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
第六天魔王原本是印度教中的毁灭之神湿婆,他与创造之神梵天,守护之神毗湿奴并列为印度的三大主神。佛教在印度诞生时,印度土地上已经存在了大量宗教,这些宗教互相攻讦。特别是湿婆教派,一直是反对佛教的急先锋。但是反过来这些宗教也会吸纳彼此的教义和神灵。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不少其它宗教的神灵,湿婆就是其中一位。
按佛教传说,起初大自在天(也就是湿婆,或称“他化大自在天”)狂妄自大以为自己是宇宙中最伟大的神灵,和妻子乌摩妃始终不肯皈依佛教。不空成就佛化身成为降三世明王,与大威德金刚、不动尊明王一起打败了大自在天和乌摩妃。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降三世明王的神像脚底下踩着一男一女,他们就是大自在天和乌摩妃。【降三世明王】尽管被降服了,但大自在天原本的地位还是非常崇高的,亏待不得,所以佛教将他安置在欲界最顶端的第六天上。
佛教将天分为三界,从下往上分别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每个界下面又包含若干天,共计二十七天,其中欲界包含六天,代表充满欲望与诱惑的世界,大自在天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同时也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还是是天龙八部中,天部的成员之一。按理说这样大自在天就应该属于佛教的护法之一,是正面的神才对,但是某些佛教仍然将其视为佛法之敌。
想来有两个原因,第一自然是他以前跟佛教有过一段斗争的历史;第二是进入佛教以后“欲界之主”这个头衔不好,众所周知,佛教是最反对欲望的,那么欲界的主人当然就是佛教之敌喽。所以大自在天获得了“第六天魔王”之称。【大自在天湿婆的本来面貌】再说,佛教进入日本以后得到统治者的拥护。特别是到了奈良时代,统治者更是动用全国财力修建庙宇,传播佛学。
这一方面促进了佛教的发展,反过来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获得权力和财富以后,许多僧侣便没办法专注于修行,随之开始干涉世俗。奈良时代晚期,桓武天皇迁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寺院干政。由此开创了平安时代。可是平安时代佛教干政的情况有增无减,大寺院还招募武士作为僧兵,形成了一股足以和公家、武家分庭抗礼的势力,称为“寺家”。
镰仓时代,僧兵不仅会对抗朝廷,不同宗派之间也会经常械斗,严重影响社会和谐。此时的统治者基本上还是崇信佛教的,所以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继续支持佛教传播,另一方面限制其武力的发展。禁止僧人持有武器,对于闹事的僧人进行镇压、制裁,但是仍然没有削弱僧兵的势力。【织田信长】到了日本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战国时代各宗派的僧兵作为武装力量经常参与到战争中。
元龟元年(1570年),石山本愿寺、比叡山延历寺的僧兵参与了信长包围网。在近江国的战斗中,浅井家、朝仓家和两万士兵和延历寺的数千僧兵重挫了信长军,织田信长的重臣和弟弟战死,这自然令织田信长对僧兵怀恨在心。元龟二年,延历寺僧兵无视织田信长的警告,顽固包庇浅井、朝仓联军。为了复仇,也是为了杀鸡儆猴,织田信长下令火烧比叡山,屠戮僧人。
为何很多日本游戏都喜欢将织田信长设定为大魔王?
因为织田信长牛逼啊,所以就让他来做反派了。不过在这里要辟一下谣,就是织田信长的“佛敌”和“魔王”到底是怎么回事。例如很多人会把织田信长火烧比叡山和攻打本愿寺拿来做例子,说织田信长与佛教敌对,被人称为“佛敌”,这明显就是不熟悉日本的佛教造成的错觉。比叡山延历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寺院,本愿寺是佛教净土真宗的寺院,二者完全不是一个派系的,日本的佛教,别说不同的宗派了,就算是本宗本派都经常出现不同寺院的私斗。
另外,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本愿寺是日本佛教界一哥?你把南都兴福寺和北岭延历寺置于何地?织田信长在攻打越前国的一向一揆(支持者为本愿寺)时,就曾拉拢了和本愿寺同属净土真宗的真宗高田派、三门徒派加入织田方,除了净土真宗以外,和本愿寺有着血海深仇的佛教法华宗也站在了织田信长的一边。“魔王”的称呼实际上来源于葡萄牙的传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的记载,他在给耶稣会的报告中提到,织田信长火烧延历寺之后,延历寺的很多僧人都逃到了武田家麾下请求庇护。
武田信玄在西进攻打织田、德川时,便写信给信长自称是“天台座主沙门信玄”(实际上他并非天台座主),对此,织田信长便回应道自己是“第六天魔王”。弗洛伊斯还特意写到,魔王是指恶魔之王,所有佛教宗派的敌人。实际上呢,这个记载满有问题的,首先织田信长不是与所有佛教敌对,其次弗洛伊斯可能也有故意借夸大信长来夸大自己。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