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游戏,APP下载,公益下载:帝一应用

帝一应用手机版|下载排行|最近更新|tags标签汇总

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 - 网游攻略 - 文明3征服世界,世界征服者3闪电标志有什么用

文明3征服世界,世界征服者3闪电标志有什么用

时间:2022-06-22 12:18:48来源:整理作者:佚名投稿 手机版

1,世界征服者3闪电标志有什么用

1."能源":造奇迹,升级用的 或 2.古德里安的技能,指挥装甲部队攻击时有一定概率对方不反击
左下角的?
你好!截个图看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文明3征服世界,世界征服者3闪电标志有什么用

2,文明3征服世界

文明3先要升到玩转世界(play the world)再升到征服者.到www.demonoid.com上搜下civilization 3好了,现在有个2k的合集版本。

文明3征服世界,世界征服者3闪电标志有什么用

3,文明3征服世界

1、《文明3》谈判秘籍在和电脑的谈判中选“goldperturn”,开出如999999999的天价,电脑会答应你的任何条件,甚至给你他的所有城市(首都除外)。2、以multi为名存盘,可打开地图,所有的文明和资源都可见。新编辑内容:进入城市建设画面,先按建设计划按钮(一定要先按这个按钮),再按键盘上的“Delete”键,你就会发现这个城市的文化点数增长了,而且你一直按下去它就一直地加,这对城市的初期建设尤其有用。(该秘籍运行的游戏版本是1.17f)

文明3征服世界,世界征服者3闪电标志有什么用

4,征服世界三大文明古国的马其顿方阵为何最后会惨败给罗马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野蛮征服文明最成功的案例非蒙古帝国最为典型,还很多也蛮民族入侵一个文明通常都会被这个文明所感染而变得文明,蒙古也不例外,他也收到了宋朝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感染,但是野蛮的蒙古帝国毁灭的征服的文明数不胜数,其他也蛮民族进攻一个文明都是以城池计算,一次打几座城,多则打十几座城,而蒙古帝国一次打几个国,多则同时打十几个国,而且战无不胜,打胜了直接灭国屠城,我认为如果世界大战从头开始算,蒙古发动的才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吧……大家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落后就要挨打。但是我们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落后文明的北方游牧民族,却经常打败先进文明的中原民族。最为典型的就是,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文明程度很高的朝代,但是却先被落后文明的辽国打败,接着被金国打败,后来又被蒙古给灭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一句假话吗?(宋将抗金)我认为,这句话并不是假话。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主要是在中原民族分裂的时候,而分裂的状态是落后的。西晋时期,八王之乱,然后五胡乱中华。南北朝时期,南方分裂,北方趁机强势崛起。五代时期,诸侯并起,契丹人得以凌辱中原。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大乱,满清因此挺进中原。包括宋朝,其实也是因为没有实现中国领土的大统一,才给了北方落后文明的游牧民族以机会。如果是在统一的朝代,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汉朝大统一的时候,远逐匈奴,让其就此衰落。唐朝强盛统一的时候,北方的突厥、柔然等民族也只能望风披靡。元朝大统一的时候,只有元朝打别的国家的份。明朝统一的时候,无论蒙古、日本都不是明朝的对手。(元朝大统一)第二,中原民族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的时候,并不存在先进性可言。这个可以拿宋朝的情况来比较分析。宋朝是统一国家,但是它多次败给北方游牧民族。首先在军事上是落后的。宋初和辽国开战的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能力可能和辽国不相上下,但是指挥官的能力很差,宋太宗采用“阵图”打仗的方式,是一种很落后的战争理念。北宋末年败给金国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处于一种百年不知兵的状态,军队建设非常糟糕。宋朝末年败给蒙古,其军队的战斗能力也是非常差的。其次,宋朝的政治经济,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未必就比北方的游牧民族强。宋朝的财政收入很糟糕,没钱打仗。宋朝朝廷的党争很厉害,北宋末年及南宋末年都因为党争产生了巨大的内耗。宋朝人积极进取的精神,建功立业的思想,根本就比不上金国、蒙古。所以说,要讲文明程度的话,宋朝未必就比金国、蒙古高。(宋太宗剧照)第三,文明程度与经济总量并不成正比。打仗,实际上打的是经济。经济能力雄厚,就可以支撑战争往前推进。如果经济能力薄弱,战争就没办法持续下去。也就是说,战争很多时候与文明程度的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中原民族在和北方民族打仗的时候,如果是大统一的,地域面积比较宽广的,其文明程度一般都比较高,同时其经济力量也比较强。如果是分裂的,文明程度可能同样高,但是经济力量就比较弱。所以说,落后文明战胜先进文明,不能以文明程度作为比量,要以经济能力作为比量。第四,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说落后文明会战胜先进文明,可能在当下社会起作用,因为你落后,武器就不先进,威慑力就不强。没钱就造不了航空母舰。但是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成本比较低,靠的是人多力量大,靠的是人的勇猛顽强。因此,这句话并不一定起作用。(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我是老威,我来回答。马其顿方阵在亚历山大时代是非常著名的方阵也是那个时候最为先进的一种战术,在亚历山大手上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好的战术的发挥不光要看战术本身很多时候也要看指挥者的能力,实际上亚历山大在使用马其顿方阵的时候不只是用马其顿方阵,他还非常注重骑兵的使用,实际上是步兵骑兵配合使用的一种战术,没有骑兵的配合亚历山大也无法用马其顿方阵获胜。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战术结合骑兵的战术究竟是怎么回事。亚历山大步骑结合战术马其顿方阵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当方阵的士兵集合起来,然后将长枪一摆就成为了一个刺猬型的阵容,这种阵容的特点就是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机动能力非常差。亚历山大在历次战役中,一般是使用马其顿方阵进行防御,防住对方的冲击,同时将骑兵配置在阵型的侧翼,当方阵和对方主力部队发生胶着状态的时候,骑兵迅速从侧翼出击,甚至绕到对方背后发动突袭,冲乱对方的阵营造成对方全军崩溃从而取得胜利。在此举个栗子,如著名的高加米拉战役,是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的一场主力对决的战役。这个战役在我本人发布的视频里面有,是翻译的国外对这个战役的视频制作。图中这种画叉的部队为步兵,粗线条的为重步兵,马其顿这边就是马其顿方阵,细线条的是轻步兵。图中这种情况的代表骑兵,带星星的部队为国王亲自带领的部队。红色为亚历山大军,紫色为波斯军。这是战前双方的部署,马其顿这边是骑兵都在侧翼,中间主要是马其顿方阵士兵负责防守,一开始亚历山大就带领他的亲卫队,“伙友”骑兵在侧翼与波斯军的骑兵交手。随后波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亚历山大的左翼部队对上了对方的右翼部队,中间的马其顿方阵主要是顶住了对方的“不朽军”的冲击,右翼的部队拖住了对方左翼的进攻,这个时候,战场在一瞬间出现了一个空档,亚历山大瞅准了这个空档,率领他的精锐骑兵直接冲向了波斯国王大流士。结果大流士挡不住亚历山大的进攻,从战场逃跑,这就导致了波斯军的全军溃败,接下来就是收拾残局了,波斯军不断的从战场上逃跑,自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最终被马其顿军击败。所以,亚历山大实际上是一种步兵和骑兵组合的战术,其原理就在于充分利用马其顿方阵的超高防御力挡住对方的正面进攻,然后利用骑兵的高速机动性冲乱对方的阵型,使对方混乱从而取胜。这既需要军队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以及战斗力,也需要统帅能够准确地把握战场的形势,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而准确地调整自己的战术策略,而这些在亚历山大时代都实现了:即有一个超一流的统帅,亚历山大,也有身经百战、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个战术的关键在于步兵和骑兵的比例,是的。比如罗马军团,一个军团总人数为4000-5000人,骑兵为300,一般来说,步兵:骑兵都超过了10:1的比例。而亚历山大的部队中,一般是步兵:骑兵为6:1的比例。说到为什么后来马其顿方阵会输给罗马,我们就要从汉尼拔说起了。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汉尼拔是的,你没听错,实际上汉尼拔是亚历山大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他们从未谋面,亚历山大也从未教过汉尼拔,但是汉尼拔却是亚历山大的忠实拥趸,汉尼拔的战术实际上基本都是跟亚历山大学的,在汉尼拔的身边就有希腊语的教学者,他经常向汉尼拔讲述亚历山大的故事,汉尼拔也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启示。实际上汉尼拔进攻罗马帝国的策略整个套路就是学的亚历山大。当时来说,汉尼拔是从西班牙出发,翻阅了今天法国和西班牙边境的比利牛斯山脉,之后越过今天法国西南部的广袤的森林,再翻阅阿尔卑斯山脉进入的意大利平原。进攻的路线当时有三条,第一条是从西西里进攻意大利,因为当时罗马海军掌握了制海权,所以不可行;第二条是通过科西嘉岛或者撒丁岛进入意大利,但是这两个岛屿当时为罗马控制,大规模的舰队通过这里不可能不被发现,也不可行;最后的第三条就是汉尼拔实际的行军路线,虽然看似冒险,实际是最安全的。汉尼拔计划在进入意大利半岛之后,通过几场大型的决战击败罗马,然后分化瓦解意大利半岛上的罗马同盟。刚出发的时候汉尼拔有90000步兵和12000骑兵,他分出了20000士兵去防守迦太基本土,留下了12000人防守西班牙,带领着剩余的部队开始了意大利的远征。注意下,这个时候汉尼拔步兵:骑兵的比例为7.5:1左右,是一个比较高的骑兵配置比例。在翻阅阿尔卑斯山后,他的部队只剩下了26000人,其中20000步兵,6000骑兵,步兵:骑兵为3:1。之后在意大利北部汉尼拔打了几场胜仗,吸纳了当地的不少高卢人加入了他的队伍,使军队扩充到了50000人,而高卢人擅长骑兵,这也使得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得到了扩充。当然,汉尼拔在意大利最经典的战役就是坎尼战役了,我们看下情况:坎尼战役中,罗马为步兵80000人,骑兵6400人;迦太基为步兵38000人,骑兵10000人。从军队构成来看,罗马步兵:骑兵超过了10:1的比例,而迦太基方面步兵:骑兵为不到4:1的样子。这是当时的对阵图,基本汉尼拔就是用重步兵负责防守、牵制罗马主力军团重步兵的进攻,只是有点变化,在于他把精锐部队放在了两翼,中间的前面是弱兵,后面是最精锐的重步兵,在交手的时候罗马大军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中间突破,从而形成了一个口袋阵,罗马大军就往口袋里钻了。之后汉尼拔出动了骑兵,也是则侧翼,击败了罗马的骑兵,因为汉尼拔手上骑兵比罗马人多,10000对6400,而且汉尼拔的骑兵战斗力也强于罗马骑兵,所以很快汉尼拔的骑兵就击溃了罗马骑兵,之后汉尼拔的骑兵绕到了罗马军的背后,从而实现了对罗马军的合围。这种战术就是亚历山大的战术,只是有些变化而已,基本思路不变,就是重步兵牵制对方主力,负责防守,然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绕到对方的背后,只不过亚历山大一般是打乱对方的阵型,而汉尼拔则是合围对方,其实都是一个套路。那为什么后来罗马会进攻马其顿呢?还是因为这次战争。在坎尼战役获胜之后,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也有再现亚历山大时代光荣的梦想,就与汉尼拔结成了同盟一起对付罗马。只是当时罗马疲于应付汉尼拔,也就没有派出军队去对付腓力五世了,直到后来罗马击败了汉尼拔,赢得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然就派出了军队去打马其顿了。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大西屁阿大西屁阿是罗马统帅,不过你也没听错,他确实是汉尼拔的得意弟子,尽管汉尼拔从来没有教过西屁阿。西屁阿是在一次次跟随父亲的战役中,也就是汉尼拔在进入意大利后的前几次战役中跟汉尼拔学到的,尤其是坎尼战役,西屁阿也参与了,他从战场幸运地逃脱。后来他的父亲在西班牙战死后,他接替了他的父亲成为了罗马在西班牙的统帅,之后攻占了汉尼拔的老巢,西班牙,这个过程中他运用的很多都是汉尼拔的策略,如注意情报的收集,迷惑敌人进攻对方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等。当然,西屁阿最著名的战役就是扎马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击败了汉尼拔,从而成为了当时名震各国的军事统帅。实际上扎马战役也没多少好说的,大致双方情况如下:罗马联军步兵29000人,骑兵6100人 迦太基军步兵36000人,骑兵4000人伤亡情况:迦太基阵亡18000人,被俘8000人 罗马阵亡4500人,受伤4000人主要指挥官:西庇阿;汉尼拔这一战中罗马军队的骑兵比例明显提升,而汉尼拔方面骑兵比例较少。此时的罗马军团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极为丰富。反观汉尼拔方面,由于远征意大利的失败,实际上他也没带回多少部队,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战斗力较弱的军队,在和罗马军团对阵的时候也发挥不出他在意大利远征时候的效能,从而失败。马其顿对阵罗马在罗马帝国击败迦太基结束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后,就开始着手对付马其顿了。战争于公元前200年爆发,公元前197年结束,主要战役是库诺斯克法莱战役,这场战役实际上没有多少亮点,史学家的评价就是二流的统帅对阵二流的统帅。然而当时的罗马军团因为经过了长期的布匿战争,其战斗力已经大幅度地提高,尤其是罗马军团中的中层和基层指挥官,他们基本都是在西屁阿手下一路打过来的,非常熟悉西屁阿的战斗套路,全部都是“西屁阿”式的战术。反观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虽然野心大但是确实军事才能没多强。两军交战的时候,双方统帅基本没什么亮点,都是属于二流统帅,起决定作用的在于中层和基层的指挥官。明显来说罗马军团要强于当时的马其顿军团,罗马军队的规模在20000人左右,马其顿军团在26000人左右,骑兵是罗马2600人,马其顿2000人,显然他们都不知道使用骑兵战术。对战的时候马其顿方阵虽然正面防御能力非常强,但是背后的防御能力就很弱,这点来说战斗经验丰富的罗马中基层指挥官打了几下就看出来了,所以经常就绕到了马其顿方阵的背后发动进攻,从而击败了马其顿。所以,罗马军团击败马其顿军团,亮点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能说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有亚历山大的野心但是没有亚历山大的才能,他没看出亚历山大对骑兵的理解。这点来说,实际上当时看的很透彻,能用的很好的就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在扎马战役结束9年后,汉尼拔和西屁阿有过一次会面,当时西屁阿曾经问过汉尼拔认为的最优秀的军事家是那些人,汉尼拔说,第一是亚历山大,第二是皮洛士,第三就是他汉尼拔了,如果他能够打败罗马,那么第一就是他汉尼拔。这也是很中肯的评价,不是汉尼拔故意拔高自己。因为亚历山大战术的精髓,实际上当时来说只有汉尼拔和西屁阿懂,至于当时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根本是没明白。所以腓力五世只知道用马其顿方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自然就败给了罗马了。

5,世界三大宗教为什么我们的文明国度

世界三大宗教出现最早是佛教,佛教的鼻祖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悟道时间相当于我国老子孔子那个年代,此时我国已进入人文社会,不具备产生宗教的社会文化基础了。其次我国的神话也是零碎的不成系统也是这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宗教是道教,只兴盛于国内,现在是衰没期。

6,文明3征服世界和玩转世界哪个好玩

征服是文明3最新版,玩转世界比征服少点功能,不过玩转世界的电脑AI会造军团,征服不能推荐玩征服,很多额外的mod都是针对征服的不过装了文明3征服以后,游戏文件里应该有玩转世界civ3PTW里是玩转世界,conquest里是征服

7,关于世界文明史问题区域文明

区域文明, 1,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一般都是在大河流域,比方说古代巴比伦文明在两河流域,中国在黄河流域,埃及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印度在恒河流域和印度和流域。 2,一般都存在于适宜人类生存的平原地区,这个地方最早出现了人类,也相应的出现了文明。 这样就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老的东方文明,以印度为核心的佛教文明,以希腊为核心的爱琴海文明,以基督教为主题的欧洲文明等。他们都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人类最先出现的地方。

8,文明3升级征服世界

把玩转世界装好了,然后装征服世界,这个只有英文版的。然后去游侠补丁网下载文明3三合一汉化包,解压后双击装上就可以了。http://patch.ali213.net/showpatch/3480.html记得玩转世界的安装目录不能有中文,否则汉化容易出问题。

9,文明3中游戏世界和征服世界的区别

推荐你玩征服世界 因为征服世界有: 更多的文明——包括苏美尔、玛雅、葡萄牙和荷兰在内的7种新文明; 更多的单位——使用投石机打烂敌人城墙或使用苏美尔恩基度战士进行快速扩展; 更多的科技——使用卫星可以看清整个世界地图; 更多的灾难——小心危险的火山,否则你将重蹈庞贝城的覆辙; 更多的资源——为获得烟草、香蕉、绿洲、食盐、食糖、翡翠和外来珍稀鸟类等自然资源而战; 更多的奇观——包括宙斯神像在内的5种新奇观; 更多的外交选项——将联盟锁定可以使正邪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更多的地图特性——可以对敌方进行轰炸并在留下一堆弹坑后离开; 更多的政府形态——封建主义、部落议会制和帝国主义是你对人民进行统治的新方法; 更多的单位能力——包括潜行攻击、奴役和伤害倍增器等在内的一些能力现在可以应用到战斗单位身上; 更多的文明属性——共有两种:农业和航海; 更多的功能增强——增强的人工智能、战斗系统、界面、集结点、地方长官、领袖和游戏平衡性; 更多的游戏选项——可以选择世界大小随机,还可以选择“半神半人”和“席德”两种新的难度; 更多的城市专业人员——包括城市工程师和警察部门; 更科学的界面——界面改进包括能够设定所有城市生产部队的集结点,和快速进行管理与信息设定 以上~

10,文明3征服世界 能开全地图嘛

你那个办法是以前版本可以用的 那是方便调试员对游戏进行调试时留下的“后门” 后来的版本修正了该问题所以不能用了 可以全开地图 在征服目录里应该有个conquests.biq的文件 先把该文件的只读属性去掉 然后双击打开该文件 如果打不开 就先运行一下征服目录里的地图编辑器 然后关掉 再打开conquests.biq就能打开了 然后选择“剧情”->“剧情属性” 再把全图可见选项勾上 下次重新开始新游戏时地图就是全开了的 准确的说 是以后每次新游戏 地图都是全开了的 当然 对你以前的存档无效 要开始新游戏才有效 记得备份原文件

11,夜王为什么杀三眼乌鸦

夜王想要毁灭世界,让世界接受他的统治,所以他要毁灭掉人类的记忆。而布兰是三眼乌鸦的化身,他代表着世界的记忆,所以要杀掉布兰。同时布兰的存在,对夜王是一个很大的隐患。杀掉布兰,从此再没有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他。早在《权力的游戏》第八季开播前,夜王的扮演者弗拉基米尔就透露,夜王在第八季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要杀一个人。答案在第二集被揭晓,夜王要杀的人是布兰。严格来讲,夜王要杀的是所有人,但为什么先杀布兰?一个人去世后,肉体消亡了,在这世界留下的痕迹,还保存在别人的记忆中。直到被所爱的人彻底遗忘,他才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而布兰就是人类的痕迹。1. 杀掉布兰,就是抹平这个世界的记忆。夜王要的是永恒的寒夜,他要把这个世界抹平。布兰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过往和将来,只要杀掉布兰,人类文明就断了根。学城的马尔温学士曾对山姆说过,“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记忆。如果人类没有记忆,那跟狗也没什么区别。杀掉布兰,就是抹平这个世界的记忆。不知道过往,没有思考。不推测将来,就没有预判。人类就会像动物一样,漫无目的。夜王要消灭这样的一群人类,就如同一场对动物的围猎,轻而易举。2. 杀掉布兰,就是消除夜王的威胁。布兰知道夜王的来历,或许将来也能知道怎么对付夜王。布兰提出要把自己当作诱饵,引出夜王。通过龙的火焰,或许能消灭他。从第二集的作战部署来看,虽然未必成功,但值得一试。因此,布兰的存在,对夜王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况且,布兰是《权游》剧中为数不多的具有魔法属性的人。阿猫阿狗,夜王是不怕的。但是布兰这种“有魔力”的潜力股,他当然要尽早除掉。3. 杀掉布兰,获取自由。布兰曾经操控渡鸦,监视夜王的举动。夜王带着大部队,整整走了八季。终于跨过了长城,第一个要干掉的,当然就是这个行走的监控。干掉布兰,夜王就可以松口气,开开心心杀人,没有压力,从此没有一双眼睛时时刻刻盯着他。

12,文明3征服世界秘籍是什么

《文明3》谈判秘籍:在和电脑的谈判中选“gold per turn”,开出如999999999的天价,电脑会答应你的任何条件,甚至给你他的所有城市。进入城市建设画面,先按建设计划按钮(一定要先按这个按钮),再按键盘上的“Delete”键,你就会发现这个城市的文化点数增长了,而且你一直按下去它就一直地加,这对城市的初期建设尤其有用。1、历史背景:作为真实的挑战,玩家也可以扮演阿兹特克、玛雅或者印加,尽可能拖住欧洲人,从而使一座城市获得文化胜利。2、战术技巧:剧情中修改过的科技树包括多样的海军单位、矿产和种植物,以及革新的基础设施。这个剧情还是比较难的,尤其在高难度下,没有一定的游戏经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战术技巧:美洲相对于欧洲而言简直太可怜了,开始只会4个科技,还不会字母,另外特色兵种不能升级。

13,文明3中游戏世界和征服世界的区别

推荐你玩征服世界因为征服世界有:更多的文明——包括苏美尔、玛雅、葡萄牙和荷兰在内的7种新文明; 更多的单位——使用投石机打烂敌人城墙或使用苏美尔恩基度战士进行快速扩展; 更多的科技——使用卫星可以看清整个世界地图; 更多的灾难——小心危险的火山,否则你将重蹈庞贝城的覆辙; 更多的资源——为获得烟草、香蕉、绿洲、食盐、食糖、翡翠和外来珍稀鸟类等自然资源而战; 更多的奇观——包括宙斯神像在内的5种新奇观; 更多的外交选项——将联盟锁定可以使正邪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 更多的地图特性——可以对敌方进行轰炸并在留下一堆弹坑后离开; 更多的政府形态——封建主义、部落议会制和帝国主义是你对人民进行统治的新方法; 更多的单位能力——包括潜行攻击、奴役和伤害倍增器等在内的一些能力现在可以应用到战斗单位身上; 更多的文明属性——共有两种:农业和航海; 更多的功能增强——增强的人工智能、战斗系统、界面、集结点、地方长官、领袖和游戏平衡性; 更多的游戏选项——可以选择世界大小随机,还可以选择“半神半人”和“席德”两种新的难度; 更多的城市专业人员——包括城市工程师和警察部门; 更科学的界面——界面改进包括能够设定所有城市生产部队的集结点,和快速进行管理与信息设定 以上~

文章TAG:文明3征服世界  世界征服者3闪电标志有什么用  文明  征服  征服世界  

相关文章

  • 小冰冰传奇怀旧服1.09英雄改动介绍

    不知不觉小冰冰传奇怀旧服已经更新到了1.09版本,那么针对这次的版本更新,又有一些英雄进行了调整。但可能有些玩家并不知道这次的英雄调整,因此给大家带来了关于小冰冰传奇怀旧服1.09英雄改动的介绍。..
  • 原神4.3新圣遗物有什么

    原神马上就要更新4.3版本了,很多玩家非常期待新版本的新圣遗物想知道这些圣遗物适用于哪些角色,4.3的两套新圣遗物分别是:回声之林夜话和昔时之歌。..

猜你喜欢

关于帝一应用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 版权声明 | 下载帮助(?) | 广告联系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1-2022 帝一应用 www.diyia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晋ICP备2023025288号-1

帝一应用所有资源均来自用户上传和网络收集整理,版权归原公司及个人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网站编辑和QQ联系,我们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谢谢!
本站点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