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千古一后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字眼:“巾国不让须眉”。因儒家治世,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都是男人的世界,三纲五常,把妇女打入了社会最低层。妇女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和可随意支配的财物,没有一点地位。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涌现出了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千古一后,她们以自己非凡的聪明才智,颠覆了男权社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芈月,本是楚国国君妾室所生,陪嫁嫡公主到秦国,做了秦惠文王之妾。但她不甘命运安排,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后宫争得一席之地,后来造化弄人,她的儿子继位,成了秦昭襄王,母凭子贵,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宣太后。因秦昭王年轻,她临朝称制,共主政秦国41年,灭义渠,蚕六国,将秦国彻底打造成了战国七雄中最强之国,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西汉吕太后吕雉,汉高祖刘邦的妻子,本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因其父吕公看刘邦有贵像,就将女儿嫁给了他。吕雉嫁到刘家,任劳任怨,一心帮扶刘邦。后来刘邦当了皇帝,她成了皇后,仍帮刘邦削除异姓王,稳固汉初统治。刘邦去世后,她做了太后,临朝称制16年,维护了汉朝政治经济的发展。但她妒忌成性,制造“人彘”,大封吕氏宗亲,为后来家族覆灭留下遗患。
此外,南北朝北魏冯太后,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唐初的长孙皇后,以贤徳冠世;辽宋时期的辽国萧太后,以非凡的政治才能推进宋辽百年无战事;明朝的马皇后,以贤明孝慈著称;清初的孝庄太后,与孙子康熙历经艰辛,稳固了大清统治,开疆拓土,为大清立下二百多年的基业。最后还有两名臭名昭著的千古一后,一个是西晋的贾皇后贾南风,在她的干政玩权下,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西晋灭亡,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五胡乱华的南北朝时期。
另一个就是满清末年的慈禧太后,在她的独断专制下,彻底厄杀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丧权辱国,最终把中国彻底推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中国沦为东亚病夫。历史上能称得上千古一后的,还有很多,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她们或是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或是加快了朝代衰落,穷途末路。她们这些特别的女人,做出了特别的事,将永远显耀在历史的天空中,让人称颂,让人恨。
卫子夫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后”?
卫皇后名为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生也坎坷不平。起初是平阳公主府上下人卫媪的小女儿,出生贫贱,15 岁入平阳公主府,因为年轻美貌、能歌善舞,被平阳公主认为“奇货可居”,遂成为平阳公主府上的一员歌姬。《史记·外戚世家》中记载:武帝初即位,数岁无子。平阳主求诸良家子女十余人,饰置家。武帝祓霸上还,因过平阳主。
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但是,卫皇后在第一次被汉武帝宠幸后并没有因此平步青云。因为当时的东宫之主陈皇后嫉恨子夫,因此从中作梗,且武帝又新帝即位,窦太后监国,手无实权,所以致使子夫“入宫岁余,竟不复幸”。后来宫内要裁减宫人,陈皇后认为正是机会,想借此机会将卫子夫遣出宫去,以绝后患,于是便将卫子夫编入出宫名单,可是天不遂人意,“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后汉武帝又“召其兄卫长君弟青为侍中。而子夫后大幸,有宠,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而“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于是废陈皇后”,又“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而且此时,以卫青和霍去病为代表的卫氏外戚,为国家和武帝争得了荣誉,也为卫子夫争得了荣誉。
历史上有哪些皇后可以称为“千古一后”?
萧太后是契丹族杰出的女政治家萧太后(戏剧中叫萧银宗)在戏剧和小说中,被描写成一个暴戾、专擅、蛮不讲理、侵略成性的契丹女主。如果作为艺术形象,杨家将代表正义,她就是十足的非正义化身了,因此在戏剧舞台造型上,不仅她本身被塑成骄横不可一世,她的部下也被极为贬低,脸谱丑陋得出奇。其实在历史上不但箫太后本人是个出色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即是她的部下,也有不少治国人材。
萧太后(953——1009年)本名绰,小字燕燕。她是萧思温的女儿。萧思温是个汉化较深的契丹贵族,他精通儒家经典。辽穆宗耶律璟被人杀害,他与高勋等共同拥立景宗耶律贤,后被任命为北院枢宻使兼北府宰相。他的女儿燕燕被冊封为皇后。景宗时萧后初露头角,便显示了她的理政治国才能,因为景宗患“风疾”,于是“境内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皇后决之。
”实际上政权是由她控制。景宗死后,萧后的儿子耶律隆绪为帝(圣宗),当时年仅十二岁,就由萧后奉遗诏总摄军国大政,被尊为“承天皇太后”,以后加封至“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承天后早在景宗年代开始参政时,便面临着一个十分艰巨的政治形势。当时在辽统治集团内部有两派势力,一派倾向保守;一派主张革新,即倾向汉化,萧后属于后一派,代表契丹贵族中的进步势力。
经过她的努力,在景宗时便初步扭转了“政昏、兵弱”局面。可是在圣宗即位之初,辽朝廷仍处于“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局面,即内有贵族保守势力,外有宋王朝初年较强的军事压为,统治很不稳定。当承天后把这个危机向耶律斜畛、韩德让等革新人物讲出来时,韩德让等回答她说:“只要你信任我们,沒有什么可以顾虑的!”承天后果然很信任并重用了他们。
历史记载说承天后“明治道,闻善必从,故群臣咸竭其忠。”又说她“神机智略,善驭左右大臣,多得其死力”。善于用人敢委以重任是她的突出优点,尤其是重用汉族地主出身的官员,重用韩德让即其典型事例。韩德让后来因功赐名德昌,不久又赐姓耶律,赐名隆运。他“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业”。连圣宗的即位,都“皆隆运之力也”。
承天后非常信任他,“后燕燕与决国事,雅重隆运”,达到“位兼将相”,总揽了辽的军政大权。他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政策,诸如他建议减轻农民赋税,招抚流民,赈贷饥民,严禁酷刑,平抑物价等,都被承天后接纳并付诸实行。他还要求承天后在选官时能“任贤去邪”,太后赞扬他说:“选进贤能的人管理国事,这才是当大臣的职守”。韩德让还“智略过人”,很能打仗,辽大败宋军的高梁河战伇就是他的功劳。
但他并不是一味主张对宋用兵的人,他“为相以来,结欢宋朝,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帖服中外,靡有邪谋”。他还是一个文士,曾受命监修国史。由于他功勋卓著被封为晋王。历史上承天后重臣中姓韩的只有这个韩德昌(让),如果戏剧中的韩德昌指的是他,那他与戏剧中那个被扬排风打得丢盔卸甲的草包将军韩昌,简直没法相比。承天后在鼓励契丹汉化的同时,也注意安抚辽辖境内的汉人以缓和民族矛盾。
原来辽的法律规定,契丹人打死汉人,仅用牛马赔偿便可免罪;而汉人打死契丹人,不但本人处从死刑,家属还要罚为奴隶。后来承天后下诏,不论契丹人还是汉人,一律用汉人旧法——即封建立法。辽圣宗是辽代诸帝中比较有作为的一个,他“幼喜书翰,十岁能诗,既长,精射法,晓音律,好绘画”,是个汉化较深的契丹皇帝。承天后对他要求很严,有次他到平地松林去游猎,被承天后知道后,狠狠地训诫了一番,给他指出畋猎的危害,要他以后改掉。
承天后死后,他继续实行太后执政以来的政策,使当时成为辽的盛世,“圣宗称辽盛主,后教训为多”。戏剧中的萧后曾多次亲率大军与宋军作战,这一点符合历史实际。因为她能“赏罚信明”,所以“将士用命”。雁门之役败曹彬、潘美,就是她亲自率领辽兵取得的。澶渊之战,她也曾“亲御戎车,指麾三军”,亲自击进攻的战鼓,当然,这一仗她是被打败了。
京剧《四郎探母》中记萧太后曾将其女儿铁镜公主嫁给改名換姓的杨四郎,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回事。萧大后共生了三个女儿,大女儿观音,封燕国长公主,嫁给北府宰相萧继先;二女儿长寿,封魏国长公主,嫁给宰相萧排押;三女儿延寿,封越国公主,嫁给了萧恒德,全都嫁给了契丹贵族。至于那两个国舅萧天佐、萧天佑,不但历史上沒有这两个人,而且萧思温压根就沒有儿子;萧后沒有兄弟,哪儿来的国舅?承天后萧燕燕可以说是辽代一位倾向汉化、主张革新的有才略的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她执政时期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契丹族的汉化与封建化,这是契丹族的历史进步。
当然,这个评价,并不等于否认她对宋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性,因为这与前者是两回事。肯定她指的是对契丹族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宋的关系那是辽与外部的问题;如同评价成吉思汗一样,不能把他在本族中的作用与对外关系混为一谈。注:为什么承天后的三个女婿也都姓萧,是否同姓相婚?其实契丹萧姓并非同姓,据《辽史》记:“后族唯乙室、拔里氏,而世任其国事。
吕雉有什么能力被称作千古一后?她的背后是谁?
我从没听说过吕雉是“千古一后”,要非这么说只能是因为吕后是第一个皇后,第一个皇太后而已,就是因为年代早,跟能力无关。要说能力,她只是把持朝政而已,不能说多大贡献。背后的人,主要是丈夫刘邦,还有儿子刘盈和自己的吕氏家族。吕雉是刘邦的原配夫人,所以在刘邦称帝后成为皇后。由于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他与儿子秦二世胡亥都没有立过皇后,项羽又是自称西楚霸王没有称帝,所以,吕雉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此前的只能叫王后。
随着刘邦驾崩,惠帝刘盈继位,吕雉又成了第一个皇太后。如果非要说她“千古一后”那只能说她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后、第一个皇太后”。仅此而已。近年来不少皇帝被说成“千古一帝”,秦始皇说的最多,还有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朱元璋、康熙等等。甚至还有很多不太知名的也被提及。无论有多少争议,说这些人是“千古一帝”,自然在某些角度能够看到他们对历史的贡献,有比较高的成就(可能有些不被所有人承认,这点不讨论)。
比如制订了影响深远的制度、拓展了疆域、收回了领土、完成了统一等等。反观吕雉呢?实在没觉得她给历史带来了多少积极影响,甚至说在当时而言,险些让刚刚恢复起来汉王朝再次陷入危机。刘邦本就是个地痞无赖出身,因缘巧合做上了个基层小官吏亭长,又因为押送犯人私纵囚犯,自己成了通缉犯,躲进山里。家事全要吕雉操持,受尽委屈,还得给刘邦送饭。
后来刘邦起兵反秦,再到跟项羽争夺天下,吕雉和刘邦父亲刘太公一起被项羽擒获,很久之后才被放回。而刘邦在那段时间居然又有了挚爱新欢戚夫人,此后更是一度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想着废掉与吕雉的嫡子刘盈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或许正是这种接连打击,让吕雉的心慢慢变硬,她要靠自己的力量夺回她想要的一切。刘邦最终打消易储的念头,刘盈成功继位,而吕后也是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试图用毒酒毒死刘邦庶长子齐王刘肥(最后刘肥献出城池给吕后女儿鲁元公主作采邑,并降辈分尊鲁元公主为王太后才幸免于难,再不敢踏进长安);毒杀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刘邦另外三个儿子,刘恢因爱妾被妻子(吕后侄孙女)毒死而殉情自杀;刘友被活活饿死;刘建死后儿子被吕后毒杀绝后。亲儿子刘盈也因为看到了人彘惨象过于惊恐,不再过问朝政不久在后宫死去。
此后,吕雉立了刘盈与宫人的儿子为前少帝,毒杀其母,号称皇后张嫣(鲁元公主之女,刘盈亲外甥女)的儿子。结果前少帝因为知道母亲被吕后毒死,说出长大要报仇,结果吕后担心,又把前少帝杀害,改立另一个宫人之子为后少帝。前后少帝和几个其他的刘盈之子后来被大臣们认定为吕氏所出,假冒为刘盈之子,真相不得而知。吕后称制其间,朝廷没有什么卓越的表现,面对匈奴的挑衅也只能妥协,和亲避祸。
政治上基本延续萧何时期的律法,也并非吕雉功劳。相反,由于吕雉违背刘邦白马之盟“非刘不王,非功不侯”的约定,大肆加封吕氏众人为王侯,并授予兵权,打压朝中老臣。将吕氏女子嫁与刘氏诸侯,并对他们监视、荼毒。造成朝野矛盾加剧。后期刘氏诸侯在各地对抗朝廷,乃至联合朝中大臣起兵,使刚从秦末恢复不久的国家险些陷入另一场大混战。
所以,吕雉没有什么功勋,相反,险些酿成大祸。固然,有人说吕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女皇”。没错,她确实权力达到顶峰,无人能比,但“千古一帝”讲的是功绩大小,难道“千古一后”就去讲权力大小了?至于吕雉背后的人,首先自然是丈夫刘邦。没有刘邦,她也就不可能成为皇后、皇太后。其次是儿子刘盈,虽然懦弱,但没这个儿子也未必能名正言顺在刘邦死后把持朝政。
千古一后卫子夫,汉武帝的最爱,为何最后选择自杀?
卫子夫被称为“千古一后”,她原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因偶然机会与汉武帝相遇,被汉武帝看中,入宫后先被封为夫人,极受宠爱,后被立为皇后。之后,因卷入“巫蛊之祸”,自杀身亡;在她被立为皇后的三十八年中,卫子夫尽责尽力、善良温和地管理着汉庭后宫,后宫因她的管理而没有妒妇娇女,没有因妃嫔相嫉而引发的恶劣事件;卫子夫被史学家称为“孝武卫皇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拥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在司马迁所记载的四朝十余名后妃中,卫子夫是唯一被他所赞美的贤后。
卫子夫从被武帝万般宠爱到最后被逼自杀身亡,令人感慨!而所造成的原因,与武帝晚年昏庸及当时所面临的复杂局势密切相关的。卫子夫(剧照)第一,侯府初见,年轻的皇帝迷上了歌女卫子夫是汉景帝年间出生的,他出生于河东平阳的寒微人家,关于她父亲,史书没有记载,而她的母亲卫媪曾经是平阳侯家的家僮 。卫子夫年少时在平阳侯家学习歌舞,后来成了平阳侯府“讴者”,即表演的歌女。
卫子夫有一位哥哥,叫卫长君;有两位姐姐,大姐叫卫君孺,二姐叫卫少儿,这卫少儿的儿子后来成了汉代著名的大司马骠骑将军,他就是霍去病。卫子夫还有三个弟弟,大弟弟卫青后来是大司马大将军,二弟叫卫步,三弟叫卫广。自从卫青、霍去病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卫家在顶峰时期,其卫氏支属除卫青之外,还有五侯,即卫伉、卫不疑、卫登,霍去病、霍嬗,当时卫氏一族,可谓威震天下。
而卫家能有如此显贵和威势,与卫子夫入宫是有密切关系的。人生道路上,常有很多偶然的际会,而有时候,一次因缘际会便能带来一生的荣耀。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春三月,上巳日,卫子夫便有了这样的一次影响她一生的因缘际会。那一日,十八岁的少年天子刘彻去长安市东的灞上祭祀先祖,祈福除灾。在返回宫城的路上,刘彻顺路去平阳侯在京都的府邸,想看望他的姐姐、嫁给平阳侯曹时(曹寿)的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是个很有心机的皇室女子,知道他的皇帝弟弟将来侯府,她心中早就盘算好了,想好好利用这一次机会来实现她的一个计划。平阳公主(剧照)她知道刘彻与陈阿娇皇后结婚已有数年,但依然没有子嗣,她便便效仿她姑姑馆陶公主(窦太主),开始选择良家女子,以便能进献给皇帝刘彻。若是这计划成功了,她便能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于是,平阳公主选好了十几个美女,精心为她们装饰打扮,将一切准备得妥妥当当。汉武帝刘彻进入平阳侯府后,平阳公主便让精心装扮好的美女们去拜见武帝,可是,汉武帝对他姐姐为他挑选的十几个美女都不感兴趣。平阳公主感到很失望,她只好令美女们退下,她摆上酒宴,招待她这位皇帝弟弟。盛宴开始了,平阳公主让侯府的歌女在堂前表演歌舞,而在表演的歌女中,卫子夫演得最为精彩,那甜美悠扬的歌声,那轻盈妙曼的舞姿,显得特别优雅。
汉武帝全神贯注地看着歌女的表演,他的眼光聚焦在卫子夫身上。刘彻的动作和神态被平阳公主看在眼里,作为姐姐,平阳公主很了解她弟弟的心思。歌舞暂停时,武帝起身去更衣,平阳公主示意卫子夫跟随着去侍候武帝。年轻的皇帝意气风发,在尚衣的轩车里,面对着跟随而来侍候他的俊美歌女卫子夫,他情不自禁,立即临幸了她。而卫子夫在轩车里,成功地得到武帝的初幸。
汉武帝回到宴会上,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他高兴地赐给了平阳公主黄金千金。平阳公主乘武帝心情高兴时,立即奏请将歌女卫子夫送进宫去,武帝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平阳公主此时心里高兴极了,她没有料到,他精心挑选的美女虽没有能被武帝看中,但侯府中的歌女卫子夫被武帝选中了,这对于她来说是更顺心的事,毕竟侯府中的歌女卫子夫是她培养起来的女子。
在卫子夫告别时,平阳公主亲抚着卫子夫的背,轻声对她说:“去吧,在宫里,好好过,好好吃饭,要勤勉努力,将来若是富贵了,别忘了我这个为你推荐的人。”(参看司马迁《史记 外戚世家》)卫子夫这个侯府的普通歌女就因为这一次与武帝刘彻的因缘际会,坐上了皇室的轩车,顺利进宫了。第二,尊宠日增,从夫人到皇后皇宫阴森幽暗,嫔妃众多,自建元二年(前139年)入宫以来,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卫子夫没能再见到武帝的影子。
一年前,她带着兴奋的心情进宫,而如今却让她大失所望,她觉得,皇帝早就把她忘了。深宫阴冷,她的心开始凉了。建元三年(前138年),按武帝旨意,挑选宫中年迈体弱者释放出宫,武帝算也有些情义,他也亲自去了,卫子夫很年轻,不在被释放之列,但她一见到武帝,便哭着跪求武帝释放她出宫,她想回到平阳侯府去。武帝一见卫子夫,想起了轩车中的浪漫际会,把卫子夫留下了。
他怜悯她,感到她有些特别,于是,武帝再一次临幸了她。说来也巧,这一次,卫子夫有了身孕,怀上了龙种。都说是母以子贵,自从卫子夫有了身孕,汉武帝对她倍加宠爱了。卫子夫(剧照)然而,母以子贵的卫子夫也因子而遭祸了。因为她有了身孕,这招来了陈皇后的可怕嫉妒。这陈皇后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是馆陶公主(汉武帝的姑母)刘嫖之女,当年,汉武帝还是胶东王时,刘嫖作为刘彻的准岳母(刘彻与陈阿娇当时已订婚),曾为刘彻立为太子作出过关键的贡献,这陈皇后是景帝的亲外甥女、武帝的亲表妹,她的性格很像她的名字阿娇,脾气火爆,骄横霸道。
她凭着母亲的特殊地位而在宫中不可一世。 此时,当她得知卫子夫受到宠幸而有了身孕之后,多年没能有身孕的她嫉妒心大发。于是,陈阿娇便到他母亲刘嫖那里去大哭大闹,馆陶公主也十分气愤,眼看着她女儿尊贵的皇后地位有可能被一个歌女抢走了,她哪里能忍受得了。因而,蛮横的母女俩便使出了阴招。刘嫖秘密派人去抓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想以杀卫青作为威胁来恐吓卫子夫。
此时,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得知了刘嫖的阴谋,他抢先带领一群壮士把卫青救下了,卫青因此而免于一死。天佑有福者,幸运的人是邪行所挡不住的,卫青因祸得福。当汉武帝知道刘嫖母女想以杀卫青来威胁卫子夫时,他非常气愤。武帝是个很有个性的帝王,他对于敢惹他的人,他是要硬怼到底的,因而,他不仅不向他的姑妈刘嫖妥协,而且他还索性任命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让卫青有资格出入内朝,而且,他还任命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为侍中。
此外,他还赐给卫家千金作奖赏。这明显是做给他的姑妈看的,之前,武帝年轻时,曾受到窦太后和他母亲王皇后的压制,他对于老一辈对他指手画脚的行为非常反感,这一次,刘嫖也让他非常恼火,他是不会对他的姑妈和他的皇后让步的。而卫青、卫长君却因此而得福了。卫子夫母以子贵,卫家因女而得福,之后的十年,卫子夫备受武帝宠爱,尊宠日增,卫子夫被封为夫人。
卫子夫长时间受“大幸”,先后为武帝生下三女(后来又生下了一男即刘据)。卫家也因为她而倍显尊贵。卫子夫的大姐卫君孺嫁给了太仆公孙贺为妻,而公孙贺也因此成为武帝的亲信,后来升任丞相;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与陈掌有私情,武帝不但没有指责陈掌,还特意召见了他,并令他担任詹事,负责掌管卫皇后、卫太子的家事,后来,霍去病成了陈掌的继子;公孙敖因与卫家亲近而以骑郎身份侍奉武帝,后来成了统兵将领。
当然,受益最大的是卫青,他升任为太中大夫。在武帝一朝,难有比卫家更显尊荣的了。刘嫖之女陈皇后仍不死心,这回她想用妖术来让自己受宠幸而得子。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暗中用巫术媚道,想以此得宠,她以 “蛊诅他人,求己亲媚”的神秘方式,想让武帝宠幸她。不过,这事被人揭发了,武帝知道后十分愤怒,他派御史大夫张欧负责调查媚道之案,张欧令其下属侍御史张汤深入调查。
张汤是一个查案十分仔细的人,他查出了楚服等人为陈皇后施行巫蛊邪术。在汉代,于祠堂祭祀诅咒,祝告鬼神,祸害他人者,属大逆不道之罪。陈皇后是巫蛊媚术的幕后指使者,这便是严重犯法,是大罪,于是,当了十一年皇后而没有子嗣的陈阿娇被以惑于巫祝罪被废去了皇后之位,搬到远郊的离宫去居住。这一次,馆陶公主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她折腾着想害卫子夫,却连她女儿的皇后之位也没有能保住。
武帝废了陈皇后的半年之后,卫子夫迎来了她最好运的时期。她怀上了龙种,元朔元年(前128年)春,受宠十多年的卫子夫为二十九岁的汉武帝生下第一位皇子。当了十几年的皇帝,终于有了皇子,汉武帝欣喜若狂,他为了庆祝皇长子出生,举行了很有文化和宗教意义的庆祝方式,他下诏令当时写文章的顶级高手枚皋和东方朔来著文庆贺。
枚皋是西汉辞赋家枚乘之子,他作了《皇太子生赋》;东方朔是辞赋名家、太中大夫,他作了《立皇子禖祝》 。此外,汉武帝还下旨,专门修建了祭祀婚育之神高禖(句芒)的神祠,以感谢上天赐予他第一位皇子。汉武帝(剧照)汉武帝为他的这一皇长子取名为刘据,满朝文武也为皇帝得了第一位皇子而兴高采烈、欢喜万分。在这喜庆的气氛中,中大夫、纵横家主父偃登场了,他非常了解汉武帝的心思,他立即上书汉武帝,奏请立卫子夫为皇后。
卫子夫虽然是歌女出身,但她的贤惠连朝中大臣都有所耳闻,大多数大臣都赞同立卫子夫为后,于是,汉武帝准了主父偃之奏,于元朔元年的春天三月甲子这一日,举办了一个仪式,册立卫子夫为皇后。汉武帝在立后诏书中说:“朕闻天地不变,施化不成;阴阳不变,物不畅茂。《易》曰:‘因势变通,民心振奋。’《诗》曰: ‘通天地之变而不失道, 择善而从。
’ 朕欣赏唐虞而乐观殷周,愿以史为鉴。今大赦天下, 与民更始。有犯罪畏罪逃亡及久欠官物而被诉者, 于孝景帝三年之前所犯者,皆免予处置。”(参看班固《汉书·武帝纪》)从此,立皇后而大赦天下成了汉家一种礼制。此时,才思敏捷的郎官枚皋作了《戒终赋》献予卫皇后,此赋一改往昔他的辞赋的那种诙谐幽默的风格,非常严肃认真地建议皇后将贤惠优良的品德保持下去。
卫子夫成功地从侯府的一位歌女变成了大汉王朝的皇后,于是,未央中宫椒房殿在一年八个月之前送走了一位骄横霸道的皇后,如今却迎来了一位贤惠的新主人。说来也巧,当年汉武帝七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也在七岁时被汉武帝立为皇太子。过了不久,汉武帝从博学的大臣中选出了沛太守石庆为太子太傅,并派德高的博学者作辅佐,教育太子学习《公羊传》,之后,又教太子学《谷梁传》。
太子加冠时迁入了太子宫,武帝令人专门建了“博望苑”,取博览望远之意,让太子作为接待宾客的苑囿。此时,武帝对太子刘据是既宠爱又充满期待,他精心地让博学大臣来培养他的这位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在卫子夫被立为皇后的一段时间内,她的娘家卫氏一族在声誉、名望和功绩上都达到了高峰,不得不说,卫家的男人们确实有因她而贵的受庇荫之利,但是,卫家的男人们却并不因此而骄奢淫逸、胡作非为,他们以超常胆识和卓越的才能建立了巨大的功勋。
其中,以卫青、霍去病最为杰出。他们身披戎装,率领千军万马,挥师北上,十数次出生入死地深入敌后,一次次击败匈奴蛮兵,在祁连山设郡,巩固了大汉王朝的边疆,让大汉王朝的军队大振雄风,立下了赫赫战功。卫氏一门成了当时最会打仗的家族,一门两大司马,六人封侯,两人(卫青、霍去病)代领太尉军权,指挥汉朝的绝对军事主力。
卫氏一门,尊贵震天下,而却又都是忠臣良将,当时有歌谣《卫皇后歌》唱曰:“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 (参看《史记·外戚世家》)第三,容颜虽衰,信任和尊贵反而日益倍增太子刘据逐渐长大了,而皇后卫子夫的容颜也渐渐衰老了。历来,后宫都不缺年轻貌美的女子,而像汉武帝这样气派非凡、意气风发的帝王,自然是不会守着逐渐衰老的卫子夫而不宠幸其他年轻美丽的妃子的。
元朔六年(前123年),有一位年轻貌美的王夫人出现了,汉武帝渐渐地放下了十五年来持续对卫子夫的宠爱,把情感转向了王夫人,之后,又有李夫人、尹婕妤、邢娙娥,特别是有了赵婕妤,即钩弋夫人,在情感上,卫子夫当然比不过这些年轻的妃子。可贵的是,卫子夫并不像当时的陈皇后,她没有因容貌渐衰而自卑,也没有因其她妃子的美貌、受宠而嫉妒,她依然坚持着辞赋名家枚皋的那篇《戒终赋》所说的,一直保持着贤惠之德。
卫子夫在宫中,依然宠辱不惊、淡定自若,她以平常心来看待武帝对一个个年轻貌美妃子的宠爱,坚持以她的优秀德行来应对后宫的种种事务。在卫青、霍去病功勋卓著时,她不因弟、甥的巨功而骄傲,一直保持着低调;在卫青、霍去病去世后,她以她的德行和稳重,依然获得了武帝的礼遇与尊重。卫子夫尽心尽力、稳妥周全地处置好后宫事务,并在武帝每次出巡时,代为管理少府所掌管的宫中事项,待武帝归来时再作汇报,而武帝充分信任她,几乎没有对她提出过异议,有时,武帝索性不听卫子夫汇报,而任由她自主处理少府所管的事务。
为皇后能如此,令天下后宫嫔妃羡慕不已!第四,巫蛊祸起,太子蒙冤,一代贤后以死明志卫青、霍去病去世之后,卫氏外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官场的人数很多,而这些人并没有能一个个像卫青等那样守规戒骄,而是出现了恃宠而骄、仗势横行的不屑子弟。丞相公孙贺与卫子夫之姊卫君孺所生的儿子公孙敬声,自以为有宫中皇后力量的庇护,作为九卿太仆,他擅自挪用北军军饷一千九百万钱,知法犯法,后来,贪污之事暴露,他被抓捕入狱。
公孙贺想救他儿子,想出了一个将功赎罪的办法,当时,已诏令抓捕的阳陵人朱安世长期未能归案,公孙贺便主动请缨,请求抓朱安世结案,以此功劳来替公孙敬声赎罪,武帝准奏。后来,朱安世果然被捕入狱,但是,这朱安世却上书诬告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且干过以巫蛊诅咒过天子的事。武帝历来对巫蛊之事既痛恨又惧怕,当他得知朱安世上告的内容之后,龙颜大怒,便下旨令有司严查公孙父子之罪。
调查的结果是丞相公孙贺不顾民众死活,大肆为他的门生宾客获取利益,于是,公孙贺被捕入狱,后来,公孙贺父子两人冤死于狱中。这里有一个疑问,或许,汉武帝让公孙父子冤死狱中,是他故意借机在清除卫氏的外戚势力,卫青、霍去病死了,朝中丞相公孙贺是卫子夫的大姐夫,公孙敬声是卫子夫的外甥,公孙父子死了,太子刘据在朝堂之上就没有外戚势力作依托了。
只是,公孙父子之死还不是冤情的结束,接下来的几件事让卫氏的子孙和亲戚接连遭殃。征和二年春天,涿郡铸铁官员铸铁时,铁水熔化四处飞溅,以谶纬观点看,此乃火生异变,将有大难发生; 征和二年夏天,突发的怪风摧毁了房屋和树木,被认为灾难将来临。同年闰四月,诸邑公主、阳石公主被查出犯了巫蛊之罪,因而被残酷处死,而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也都因此受到了牵连,有连坐之罪。
这一时期,宫中气氛很恐怖,而越是恐怖,迷信的气氛就越浓厚,年迈的汉武帝此时更相信巫蛊之事了,而且,更可怕的是,原本精明睿智的汉武帝,此时却特别宠信佞臣江充,而这江充又是特别能以巫蛊之事为借口来陷害、打击异己的阴险小人,于是,一个陷害太子的阴谋就开始实施了。江充与太子一直有过节,太子很讨厌阳奉阴违、装神弄鬼的江充,而江充对太子也很不尊重,于是,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江充虽是小人,却能想得很远,他担心武帝死后,刘据即位后一定不会让他好过的,于是,他便开始设计陷害太子。
他向武帝上奏,妄言武帝生病是有人行巫蛊之术在诅咒皇帝。此时,轻信佞臣的武帝还下令江充严查巫蛊案情,江充奉旨后带着巫师在城中到处掘地找行咒木偶,一旦在一个地方挖出木偶,他便逮捕周围的人,并以炮烙之刑逼其认罪,城中大众惶恐之极,相互诬告,数万人冤死于诬告。在这恐怖的气氛中,江充趁机把案情引向宫中,他借口宫中有巫蛊之气,致使皇上久病不愈。
于是,江充先是带人搜查后宫失宠嫔妃的住处,之后,他又查到了皇后卫子夫的椒房殿,但并没有能查出行咒木偶。最后,江充直接奔着他企图陷害的目标去了。征和二年(前92年)秋七月,江充带着巫师到太子的东宫搜查,于是,在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的帮助下,江充在东宫查到了桐木人偶。太子刘据心里很清楚,桐木人偶并不是他埋的,显然是江充在陷害他,他非常气愤,他立即想去甘泉行宫向武帝申辩,可是,江充拦住了他,不让他离开东宫。
太子急得无计可施,脑子一片混乱。此时,少傅石德向他提出了一个计谋,建议他先起兵杀了江充,再去向皇帝申辩。刘据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起兵。起兵前,太子派舍人持节连夜入长秋门,向卫皇后报告。卫子夫了解情况后,赞同刘据起兵除佞臣,而且,她还批准使用皇后的中厩车架,取武库兵器,调长乐宫卫队,并以除奸佞臣的名义征调其他军队。
起初,太子所能指挥的兵马有限,他领兵与江充等人激战,在激战中杀死了江充和韩说,并烧死胡巫师,可是,他们没有能杀了协助江充办案的御史章赣,张赣逃往甘泉行宫,去见武帝。武帝听了张赣的报告后,他不相信太子刘据会造反,在他看来,太子一定是受了江充等的陷害才起兵的。于是,他派遣使者入长安查清实际状况,可是,这使者因怕死却不敢入城,他没有进城就折回来,向武帝谎报,说太子造反是冲着武帝来的。
武帝大怒,雷厉风行地采取措施平叛。他令左丞相刘屈氂发兵讨逆,令三辅附近郡县之兵以及二千石以下官吏皆归刘屈氂统领。在城里,刘据见刘屈氂的兵将逐渐增多,他立即采取了应对措施,他一方面打开长安官狱,放出囚徒以充军,帮助抗击刘屈氂的兵将;另一方面,他又派使者持符节去调长安附近长水和宣曲两地的胡人骑兵,命令他们以临战的装束前来会师。
可是,太子的动作没有武帝快,武帝早已派侍郎莽通率先到达长水,莽通告知长水校尉,说太子的符节是假的,不能按太子之意出兵。此时,长水的兵支持平叛了;而另一位接到太子符节,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的任安,却不动兵卒,不出兵,只是观望。此时,太子刘据所率军队与丞相刘屈氂所率的兵力比例悬殊太大,五日的激战,尸横遍野,太子战败了。
七月庚寅日,太子受到丞相司直田仁的暗中帮助,从覆盎门逃出长安,在湖县隐藏在泉鸠里一户人家家中,那一家的主人家境贫寒,靠织卖草鞋来奉养刘据,不久,消息泄露,八月初八辛亥日(前91年9月30日),地方官兵围捕刘据,刘据知道自己难以逃脱,便在他藏身的屋中自缢身亡,那位收留他的主人与官兵格斗也死了,刘据的二个儿子最后也被害了。
武帝下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回用以帮助刘据起兵、象征皇后实权的皇后玺绶。此时,卫皇后千口难辨,她确实支持过太子,并下授意过太子起兵清除佞臣,此时,汉武帝怒气未消,在他看来,卫子夫是与太子联手造反,甚至是造反的幕后策划者。武帝是深谙帝王权谋的政治老手,他心里有数,之前,卫青、霍去病手握重兵之时,也曾受到不平待遇,此外,不久前公孙贺父子之冤死,再有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及卫长公主之子曹宗受牵连而被害死,这都让汉武帝不会相信卫子夫是清白的,他理解成卫子夫是在为卫家起兵报仇。
而卫子夫自己也无法为起兵的事清楚辩解,她明白,她怎样解释武帝都是不会相信的,此时,她只有一条路,那就以死明志,因而,可怜的卫子夫,一生忠诚,一世谨慎,坚守着贤惠美德,最后却不得不自杀身亡。她死后,被用小棺材埋葬在长安城南桐柏亭。后来,经过调查发现当时刘据只是惶恐不安而并无谋反意图,汉武帝霍然醒悟,他立即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
汉武帝怜刘据无辜,便派人在湖县修建了一座宫殿,叫作“思子宫”,之后又造了一座高台,叫作“归来望思之台”,借以寄托他对刘据和那两个孙子的思念,天下人闻之,都感到十分悲痛。可是,与武帝相爱近二十年的卫子夫,似乎被武帝忘了,她的昭雪只有等到后来了。太子刘据死后,由刘弗陵继承皇位,是为汉昭帝。昭帝无嗣,帝位继承人辗转之后又重归卫子夫的后代,卫子夫的曾孙刘询继承皇位,他“功光祖宗,业垂后嗣”,为大汉开创“孝宣中兴”时代。
北魏的冯太后为什么会被我们的史学家称之为千古一后?
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证明,女人当政未必就比男人做得差,像武则天,就比唐朝绝大多数皇帝都要强得多。而北魏的冯太后,先后以太后和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十五年,也做出了一系列的不俗政绩,虽然“千古一后”这种说法我从未听说过,但论气度,论能力,冯太后绝对可以排进前十。西晋之后,北方陷入了连年战乱,多个政权先后或同时统治北方,直到由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最后统一了北方。
北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消灭了很多地方政权,其中有一个政权是最晚被消灭的,叫做北燕。北燕是继承后燕建立的,刚开始皇帝还姓慕容,但后来就改姓冯了,篡位的叫冯跋,冯跋死后由弟弟冯弘继位。冯弘继位之后,册立后燕皇族之女慕容氏为天后,冯弘的儿子冯朗害怕被继母所害,就逃到了北魏,而我们要介绍的冯太后就是冯朗的女儿,算起来也是皇室之女。
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所灭。北燕灭亡五年之后,冯氏才出生,但很快冯家就遭到了飞来横祸,冯朗因罪被杀,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送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掖庭,成为一名普通奴婢。十六国时称帝的人很多,所以皇室之女的身份并不能给冯氏带来什么帮助。公元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拓跋焘,拥立拓跋余即位,半年之后宗爱又杀了拓跋余,和众大臣拥立拓跋濬继位。
拓跋濬为太武帝拓跋焘的孙子,史称文成帝。文成帝继位之后不久,就选中冯氏做了贵人。这一年,冯氏只有12岁。不过大家也不要觉得太奇怪,因为这一年拓跋濬也只有13岁而已。三年之后,15岁的冯氏又被立为皇后,统率六宫。拓跋濬在位13年,死后由长子拓跋弘继位,即献文帝。此时,拓跋弘只有12岁,比当年他父亲即位时还小了一岁。
虽然拓跋弘并非冯氏所生,但她以先帝皇后的身份,成为了太后。拓跋弘继位的时候,太原王、车骑大将军乙浑势力很大,并且暗中一直准备篡位,冯太后秘密布置,下令拓跋丕、陇西王源贺和牛益等人率兵收捕乙浑,镇压叛乱。很快,乙浑便被杀,夷灭三族。平定乙浑之乱后,冯太后便宣布自己临朝称制,掌控了朝政大权。自古以来,凡是临朝称制的太后,极少有交出手中权力的,汉朝的吕后、清朝的慈禧都是一直掌权到死,而唐朝的武则天甚至自己当起了皇帝。
但冯太后临朝称制仅十八个月,便将权力交还给了拓跋弘,这在历史上是十分难得的。然而冯太后主动将权力交给了儿子,儿子却没有体会母亲的一番苦心。拓跋濬死的时候,冯太后年仅25岁,正是青春洋溢的年龄,这个时候突然守了寡,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以致于在拓跋濬的“烧三”仪式上,冯太后差一点扑入烈火中殉夫,为众大臣劝阻才作罢。
所以,年轻的冯太后耐不住守寡的寂寞,便选了不少美貌男子来陪伴自己,并赐予高官厚禄,其中有一个人格外受冯太后的宠爱,名叫李弈。李弈经常出入宫中,次数多了,就引起了不少风言风语,拓跋弘当然也听到了,心中非常不高兴,认为这是秽乱后宫,有失体统。于是,他找了个机会将李弈给杀了。这件事彻底惹恼了冯太后,她觉得这个儿子现在就敢杀自己心爱的人,那么等以后翅膀硬了,就一定会对自己更加不利,于是就有了废掉拓跋弘之心。
在冯太后的巨大压力下,拓跋弘曾想传位给当时威望很高的叔父拓跋子推,但遭到宗室大臣和宦官的联合反对。无奈,他只得在471年八月,禅位给不满5岁的太子拓跋宏,这就是著名的北魏孝文帝,大家历史课上应该学过他的。但是,此时拓跋宏只有5岁,所以拓跋弘并没有交出手中的权力,相反,他不仅亲自处理朝廷大小国务,还屡屡颁布诏书行使大权,472年面对柔然来犯,拓跋弘御驾亲征,取得大胜,并一直追至大漠。
所以,一番操作下来,拓跋弘的威望反而越来越高了。冯太后看到事情已经不受控制,便于476年发动了宫廷政变,将拓跋弘强行软禁起来,不久之后,拓跋弘死于平城永安殿,年仅23岁。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么冯太后也不过是历史上一个普通的太后而已,既无大功,也无大过,所有的事情在几千年的历史之中,也不过是几朵小小的浪花而已,算不得什么。
而真正让冯太后名垂史册的,是她接下来十四年的所做的事情。拓跋弘死后,拓跋宏只有十岁。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便再度临朝听政,掌握朝纲,成为北魏的政治核心。此时的冯太后已经36岁,无论是经验、还是气势,都与十年前那次临朝称制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了,她恩威兼施,充分施展了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才干。冯太后对鲜卑化的北魏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改革,先整顿吏治,立三长制,实行均田制,再颁俸禄制。
这对年幼的孝文帝拓跋宏影响很大,为以后的太和改制埋下了伏笔。而且,冯太后对孝文帝的教育非常重视,亲自监督,在她的培养下,孝文帝成长为一名博学多才的皇帝。486年正月初一,孝文帝始服衮冕,朝飨万国,正式亲政。冯太后将大部分诏敕册文交给孝文帝起草,但并没有完全放弃手中的权力。而孝文帝对此也坦然接受,史载他“优游恭己,玄览独得,著不自言”,就是从来不随便发表意见,因此祖孙俩配合十分默契。
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孝文帝痛不欲生,五日内他滴水未进,以示哀悼。494年(太和十八年),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收藏古今汉家典籍,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士族联姻,这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大力发展,史称“太和改制”。
太和改制其实从冯太后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冯太后去世之前,她所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是针对下层,对象为低级官僚、民间豪族和普通百姓,内容包括俸禄制度、三长制、均田制等。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承了祖母的遗志,其措施主要是针对上层,对象为鲜卑贵族和汉族高门世家,内容包括分定族姓、整齐官品、推行汉化等等。然而,正是冯太后前期正确的改革措施,精准的改革节奏,才为后来孝文帝的大刀阔斧改革奠定了基础。
太和改制实现了北方经济恢复并大力发展,使鲜卑贵族和汉族高门在政治和文化方面都收到了效益,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奠定了基础。以前我们只是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但其实冯太后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绝不会低于孝文帝。综上所述,之所以有人十分推崇冯太后,那是因为追本溯源,她在太和改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太和改制的意义之大,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卫子夫可谓“千古一后”,是汉武帝的最爱,汉武帝为何要杀她?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谥号的皇后,她于武帝晚年的巫蛊案中受到牵连,自尽而死。刘彻的第一任皇后是表妹陈阿娇,虽说曾经留下“金屋藏娇”的美名,但却是一桩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刘彻的妈妈王美人为了儿子能够上位,费尽心力拉拢盟友,陈阿娇的妈妈窦太主很会拉皮条,因此与弟弟汉景帝关系亲密。
王美人希望儿子能做皇帝,窦太主希望女儿有个好归宿,双方一拍即合。有窦太主这个大外援,刘彻最终击败太子刘荣,成为大汉王朝的继承人。但陈阿娇的肚子很不争气,不知道是不是近亲结婚的关系,入宫多年没有生育。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普通人家没有儿子尚且不能善终,何况是坐在龙椅上的皇帝。不能生儿子有很多原因,但在古时候就只有一条:女人不行。
职场上有句名言:你不行,那就让别人上。这话对皇帝不太适用,应该改为:你不能生,皇帝就上别人。歌女出身的卫子夫因此得到了机会。西汉公主有为皇帝拉皮条的传统,窦太主为汉景帝拉皮条,汉武帝也有御用皮条客:姐姐平阳公主。卫子夫就是平阳公主圈养的皮条,某年某月某天被汉武帝撞见,于是天雷地火,卫子夫就此进宫。比起陈阿娇不争气的肚子,卫子夫那可绝对是优良育儿品种,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后,生下了汉武帝第一个儿子:刘据。
此时的汉武帝已经29岁了,古人36岁就能自称老夫,再等等,汉武帝就是老来得子了。大喜过望的汉武帝很快册封刘据为太子,生子有功的卫子夫也顺理成章的做了皇后。此后卫青、霍去病青云直上,大破匈奴,卫氏一门,极尽荣光!如果汉武帝就此归天,历史地位可能高很多。但这位生育能力一般的皇帝,身体素质却不是一般的好。刘据都三十多岁了,还是太子,老爸刘彻16岁就是皇帝了。
每个皇子都想做太子,但太子却是个十分危险的职业,尤其是长期做太子,更危险。就好比是走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刘据就遇到了鬼。征和二年,巫蛊案爆发。巫蛊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迷信。无知穷苦的老百姓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把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是科技落后年代无可奈何的产物。但中国古代的皇帝,也都信神信鬼。
在日慕乡关看来,这是一件十分精神分裂的事情。孔子是万世师表,他曾有言在先:子不语怪力乱神。皇帝都读《论语》,唯独对这句话不上心。每个皇帝都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受命于天。每个皇帝都信神信鬼,疑神疑鬼。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才高八斗的贾生面对求贤若渴的文帝,本以为可以高谈阔论,为天下苍生立命,却被问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贤明的文帝尚且如此,暴躁的孙子就更不用说了,巫蛊就是汉武帝疑神疑鬼的产物。大盗朱安世被抓后,咬出了太子刘据,卫青长子卫伉,还有阳石公主等一大票人,除了通奸等罪名外,还有一条:巫蛊,打小人诅咒汉武帝早死。汉武帝虽然也不小了,但他可不想死。即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他死也不行。刘据本是个性格软弱的孩子,但刀剑加身,不得不奋起抵抗,他趁着父亲去甘泉宫的机会,利用母亲给的令牌,调兵反抗,杀掉了企图诬陷他的宠臣江冲。
太子调兵杀掉钦差大臣,这是很严重的事情,汉武帝当然不会坐看大权旁落,于是刘据被害,卫伉、阳石公主等坐株。苦心孤诣三十余年的儿子,就这样死了,就连孙子孙媳也未能幸免。卫子夫心如死灰。皇帝废后的诏书已经在路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当着她的面宣读,不仅要平静接受,还要跪谢天恩。许多年前,她就是这样取代了不能生育的陈阿娇。
如今她的儿子死了,她是不是也要重复陈阿娇的命运,或者更惨?人在苦难中煎熬并不可怕,至少他们还有希望。可怕的是,得到一切后又再次失去。卫子夫老了,她虽然是皇后,但汉武帝早已不再宠幸她,李夫人,钩弋夫人,一个个宠冠后宫。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只见新人笑,哪听得旧人哭。于是她在废后诏书到达前自杀了。
从地位卑贱的歌女到母仪天下的贤后,她的前半生很传奇,从太子的母后到失孤的妈妈,她的后半生很凄凉。儿子死了,老公抛弃她,死亡,可能是她唯一解脱的方法。但也正因为她先走了一步,宣帝继位后,才有了平反的理由。她不是废后,她已经先走了。“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后谥号,司马迁说她:嘉夫德若斯。千古一后的称号,并不为过。
长孙皇后作为唐太宗李世民背后的伟大女人,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后吗?
谢谢邀请!长孙皇后的贤惠是可以称得上千古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洛阳人,自幼通读史书,喜爱读书,懂得礼法。十三岁嫁给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到玄武门事件,到李世民登基,族李世民患难与共。被李世民封为皇后。她吸取前朝历代后妃,外戚干政扰乱国家的教训,对自己的兄弟子侄要求甚严,充分显示出远见卓识的女政治家风范。
她博览群书,李世民有些国家大事想听听她的意见,她从不参言,无论李世民怎么恳求她总是闭口不答,不参与朝政。 一次,李世民要封长孙无忌(皇后的哥哥)大将军,长孙皇后劝阻,李世民不听,长孙皇后找来哥哥,说服哥哥亲自去找李世民不要封他。最后只封长孙无忌一个文官。 长孙皇后曾劝李世民不要生魏征的气,说魏征是谏臣,必须说真话。
公元635年,长孙皇后染病,太子想通过大赦天下度人入道来修福去灾。长孙皇后坚决不肯说,生死有命,非人力可为,如果积德修善可以延长寿命,我一辈子也没有做过恶事,行善无效,还有什么可求呢?大赦天下是国家大事,怎能为我坏了法度呢?‘后被房玄龄李世民知道,无不赞叹皇后的美德!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终年36岁。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