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真的研发过核子弹吗?
你不知道原子弹爆炸的最小质量吗?是5公斤,这是纯炸药,子弹是论克的。只有到了最低这个质量,然后才会核爆炸。原子弹都是这么存放的,然后再往一起合并,如果质量太小了,少于5公斤只能叫核材料。核爆炸还要看爆炸充分不充分?释放量相差是很大的。原子能做过地雷,做过鱼雷,做过大炮弹,第一次听说造核子弹,只有具有放射性的子弹头,那也不是给敌人的,而是留给自己的。
子弹根本不能防御放射性,太小了。自然中防核爆炸,第一要跑的远,第二能隔着土,第三水稀释。这也是为什么当年的核试验主要在地下或者在海洋了,能够出现效果,还能迅速稀释,对人类基本没有伤害。比如朝鲜半岛核试验,就是在地下。当年苏联太差劲,下面有部队穿防化服,在半空直接爆炸,检验效果,不知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可以查一查,最基本的原理最好不要问,人家度娘回答的比咱要完整,科学。
霰弹枪的独头弹危机有多大,缺点是啥?
上边这个表是比较常见的12号口径独头弹的参数,平均弹头质量是446格令,换算一下是28.9克。枪口初速平均1552fps,换算下来是473米/秒,枪口动能平均2406英尺/磅,换算下来是3262焦耳。(MD我恨死英制单位了)它这个枪口动能差不多和二战那票全威力步枪弹一个水平,但得考虑到独头弹的口径大(12号口径为18.4mm),而且纯铅的弹头非常容易变形扩张,因此它的动能更多的能传递给猎物或者人体,停止作用远超步枪。
但也不可能和电影里那样,一枪下去把人打飞...但缺点也很明显,霰弹枪毕竟是滑膛,虽然独头弹往往会增添一些自旋设计,但远比不上膛线打来的陀螺效应那么稳定,因此它的精度撑死了也就百米这个级别。另外它的弹头太重,将近30克(全威力步枪弹头一般10克),而且截面积大,初速也较低(步枪初速一般都在800以上),因此它速度衰减很快,第一张表中,100码距离上(91米)的平均动能就只剩984英尺/磅(1334焦耳)。
目前有核国家的核武器主要是聚变弹还是裂变弹?
军事圈有句非常知名的话,涉核必反,意思是凡是有关核武器的讨论,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有错。对不对?对的。要讨论原理当然可以海阔天空,从理论的角度,试着去分析 ,核武器的大致性能和原理,去追问的是一种科学的精神,没什么错。然并非没什么问题,前几年总有些人试图以于敏构型给自己戴上一顶氢弹王冠,说美俄等国的氢弹,以其原理不好保存,而我们的没啥问题,或进尔提示世上氢弹的数量不超过30颗,大都在我们这里存放着。
呵呵,网友的戏语看似成理,言之凿凿,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现实是我们没有那么强,也没有某些人想像得那样弱。以核弹数量,美俄是不争的强国,我们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则要差一点,这才是问题的本来,世上没有人不知道。因此对核弹的讨论,不能推理来论证去,最后的结论,非要把自己变成最强的,讨论还有意思吗?喜欢钻牛角尖的网友,又从氢弹的原理出发,得出美国子弹头大多都是三相弹,因而认定美国最强,三相弹的原理,相当于爆炸以后再引发二次聚变,弹头很小,但威力不减,如美国装在核潜艇上的W88子弹头,被指重量不过360千克,却有近50万当量的能量,相当于广岛爆炸“小男孩”的388倍,着实恐怖无比。
核鱼雷、核巡航导弹,为何俄罗斯总喜欢带核的武器?
因为俄罗斯早已经清楚的意识到,随着苏联解体且石油经济的起伏性,长期萎靡的经济,已经无力在常规军力方面与美国再争长短,有限的军费(且相对研发投入小、见效快)投入到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上去,是颇为明智的选择。多年来,俄罗斯不仅在常规武器的研制上与美国差距有拉大趋势(如五代机项目,美国F-22都停产多少年了,苏-57时至今日仍然磕磕绊绊,完全状态的发动机“产品-30仍未能批量实装”),这在苏联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而俄罗斯庞大的老旧常规装备急待汰换,更新进度也是渐露疲态,看看那么多老军舰,即使现在俄罗斯只建造小型护卫舰补充,仍不知何年何月能更新完。考虑到苏联的余荫,俄罗斯武装力量还能撑很多年。但是如果俄罗斯经济再不能中兴,别说研制新常规武器了,就连老常规军力都将不断缩水,现在已经在逐年缩水了。俄罗斯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军费,去掉人员、基建等费用,真正能投入到武器研发和采购上的能有多少?换言之,美国光是每年维持、保养核武库的费用都有几百亿美元。
俄罗斯再不用那点有限的军费开发核武器,如何保障大国地位?此外,自苏联解体时起,俄罗斯最困难的年月里,武备废弛,但是对于核武器却没有丝毫放松。所以俄罗斯在核武器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自己维护保养方面都是成熟的,且保留了相当的技术人员和技术传承,所以研制新一代洲际核导弹“萨尔马特”,核鱼雷“状态6”、核巡弹“雨燕”,成本低形成战斗力快,且能有效对美欧形成压力和心理威慑。
如果美国和俄罗斯互射核弹头,谁会先灭亡?有什么根据?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九个拥核国共存储有13080枚核弹头,其中俄罗斯拥有6255枚,美国拥有5550枚,俄美两国的核弹头总量占全球总核弹头的90%以上。一旦美俄这两个核武库最大的国家互设核弹头,美国肯定会占下风,还没等到他的核导弹发射完,估计都灭亡了。尽管俄罗斯没有美国的兵力多、没有美国的经济体量大、没有美国遍布全球的军事部署,但是俄罗斯拥有三大优势是美国目前所不具备的。
第一:俄罗斯的领土面积比美国大2倍,拥有良好的战略纵深;俄罗斯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地盘大。1709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比美国大2倍左右,面积大就意味着纵深大,在军事防御、攻防自如方面具有绝佳的优势。我们看俄罗斯的领土分布,他的东西跨度长达9000公里,南北跨度超过4000公里。这么大的面积,美国要想完成对俄罗斯覆盖式核打击少说也得一天时间,这就给了俄罗斯进行核反击的机会。
就算美国率先攻击了俄罗斯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工业中心所在的西部地区,那么俄罗斯还能退到靠近北极圈地带或中亚附近,亦或远东。毕竟美国不知道俄罗斯核武器部署的准确位置,当他对俄罗斯发起第一枚核导弹打击时,也不可能摧毁俄罗斯所有的核武库,这样一来隐藏在西伯利亚山林、北极地区、远东等地的核导弹就会对美国“万弹齐发”。
美国就不一样了,他的东西和南北跨度也就只有两三千公里,类似一个较为规则的四边形,只要俄罗斯的核导弹对美国四面进发,然后中心开花,他连后退的余地都没有,指挥系统往任何一个方向转移,都有被摧毁打击的风险。第二:俄罗斯拥有三位一体的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体系;高超音速导弹是俄罗斯的一张王牌,该导弹有三个特点,一是速度快、二是无法拦截、三是可变轨。
俄罗斯已经成功研发并服役有陆基的先锋洲际高超音速导弹、海基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以及空基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形成了海陆空一体化高超音速导弹打击体系。这样一来,俄罗斯舰船搭载的锆石导弹、米格-31截击机挂载的匕首导弹,就可抵近美国海空区域,与俄罗斯本土的先锋洲际导弹,同时展开攻击,在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支持下,主要攻击指挥系统、防空系统、武器库等战略目标,美国对俄罗斯来袭的高超音速导弹根本没辙,只有挨打的份。
有了三位一体的高超音速导弹开道,后续的核导弹和常规导弹再进行补充密集发射,俄罗斯完全可以完虐美国。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至今还没有研发成功并服役任何一款成熟的高超音速导弹,屡试屡败,在高超音速导弹领域,美国丝毫不是俄罗斯的对手。第三:俄罗斯拥有比美国更多的洲际核导弹,可实施饱和式打击;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几乎全部的核导弹和核技术,使得俄罗斯服役的核武器数目始终占据世界第一,尤其是洲际核导弹,种类超过另外8个拥核国的总合。
比如陆基的RS-28导弹、RS-26导弹、RS-24导弹、R-36M导弹、RT-2PM导弹、UR-100N导弹、MR-UR-100导弹,还有海基的轻舟导弹、蓝天导弹、布拉瓦导弹,共计约10款洲际导弹。尤其是R-36M“撒旦”导弹、RS-28“萨尔马特”导弹属于世界上体积最大、威力最大、射程最远的洲际核导弹,“萨尔马特”导弹作为“撒旦”导弹的升级版,一枚导弹砸下去,能抹掉法国面积大小的区域。
因此,俄罗斯只要连续发射不到50颗“萨尔马特”核导弹,直接把美国打得寸草不生。美国虽然也有五千多颗核弹头,又有什么用呢?美国总共只有两款洲际核导弹,包含陆基的民兵-3导弹和海基的三叉戟导弹,在俄罗斯十款洲际核导弹面前明显处于下风。换句话说,俄罗斯一次性能向美国射出去10枚核导弹,一枚导弹搭载4-6颗大威力的核弹头,就是五六十颗核弹头,美国一次性顶多只能向俄罗斯本土扔出不到20颗大威力核弹头。
请问,如果把子弹做成两头尖的(枣核型),发射后,是比普通子弹飞的快还是慢?
肯定会变慢,因为子弹的自旋会更容易失稳,受两个尖端影响,它在出膛后很难保持力的一致性,从而形成轴距偏移,最后子弹会陷入大幅度的章动,继而失去弹道稳定。另外,两头尖的形状也不利于子弹与膛线进行吻合,与枪管内壁的接触面积过小,子弹无法更有效的经由膛线进行旋转,这样的子弹在打出后无法获得更有效的自旋,进一步降低稳定性,可以肯定是打不远也打不准的。
膛线方面的问题还不仅仅如此,这种子弹对膛线缠距的设计也是一种挑战,毕竟它的接触面不可能太大。如果将子弹改到与常规弹药同样的长度,以符合枪膛内壁的需求,那么无疑后部的枣核尖又增加了弹头的长度,这样整个子弹长度也会增加,发射药容量也会相应减少。最后还得将枪械重新设计,弹仓/弹匣、内膛、枪机行程、导气管位置、撞针距离和力度、抛壳窗都得大改,以适应这种更长的子弹。
俄罗斯的"撒旦"SS-18洲际导弹的震慑力到底有多大,一旦落到美国能造成什么样的破坏力?
撒旦是西方《圣经》中记载的魔鬼,是邪恶力量的化身,而有一款导弹被西方形象的赐予了撒旦的称号,这就是苏联研制的R36M洲际导弹(北约代号:SS18 撒旦),能将一型导弹视做魔鬼,足见当时西方世界对它的极度恐惧!而R36M也确实不负众望,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守护了苏联和俄罗斯的安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力最衰弱的几年,也正是有R36M等一系列大杀器的存在,才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俄罗斯也才避免了被西方再度肢解的危险!(苏联陆基导弹谱系)R36M是苏联在七十年代开始研发的一型陆基洲际战略导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取代性能弱鸡的R36系列导弹,那么它的威慑力到底有多强?基本可以概述为四个方面!第一、运载能力惊人,突防能力超强!R36M导弹最大起飞重量210吨,最大运载能力高达8.8吨,这使得其能够携带最大当量为2500万吨的单核弹头或者10枚40万吨当量的小型化分导式核弹头,即使是美国拥有多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面对几十马赫奔袭而来的十枚核弹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无法有效拦截。
从这一点看,R36M总体实力不仅比美国现役的民兵3(3枚分导式弹头)更强,甚至比其80年代末期才部署最后被拆除的和平卫士导弹(10枚30万吨当量核弹头)也要强!第二、运用最新制导技术,精度一骑绝尘!苏联科学家在长时间的核导弹研究中发现,在导弹命中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将弹头威力提高一倍,对目标的摧毁能力只能增加0.6倍,而如果将命中精度提高1倍,打击效果则会提升3倍!由于早期的R36M导弹采用的是传统的单一惯性制导方式,圆概率误差在500米以上,很难起到打击美国战略核设施的效果,因此在后期改进中,南方设计局别别出心裁的采用了末端计算机主动制导方式,将民众精度提高至350米,相比同期民兵3将近400米的误差,R36M无疑又拿下一局!第三、新式冷发射,抗打击能力成倍提升!R36M的前身R36导弹采用的是热发射方式,发动机直接在发射井内点火,这样就必须在导弹井四周布置排烟管道和排烟孔,这样不完整的结构直接影响了发射井的耐压强度。
而采用新式冷发射的R36M导弹,使用燃气助推出井,不仅不用排烟孔,还需要做到完全封闭,因此R36M的导弹发射井全部被浇筑上钢筋混凝土,耐压强度达到了365千克/cm²,可以抵抗近距离10万吨级核爆袭击,相对民兵3的175千克/cm²耐压强度,R36M继续实现碾压!(R36M超强加固发射井)第四、数量众多,饱和打击防不胜防!R36M导弹的性能强已经够可怕了,更恐怖的是它的数量还特别多!在冷战最高峰的80年代中期,苏联在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加盟国一共部署了308枚R36M洲际导弹,总共携带有3080枚核弹头,光是这些核弹头全部发射出去,就已经足够毁灭美国和欧洲好几次了!所以北约送其外号“撒旦”,真的是弹如其名!(苏联解体后被乌克兰随意拆除的R36M导弹)一枚R36M落入美国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R36M一共拥有10颗40万吨TNT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一枚40万吨当量核弹头的绝对致死半径在5公里左右(47平方公里),有效杀伤半径广达10公里以上(314平方公里),也就是说一颗这样的核弹头就至少能毁灭一座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规模城市,而一枚R36M能够直接摧毁10个这样的城市!目前美国中等城市数量约为500个,也就是说只需要50枚R36M导弹就能够将美国打入石器时代,你说他们怕不怕?。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