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可称为战神的人有很多。所以在指挥打仗方面,后者强过前者,后者才是战神。我们最能切身感受到的、为我们带来和平、幸福、安定的中国十大战神,是毛泽东等10人。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等,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神,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你心目中的中国古代十大战神是谁?
中国历史上可称为战神的人有很多。我们最能切身感受到的、为我们带来和平、幸福、安定的中国十大战神,还是毛泽东等10人。毛泽东,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中国最为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是全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者,在领导20余年的革命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居功至伟,中国最为伟大的军事家。
毛泽东最早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与朱德建立了第一支工农革命军,“朱毛红军”是工农红军的源头和骨干力量之一。抗战时期,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作战。他发表的《论持久战》等重要著作,为抗战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抗战结束后,既努力争取和平,又做好应对内战的准备;他组织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敌主力154万人,取得决定性胜利。
随后,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朱德,四川省仪陇县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他是我党、我军和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在党内军内有崇高威望。他和毛泽东创建的红四方面军被称为“朱毛红军”,这支军队历经艰难困苦和失败挫折,但始终没有溃散,并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为革命走出困境,取得新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朱德被称为“红军之父”。朱毛红军的创始之功、建军之力、战功之巨、将帅之伟都是在红军建军史上和战争史上罕见的。他长期担任我军总司令,被称为“朱老总”。毛泽东称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他是开国元帅第一人。周恩来,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任中央军委书记,与贺龙等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创建第一支党领导的军队。
党的六大以后,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1931年任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指挥反“围剿”作战。长征中,为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抗战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解放战争初期,同毛泽东等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
曾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部署指挥三大战役,指导北平、湖南、绥远等地的和平解放工作。革命战争时期,他一直是我党军事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创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立下不朽功勋。刘少奇,湖南省宁乡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参加过长征,曾任红八军团、红五军团中央代表,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
抗战时期,领导华北敌后抗战,领导皖东军民开辟根据地。1940年任新四军和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政委,新四军政委等职,同新四军代军长陈毅等领导华中敌后抗战,挫败日伪军的“扫荡”。1943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解放战争时期,继续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任总政治部主任,参与制定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邓小平,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1928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任红七军政委和前委书记,1933年后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参加长征。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和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师长刘伯承领导创建晋冀豫根据地。1945年任晋冀鲁豫军区政委。抗战胜利后,同刘伯承奉命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反击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
1947年6月,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军区主力12万大军强渡黄河,实施战略反攻。1948年5月,任中原军区政委,11月,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参与指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在淮海地区同敌军决战。淮海战役后,任第二野战军政委,参与指挥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新中国成立前后,与刘伯承率部解放西南诸省区等。毛泽东称他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三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人民军队,领导革命武装对敌作战,参与战略决策等方面,功勋彪炳,授予元帅当之无愧。毛泽东主动不授大元帅,他们三人也不授元帅军衔。彭德怀,湖南省湘潭县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1928年参与领导平江起义,组建红五军,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长征中,率部突破敌军四道封锁线,掩护中央纵队、军委纵队渡过湘江。
他率部二渡赤水,回师娄山关,再占遵义城,歼灭反扑之敌,取得红一方面军长征中首次大胜利。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指挥直罗镇战役,击溃敌人的尾追。此役是红军在陕北的首次大捷。毛泽东赠诗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邓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抗战时期,他任八路军副总司令,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战绩辉煌。
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部队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的胜利,扭转西北战场战局,解放大西北。新中国刚成立,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经过三年苦战,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元帅第二,名至实归。林彪,湖北黄冈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在革命战争时期,他曾在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活捉张辉瓒;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中,取得黄陂伏击战和草台岗伏击战胜利;他指挥的平型关之战,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指挥过义县攻坚战、塔山阻击战、锦州攻坚战、黑山阻击战、长春围困战、辽西围歼战、沈阳攻坚战等经典战役,与聂荣臻等进行平津战役,指挥过宜沙、湘赣、衡宝、广东、广西、海南岛等战役,解放湘、鄂、粤、赣、桂5省。
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很大贡献。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遗憾的是后来私欲膨胀,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阴谋败露后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机身亡。后被开除党籍,被确认为林彪集团案主犯。他是开国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从正面走向反面的人物。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粟裕等,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神,他们的功绩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在真正的历史中,有谁用过空城计?
提到空城计,大家下意识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不少人在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都会赞叹诸葛亮的智慧,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之中,诸葛亮压根没有用过空城计,准确的说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之中,很多东西都是虚构的,而且在这本小说中,一直是在刻意神话诸葛亮,当然并不是说否定诸葛亮的才华。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谁用过空城计呢?根据《资治通鉴》来看,五代南吴的周本用过,当时他在夜里登上城楼与众将士喝酒,敌人用弓箭试探,他们依然是巍然不动,吴越害怕周本安排有伏兵,再加上又是夜晚,于是对方选择了撤退。
还有一个便是唐朝的张守珪他也用过,此人负责修缮被吐蕃毁去的瓜州城,可是在刚刚修建的时候吐蕃又来攻击,城中能战斗的士兵数量很少,于是张守珪也命人举行宴会,吐蕃人见到这种情况,也是选择了撤退,他们也怕张守珪带了大批士兵埋伏,有趣的是张守珪在见到吐蕃人撤退之后,还派人追击,吐蕃军队更是迅速的撤退。除了这两个人,还有一位伟人也用过空城计,这位伟人便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毛主席一生用过不少次空城计,第一次是毛主席在塘边村和贺子珍一起开会,结果这个时候有人告诉毛主席外面有七八十人的地主保安队前来捉他,毛主席命人带着村民去山里躲着,自己带人留在了村里,对方来到村里之后,看到主席等人这么淡定,立即选择撤退。
第二次是毛主席在面临追兵的时候,特意将自己的去向写在了一块木板子上面,敌人看到之后反而不敢追击。如果说前两次不算什么的话,第三次那绝对是神了,毛主席在西柏坡驻扎的情况被傅作义知道,傅作义决定带十万士兵来突袭,主席得知之后,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在这篇文章里写上了傅作义的各种事情,并且把傅作义的作战计划都写了进去,并且还用广播四处传播,傅作义得知后突袭计划作罢,要知道这个时候主席只能动用一万人马而已。
岳飞真的有收复河山的能力和实力嘛?
岳飞曾写过一首《满江红》,在这首词中,他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样的豪言壮语,抒发了誓要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决心。在此后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时,岳飞还曾对部下说,要“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誓要将北伐进行到底。按照他当年的战略构想:从襄阳六郡出兵,由南向北,逐次推进,收复开封,然后渡河收复河北失地,最后便可直捣黄龙。
当然,这种构想最终是没能成为现实的。但如果没有宋高宗、秦桧的阻挠,岳飞的梦想有可能实现吗?一、南宋初期的形势在宋金战争前期,战争的主动权几乎都掌握在了兵强马壮的金军手中。从靖康之变以后,金军为消灭赵宋皇室,多次主动南下发动攻击,史称“虏人用兵不已。今日陷一城。明日陷一邑,侵寻而南,有并吞席卷之志”。按照这种剧情进行下去,南宋几无北伐的可能。
因为宋军在各路战场上往往被动迎战,极少主动出击,偶尔进攻也是大败而回。比如发生在建炎四年的富平大战,号称40万之众的宋军与数万金军在陕西决战,结果是宋军完败,金军几乎取得陕西全境。所以,这一时期的宋金战争,金军即便是失败,那也是进攻中的失败,而宋军即便是胜利,那也是防御之中的胜利。之所以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形,与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因素有很大关系。
01 南宋朝廷在主战与保守之间摇摆不定。南宋初年,面对金军以及由金国扶持的傀儡政权伪齐的进攻,南宋朝廷分裂为了两派,一派是由张俊、刘光世等为主的保守派,他们主张退守长江,与金国、伪齐划江而治;而另一派则是张浚(张浚、张俊并非同一人)为首的主战派,主张审时度势,伺机北伐中原。而宋高宗本人则在主战与保守之间反复摇摆,一旦形势危急便主战,一旦形势好转便求和,这也使得朝廷上的和战之争愈演愈烈。
02 南宋初期朝廷控制的地区太少,且战火频仍、灾荒不断,财政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对于岳飞、韩世忠等一线大将来说,如何攻城略地、抵御外侮是第一要务,而对于宋高宗来讲,国家财政才是天下根本。“为君难,未有甚于今日者也。中原未复,不可去兵。而再三发输,民力已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南宋初年,宋高宗领导的南宋朝廷,在经济上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困局:(1)因为金兵南下,兵火不断,导致流民四起,大片土地荒芜。
原本富庶的东南地区,本来是朝廷赋税的根基之所在,但现在却出现了“一人耕、百人食”的尴尬局面,生产力急需一段和平时间来恢复。(2)是北宋灭亡、南宋初建,赵宋王朝的基层治理体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该征的税收征不上来,该剿的匪患无法剿灭。再加之为了抗金,南宋军队的规模大幅扩张,军费大幅上涨,更让朝廷的财政雪上加霜。
03 南宋的生死存亡全赖几大主将守护,而这些人拥兵自重,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建炎元年,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称帝,然而接下来就开始了他的南逃之路。关键时刻,是张俊、韩世忠、岳飞、刘光世、刘琦等将领捍卫了新兴的南宋政权。不过,宋高宗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大将们各领一军,各自为政,而且他们之间或为了争名逐利,或为了保存实力,常常互不配合,难以协调。
如张俊与岳飞之间,张俊与韩世忠之间,岳飞与韩世忠之间都有或大或小的矛盾。宋高宗本人甚至亲自写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样的话,来呼吁各大将暂时搁置私仇,先为国家考虑。二、岳飞的抗金战略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岳飞当初面临的国内形势,其实是十分苦难的。而且,他的敌人还是战斗力极为强悍的金军。可以说,要实现直捣黄龙、恢复中原的目标,其实是困难重重。
为此,岳飞进行了一系列战略准备活动,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01 组建强有力的岳家军岳家军是岳飞一手打造起来的队伍,从最早的两千人,一直发展到最后的十万人,涵盖了骑、步、水等多兵种,是南宋最为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更为难得的是,岳飞坚持“贵精不贵多”的思想,亲自调教出了一支精锐之中的精锐——背嵬军。该军种包括了8000骑兵,这是南宋少有的野战部队,也是可以与金军主力骑兵对抗的王牌军。
而岳飞当年提出的计划是训练“精兵二十万”,以“直捣中原,恢复故疆”。所以,如果时间允许,岳飞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在军事上完全战胜金军的部队。02 建设北伐的后方基地北伐不会一朝一夕、一劳永逸,它需要N个“郾城大捷”、“朱仙镇大捷”,是一场持久战。岳飞在收复襄阳六郡以后,特别重视北伐基地的建设,他以鄂州为大本营,大兴营田,发展生产,积极为北伐积蓄人力、物力、财力。
据测算,岳飞经营的襄阳六郡,其年收入最高时可供岳家军3个月的支出。虽然这还不足以支撑整个北伐行动,但无疑可以大大减轻南宋朝廷的财政负担。而如果宋高宗将北伐纳入国策,复制岳飞的“襄阳模式”,财力问题也将不是问题。03 建立河北敌后战场或许是因为出身贫寒,岳飞是最早意识到农民力量的南宋将领。在北宋灭亡之际,曾经有无数民众拿起武器,组织义军,投身保卫乡里的抗金斗争中。
所以,岳飞有了“连结河朔”之谋:在从正面战场发动北伐的同时,派遣大量人员潜入敌后,策动义军起兵,在金军背后开战游击战,配合岳家军作战。在他的策动下,太行山和山东的抗金斗争也才逐渐走出低谷,人数甚至达到了40万人以上,且均以“岳”字作为旗帜。此后金国立足中原百年,中原人民的抗金斗争也始终未曾中断。04 在战略实施层面,岳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岳飞于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经过了6年的准备后,他于绍兴十年开始大举北伐,先后在郾城、郾城、朱仙镇大败金军,克复开封已是指日可待。有人说,岳飞的战绩,有其孙岳珂夸大的成分。我们当然不能完全否认这一点,但从当时的情形来看,金国在经过了灭辽、灭宋战争后,军力进入到了很长一段低潮期,一直就没恢复到他们的黄金水平,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刘邦有战神韩信,为何无法在正面战场击败项羽?难道韩信打不过项羽?
刘邦不安排韩信对阵项羽,可能是借鉴了“田忌赛马”的道理。一、你以为项羽打仗是莽夫?那就大错特错可能有些朋友以为:项羽就是一名武将,打仗靠的是自己身先士卒的勇猛;而韩信则是神出鬼没的兵家奇才。所以在指挥打仗方面,后者强过前者,后者才是战神。这个思维就太过于幼稚。中国历史上的兵家很多,但霸王却只有项羽一个。
战无不胜的项羽打仗靠的是自己的勇猛?历史不等于演义,世界上不存在李元霸那样的传说,打仗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人的武力能决定的。项羽数次以少胜多,靠的是一流的军事嗅觉与对战场的精准判断,无论是巨鹿之战还是彭城之战,都是这一作战特点的体现。史记中记录,项羽系统地学习过兵法: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那么,项羽不肯深入钻研兵法,就说明他指挥很弱?并不是,之前他学书、学剑也都是半途而废,那史书中可提到过他文化水平低、剑术差?真正的高手,并不需要苦学。历史上何曾出现过不靠兵法、仅有勇猛就可以“身七十馀战,未尝败北”的案例?二、面对绝对实力的碾压,任何花招都是徒劳我们先各用一个字总结下韩信与项羽的用兵特点:前者是巧,后者则是强。
我们都知道,韩信曾做过项羽的贴身护卫,并且数次进献奇计而不被采用。所以,韩信对项羽的特点比较了解,但项羽对韩信的套路也不陌生。那么,互相的了解,会削弱“巧”还是“强”?答案不言自明:二人若交手,韩信的计策定会大打折扣;但项羽的硬实力,并不会因此被削弱。这就像擂台上一样:比赛必须分重量级,在力量差距不悬殊的情况下,才能以技术、战术分高下。
如果放开量级限制,轻量级的冠军,可能会被重量级的一般选手暴捶。况且,项羽还是重量级选手中的冠军。三、刘邦的策略—田忌赛马、拖死项羽在韩信被刘邦登台拜将后,二者有过一番对话:“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其后,韩信提出了与项羽反其道而行之,收买人心,联合各路诸侯孤立并耗死项羽的策略。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他们都知道刘邦带兵远不及项羽,为何偏偏由他在正面与后者对抗?应处于以下考虑:第一,对抗项羽,不能以一两场战争定胜负,而且甚至不能以战斗本身定胜负。这一对决,本质上是消耗战,也是政治战,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正面选手的任务,是把项羽及其资源牢牢拖在第一线,然后由其他汉军选手从北方南下,削弱骚扰西楚的后方。
那么,从肩负这一任务的,必定要有爆表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这一点,谁也比不上大忽悠刘邦,他不上谁上?第二,如果韩信正面对抗项羽,那么谁能独当一面去平定齐地,并且最终形成合围?没有这种靠谱的选手。况且,韩信对阵项羽,还真的没有必胜把握。这个时候,采用“田忌赛马”式的策略,由刘邦这个汉军的中等马拖住项羽这种千里马,再由韩信这位汉军头马对决项羽的中下等马,刘邦才有整体获胜的机会。
我国古代有《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等兵法、却为什么打不过蒙古和满族呢?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军事思想家,相应的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著作,尤以春秋末期齐人孙武的《孙子兵法》备受推崇。即使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孙子兵法》仍然享有盛誉。那么古代有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这样的军事“宝典”为什么还打不败蒙古和满族,出现了元朝取代宋朝和清朝取代大顺政权和南明的结局呢?首先,元朝和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强大的政权存在,他们的文化方面是多元的,尤其是在学习和吸收汉文化方面有目共睹。
君不见还有很多的汉人在元朝和清朝初建的时候,在那里任职,蒙古和满族政策之初就有以汉人的思想治理汉人的想法。成吉思汗曾经问政于中土名道士丘处机等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重用汉人学士范文程来出谋划策。所以,宋朝人和明朝人会的东西,蒙古人和满族人也会。你有的知识,别人未必没有。其次,古时蒙古和满族与汉族政权的较量,是一个经济、政治、军事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综合性较量,我们不能单拿一本兵书《孙子兵法》来说事。
《孙子兵法》只是一本活学活用的军事著作,他也是人写的,但不是战无不胜的法器。政权的兴衰寄托希望于一本兵书和它的三十六计,这种想法本身是可笑而不可取的。再说了,一个奋发图强的新政权取代一个黑暗腐朽的旧秩序是历史的必然。这些,都和《孙子兵法》扯不上关系。本人头条号《走着聊着》,历史领域创作者,欢迎点击加关注!。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