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皇帝为什么被称为官家,而其他朝代没有?
您知道吗,宋朝不仅有“官家”,还有“圣人”,但这两个称号,却不是指的同一个人。 憋屈的“官家” 所谓的“官家”,其实不是宋朝皇帝的首创,而是很早就有了。西汉称天子为县官,东汉称天子为国家,两者一综合,就成了“官家”。“官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
这个石季龙,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后赵的国主石虎。虽然“官家”的称呼很早就有,但唐朝的皇帝大部分时间的称呼都是“圣人”。这名字一听就比“官家”高大上,威武霸气。既然有这么好的名字,宋朝皇帝为什么不用呢。原因就是底气不足。这个底气不足,从唐末就开始体现了,唐末皇帝形同傀儡,“圣人”称号实在用不起,于是唐朝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唐昭宗有时就被称为官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一下《旧唐书》。
到了宋朝,由于开国时得位不正,“圣人”是不敢自称了,于是称“官家”。“官”字,有禅让的意思。汉代刘向《说苑·至公》:鲍白令对秦始皇说,“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所以“官家”用到这里正好。 特殊的“圣人” 虽然皇帝不用“圣人”称呼了,但有两个特殊的人却是“圣人”。
这两个人分别是皇后和皇太后。 关于“圣人”的解释,《汉语大词典》引用了两条记录: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谓后为圣人,嫔妃为娘子。』《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五年》:『﹝关礼﹞入见太皇太后而泣,问其故,礼对曰:‘圣人读书万卷,亦尝见有如此时而保无乱者乎?’』由记录一可知,宋朝人多沿袭唐朝的称呼,称皇帝为“官家”,称皇后为“圣人”。
可见,在唐朝,就有将皇后称为“圣人”的说法(武则天?),在宋朝,则更加普遍。这里我有种宋朝妇女顶半边天的感觉。“大娘娘” “圣人”那么,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为什么把太后称作“大娘娘”呢?那是因为第一条记录的引文中后面还有一句『…至谓母后亦同臣庶家,曰"娘娘"。』,所以在这里,太后刘娥既是“圣人”又是“大娘娘”。
为什么古人说万恶淫为首,但是却让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只能说你理解错了。个人理解,不喜勿喷。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淫,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淫荡,淫的字义解释为过多,过甚,一切事物,过多则反,参照物极必反,所以儒家说中庸,例如淫雨霏霏。百善孝为先,不是说你善就得孝顺父母就是善,是指你对身边亲近的人有善的概念,然后才能对别人不至于有大恶,然后你即使犯错,也不至于有大错,因为你懂得慈悲。
为什么古代帝王在成功登基后,基本90%的都要杀以前和自己打天下的兄弟?
您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帝王登基后并没有90%都要杀老兄弟。我们可以简单统计下,只算接近大一统的开国君主:秦始皇,并没有杀蒙恬王翦王贲汉高祖:杀了彭越韩信英布等人,但这里面只有韩信是老部下,其他基本都是后来加入的盟军。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异姓王。刘邦不是在杀老兄弟,只是在削藩而已。其他如萧何张良陈平周勃樊哙这些人都活的挺好的。
刘秀:没有杀,曹操曹丕:大部分功臣还是善终的。司马昭司马炎:没有杀杨坚:没怎么杀李渊李世民:没怎么杀赵匡胤:没怎么杀朱元璋:杀得多可见,这些政权中,真正大杀功臣的只有朱元璋一人而已,这都是封建社会晚期了。其余的,刘邦杀了几个著名英雄,使人嗟叹,但这几个英雄主要是地方拥有兵权的诸侯王,刘邦主要目的是消灭异姓诸侯王,保全中央稳定。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