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3.16读书笔记135"迟钝而有趣"七律1:对不重要的事,漠不关心2:忍住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3:不追热点,等要点浮现4:寻求整体最优解,站在长周期做判断5:多元、定期做点不靠谱、有趣无用的事6: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无限游戏7:放下焦虑,不要放下好奇心。
七绝与七律有哪些区别?
这个问题看着非常简单,所有习诗词者都能回答。至于答案是否对诗词创作带来帮助,则须另论。因为,即使在书本或教程中,我读到的大多是正确的废话。例如:在格律诗中,七绝和七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字数的不同,七绝是七言四句(两联)共28个字。七律是七言八句(四联)一共56个字,并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显然,以上答案是正确的。
但对我们学习诗词创作却没有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习诗词创作者,特别是自学者,要学会理顺好这些概念性的东西,并且要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在这些概念中归纳出对创作有帮助的信息。我就以此题为例,简述一下:“绝”的意思是断,《说文》曰:“绝,断丝也。”因此,很多人便顾名思义,认为绝句就是断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这认知是错误的,格律诗中绝句的成型比律诗要早。而绝句的名称则源于汉乐府,起于文人间的一种游戏,就是一起喝酒作乐时,每人写四句诗合成一首完整的乐府。后有人将四句诗单独断出,称之为绝。我们现在则习惯将其称为古绝。最早的古绝是五言的。七言的古绝发育则要待到隋朝。由于根源的不同,所以我们在阅读唐诗时会发现,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创作风格是不同的。
《诗镜总论》说:“五言直而倨,七言纵而畅。”古绝自齐梁时期开始,向格律诗中的绝句演变,并在唐初成型。现在我们所说的七绝,则是默认为格律诗中的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形式。其脱胎于七言古绝,由四句律句(两联)依格律诗的韵律法则,按起承转合的方法构章而成。七绝的两联没有对仗要求,对仗或不对仗全由作者自行把握。
对于初学写七绝者,我则建议在创作时先不要对仗,七绝的对仗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处理不好,容易给人带来半首律诗的感觉,这是七绝之忌。以上我也强调过了,绝句并非断取律诗的一半而成。到这里我们先读一首七言绝句:七言律诗,则是七言绝句的扩展。由八句(四联)律句句式,依格律诗的韵律法则组合而成,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均要求对仗,首尾两联没有对仗要求,对仗或不对仗全由作者自行把握。
七律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诗人觉得只有二十八个字的七绝,未能很好地表述某一主题,或者觉得主题还可以进一步展开。所以在七绝的基础上增加了两联,变成八句,五十六个字的诗体。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七律是怎样由七绝扩展而成的呢?我们学写格律诗,通常都是先学写句,再学对仗。然后学写七绝,再至七律。很多人感到从写七绝到写七律是一道槛。
那么只要把这问题弄明白了就会迈过这槛。先读读如下这首七律:这首杜甫所写的七律,便是在第二张图中,我拟的绝句的两联之间,增加两对对仗句式,扩展而成。这也就是七律最基本的构章方法。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七绝和七律的区别了。也就可以尝试拿起笔,将过往写的某一首七绝扩展成一首七律。当然,这并不是七律的唯一构章方法。
如何才能写好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格律诗?
问题:如何才能写好七律、七绝、五律、五绝格律诗?这个问题很复杂,如何入门和如何写好格律诗是两码事。我分两个部分,从自己学习的体会简单来说一下。一、入门相对来说,入门是比较简单的事,知道去学习格律,算是找到了门。能够依照格律的要求,平仄、押韵、对仗、黏连一样不差,拼凑成一首五律或者七律,基本算是进了门槛。
1、绝句开始最初学习,从绝句开始练习。绝句有古体和近体,可以先从古体开始练习,然后学习近体。对与门外汉,平仄和平水韵、黏连搞明白就不容易,初学往往顾此失彼。所以一开始不要考虑什么意境、主题、章法等等,就把这三样能够依照格律写出一首七绝或者五绝即可。下面我以前写的古体诗,《端午时节咏屈原》 :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
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随园诗话也是必读书2、新韵过渡这一阶段其实并不容易。我最早学诗时非常头痛平水韵与普通话的平仄不同,后来老父亲说你可以从新韵开始,就用普通话押韵。这样等于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解决了最大的难题,押韵也用普通话,而黏连一看就懂, 用新韵作格律诗简单到小学生都能很快看明白。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中华诗词学会大力推广中华通韵的原因。下面是我以前用新韵写的一首七律《春山访友 》: 迷芳涧底知春在, 问道禅门待雾开。僧扫山云堆寺角, 燕衔萤火点香台。筝长曲短催烛老, 人瘦衣宽怯月来。坎坷尽尝霜雪苦, 蹉跎空叹吕伊才。3、会古韵才算入门但是新韵不可久用,这只是一个入门的阶段而已,不会用古韵作诗,我以为不算是入门。
我的孩子学诗时,就没有用过新韵,一开就用古韵作诗,必须勤奋一些,常常要花点时间去查询字的韵部。这是我后来用古韵作的诗,《和张、王二老感怀》:一杯沧海笑浮沉,几度斜阳变古今。风雨偏多因路转,布帆无恙踏云深。骑牛曾是函关客,能饭犹存老骥心。白首约期君莫忘,渔樵事业属兰襟。4、五七律是基本功绝句会了,古韵也习惯了,一定要练习五七言律诗,比起绝句来说,多了一项要求:对仗。
会了五七律,填词用的词谱一看就懂。5、关于对仗、用词等等平仄、押韵、对仗、黏连,四个是五七律的基本要求,很多人顾此失彼, 这里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多看古人作品,多加练习。古人作近体诗,为了对仗工整,经常要摆上一桌子书查询典故、词语。关于对仗,初学者会陷入两个困局,第一是对仗不工,第二是对仗太工。对仗这一关过了以后,常常会走入另一个误区,就是对仗太工整而死板无生气,甚至有好多才入门的人喜欢指责别人对仗不工整。
这种对于“宽对”的把握,只有多读古人作品、多加练习才能解决,古人很多佳作在初学者看来对仗常常是不工整的,例如: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如果不知道这首诗是杜甫写的,一定会有一些人说“新主”与“昔时”一个是人一个是时间,对仗有问题。
我们平时读诗的时候一定要有代入感,看到古人作品,一定要想一想,我自己会不会、敢不敢这样用词用字。如果我看到网上有其他人这样用,我会不会去指责他。二、进阶入门以后,未来水平的高低完全看自己修行了。一般书店里的书都是介绍诗词格律的,而介绍诗词赏析的书完全不会告诉你怎样写诗,甚至很多作者自己也不会写诗。而且你会看到很多诗词班学习出来的人,也是良莠不齐,很多人还是停留在刚入门的打油诗和口水诗的水平。
1、我个人以为,格律入门了以后,简单来说,要进行字法、句法、章法的学习。1) 字如果企业hr要为一个岗位招聘一个合适的人,这就是“练字”。练字,往往出自动词,古人记载的著名故事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和杜甫的身轻一鸟过。绿、过,是诗人练字的结果。字的选择还包括词,即word,一句诗里所有的字都需要斟酌,典故也是word,人的名字、颜色、动作都是word。
选word如同招聘,至于你招聘的这个人水平如何,是否适合这个岗位,就看你这个人事经理的水平了。2) 句法与章法句法和章法都是内容顺序的变化和调整,就是为了完成业绩目标(更好地表现主题和意蕴),把你招聘的人或者团队调整到更合适的位置。同时还要注意章法的安排和句法的多变。王力的汉语诗律学把句法(语法)分析到了几百种,古人虽然没有语法的概念,但是形态多姿,变化多端,每一首佳作都需要细细品味和剖析才能稍窥一二。
这时多看一些前人的诗话词话等,会有不少收获。▲孩子学诗时做的标签2、学习是读书与练习的结合多学习古人的诗词作品,多阅读理论方面的书籍,还要同时多加练习,然后一直坚持,总会有点滴的进步。我学习古人的方法不仅是阅读,还有依照原韵、原主题练习,例如:观宋填词19•水调歌头(用苏子美韵 咏沧浪亭)沧浪共鱼鸟,苏子解青纶。
功名余事抛却,烟棹向芦湾。更把五湖风月,斟入一尊清酒,高唱浩歌还。行藏都不厌,得意水云间。今古事,谈笑里,似等闲。几回兴废,欲问清浊渺无澜。感慨江南游子,行看春风词笔,相契每开颜。自恨营营久,何日肯归山。水调歌头沧浪亭(宋·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
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只有作者才会真正看到作者的细节,领悟古人的用字、用典、章法、主题、意蕴等等,仅仅是背过和知道写的什么意思,是学不会作诗的。结语现代人对于诗词的创作不必妄自菲薄,喜欢的话就当作一种消遣,一直坚持下去即可,多听别人意见,外对于不同的意见也不必争论,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我不太建议花时间去相互捧场,太浪费时间还学不到东西。 总之,多读书多练习。关于格律诗学习要注意的技术性问题,我在《老街诗词闲话74-零基础学习旧体诗看懂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里写了不少自己的浅薄认识,内容较多,这里不展开说了。学海无涯,我也是一直在学习的路上。另外,不要耽误工作,毕竟我们的主要责任是养家糊口。
为什么许多人写的七律、七绝诗让人看不懂表达的是啥意思?
这个问题我也有些纳闷,为什么有些人写的诗不那么好懂,除了有生僻字,其意思也朦朦胧胧,不知所云,读来如坠雾中。我认为,问题应该出在这几个方面:1、朦胧诗派。有些人写诗不喜欢直接了当的表达意思,故意把诗句写的朦朦胧胧,认为这样才有诗味。2、不懂格律。在头条上看到很多标明为七律、七绝、五律、五绝的诗,实际上并没讲究平庂格律,外加有些生僻字,让人看不懂。
3、文化程度较低。有的人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写的诗不仅没有平仄,而且还看不出意境,连押韵都不会,只是凑够了字数。4、错别字。在头条上看到一些诗词和文章有错别字(算我一个),如果诗中有错别字,就难以理解其意义,平仄也可能不会协调。其实,诗是一篇文章的缩写,不管是咏物、叙事、抒情还是言志等都要有中心思想,要突出主题,言之有物,要有所表达的意境,不能无病呻吟,不能随心所欲,胡乱凑字数。
写格律诗就必须按照格律诗的要求,不合格律只能叫自由体诗。经常见到头条上有一些标为七律、七绝或五律、五绝的诗,实际上没有讲究平仄,而且还不押韵,象这样的诗只能称自由体诗。格律诗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有四种句式。绝句绝句为四句,分五绝和七绝。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五绝句式1、首句仄起仄收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2、首句仄起平收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3、首句平起仄收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4、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庂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绝句式1、首句平起平收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仄收式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3、首句仄起平收式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厂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4、首句仄起仄收式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律诗律诗为八句,分五律和七律,五字句为五律,七字句为七律。
十二句以上称排律或长律。律诗的平仄就是两首绝句合在一起,所不同的是律诗须要对仗。律诗分四联,即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首联和尾联为起和收,一般不须对仗工整,颔联与颈联(中间两联)对仗必须工整。五律句式1、首句仄起仄收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2、首句仄起平收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3、首句平起仄收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4、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律句式1、首句平起平收式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2、首句平起仄收式中平中庂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平收式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4、首句仄起仄收式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注:“中”的意思就是可平可仄。
有人说诗词歌赋实则就是文字游戏,没有实在的价值意义,特别是当今时代,你怎么看?
人生一切都如游戏,诗词歌赋当然也可说成人生的一种游戏,一种文学游戏,这种游戏非同一般的游戏。善诗词歌赋的人毕竟是高层次的人,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功底,博览群书,知识广泛的人,他们会写出有高水平的诗词歌赋,古人称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能喜欢诗词歌赋的人,毕定聪明,头脑反映灵活,能随机应变,性格浪漫的人,他们具有触景生情,发出内心的抒情,以对社会对人类大有益处,给人愉悦,引人共鸣,这些人称为文人,学士,诗人。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