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当皇帝和王爷,真的“倍儿爽”吗?
未必。皇帝要本职工作做得好,必须勤政,天不亮起来接见大臣,晚上要看堆积如山的奏折。比朝九晚五的白领辛苦。皇帝耽于享乐,大臣要骂,史书要记,死后要得“恶谥”。大多数皇帝没出过京城,吃什么睡哪个都有人盯着管着。这还都是太平世道的皇帝。到了抢位子换朝代的时候,其他人都能投降,皇帝投降,要么不被接受,要么秋后算账一杯毒酒。
清朝有康乾盛世,怎么到了最后就不堪一击了呢?
历史上每个封建王朝建立和衰败都是其自然规律,不分哪个朝代。清朝的“康乾盛世”,明朝的“永乐盛世”,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等等,每个朝代都尤其辉煌时期。清朝是我们国家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不管是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都达到了历史以来的顶峰。清朝可作为一个封建王朝,必定有其性质的制约性,由盛转衰为自然规律。
历史上权力的集中必然导致腐败,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宦集团的腐败也就日渐严重,人民无法忍受而发动起义。中央集权随着清朝军机处的建立达到了顶峰,权力的集中到极少数人手中,法制的效力自然而然的收窄,上行下效,渐渐的各个封建朝代都走向了法治社会走向人治社会的道路。我们看到厉害的初期封建君王将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利用官员之间的权力矛盾来制约官员权力的膨胀,从而达到某种平衡。
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会出现个别人的权力膨胀,这样直接形成了君王与官员之间的矛盾,这样也形成一种平衡,当权力的天平倒向任意一方,都是灾难性的,权利缺少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极少人的意志决定了其封建国家走向,腐败或者政策失误率大大增加,王朝的衰败就成了必然。我们中国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封建王朝,每个王朝的更迭都有其必然性。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开创空前盛世,后期为何却让皇朝走向了衰败?
开元之世,玄宗励精图治,任相多贤士,若,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所谓,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有所长。其后怠政,张九龄时有匡之,玄宗意愠。开元二十四年,李林甫得宠,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其后朝庭无正直,玄宗任其意,朝政日紊以渐,皇帝淫昏而不自知。
生前创“文景盛世”,死后让万人陪葬,西汉刘启是怎样一位皇帝?
西汉走到了景帝刘启的手里时,基本上能够健康地走下去。一是前面有文帝打下的好基础,二是因为景帝刘启是一个接地气,懂操守的人物。所以评价刘启,曹植说得比较中肯“景帝明德,继文之则。”在这方面,北宋人苏辙也有过好评“汉之贤君,皆曰文、景。”刘启自然是一个务实的皇帝了。他把国家政权不断夯实。西汉初年以来的诸侯王坐大给政权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刘邦,刘盈,刘恒时代为此付了代价。
刘启不断加强西汉中央政权对诸侯王国的控制,削弱他们的权力,集权率逐步提高。在释放社会生产力上,刘启更加突出农业的地位。国无农不稳,刘启继续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农耕,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让利于民,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逐步恢复了国力。为西汉社会的健康发展赢得了空间。在国家治理上,刘启实行徙民充边,推行“黩罪之法”等,倡导轻刑慎罚,稳定了社会特殊群体,争取到了稳定的空间格局。
对外采用和亲之策,抚边安邦,消弥外域侵扰。刘启在位的16年,是西汉国力趋强的十六年,为后来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刘启把自己的陵墓——阳陵修建了15年。刘启和王皇后同莹不同穴。阳陵的陪葬墓园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陪葬墓数量众多。这种陪葬已不是战国秦时代的殉葬了。在汉阳陵还发现了刑徒墓地,初步判断葬入此地的刑徒有万人之众。
有人说,康乾盛世的末期为清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这种说法对吗?
清朝是一个建立在农业文明社会基础上的皇朝。从这一点上看,清朝衰亡是必然的结果。因为工业文明社会取代农业文明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就是说,除非清朝能脱胎换骨,以工业文明社会取农业文明社会,清朝才能存活下来。然而这样一来,清朝就必须更换所依赖的利益集团,更换清朝的统治基础。也就是说,清朝必须发动一场自我革命,必须亲自拿刀子,给自己来个开膛剖腹的重大手术。
这对清朝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对任何一个政权来说,也是难以想象的。革命,去革别人的命,还好说,一旦革命,革要到自己头上了,其难度比壮士断腕,都要难百倍以上。由此可见,清朝的衰亡不是康乾盛世埋下的伏笔。个人认为,最多只能说康乾盛世的一些抉择,减小清朝后来的回旋余地,降低了清朝涅槃重生的可能性。个人认为,康乾盛世的欠妥抉择有:1,康熙帝为了收复台湾,搞了个海禁政策。
但是康熙帝收回台湾后,没有将该项政策及时取消,而一直任其存续。这给后世带来了很多弊端。2,雍正帝为了平定西部动乱,任用年羹尧将军征西。年将军是将才,不是帅才,他只管打仗,不计成本,导致国家耗费过于巨大。雍正帝,也是刚直强硬之主,只顾着打,不懂得边打边利诱,去分化瓦解叛逆势力。结果仗是打赢了,国库也亏空不少,国力也受损不轻。
对后世也是有不利影响的。3,乾隆爷给清朝挖的坑就更多。①乾隆爷讨厌缅甸不顺从,对缅甸居然敢与大清动武的行为,始终耿耿于怀。以至于缅甸遭英军入侵时,主动向清朝上表称臣,请求救援。乾隆爷对缅甸置之不理。②大小金川发现铜矿,清朝决定开采,结果大小金川土司不同意。乾隆爷心高气傲,派兵征剿。结果这一仗就打了十年,清军伤亡几十万,银子耗了上亿两,伤了清朝的元气。
倘若乾隆爷手段和缓些,对大小金川,采取互利共赢的方式,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也许结果会好很多。③乾隆爷好面子,重礼数。在选择太子时只看重老实孝顺,并不看重继承人的天赋与才能,也不关注世界的大变局。结果继承皇位的嘉庆帝,在位十年,碌碌无为,没给清朝做出任何贡献。总之,由于康乾盛世的一些块择不妥当,大大的减小了清朝中后期的回旋余地,没有给清朝可能的自我救赎,留下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