征的李广部全军覆没,还差点做了匈奴的俘虏。而另一路人马由公孙敖率领,1万兵士则折损过半,同样以惨败收场。如此一来,汉武帝喜忧参半,因为卫青的胜利让他看到了战胜匈奴的希望。此后,汉武帝总结失败的教训,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从“碰运气”的遭遇战转变为进攻匈奴人根据地的歼灭战。

当时匈奴已经占据了河套平原,控制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对汉朝形成了封锁之势。因此汉武帝针对性地发动了河南之战、河西之战。通过这两次精准投放,战败的匈奴开始向西北收缩。此刻,汉武帝更产生了一战便可定乾坤的信心,于是发动漠北之战。漠北之战是汉匈战争的转折点,意义重大。此战过后,匈奴失去了主动进攻汉朝的信心和实力。

因此得益于北疆的安宁,汉武帝又将战略调整到平定西南越族及辽东的开疆拓土上。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匈奴并没有衰落,只不过是不敢如从前那样大张旗鼓地侵扰汉朝而已。然而,随着名将李广、霍去病去等人的黯然离世,大将军卫青英雄迟暮,不甘示弱的汉武帝又发动了几次对匈奴的打击,结果损兵折将,无功而返。所以到了晚年,汉武帝开始寻求与匈奴妥协,总体而言外交要先于战争。

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才造就了囚禁于匈奴19年苏武的民族气节。其实,汉武帝对漠北之战的期望很高,他希望漠北之战是一场与匈奴之间的收官之战。因为,毕竟从公元前129年的三将军(卫青、李广、公孙敖)主动出击,到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的十年里,汉军主导了高强度战争的频率。有得便有失,得是压倒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失是致使汉朝消耗甚巨、民生疲弊,衰败迹象显露。

另外,汉朝已经通过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将匈奴势力赶出河套平原及河西走廊。致使匈奴势力不断往更西、更北的方向退缩。所以,汉武帝征调起一支由10万骑兵,预备战马数万匹,辎重粮秣无数,后勤保障人员十几万人组成的作战单元,杀向匈奴,准备给匈奴致命一击。大军分两路,分别由卫青与霍去病率领。卫青出定襄出兵,目标直指匈奴单于,霍去病从代郡出兵,寻歼匈奴左部主力。

战争的结果是,霍去病超额完成任务,擒获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当户、相国、将军、都尉等八十三人,俘虏匈奴兵士七万余人。而卫青率领的由前将军李广、左将军公孙贺、右将军赵食其及后将军曹襄组成的一路人马发挥失常,虽然击溃单于主力,但分兵东路的李广、赵食其则一无所获。本来,东路军的作用是迂回包抄败退的单于,结果主将带头迷路,单于残部逃脱。

李牧打败匈奴时,赵国边境为什么有那么多军队?

李牧打败匈奴时,赵国边境为什么有那么多军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这并不稀奇,因为当时匈奴是赵国的主要敌人,必须优先对付。当时匈奴各部落兵力已经达到10多万,都是骑兵。就规模来说,匈奴人完全可以横行欧亚,当时没有几个国家能够挡得住10多万骑兵。作为赵国来说,他的北部边境经常被匈奴袭击。当时赵军没有对付骑兵军团的有效方法,作战都是输多赢少,损失惨重。

因为赵军对付不了匈奴,导致北方的赵国老百姓纷纷南迁,放弃了万亩良田。这样持续下去,赵国就会被匈奴拖垮,导致崩溃。这种情况下,李牧才被任命为对付匈奴的将军。李牧花费数年时间练兵和示弱,才成功的诱敌深入,前265年将10多万匈奴骑兵重创。而赵军为了对付匈奴骑兵军团,也是用尽全力。李牧精选战车1300辆,战马13000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5万人,善射的弓兵10万人,还有1万多精锐的骑兵,准备与匈奴决战。

看看,也就是说赵军至少用了20万人,如果加上后勤人员至少超过25万。对赵国来说,长平之战赵军出兵40万,已经是倾全国之力,基本适龄男人都已经参军,绝大部分都来长平决战了。那么,为了对付匈奴,赵国用了一半以上的军事力量,这才凑齐了这么多人。这也是必须如此。因为赵国本来面对秦国就已经非常吃力,哪里还有余地同时和强大的匈奴作战?如果不能迅速解决两线作战问题,赵国就是第一个垮台的战国国家。

白登之围如果韩信代兵指挥能否打赢匈奴击退冒顿?

如果韩信指挥白豋山之战,肯定能击攻冒顿单于,韩信用兵如神,人所共知。一个军事家最大的才干就是根据不同战争态势,采取不同的应对战略,这就是万般灵活。项羽强大,只能奇袭,首先要麻痺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打他个措手不及。兵伐赵王歇,背水为阵,把一个兵书的忌讳用活了,置之死地而后生。打败了书呆子陈馀,灭了赵国。

利用布袋,阻堵涧水,等龙且兵进河道时,扯起布袋冲下涧水斩了龙且。十面埋伏,垓下一战,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韩信一生打了多少奇谋胜仗。连刘邦都佩服得五体投地,两千多年了,刘邦与韩信的对话写在《史记》里,流传在民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只是征伐匈奴时,刘邦已重重猜忌着他,防着他,再不给了兵权了。如果能让他去征匈奴,韩信必然能够取胜。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这个话题几乎涉及到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和王翦,还有战国四君子中的三个,当然还少不了纸上谈兵的赵括,毛遂自荐的毛遂等等一系列在后世如雷贯耳的名字。长平之战的关键人物有白起、范雎、廉颇和赵括。秦国之所以能赢,一方面是秦军有能征善战的战神白起领军,另一方面是因为赵孝成王赵丹的昏聩,中了秦相范雎的离间计,阵前换帅,启用了只会夸夸其谈的赵括替代了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将廉颇。

说到这里,插个曲,知道范雎的人并不多,但如果说起成语"睚眦必报",知道的人肯定多,这个成语就和范雎有关。这个实际能力连自己的母亲都看不上的赵括,果然葬送了廉颇好不容易才稳固下来的防线,不但自己被秦军所杀,还连带手下45万赵军将士被白起坑杀。要知道,白起征战一生,死于他手下的六国军人,少说也有100万之多,仅长平一战,就占了近二分之一。

当时赵国的人口也就300万,一下子失去近50万青壮年,可见这次失败给赵国造成的冲击是多么的巨大和深入骨髓,可以说是元气大伤,没个十年二十年根本恢复不过来。当然,白起还是讲点人性的,把240名乳臭未干的赵国士兵放回了赵国,算是给了赵孝成王一点点薄面,也给长平赵军留了点血脉。本来,按照白起的计划,应该是乘胜追击,趁赵国还没有醒过来劲,一鼓作气拿下赵国都城邯郸,这样赵国也就完了,白起也可以为秦国的统一大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白起只是武将,左右不了秦王和秦国的政治。可笑的是,秦国范雎用在赵国的反间计,这个时候又被赵国反手就甩到了秦国范雎自己的身上。秦国丞相范雎原来,见秦军势大,惊恐万状的韩国和赵国立马聘请苏秦的族弟纵横家苏代去咸阳游说范雎,说哎呀你看,这个白起现在功劳这么大,如果他再拿下邯郸,那就更如日中天了,到时候,丞相您的地位恐怕就会动摇啦,您愿意处于白起之下吗?再说,这仗打来打去,秦国也没有占多大便宜,不如叫赵国割地求和,这样咱秦国不但打了胜仗,还得到了土地,而没有仗打,白起也立不了新功,您的位置也稳当,何乐不为呢?要说苏代还真是个人才,句句入心,几句话就打动了范雎。

本来这个范雎吧,还算公心为上,但面对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还是被动摇了。于是后面我们就知道了,范雎给秦昭王灌了点鸡汤,大王啊,你看这仗打的,虽然我们胜利了,但也死了不少人,十几万呢,再打下去士兵就疲沓厌战了,我们也需要休养生息,现在赵国愿意割地求和,不如,就这样算了吧?于是,赵国就暂时活了下来。活下来,才有机会,赵国的机会来了。

那么秦国打的是赵国,韩国慌什么呢?不慌才怪,不光韩国,魏国楚国等等没有一个不慌的,唇亡齿寒,如果赵国死了,下一个就轮到他们了,所以他们必须联合起来,单打独斗都不是秦军的对手。长平之战的耻辱,反手就被赵国还了回去。秦军一撤,赵国却耍赖不想割地了。长平之战的第二年,秦昭王意识到了不对,不能够再留赵国活下去了,它必须死!于是,秦昭王就派白起领兵出征。

但此时的白起,因为长平之战后的遭遇,已经有些心灰意冷,并不愿意再打仗了,就称病拒绝了。没办法,只好由王陵领军攻打赵国。开始还挺顺利,不久就把赵国都城邯郸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围是围了,但秦军就是打不下小小的邯郸城。为什么呢?很简单,邯郸已经是赵国最后的退路,已经是退无可退了。赵国人一看这退不退都是死,还不如拼命一搏打它个鱼死网破呢。

于是,整个邯郸城都动员起来了,上至国君皇亲国戚,下至黎民百姓,都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秦军保家卫国的战斗中了。要说自赵武灵王开始的胡服骑射等等军事改革不是白给的,虽然这几年赵国损失惨重,但军队和人民的战斗力、战斗意志还是相当可观的。战国时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更是散尽家财,把自己家里的妻妾都编到了军队里面保卫邯郸城。

邯郸城里同仇敌忾,秦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这还不算,赵国派出去搬的楚国与魏国的救兵也打了过来。毛遂自荐说到这里,不能不提一下毛遂。这位平原君的食客,虽然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但在出使楚国搬救兵时大放异彩,不但说服楚王派春申君黄歇领军支援赵国,也留下了"毛遂自荐"这个让自己名垂青史的成语。至于魏国的救兵,信陵君魏无忌一出"窃符救赵",协助赵国完成了邯郸破秦的艰巨任务。

这一仗,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个闪亮登场,三国斗秦,惊世之举和不世之功让人佩服。这一仗,赵国赢的是哀兵必胜,赢的是内有斗志,外有援兵。这一仗,不但断送了秦军30万人马,一代战神白起也因为秦昭王的猜忌,不得不自刎身亡,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老将廉颇再出征,打燕补血,赵国重生赵国虽然在保卫邯郸之战中取得了胜利,但那也是惨胜,损失非常大,最起码青壮年男丁死伤殆尽。

北方的燕国一看,正是薅赵国羊毛的好时候。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不知死活的燕王就派兵进攻赵国,妄想捞取好处。但这个时候的赵孝成王长了个心眼,就把老将廉颇请了回来,老将军啊,国难当头,可堪军国大事的,还要靠您啊。要说廉颇这个人为什么后世评价那么高呢?自然是他对赵国的忠心耿耿,虽然长平之战被伤透了心,但国家需要的时候有人义无反顾,这就让人敬佩了。

小小的燕军,面对久经沙场的老将,哪里是廉颇的对手。几仗下来,不但把燕军的首领杀的杀,捉的捉,甚至还围困了燕国的都城蓟。这下子偷鸡不成蚀把米的燕王慌了,赵国军队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不得不割地求和,把五座城池送给了赵国才躲过一劫。赵国一看,这活不错啊,虽然和秦军作战损失不小,但还可以从燕国这里补偿嘛。尝到甜头的赵国于是隔三差五就去燕国转一圈,收获颇丰。

后来甚至还把这个主意打到了魏国的头上,这个时候的赵国早忘了当年魏国是如何支援自己抗秦的。慢慢地,失血严重的赵国,又满血复活了。守边塞,斩匈奴,李牧奇功盖世。此时,该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出场了。也许有人会奇怪,长平之战和邯郸保卫战的时候,大名鼎鼎的李牧在哪里呢?为何没有存在感?其实,这个时候的李牧正在边关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

匈奴对赵国的威胁就如悬在头上的剑,李牧大军是一刻也不能离开的。就算长平之战失利和邯郸之围最危险的时候,赵孝成王都没有动调回边关军队的心思,可见李牧当时处境的严峻性。那么,面对凶猛如虎狼之师的匈奴,李牧是如何做到大破其十万精兵呢?这就是李牧的过人之处了。作为一代名将,李牧早就把敌我双方的优劣势搞得清清楚楚。

匈奴的优势是骑兵,来如风去无影,劫掠一番就跑了。而赵军呢,则以步兵为主,虽然早已经实施了胡服骑射,但毕竟不是草原民族,在根本上还是有所差距的。要想取得对匈奴作战的胜利,就得另辟蹊径。李牧采取的策略很简单,那就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固守不战。而且对敢于主动出战的将士,李牧则给予惩罚。一时间,大家都很不理解,但李牧也不解释。

当然,李牧也没闲着,一边让士兵吃好喝好,一边让他们苦练杀敌本领。就这样过了好几年,匈奴算是没从李牧这里捞到啥好处,还被折腾得不轻。但赵国这边却不干了,李牧你这是干啥?是不是怕匈奴了?就连赵王都派人训斥李牧胆小如鼠。但李牧对这些诋毁和闲言碎语根本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因为他有自己的算盘。一看李牧根本是油盐不进,愤怒的赵孝成王干脆撤了李牧的职务,换了一名大将取而代之。

这名接替李牧的将领是谁,史书上没有说,但绝对是一个不了解匈奴、只知道讨好赵王的角色。这货一上任,就开始和匈奴硬碰硬,匈奴来了就出兵迎战,跑了就追,几次三番下来,损失惨重。醒悟过来的赵孝成王一看不是这回事,就赶紧重新启用李牧,要不然边关都被匈奴打残了。李牧也不含糊,用我可以,但打仗这事我说了算,我还是老办法,行就干,不同意就另请高明。

没门,赵王也就同意了,反正边关交给你了,咋行你就咋整。重新走马上任的李牧,对待匈奴的战略还是老三篇:避战、吃饭、练箭!这下子可把这些天天吃得饱饱的将士们憋得快疯了,将军,咋还不打啊,都急死我们了!打,当然要打,要不然天天让你们吃得这么好干嘛?这个的匈奴呢,也被李牧不打只跑、而且还时不时扔点诱饵的策略搞得膨胀得不得了,自认为可以秒杀赵军了,就放松了警惕,开始大摇大摆地向赵军腹地进击了。

李牧呢,等的就是这个机会,而且这样的机会一般人李牧都不告诉他,这也是为什么李牧遭质疑的原因,但也是李牧能够出奇制胜的所在。这不,终于有一天,膨胀得无边匈奴单于,在赵军数千军士佯败的引诱下,大举进入了李牧早已经布好的包围圈里,被赵军结结实实地扎了个大口袋。战神李牧一声令下,只见15万英勇善战的赵军将士在一千多辆战车的掩护下,以一万多骁勇的骑兵为先导,向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匈奴发起了致命的冲锋。

刹那间,刀光剑影闪烁,匈奴军血流成河。打运动战匈奴有优势,打包围战阵地战,匈奴只能等死。一仗下来,杀得是天昏地暗,十万匈奴军被消灭殆尽,只有狡猾的单于带着数十骑逃跑,不久就郁郁而终。干掉了匈奴以后,李牧率军一鼓作气,灭了周边另外几个和赵国作对的胡国,如襜褴,东胡,林胡。此后,十余年,匈奴远遁,不敢骚扰赵国边境。

李牧大破匈奴之战,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被官方记载的大规模兵团级的破击匈奴之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至于后世西汉等朝代,在对付匈奴的策略上,都多多少少借鉴了李牧成功的战略战术。战国四大战神,赵国有其二,为何还是被秦国灭了?赵国最终被秦国灭了,一方面是历史大势,另一方面,也是赵国自己做的,摊上了二杆子傻国君赵悼襄王赵偃,还有奸臣郭开。

本来嘛,这货他爹赵孝成王已经够二了,弃用廉颇导致45万赵军被秦军坑杀,后来还知道重新请廉颇出山,一下子干翻了燕国,用李牧打残了匈奴,赵孝成王也算二并快乐着,干出了点小成就。赵孝成王死后,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就是个二傻子兼智商缺陷,摊上一个这样的混蛋君王,也说明赵国的气数已尽,再多的廉颇和李牧也救不了场。我们看看这货上台后干的好事。

本来嘛,他爹赵孝成王已经让为赵国重整旗鼓立下汗马功劳的廉颇代理了相国职位,但他一上台便免了廉颇的职务,派乐乘去取代廉颇。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那是因为他一直看不上廉颇,一个老头子有啥了不起的,还有可能是想夺回廉颇手里的军权吧。廉颇也不是省油的灯,想想自己一心一意为赵国考虑,反而被排挤,气不打一处来,带上自己的老伙计们把这个乐乘打跑了,当然自己也待不下去了,就跑到了魏国,当然跟随他的那5万精兵也跑了,不和赵国玩了。

没有了廉颇的赵国,就开始了被秦军压着打的痛苦历史。屡战屡败的赵国国君这个时候想起了被自己逼走的廉颇,但心里又没有底,毕竟廉颇年纪是真的大了。于是就派人去看看廉颇老人家的饭量如何,这就是著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来历。要说廉颇在魏国也并没有得到重用,毕竟他是赵国的老臣,魏国国君自然是不信任他的。心灰意冷的他也想回赵国重新效力,一看赵君派人来考察,当场就满血表现,别看我年纪大了,身体没有问题,能吃能战!不信您看。

于是在使者面前那是大吃特吃,胃口极好,一餐饭吃下一斗米、十斤肉,这是啥概念?想象不到吧。饭后老将军还披挂上马,那可是威风凛凛,雄风犹在啊。可怜的廉颇老将军,为了能够回去效力,也是拼了。所谓的国君虐我千百遍,我待国君如初恋,也不过如此吧。使者看了很满意,这老爷子风采不减当年,老爷子您等着我回去给国君汇报一下。

谁知道一转身,这使者就把廉颇给卖了,对赵悼襄王说,哎呀廉颇老将军很能吃,饭量不错,可就是和我说话的一会儿功夫,就去厕所拉了三次!就这一句话,断送了廉颇重出江湖的希望。郁郁不得志的廉颇,只好远走楚国,在84岁高龄时离开了人世。这个杀千刀的使者为什么要埋汰廉颇呢?原来这和赵国的奸臣郭开有关。这货素来与廉颇不和,就借机贿赂了这个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不能让赵王重新启用廉颇。

他的目的达到了,赵国也快完了。果然是宁得罪君子,不能犯了小人啊。这个小人郭开,在祸害了廉颇以后,还没有完,又开始祸害李牧了。此时的四大名将,白起已经死去,廉颇也告老远走他乡,就剩下各为其主的王翦和李牧了。随着秦国统一六国战争的展开,秦军开始再度进攻赵国。在打了一系列败仗、损失十万兵马以后,招架不住的赵王迁(也就是赵幽缪王,赵悼襄王的儿子,此时赵悼襄王已经死去)赶紧把李牧从边关调了回来。

李牧的回来,让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李牧深知秦军锋芒正盛,必须避开,待秦军懈怠以后,再寻机歼敌。果然不出所料,秦军还是因为疏于警惕给了李牧机会。善于抓住战机的李牧,一举拿下了秦军的老巢,击溃了秦军,解了赵国之围,这就是著名的"肥之战"。此后,接任秦国国君的嬴政,又派兵和赵国打了几仗,但都被李牧化解了,而且秦军还吃了不少亏。

最著名的就是李牧与司马尚配合下的番吾之战,此战的胜利,也是赵军对秦军的最后一场大胜。这拨秦军失败了,但嬴政并没有放弃进攻计划,于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登场了,开始了他与李牧之间的名将对决。公元前229年,趁赵国出现灾害国力虚弱,王翦率秦军几十万围困邯郸,来势汹汹,颇有一战将赵国干趴的架势。而此时赵国的当家大将李牧,自然也不是吃素的,携击溃匈奴的威势,和秦军斗得是不亦乐乎。

说是不亦乐乎,实际上是王翦的秦军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李牧还是廉颇对付秦军的老办法,固守不战,任你天天叫嚣,我自岿然不动,你再厉害,能奈我何?实在没办法的王翦,又想起了前人玩的反间计。我不是打不过你李牧吗?我就找人收拾你。王翦要找的人,自然就是李牧的顶头上司赵王迁。但王翦和他不熟啊,怎么办?好办,赵国不是还有一个郭开吗,这货以前就祸害过廉颇,这次让他去祸害李牧,想来不会拒绝吧。

这个郭开就是个不要脸的小人,自然很容易就被王翦收买,很快就在邯郸散布流言,诬陷李牧和司马尚意图投降秦军,背叛赵国。这话很快就传到了赵王迁的耳朵里。这个赵王迁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他的老娘出身红楼,哪有教子的素质,所以这个赵王迁根本就是个废材。对李牧的流言蜚语,他根本是不加分辨,立马派人夺了李牧二人的兵权。

李牧对赵国那是忠心耿耿啊,一看这赵王肯定是被蛊惑了,便不愿意交出兵权,就更让赵王猜忌了。赵王迁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耍了个花招,抓捕并杀害了李牧。一代名将,就这样死在了敌人的离间计上,死在了自己誓死保卫的国君手上。看到李牧悲惨的下场,同是名将的王翦是不是心里有那么一点点的惭愧?无论王翦心里怎么想,无论赵王迁怎么做,李牧的死,确实给了王翦剪除赵国的绝佳机会。

主将被冤杀,军心涣散的赵军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很快邯郸就被攻破,这个昏聩的赵王迁也成了俘虏。等被灭国了,赵王迁才知道自己是被郭开耍了,但世上哪有后悔药。说这赵王迁傻,不是没道理。他爹和他爷对廉颇和李牧再有意见,最多也是削了兵权,留着性命,以后万一需要的时候还有个念想。这傻赵王迁倒好,干脆是将赵国最后的希望李牧杀了,这不是自己断自己后路吗?公元前222年,赵王迁的儿子赵嘉被俘,赵国从此成为了历史。

那个奸臣郭开呢,赵国灭了以后在秦国活得很滋润,但这货还惦记着自己埋在邯郸城的那些受贿而来的金银珠宝,于是就雇了几辆大车回到邯郸城把财宝装车运回咸阳。谁知道,可能是这货多行不义必自毙吧,在开开心心回咸阳的路上,遇上打劫的绿林好汉,被咔嚓了!也算罪有应得吧。就是可惜了廉颇和李牧这两个被奸臣郭开祸害的盖世英雄,留给后人无限的叹息。

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在兵力和地利都不占优的情况下,为什么能大败匈奴?

利用敌人错误的判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漠南、河西战役后,匈奴单于率部逃往漠北,仍妄图南下,但对于强大的汉军,匈奴单于也无可奈何,这时在漠南战役中投降匈奴的赵信向其提建议说:“我军在大漠以北,以此来引诱汉军来攻,等汉军疲惫时,我们再行攻击,必置汉军于死地。”单于大喜,采取了他的建议,于是派兵不断侵扰汉朝北方边郡。

但这只是赵信的一厢情愿,汉武帝得知后,打算利用赵信的判断,打匈奴一个出其不意,于是调集10万骑兵,14万匹战马,步兵及转运夫近10万,由卫青和霍去病统帅,分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发。元狩四年,卫青、霍去病率军北征,汉武帝原打算让霍去病由定襄北上,但后听说单于东逃了,汉武帝于是让卫青从定襄北进,霍去病部出代县。

卫青出塞后发现单于并未东去,于是亲自率精兵追击,命李广、赵食从东路迂回策应。卫青在大漠与单于相遇,卫青先以武钢车稳住阵营,后率5000骑出战,日暮,卫青乘风暴突击单于,单于西逃,匈奴惨败,后因李广等人迷路,导致合围单于失败。霍去病出塞后,与路博得会师,携带少量辎重粮草直奔漠北而去,最后活捉单于大臣章渠,诛杀三王,其他将领八十三,封狼居胥、登临翰海而还。

有人说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总共就杀了15万人,但之后匈奴就一蹶不振了,为什么?

匈奴并未在汉武帝时一蹶不振。汉武帝以后,匈奴一直祸祸中国到了西元90年。匈奴作为一个族群,从中国历史中消失,是在东汉和帝年间。东汉期间有几件事值得特别说说: 一是勒石燕然。所幸班固亲笔书写的原文碑刻,刚刚在外蒙一块石头山包上找到,2000年过去,依然铭记着我们祖先的辉煌。主将是窦宪,为了脱罪请兵挂帅去打匈奴,胜利是充话费送的。

然而这样性质的一次作战,竟然是汉人与匈奴之间爆发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实在让人感觉槽点满满又不知道从哪儿吐好: 姐姐,饶了我吧,我去打匈奴一顿,给朝廷立功……日子没法过了,我稍微来骚扰骚扰你就惹出这么大阵仗,人都快被汉军砍光了,惹不起,惹不起,我跑远点,跑到你找不着的地方吧……哎呦,我怎么稍微打打你就跑没影了?诶诶,别跑啊,你跑了我再犯错了找谁背锅啊……皇帝外甥: 你还是去死吧。

二是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和班固,一文一武,加上卫青霍去病,真是外戚的优秀代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又是一个典故,孤身一人,只带三十六从人,在异国杀掉匈奴使节,断了这国左右逢源的后路,让他只能从汉。之后就这样经营西域,多给他兵都不要,天天光杆司令带着一群联合国小弟们打匈奴,直到建立起西域都护府,扬威万里之外,派出使臣出使罗马(被中亚人坑了,没走到)。

三是拯救大兵耿恭。东汉重置西域都护府后,西元75年春,校尉耿恭带数百士兵,被两万匈奴围困在疏勒城。虽然派出了范羌赴敦煌求援,可倒霉的是,正好赶上皇帝驾崩,可以做决策的人挂了,要等远在万里之外洛阳的新领导宣誓就职……于是就发生了一个可能大家最熟悉但未必知道是典故的典故: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耿恭部被围到断粮,煮盔甲和弓弦吃。匈奴在下面劝降,耿恭说: 你说什么,我没带眼镜听不清,你派人上来说。匈奴就派出使者,耿恭见到使者就把他砍了,把尸体在城头上烧烤吃了,烤吃了,吃了。所以,岳飞是用典,耿恭才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的那位。时间就这样从春天拖延到冬天,朝廷里发生的一切也让人不由得仰头自豪我们之所以为汉。

新皇帝面前讨论要不要救,有人觉得,咱们知道的太晚了,就算去救,等军队到,也只能给人收尸了,还未必有,有这个必要吗?这时有人站出来了,司徒鲍昱慷慨陈词: 朝廷把他们送到危难之地,发生紧急情况了就抛弃他们。对外涨了敌人志气,对内寒了将士们的心。咱们现在不救他们,以后匈奴再打过来了,陛下你用谁能带队伍打仗?汉章帝一听: 可不是嘛!结果不重要,态度很重要。

救!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朝廷集结了7000援军,前往解围。请注意,知道有2万匈奴,朝廷只派了7000人,不是没有更多兵,而是朝廷觉得7000就足够了,这是何等的底气。直到76年正月,范羌终于率领着援军一部2000人赶到了疏勒城,等见到耿恭,守军一共还剩余26人,随后撤退,三月回到玉门关时,被救出的26人,路上又有牺牲,还剩13人。

时人评价耿恭等13勇士: 单兵守孤城,不为大汉耻!被牢记于史册。那是一个至今读起来,也与有荣焉,深深为之自豪的时代,强汉这两个字不是吹出来的,是两汉500年打出来的。对抗匈奴的不只是汉武帝,是整个民族前赴后继对外征战,穷追猛打300年,直到无论从整体军力,还是从单兵战力都全面超越匈奴,把侵略者彻底赶出视线范围,不敢再与汉军接壤。

蒙古和新疆,也一直都是中国固有领土,是自战国起先辈们浴血奋战,反抗侵略拼回来的。匈奴的下落。我简单点说吧,一部分进入了中原,被称为南匈奴,慢慢的融入了中华民族。一部分脱离了与汉朝的接触,被称为北匈奴,并不是消失了,而是在现在乌兹别克,哈萨克斯坦一带休养生息,偶尔回头骚扰下汉朝,毫无例外被暴揍回来,然后就一直向西迁徙了。


文章TAG:全面战争游戏视频:秦国攻击匈奴之战  游戏匈奴之战  全面  全面战争  战争  

相关文章

  • 小冰冰传奇怀旧服1.09英雄改动介绍

    不知不觉小冰冰传奇怀旧服已经更新到了1.09版本,那么针对这次的版本更新,又有一些英雄进行了调整。但可能有些玩家并不知道这次的英雄调整,因此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小冰冰传奇怀旧服1.09英雄改动的介绍。..
  • 原神4.3新圣遗物有什么

    原神马上就要更新4.3版本了,很多玩家非常期待新版本的新圣遗物想知道这些圣遗物适用于哪些角色,4.3的两套新圣遗物分别是:回声之林夜话和昔时之歌。..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