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以清代为例 清代皇帝每天早晨寅正至卯初(4 到 5 点)就要早起。梳洗完毕后,第一个任务是去长辈处问安。康熙朝的请安时间较晚,约在巳时(9 到 11 点),而雍正之下的皇帝每日起床后就得赶往慈宁宫,向太后问安。 养心殿前殿明间内景。雍正之下的清帝基本都以养心殿为寝宫,早晨从此处出发前往慈宁宫请安 卯时至辰初(5 到 7 点)是上早课、进早膳的时间。
清代皇帝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皇帝的早课称为“日讲”,每日由选定的大臣主讲儒家经典和《资治通鉴》等被认为有关国家治乱的典籍。 上完早课,皇帝才可以享用第一餐。与常人一日三餐的习惯不同,满清皇室只有清晨、午后两顿正餐。正餐的分量相当惊人:乾隆皇帝的正餐多时有二十几个菜。不过,宫廷菜谱样式固定、常年不变,皇帝总想在菜谱外单点。
根据乾隆的膳单,他想吃的不过是猪肉韭菜烙合子、羊肉炒麻豆腐、炒鸡蛋、蒸鸡蛋糕、小葱拌豆腐、拌茄泥、豆腐脑、面片汤等家常小菜。 御膳房负责皇帝的日常膳食,后妃的膳食则有各宫膳房操办。故宫内有两处御膳房,图为养心殿附近的一处 用完了早膳,皇帝就该着手工作了。在小说和影视剧中,最著名的参政方式是 “早朝”:太监鸣钟击鞭,文武百官从等候的朝房鱼贯而入、三呼万岁,皇帝在金銮殿上接收百官叩拜,宣布“有本早奏,无本退朝”,然后对大臣奏上的政事逐一做出裁断。
但这种描写纯属虚构。历史上最近似的制度是清代前期的“御门听政”,但地点在乾清门的门洞里,而非堂皇的金銮殿。太监在门洞里架设御座,官员在门外向皇帝汇报政事,程序极为简单。 御门听政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二是与大学士、学士一起集议处理折本,也就是那些皇帝觉得要再斟酌考虑而折上一个角的奏本、题本,都会拿到第二天的御门听政上讨论。
顺治时代,御门听政的时间在早课之前,百官纷纷表示过早起床影响工作,康熙帝才将之改到了辰时(7 点到 9 点)。嘉庆以后,皇帝渐渐懒惰,御门听政便逐渐废弃了。 御门听政只是例行工作汇报,重要的政事要通过召见大臣和批答奏章来解决。清代设置了许多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但都没有决定权,都需要请示皇帝最终定夺。
早膳时,奏事太监就会把王公大臣的名牌递上,皇帝一边吃饭一边考虑是否召见。 另一项重要的政务是批答奏章。康熙、雍正、乾隆都亲自批阅奏章,时常工作到深夜。雍正是著名的工作狂,每天要阅看的奏折多达五六十件。他在臣下奏折上的批语,有的竟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多。 雍正在田文镜的回奏上回复:“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工作到午时(11 点),就到了午休和第二次正餐的时间。正餐用毕大约是未时(14 点)。如果皇帝不继续处理政事,就可以将下午作为休闲时间。皇帝的爱好各不一样。例如康熙喜欢标榜自己好读书,乾隆则以作诗泛滥著称。 不过,最热门的宫廷娱乐还是看戏。宫内每月初一、十五演戏,过年过节,皇帝、皇后生日也要演戏,往往一演就是十几天。
皇帝平日想看戏还可以随时传唤演小戏。清宫内专门成立管理戏班的升平署,特建了一批大小戏台。乾隆帝热衷戏曲,为宫中添制了大批行头和道具,还将戏剧内容绘成册页,以便随时翻阅。 仿畅音阁而建的德和园大戏楼一景。慈禧酷爱看戏,德和园大戏楼系庆贺慈禧六十岁生日而修建 下午酉时(17 点),皇帝的娱乐基本结束,接下来有一顿小吃作为晚点。
用完之后,就到了礼佛祭神时间。清宫内建有佛堂、道殿和萨满祭祀场所。皇帝日常供奉礼拜,还经常举行大型的祭典。源于满族传统的坤宁宫祭神是清朝皇帝日常的重要祭祀,皇帝几乎每天都要亲临坤宁宫。 皇帝在戌初时分(20 点)就早早就寝了。按照清宫规定,只有幼年皇帝大婚典礼后,皇帝夫妇才能在坤宁宫东暖阁洞房共居三天,其他时间都必须各住自己寝宫。
古代的皇帝是如何消遣时间的?
拿清朝举例相信不少人想象中的清代皇帝的生活都是这样的吧:每天处理完那一点点的公务,就可以享受各种荣华富贵,吃穿用度都是“天字一号”,在后宫翻翻牌子。没事还可以下下江南,微服私访一番。以清代皇权之盛,也没什么人能管得了皇帝,生活自在乐无边。实际上,真实的清代皇帝的生活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你可能听说过“朝乾夕惕”这个词,它出自《易经》,指的是每天都勤奋谨慎,不敢有丝毫松懈。
不过更多的人了解这个词,恐怕还是因为年羹尧在折子里错把这个词写成了“夕惕朝乾”而被雍正帝借口降罪的典故。其实用“朝乾夕惕”来形容清代皇帝的日常生活,是相当恰当的。清代皇帝以“勤政”闻名,这个“勤政”是需要牺牲大量“业余时间”来达成的。♦ 雍正朝服像曾经有学者通过《穿戴档》《膳底档》《实录》《军机处档》《宫中档》《起居注》等宫廷档案复原了乾隆帝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初八日这一天的完整生活作息。
稍加整理如下:4:00,起床,更衣,参加坤宁宫朝祭。5:00,祭祀完毕,回到宫内饮冰糖炖燕窝。6:00,在中南海同豫轩进早膳。之后前往乾清宫西暖阁阅读先帝《圣训》。7:00,更衣,在建福宫稍坐,前往重华宫参加茶宴,持续到9:00之后。10:00,在养心殿勤政亲贤殿批阅奏折,持续到12:00之后。13:00,在养心殿前殿召见臣子,持续到14:00之后。
14:30,在养心殿进晚膳。15:00,略微休息。之后继续批阅本章。16:00,召见傅恒谈事。17:00,前往三希堂等处鉴赏文物,持续到18:00之后。19:00,略微休息。20:00,在养心殿后殿东暖阁就寝。这一天的乾隆帝凌晨四点起床,晚上八点就寝,只能勉强达到八小时睡眠而已。在十六小时之中,餐饮和休息不足四个小时,私人娱乐活动不到两个小时,剩下的十个小时基本都是在处理内外公务。
而这一天是正月初八,属于“封印期”,也就是还在“假期”里。要是在普通日子里,就要更忙碌了。♦ 乾隆帝妃古装像,图片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对于清代皇帝的日常生活,如果我们对之进行归类的话,大致有五个方面:第一,祭祀。清代作为封建朝代,标准的“家国不分”。国家级祭祀有不少,清宫之内大大小小的祭祀更是多如牛毛,清代皇帝每年里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日子都要参加祭祀典礼。
第二,军事、军礼。清代皇帝参与的军事事务除了行围之外,还有阅兵等重要军礼,在清代中后期,这些活动一年之中次数并不会太多。第三,政务。这是清代皇帝最重要的工作,召开会议,批阅奏本,召见臣子,下达命令,等等。国家的事务也是以其为中心开展的。第四,典礼仪式。清宫每个月,甚至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典礼、仪式,就算只是走过场,也需要耗费不少时间。
第五,学习。清代皇帝就算已经成年,不需要每天在书房念书,但是依然注重知识学习。比较典型的就是经筵,也就是皇帝定期进行经史知识学习,或者阅读先朝的《实录》《圣训》等书籍。(相关阅读:《光绪皇帝学英语,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对于这五个方面,从乾隆朝之后,清代皇帝的处理方法,或者说作息方式,基本上是固定的,大致为:每天天明前即起。
起身穿戴完毕后,如果有朝祭的需求,就先前往朝祭,如果没有,就先饮用一碗冰糖炖燕窝。这个习惯据说是乾隆帝的养生秘方,后来被延续了下来。饮毕这个冰糖炖燕窝,走出寝宫开始处理日常事务。♦ 燕窝。乾隆皇帝是清代燕窝的最大消费者,有说法称福建所产燕窝的约半数进了乾隆肚子。因为前一天已经下令将次日的早膳摆在哪里,所以可以先理事再用膳,也可以先用膳再理事,看具体情况而定。
用晚膳之前的主要生活就是请安、祭祀、用早膳以及召见大臣、处理奏章,还要抽时间学习。学习一般是在处理奏章和召见大臣的间歇,阅读一刻钟以上的先朝《实录》或者《圣训》或者其他经史书籍。中午或者下午用过晚膳之后,可以稍微休息一会儿,接着处理剩余的公务。基本都处理完毕了,才轮到皇帝自己的私人事务。皇帝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过大多快傍晚了。
傍晚过后,可以稍微用一下消夜,之后安排明日的早膳何时摆在哪里,都要处理什么政务,等等。有精力的话,才在后宫休闲一下。天黑了也就休息了。到了光绪朝之后,皇宫里有了电灯,虽然对之前“天未明即起,天黑则就寝”的作息有影响,但是说到底还是基本因循成例的。光绪三十年(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正寿时,溥雪斋曾经入宫“会亲”一个月,后来他回忆慈禧太后的日常作息时写道:每晨按定时起床(宫中叫作“请驾”),起床后为梳洗时间,这时各处的供差太监等,皆鹄候着太后的梳洗。
梳洗完毕后,室内太监喊“打帘子”,专供开帘的“殿上太监”便应声将帘子打开……太后走出外屋,先披阅各处的奏折,看完即到仁寿殿传见臣工,当时叫作“见起”,又称为“叫军机”。接见之后回到乐寿堂住处“传膳”(吃饭),吃饭后照例要“进果盒”,即吃干鲜水果、点心之类。吃完果盒照例出去散步一次……散步后“回寝宫歇午觉”,睡醒有时到听鹂馆绘画消遣。
这时,由“如意馆”(宫中画苑)人跪地手托颜料碟等伺候着……有时不画画,命把“太医院”的大夫叫来,但这并非为看病,而是唤他们来跪在地上朗读“四书”,太后在旁听着。还有时一高兴,命把“咱们本家儿的叫来”(当时呼宫中太监戏班之语),于是太监便开始“髦儿排”,即不上装地清唱。照例还有“内廷供奉”(即当时有名演员,皆经常召入宫中供差)当场指导。
观剧后“进晚膳”,用饭毕还要摆上果桌、果盒……晚饭后到仁寿殿写大字,如四尺的福寿字等。写完几幅之后,照例还有一顿夜宵(宫中叫作“灯果”),如酱肉、小肚、烧饼、粥之类。有时还令太医院作灯谜。(相关阅读:《太后一顿饭,小民六年粮》)这时候是慈禧太后“听政”的时期,太后毕竟不是皇帝,所以对于国政,她要参与的内容比正式的皇帝要少了不少,这也是她有大量“私人时间”的保证。
这时候宫内已经有了电灯,作息时间被延长了不少,传统的两餐制逐渐在向三餐制转变,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其基本作息架构依然是按照之前的成例,上午处理政务、召见大臣,午餐(光绪朝之前的“晚膳”)之后才能有时间过私人生活。♦ 光绪二十年《月戏档》,慈禧在每月的初一与十五必要看戏。图片引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再来说说皇帝的私人生活。
应该说,从时间分配来讲,清代皇帝每天都是先勤奋公事,剩余的时间才能归入私人生活范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私人时间着实是不多的。但皇帝又是“天字一号”的人物,在人力和物力上都拥有极高的权限,所以他们的私人生活虽然时间很有限,却在质量上可以略作弥补。在清代宫廷留下来的档案中,我们也能多少瞥见清代的皇帝是如何消磨私人时间的,其中不同种类的休闲也凸显了不同皇帝的性格。
第一类是文事。文事主要指的是书画、诗词等。入关伊始的世祖顺治帝,以爱好文事知名,特别是擅长绘画。清人记载:“章皇勤政之暇,尤善绘事。曾赐宋商邱《冢宰牧牛图》,笔意生动,虽戴嵩莫过焉。”还有人提到顺治帝擅长“指画”,可见其绘画技巧相当纯熟。后来的皇帝们也多有书画传世,康雍二帝书画、诗文多有流传,乾隆帝更是此中名人,尤其以作诗的数量横绝一时,同时也善画山水、花草。
到了清中后期,嘉庆帝擅长画梅,道光帝擅长画兰,咸丰帝擅长画马,均有一定的水准。(相关阅读:《是什么支撑着乾隆,写出了几万首破诗?》)不过现代人有可能是无法理解皇帝为何会把书画作为一种私人消遣的,毕竟这种消遣太“雅”了。♦ 《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轴》。该图是乾隆命画师将自己的头像移植到古画之中,这种“换脸画”颇类似于今天的“换脸视频”。
第二类是文事周边。这一类与文事相关,但是又有所区别,主要是学习和鉴赏。把学习知识作为休闲的,最知名的即是康熙帝。一方面,康熙帝对于传统的儒家知识颇为重视,他将原本形式化的“经筵大典”改为“经筵日讲”,并坚持了十五年之久,是清代最重视“经筵”的皇帝。另一方面,他对于新学科有着强烈的好奇,无论是和民生相关的治河、工程知识,还是用于修身养性的音律知识,甚至是传教士们带来的几何学知识等,他都有所涉及。
他曾经让传教士白晋、张诚等翻译并讲解法国数学家巴蒂版的《几何原本》,其亲自做过批注和笔记的《几何原本》一书现在还保存在故宫中。♦ 康熙时代来华的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至于鉴赏,主要指的是对于古代字画以及金石的鉴赏和研究。清初,康雍二帝就已经有鉴赏古物的爱好,但是集大成者显然是乾隆帝。
众所周知,除了喜欢作诗外,乾隆帝的最大爱好就是鉴赏古玩,并且盖上自己的章。清代官方所制的《宝薮》里收有乾隆帝前后用过的印章千余方,其中文物爱好者最为熟知的,就是“乾隆御览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玩”“石渠宝笈”等几方了吧。也正是从他开始,之后的清代皇帝基本都备有“××御览”的私章,偶尔鉴赏了书画之后,一定得盖那么一下才能证明自己赏玩过了。
对现代人来说,这个也还是太“雅”。♦ “盖章狂魔”乾隆的“杰作”第三类是宗教周边。这一类比如说道教的修道炼丹啊,佛教的参禅论法啊,都是与宗教相关的活动。清代皇帝在信仰方面多数是比较“功利”的,如康熙帝就曾经分别点评过各个宗教,认为它们都“于政治无益”,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于宗教的态度;其后乾隆帝虽然也参与过不少藏传佛教的仪式,但是究其本质,多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比较特殊的,就是顺治帝和雍正帝,前者信奉汉传佛教极深,后者信奉佛教、道教,并且有一种“三教混一”的风格。(相关阅读:《雍正皇帝是如何成功将自己毒死的?》)这个算是封建迷信。♦ 雍正道装双圆一气图。雍正选择圆明园作为炼丹的主要场所,原因之一便是这里的环境比较私密。第四类是武事周边。这一类偏指围猎和习武,清初的皇帝比较热衷此道。
比如说康熙帝尤其喜欢围猎,经常借故前往北部,顺便体察各地的风土人情。每到一地,见到生物繁茂,便多要进行围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到达鄂尔多斯,他在给嫡母仁宪皇太后(孝惠章皇后)的信中说:“这鄂尔多斯之地,挤满了雉鸡和兔子,真是太丰裕了。”之后便进行了围猎。在给太子的信中,他描述道:“兔子和雉鸡真是太丰裕了。
想要射雉鸡,就把兔子耽误了。想要射兔子,就把雉鸡耽误了。”对于围猎的喜爱跃然纸上。除了这四类之外,在档案中可以见到的皇帝的私人生活,还有观鱼、钓鱼、听戏、养宠物等,另外还有重要的一个项目,即是游园。从康熙朝开始,便形成了所谓三山五园的宫苑系统,其实不仅于此,皇城内的中南海、北海,热河的避暑山庄等,都可以归入宫苑系统。
当皇帝在紫禁城内生活的时候,迫于先代成例,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一定之规,很难按照皇帝的想法来逾越。而且紫禁城内人员复杂,隐私度低下,这使得清中后期的皇帝大多喜欢长期居住在宫苑内。这样一来,同样是办公,但环境更优美,私密程度更高,自由度也更高,是清代皇帝特有的生活享受。至于出宫去玩,这个就太困难了。民间所津津乐道的什么“微服私访”之类的,虽然野史里描述得煞有介事,但是其实早在清初,康熙帝就明确表示过不赞成这种行为,他说:“宋太祖、明太祖皆有易服微行之事,此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
此等事,朕断不行。举国臣民以及仆隶未有不识朕者,非徒无益,亦且有妨大体。况欲知天下事,亦不系于此也。”也就是说,康熙帝认为,传说中宋太祖和明太祖都有微服私访的行为,实际上是他们有意说给人听的一种假象,为的就是告诉臣子们自己深知下情,让臣子们不要妄图欺骗自己,而康熙帝自己则觉得这种行为不仅有伤大体,而且是否“知下情”,其实和“微服私访”未必就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只让你做一天皇帝,你会体验下上早朝吗?你会怎么给自己安排这仅有的一天?
如果只让我做一天的皇帝,我会怎么安排这一天?首先这个问题啊,我们应该从两方面看!一,穿越成即将要死的皇帝了!二,皇帝有事溜了,你假扮一天的皇帝!一,穿越成了即将要狗带的皇帝还能咋整,要么重整旗鼓和敌军拼个你死我活,要么撒丫子赶紧溜!在《武林外传》的姊妹篇《龙门镖局》里其中就有这么一段!厨子八斗穿越了,穿越到了纣王身上!只发布了一条来一碗胡辣汤的圣旨之后,,武王的伐纣大军已经杀到了鹿台,满心的雄图壮志还没有来得及施展就已经破灭了!继续穿越到八斗又穿越到了大明朝即将灭亡的时候,李自成的大军已经进城了,无奈的八斗选择了继续穿越!这次是江边即将自刎的楚霸王,一睁眼的八斗就看到了拿着剑抹脖子的虞姬!如果穿越到结果真的如此悲剧的话,那么做一天的皇帝也是情理之中的,因为明天就要嗝屁了!二,假扮一天的皇帝这种时候也要分两种情况来看待!一,假扮一天就溜,谁也找不到你!二,假扮一天皇帝,第二天真皇帝回来了!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么你就使劲作吧!反正作完之后谁也找不到你,皇帝想治你的罪也不可能的了!可以尽情的享用美食,可以去和后宫的三千佳丽做羞羞的游戏!甚至再过分点的也没关系,只要不把国家作没了就行!在《封神英雄榜》里就有这么一段,妲己让马夫假扮纣王!开始的时候马夫还战战兢兢,后来胆子大了,连后宫的妃子们都敢随意调戏了!但是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皇帝临时有事出去,拿你顶个包!我劝你就谎称身体抱恙,在寝宫睡上一天得了,免得第二天真皇帝回来了拿你试问,那时候他才不管你做的事是好是坏!如果你真的有本事,尝试一下狸猫换太子!直接把真皇帝干掉,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或许你就取代他了呢?孙悟空都死了,留下的六耳猕猴不也就是孙悟空了吗,就看你敢不敢!一天的皇帝时候,不够啊!。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